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文学概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5年文学概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5年文学概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5年文学概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5年文学概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文学概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A.世界B.作者C.作品D.读者答案:D。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读者是文学活动的归宿点,因为作品只有被读者阅读和接受,其价值才能得以实现,文学活动才得以完整。2.提出“寓教于乐”原则的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朗吉弩斯答案:C。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寓教于乐”的原则,强调文学既要有教育作用,又要有娱乐功能。3.认为文学是“社会生活的镜子”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答案:C。列宁把托尔斯泰的作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体现了文学是“社会生活的镜子”这一观点,强调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4.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不包括()A.语音层面B.文法层面C.辞格层面D.意境层面答案:D。文学语言组织有三个基本层面,即语音层面、文法层面和辞格层面。意境层面是文学形象系统中的一个概念,不属于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5.下列属于诗歌文体特征的是()A.情节性B.韵律性C.写实性D.戏剧性答案:B。诗歌具有韵律性,通过押韵、节奏等方式形成独特的音乐美。情节性是小说的特征,写实性并非诗歌独有的特征,戏剧性是戏剧文学的特征。6.文学意象的主要类型不包括()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答案:D。文学意象的主要类型有仿象、兴象、喻象和抽象意象。这里说的“抽象”表述不准确,应该是“抽象意象”。7.文学风格的核心特征是()A.独特性B.稳定性C.多样性D.相对性答案:A。独特性是文学风格的核心特征,它体现了作家在创作上的个性和与众不同之处,是风格形成的关键。8.提出“滋味说”的是()A.钟嵘B.刘勰C.司空图D.严羽答案:A。钟嵘在《诗品》中提出“滋味说”,强调诗歌应该具有“滋味”,即艺术感染力。9.文学批评的首要职责是()A.阐释作品意义B.评价文学作品C.总结创作经验D.推动文学创新答案:A。文学批评的首要职责是阐释作品意义,通过对作品的解读,揭示作品的内涵和价值。10.下列属于文学消费的是()A.作家创作作品B.编辑修改稿件C.读者阅读小说D.学者研究文学理论答案:C。文学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等需要而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欣赏等活动,读者阅读小说属于文学消费。作家创作作品是文学生产,编辑修改稿件是文学传播过程中的环节,学者研究文学理论属于文学研究。11.文学创造的客体是()A.自然现象B.社会生活C.人的心灵D.客观世界答案:B。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社会生活,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12.最早提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命题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答案:B。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提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命题,强调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13.下列属于文学作品形式要素的是()A.题材B.主题C.情节D.情感答案:C。情节属于文学作品的形式要素,它是作品中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过程。题材、主题和情感都属于内容要素。14.提出“境界说”的是()A.王国维B.梁启超C.鲁迅D.胡适答案: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境界说”,把“境界”作为衡量诗词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15.文学接受过程中的预备阶段不包括()A.审美态度的形成B.审美经验的积累C.审美心境的营造D.审美判断的作出答案:D。文学接受过程的预备阶段包括审美态度的形成、审美经验的积累和审美心境的营造。审美判断的作出是在阅读作品过程中及阅读后的阶段,不属于预备阶段。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文学的文化意义包括()A.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B.叩问人的生存意义C.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D.憧憬人类的未来E.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答案:ABCDE。文学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它可以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引发对生存意义的思考,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沟通,表达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人们也可以通过文学学习和丰富语言。2.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包括()A.内指性B.音乐性C.陌生化D.准确性E.形象性答案:ABCE。文学语言具有内指性,即指向文本内部;具有音乐性,能产生韵律美;陌生化可以使语言更具新鲜感和表现力;形象性能够生动地描绘事物。准确性并非文学语言的独特审美特征,科学语言更强调准确性。3.文学形象的特征有()A.具体可感性B.艺术概括性C.审美理想性D.审美属性E.主观虚拟性答案:ABCD。文学形象具有具体可感性,能够让读者直观地感受;艺术概括性,能反映一类事物的本质;审美理想性,体现了作家的审美追求;审美属性,具有审美价值。文学形象是主客观的统一,并非单纯的主观虚拟性。4.文学风格的形态包括()A.简约与繁丰B.刚健与柔婉C.平淡与绚烂D.谨严与疏放E.典雅与通俗答案:ABCDE。文学风格有多种形态,简约与繁丰体现了语言表达的简洁与丰富;刚健与柔婉表现出风格的阳刚与阴柔;平淡与绚烂反映了风格的质朴与华丽;谨严与疏放体现了结构的严谨与松散;典雅与通俗显示出风格的高雅与通俗。5.文学批评的方式有()A.伦理批评B.社会历史批评C.审美批评D.心理批评E.语言批评答案:ABCDE。文学批评有多种方式,伦理批评关注作品的道德内容;社会历史批评强调从社会历史背景分析作品;审美批评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心理批评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创作和接受;语言批评则聚焦于作品的语言特色。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文学活动文学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由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它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文学创作、文学作品和文学接受等环节,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类的情感、思想和愿望,具有审美、认识、教育等多种功能。文学活动是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文学典型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特个性,同时又能反映一定社会生活本质和规律的人物形象。典型人物往往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其性格在矛盾冲突中得到充分展现。典型人物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他既是一个独特的“这一个”,又能体现出某一类人的共同特点和时代精神。