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_第1页
汉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汉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汉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_第4页
汉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下列汉字中,属于象形字的是()A.休B.日C.明D.从答案:B2.“河”字的形旁是()A.可B.水C.土D.口答案:B3.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是()A.参差(cēncī)B.勾当(gōudàng)C.强迫(qiángpò)D.尽管(jìnguǎn)答案:A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B.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C.我断定他大概是小红的哥哥。D.他对自己能否学好汉语充满信心。答案:无(A项“通过”“使”并用,句子缺少主语;B项“水平”与“改进”搭配不当,应是“提高”;C项“断定”与“大概”矛盾;D项一面对两面)5.下列诗句出自李白的是()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答案:C6.下列文学体裁中,出现最早的是()A.小说B.诗歌C.戏剧D.散文答案:B7.下列成语中,来源与历史故事有关的是()A.掩耳盗铃B.卧薪尝胆C.夸父逐日D.精卫填海答案:B8.“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谁说的?()A.毛泽东B.周恩来C.朱德D.邓小平答案:B9.汉字的基本笔画有()种。A.5B.6C.7D.8答案:D10.下列关联词使用正确的是()A.虽然天气很冷,但是他却穿得很多。B.因为他喜欢运动,所以他很胖。C.只要下雨,就地面湿滑。D.他不但学习好,而且经常帮助同学。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下列汉字属于形声字的有()A.材B.江C.本D.竿答案:ABD2.下列词语中,属于近义词的有()A.美丽-漂亮B.高兴-快乐C.寒冷-炎热D.高大-矮小答案:AB3.以下属于古典四大名著的是()A.《聊斋志异》B.《红楼梦》C.《西游记》D.《三国演义》答案:BCD4.下列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的有()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他长得像他爸爸。C.月亮像个大圆盘。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答案:ACD5.下列属于边塞诗的诗句有()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答案:AC6.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A.汉字是表意文字。B.汉字有很多多音字。C.汉字的结构有上下、左右等多种。D.汉字都是象形字发展来的。答案:ABC7.在下列词语中,能体现人物品质的有()A.善良B.聪明C.狡猾D.勇敢答案:ACD8.下列属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有()A.圣诞节B.春节C.中秋节D.端午节答案:BCD9.以下哪些是描写春天的词语()A.春暖花开B.骄阳似火C.春色满园D.冰天雪地答案:AC10.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有()A.他说:“我今天很开心。”B.我喜欢吃苹果、香蕉、和橘子。C.你是去图书馆?还是去教室?D.她的歌声真美啊!答案:A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1.所有的汉字都是由笔画组成的。()答案:对2.文言文比现代文难理解。()答案:对3.李白被称为“诗圣”。()答案:错4.一个汉字只有一个读音。()答案:错5.记叙文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答案:对6.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协。()答案:对7.韵母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答案:对8.中国的文字从甲骨文开始就一直没有改变过。()答案:错9.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答案:对10.部首查字法是查字典的唯一方法。()答案:错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1.简述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哪些?答案:汉字的造字方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其中象形、指事是独体造字法,会意、形声是合体造字法。2.简要说明古诗与现代诗的区别。答案:古诗格律较严,有严格的平仄、押韵、对仗等要求,多为五言、七言等形式。现代诗形式较自由,押韵较灵活,篇幅、句式等不受太多限制。3.说出至少三个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答案:眉清目秀、浓眉大眼、白发苍苍。4.如何提高作文水平?答案:多读优秀作品,学习写作技巧;多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多练笔,不断改进。五、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1.在汉语学习中,口语和书面语哪个更重要?答案:都重要。口语便于日常交流,是语言运用的直接体现;书面语用于正式记录和文学创作等,二者相辅相成。2.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看法。答案: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意义重大,它是民族的根。应通过教育、文化活动等多种方式传承,让更多人了解、喜爱传统文化。3.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