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小升初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小升初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小升初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小升初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小升初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12分)

1.(2分)下面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A.分外本分B.不辇攀止C.处理处境D.丑晋晋劣

2.(2分)下列选项中,课题与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匆匆》一老舍

B.《腊八粥》一史铁生

C.《为人民服务》一毛泽东

D.《那个星期天》一朱自清

3.(2分)下列对于课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表里的生物》一文以第二人称的写法,以父亲的视角来观察世界。

B.《马诗》《石灰吟》《竹石》都是咏物诗,借咏事物来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C.《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不停地问问题,就一定能发现真理。

D.“'噗J锅内又叹了声气。”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腊八粥沸腾后向外冒泡的样子,非常

生动形象。

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雅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就又哭又闹,对于这一切爸爸早己可至外馍。

B.科学家在欧洲大陆发现了恐龙的踪迹,无秋有假,在北美,人们也找到了它的踪迹。

C.仓库里堆满了棉花包,万一失火,后果将不可用议。

D.为祖国为人民的利益而献身,就是把卷基用。

5.(2分)读书分享会上,一位同学这样介绍自己读过的书:故事的主人公流落荒岛,凭借自己勇往

直前的精神、顽强的意志和辛勤的劳动,克服种种困难,历经二十八年,终于返回故国。听了他的介绍,

我能猜到故事的主人公是()

A.尼尔斯B.汤姆•索亚C.玛琪D.鲁滨逊

6.(2分)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句表现了

独特的文化内涵,下列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春节——寒食节——七夕节-中秋节—

①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②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③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④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第1页(共19页)

A.④③①②B.②④①③C.②④③①D.④①③②

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0分)

7.(10分)判断题(对的打“J”,错的打“X”)

(1)“覆"字的第五笔为“竖”。

(2)“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话的停顿划分是正确的。

(3)《学弈》一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4)“任尔东西南北风”中的“尔”和“孰为汝多知乎”中的“汝”,都是“你”的意思。

(5)我们在辩论前,要有针对性地搜集材料。只需要搜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不需要浪费时间搜

集能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

三、填空题(17分)

8.(5分)看拼音,写词语。

zhongzhang_______花pu_______书H—___zheng______实

wuliao占jil匪tuman长

9.(4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精兵五_四海万不得_

忠言见知著心平气

10.(6分)根据积累填空。

(1)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种文字游戏,现今人们对其进行了改良,选取一个关键字为主

题,说出含有该字的诗词。语文复习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以“春”字为主题玩起了飞花令游戏。一位

同学说:“好雨知时节,";一位同学接:“,一枝红杏出墙来”;另一位同

学说:“,万物生光辉”;一位同学说出的词句含有三个“春”字:“才始送春归,又送君

归去。,千万和春住”。

(2)【思辨名言】百善孝为先:“,子欲养而亲不待”;勤俭持家是美德:“常将有日思

无日,______________

11.(2分)请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句赠言给某学科的老师。

例:送给音乐老师:您美妙的歌声、动人的舞姿,给我们以美的熏陶。

送给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实践(36分)

12.(6分)《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检测。

第2页(共19页)

※判断题。

(1)《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马克•吐温。

(2)汤姆和小伙伴进行了两次寻宝,但最终没有找到财宝。

(3)菠丽姨妈没有慈悲心肠,而且一点儿也不关心汤姆。

※选择题。

(4)没有和汤姆一起踏上杰克逊岛体验海盗生活的小伙伴是

A.乔•哈帕

B.哈克

C.禧基

(5)波特被医生打倒在地后,印第安•乔乘机杀害了医生,却把刀放在波特张开的右手里,嫁祸给了波

特。印第安•乔为什么能够污蔑波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波特是一个极其善良的人,他会主动替印第安•乔承担后果。

B.波特酗酒,醉醺醺的,记不起来发生了什么。

C.印第安•乔是位大英雄,波特非常崇拜他。

13.(13分)阅读理解。

古槐在呼唤

①我曾多次去拜访一棵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古槐,一棵守望在李大钊故乡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的古

槐。凝望古槐越久,便愈发真切地感知: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与树木灵犀相通。每种树木都有自己独特的

