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西医结合内科(正高)题库及答案_第1页
2025年中西医结合内科(正高)题库及答案_第2页
2025年中西医结合内科(正高)题库及答案_第3页
2025年中西医结合内科(正高)题库及答案_第4页
2025年中西医结合内科(正高)题库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西医结合内科(正高)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患者男性,68岁,反复咳嗽咳痰20年,加重伴气短1周。现症:咳嗽气粗,痰多黄稠,胸满烦躁,身热微恶寒,溲黄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胸部CT示双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紊乱。其中医辨证应属:A.肺肾气虚证B.痰热壅肺证C.痰浊阻肺证D.阳虚水泛证答案:B解析:患者咳嗽气粗、痰多黄稠、身热、溲黄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热内壅之象,结合CT提示COPD改变,故辨证为痰热壅肺证。2.关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西医治疗,以下哪项不符合最新指南(2023)推荐?A.发病3小时内无禁忌证者优先选择静脉溶栓B.溶栓后90分钟内需评估再通情况C.直接PCI时应尽快完成罪犯血管血运重建D.所有患者均应常规使用钙通道阻滞剂答案:D解析:2023年STEMI指南指出,钙通道阻滞剂仅用于β受体阻滞剂禁忌或控制缺血/房颤心室率时,不推荐常规使用。3.患者女性,52岁,口干多饮3年,加重伴手足麻木1月。空腹血糖8.9mmol/L,糖化血红蛋白8.2%,肌电图提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中医辨证见神疲乏力,自汗,口渴喜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其治法应为:A.清热润肺,生津止渴B.清胃泻火,养阴增液C.益气养阴,活血化瘀D.滋阴温阳,补肾固涩答案:C解析:患者糖尿病病史,伴周围神经病变(手足麻木),中医见神疲乏力、自汗(气虚)、口渴喜饮(阴虚),舌脉为气阴两虚兼瘀之象,故治法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4.以下属于慢性心力衰竭(NYHAⅢ级)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的有:A.西医予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B.中医辨证属心肾阳虚者,选用真武汤合五苓散C.急性加重期静脉使用利尿剂时,需监测血钾D.稳定期可予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益气养阴E.所有患者均需限制每日液体入量至500ml答案:ABCD解析:慢性心衰NYHAⅢ级需综合治疗,E选项错误,液体限制通常为1.52L/d,严重水肿或低钠血症者才严格限制至1L/d。5.关于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辨证,以下正确的有:A.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属气滞湿阻证B.腹大坚满,烦热口苦,属湿热蕴结证C.腹大胀满,青筋暴露,属肝脾血瘀证D.腹大胀满,形寒肢冷,属脾肾阳虚证E.腹大胀满,五心烦热,属肝肾阴虚证答案:BCDE解析:A选项“按之如囊裹水”为寒湿困脾证的典型表现,气滞湿阻证以脘腹胀满、嗳气矢气则舒为特征。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45分)案例1:患者男性,65岁,因“反复胸闷胸痛3年,加重2小时”急诊入院。3年前活动后出现胸骨后闷痛,休息5分钟缓解,未规律治疗。2小时前情绪激动后胸痛持续不缓解,伴冷汗、恶心,无放射痛。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BP160/100mmHg),2型糖尿病5年(空腹血糖79mmol/L)。查体:T36.5℃,P102次/分,R20次/分,BP150/95mmHg,神清,痛苦面容,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102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V2V5导联ST段抬高0.20.3mV,肌钙蛋白I3.2ng/ml(正常<0.04)。问题:1.西医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2.需与哪些疾病鉴别?(至少3种)3.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分阶段说明)?答案:1.西医初步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前壁);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2型糖尿病。诊断依据:①典型症状:情绪激动后持续胸痛>30分钟,伴冷汗、恶心;②心电图:V2V5导联ST段抬高;③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显著升高;④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2.鉴别诊断:①不稳定型心绞痛:胸痛持续时间短(<30分钟),肌钙蛋白正常;②主动脉夹层:胸痛呈撕裂样,常伴血压不对称,心电图无ST段抬高;③急性肺栓塞:多有呼吸困难、咯血,D二聚体升高,心电图可见SⅠQⅢTⅢ;④胃食管反流病:胸骨后灼痛,与体位相关,心电图正常。3.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1)急性期(入院24小时内):西医:①急诊PCI(发病<12小时,无禁忌);②抗血小板:阿司匹林300mg+替格瑞洛180mg负荷;③抗凝:普通肝素或依诺肝素;④控制血压:选择硝酸酯类(如硝酸甘油静脉泵入),避免血压过低;⑤控制血糖:胰岛素皮下注射维持血糖710mmol/L。