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学期上海小学数学六年级开学模拟考3_第1页
2025-2026学年上学期上海小学数学六年级开学模拟考3_第2页
2025-2026学年上学期上海小学数学六年级开学模拟考3_第3页
2025-2026学年上学期上海小学数学六年级开学模拟考3_第4页
2025-2026学年上学期上海小学数学六年级开学模拟考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0页(共60页)2025-2026学年上学期上海小学数学六年级开学模拟考3一.计算题(共1小题)1.直接写出得数。6.4+9=12.5×8=8﹣0.37=2.1a﹣a=4.2+18=0.36÷0.9=7.1+1.9=1-二.计算题(共1小题)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0.89×4.8+5.2×0.891.3+4.7×0.94.15+3.24+9.85+6.76(15.4﹣7.8)×3.512.8+2.04×9.54.4×99+4.4三.计算题(共1小题)3.解方程。7.8﹣x=4.62x+2.4=12四.解答题(共1小题)4.列式计算。(1)7.8减去0.8的差乘1.8与5.25的和,积是多少?(2)一个数的8倍减去这个数自己,差是48.3,求这个数。五.选择题(共7小题)5.下面各项错误的是()A.a2表示2个a相乘。 B.在0.3与0.4之间有无数个小数。 C.用一个10倍的放大镜去看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变大10倍。 D.计算16×25=4×4×25=4×(4×25)=4×100=400,运用了乘法结合律。6.在如图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我”“爱”“数”“学”这四个字,并且每个字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表示的是()字。A.我 B.爱 C.数 D.学7.王奶奶和李奶奶用同样长的篱笆,一面靠墙分别围成一个菜园(如图所示),两个菜园的面积相比,()A.王奶奶家的菜园大 B.李奶奶家的菜园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8.二七纪念堂《千秋二七)陈列展记录了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浩浩学校8名老师带领本年级学生去该景区研学,购买门票一共付了5400元。方程40x+80×8=5400能解决的问题是()成人票:80元/人儿童乐:40元/人A.一共付了多少钱? B.儿童票多少钱? C.参加研学活动的学生有多少人?9.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 B.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的面积一定不相等。 C.若a是自然数,则2a+1一定是奇数。 D.如果5a是假分数,那么a一定小于510.下面两个立体图形相比较,()A.甲、乙的表面积相等 B.甲的表面积大 C.乙的表面积大 D.无法确定11.下列成语所描述的事件中,()发生的可能性最小?A.海底捞针 B.瓜熟蒂落 C.旭日东升 D.水滴穿石六.填空题(共8小题)12.75米=9125L=13.某班一次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数是93分,童童考了98分,记作+5分,那么﹣3分实际得分是分,88分记作分。14.如图,在数轴上等距离取几个点,已知点b表示15,则点a表示,点c表示15.两辆汽车匀速行驶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由图象可知,两辆车的路程和时间成比例;号车的速度更快一些。16.下表是张强同学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单,不小心溅上了墨汁,不过根据表中的信息,我仍然可以知道他英语得了分,数学得了分。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平均分得分87分6分90分17.一个长方体,长是7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5分米,这个长方体有个面是正方形,而且每一个正方形的面积都是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18.“彩云之南——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全省有25个少数民族。苗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在庆祝重大喜庆节日时,至今还有摆长龙宴的习俗。长龙宴就是将若干张桌子拼在一起摆成长长的宴席,如图。问题:如果每张桌子每边坐2人,那么摆:1张桌子可以坐8人,2张桌子可以坐12人,3张桌子可以坐16人,5张桌子可以坐人,n张桌子可以坐人。19.用一根长36cm的铁丝焊成一个正方体框架,这个正方体的一条棱长是cm,体积是cm3。七.操作题(共2小题)20.以虚线为对称轴,分别画出下列直角三角形的轴对称图形。21.把一个正方体展开后会是什么样子呢?请你试着画出正方体的展开后的平面图。八.应用题(共5小题)22.把一根60厘米的绳子分成三段,第二段比第一段长5厘米,第三段比第一段短2厘米。三段绳子各长多少厘米?(先将线段图补充完整,再解答。)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23.张老师带41位同学去公园划船,租3条大船和6条小船正好全部坐满。已知每条大船比每条小船多坐2人。每条大船和每条小船各坐多少人?24.甲乙两地相距450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85千米,行了2.5小时两车还相距37.5千米。求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5.小胖上学时忘了带文具盒,爸爸发现时,小胖刚好离家512米,正以72米/分的速度走向学校,爸爸骑车以200米/分的速度追赶,爸爸几分钟后在途中追上小胖?26.王老师买来一些书分给阅读小组的同学们,一开始平均每人分若干本,还余下14本;王老师又重新调整分配方案,给每人9本,可最后一人只能分得6本,王老师共买来多少本书?九.应用题(共1小题)27.某小区要建一个长方体的游泳池,游泳池的长是50米,宽是21米,池深2米。(1)施工师傅把游泳池的底面和四周都铺贴瓷砖,铺贴瓷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将这个游泳池注水,水深是1.8米,大约能注水多少立方米?

