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诗词格律与欣赏高频考点试题解析模拟试题_第1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诗词格律与欣赏高频考点试题解析模拟试题_第2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诗词格律与欣赏高频考点试题解析模拟试题_第3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诗词格律与欣赏高频考点试题解析模拟试题_第4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诗词格律与欣赏高频考点试题解析模拟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诗词格律与欣赏高频考点试题解析模拟试题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下列诗句中,平仄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哪一项是标准的起句格式?()A.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B.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C.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D.仄起仄收式:仄仄仄平平仄仄3.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一句,在格律上属于哪种对仗类型?()A.韵脚对仗B.平仄对仗C.词语对仗D.典故对仗4.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一句,押的韵是哪个韵部的字?()A.东韵B.豪韵C.蒸韵D.侵韵5.“绝句”通常分为几种基本格式?()A.四种B.三种C.两种D.一种6.晋代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八病”中,哪一项是指避免句中重复用字?()A.字不贯串B.一字不属C.上下相形D.互藏隐语7.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一句,从平仄角度看,属于哪种句式?()A.仄起平收B.平起仄收C.仄起仄收D.平起平收8.“平水韵”中,“东”韵和“冬”韵的关系是?()A.同部B.邻韵C.通用韵D.不押韵9.《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哪一项是铺陈叙事,直抒其情?()A.兴B.比C.赋D.隐10.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中的“天街小雨润如酥”一句,在格律上属于哪种对仗?()A.韵脚对仗B.平仄对仗C.词语对仗D.意境对仗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1.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句,在平仄上属于______格式。2.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在平仄上属于______对仗。3.《声律论》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4.“平水韵”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包括十一个韵部,下卷包括十个韵部,合称“______”。5.“对偶”在诗词格律中,要求两句在音节、词性、结构上______,意义上或相关或相反。6.《诗经》中的“风、雅、颂”按音乐性质划分,其中“雅”分为大雅和小雅。7.“孤平”是指五言句第三字为平声,而第二字为______的现象,应避免使用。8.“三平调”是指五言或七言句末三个字均为______的现象,应避免使用。9.“拗救”是指在诗词创作中,当出现格律拗句时,用______的方法加以纠正。10.“词”的句子长短不一,又称______,与“诗”的整齐句式形成对比。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正确”,错误的填涂“错误”。)1.“平水韵”中的“支”韵和“纸”韵是同部的韵。2.七言律诗的颈联、腹联必须对仗,颔联、颈联可以不对仗。3.“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判断五言句平仄的基本口诀。4.《楚辞》中的“兮”字是常用语气助词,不计入平仄。5.“出句”和“对句”在格律上要求平仄相对立。6.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一句,平仄运用完全符合格律要求。7.“粘对”是律诗中相邻两句之间平仄必须粘联的规则。8.“犯韵”是指在一首诗中,除了韵脚字外,其他句子也用了韵部中的字。9.《平水韵》的编纂者是宋代的平水人。10.“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是因为词人情感激荡,无法用整齐的句式表达。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请根据题目要求,简洁作答。)1.简述律诗与绝句在格律上的主要区别。2.解释什么是“对仗”,并举例说明。3.什么是“拗句”和“救句”,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4.