中医:辨证属“胸痹气滞血瘀证”(情绪激动诱发,胸痛持续,舌暗苔薄白,脉弦涩),治以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2g、川芎10g、赤芍12g、柴胡6g、枳壳10g、桔梗6g、牛膝15g、甘草6g);静脉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200mg+0.9%氯化钠100ml静滴,每日1次。(2)稳定期(术后3天至出院):西医:①二级预防:ACEI(如培哚普利4mgqd)、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25mgbid)、他汀(阿托伐他汀20mgqn);②控制血压<140/90mmHg,糖化血红蛋白<7.0%。中医:辨证转为气阴两虚证(神疲乏力、自汗、口干,舌淡红苔薄,脉细),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予生脉散合丹参饮加减(太子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丹参20g、檀香6g、砂仁6g、黄芪30g、赤芍12g);配合穴位贴敷(心俞、内关、膻中),每日1次,每次6小时。案例2:患者女性,48岁,“反复关节肿痛10年,加重伴双手晨僵2月”就诊。10年前无诱因出现双腕、掌指关节肿痛,受凉或劳累后加重,曾查RF85IU/ml(正常<20),未规律治疗。近2月晨僵持续2小时,伴低热(37.538℃),纳差,大便溏薄,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濡缓。查体:双腕、掌指关节肿胀(Ⅱ度),压痛(+),无畸形,活动受限,ESR55mm/h,CRP32mg/L(正常<10),抗CCP抗体(+)。问题:1.中西医诊断(病名+证型)?2.西医治疗方案(分线用药)?3.中医特色疗法(至少3种)?答案:1.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中医诊断:痹证(着痹,寒湿夹湿证)。2.西医治疗方案:一线: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传统DMARDs(甲氨蝶呤10mgqw起始,4周后增至15mgqw);二线:若3个月后病情未达标(DAS28>3.2),加用生物DMARDs(如阿达木单抗40mgq2w皮下注射);辅助:短期小剂量激素(泼尼松5mgqd,不超过3个月);对症:补充叶酸(5mgqw,甲氨蝶呤后24小时)。3.中医特色疗法:①中药外洗:制川乌15g、制草乌15g、桂枝20g、艾叶30g、威灵仙20g、透骨草20g,水煎取汁,每日2次熏洗关节;②艾灸:选取阿是穴、足三里、阴陵泉,温和灸每穴10分钟,每日1次,温化寒湿;③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2ml,注射于曲池、阳陵泉,每周2次,活血通络;④推拿:沿手三阴经循行方向施以滚法、按揉法,缓解关节僵硬。案例3:患者男性,72岁,“腹胀、尿少1月,加重3天”入院。有乙肝肝硬化病史10年,曾呕血1次(已行TIPS术)。1月前出现腹胀,尿量约800ml/d,3天前因进食咸肉后腹胀加剧,尿量<500ml/d。查体:神清,肝病面容,蜘蛛痣(+),腹膨隆,移动性浊音(+),双下肢中度水肿,脾肋下3cm,质硬。实验室:ALT55U/L,AST68U/L,ALB28g/L,TBil45μmol/L,Na+128mmol/L,K+3.2mmol/L。问题:1.西医诊断及主要并发症?2.中医辨证及立法选方?3.利尿剂使用原则(需具体药物及剂量)?答案:1.西医诊断: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大量);低钠血症(轻度);低钾血症;低白蛋白血症。2.中医辨证:臌胀(脾肾阳虚证)。患者病程日久,脾阳不足则纳差便溏,肾阳亏虚则气化不利、尿少,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之象。立法:温肾健脾,化气行水。选方: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制附子10g、党参15g、白术15g、干姜6g、茯苓30g、猪苓15g、泽泻15g、桂枝10g、大腹皮15g、车前子15g包煎)。3.利尿剂使用原则:①首选螺内酯(醛固酮拮抗剂)+呋塞米(襻利尿剂),比例100mg:40mg起始;②根据尿量调整剂量,目标每日体重减轻0.30.5kg(无周围水肿)或0.81.0kg(有周围水肿);③监测血电解质,若血钠<125mmol/L,暂停利尿剂,予高渗盐水(3%氯化钠)缓慢静滴;④本例患者血钾3.2mmol/L,螺内酯可增至200mg/d,呋塞米40mg/d,同时口服氯化钾缓释片1gtid;⑤若利尿剂抵抗(螺内酯400mg/d+呋塞米160mg/d无效),需考虑放腹水(每次35L)+补充白蛋白(每放1L补810g)。四、论述题(20分)试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中西医结合管理的核心要点。答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管理需围绕减轻症状、延缓肺功能下降、减少急性加重、提高生活质量展开,中西医结合管理核心要点如下:1.西医管理要点:(1)肺功能评估:根据GOLD分级(FEV1/FVC<0.7,FEV1%预计值)制定分级治疗;(2)药物治疗:①支气管扩张剂(首选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如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或布地奈德/福莫特罗);②吸入激素仅用于高风险(每年≥2次急性加重)患者;③祛痰药(如N乙酰半胱氨酸)用于黏液高分泌者;(3)非药物治疗:①戒烟(首要措施);②长期家庭氧疗(PaO2≤55mmHg或SaO2≤88%);③肺康复(包括呼吸训练、运动锻炼、营养支持);④疫苗接种(流感疫苗、23价肺炎球菌疫苗)。2.中医管理要点:(1)辨证论治:①肺脾气虚证:补肺健脾,六君子汤加减;②肺肾气虚证:补肺纳肾,补肺汤合人参蛤蚧散;③痰浊阻肺证:健脾化痰,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④肺肾阴虚证:滋阴润肺,麦味地黄丸加减;(2)特色疗法:①冬病夏治(三伏贴,取穴肺俞、脾俞、肾俞、定喘);②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注射足三里,增强免疫);③呼吸导引(如六字诀“吹、呼、呬、呵、嘘、嘻”,改善呼吸功能);④膏方调理(冬季予补益肺肾膏方,药物如黄芪、党参、熟地、山萸肉、紫河车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