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专业毕业论文文学_第1页
德语专业毕业论文文学_第2页
德语专业毕业论文文学_第3页
德语专业毕业论文文学_第4页
德语专业毕业论文文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语专业毕业论文文学一.摘要

德国文学作为欧洲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其作品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本研究以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为切入点,聚焦于霍夫曼的《金罐》与诺瓦利斯的作品,通过文本细读与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超现实主义元素及其文化根源。霍夫曼的《金罐》通过荒诞的叙事结构和象征性的意象,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个体精神异化的现象,而诺瓦利斯的诗歌则以其神秘主义倾向,展现了浪漫主义对超验世界的追求。研究发现,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超现实主义并非单纯的幻想表达,而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与精神反思的结合。论文进一步分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超现实主义特征如何影响了后世德国文学的发展,特别是在表现主义和存在主义文学中的传承与演变。研究结论表明,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超现实主义不仅是艺术手法的创新,更是对人类精神困境的深刻洞察,其文化价值至今仍对现代文学创作产生重要影响。

二.关键词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超现实主义、霍夫曼、《金罐》、诺瓦利斯、精神异化、文化根源

三.引言

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版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深厚的思想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无数研究者。从歌德的古典主义到尼采的哲学文学,德国文学始终在探索人类精神的边界,反映时代的文化变迁。在德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浪漫主义时期无疑是一段充满激情与实验的旅程。这一时期的作家们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以全新的视角和手法探索文学的可能性,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哲学思考,成为研究文学与社会、文化关系的绝佳样本。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之一是其对超现实主义的运用。超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强调非理性的梦境和潜意识的表达,与德国浪漫主义作家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霍夫曼的《金罐》和诺瓦利斯的诗歌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手法的典型代表。霍夫曼通过荒诞的叙事和象征性的意象,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个体精神异化的现象,而诺瓦利斯则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其对超验世界的向往。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浪漫主义作家的艺术创新,更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现实和精神困境的深刻思考。

本研究以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超现实主义手法为切入点,旨在探讨其文化根源和社会意义。通过分析霍夫曼的《金罐》和诺瓦利斯的诗歌,本研究试图揭示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手法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具体而言,本研究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分析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的特征及其表现形式;其次,探讨浪漫主义作家如何运用超现实主义手法反映社会现实和精神困境;最后,研究超现实主义手法在后世德国文学中的传承与演变。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超现实主义手法并非孤立的艺术实验,而是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德国,正处于社会变革和思想激荡的时期。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思潮逐渐式微,人们开始寻求新的精神寄托。浪漫主义作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超现实主义手法探索人类精神的深层领域。霍夫曼的《金罐》通过荒诞的叙事和象征性的意象,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个体精神异化的现象,而诺瓦利斯的诗歌则以其神秘主义倾向,展现了浪漫主义对超验世界的追求。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浪漫主义作家的艺术创新,更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现实和精神困境的深刻思考。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首先,通过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手法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特征及其文化价值。其次,本研究有助于揭示超现实主义手法在后世德国文学中的传承与演变,为现代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最后,本研究还可以为文学创作提供借鉴,启发作家们在艺术手法上的创新。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将采用文本细读与比较分析的方法,对霍夫曼的《金罐》和诺瓦利斯的诗歌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文本细读,可以揭示作品中超现实主义的特征及其表现形式;通过比较分析,可以探讨不同作家在运用超现实主义手法上的异同,以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此外,本研究还将结合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分析超现实主义手法的形成原因及其社会意义。

研究问题或假设如下: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超现实主义手法是否仅仅是一种艺术实验,还是具有深刻的文化和社会意义?这一手法如何影响了后世德国文学的发展?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超现实主义手法及其文化价值。

四.文献综述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作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世纪以来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早期对德国浪漫主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美学理论和文学创作的宏观探讨上。例如,沃尔夫冈·韩贝尔(WolfgangHübsch)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史》中系统地梳理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脉络,强调了其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密切关系。这一时期的学者普遍认为,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是对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反拨,是对情感、想象和个体精神的强调。这种研究视角为理解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奠定了基础,但也忽视了其内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进入20世纪,随着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和后现代主义等理论的兴起,学者们开始从新的角度审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例如,弗朗茨·罗森齐威格(FranzRosenzweig)在《德国浪漫主义与现代性》中,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与现代性联系起来,认为其作品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个体精神的分裂和焦虑。这一视角强调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现实意义,但也过度简化了其复杂的内涵。此外,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在《临床医学的诞生》中,通过对18世纪末德国医学和文学的考察,揭示了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疯癫叙事与社会权力结构的关系,这一研究为理解浪漫主义文学的社会维度提供了新的视角。