语言和情感。

②你看,古槐巨伞似的树冠为何呈南低北高之势?原来,它在倾身护卫着李大钊的故居。这座始建于

清光绪年间的寓舍,由南到北分为三进院落。1889年,李大钊出生在中院东厢房北间屋土炕上。他在襁褓

中即丧父母,由老祖父抚养成人。

③古槐像月光一样守候着爷孙俩。李大钊吃着祖父嚼碎的饭食一天天长大。4岁,祖父教他认字背诗,

6岁送到私塾接受启蒙教育,10岁攻读四书五经……

④1905年,李大钊到卢龙县城读中学的第二年,学校刚刚开学,祖父病危,他守着祖父几天几夜不

睡,祖父临终时忽然睁开眼睛,殷殷嘱其勿荒学业。

⑤1907年夏,李大钊考取了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自此离开故乡,踏上寻求救国救民真理、开辟

革命新天地的征程。古槐瞩望着他的远行之路……

⑥古槐心事有谁知?这一年,已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的李大钊,一别

故乡遥遥数余载。或许,古槐期待他能远离久居都市的“苦倦”,过几天“四野麦陇青青”的乡间生活。

第3页(共19页)

孰料,4月28日,噩耗惊传:李大钊被反动军阀杀害,年仅38岁。

⑦不知何时,古槐苍老的树干上平添了许多畸形树攘(ying)和扭曲裂隙。据说,只有内心的大悲大

恸(tong),才会留下这类外在的伤痕。那以后,每当微风掠过,便有沙沙的声响传来倾耳细听,这声响分

明是古槐杜鹃啼血般的呼唤。

⑧槐,怀也。

(1)对于作者多次去拜访这棵古槐的目的,你认为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研究古槐树冠南低北高之势

B.想看看老态龙钟的古槐

C.深切怀念被害的李大钊同志

(2)作者认为古槐树的树冠呈南低北高之势的原因是。

A.护卫李大钊的故居

B.昂首傲对雨打风吹

C.院落的地势问题

(3)”……倾耳细听,这声响分明是古槐杜鹃啼血般的呼唤。”这句话借古槐表达的一种心情是。

A.欣喜

B.悲痛

C.愧疚

(4)短文以“古槐在呼唤”为题,它在呼唤什么?下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欣赏槐花风姿,观赏故乡美景

B.远离都市苦倦,回归乡村生活

C.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

(5)我们本册语文书中也有一篇深切怀念革命先烈李大钊的课文,题目是《》,作者

是。

(6)短文第⑧段简短却意蕴深远,请结合短文内容写一写你对结尾的理解。

14.(17分)阅读理解。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①秋风顿起,气温骤降,走在街上,会有一种进入深冬的感觉。刚回到家,接到老妈打来的电话:“妞

儿,我把你去年落在家里的羽绒服整理好了,赶快过来取一下。”“取羽绒服干啥?”“傻闺女,你看天这

么冷,你不得穿羽绒服啊?”老妈的话让我不禁咂舌,这天确实是冷,可还不至于穿羽绒服呀!可她哪里

肯听我的辩解,摆下一句:“你不来取,我给你送去。”便挂了电话。

第4页(共19页)

②在去老妈家取羽绒服的路上,突然想到网上流行的一个段子,二十来度的天气,一位小美女郊游时

却穿着羽绒服,面对好友们不解的目光,小美女幽幽地说:“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联想到老妈的

行为,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着笑着,心头不禁涌上温暖,想起了年少时候的那件事。

③从小到大,每次天气转凉,不管我身上穿着什么,老妈总会跟在后面喋喋不休:“死丫头,瞧你穿

的那点东西,快去加件衣裳。”那时候年少,一来爱美,二来也真不觉得冷,总是有意无意地和老妈作对,

偏偏不肯多穿一件衣服。初中时住校,周末回家,老妈特意交代我多带点衣服,说看天气预报这周要降温。

我对老妈的话不以为意。临走时,还悄悄把老妈塞到我包里的棉衣棉裤取了出来。

④没想到周三时,小北风猛刮,天空竟然零星飘起了雪花,一股股寒气袭来。

⑤谁能想到阴历十月会下雪。只穿一条秋裤一件单衣的我坐在教室冻得瑟瑟发抖,我—不停地搓着

手,—暗骂自己不听老妈的话。课间我一路小跑着去厕所,隐约听到熟悉的叫声,下意识地回头,竟然

看到了满身雪花的老妈。

(6)“死丫头,跟你说的话偏偏不听,这下冻坏了吧。"老妈嘴上责备着,双眼通红,眼神里却满是关

切和疼惜,她轻轻把我抱在怀里,抚摸着我。寝室里换上棉衣后,浑身一下子暖和起来。这时我才突然想

起一个问题:“妈,你怎么来的呀?”老妈一直不会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可是十几里的路呀,而且天这

