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动物学鸟纲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5年动物学鸟纲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5年动物学鸟纲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5年动物学鸟纲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5年动物学鸟纲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动物学鸟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关于古鸟亚纲与今鸟亚纲的主要区别中,错误的是()A.古鸟亚纲保留尾椎骨组成的长尾,今鸟亚纲尾椎骨愈合为尾综骨B.古鸟亚纲前肢具游离指骨,今鸟亚纲前肢指骨愈合或退化C.古鸟亚纲胸骨无龙骨突,今鸟亚纲胸骨多具发达龙骨突D.古鸟亚纲具牙齿,今鸟亚纲成体均无牙齿答案:D解析:今鸟亚纲中部分类群(如齿颌总目)的化石种类仍保留牙齿,现存今鸟亚纲成体无牙齿,因此D选项描述绝对化,错误。2.某鸟类的羽毛具有“羽小枝上的钩状突起与相邻羽小枝的凹槽紧密扣合”的特征,该羽毛最可能属于()A.绒羽B.纤羽C.正羽D.粉䎃羽答案:C解析:正羽的羽片由羽小枝通过钩状突起与凹槽连接形成紧密的平面结构,是飞行的主要结构;绒羽的羽小枝无钩,呈蓬松状;纤羽纤细,无羽片;粉䎃羽持续分解为粉状颗粒,无钩状结构。3.鸟类气囊的功能不包括()A.辅助呼吸B.减轻体重C.调节体温D.储存氧气答案:D解析:气囊的主要功能是辅助双重呼吸(气体在气囊与肺间流动)、减轻体重(气囊内气体密度低)、通过呼吸散热调节体温;但气囊不储存氧气,氧气的交换仅发生在肺的微气管中。4.下列鸟类中,属于“早成鸟”的是()A.家鸽B.丹顶鹤C.家燕D.麻雀答案:B解析:早成鸟出壳后被绒羽,能独立活动(如鹤形目、雁形目);晚成鸟出壳后裸露或绒羽少,需亲鸟喂养(如雀形目、鸽形目)。丹顶鹤属于鹤形目,为早成鸟;家鸽、家燕、麻雀均为晚成鸟。5.依据最新分子系统学研究,传统“攀禽”(如啄木鸟、鹦鹉)已被重新分类,其核心特征是()A.对趾型足(2、3趾向前,1、4趾向后)B.并趾型足(3、4趾基部愈合)C.前趾型足(4趾均向前)D.离趾型足(3趾向前,1趾向后)答案:A解析:分子系统学将传统攀禽中的核心类群(如啄木鸟科、鹦鹉科)归入鴷形目,其典型足型为对趾型,适应攀爬树干;并趾型(如翠鸟)、前趾型(如雨燕)、离趾型(如雀形目)分属不同演化支。6.鸟类迁徙的“磁导航”假说中,关键的感知结构是()A.内耳耳石B.上喙部含铁磁颗粒的细胞C.视网膜的隐花色素D.三叉神经末梢答案:C解析:最新研究表明,鸟类视网膜中的隐花色素蛋白在蓝光激发下形成自由基对,其自旋状态受地磁场影响,可能为磁导航提供“视觉地图”;上喙部的磁颗粒曾被认为相关,但后续实验未证实;内耳与平衡有关,三叉神经参与机械感知。7.下列鸟类中,繁殖期会通过“求偶场(lek)”行为吸引配偶的是()A.黑琴鸡B.大天鹅C.红嘴相思鸟D.褐马鸡答案:A解析:求偶场是雄性聚集展示以吸引雌性的繁殖策略,常见于松鸡科(如黑琴鸡);大天鹅为单配制,雌雄共同育雏;红嘴相思鸟为小型雀类,配对繁殖;褐马鸡为一雄多雌,但无固定求偶场。8.某湿地鸟类的跗蹠部被有网状鳞,趾间具半蹼,喙长而侧扁,该鸟类最可能属于()A.鹳形目(如白鹭)B.雁形目(如绿头鸭)C.鸻形目(如反嘴鹬)D.鹤形目(如丹顶鹤)答案:C解析:鸻形目多为中小型涉禽,跗蹠部网状鳞(鹳形目为盾状鳞),趾间半蹼或无蹼,喙型多样(反嘴鹬喙侧扁上翘);鹳形目喙长而直,跗蹠盾状鳞;雁形目趾间全蹼;鹤形目跗蹠较长,喙直而尖。9.下列关于鸟类恒温机制的描述,错误的是()A.基础代谢率(BMR)约为同等体重哺乳动物的1.5-2倍B.羽毛的隔热作用主要依赖绒羽的静止空气层C.非颤抖性产热(NST)是主要的产热方式D.