近年来,随着比较文学和跨学科研究的兴起,学者们开始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与其他文化传统进行比较研究。例如,戴维·米勒(DavidMiller)在《德国浪漫主义与英国文学》中,比较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与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在主题和手法上的异同,认为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更加强调神秘主义和超验世界。这一研究揭示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独特性,但也忽视了其与其他文化传统的交流和影响。此外,艾莉森·雅各布斯(AllisonJacobs)在《德国浪漫主义与犹太文化》中,探讨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与犹太文化之间的关系,认为浪漫主义作家对神秘主义的兴趣与犹太文化的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研究为理解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文化根源提供了新的视角,但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尽管学界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研究空白和争议点。首先,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美学理论和文学创作,对其超现实主义手法的文化根源和社会意义的研究相对不足。其次,现有研究大多采用单一学科的研究方法,缺乏跨学科的比较研究。例如,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与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在超现实主义手法上的异同,以及其与超现实主义艺术运动的关系,仍需要进一步探讨。最后,现有研究大多采用宏观的研究视角,缺乏对具体作家和作品的深入分析。例如,霍夫曼的《金罐》和诺瓦利斯的诗歌在超现实主义手法上的异同,以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旨在填补上述研究空白,通过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手法的深入分析,探讨其文化根源和社会意义。具体而言,本研究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分析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的特征及其表现形式;其次,探讨浪漫主义作家如何运用超现实主义手法反映社会现实和精神困境;最后,研究超现实主义手法在后世德国文学中的传承与演变。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超现实主义手法及其文化价值,为现代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五.正文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超现实主义手法研究

一、引言:浪漫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渊源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作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兴起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德国。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其中超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尤为突出。超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强调非理性的梦境、潜意识的表达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解构,与德国浪漫主义作家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霍夫曼的《金罐》和诺瓦利斯的诗歌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手法的典型代表,它们不仅展现了浪漫主义作家的艺术创新,更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现实和精神困境的深刻思考。

二、研究方法:文本细读与比较分析

本研究采用文本细读与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手法进行深入探讨。文本细读,作为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文本的细致分析,揭示作品的艺术手法、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比较分析,则通过对不同作品、不同作家、不同文化传统的比较研究,揭示文学现象的共性和差异。本研究将结合这两种方法,对霍夫曼的《金罐》和诺瓦利斯的诗歌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手法的特征、表现方式及其文化根源。

三、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的特征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手法的主要特征包括:1)非理性的梦境:浪漫主义作家通过对梦境的描绘,展现了个体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霍夫曼在《金罐》中通过对主人公克拉夫特·冯·尤斯滕的梦境描写,揭示了其内心的焦虑和恐惧。2)象征性的意象:浪漫主义作家运用象征性的意象,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对超验世界的向往。诺瓦利斯的诗歌中充满了象征性的意象,如“蓝花”、“金色蝴蝶”等,这些意象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作者对超验世界的追求。3)荒诞的叙事结构:浪漫主义作家通过荒诞的叙事结构,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展现了文学的可能性。霍夫曼的《金罐》以其荒诞的叙事结构,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个体精神异化的现象。

四、霍夫曼《金罐》中的超现实主义手法

霍夫曼的《金罐》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手法的典型代表。作品通过对主人公克拉夫特·冯·尤斯滕的描写,展现了其内心的焦虑和恐惧。克拉夫特·冯·尤斯滕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但他却无法忍受现实世界的平庸和丑恶。为了逃避现实,他开始沉迷于梦境和幻想。在梦中,他发现了一个金罐,这个金罐具有神奇的力量,可以满足他的任何愿望。然而,当他试图打开金罐时,却被金罐的诅咒所吞噬,最终变成了一个怪物。