么冷,路这么滑……“走路呗,又不远,正好锻炼身体。”老妈轻描淡写地回答。看着老妈花白的头发,

肥胖的身躯,以及因腰病而十分不利索的双腿,我的鼻子一酸。

⑦取完羽绒服后和同事们闲聊,说起穿衣服的事情,同事们都争先恐后地“控诉”起老妈的“罪行”。

然而,我却分明在她们脸上看到了甜蜜和幸福的。其实,我们都知道,有一种爱,琐碎而细腻、平凡而伟

大,它就是最深沉最体贴的母爱。

(1)选文由气温骤降,老妈打来电话写起,而后回忆了初中时

的事情,最后又回到了现实和同事们谈论各自的老妈让多穿衣服这一话题,这样的叙述手法叫做

叙。

(2)第⑥段是对母亲的动作、神态、和描写,你认为通过这些描写,刻画了一

位怎样的母亲形象?在下面写一写,并写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3)联系上下文,对第①段中的“咂舌”一词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o

A.称赞,觉得妈妈说得特别对

B.咬牙切齿,对老妈的擅作主张反感至极

C.惊讶,觉得还不至于像妈妈说的冷到要穿羽绒服

(4)第④段是一处环境描写,对其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o

A.推动情节的发展

第5页(共19页)

B.烘托我因不听妈妈话而懊悔的心情

C.渲染当时因看到雪花飞舞场面的欢快氛围

(5)填入第⑤段横线上最恰当的关联词语是=

A.一边...一边....

B.宁可……也不……

C.不但……而且……

(6)对第⑥段“我的鼻子一酸”的原因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非常寒冷。外面天气寒冷,母亲带来的棉衣也是凉的,穿上后仍流鼻涕。

B.非常后悔。为自己不听母亲话没有多穿衣服从而麻烦母亲感到后悔。

C.非常感动。天气恶劣,路途遥远,母亲腿脚不好却能如此关心和疼惜我。

(7)对选文主旨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反映了当下社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代沟越来越大,作者很烦母亲的唠叨。

B.通过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C.突出羽绒服的保暖效果好,提醒大家天冷多穿衣服。

五、习作表达(25分)

15.(25分)习作。

“特别”的意思是不一般,与众不同。小学生活中,你一定经历过很多特别的事:一段特别的旅程,

一场特别的活动……你一定遇到过很多特别的人:特别的老师,特别的同学……回忆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的小学生活,选取一份“特别”写下来。注意语句通顺,围绕中心意思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

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题目自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第6页(共19页)

2024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12分)

1.(2分)下面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A.9外本分B.不辇辇止C.处理处境D.丑晋晋劣

【解答】A.“分“字在汉语中读作比n,表示分开、分配、分类等概念:

B.禁字作为多音字,主要有两个读音:jin和jin。当读作jin时,通常表示以下意思:禁止:不允许

某种行为发生。禁锢:限制或束缚,使不能自由行动。禁忌:应当避免做的事情。禁地:不许一般人进

入的地区。当读作jin时,通常表示以下意思:不禁:忍不住,控制不住自己。禁不起:承受不住,经

受不起。禁得起:能够承受。禁中:指皇宫内,宫廷中。故读音依次为jin/jin;

C.处字是一个多音字,主要有两个读音:chS和chu«当读作ch。时,通常表示以下意思:处理:解

决(问题),处置(事物)。处决:执行死刑。处刑:对犯人判处刑罚。处心积虑:蓄谋己久,费尽心思。

处之泰然:对待困难或危险的情况毫不在意,沉着镇定。当读作Chi!时,通常表示以下意思:处所:地

方,地点。处罚:对犯错误或犯罪的人加以惩治。处子:指未出嫁的女子或未发生过性关系的女子。处

决犯人的地方:刑场。本题都读ch£i:

D.恶字是一个多音字,主要有两个读音:e和wu.当读作。时,通常表示以下意思:恶劣:非常坏,

坏到极点。恶毒:凶狠毒辣,令人憎恨。恶习:不好的习惯,难以改正的行为。恶心:感到不舒服,想

呕吐的感觉。当读作wU时,通常表示以下意思:厌恶:非常讨厌,不喜欢。恶感:不满或反感的情绪。

恶果:由于做坏事而得到的不好结果。恶霸:欺压百姓、横行霸道的人。恶行:恶劣的行为,不道德的

行为。本题都读4。

故选:Bo

2.(2分)下列选项中,课题与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匆匆》一老舍

B.《腊八粥》一史铁生

C.《为人民服务》一毛泽东

D.《那个星期天》一朱自清

【解答】A.不正确。《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而不是老舍。

B.不正确。《腊八粥》的作者是沈从文,而不是史铁生。

C.正确。

第7页(共19页)

D.不正确。《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史铁生,而不是朱自清。

故选:C»

3.(2分)下列对于课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表里的生物》一文以第二人称的写法,以父亲的视角来观察世界。

B.《马诗》《石灰吟》《竹石》都是咏物诗,借咏事物来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C.《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不停地问问题,就一定能发现真理。

D.“'噗。’锅内又叹了声气。”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腊八粥沸腾后向外冒泡的样子,非常

生动形象。

【解答】A.《表里的生物》是一篇回忆儿童生活的散文,全文以第二人称的写法,以作者的视角,为我

们呈现了一个好奇心强、爱观察、善思考且比较执着的孩子形象。题干中“以父亲的视角”是不正确的。

B.正确。

C.《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用具体事例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

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并不是“不停地问问题”,理解错误.

D.“‘噗。’锅内又叹了声气。”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腊八粥沸腾后向外冒泡的样子,非常

生动形象。并不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B。

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雅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就又哭又闹,对于这一切爸爸早已可空见愎。

B.科学家在欧洲大陆发现了恐龙的踪迹,无理有假,在北美,人们也找到了它的踪迹。

C.仓库里堆满了棉花包,万一失火,后果将不可用议。

D.为祖国为人民的利益而献身,就是亚隼耳所。

【解答】A.司空见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与语境相符。

B.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不是唯一的例子。与语境相符。

C.不可思议:原指无法理解的事物,现在多用于形容事情十分离奇、难以想象。与语境不相符。

D.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与语境相符。

故选:C»

5.(2分)读书分享会上,一位同学这样介绍自己读过的书:故事的主人公流落荒岛,凭借自己勇往

直前的精神、顽强的意志和辛勤的劳动,克服种种困难,历经二十八年,终于返回故园。听了他的介绍,

我能猜到故事的主人公是()

A.尼尔斯B.汤姆•索亚C.玛琪D.鲁滨逊

第8页(共19页)

【解答】《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Crusoe)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

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

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的故事。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

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因此鲁滨逊是故事中的主人公。

故选:D。

6.(2分)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句表现了

独特的文化内涵,下列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春节一寒食节一七夕节——中秋节―

①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②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③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④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A.④③①②B.②④①③C.②④③①D.④①③②

【解答】①“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描述的是春节时人们

更换桃符、迎接新年的景象。

②“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唐代韩翅的《寒食》,说的是寒食节时宫廷赐火给王侯

贵戚。

③“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与七夕节中牛郎织女的传说相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描绘的是人们在中秋之夜

望月思乡的情景。

所以排列顺序为:春节②一寒食节④一七夕节①一中秋节③。

故选:Bo

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0分)

7.(10分)判断题(对的打“J”,错的打“X”)

(1)“覆”字的第五笔为“竖”。J

(2)“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话的停顿划分是正确的。X

(3)《学弈》一文选自《孟子•告子上》。J

(4)“任尔东西南北风”中的“尔”和“孰为汝多知乎”中的“汝”,都是“你”的意思。J

(5)我们在辩论前,要有针对性地搜集材料。只需要搜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不需要浪费时间搜

集能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X

【解答】(1)(3)(4)正确。

第9页(共19页)

(2)有误。这句话的意思是:“是因为他的智慧不如别人吗?”节奏划分是:“为是/其智/弗若/与?"(5)

有误,我们在辩论前,要有针对性地搜集材料。搜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还要搜集能反驳对方观点

的材料。

故答案为:

(1)V;

(2)X;

(3)V;

(4)V;

(5)X.