2025-2026学年上学期上海小学数学六年级开学模拟考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题号567891011答案CCCCCAA一.计算题(共1小题)1.直接写出得数。6.4+9=12.5×8=8﹣0.37=2.1a﹣a=4.2+18=0.36÷0.9=7.1+1.9=1-【考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专题】运算能力.【答案】15.4;100;7.63;1.1a;22.2;0.4;9;34【分析】根据小数、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和含有字母算式的计算方法,依次口算结果。【解答】解:6.4+9=15.412.5×8=1008﹣0.37=7.632.1a﹣a=1.1a4.2+18=22.20.36÷0.9=0.47.1+1.9=91-【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小数、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和含有字母算式的计算方法。二.计算题(共1小题)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0.89×4.8+5.2×0.891.3+4.7×0.94.15+3.24+9.85+6.76(15.4﹣7.8)×3.512.8+2.04×9.54.4×99+4.4【考点】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专题】运算能力.【答案】8.9;5.53;2426.6;32.18;440。【分析】(1)根据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利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2)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3)根据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4)先计算小括号的减法,再计算括号外的乘法,根据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利用乘法结合律简便计算;(5)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将9.5写成10﹣0.5,然后根据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利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6)根据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利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解答】解:(1)0.89×4.8+5.2×0.89=0.89×(4.8+5.2)=0.89×10=8.9(2)1.3+4.7×0.9=1.3+4.23=5.53(3)4.15+3.24+9.85+6.76=4.15+9.85+3.24+6.76=(4.15+9.85)+(3.24+6.76)=14+10=24(4)(15.4﹣7.8)×3.5=7.6×3.5=7.6×(5×0.7)=7.6×5×0.7=38×0.7=26.6(5)12.8+2.04×9.5=12.8+2.04×(10﹣0.5)=12.8+(2.04×10﹣2.04×0.5)=12.8+(20.4﹣1.02)=12.8+19.38=32.18(6)4.4×99+4.4=4.4×(99+1)=4.4×100=440【点评】本题考查了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四则混合运算。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三.计算题(共1小题)3.解方程。7.8﹣x=4.62x+2.4=12【考点】小数方程求解.【专题】应用题;应用意识.【答案】x=3.2;x=4.8。【分析】7.8﹣x=4.6,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x,然后再同时减去4.6,最后计算求出x的值;2x+2.4=12,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减去2.4,然后再除以2,最后计算求出x的值。【解答】解:7.8﹣x=4.67.8﹣x+x=4.6+x4.6+x=7.84.6+x﹣4.6=7.8﹣4.6x=3.22x+2.4=122x+2.4﹣2.4=12﹣2.42x=9.62x÷2=9.6÷2x=4.8【点评】解答此题要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四.解答题(共1小题)4.列式计算。(1)7.8减去0.8的差乘1.8与5.25的和,积是多少?(2)一个数的8倍减去这个数自己,差是48.3,求这个数。【考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专题】运算能力.【答案】(1)49.35。(2)6.9。【分析】(1)先算7.8减去0.8的差、1.8与5.25的和,再用所得的差乘所得的和即可;(2)一个数的8倍减去这个数自己十这个数的(8﹣1)倍,再用48.3除以(8﹣1)即可。【解答】解:(1)(7.8﹣0.8)×(1.8+5.25)=7×7.05=49.35答:积是49.35。(2)48.3÷(8﹣1)=48.3÷7=6.9答:求这个数是6.9。【点评】根据题意,先弄清运算顺序,然后再列式进行解答。五.选择题(共7小题)5.下面各项错误的是()A.a2表示2个a相乘。 B.在0.3与0.4之间有无数个小数。 C.用一个10倍的放大镜去看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变大10倍。 D.计算16×25=4×4×25=4×(4×25)=4×100=400,运用了乘法结合律。【考点】用字母表示数;三角形的内角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专题】推理能力.【答案】C【分析】A.根据有理数的乘方的意义作答,即an表示n个a相乘;B.由题意可知,要求的小数在0.3和0.4之间,没有说明是几位小数,可以是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所以有无数个小数。C.用放大镜放大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边长变长了,但是每个角度的大小都没变,内角和也不会变;据此解答。D.先把16看作4×4,再运用乘法结合律进一步解答。【解答】解:A.a2=a×a,表示的是两个a相乘,本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0.3与0.4之间的两位小数有0.31、0.32、0.33、0.34、0.35、0.36、0.37、0.38、0.39,共9个;而题干中没有说明几位小数,所以有无数个,本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用一个放大10倍的放大镜去看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本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计算16×25=4×4×25=4×(4×25)=4×100=400,运用了乘法结合律,本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用字母表示数,有理数的乘方,三角形内角和以及简便运算和小数的知识,要熟练掌握。6.在如图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我”“爱”“数”“学”这四个字,并且每个字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表示的是()字。A.我 B.爱 C.数 D.学【考点】幻方.【专题】压轴题;应用意识.【答案】C【分析】根据每个汉字在每行、每列中都只出现一次,先从每行或每列出现最多的推断,即从横竖交叉或每行每列出现汉字比较多的入手,利用排除法尝试填空。【解答】解:A≠“爱”、“数”、“学”,则A=“我”;?≠“我”、“爱”、“学”,则?=“数”。故选:C。【点评】这种类型的题目,常常从出现汉字最多的开始,找到和它相邻的汉字,然后用排除法解答。7.王奶奶和李奶奶用同样长的篱笆,一面靠墙分别围成一个菜园(如图所示),两个菜园的面积相比,()A.王奶奶家的菜园大 B.李奶奶家的菜园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考点】梯形的面积;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专题】运算能力.【答案】C【分析】在梯形中,用篱笆的长减去10米等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再用梯形的面积=上下底之和×高÷2求出梯形的面积,在三角形中,用篱笆的长减去10米等于三角形的底,再用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因为篱笆的长同样长,所以都减去10米,得数也相同,所以梯形的上下底之和等于三角形的底,所以求出它们的面积也相等,据此判断。【解答】解:由分析可得,在梯形和三角形中,用同样长的篱笆减去20米等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也是三角形的底,再用梯形的面积=上下底之和×高÷2求出梯形的面积,用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求出三角形的面积,所以求出它们的面积相等。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梯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实际应用。8.二七纪念堂《千秋二七)陈列展记录了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浩浩学校8名老师带领本年级学生去该景区研学,购买门票一共付了5400元。方程40x+80×8=5400能解决的问题是()成人票:80元/人儿童乐:40元/人A.一共付了多少钱? B.儿童票多少钱? C.参加研学活动的学生有多少人?【考点】列方程解应用题(两步需要逆思考).【专题】推理能力;应用意识.【答案】C【分析】求参加研学活动的学生有多少人?设参加研学活动的学生有x人,根据等量关系:参加研学活动的学生人数×40+老师人数×80=5400元,列方程即可。