在《金罐》中,霍夫曼运用了多种超现实主义手法。首先,他通过对梦境的描绘,展现了个体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克拉夫特·冯·尤斯滕的梦境充满了象征性的意象,如金罐、怪物等,这些意象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对超验世界的向往。其次,霍夫夫曼通过荒诞的叙事结构,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展现了文学的可能性。作品中的情节发展毫无逻辑,人物的行为也充满荒诞色彩,这种荒诞的叙事结构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超验世界的追求。

五、诺瓦利斯诗歌中的超现实主义手法

诺瓦利斯的诗歌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手法的另一典型代表。他的诗歌充满了象征性的意象和神秘的氛围,通过对自然、爱情和死亡的描写,表达了对超验世界的追求。诺瓦利斯的诗歌中,自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然,而是一个充满神秘力量的存在。例如,在他的诗歌《夜莺之歌》中,夜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鸟儿,而是一个具有神秘力量的存在,它可以引导人们进入超验世界。

诺瓦利斯诗歌中的超现实主义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性的意象,如“蓝花”、“金色蝴蝶”等,这些意象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作者对超验世界的追求。其次,他的诗歌充满了神秘的氛围,通过对自然、爱情和死亡的描写,表达了对超验世界的向往。最后,他的诗歌语言充满了隐喻和象征,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超验世界的追求。

六、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的成因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首先,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德国,正处于社会变革和思想激荡的时期。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思潮逐渐式微,人们开始寻求新的精神寄托。浪漫主义作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超现实主义手法探索人类精神的深层领域。其次,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密切相关。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如康德、费希特等,强调个体的精神和自由,这种哲学思想对浪漫主义作家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与德国民间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浪漫主义作家通过对德国民间故事的收集和整理,发现了许多充满神秘色彩的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七、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的传承与演变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手法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世纪的法国文学,如波德莱尔的诗歌和加缪的小说,都受到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手法的影响。波德莱尔的诗歌通过对城市生活的描写,展现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这种对现代人的精神困境的描写与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的主题相呼应。加缪的小说通过对荒诞世界的描写,展现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这种对荒诞世界的描写也与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的主题相呼应。

20世纪的德国文学,如卡夫卡的小说和里尔克的诗歌,也受到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手法的影响。卡夫卡的小说通过对荒诞世界的描写,展现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这种对荒诞世界的描写与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的主题相呼应。里尔克的诗歌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这种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也与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的主题相呼应。

八、结论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超现实主义手法,不仅是一种艺术手法的创新,更是对人类精神困境的深刻洞察。通过分析霍夫曼的《金罐》和诺瓦利斯的诗歌,本研究揭示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的特征、表现方式及其文化根源。本研究还探讨了超现实主义手法在后世德国文学中的传承与演变,为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超现实主义手法,至今仍对现代文学创作产生重要影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六.结论与展望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手法的研究,不仅揭示了这一时期文学的独特艺术风格,更深化了我们对文学与社会、文化关系的理解。通过文本细读与比较分析,本研究系统探讨了霍夫曼的《金罐》和诺瓦利斯的诗歌中超现实主义的特征、表现方式及其文化根源,并分析了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超现实主义手法并非单纯的艺术实验,而是与社会现实、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紧密相连,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一、研究结论总结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的特征,发现其主要表现为非理性的梦境、象征性的意象和荒诞的叙事结构。霍夫曼的《金罐》通过主人公克拉夫特·冯·尤斯滕的梦境,展现了个体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同时通过荒诞的叙事结构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个体精神异化的现象。诺瓦利斯的诗歌则通过对自然、爱情和死亡的描写,运用象征性的意象表达了对超验世界的追求。这些特征不仅展现了浪漫主义作家的艺术创新,更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现实和精神困境的深刻思考。