三、填空题(17分)

8.(5分)看拼音,写词语。

zhongzhang肿胀花pu圃书ji籍zheng证实

wiiliao无聊占j£i据匪tu徒man漫长

【解答】故答案为:

肿胀圃籍证

无聊据徒漫

9.(4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精兵简政五湖四海万不得已

忠言逆耳见微知著心平气和

【解答】精兵简政:指精简人员,缩减机构。

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或世界各地。

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这样。

忠言逆耳:忠实的劝告听起来不舒服,但有益于改正缺点。

见微知著:从细微的苗头可以看出事物的发展趋势。

心平气和:心情平静,态度温和。

故答案为:

简政湖已

逆耳微和

10.(6分)根据积累填空。

第10页(共19页)

(1)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种文字游戏,现今人们对其进行了改良,选取一个关键字为主

题,说出含有该字的诗词。语文复习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以“春”字为主题玩起了飞花令游戏。一位

同学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位同学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另

一位同学说:“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一位同学说出的词句含有三个“春”字:”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轩上春,千万和春住”。

(2)【思辨名言】百善孝为先:“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勤俭持家是美德:“常将有

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解答】(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出自《长歌行》。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书写时注意“乃”“满”“德”“泽”“赶”的正确写法。

(2)“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是树想静静地待着,可是风却让它不停地摇曳:子女

想要赡养父母时,父母也许已经不在了。这句话告诉人们要及时赡养父母,不要等待。这句话的意思和

“居安思危”的意思不符。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的意思是在过富有的生活时要想到那些贫穷的日子,而生活困顿

时不要像以前富裕时那样铺张浪费。这句话劝诫人们要居安思危,注意节约,和“居安思危”的意思相

近。

书写时注意“欲”“莫”的正确写法。

故答案为:

(1)当春乃发生春色满园关不住阳春布德泽若到江南赶上春;

(2)树欲静而风不止莫把无时当有时。

11.(2分)请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句赠言给某学科的老师。

例:送给音乐老师:您美妙的歌声、动人的舞姿,给我们以美的熏陶。

送给数学老师:您敏捷的思维,严谨的逻辑,给我们以智慧的启迪。

【解答】例句由“送给……老师”开头,明确了赠言的对象是音乐老师。通过“美妙”“动人”等形容

词,以及“美的熏陶”这一表述,表达了学生对音乐老师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音乐老

师在学生心中美好的形象。据此仿写。

故答案为:

数学您敏捷的思维,严谨的逻辑,给我们以智慧的启迪。

第11页(共19页)

四、阅读实践(36分)

12.(6分)《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检测。

※判断题。

(1)《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马克•吐温。J

(2)汤姆和小伙伴进行了两次寻宝,但最终没有找到财宝。4

(3)菠丽姨妈没有慈悲心肠,而且一点儿也不关心汤姆。X

※选择题。

(4)没有和汤姆一起踏上杰克逊岛体验海盗生活的小伙伴是C

A.乔•哈帕

B.哈克

C.蓿基

(5)波特被医生打倒在地后,印第安•乔乘机杀害了医生,却把刀放在波特张开的右手里,嫁祸给了波

特。印第安•乔为什么能够污蔑波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

A.波特是一个极其善良的人,他会主动替印第安•乔承担后果。

B.波特酗酒,醉醺醺的,记不起来发生了什么。

C.印第安•乔是位大英雄,波特非常崇拜他。

【解答】(1)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品,小说的主

人公汤姆•索亚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爱冒险的孩子。故题干说法正确。

(2)考查了信息提取。第一次寻宝尝试发生在他们去一个鬼屋“寻找海盗埋藏的财宝”的时候。在这

个过程中,汤姆和哈克发现乔装的印第安人乔和一个同伙在鬼屋中找到了一部分财宝,并且偷听到有一

个“二号十字架”一一另一个藏宝藏的地方。然而,这次寻宝并没有成功找到财宝,因为他们决定找到

“二号十字架”的所在地,但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发现财宝。第二次寻宝尝试是在一次野餐活动中,汤