【解答】解:求参加研学活动的学生有多少人?设参加研学活动的学生有x人。40x+80×8=5400。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出基本数量关系,设未知数为x,由此列方程解决问题。9.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 B.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的面积一定不相等。 C.若a是自然数,则2a+1一定是奇数。 D.如果5a是假分数,那么a一定小于5【考点】体积、容积及其单位;奇数与偶数的初步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长方体的特征;面积和面积单位.【专题】数感;空间观念.【答案】C【分析】A、体积单位、面积是两个不同的计量单位,无法比较大小;B、当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时,其他四个面是相邻的面,并且大小相等;C、若a是自然数,则2a是偶数,偶数加上1就是奇数;D、根据假分数的意义,假分数的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解答】解:A、体积单位、面积单位无法比较大小。原题说法错误;B、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的面积有时是相等;C、若a是自然数,则2a是偶数,偶数加上1就是奇数,原题说法正确;D、如果5a是假分数,那么a一定小于5或等于5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假分数的意义、体积单位、面积单位、偶数的意义。10.下面两个立体图形相比较,()A.甲、乙的表面积相等 B.甲的表面积大 C.乙的表面积大 D.无法确定【考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专题】综合题;几何直观.【答案】A【分析】表面积是指立体图形外面的面积之和,据此分析两个立体图形表面包含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即可。【解答】解:甲图形表面积:6×4=24(个正方形)乙图形表面积:4×3+3×3+3=12+9+3=21+3=24(个正方形)答:上面两个立体图形相比较,甲、乙的表面积相等。故选:A。【点评】熟练掌握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下列成语所描述的事件中,()发生的可能性最小?A.海底捞针 B.瓜熟蒂落 C.旭日东升 D.水滴穿石【考点】可能性的大小.【专题】综合判断题;应用意识.【答案】A【分析】根据选项中成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逐个分析选项即可。【解答】解:A.海底捞针是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B.瓜熟蒂落一定会发生;C.旭日东升一定会发生;D.水滴穿石一定会发生。所以,海底捞针发生的可能性最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是可能性大小的应用问题。六.填空题(共8小题)12.75米=1409125L=72【考点】长度的单位换算;体积、容积进率及单位换算.【专题】长度、面积、体积单位;数据分析观念.【答案】140,72。【分析】单位之间的换算,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解答】解:75米=1409125L=72故答案为:140,72。【点评】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反之,则除以进率。13.某班一次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数是93分,童童考了98分,记作+5分,那么﹣3分实际得分是90分,88分记作﹣5分。【考点】负数的意义及其应用.【专题】数感.【答案】90,﹣5。【分析】此题主要用正负数来表示具有意义相反的两种量:选平均分数93分为标准记为0,超过部分为正,不足的部分为负,直接得出结论即可。【解答】解:93﹣3=90(分)88﹣93=﹣5(分)答:﹣3分实际得分是90分,88分记作﹣5分。故答案为:90,﹣5。【点评】此题首先要知道以谁为标准,规定超出标准的为正,低于标准的为负,由此用正负数解答问题。14.如图,在数轴上等距离取几个点,已知点b表示15,则点a表示-25,点c表示3【考点】数轴的认识.【专题】数感.【答案】-25,【分析】根据图示,数轴上的点b表示15,结合正负数知识,可知点a表示-25,点c【解答】解:数轴上的点b表示15,结合正负数知识,可知点a表示-25,点c故答案为:-25,【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的认识,结合正负数知识解答即可。15.两辆汽车匀速行驶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由图象可知,两辆车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①号车的速度更快一些。【考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专题】比和比例;应用意识.【答案】正;①。【分析】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随着变化,如果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则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射线;如果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则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反比例的图像是一条曲线;据此解答。【解答】解: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射线,所以两辆车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①号车:90÷1=180÷2=270÷3=360÷4=90(千米/小时)②号车:90÷2=180÷4=270÷6=360÷8=45(千米/小时)90>45答:①号车的速度更快一些。故答案为:正;①。【点评】本题考查正比例、反比例的认识,熟练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以及图例特点是解题的关键。16.下表是张强同学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单,不小心溅上了墨汁,不过根据表中的信息,我仍然可以知道他英语得了96分,数学得了87分。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平均分得分87分6分90分【考点】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专题】应用意识.【答案】96,87。(答案不唯一)【分析】首先用三科的平均分乘3求出三科的总分,用三科的总分减去语文的成绩求出数学和英语的成绩,即90×3﹣87=183(分),又知英语成绩的个位上是6,那么数学成绩的个位上一定是7,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90×3﹣87=270﹣87=183(分)如果英语成绩是96分,那么数学成绩是183﹣96=87(分)如果英语成绩是86分,那么数学成绩是183﹣86=97(分)答:英语得了96分,数学得了87分。故答案为:96,87。(答案不唯一)【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及应用,关键是理解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17.一个长方体,长是7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5分米,这个长方体有2个面是正方形,而且每一个正方形的面积都是25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90平方分米。【考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专题】综合填空题;应用意识.【答案】2;25,190。【分析】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2个正方形的面积与4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和,由此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即可。【解答】解:因为该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故有2个面是正方形,每个正方形面的面积是:5×5=25(平方分米)剩余4个面均为长和宽分别为7分米和5分米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面积是:7×5=35(平方分米)该长方体的表面积是:25×2+35×4=50+140=190(平方分米)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90平方分米。故答案为:2;25,190。【点评】本题是一道有关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的题目。18.“彩云之南——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全省有25个少数民族。苗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在庆祝重大喜庆节日时,至今还有摆长龙宴的习俗。长龙宴就是将若干张桌子拼在一起摆成长长的宴席,如图。问题:如果每张桌子每边坐2人,那么摆:1张桌子可以坐8人,2张桌子可以坐12人,3张桌子可以坐16人,5张桌子可以坐24人,n张桌子可以坐(4+4n)人。【考点】数与形结合的规律.【专题】推理能力;模型思想.【答案】24;(4+4n)。【分析】通过观察图形可知,1张桌子可以坐8人,2张桌子可以坐(8+4)人,3张桌子可以坐(8+4+4)人,……多一张桌子多坐4人,以此类推,n张桌子可以坐[8+4(n﹣1)]人。据此解答。【解答】解:n张桌子可以坐:8+4(n﹣1)=8+4n﹣4=(4+4n)人当n=5时,4×5+4=20+4=24(人)答:5张桌子可以坐24人,n张桌子可以坐(4+4n)人。