气囊系统通过增加呼吸频率辅助散热答案:C解析:鸟类的主要产热方式是肌肉颤抖性产热(如飞行肌收缩),非颤抖性产热(依赖褐色脂肪)在鸟类中不显著(仅某些雏鸟存在);其他选项均正确。10.2023年新描述的鸟类新种“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伴生柳莺”(Phylloscopushilianggongensis),其学名命名遵循的规则是()A.属名+种加词(拉丁化地名)+定名人B.种加词+属名(拉丁化人名)+定名人C.属名+亚种加词(拉丁化特征)+定名人D.属名+种加词(拉丁化人名)+定名人答案:A解析:双名法规则为属名(首字母大写)+种加词(小写,多为拉丁化的地名、特征或人名)+定名人;该新种的种加词“hilianggongensis”为拉丁化的“高黎贡”地名,因此选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鸟类皮肤的特点是______、______,仅具一种皮肤腺即______。答案:薄;松;尾脂腺2.鸟类的肩带由______、______和______三块骨构成,其中______是飞行时承受主要压力的骨骼。答案:肩胛骨;乌喙骨;锁骨;乌喙骨3.雀形目鸟类的鸣管由______、______和______共同构成,其发声机制是气流振动______产生声波。答案:气管末端;支气管起始部;鸣膜;鸣膜4.鸟类的迁徙类型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______指繁殖地与越冬地均在同一纬度区域的迁徙。答案:夏候鸟;冬候鸟;旅鸟;垂直迁徙(或短距离迁徙)5.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类中,______(学名:Lophuranycthemera)是浙江省省鸟,______(学名:Nipponianippon)因种群恢复被称为“东方宝石”,______(学名:Crossoptilonmantchuricum)是世界上分布最北的雉类。答案:白鹇;朱鹮;褐马鸡6.鸟类的“换羽”可分为______和______,其中______通常每年一次,发生在繁殖期后。答案:繁殖羽(婚羽);冬羽(基本羽);完全换羽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简述鸟类“双重呼吸”的过程及其适应飞行的意义。答案:双重呼吸是指鸟类在吸气和呼气时,肺内均有新鲜空气通过并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具体过程:(1)吸气时,外界空气经气管进入支气管,大部分空气通过中支气管进入后气囊(储存),少部分进入肺的微气管(第一次气体交换);(2)呼气时,后气囊中的空气被压入肺的微气管(第二次气体交换),同时肺内的废气经前气囊排出体外。适应意义:飞行时需大量氧气(代谢率高),双重呼吸使每次呼吸周期中肺内持续有新鲜空气流动,提高了氧气交换效率(是爬行动物的2-3倍),满足飞行肌的高耗氧需求。2.比较游禽与涉禽在形态、生态上的主要差异。答案:(1)形态差异:游禽(如鸭科)体躯宽扁,脚短且趾间具全蹼(适应划水),尾脂腺发达(防水),喙多宽扁(滤食);涉禽(如鹭科)体躯细长,脚长(胫下部裸露),趾间无蹼或半蹼(适应浅水站立),喙长而直(刺鱼或啄食)。(2)生态差异:游禽多栖息于深水或开阔水域,以水中植物、鱼类为食,善游泳但起飞需助跑;涉禽多栖息于浅滩、沼泽,以底栖动物、小鱼为食,善行走但飞行时颈部收缩成“S”形。3.举例说明鸟类繁殖行为中的“巢寄生”现象及其演化意义。答案:巢寄生指某些鸟类将卵产于其他鸟类(宿主)的巢中,由宿主代为孵化和育雏的行为,典型如大杜鹃(Cuculuscanorus)。大杜鹃会选择与自身卵色相近的宿主(如大苇莺),产卵前叼走宿主1枚卵(避免巢容量过大被察觉),雏鸟出壳后本能推挤宿主卵或雏鸟(独占亲代抚育)。演化意义:巢寄生可节省寄生者的繁殖成本(无需筑巢、孵卵、育雏),将能量更多用于产卵(大杜鹃雌鸟年产20-40枚卵,远高于非寄生鸟类);同时推动宿主演化出识别异种卵的能力(如通过卵色、斑纹辨别),形成“协同进化”的动态平衡。4.分析鸟类羽毛的多样性及其功能适应。