姆与他心爱的姑娘贝琪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他们在岩洞里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但最终并没有找到财宝。故题干说法正确。

(3)考查了信息提取•菠丽姨妈,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主要角色。汤姆的姨妈,是心地善良的

老太太,平时戴个老花镜,但是看人的时候喜欢从镜框上看,不通过眼镜看人。对于汤姆要求严格,一

心想把汤姆教导成有礼貌,有教养的好孩子。故题干说法错误。

(4)考查了信息提取。《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几个小伙伴一起体验海盗生活,其中包括哈克

贝利和乔奇•哈泼。然而,贝基•撒切尔并未参与这次冒险,因此她是不和汤姆一起踏上杰克逊岛体验海

盗生活的人。故选C。

第12页(共19页)

(5)考查了内容理解。一天晚上,汤姆和哈克去墓地锻炼胆量,他们看到了鲁滨逊医生、恶棍印第安•

乔和喝得醉醺醺的莫夫♦波特。他们在混乱的厮打中,印第安•乔把鲁滨逊医生杀死了,然后把刀放在了

莫夫•波特的手中,嫁祸给被打昏的波特身上。酒鬼波特醒来什么都不记得了。故选B。

故答案为:

(1)V;

(2)V;

(3)X;

(4)C;

(5)B。

13.(13分)阅读理解。

古槐在呼唤

①我曾多次去拜访一棵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古槐,一棵守望在李大钊故乡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的古

槐。凝望古槐越久,便愈发真切地感知: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与树木灵犀相通。每种树木都有自己独特的

语言和情感。

②你看,古槐巨伞似的树冠为何呈南低北高之势?原来,它在倾身护卫着李大钊的故居。这座始建于

清光绪年间的寓舍,由南到北分为三进院落。1889年,李大钊出生在中院东厢房北间屋土炕上。他在襁褓

中即丧父母,由老祖父抚养成人。

③古槐像月光一样守候着爷孙俩。李大钊吃着祖父嚼碎的饭食一天天长大。4岁,祖父教他认字背诗,

6岁送到私塾接受启蒙教育,10岁攻读四书五经……

④1905年,李大钊到卢龙县城读中学的第二年,学校刚刚开学,祖父病危,他守着祖父几天几夜不

睡,祖父临终时忽然睁开眼睛,殷殷嘱其勿荒学业。

⑤1907年夏,李大钊考取了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自此离开故乡,踏上寻求救国救民真理、开辟

革命新天地的征程。古槐瞩望着他的远行之路……

⑥古槐心事有谁知?这一年,己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的李大钊,一别

故乡遥遥数余载。或许,古槐期待他能远离久居都市的“苦倦”,过几天“四野麦陇青青”的乡间生活。

孰料,4月28日,噩耗惊传:李大钊被反动军阀杀害,年仅38岁。

⑦不知何时,古槐苍老的树干上平添了许多畸形树瘦(ying)和扭曲裂隙。据说,只有内心的大悲大

恸(tong),才会留下这类外在的伤痕。那以后,每当微风掠过,便有沙沙的声响传来倾耳细听,这声响分

明是古槐杜鹃啼血般的呼唤。

⑧槐,怀也。

第13页(共19页)

(1)对于作者多次去拜访这棵占槐的目的,你认为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C。

A.研究古槐树冠南低北高之势

B.想看看老态龙钟的古槐

C.深切怀念被害的李大钊同志

(2)作者认为古槐树的树冠呈南低北高之势的原因是Ao

A.护卫李大钊的故居

B.昂首傲对雨打风吹

C.院落的地势问题

(3)”……倾耳细听,这声响分明是古槐杜鹃啼血般的呼唤。”这句话借古槐表达的一种心情是B。

A.欣喜

B.悲痛

C.愧疚

(4)短文以“古槐在呼唤”为题,它在呼唤什么?下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C0

A.欣赏槐花风姿,观赏故乡美景

B.远离都市苦倦,回归乡村生活

C.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

(5)我们本册语文书中也有一篇深切怀念革命先烈李大钊的课文,题目是《十六年前的回忆》,作

者是李星华。

(6)短文第⑧段简短却意蕴深远,请结合短文内容写一写你对结尾的理解。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第①自然段”我曾多次去拜访一棵迄今已有600多年