故答案为:24;(4+4n)。【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数与形结合的规律,关键根据图示发现这组图形的规律,并运用规律做题。19.用一根长36cm的铁丝焊成一个正方体框架,这个正方体的一条棱长是3cm,体积是27cm3。【考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专题】立体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应用意识.【答案】3;27。【分析】正方体棱长=正方体棱长和÷12,据此求出正方体棱长,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据此代入数据计算即可求出正方体的体积。【解答】解:36÷12=3(厘米)3×3×3=9×3=27(立方厘米)答:这个正方体的一条棱长是3cm,体积是27cm3。故答案为:3;27。【点评】此题考查正方体的特征及体积计算。掌握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是解答的关键。七.操作题(共2小题)20.以虚线为对称轴,分别画出下列直角三角形的轴对称图形。【考点】作轴对称图形.【专题】图形与变换;空间观念.【答案】【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在对称轴的右边画出图形的关键对称点,连接即可。【解答】解:【点评】本题是考查作轴对称图形,关键是确定对称点的位置。21.把一个正方体展开后会是什么样子呢?请你试着画出正方体的展开后的平面图。【考点】正方体的展开图.【专题】空间观念;几何直观.【答案】【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正方体展开图有11种特征,分四种类型,即:第一种:“1﹣4﹣1”结构,即第一行放1个,第二行放4个,第三行放1个;第二种:“2﹣2﹣2”结构,即每一行放2个正方形,此种结构只有一种展开图;第三种:“3﹣3”结构,即每一行放3个正方形,只有一种展开图;第四种:“1﹣3﹣2”结构,即第一行放1个正方形,第二行放3个正方形,第三行放2个正方形。【解答】解:画出正方体的展开后的平面图如下:【点评】此题是考查正方体展开图的认识。正方体展开图分四种类型,11种情况,要掌握每种情况的特征。八.应用题(共5小题)22.把一根60厘米的绳子分成三段,第二段比第一段长5厘米,第三段比第一段短2厘米。三段绳子各长多少厘米?(先将线段图补充完整,再解答。)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考点】和差问题.【专题】几何直观;运算能力;应用意识.【答案】第一段:19厘米;第二段:24厘米;第三段:17厘米。【分析】根据题意,用60加上2再减去5,求出3个第一段绳子的长度之和,再除以3,求出第一段绳子的长度;用第一段绳子的长度加上5,求出第二段绳子的长度;用第一段绳子的长度减去2,求出第三段绳子的长度。【解答】解:(60+2﹣5)÷3=57÷3=19(厘米)19+5=24(厘米)19﹣2=17(厘米)答:第一段绳子长19厘米,第二段绳子长24厘米,第三段绳子长17厘米。【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理清题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23.张老师带41位同学去公园划船,租3条大船和6条小船正好全部坐满。已知每条大船比每条小船多坐2人。每条大船和每条小船各坐多少人?【考点】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专题】运算能力;应用意识.【答案】6人,4人。【分析】设每条小船坐x人,则每条大船坐(x+2)人,根据大船数量×每条大船坐的人数+小船数量×每条小船坐的人数=总人数,列出方程求出x的值是每条小船坐的人数,每条小船坐的人数+2=每条大船坐的人数。【解答】解:设每条小船坐x人。(x+2)×3+6x=41+13x+6+6x=429x=36x=44+2=6(人)答:每条大船坐6人,每条小船坐4人。【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设出未知数,并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24.甲乙两地相距450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85千米,行了2.5小时两车还相距37.5千米。求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考点】简单的行程问题.【专题】应用题;应用意识.【答案】80千米。【分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2.5小时客车行驶的路程,用450减去客车行驶的路程,再减去37.5千米就是2.5小时货车行驶的路程,再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货车的速度。【解答】解:(450﹣85×2.5﹣37.5)÷2.5=(450﹣212.5﹣37.5)÷2.5=200÷2.5=80(千米)答:货车每小时行80千米。【点评】解答此题要明确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25.小胖上学时忘了带文具盒,爸爸发现时,小胖刚好离家512米,正以72米/分的速度走向学校,爸爸骑车以200米/分的速度追赶,爸爸几分钟后在途中追上小胖?【考点】追及问题.【专题】应用意识.【答案】4分钟。【分析】这是一道简单追及问题,根据追及问题的三要素,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找到爸爸和小胖之间的路程差以及速度差,然后再进行列式即可,由此可计算出爸爸几分钟后在途中追上小胖。【解答】解:512÷(200﹣72)=512÷128=4(分)答:爸爸4分钟后在途中追上小胖。【点评】此题考查追及问题的简单应用。26.王老师买来一些书分给阅读小组的同学们,一开始平均每人分若干本,还余下14本;王老师又重新调整分配方案,给每人9本,可最后一人只能分得6本,王老师共买来多少本书?【考点】盈亏问题.【专题】应用题;应用意识.【答案】150本。【分析】由题意可知:每人9本,可最后一人只能分得6本差3本,比原来的分法多14+3=17(本),两次分配之差是17的因数,17的因数只有1和17,则两次分配只差是1,据此求出学生的人数,进而求出王老师共买来多少本书。【解答】解:每人9本,可最后一人只能分得6本差3本,比原来的分法多14+3=17(本),两次分配之差是17的因数,17的因数只有1和17,则两次分配只差是1。(14+3)÷1=17÷1=17(人)17×9﹣3=153﹣3=150(本)答:王老师共买来150本书。【点评】本题属于盈亏问题,关键是根据数量关系(赢+亏)÷两次分的本数的差求出人数。九.应用题(共1小题)27.某小区要建一个长方体的游泳池,游泳池的长是50米,宽是21米,池深2米。(1)施工师傅把游泳池的底面和四周都铺贴瓷砖,铺贴瓷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将这个游泳池注水,水深是1.8米,大约能注水多少立方米?【考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计算的应用.【专题】应用意识.【答案】(1)1334平方米;(2)1890立方米。【分析】(1)根据无盖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ab+2ah+2bh,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2)根据长方体的体积体积(容积)公式:V=abh,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解:(1)50×21+50×2×2+21×2×2=1050+200+84=1334(平方米)答:铺贴瓷砖的面积是1334平方米。(2)50×21×1.8=1050×1.8=1890(立方米)答:大约能注水1890立方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无盖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长方体体积(容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

考点卡片1.奇数与偶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解释】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又叫做双数,如:2、4、6、8等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又叫做单数,如:1、3、5、7等.【知识点归纳】奇数和偶数的性质: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命题方向】常考题型:偶数和奇数的积为偶数.√.(判断题)分析:根据偶数和奇数的性质: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进行判断即可.解:根据偶数和奇数的性质可得:偶数和奇数的积为偶数;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奇数和偶数的性质.2.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1、将假分数化为带分数:分母不变,分子除以分母所得整数为带分数左边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2、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分母不变,用整数部分与分母的乘积再加原分子的和作为分子.3、将带分数化为整数:被除数÷除数=被除数3.数轴的认识【知识点归纳】(1)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0叫做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了数轴.(2)数轴是一种特定几何图形;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称数轴的三要素,这三者缺一不可.(3)从原点出发,朝正方向的射线(正半轴)上的点对应正数,相反方向的射线(负半轴)上的点对应负数,原点对应零.