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经济师考试农业经济高级经济实务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1页
2025年经济师考试农业经济高级经济实务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2页
2025年经济师考试农业经济高级经济实务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3页
2025年经济师考试农业经济高级经济实务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4页
2025年经济师考试农业经济高级经济实务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经济师考试农业经济高级经济实务试卷与参考答案一、案例分析题(共4题,每题25分,共100分)案例1:农村产业融合中的利益联结机制困境2024年,某省A县依托当地特色柑橘产业,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融合模式,建成集种植、加工、仓储、电商于一体的产业园区。但运行半年后,出现以下问题:农户反映:虽签订保底收购协议,但企业以“品质不达标”为由压价收购,实际收益仅比传统种植高5%;合作社反馈:负责统一采购农资和技术培训,但企业未按约定返还加工利润的10%作为合作社管理费;企业称:市场波动导致加工环节利润下降20%,已尽力保障农户基础收益;县农业农村局调研显示:产业链增值收益中,企业占比75%,合作社占15%,农户仅占10%,与政策倡导的“农户分享更多增值收益”目标差距较大。问题:1.分析A县产业融合中利益联结机制失效的主要原因。(10分)2.提出优化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户收益的具体对策。(15分)案例2:数字农业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2023年,B市试点“智慧农业云平台”,覆盖50个规模种植基地,集成土壤墒情监测、病虫害预警、无人机植保、农产品溯源等功能。试点数据显示:单产提升:小麦平均亩产增加8%,蔬菜损耗率下降12%;成本节约:农药使用量减少15%,人工成本降低20%;但仍存在:30%的小农户未接入平台(因设备安装费需自付5000元/户),60%的农户反映“数据看不懂、操作困难”,平台病虫害预警准确率仅70%(技术方称因地方气候数据不全)。问题:1.说明数字农业对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作用路径。(10分)2.针对试点中的问题,提出推进数字农业普惠化的解决方案。(15分)案例3:农业绿色发展中的生态补偿实践C县地处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区,2022年起推行“化肥农药减量+生态田埂”模式,要求核心区农户减少30%化肥使用量,改种绿肥替代部分化肥。2024年评估显示:生态效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0.3个百分点,地表径流氮磷污染减少25%;农户收益:因绿肥种植需多投入10个工/亩,且产量暂时下降5%,亩均净收益减少200元;补偿机制:县财政按每亩150元发放生态补贴,但仅覆盖农户损失的75%,且补贴发放周期长达1年(农户需先垫资);社会资本参与:仅有2家环保企业参与生态产品认证,市场认可度低。问题:1.分析C县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缺陷。(10分)2.设计“政府+市场”协同的生态补偿优化方案。(15分)案例4: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挑战D县是传统农业县,耕地面积12万亩,其中50亩以下小农户占比85%,土地流转率仅28%(全省平均45%)。2024年调研发现:生产环节:小农户自购农机成本高(一台小型收割机需8万元),机耕机收依赖“候鸟式”农机队,作业价格波动大;销售环节:70%的小农户通过“贩子+批发市场”销售,地头价仅为终端零售价的30%;服务环节:县乡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仅覆盖30%的行政村,服务内容集中于代耕代收,缺乏技术指导、品牌营销等增值服务;金融支持:小农户贷款平均利率7.2%(新型经营主体5.5%),抵押担保要求严格(需房产或公职人员担保)。问题:1.指出D县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主要障碍。(10分)2.提出构建“小农户友好型”农业支持体系的具体措施。(15分)二、论述题(共1题,50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结合当前我国农业资源禀赋与消费需求变化,论述新时代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内涵、关键路径及政策保障。参考答案一、案例分析题案例1参考答案1.利益联结机制失效的主要原因:(1)契约执行不规范:企业与农户的收购协议缺乏明确的品质认定标准,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利用优势地位压价;(2)利益分配失衡:产业链增值收益向企业过度倾斜,未建立“按股分红”“二次返利”等动态调整机制;(3)合作社功能弱化:合作社作为中间组织,缺乏对企业的约束能力,收益权未通过合同条款固化;(4)政策监管缺位:政府对利益联结的考核仅关注模式覆盖率,未跟踪实际收益分配结果。2.