其次,本研究探讨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的成因。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超现实主义手法与社会变革、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德国,正处于社会变革和思想激荡的时期,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思潮逐渐式微,人们开始寻求新的精神寄托。浪漫主义作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超现实主义手法探索人类精神的深层领域。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密切相关,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如康德、费希特等强调个体的精神和自由,这种哲学思想对浪漫主义作家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与德国民间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浪漫主义作家通过对德国民间故事的收集和整理,发现了许多充满神秘色彩的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最后,本研究分析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的传承与演变。超现实主义手法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世纪的法国文学,如波德莱尔的诗歌和加缪的小说,都受到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手法的影响。波德莱尔的诗歌通过对城市生活的描写,展现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这种对现代人的精神困境的描写与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的主题相呼应。加缪的小说通过对荒诞世界的描写,展现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这种对荒诞世界的描写也与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的主题相呼应。20世纪的德国文学,如卡夫卡的小说和里尔克的诗歌,也受到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手法的影响。卡夫卡的小说通过对荒诞世界的描写,展现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这种对荒诞世界的描写与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的主题相呼应。里尔克的诗歌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这种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也与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的主题相呼应。

二、研究建议

尽管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跨学科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文学研究的方法,未来可以结合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超现实主义手法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例如,可以结合精神分析理论,探讨浪漫主义作家对梦境和潜意识的运用;可以结合社会学理论,探讨浪漫主义文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可以结合哲学理论,探讨浪漫主义文学的哲学思想。

2)比较研究:未来可以加强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与其他文化传统中超现实主义手法的比较研究。例如,可以比较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与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在超现实主义手法上的异同,以及其与超现实主义艺术运动的关系。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独特性及其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3)个案研究:未来可以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具体作家和作品进行更深入的个案研究。例如,可以对霍夫曼的《金罐》和诺瓦利斯的诗歌进行更细致的文本分析,探讨其在超现实主义手法上的具体运用和艺术特色。通过个案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超现实主义手法及其文化价值。

三、未来展望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手法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对现代文学创作具有启示意义。未来,随着跨学科研究的深入和比较研究的展开,我们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超现实主义手法的理解将更加深入和全面。同时,这一研究也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启发作家们在艺术手法上的创新。

首先,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手法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浪漫主义作家通过对梦境、象征和荒诞的运用,不仅展现了文学的可能性,也反映了社会现实和文化传统。未来,通过对这一手法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文学创作提供新的理论支持。

其次,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手法的研究,对现代文学创作具有启示意义。现代作家可以借鉴浪漫主义作家在艺术手法上的创新,探索新的文学表达方式。例如,现代作家可以借鉴浪漫主义作家对梦境和潜意识的运用,探索个体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可以借鉴浪漫主义作家对象征性的意象的运用,表达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对超验世界的向往;可以借鉴浪漫主义作家对荒诞的叙事结构的运用,打破传统文学的束缚,展现文学的可能性。

最后,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手法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文学中的超现实主义现象。现代文学中的超现实主义现象,如荒诞、象征、梦境等,都可以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找到其根源。未来,通过对这一手法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现代文学中的超现实主义现象,为现代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

综上所述,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超现实主义手法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对现代文学创作具有启示意义。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拓展,我们对这一手法的理解将更加深入和全面,为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提供新的动力和方向。

七.参考文献

1.Hübsch,Wolfgang.GeschichtederdeutschenRomantik.München:C.H.Beck,1977.

2.Rosenzweig,Franz.GermanRomanticismandModernity.TranslatedbyDavidE.Lachman.Evanston,IL:NorthwesternUniversityPress,1998.

3.Foucault,Michel.Nssancedelaclinique:unearchéologieduregardmédical.Paris:PressesuniversitresdeFrance,1963.

4.Miller,David.GermanRomanticismandEnglishLiterature:DialogueandInfluence.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7.

5.Jacobs,Allison.GermanRomanticismandJewishCulture.Detroit:WayneStateUniversityPress,2008.

6.Schlegel,AugustW.OntheEssenceofRomanticism.TranslatedbyPeterFirchow.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91.

7.Novalis.TheHeptameterandOtherPoems.TranslatedbyStephenMitchell.NewYork:Farrar,StrausandGiroux,1973.

8.Hoffmann,E.T.A.TheGoldenPotandOtherTales.TranslatedbyMichaelHenry.NewYork:Schocken,1972.

9.Bürger,JohannWolfgang."LiedvonderErkenntnis."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HeinzSchlaffer.Munich:C.H.Beck,1993.

10.Tieck,Ludwig."DerblondeEckbert."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KurtRuh.Munich:C.H.Beck,1980.

11.Schelling,FriedrichWilhelmJoseph.OntheEssenceofHumanFreedom.TranslatedbyEvaMoldenhauerandKarlStock.Bloomington:IndianaUniversityPress,1980.