(4)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5)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命题方向】常考题型:例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分析:数轴是规定了原点(0点)、方向和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原点的左边是负数,从原点向左的每个单位长度分别是﹣1、﹣2、﹣3…;右边是正数,从原点向右每个单位长度分别是1、2、3…,把第一个单位长度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4,3份是34;把第二单位长度平均分成2份,表示1份的数是解:作图如下:点评:本题是考查数轴的认识.数轴是规定了原点(0点)、方向和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4.负数的意义及其应用【知识点归纳】(1)任何正数前加上负号都等于负数.负数比零小,用负号(即相当于减号)“﹣”标记.(2)在数轴线上,负数都在0的左侧,没有最大与最小的数,所有的负数都比自然数小.【命题方向】常考题型:例1:在8.2、﹣4、0、6、﹣27中,负数有3个.×.(判断对错)分析:根据正、负数的意义,数的前面加有“+”号的数,就是正数;数的前面加有“﹣”号的数,就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据此判断即可.解:负数有:﹣4,﹣27,共有2个.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正、负数的意义和分类.例2:小华从0点向东行5m,记作+5m,那么从0点向西行3m,应该记作﹣3m.分析:此题主要用正负数来表示具有意义相反的两种量:向从0点向东记为正,则从0点向西就记为负,直接得出结论即可.解:小华从0点向东行5m,记作+5m,那么从0点向西行3m,应该记作﹣3m.故答案为:﹣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负数的意义,正数与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看清规定哪一个为正,则和它意义相反的就为负.5.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知识点归纳】1、加法运算:①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如a+b=b+a②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如:a+b+c=a+(b+c)2、乘法运算:①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如a×b=b×a.②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如a×b×c=a×(b×c)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可以拆开来算,积不变.如a×(b+c)=ab+ac④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一个数乘另一个数的积加它本身乘另一个数的积,可以把另外两个数加起来再乘这个数.如ac+bc=(a+b)×c3、除法运算:①除法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相除.如a÷b÷c=a÷(b×c)②商不变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它们的商不变.如a÷b=(an)÷(bn)=(a÷n)÷(b÷n)(n≠0b≠0)4、减法运算:减法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如a﹣b﹣c=a﹣(b+c)【命题方向】常考题型:例1:0.65×201=0.65×(200+1)=0.65×200+0.65运用了乘法的()A、交换律B、结合律C、分配律分析: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为:两个数的和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得数不变,用字母表示:(a+b)c=ac+ac.据此可知,0.65×201=0.65×(200+1)=0.65×200+0.65运用了乘法分配律.解:根据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可知,0.65×201=0.65×(200+1)=0.65×200+0.65运用了乘法分配律.故选:C.点评:本题利用具体的算式考查了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例2:125×25×32=(125×8)×(25×4),这里运用了()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分析:在125×25×32=(125×8)×(25×4)中,是把32看作8×4,然后用乘法交换律变成125×8×25×4,再运用乘法结合律计算,即(125×8)×(25×4).解:125×25×32=(125×8)×(25×4),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故选:C.点评:此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掌握与运用情况.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归纳】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一样,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一样,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小数加法的法则:小数加法的法则与整数加法的法则一样,也是相同的数位对齐.由于小数中有小数点,因此,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的位数就必然对齐了.步骤:①把各个加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②按照整数加法的法则进行计算,从右边最末一位加起,满十进一;③和(计算结果)的小数点要与加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小数减法的法则:小数点对齐,相同位数对齐.步骤:①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②按照整数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从右边最末一位减起,不够减时,借一当十;③差的小数点要与被减数、减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命题方向】常考题型:例1:计算小数加减时,要()对齐.A、首位B、末尾C、小数点分析:根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1)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2)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据此直接选择.解:根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可知:计算小数加减时,要把小数点对齐.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掌握和应用.例2:小丽在计算3.68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的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了4.25,正确的得数应是9.38.分析:根据题意,用4.25减3.68得出的数,化成一位小数,再按照小数的加法进行计算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果.解:根据题意可得:4.25﹣3.68=0.57,那么这个一位小数就是:0.57×10=5.7;正确的结果是:3.68+5.7=9.38.故答案为:9.38.点评:根据题意,先求出错误的另一个加数,化成一位小数,再进一步解答即可.7.小数乘法【知识点归纳】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就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小数乘法法则:先把被乘数和乘数都看做整数,按照整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求出整数乘法的积,然后,再看被乘数和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小数的末尾出现0时,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要把它去掉.【命题方向】常考题型:例1:40.5×0.56=()×56.A、40.5B、4.05C、0.405D、0.0405分析:两个小数相乘,其中一个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几位,要使积不变,则另一个小数的小数点要向右移动相同的数位.解:40.5×0.56=0.405×56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在小数乘法中小数点位置的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例2:昙花的寿命最少保持能4小时,小麦开花的时间是昙花寿命的0.02倍,约()左右.分析:根据题意,小麦开花的时间是昙花寿命的0.02倍,也就是4小时的0.02倍,可以先求出小麦开花的时间,再进行估算即可.解:根据题意可得:小麦开花的时间是:4×0.02=0.08(小时),0.08小时=4.8分钟≈5分钟.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数乘法的估算,根据题意求解后,要根据求近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要注意单位不同时,化成相同的单位.8.小数除法【知识点归纳】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小数除法的法则与整数除法的法则基本相同,注意两点:①当除数是整数时,可以直接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有余数,就在余数的右边补上0,再继续除.商的整数部分或小数部分哪一位不够1时,要写上0,补足位数.