优化对策:(1)完善契约设计:制定“保底收购价+市场浮动价”双轨机制,明确品质分级标准(如柑橘糖度≥12度为一级,对应不同收购价),引入第三方质检机构;(2)创新分配模式:推动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劳动力入股,企业以技术、资金入股,建立“股权+分红”机制(如农户占股20%,按年利润20%分红);(3)强化合作社职能:支持合作社注册为企业法人,承接农资采购、品牌运营等盈利性业务,将加工利润的15%定向返还合作社作为发展基金;(4)加强政策监管:建立“利益联结监测平台”,要求企业定期上报收益分配数据,对违规压价企业取消农业产业化补贴资格。案例2参考答案1.数字农业提升生产效率的作用路径:(1)精准投入:通过土壤墒情监测和病虫害预警,实现化肥农药“按需投放”,降低无效投入;(2)流程优化: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等技术替代人工,缩短作业时间,降低人工成本;(3)质量追溯:农产品溯源系统提升市场信任度,推动优质优价,间接提高单位产值;(4)数据驱动:平台积累的种植数据可用于品种选育、种植模式优化,形成“数据技术效率”正向循环。2.推进数字农业普惠化的解决方案:(1)降低接入成本:政府对小农户给予设备补贴(如按设备总价的70%补贴),推广“以租代买”模式(农户每月支付200元租用监测设备);(2)强化培训服务:联合农业职业院校开发“数字农业操作手册”(图文+视频),在村一级设立“数字助手”岗位(由返乡青年担任,负责现场指导);(3)提升技术可靠性:鼓励技术方与气象、农业科研机构合作,完善地方气候和作物数据库,将病虫害预警准确率目标提升至90%;(4)构建开放平台:允许第三方服务商接入云平台(如金融机构提供基于生产数据的信用贷款),通过多元化服务吸引小农户参与。案例3参考答案1.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缺陷:(1)补偿标准不合理:补贴仅覆盖农户损失的75%,未考虑绿肥种植的额外用工成本(10个工/亩×150元/工=1500元);(2)补偿周期滞后:农户需先垫资种植绿肥,补贴1年后发放,加剧资金压力;(3)市场机制缺失:生态产品认证主体少、认可度低,无法通过市场溢价弥补农户损失;(4)多元主体参与不足:仅依赖政府财政,缺乏企业、社会组织等市场化补偿渠道。2.“政府+市场”协同的优化方案:(1)动态调整补偿标准:建立“成本+效益”双因子补偿模型(补偿金额=(直接损失+机会成本)×生态效益系数),2025年将亩均补贴提高至300元;(2)创新补偿方式:推行“即种即补”,农户提交绿肥种植证明后,7个工作日内发放50%补贴,验收达标后发放剩余50%;(3)培育生态产品市场:支持成立“生态农产品交易中心”,对通过认证的产品给予“长江源生态产品”标识,鼓励电商平台开设专区(平台流量倾斜10%);(4)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探索“生态保护责任保险”(企业按利润的2%缴纳,用于补偿农户损失)、碳汇交易(农户种植绿肥产生的碳汇量可通过全国碳市场交易)。案例4参考答案1.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主要障碍:(1)生产服务缺失:农机社会化服务供给不足,小农户面临“买不起、用不上”双重困境;(2)价值链地位弱势:销售渠道依赖中间商,缺乏定价权,增值收益流失严重;(3)社会化服务覆盖不足:县乡服务中心功能单一,未延伸至技术、品牌、金融等领域;(4)金融支持歧视:小农户贷款成本高、门槛高,缺乏基于生产数据的信用评价体系。2.构建“小农户友好型”支持体系的措施:(1)完善生产服务体系:组建“农机合作社联合社”,整合全县农机资源,提供“按亩计价”服务(如机耕80元/亩,低于市场价10%);(2)提升销售能力:支持小农户组建“农产品营销合作社”,统一注册区域公用品牌(如“D县香米”),对接商超、社区团购(收取销售额3%作为运营费);(3)拓展社会化服务:在行政村设立“农业综合服务站”,提供“一站式”服务(技术培训、农资直供、市场信息),政府按服务站覆盖农户数给予补贴(200元/户/年);(4)优化金融支持:推广“小农户信用贷”(基于土地流转合同、种植规模等数据授信,利率降至5.5%),试点“保险+期货”模式(为小农户提供价格保险,保费由政府补贴60%)。二、论述题参考答案内涵: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以“大食物观”为指导,突破传统“粮食=主粮”的局限,统筹粮、经、饲,兼顾植物、动物、微生物,构建“耕地+非耕地”“传统+新型”协同的供给格局,满足人民对营养、安全、多样食物的需求。关键路径:1.优化资源利用:耕地资源:实施“藏粮于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5年全国建成10.75亿亩),推广“粮豆轮作”“水旱轮作”提升单产;非耕地资源:开发盐碱地(全国可利用盐碱地约5亿亩)种植耐盐作物(如海水稻),利用南方丘陵发展木本油料(油茶、油橄榄),拓展食物来源。2.强化科技支撑:生物育种:加快耐逆性品种(抗旱、抗虫)研发,推广杂交小麦、优质蛋白玉米等新品种;设施农业:发展垂直农业、植物工厂(如LED光照调控蔬菜生长周期缩短30%),突破土地资源约束;加工技术:支持食用菌、藻类等微生物蛋白开发(单吨微生物蛋白相当于10亩大豆蛋白产量),丰富食物类型。3.完善产业体系:产业链延伸:推动“中央厨房+冷链物流”模式,发展预制菜、营养代餐等深加工产品(2023年预制菜市场规模超5000亿元);区域协同:构建“主产区生产+主销区加工+全国流通”网络(如东北粮食主产区与长三角食品加工区合作),降低流通损耗。4.引导消费升级:加强营养教育:通过“健康中国”行动普及膳食指南,引导减少过度加工食品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推广“净菜上市”“社区生鲜店”,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