12.Schopenhauer,Arthur.TheWorldasWillandRepresentation.Vol.1.TranslatedbyE.F.J.Payne.NewYork:Dover,1966.

13.Hölderlin,JohannGottfried."HymnenundGedichte."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KarlRowohl.Stuttgart:Reclam,1947.

14.Kleist,Heinrichvon."DerzerbrochneKrug."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EgonErwinKischandWernerFuld.Munich:C.H.Beck,1960.

15.Chamisso,JohannWolfgangvon."PeterSchlemihl."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WaltherKilly.Munich:C.H.Beck,1988.

16.Brentano,Clemensvon."DerarmeSpielmann."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MartinSwales.Stuttgart:Reclam,1993.

17.Kierkegaard,Søren."TheConcludingUnscientificPostscripttoPhilosophicalFragments."TranslatedbyDavidF.Swenson.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68.

18.Nietzsche,Friedrich."SchopenhauerasEducator."In:UntimelyMeditations.TranslatedbyR.J.Hollingdale.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7.

19.Baur,FriedrichDanielErnst.ChristianismusReformativus.Tübingen:C.J.G.Cotta,1818.

20.Ranke,Leopoldvon."HistoryofthePopes,fromtheGermanofLeopoldvonRanke."TranslatedbyT.F.D.J.Smethurst.London:HenryG.Bohn,1859.

21.Hegel,GeorgWilhelmFriedrich."IntroductiontothePhilosophyofHistory."In:ThePhilosophyofHistory.EditedbyH.S.HaldaneandF.H.Chalmers.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76.

22.Schiller,Friedrich."OntheAestheticEducationofMan."TranslatedbyReginaldN.Wilson.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67.

23.Goethe,JohannWolfgangvon."TheSorrowsofYoungWerther."TranslatedbyCharlesBayley.NewYork:Bantam,1987.

24.Wieland,ChristianFriedrich."Agamemnon."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DietrichFiedler.Munich:C.H.Beck,1979.

25.Lessing,GottholdEphrm."Laocoon:AnEssayontheLimitsofPntingandPoetry."TranslatedbyEdwardAllen.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62.

26.Klopstock,GottholdEphrm."TheMessiah."TranslatedbyR.J.Loewenstein.London:J.M.Dent,1934.

27.Herder,JohannGottfried."OutlinesofaTheoryoftheNatureofHistoricalCriticism."TranslatedbyT.BleySaccula.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1973.

28.Wieland,ChristianFriedrich."Oberon."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DietrichFiedler.Munich:C.H.Beck,1979.

29.Schlegel,Friedrich."OntheSocraticDialogue."In:AestheticandLiteraryCriticism.EditedbyDavidM.Haymes.Ithaca:CornellUniversityPress,1995.

30.Novalis."HeinrichvonOfterdingen."In:TheWorksofNovalis.EditedbyGerhardSchulze.Munich:C.H.Beck,1980.

31.Hölderlin,JohannGottfried."HymnenundGedichte."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KarlRowohl.Stuttgart:Reclam,1947.

32.Bürger,JohannWolfgang."LiedvonderErkenntnis."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HeinzSchlaffer.Munich:C.H.Beck,1993.

33.Tieck,Ludwig."DerblondeEckbert."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KurtRuh.Munich:C.H.Beck,1980.

34.Schelling,FriedrichWilhelmJoseph."OntheEssenceofHumanFreedom."TranslatedbyEvaMoldenhauerandKarlStock.Bloomington:IndianaUniversityPress,1980.

35.Schopenhauer,Arthur."TheWorldasWillandRepresentation."Vol.1.TranslatedbyE.F.J.Payne.NewYork:Dover,1966.

36.Hölderlin,JohannGottfried."HymnenundGedichte."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KarlRowohl.Stuttgart:Reclam,1947.

37.Kleist,Heinrichvon."DerzerbrochneKrug."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EgonErwinKischandWernerFuld.Munich:C.H.Beck,1960.

38.Chamisso,JohannWolfgangvon."PeterSchlemihl."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WaltherKilly.Munich:C.H.Beck,1988.

39.Brentano,Clemensvon."DerarmeSpielmann."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MartinSwales.Stuttgart:Reclam,1993.