的古槐,一棵守望在李大钊故乡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的古槐”及下文古槐对李大钊故居的守护,到见

证李大钊的成长和离去,再到李大钊被害后古槐的变化,都体现了古槐与李大钊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作者拜访古槐实则是在怀念李大钊。故选:C。

(2)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结合第②自然段“你看,古槐巨伞似的树冠为何呈南低北高之势?原来,

它在倾身护卫着李大钊的故居”可知,作者认为古槐树的树冠呈南低北高之势的原因是护卫李大钊的故

居。故选:Ao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结合第⑦自然段“据说,只有内心的大悲大恸,才会留下这类外在的伤

痕”可知作者借古槐表达悲痛的心情。故选:B。

(4)本题考查对题目的理解。本文借参观李大钊故乡的古槐,写了李大钊一生的光辉事迹,表达了对

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所以作者以“古槐在呼唤”为题,古槐在呼唤人们继承革命传统,弘

第14页(共19页)

扬革命精神。故选:Co

(5)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于1943

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回忆录,写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

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6)本题考查结尾的好处。首先要读懂全文,尤其要读懂结尾的含义,然后结合文本内容从内容、结

构、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示例:①文章的结尾“槐,怀也”谐音双关,赋予“古槐”更深

刻的内涵,表达对革命英雄李大钊的深切怀念。②总结全文,突出主旨,言简意赅,令人回味无穷。

故答案为:

(DC;

(2)A;

(3)B;

(4)C;

(5)十六年前的回忆李星华;

(6)结尾“槐,怀也”,谐音双关,赋予“古槐”更深刻的内涵。总结全文,点明主旨,表达对革命先

驱李大钊的深切怀念。

14.(17分)阅读理解。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①秋风顿起,气温骤降,走在街上,会有一种进入深冬的感觉。刚回到家,接到老妈打来的电话:“妞

儿,我把你去年落在家里的羽绒服整理好了,赶快过来取一下。”“取羽绒服干啥?”“傻闺女,你看天这

么冷,你不得穿羽绒服啊?”老妈的话让我不禁咂舌,这天确实是冷,可还不至于穿羽绒服呀!可她哪里

肯听我的辩解,摺下一句:“你不来取,我给你送去。”便挂了电话。

②在去老妈家取羽绒服的路上,突然想到网上流行的一个段子,二十来度的天气,一位小美女郊游时

却穿着羽绒服,面对好友们不解的目光,小美女幽幽地说:“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联想到老妈的

行为,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着笑着,心头不禁涌上温暖,想起了年少时候的那件事。

③从小到大,每次天气转凉,不管我身上穿着什么,老妈总会跟在后面喋喋不休:“死丫头,瞧你穿

的那点东西,快去加件衣裳。”那时候年少,一来爱美,二来也真不觉得冷,总是有意无意地和老妈作对,

偏偏不肯多穿一件衣服。初中时住校,周末回家,老妈特意交代我多带点衣服,说看天气预报这周要降温。

我对老妈的话不以为意。临走时,还悄悄把老妈塞到我包里的棉衣棉裤取了出来。

④没想到周三时,小北风猛刮,天空竟然零星飘起了雪花,一股股寒气袭来。

⑤谁能想到阴历十月会下雪。只穿一条秋裤一件单衣的我坐在教室冻得瑟瑟发抖,我—不停地搓着

第15页(共19页)

手,—暗骂自己不听老妈的话。课间我一路小跑着去恻所,隐约听到熟悉的叫声,下意识地回头,竟然

看到了满身雪花的老妈。

⑥“死丫头,跟你说的话偏偏不听,这下冻坏了吧老妈嘴上责备着,双眼通红,眼神里却满是关

切和疼惜,她轻轻把我抱在怀里,抚摸着我。寝室里换上棉衣后,浑身一下子暖和起来。这时我才突然想

起一个问题:“妈,你怎么来的呀?”老妈一直不会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可是十几里的路呀,而且天这