如果需要求商的近似值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商一位,再按照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商.②当除数是小数时,要根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的规律,先把除数的小数点去掉,使它变成整数,再看原来的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如果位数不够,要添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进行计算.【命题方向】常考题型:例1:0.47÷0.4,商是1.1,余数是()A、3B、0.3C、0.03分析:根据有余数的除法可知,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那么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代入数据进行解答即可.解:根据题意可得:余数是:0.47﹣1.1×0.4=0.47﹣0.44=0.03.故选:C.点评: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同样适用于小数的除法.例2:2.5÷100与2.5×0.01的计算结果比较.()A、商较大B、积较大C、一样大分析:根据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分别求出商与积,再根据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进行解答即可.解:2.5÷100=0.025,2.5×0.01=0.025,所以,2.5÷100=2.5×0.01.故选:C.点评:求出各自的商与积,再根据题意解答.9.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点归纳】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大、中、小括号的计算顺序为小→中→大。括号里面的计算顺序遵循以上1、2、3条的计算顺序。【方法总结】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算:先按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2)看:看两个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3)数: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4)点:点上小数点;(5)去:去掉小数末尾的“0”。2、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先看除数是整数还是小数。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1)按整数除法的法则计算;(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3)如果有余数,要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1)看: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2)移(商不变规律):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3)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注意: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移动后的小数点对齐)【常考题型】直接写出得数。2.4×0.01=7.8÷100=1.08×4=1÷4=答案:0.024;0.078;4.32;0.25妈妈在菜场买了3.25千克鲤鱼,付出20元,找回1.8元,每千克鲤鱼多少元?答案:(20﹣1.8)÷3.25=5.6(元)10.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归纳】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法则:①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子进行相加(减)得数作分子,分母不变②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必须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法则进行运算.③带分数相加(减),先把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然后,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注意带分数相减时,如果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的分数部分,就要从被减数的整数部分里拿出1(在连减时,也有需要拿出2的情况),化成假分数,与原来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加在一起.分数加法的运算定律:①加法交换律:两个分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或三个以上)分数相加,先把前两个分数加起来,再与第三个分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分数加起来,再与第一个分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分数减法的运算性质:与整数减法性质一样.【命题方向】常考题型:例1:6千克减少13千克后是523千克,6千克减少它的13后是4分析:(1)第一个13千克是(2)第一个13是把6千克看做单位“1”,减少的是6千克的1解:(1)6-13=(2)6﹣6×13=6﹣2故答案为:523,4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两个分数的区别:第一个分数是一个具体的数量,第二个分数表示是某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由此灵活选择合理算法解答即可.例2:修路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周修了34km,第二周修了56km,第三周比前两周修的总和少38km分析:第三周比前两周修的总和少38km,两周修的总和为:(34+56)解:(34+5=3=3=9=1524(km答:第三周修了1524km点评:此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同时注意计算的灵活性.11.用字母表示数【知识点归纳】字母可以表示任意的数,也可以表示特定意义的公式,还可以表示符合条件的某一个数,甚至可以表示具有某些规律的数,总之字母可以简明地将数量关系表示出来.比如:t可以表示时间.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有助于概念的本质特征,能使数量的关系变得更加简明,更具有普遍意义.使思维过程简化,易于形成概念系统.注意:1.用字母表示数时,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中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或用“•”(点)表示.2.字母和数字相乘时,省略乘号,并把数字放到字母前;“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3.出现除式时,用分数表示.4.结果含加减运算的,单位前加“()”.5.系数是带分数时,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例如:乘法分配律:(a+b)×c=a×c+b×c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命题方向】命题方向:例:甲数为x,乙数是甲数的3倍多6,求乙数的算式是()A、x÷3+6B、(x+6)÷3C、(x﹣6)÷3D、3x+6分析:由题意得:乙数=甲数×3+6,代数计算即可.解:乙数为:3x+6.故选:D.点评:做这类用字母表示数的题目时,解题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把未知的数用字母正确的表示出来,然后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12.小数方程求解【知识点归纳】一般把小数转化为整数之后,其他步骤与整数方程求解相同。解方程的步骤(1)去分母。当方程中存在分数,对方程中的两侧都乘以分数的分母,使分式化为整式,便于计算。(2)去括号。在去方程中的括号时,若括号前面是“+”,括号内不变符号;若括号前是“﹣”,去掉括号后,括号内变号。(3)移项。通过移项,将方程中的含未知数的项都移动到一侧,将整数移动到另一侧。(4)合并同类项。对含有相同未知数的次数相同的项的系数相加,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合并同类项后,将等式两侧都除以含有未知数的次数最高的项的系数。当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时,系数化为1后即可得到方程的解。【命题方向】常考题型:解方程。5x×0.3=153.6x+1.2x=96x+2/3=7/61.3x﹣0.8×4=3.3答案:x=10;x=20;x=1/2;x=5。13.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知识点归纳】1.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为:yx=2.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的关系可以表示为:xy=k(一定).【命题方向】常考题型:例1:y﹣x=0,y与x()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无法确定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在y﹣x=0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x,可变成y=x,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等式y=x的左右两边同时除以x,可化成yx=1(一定),是相关联的两个量对应的比值一定,所以y与解:y﹣x=0,可知y=x,那么yx是比值一定,符合正比例的意义,所以y与x成正比例.