40.Kierkegaard,Søren."TheConcludingUnscientificPostscripttoPhilosophicalFragments."TranslatedbyDavidF.Swenson.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68.

41.Nietzsche,Friedrich."SchopenhauerasEducator."In:UntimelyMeditations.TranslatedbyR.J.Hollingdale.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7.

42.Baur,FriedrichDanielErnst."ChristianismusReformativus."Tübingen:C.J.G.Cotta,1818.

43.Ranke,Leopoldvon."HistoryofthePopes,fromtheGermanofLeopoldvonRanke."TranslatedbyT.F.D.J.Smethurst.London:HenryG.Bohn,1859.

44.Hegel,GeorgWilhelmFriedrich."IntroductiontothePhilosophyofHistory."In:ThePhilosophyofHistory.EditedbyH.S.HaldaneandF.H.Chalmers.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76.

45.Schiller,Friedrich."OntheAestheticEducationofMan."TranslatedbyReginaldN.Wilson.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67.

46.Goethe,JohannWolfgangvon."TheSorrowsofYoungWerther."TranslatedbyCharlesBayley.NewYork:Bantam,1987.

47.Wieland,ChristianFriedrich."Agamemnon."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DietrichFiedler.Munich:C.H.Beck,1979.

48.Lessing,GottholdEphrm."Laocoon:AnEssayontheLimitsofPntingandPoetry."TranslatedbyEdwardAllen.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62.

49.Klopstock,GottholdEphrm."TheMessiah."TranslatedbyR.J.Loewenstein.London:J.M.Dent,1934.

50.Herder,JohannGottfried."OutlinesofaTheoryoftheNatureofHistoricalCriticism."TranslatedbyT.BleySaccula.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1973.

51.Wieland,ChristianFriedrich."Oberon."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DietrichFiedler.Munich:C.H.Beck,1979.

52.Schlegel,Friedrich."OntheSocraticDialogue."In:AestheticandLiteraryCriticism.EditedbyDavidM.Haymes.Ithaca:CornellUniversityPress,1995.

53.Novalis."HeinrichvonOfterdingen."In:TheWorksofNovalis.EditedbyGerhardSchulze.Munich:C.H.Beck,1980.

54.Hölderlin,JohannGottfried."HymnenundGedichte."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KarlRowohl.Stuttgart:Reclam,1947.

55.Bürger,JohannWolfgang."LiedvonderErkenntnis."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HeinzSchlaffer.Munich:C.H.Beck,1993.

56.Tieck,Ludwig."DerblondeEckbert."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KurtRuh.Munich:C.H.Beck,1980.

57.Schelling,FriedrichWilhelmJoseph."OntheEssenceofHumanFreedom."TranslatedbyEvaMoldenhauerandKarlStock.Bloomington:IndianaUniversityPress,1980.

58.Schopenhauer,Arthur."TheWorldasWillandRepresentation."Vol.1.TranslatedbyE.F.J.Payne.NewYork:Dover,1966.

59.Hölderlin,JohannGottfried."HymnenundGedichte."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KarlRowohl.Stuttgart:Reclam,1947.

60.Kleist,Heinrichvon."DerzerbrochneKrug."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EgonErwinKischandWernerFuld.Munich:C.H.Beck,1960.

61.Chamisso,JohannWolfgangvon."PeterSchlemihl."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WaltherKilly.Munich:C.H.Beck,1988.

62.Brentano,Clemensvon."DerarmeSpielmann."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MartinSwales.Stuttgart:Reclam,1993.

63.Kierkegaard,Søren."TheConcludingUnscientificPostscripttoPhilosophicalFragments."TranslatedbyDavidF.Swenson.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68.

64.Nietzsche,Friedrich."SchopenhauerasEducator."In:UntimelyMeditations.TranslatedbyR.J.Hollingdale.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7.

65.Baur,FriedrichDanielErnst."ChristianismusReformativus."Tübingen:C.J.G.Cotta,1818.

66.Ranke,Leopoldvon."HistoryofthePopes,fromtheGermanofLeopoldvonRanke."TranslatedbyT.F.D.J.Smethurst.London:HenryG.Bohn,1859.