答案:鸟类羽毛分为正羽、绒羽、纤羽和粉䎃羽,功能各有侧重:(1)正羽:覆盖体表(体羽)和构成翅(飞羽)、尾(尾羽),羽片由钩状羽小枝连接形成紧密平面,体羽用于隔热和展示,飞羽提供升力和推进力,尾羽控制平衡和转向;(2)绒羽:位于正羽下方,羽小枝无钩,结构蓬松,能储存大量静止空气(热导率低),是主要的隔热结构(如企鹅的绒羽厚度可达3cm,抵御-50℃低温);(3)纤羽:纤细如毛发,分布于正羽基部,可能具触觉功能(感知羽毛位置变化);(4)粉䎃羽:部分鸟类(如鹭类)特化,持续分解为粉状角质颗粒,覆盖羽毛表面(防水、去污)。5.简述中国鸟类保护的主要挑战及应对策略。答案:主要挑战:(1)栖息地破碎化:城市化、农业开发导致森林、湿地面积减少(如长江流域湿地1950-2020年减少50%),迁徙通道受阻;(2)人为干扰:非法盗猎(如猎捕野生鸟类食用或交易)、光污染(影响迁徙鸟类导航)、农药滥用(导致中毒或食物链积累);(3)气候变化:繁殖地与越冬地物候不匹配(如昆虫羽化期提前,食虫鸟类雏鸟食物短缺),分布区北移但扩散速度滞后。应对策略:(1)建立连通性保护网络: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目标2030年达陆域国土18%),修复关键栖息地(如红树林、高原湿地),维护迁徙廊道(如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2)强化执法与公众教育:严打非法贸易(利用DNA鉴定技术追踪来源),推广“观鸟旅游”替代传统捕猎;(3)适应性管理:针对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物种(如黑颈鹤),建立人工补食点,监测物候变化并调整保护措施;(4)国际合作:参与《拉姆萨尔公约》《迁徙物种保护公约》,共享迁徙鸟类种群数据(如通过卫星追踪标记)。四、论述题(20分)论述鸟类作为“生态系统关键种”的具体表现及其保护价值。答案:鸟类在生态系统中通过取食、传播、调控等行为发挥关键作用,具体表现及保护价值如下:(一)种子传播与植物更新许多鸟类(如鸫科、鸠鸽科)以果实为食,种子经消化道后活力提升(果肉分解、种皮软化),随粪便扩散至母树无法到达的区域(如林缘、岛屿)。例如,东南亚的食果鸟类(如绿鸠)可将榕树种子传播至树冠层,促进附生植物生长;美洲的蓝松鸦(Cyanocittacristata)每年埋藏数千颗橡子,其中未被取食的种子萌发为新植株。保护此类鸟类可维持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与分布格局,尤其对依赖动物传播的植物(约60%的热带木本植物)至关重要。(二)昆虫与小型动物调控食虫鸟类(如山雀、啄木鸟)是农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防治者”。一只大山雀(Parusmajor)育雏期每天捕食600-800只昆虫(如松毛虫、蚜虫),可保护100㎡松林免受虫害;啄木鸟通过凿木取食天牛幼虫,降低树木死亡率(北美黑啄木鸟控制云杉小蠹虫种群密度)。若食虫鸟类减少,可能导致害虫爆发(如1950年代中国某地因大量捕杀麻雀引发蝗灾),需依赖化学农药,破坏生态平衡。(三)传粉与微生境创造部分鸟类(如蜂鸟、太阳鸟)特化为传粉者,其细长的喙与舌适应吸取花蜜,身体接触雄蕊与雌蕊完成授粉。例如,安第斯山区的剑嘴蜂鸟(Ensiferaensifera)喙长10cm,仅能为同域分布的长筒花(Passifloramixta)传粉,二者形成专性共生关系。此外,鸟类的巢区活动(如啄洞、堆积枯枝)为其他动物(如蝙蝠、蜥蜴)提供栖息场所;海鸟(如信天翁)的排泄物富含氮、磷,可肥沃贫瘠海岛(如南极的阿德利企鹅栖息地,土壤肥力是周边10倍),促进地衣、苔藓生长。(四)生态指示与文化价值鸟类对环境变化敏感(如湿地退化导致鸻鹬类数量下降,森林破碎化使食果鸟多样性降低),其种群动态可作为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标”。例如,朱鹮从7只恢复至7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