故选:A.点评:此题属于辨识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出判断.例2: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分析:根据正比例的意义x:y=k(一定)和反比例的意义xy=k(一定),因为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一定),符合反比例的意义.解: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一定),符合反比例的意义xy=k(一定),所以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反比例的意义,以及长方形的面积公式.14.数与形结合的规律【知识点归纳】在探索数与形结合的规律时,一方面要考虑图形的对称(上下对称和左右对称),另一方面要考虑数的排列规律,通过数形结合、对应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命题方向】常考题型:例:用小棒照下面的规律搭正方形,搭一个用4根,搭2个用7根…,搭10个要用31根小棒,搭n个要用3n+1根小棒.分析:能够根据图形发现规律:多一个正方形,则多用3根火柴.解:观察图形发现:第一个图形需要4根火柴,多一个正方形,多用3根火柴,则第n个图形中,需要火柴4+3(n﹣1)=3n+1.当n=10,3n+1=31,答:搭10个要用3根小棒,搭n个要用3n+1根小棒.故答案为:31,3n+1.点评: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变化类问题,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15.简单的行程问题【知识点归纳】计算路程,时间,速度的问题,叫做行程问题.解题关键及规律: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和×时间同时相向而行:两地的路程=速度和×时间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追及问题=路程÷速度差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在后,快的在前):路程=速度差×时间.【命题方向】常考题型:例1: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63.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6.5千米,4小时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要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根据题意,应先求出两车的速度和,即63.5+56.5=120(千米),然后乘相遇时间,列式解答即可.解:(63.5+56.5)×4=120×4=480(千米)答:A、B两地相距480千米.点评:此题考查了关系式: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例2:王华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家去学校,16小时行了全程的2分析:先依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王华16解:4×1=2=1(千米),答:王华家离学校有1千米.点评:分数除法意义是解答本题的依据,关键是求出王华16例3: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距中点14千米的地方相遇,两车相遇时,它们所行路程的差是()千米.A、7B、14C、28D、42分析:由题意可知:两车相遇时,快车超过中点14千米,而慢车距离终点还有14千米,因此它们的路程差为14×2=28千米,据此即可进行解答.解:因为两车相遇时,快车超过中点14千米,而慢车距离终点还有14千米,因此它们的路程差为14×2=28千米;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时间、路程、速度差的掌握情况.16.列方程解应用题(两步需要逆思考)【知识点归纳】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①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②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③列方程,解方程.④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①综合法:先把应用题中已知的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并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的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②分析法: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命题方向】常考题型:例1:元旦期间,合益商场搞优惠活动,买一箱牛奶送一盒,五(1)班一共52人,如果买4箱,正好每人一盒,每箱牛奶有12盒.分析:观察题干,分析数量关系,如果设每箱牛奶有x盒,则买的加送的牛奶盒数为4x+4,正好等于人数,则可得方程,解方程即可.解:设每箱牛奶有x盒,4x+4=52,4x=52﹣4,x=48÷4,x=12.答:每箱牛奶有12盒.故答案为:12.点评:观察题干,分析数量关系,设出未知数列方程解答即可.例2:同学们植树,一班比二班多植63棵,一班42人,平均每人植8棵,二班39人,平均每人植多少棵?(用方程解答)分析:根据题意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一班植树的棵树﹣二班植树的棵数=一班比二班多植的63棵,已知一班的人数和平均每人植的棵数,二班的人数,所以设二班平均每人植x棵,列方程解答即可.解:设二班平均每人植x棵,由题意得,42×8﹣39x=63,39x=336﹣63,39x=273,x=7.答:二班平均每人植7棵.点评:此题考查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出基本数量关系,设未知数为x,由此列方程解决问题.17.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知识点归纳】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①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②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③列方程,解方程.④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命题方向】常考题型:例1:车库中停放若干辆双轮摩托车和四轮小轿车,已知车的辆数与车轮数的比是2:5,摩托车与四轮小轿车的比是()A、4:1B、3:1C、2:1D、1:1分析:设四轮小轿车有x辆,则四轮小轿车一共有4x个轮子,双轮摩托车有y辆,则双轮摩托车一共有2y个轮子,再根据“车的辆数与车轮数的比是2:5,”求出摩托车与四轮小轿车的比.解:设四轮小轿车有x辆,双轮摩托车有y辆,(x+y):(4x+2y)=2:5,(4x+2y)×2=5(x+y),8x+4y=5x+5y,8x﹣5x=5y﹣4y,3x=y,所以,y:x=3:1,答:摩托车与四轮小轿车的比是3:1.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设出未知数,并根据数量关系写出比例,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作答.例2:红星小学五年级有学生11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倍,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用方程解)分析:根据题意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为:女生人数+男生人数=110,设女生有x人,则男生有1.2x人,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设女生有x人,则男生有1.2x人,x+1.2x=110,2.2x=110,2.2x÷2.2=110÷2.2,x=50;男生人数:50×1.2=60(人).答:男、女生各有60人、50人.点评:此题考查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女生人数+男生人数=110,由此得出答案.18.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点归纳】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命题方向】常考题型:例1:把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A、90°B、180°C、6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三角形的内角和永远是180度,你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的内角和还是180度,据此解答.解: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所以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属于基础题,关键是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例2:在三角形三个内角中,∠1=∠2+∠3,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A、锐角B、直角C、钝角D、不能确定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结合已知,可求∠1=90°,即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解:因为∠1=∠2+∠3,所以∠1=180°÷2=90°,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按角分类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19.