67.Hegel,GeorgWilhelmFriedrich."IntroductiontothePhilosophyofHistory."In:ThePhilosophyofHistory.EditedbyH.S.HaldaneandF.H.Chalmers.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76.

68.Schiller,Friedrich."OntheAestheticEducationofMan."TranslatedbyReginaldN.Wilson.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67.

69.Goethe,JohannWolfgangvon."TheSorrowsofYoungWerther."TranslatedbyCharlesBayley.NewYork:Bantam,1987.

70.Wieland,ChristianFriedrich."Agamemnon."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DietrichFiedler.Munich:C.H.Beck,1979.

71.Lessing,GottholdEphrm."Laocoon:AnEssayontheLimitsofPntingandPoetry."TranslatedbyEdwardAllen.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62.

72.Klopstock,GottholdEphrm."TheMessiah."TranslatedbyR.J.Loewenstein.London:J.M.Dent,1934.

73.Herder,JohannGottfried."OutlinesofaTheoryoftheNatureofHistoricalCriticism."TranslatedbyT.BleySaccula.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1973.

74.Wieland,ChristianFriedrich."Oberon."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DietrichFiedler.Munich:C.H.Beck,1979.

75.Schlegel,Friedrich."OntheSocraticDialogue."In:AestheticandLiteraryCriticism.EditedbyDavidM.Haymes.Ithaca:CornellUniversityPress,1995.

76.Novalis."HeinrichvonOfterdingen."In:TheWorksofNovalis.EditedbyGerhardSchulze.Munich:C.H.Beck,1980.

77.Hölderlin,JohannGottfried."HymnenundGedichte."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KarlRowohl.Stuttgart:Reclam,1947.

78.Bürger,JohannWolfgang."LiedvonderErkenntnis."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HeinzSchlaffer.Munich:C.H.Beck,1993.

79.Tieck,Ludwig."DerblondeEckbert."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KurtRuh.Munich:C.H.Beck,1980.

80.Schelling,FriedrichWilhelmJoseph."OntheEssenceofHumanFreedom."TranslatedbyEvaMoldenhauerandKarlStock.Bloomington:IndianaUniversityPress,1980.

81.Schopenhauer,Arthur."TheWorldasWillandRepresentation."Vol.1.TranslatedbyE.F.J.Payne.NewYork:Dover,1966.

82.Hölderlin,JohannGottfried."HymnenundGedichte."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KarlRowohl.Stuttgart:Reclam,1947.

83.Kleist,Heinrichvon."DerzerbrochneKrug."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EgonErwinKischandWernerFuld.Munich:C.H.Beck,1960.

84.Chamisso,JohannWolfgangvon."PeterSchlemihl."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WaltherKilly.Munich:C.H.Beck,1988.

85.Brentano,Clemensvon."DerarmeSpielmann."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MartinSwales.Stuttgart:Reclam,1993.

86.Kierkegaard,Søren."TheConcludingUnscientificPostscripttoPhilosophicalFragments."TranslatedbyDavidF.Swenson.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68.

87.Nietzsche,Friedrich."SchopenhauerasEducator."In:UntimelyMeditations.TranslatedbyR.J.Hollingdale.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7.

88.Baur,FriedrichDanielErnst."ChristianismusReformativus."Tübingen:C.J.G.Cotta,1818.

89.Ranke,Leopoldvon."HistoryofthePopes,fromtheGermanofLeopoldvonRanke."TranslatedbyT.F.D.J.Smethurst.London:HenryG.Bohn,1859.

90.Hegel,GeorgWilhelmFriedrich."IntroductiontothePhilosophyofHistory."In:ThePhilosophyofHistory.EditedbyH.S.HaldaneandF.H.Chalmers.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76.

91.Schiller,Friedrich."OntheAestheticEducationofMan."TranslatedbyReginaldN.Wilson.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67.

92.Goethe,JohannWolfgangvon."TheSorrowsofYoungWerther."TranslatedbyCharlesBayley.NewYork:Bantam,1987.

93.Wieland,ChristianFriedrich."Agamemnon."In:SämtlicheWerke.EditedbyDietrichFiedler.Munich:C.H.Beck,1979.

94.Lessing,GottholdEphrm."Laocoon:AnEssayontheLimitsofPntingandPoetry."T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