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科学11月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科学11月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科学11月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科学11月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科学11月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科学11月期中试题一、精挑细选(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生物中,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是()A.变形虫B.蚜虫C.苍蝇2.小明想要培养微生物,最好选择()A.池塘里的水 B.学水 C.自来水3.用肉眼可以看见的微生物有()A.伤寒杆菌B.蘑菇C.病毒4.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可以看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A.海洋 B.陆地 C.冰川5.“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共同观点是()A.地球是球形的B.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C.地球是运动的6.与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有关的天文仪器是()A.日晷B.圭表C.沙漏7.关于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冬季所有植物都会落叶B.冬季,一些鸟类会迁徙C.不同的季节,一些动物会换毛8.在规划住宅楼群时,为了使底层住户全年在正午都能见到阳光,楼群间距应依据()时楼影的长度计算A.冬至 B.春分 C.夏至9.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B.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C.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同时地球绕太阳公转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夏季B.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冬季C.四季变化和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无关二、明辨是非(每小题2分,共20分)11.近视镜的镜片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12.放在冰箱里冷冻的食物,永远不会变质,可以长时间存放。13.为了好看,人们把地球仪做成倾斜的样子。14.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需要薄而透明且制成玻片标本。15.自制显微镜时我们需要用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16.科学家陆续发现了许多危害人类的细菌和病毒,并开始了和它们的斗争。17.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18.同一时刻,南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19.春分或秋分这一天,太阳会直射在赤道上。20.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西边早,东边晚。三、连一连(12分)21.请将下列现象与产生的主要原因用线连起来。

昼夜交替现象四季变化现象

地球的公转

昼夜长度现象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

地球的自转

极昼极夜现象日夜星辰每天的东升西落现象四、综合题(16分)22.将地球的结构名称填在相应的位置。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内。23.材料分析题。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有许多事情令人感到奇怪,其中之一就是极地的白天或黑夜很长。北半球夏季时,太阳长挂在北极天空就是不会下落,北极中心地区的白天甚至可以长达半年的时间;而到了冬季,就几个月见不到太阳,北极点附近有半年的时间都处在黑夜之中。人们把这样的现象叫极昼和极夜。(1)如图甲,小雅同学做模拟实验探究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成因。当“阳光”直射在北半球时,我们会发现地区始终被“太阳”照射。当“阳光”直射在南半球时,我们会发现地区始终被“太阳”照射。(2)将图乙中出现极昼现象的区域涂成,出现极夜现象的区域涂成。五、实验探究(32分)24.荷兰的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从而打开了人类通往微小世界的大门。(1)我们使用显微镜时,正确的顺序是C→()→()→()→()。a.安放玻片标本b.对光c.取镜片安放d.调节e.观察并记录(2)在使用显微镜时,先要把镜筒下降,此时眼睛要注视(选填“目镜”或“物镜”),当我们使用标有“10×”的目镜和“20×”的物镜时,观察到的物体图像将被放大倍。当观察到物体的像在视野的右上角时,要将它移到显微镜的中间,应该把玻片往(选填“右上角”或“左下用”)移。(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面的结构图是()A. B. C.25.小江的大伯是一名科考队员,正在位于北极圈内的“黄河站”进行科学考察。小江的堂哥(以下简称堂哥)受他爸爸的影响,很喜欢户外运动。2023年6月21日,堂哥和大学同学到一个国家森林公园野营。入夜后,堂哥和同伴燃起篝火,围坐在一起,畅谈天文地理。(1)2023年6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A.赤道 B.北半球 C.南半球(2)以下猜测不能解释“地球昼夜交替现象”的是()。A.太阳自转 B.地球自转(3)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公转的周期是。(4)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公转的方向是。(5)我们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这个单元时,经常用到的研究方法是()。A.模拟实验 B.对比实验 C.验证实验(6)堂哥给远在北极的大伯打电话,他们的谈话不符合事实的是()。A.黄河站出现了极昼现象B.黄河站外企鹅频繁出没C.黄河站处于科学考察的最佳时节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解析】【分析】利用肉眼可以看到昆虫等一系列体型较小的生物,利用显微镜能够观察到细胞和微生物。苍蝇和蚜虫体型较大,用肉眼可以看到。而变形虫等微生物形态较小,只能用显微镜看到。2.【答案】A【解析】【分析】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我们可以利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池塘水杂质更多利于微生物生长,因此池塘水是最适合用来培养微生物的水。3.【答案】B【解析】【分析】微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蘑菇、猴头、木耳、霉菌都是真菌的菌丝体。蘑菇是用肉眼可以看见的微生物。4.【答案】A【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少数是陆地。过观察地球仪、地图,可以看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所以A符合题意。5.【答案】A【解析】【分析】“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日心说”是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两种学说的相同点有地球是球体,“地心说”认为地处于宇由中心,且静止不动,目月星辰每天绕地球东升西落一次:“日心说”认为地球绕自转,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位于字由中心,地球及其他行星围绕太阳做园周运动,“地心说”、“日心说”的相同观点是地球是球体,A是正确的选项。6.【答案】B【解析】【分析】“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代主要通过“圭表测影”确定节气,圭表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通过观测“圭”上“表”影的长短变化可确定节气。7.【答案】A【解析】【分析】冬季不是所有植物都会落叶,如:常绿阔叶林等,小动物一年中进行的脱毛、换毛、冬眠以及进食、生长变迁徙等,都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8.【答案】A【解析】【分析】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构建和谐社会,我国在规划城市住宅楼群的间距时,为了使底层住户全年的正午都能见到阳光,楼群间距的计算依据应是冬至日正午的楼影,因为冬至日这一天太阳高度角最小,影子最长,故以冬至日的楼影为标准。9.【答案】C【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地球总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方向、角度不变。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10.【答案】C【解析】【分析】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处于近距点时,时间为每年一月初,恰好是北半球的冬季;而位于远距点时,时间为每年七月初,正好是北半球的夏季,说明四季变化和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无关。11.【答案】错误【解析】【分析】近视镜片是凹透镜,不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近视镜能使光线推迟会聚,使像正好呈现在视网膜上,使近视眼能看清物体。12.【答案】错误【解析】【分析】但是冰箱里的速冻食物时间久了也会变质食物的腐烂是由于微生物引起的,因此储存食物时,只要到不让微生物有生长的环境就可以了,所以食物放在水箱中不容易腐败,主要是因为冰低温环境中霉菌不易繁殖。13.【答案】错误【解析】【解答】该题干的内容是错误的。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因此,地球仪也就是做成倾斜的样子。

