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措施与策略试题(附答案)_第1页
侦查措施与策略试题(附答案)_第2页
侦查措施与策略试题(附答案)_第3页
侦查措施与策略试题(附答案)_第4页
侦查措施与策略试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侦查措施与策略试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在询问证人时,侦查人员应当遵循的核心原则是()。A.集体询问以提高效率B.允许证人自由陈述后再提问C.提前告知证人案件结论以帮助回忆D.对未成年人可由监护人全程代替回答2.某盗窃案现场发现嫌疑人遗留的半枚鞋印(前掌部分),侦查人员应优先采取的固定方法是()。A.石膏灌注法B.静电吸附法C.比例尺配合拍照法D.透明胶带粘取法3.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技术侦查措施批准决定的有效期最长为()。A.1个月B.3个月C.6个月D.12个月4.某系列抢劫案中,嫌疑人每次作案均使用自制“辣椒喷雾+折叠刀”组合,且选择夜间23时至次日1时、针对独行女性的规律,这体现了犯罪行为的()特征。A.习惯性B.偶发性C.变异性D.伪装性5.对重大犯罪嫌疑人实施抓捕时,若掌握其每日早晨7:30到小区门口早餐摊买煎饼的规律,最适宜的抓捕时机是()。A.嫌疑人进入早餐摊时(人员密集)B.嫌疑人取餐付款时(注意力分散)C.嫌疑人离开早餐摊返回时(路径单一)D.嫌疑人在早餐摊就坐用餐时(位置固定)6.某杀人案中,被害人指甲内提取到疑似嫌疑人皮肤组织,经DNA鉴定未比中数据库,侦查人员应重点排查()。A.被害人近亲属(DNA可能相似)B.有犯罪前科但未采集DNA的人员C.案发前1年内迁入本地的流动人口D.与被害人有经济纠纷的企业法人7.侦查实验中,若需要验证“在距离案发现场50米处能否听清被害人呼救”,关键的实验条件控制是()。A.使用与案发时相同型号的扩音设备B.保证实验时的环境噪音、风速与案发时一致C.让参与实验的证人佩戴与案发时相同的助听器D.要求实验人员重复呼救3次取平均值8.对涉嫌贩毒的犯罪嫌疑人进行秘密跟踪时,若目标进入商场,侦查人员应优先选择的跟踪位置是()。A.与目标同乘一部电梯(近距离监控)B.在自动扶梯另一侧保持3-5米距离C.伪装成商场工作人员在柜台后观察D.通过商场监控系统远程跟踪9.某诈骗案中,嫌疑人使用“空壳公司”名义签订合同,侦查人员发现该公司银行账户在案发前3个月有频繁的“小额转入-立即转出”操作,这一异常资金流动最可能指向()。A.嫌疑人正在筹备作案资金B.嫌疑人试图掩盖资金来源C.公司正常经营的流水记录D.财务人员操作失误导致10.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若其对“案发当晚行踪”的回答出现“先称在家睡觉,后改口与朋友聚餐,再补充说去了便利店”的矛盾,侦查人员最适宜的应对策略是()。A.立即指出矛盾,要求解释B.记录矛盾点,继续追问其他问题C.出示监控证据直接揭穿谎言D.暂停讯问,让嫌疑人冷静后再问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现场勘查中,“静态勘查”与“动态勘查”的主要区别包括()。A.前者侧重观察记录,后者侧重翻动检查B.前者在保护现场后立即进行,后者在初步固定后进行C.前者针对宏观环境,后者针对具体物品D.前者不需要提取物证,后者必须提取物证2.并案侦查的适用条件包括()。A.多起案件的作案手法高度相似B.嫌疑人遗留的生物物证(如DNA)相同C.案件发生的时间、空间存在规律性关联D.被害人的职业、生活习惯具有同类特征3.询问被害人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有()。A.对因暴力伤害导致情绪激动的被害人,应先安抚再询问B.涉及隐私的案件(如强奸),应选择封闭、安静的场所C.若被害人记忆模糊,可通过“时间线引导”帮助其回忆D.允许被害人的亲属全程在场以缓解其紧张情绪4.技术侦查措施包括()。A.电子监听(窃听)B.秘密拍照、录像C.网络远程勘验D.手机定位追踪5.侦查协作的主要形式有()。A.跨区域公安机关联合成立专案组B.