例如,鲁迅笔下的阿Q,就是一个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独特个性的文学典型。3.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由一批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群体。文学流派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可能是由于地域、时代、文学思潮等因素的影响。同一流派的作家在创作上往往具有共同的特点,如相似的主题、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例如,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月派”,主张新诗格律化,强调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4.文学接受的共鸣文学接受的共鸣是指在文学接受过程中,读者与作品中的人物、情感或思想产生契合,从而达到一种心灵相通、情感交融的状态。共鸣的产生可能是由于读者与作品中的人物有相似的经历、情感体验,或者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观点与读者的价值观相契合。共鸣是文学接受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它能够增强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使读者更深入地体验作品的艺术魅力。例如,许多人在阅读《红楼梦》时,会对书中人物的命运产生共鸣,为他们的悲欢离合而感动。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文学创造的主体特征。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具有以下特征:(1)主体性: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他能够主动地对社会生活进行选择、加工和创造。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不是被动地反映社会生活,而是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情感体验和艺术追求,对生活素材进行筛选、提炼和改造,赋予作品以独特的艺术价值。(2)情感性:文学创造是一种情感活动,主体带着强烈的情感投入到创作中。作家的情感是创作的动力和源泉,他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爱憎、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情感在文学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3)审美性:文学创造的主体具有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他以审美的眼光观察世界、感受生活,并将审美体验融入到作品中。文学作品的目的是给人以审美享受,因此主体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对美的追求,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和意境。(4)创造性:文学创造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主体需要不断地创新和突破。作家不能满足于已有的创作模式和表现手法,而要勇于探索新的题材、新的形式和新的风格。创造性是文学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文学才能保持生机和活力。2.简述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密切相关,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联系:①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基础。创作个性是作家在生活经历、思想性格、艺术素养等方面所形成的独特个性特征。这些个性特征会在作家的创作中体现出来,影响作品的风格。例如,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使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②文学风格是创作个性的外在表现。作家的创作个性通过作品的主题、题材、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表现出来,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读者可以通过作品的风格来了解作家的创作个性。(2)区别:①创作个性是作家个人的内在特质,它涉及到作家的心理、性格等多个方面。而文学风格是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整体特色,是读者从作品中感受到的一种艺术风貌。②创作个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也可能会随着作家的生活经历和创作实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文学风格虽然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不同的作品中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化和发展。而且,文学风格还会受到时代、社会、文学思潮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五、论述题(15分)论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文学的基本属性之一,它体现了文学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以语言为媒介,通过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和思想,反映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文化观念。例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全貌,包括贵族的没落、资产阶级的崛起等社会现象,反映了当时法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往往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同时也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2)文学具有审美特性文学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文学以审美为目的,通过艺术形象来感染读者,给人以审美享受。文学作品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如形象塑造、情节安排、语言修辞等,创造出具有美感的艺术世界。例如,王维的诗歌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优美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文学的审美特性使它能够超越现实生活的局限,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3)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是情感与思想的统一文学作品既表达情感,又蕴含思想。情感是文学的重要元素,它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的共鸣。作家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品中的喜怒哀乐。同时,文学作品也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它可以反映作家对社会、人生、人性等问题的思考。例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也表达了作者对和平、道德和人性尊严的追求。情感与思想在文学作品中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内涵。(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是无功利性与功利性的统一从无功利性方面来看,文学创作和欣赏主要是为了获得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而不是为了直接的物质利益。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往往沉浸在作品的艺术世界中,感受作品的美,而不考虑实际的功利目的。例如,人们欣赏一首优美的诗歌,主要是为了获得心灵的愉悦和审美上的满足。然而,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