【分析】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14.【答案】正确【解析】【分析】显微说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志,主要用于放大做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15.【答案】错误【解析】【分析】光学显微镜的镜头有两组,物镜和目镜,都是由凸透镜组成的。16.【答案】正确【解析】【分析】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陆续发现了许多危害人类的细菌和病毒,并开始了和它们的斗争,如青霉素的发现以及应用。17.【答案】正确【解析】【分析】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利用细菌或病毒制成疫苗可以预防疾病。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对于家庭来说也是减少成员疾病发生、减少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18.【答案】错误【解析】【分析】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太阳在南北回归线间做往返运动,太阳在哪个半球,那个半球就为夏季,另一个半球是冬季。19.【答案】正确【解析】【解答】秋分或者春分的时候,赤道会被太阳直射。【分析】牢记太阳直射赤道时的季节。20.【答案】错误【解析】【分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的自转和公转,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经度数越大,日出时间越早,西经度数越小,日出时间越早,越是东边时区,越先迎来黎明。21.【答案】【解析】【分析】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自转是围绕地自西向东转动,自转运动产生的地里现象有昼交替、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日月星辰每天的东升西落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地球公转运动产生了四季变化现象、昼夜长短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等。22.【答案】,地壳【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内部的分层结构,地内部从外到内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是由于岩层断裂造成的。23.【答案】(1)北极;南极(2)【解析】【分析】北半球夏季时,太阳长挂在北极天空就是不会下落,北极中心她区的白天其至可以长达半年的时间,人们把这种现象叫极昼,而到了冬季,就几个月见不到大阳,北极点附近有半年的时间都处在黑夜之中,人们把这样的现象叫极夜,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那个半球的极地附近就会出现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极地附近就会出现极夜现象。24.【答案】(1)b;a;d;e(2)物镜;200;右上角(3)C【解析】【分析】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安放: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桌面上。对光: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到一个亮的光圈。上片:将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调焦:调节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位置。

(2)完成上片后,需要将镜筒先下降,此时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破玻片﹔观察到的物体图像等于目镜倍数竟物镜倍数,即200倍;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从显微镜目镜中看到物体在视野的右上角时,想要把这个黑点移动到视野中心,应将玻片往右上角移动。

(3)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规则的小格子。25.【答案】(1)B(2)A(3)1天;1年(4)自西向东;自西向东(5)A(6)B【解析】【分析】地球自转的方式自西向东,自转周期大约是24小时,自转是围绕地轴转动,形成昼夜交替现象,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围绕太阳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