请求外地警方协助调查嫌疑人前科C.共享监控视频、物证鉴定等侦查资源D.委托异地警方对涉案场所进行临时查封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简述询问证人与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主要区别。2.现场访问的主要对象包括哪些?访问时应重点了解哪些内容?3.侦查实验的禁止性规定有哪些?4.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范围和审批程序是怎样的?5.针对流窜作案的犯罪嫌疑人,可采取哪些针对性侦查策略?四、案例分析题(共25分)【案情】2023年5月至7月,某市连续发生5起入室盗窃案,均发生在凌晨2:00-4:00,目标为老旧小区未安装防盗网的2-3层住户。嫌疑人通过攀爬外墙落水管进入室内,主要盗窃金首饰、现金及少量高档香烟(如软中华),未破坏门窗(仅推开未锁的窗户),且每次作案后会用抹布擦拭可能触碰的部位(如窗台、床头柜)。第5起案件中,被害人王女士(65岁)因起夜发现嫌疑人,双方发生拉扯,嫌疑人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划伤王女士手臂(经鉴定为轻微伤)后逃离。现场勘查发现:(1)窗台外侧提取到一枚不完整的鞋印(42码,运动鞋底纹为“波浪纹”);(2)王女士指甲内提取到疑似嫌疑人皮肤组织(已送DNA鉴定,结果未出);(3)客厅地面发现半截“红塔山”牌香烟(烟蒂部分有牙齿咬痕,推测为嫌疑人作案前遗留);(4)小区门口监控显示,案发前1小时有一名穿深色连帽衫、背黑色双肩包的男子在小区内徘徊,体态偏瘦,身高约175cm。另查:前4起案件中,嫌疑人遗留的鞋印均为42码波浪纹鞋底,且其中3起案件现场附近的便利店监控显示,有相似体态男子在案发前30分钟购买过“红塔山”香烟。问题:(1)分析本案可采取的并案侦查依据。(5分)(2)针对现场物证,提出下一步侦查措施。(10分)(3)若DNA鉴定结果未比中数据库,如何通过其他途径锁定嫌疑人?(10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询问应保障证人自由陈述权,禁止诱导或集体询问;未成年人需法定代理人在场但不可代替回答)2.C(半枚鞋印需通过拍照固定原始位置,比例尺配合确保尺寸准确;石膏灌注适用于立体鞋印,静电吸附用于平面灰尘鞋印)3.B(《刑事诉讼法》规定技术侦查批准决定有效期不超过3个月,可延长但每次不超过3个月)4.A(作案工具、时间、对象的规律性体现习惯性特征)5.C(离开时路径单一、人员较少,便于控制且降低误伤风险)6.B(未比中数据库可能因嫌疑人未被采集过DNA,重点排查有前科但未入库人员)7.B(环境噪音、风速直接影响声音传播,是关键控制变量)8.B(商场内人员流动大,保持3-5米距离既隐蔽又能监控,避免同乘电梯暴露)9.B(“小额转入-立即转出”是典型的“资金清洗”手段,掩盖非法来源)10.B(记录矛盾点,避免过早暴露证据,待后续通过其他问题交叉验证)二、多项选择题1.AB(静态勘查侧重观察记录原始状态,动态勘查需翻动检查物品细节;两者均需提取物证)2.ABCD(并案需作案手法、物证、时空规律、被害人特征等多维度关联)3.ABC(亲属在场可能干扰被害人陈述,需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允许)4.ABCD(技术侦查包括电子监听、秘密摄录、网络勘验、定位追踪等)5.ABCD(跨区域协作涵盖联合办案、协助调查、资源共享、临时强制措施)三、简答题1.主要区别:(1)对象不同:证人是了解案件情况的第三人,犯罪嫌疑人是被指控者;(2)目的不同:询问获取证人证言,讯问获取嫌疑人供述/辩解;(3)权利义务不同:证人有权拒绝无关提问,嫌疑人需如实回答与案件相关问题;(4)法律后果不同:证人作伪证可能构成伪证罪,嫌疑人虚假供述影响量刑但不单独定罪;(5)方式不同:询问需尊重证人意愿,讯问可依法使用强制手段(如传唤)。2.现场访问对象:(1)报案人、发现人;(2)被害人及其亲属;(3)现场周围知情群众(如邻居、保安);(4)案发时在场人员(如共同居住者)。