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经典伟大的悲剧复习要点_第1页
文学经典伟大的悲剧复习要点_第2页
文学经典伟大的悲剧复习要点_第3页
文学经典伟大的悲剧复习要点_第4页
文学经典伟大的悲剧复习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作品基本信息1.作者与出处《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的纪实文学代表作,收录于其历史特写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1927年出版)。茨威格擅长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悲剧性视角塑造历史人物,作品多聚焦“瞬间决定永恒”的关键时刻。2.创作背景本文基于1910—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南极探险的真实事件。当时,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与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展开“南极点争夺战”:阿蒙森队(5人)于1911年12月14日率先抵达南极点,斯科特队(5人)于1912年1月18日抵达时发现对手已先到,返回途中因恶劣天气、物资匮乏全部遇难。茨威格以这一事件为素材,提炼出“悲剧中的伟大”这一核心主题。二、核心内容梳理1.事件梗概时间:1910年6月—1912年3月地点:南极大陆人物:斯科特(队长)、威尔逊(科学家)、奥茨(军官)、鲍尔斯(海军中尉)、埃文斯(水手)起因:争夺人类首次抵达南极点的荣誉。经过:斯科特队从英国出发,乘“特拉诺瓦号”抵达南极海岸,建立基地;1911年11月开始向南极点挺进,途中遭遇暴风雪、冰裂缝等困境;1912年1月18日抵达南极点,发现阿蒙森队的旗帜和留言,确认失败;返回途中,队员相继牺牲(埃文斯因受伤去世,奥茨为减轻负担主动走向暴风雪);1912年3月29日,斯科特、威尔逊、鲍尔斯三人冻死在距补给站11公里的帐篷里。结果:探险队全军覆没,留下日记、遗书等遗物。2.关键情节节点转折点:抵达南极点发现阿蒙森的标记(绝望与尊严的冲突);牺牲序列:埃文斯(体力不支)→奥茨(自我牺牲)→三人(集体殉难);遗物细节:斯科特的日记(记录最后时刻的心理活动)、威尔逊的岩石样本(科学家的执着)、给妻子的遗书(亲情与责任的抉择)。三、主要人物分析1.罗伯特·斯科特:悲剧英雄的精神内核斯科特是本文的核心人物,其形象具有矛盾性与崇高性:坚韧与执着:即使知道阿蒙森可能先到,仍坚持完成行程;返回时因脚伤疼痛难忍,仍拒绝放弃队友。尊严与绅士风度:抵达南极点后,他没有破坏阿蒙森的标记,反而留下自己的名片,体现对对手的尊重;日记中写道“我们继续前进”,彰显失败者的尊严。责任感与牺牲精神:作为队长,他始终优先考虑队员的安全(如让威尔逊带岩石样本);遗书里牵挂妻子和儿子,却强调“我为事业牺牲是值得的”。2.其他队员:团队精神的具象化威尔逊:科学家,即使牺牲前仍抱着装有岩石样本的背包,体现对科学的忠诚;奥茨:军官,因冻伤严重,主动说“我出去走走,可能要多待一会儿”,以自我牺牲减轻团队负担,展现集体主义精神;鲍尔斯:年轻队员,始终协助斯科特,直至最后一刻仍保持乐观,象征希望与勇气。四、主题思想探究1.“悲剧”的两层内涵命运悲剧:斯科特队因天气、路线选择(如未用狗拉雪橇而用马)等客观因素失败,最终遇难;性格悲剧:斯科特的“绅士派头”(如坚持携带大量物资)与南极的极端环境冲突,加剧了悲剧性。2.“伟大”的多重维度失败中的荣誉:斯科特队虽未获得“第一”,但他们的坚持、尊严与牺牲超越了成败,成为“精神的胜利者”;人性的光辉:队员间的互助、对科学的执着、对家人的爱,展现了人类在绝境中的美好品质;生命的意义:茨威格通过悲剧强调,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奋斗的过程”与“精神的超越”。五、艺术特色解读1.叙事视角:全知视角的冷静与深情茨威格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既客观记录事件进程(如日期、距离、天气),又深入人物内心(如斯科特的日记、奥茨的心理活动)。这种视角使读者既能感受到事件的真实性,又能体会到作者对英雄的同情与赞美。2.细节描写:真实感与情感冲击力的来源日记细节:斯科特的日记记录了从希望到绝望的心理变化(如“我们的脚已经冻得失去知觉”“上帝啊,救救我们吧”),增强了代入感;遗物细节:威尔逊的岩石样本、奥茨的手套、斯科特的遗书,这些具体物品承载着人物的精神,让悲剧更具震撼力;环境描写:“暴风雪像鞭子一样抽在脸上”“冰裂缝像张开的大嘴”,用比喻手法突出南极环境的残酷,烘托悲剧氛围。3.对比手法:成败之间的价值凸显阿蒙森与斯科特的对比:阿蒙森队(准备充分、用狗拉雪橇)成功返回,斯科特队(准备不足、用马)失败遇难;但斯科特的“失败”更能体现人类的坚韧,因为他“在不可战胜的厄运中毁灭了自己,却让心灵变得无比高尚”;生与死的对比:队员们的牺牲(如奥茨的自我放弃)与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如斯科特给儿子的信)形成对比,突出“为事业牺牲”的崇高性。六、考点聚焦与备考策略1.常见考点梳理情节概括:要求用简洁语言概括探险队的行程(重点:抵达南极点、返回牺牲);人物形象:分析斯科特的“悲剧英雄”形象(结合细节:日记、遗书、行动);主题理解:解释“伟大的悲剧”的含义(悲剧性与崇高性的统一);句子赏析:如“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联系主题,分析“毁灭”与“高尚”的关系);艺术特色:分析细节描写或对比手法的作用(如日记的作用:真实感、心理刻画)。2.备考技巧建议梳理情节脉络:用时间线标记关键事件(如1911年11月出发、1912年1月抵达南极点、3月牺牲),确保情节概括准确;收集人物细节:标记文中关于斯科特的行动(如“坚持带威尔逊的岩石样本”)、语言(如“我们继续前进”)、心理(如日记中的绝望与坚定),用于人物分析;联系作者背景: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聚焦“瞬间的永恒”,本文的“悲剧”正是这种“瞬间”的延伸,有助于理解主题;练习答题规范:对于“主题理解”题,需先明确“悲剧”的内涵,再分析“伟大”的表现,最后总结二者的关系;对于“句子赏析”题,需先解释句子含义,再联系上下文分析其作用(如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总结《伟大的悲剧》以真实事件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