《诗经》中的“比”和“兴”有什么区别?5.词的“长短句”形式有什么特点?五、作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请根据题目要求,自选角度,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诗歌,要求符合所学的诗词格律知识,语言流畅,情感真挚。)1.题目:以“思乡”为题,写一首七言律诗,要求押平水韵“下平六麻”部的韵,并注意平仄对仗等格律要求。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选择题答案及解析1.D解析:A项“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晓”为仄声,句末应为平声,错误;“闻”为平声,但前面“处”为仄声,平仄不协。B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照”为仄声,句末应为平声,错误;“石”为仄声,但前面“泉”为平声,平仄不协。C项“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中,“去”为仄声,句末应为平声,错误;“间”为仄声,但前面“流”为平声,平仄不协。D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完全符合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正确。2.A解析:七言律诗的标准起句格式为平起平收式,即“平平仄仄平平仄”。B项为平起仄收式,C项为仄起平收式,D项为仄起仄收式,均不符合标准起句格式。3.C解析: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与下句“疑是地上霜”对仗,“床前”对“疑是”,“明月”对“地上”,“光”对“霜”,词性、结构相对,属于词语对仗。A项韵脚对仗指句末押韵,这里句末是“光”和“霜”,不押韵。B项平仄对仗指平仄相对,但此处“床前”(平平)对“疑是”(平仄),不相对。D项典故对仗指引用典故相对,这里没有典故。4.B解析: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一句,句末“下”字属于“豪”韵部,与“长”韵部同属平水韵下平七阳部,但“萧萧”二字非韵脚,韵脚为“下”。若严格按句末一字,则应属“下”韵,但“萧萧”二字为助词,不改变韵部归属。此处按句末主韵字,“下”属“豪”韵。5.B解析:“绝句”通常分为三种基本格式:五言绝句的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七言绝句的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故为三种。6.B解析:陆机《文赋》提出的“八病”中,“一字不属”指避免句中重复用字,“字不贯串”指词语不连贯,“上下相形”指对仗不当,“互藏隐语”指故意隐藏字词。故选B。7.A解析: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一句,平仄为“仄仄平平仄”,符合五言句仄起平收的格式。8.A解析:“平水韵”中,“东”韵和“冬”韵属于同一韵部,同属上平一东韵部。B项邻韵指韵母相近但声调不同的韵,C项通用韵指可通押的邻韵,D项不押韵指完全不同的韵部。9.C解析:《诗经》“赋、比、兴”中,“赋”是铺陈叙事,直抒其情;“比”是比喻象征;“兴”是触景生情,引出主题。故选C。10.A解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天街小雨润如酥”一句,与下句“草色遥看近却无”对仗,“天街”对“草色”(名词对名词),“小雨”对“遥看”(名词+动词对名词+动词),“润如酥”对“近却无”(形容词+比喻对形容词+副词+动词),句末“酥”和“无”押“东”韵,属于韵脚对仗。二、填空题答案及解析1.平起平收式解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两句,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平仄为“平仄平平平仄平”,符合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的格式。2.平仄对仗解析: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平仄分别为“仄仄平平仄”和“平平仄仄平”,两句平仄完全相对,属于平仄对仗。3.南朝,沈约解析:《声律论》是中国南朝梁代的沈约所著,是中国古代关于诗歌声律理论的著作,对后世诗词格律影响深远。4.一百零六韵解析:“平水韵”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包括十一个韵部,下卷包括十个韵部,合称“一百零六韵”,是中国古代诗歌格律用韵的依据。5.相称解析:“对偶”在诗词格律中,要求两句在音节(字数相等)、词性、结构上相称,意义上或相关或相反,形成工整的对仗效果。6.是解析:《诗经》按音乐性质分为“风”(国风)、“雅”(大雅、小雅)、“颂”(周颂、鲁颂、商颂),其中“雅”是宫廷乐歌,分为大雅(较庄重)和小雅(较随便)。7.仄声解析:“孤平”是指五言句第三字为平声,而第二字为仄声的现象,如“平平平仄仄”,应避免,否则破坏句式平仄规律。8.平声解析:“三平调”是指五言或七言句末三个字均为平声的现象,如“仄仄平平平”,应避免,否则读来拗口,不符合音律美。9.押韵或其他符合格律的调整解析:“拗救”是指在诗词创作中,当出现格律拗句(不符合平仄规范的句子)时,用押韵或其他符合格律的调整(如改字、调整语序)的方法加以纠正,使整首诗符合格律要求。10.