重点了解内容:(1)案件发生、发现的时间、经过;(2)现场原始状态(如门窗是否关闭、物品摆放);(3)嫌疑人特征(体貌、口音、行为);(4)被害人情况(生活习惯、社会关系);(5)异常现象(如案发前可疑人员、声音)。3.禁止性规定:(1)不得造成危险(如模拟爆炸实验需在安全场所);(2)不得侮辱人格(如禁止模拟性侵害等有伤风化的行为);(3)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如大规模交通管制实验需经批准);(4)必须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5)实验过程需全程记录,必要时录像。4.适用范围:(1)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2)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等严重暴力犯罪;(3)利用电信、计算机网络、寄递渠道等实施的重大犯罪;(4)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审批程序:(1)由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2)制作《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决定书》;(3)有效期不超过3个月,需延长的重新审批;(4)有关证据需经过法庭查证属实方可使用。5.针对性策略:(1)强化情报研判:收集跨区域同类案件信息,分析嫌疑人流动规律(如交通方式、落脚地);(2)加强区域协作:与嫌疑人可能流窜的地市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协查住宿、交通记录;(3)布控重点场所:在车站、码头、小旅馆等流动人口聚集区开展清查;(4)利用技术手段:通过手机信号定位、监控追踪锁定行动轨迹;(5)深挖关联案件:通过物证(如DNA、指纹)串并跨区域案件,扩大侦查线索;(6)控制销赃渠道:与典当行、二手市场合作,监控涉案物品(如金首饰)交易。四、案例分析题(1)并案侦查依据:①作案时间规律:均为凌晨2:00-4:00;②作案手段相同:攀爬落水管、选择未锁窗户、擦拭痕迹;③侵害目标相似:老旧小区2-3层住户,盗窃金首饰、现金、高档香烟;④物证关联:鞋印均为42码波浪纹运动鞋;⑤行为特征关联:现场附近便利店购买“红塔山”香烟的相似男子。(2)下一步侦查措施:①鞋印分析:将鞋印与前4起案件比对,确定是否为同一鞋底,联系厂家获取该型号运动鞋销售区域(如本地专卖店或网购平台),缩小嫌疑人范围;②DNA鉴定:加快鉴定进度,若结果出炉,比对前科人员数据库;③烟蒂检验:提取烟蒂上的唾液DNA(与指甲内皮肤组织DNA比对,确认是否同一人),检测烟蒂品牌“红塔山”的本地销售网点(重点排查案发现场附近便利店);④监控追踪:以第5起案件小区门口监控的“深色连帽衫男子”为目标,调取周边道路监控,追踪其来去方向(如乘坐公交、共享单车或步行至某区域),锁定落脚点;⑤串并案调查:梳理前4起案件的报案记录,统计被盗物品特征(如金首饰克数、品牌),与二手市场、典当行近期交易记录比对,查找销赃线索;⑥外围走访:询问第5起案件小区保安、保洁,了解近期是否有陌生男子频繁出现,是否询问过住户情况(如“几楼住老人”);⑦刻画嫌疑人画像:根据体态(偏瘦、175cm)、攀爬能力(熟悉落水管)推测可能从事装修、快递等需要体力的职业;根据购买“红塔山”(廉价烟)推测经济状况一般;根据擦拭痕迹推测有一定反侦查意识(可能有前科)。(3)若DNA未比中数据库,可通过以下途径锁定嫌疑人:①鞋印溯源:根据波浪纹鞋底型号,调取本地该品牌运动鞋销售记录(近1年内购买42码的男性),重点排查与案发小区距离较近的购买者;②烟蒂线索:统计“红塔山”烟蒂出现的5起案件现场附近便利店,调取收银记录,筛选案发前30分钟内购买该品牌香烟的男性(身高175cm左右、体态偏瘦),制作人员清单;③监控轨迹分析:将第5起案件的“深色连帽衫男子”监控截图与前4起案件附近监控的相似男子进行人像比对(利用AI技术识别面部特征、走路姿态),确定是否为同一人;④销赃渠道排查:联系本地典当行、二手金店,要求提供近3个月内收购金首饰的记录(重点关注无发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