么冷,路这么滑……“走路呗,又不远,正好锻炼身体。”老妈轻描淡写地回答。看着老妈花白的头发,

肥胖的身躯,以及因腰病而十分不利索的双腿,我的鼻子一酸。

⑦取完羽绒服后和同事们闲聊,说起穿衣服的事情,同事们都争先恐后地“控诉”起老妈的“罪行”。

然而,我却分明在她们脸上看到了甜蜜和幸福的。其实,我们都知道,有一种爱,琐碎而细腻、平凡而伟

大,它就是最深沉最体贴的母爱。

(1)选文由气温骤降,老妈打来电话叫我去取羽绒服写起,而后回忆了初中时我不听妈妈话

不带厚衣服,结果降温老妈冒雪来送棉衣我无比感动的事情,最后又回到了现实和同事们谈论各自的

老妈让多穿衣服这一话题,这样的叙述手法叫做插叙。

(2)第⑥段是对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外貌描写,你认为通过这些描写,刻画了一位

怎样的母亲形象?在下面写一写,并写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3)联系上下文,对第①段中的“咂舌”一词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C。

A.称赞,觉得妈妈说得特别对

B.咬牙切齿,对老妈的擅作主张反感至极

C.惊讶,觉得还不至于像妈妈说的冷到要穿羽绒服

(4)第④段是一处环境描写,对其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推动情节的发展

B.烘托我因不听妈妈话而懊悔的心情

C.渲染当时因看到雪花飞舞场面的欢快氛围

(5)填入第⑤段横线上最恰当的关联词语是Ao

A.一边...一边....

B.宁可...也不....

C.不但……而且……

(6)对第⑥段“我的鼻子一酸”的原因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

A.非常寒冷。外面天气寒冷,母亲带来的棉衣也是凉的,穿上后仍流鼻涕。

B.非常后悔。为自己不听母亲话没有多穿衣服从而麻烦母亲感到后悔。

第16页(共19页)

C.非常感动。天气恶劣,路途遥远,母亲腿脚不好却能如此关心和疼惜我。

(7)对选文主旨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B

A.反映了当下社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代沟越来越大,作者很烦母亲的唠叨。

B.通过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C.突出羽绒服的保暖效果好,提醒大家天冷多穿衣服。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叙事顺序。选文第①段,由气温骤降,老妈打来电话让“我”

去取羽绒服写起,而后第③-⑥段回忆了初中时因不听母亲劝告少穿衣服而冻得瑟瑟发抖,母亲冒雪

为“我”送棉衣的事情,最后第⑦段又回到了现实和同事们谈论各自的老妈让多穿衣服这一话题,这

种先写现实事件,再插入回忆,最后又回到现实的叙述手法,就叫做插叙。

(2)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和人物形象。第⑥段“死丫头,跟你说的话偏偏不听,这下冻坏了吧。”,

“走路呗,又不远,正好锻炼身体是语言描写;“双眼通红,眼神里却满是关切和疼惜”是神态描写;

“她轻轻把我抱在怀里,抚摸着我”是动作描写;“花白的头发,肥胖的身躯,以及因腰病而十分不利

索的双腿”是外貌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刻画了一位慈爱、无私、质朴、细心的母亲形象。母亲嘴上责

备着“我”,但双眼通红,眼神里却满是关切和疼惜,这表现出她对“我”的慈爱和无私;她轻描淡写

地回答“我”关于如何来学校的问题,显示出她的质朴;而她因腰病而十分不利索的双腿,以及花白的

头发和肥胖的身躯,则让人感受到她为了孩子所付出的艰辛和细心。

(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结合第①自然段“老妈的话让我不禁咂舌,这天确实是冷,可还不至于

穿羽绒服呀!”可知“咂舌”的意思是惊讶,觉得还没有到穿羽绒服的必要。故选C。

(4)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第④自然段“没想到周三时,小北风猛刮,天空竟然零星飘起了雪花,

一股股寒气袭来。”这处环境描写是为了推动情节的发展,通过天气的突变来引出后文母亲为“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