长短句解析:“词”的句子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与“诗”的整齐句式(五言、七言等)形成对比,这是词体音乐性强的表现,便于按谱填词。三、判断题答案及解析1.正确解析:“平水韵”中,“支”韵和“纸”韵都属于上平四支韵部,韵母相同,声调相同,是同部的韵。2.错误解析:七言律诗的颈联(第三、四句)和腹联(第五、六句)必须对仗,颔联(第二、三句)和颈联(第三、四句)也必须对仗,只有腹联可以不对仗,但颈联必须对仗。3.正确解析:“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判断五言句平仄的基本口诀,指句中第一、三、五字平仄可灵活处理,第二、四字平仄必须严格遵守。4.正确解析:“兮”字是《楚辞》中的常用语气助词,不计入平仄,但在句中占一个音节位置。5.错误解析:“出句”和“对句”在格律上要求平仄相对立,即出句平处对句仄,出句仄处对句平,形成对仗效果。6.错误解析: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一句,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平”,句末“平”字应为仄声,平仄运用不符合格律要求。7.正确解析:“粘对”是律诗中相邻两句之间平仄必须粘联的规则,即第二句的首字平仄必须与第一句的末字平仄相同,第三句的首字平仄必须与第二句的末字平仄相同,以此类推。8.错误解析:“犯韵”是指在一首诗中,除了韵脚字外,其他句子也用了韵部中的字,导致韵脚不纯。题目描述的是“犯韵”的情况,但说法不准确,犯韵是避免的情况,不是指其他句子用韵。9.错误解析:“平水韵”的编纂者是宋代的刘渊,刘渊根据唐代《切韵》修订而成《平水韵》,并非平水人。10.错误解析:“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是因为词牌(曲调)的要求,每首词的句式长短、平仄、押韵都有规定,与词人情感激荡无关,而是音乐性强的体现。四、简答题答案及解析1.简述律诗与绝句在格律上的主要区别。解析:律诗与绝句在格律上的主要区别在于:首先,篇幅不同,律诗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其次,押韵要求不同,律诗通常押平声韵,且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绝句通常押平声韵,且第一、二、四句押韵。再次,对仗要求不同,律诗中间两联(颈联、腹联)必须对仗,绝句一般不对仗。最后,平仄要求不同,律诗对平仄限制更严格,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且句间、联间平仄关系有“对”“粘”等要求;绝句平仄限制相对宽松,首句可灵活处理。2.解释什么是“对仗”,并举例说明。解析:“对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种修辞手法,要求两句(出句和对句)在音节、词性、结构上相称,意义上或相关或相反,形成工整的对仗效果。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句,就构成对仗:“白日”(名词)对“黄河”(名词),“依”(动词)对“入”(动词),“山”(名词)对“海”(名词),“尽”(动词)对“流”(动词),句式结构相对,意义上“白日依山”与“黄河入海”形成空间、时间上的广阔景象,对仗工整。3.什么是“拗句”和“救句”,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解析:“拗句”是指不符合诗词格律平仄规范的句子,即“拗”;“救句”是指通过押韵或其他调整,使拗句变为符合格律的句子,即“救”。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当诗人写出拗句时,为了使整首诗符合格律要求,会采用“救”的方法,最常见的是在句末用押韵字来“救”,使拗句的末字符合平仄要求,从而不影响整首诗的格律。例如,五言句“平平平仄仄”是拗句,若在句末用平声韵字,则成为“救”。4.《诗经》中的“比”和“兴”有什么区别?解析:《诗经》中的“比”和“兴”都是常用的修辞手法,但区别在于:“比”是比喻象征,即用具体的事物比拟抽象的道理或情感,使表达更形象生动,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将剥削者比作硕鼠);“兴”是触景生情,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借外物引出内心情感或主题,如《关雎》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引出对美好女子的向往。“比”是直接的类比,“兴”是间接的引发。5.词的“长短句”形式有什么特点?解析:词的“长短句”形式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句子长短不一,这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与“诗”的整齐句式(五言、七言等)形成对比;其次,音乐性强,词是配乐歌唱的文学形式,长短句是根据曲调旋律制定的,便于按谱填词;再次,表达灵活,长短句的变化可以更好地适应表达复杂、细腻的情感;最后,富有节奏感,长短句交替出现,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读来朗朗上口。五、作文题答案及解析题目:以“思乡”为题,写一首七言律诗,要求押平水韵“下平六麻”部的韵,并注意平仄对仗等格律要求。示例:独上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