长方体的特征【知识点归纳】长方体的特征:1.长方体有6个面.有三组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一般情况下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时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这四个面完全相同.2.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四条棱长度相等.按长度可分为三组,每一组有4条棱.3.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4.长方体相邻的两条棱互相垂直.【命题方向】常考题型:例1:我们在画长方体时一般只画出三个面,这是因为长方体()A、只有三个面B、只能看到三个面C、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分析:长方体的特征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同.再根据观察物体的方法,从某个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它的3个面.由此解答.解: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和观察物体的角度及观察的范围,最多能看长方体的3个面.答:这是因为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个面.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特征和观察物体的角度及观察的范围.例2:用一根52cm长的铁丝,正好可以焊成一个长为6cm,宽为4cm,高为()cm的长方体框架.A、2B、3C、4D、5分析:根据长方体的特征,12条棱分为互相平行的(相对的)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已知棱长总和是52厘米,用棱长总和÷4求得长、宽、高的和,用长、宽、高的和减去长和宽就是它的高.由此列式解答.解:52÷4﹣(6+4),=13﹣10,=3(厘米);答:高为3厘米的长方体的框架.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特征及棱长总和的计算方法.根据棱长总和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20.正方体的展开图【知识点归纳】正方体展开图形如下情况:【命题方向】常考题型:例1:将如图折成一个正方体后,“2”这个面与()相对.A、4B、5C、6D、3分析:根据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共有11种情况,本题中涉及到的是“33”型,由此可进行折叠验证,得出结论.解:根据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判断方法,此题是“33”型,折叠后2和5是相对的.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例2:下列图形都是由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哪一个图形不能折成正方体?()分析:根据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共有11种情况,本题中涉及到的是“141”型,即中间四个正方形围成正方体的侧面,上、下各一个为正方体的上、下底,由此可进行选择.解:根据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判断方法,A、B、D都是“141”型,所以A、B、D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只有C答案中间有二个,上面有一个面,下面有三个面,折在一起会有重叠的情况;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21.长度的单位换算【知识点归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单位之间的换算,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命题方向】常考题型:例1:和3.6千米相等的是()A、360米B、3600米C、3千米6米分析:根据题意,先把3.6千米换算成用米作单位的数,然后再进行解答即可.解:3.6×1000=3600;所以,3.6千米=3600米;故选:B.点评:单位之间的换算,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例2:用“米”作单位计算,“8米6厘米十5米60厘米”的正确算式是()A、8.6+5.6B、8.06+5.06C、8.06+5.6分析:此题应先把复名数换算成单名数,再进行计算:(1)把8米6厘米换算成米数,先把6厘米换算成米数,用6除以进率100,得数再加上8即可;(2)把5米60厘米换算成米数,先把60厘米换算成米数,用60除以进率100,得数再加上5即可,据此即可做出正确选择.解:因为8米6厘米=8.06米,5米60厘米=5.6米,所以8米6厘米十5米60厘米=8.06+5.6(米);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反之,则除以进率.22.面积和面积单位【知识点归纳】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面积就是所占平面图形的大小.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用字母可以表示为(m2,dm2,cm2).【命题方向】常考题型:例:小军和他的家人居住在面积是110C的房子里,他们在桌面面积是90B的桌子上用餐.A.平方厘米B.平方分米C.平方米D.公顷.分析: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平方米,也是1公顷.由此可知小军和他的家人居住在面积是110平方米的房子里,他们在桌面面积是90平方分米的桌子上用餐.解:小军和他的家人居住在面积是110(平方米)的房子里;他们在桌面面积是90(平方分米)的桌子上用餐;故答案为:C,B.点评:此题考查对各种面积单位大小规定的理解,会灵活选择面积单位.23.体积、容积及其单位【知识点归纳】体积,或称容量、容积,几何学专业术语,是物件占有多少空间的量.体积的国际单位制是立方米.常用的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命题方向】常考题型:例1:要求水桶能装水多少升,就是求水桶的()A、表面积B、体积C、容积分析:体积和容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意义不同:容积是指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或容量;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测量方法不同:计算物体的体积要从物体外面去测量,例如求木箱的体积就要从外面量出它的长、宽、高的长度;计算容积或容量,由于容器有一定的厚度,要从容器里面去测量,例如求木箱的容积或容量,要从内部测量出长、宽、高的长度.计算单位不同:计算物体的体积,一定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计算容积一般用容积单位,如升和毫升,但有时候还与体积单位通用.解:要求水桶能装水多少升,就是求水桶的容积;故选:C.点评:正确区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例2:盛满沙子的沙坑,()的体积就是沙坑的容积.A、沙子B、沙坑分析:根据容积的定义直接选择,容积是指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多少,沙坑的容积就是指沙坑所能容纳沙子的多少即沙子的体积.解:沙坑的容积是指沙坑所能容纳沙子的多少,沙坑的容积即是沙子的体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容积的定义,是指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多少.24.体积、容积进率及单位换算【知识点归纳】体积单位: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容积单位: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厘米单位之间的换算,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命题方向】常考题型:例1:3升+200毫升=()毫升.A、2003B、320C、3200分析:把3升200毫升换算为毫升,先把3升换算为毫升,用3乘进率1000,然后加上200;据此解答.解:3升+200毫升=3200毫升;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要熟记单位间的进率,知道如果是高级单位的名数转化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反之,就除以进率来解决.例2:750毫升=0.75升7.65立方米=7650立方分米8.09立方分米=8升90毫升.分析:(1)把750毫升换算成升数,用750除以进率1000得0.75升;(2)把7.65立方米换算成立方分米数,用7.65乘进率1000得7650立方分米;(3)把8.09立方分米换算成复名数,整数部分就是8立方分米,也就是8升,把0.09立方分米换算成毫升数,用0.09乘进率1000得90毫升.解:(1)750毫升=0.75升;(2)7.65立方米=7650立方分米;(3)8.09立方分米=8升90毫升.故答案为:0.75,7650,8,90.点评: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25.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知识点归纳】长方形面积=长×宽,用字母表示:S=ab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用字母表示:S=a2.【命题方向】常考题型:例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8厘米,长和宽的比是7:5,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分析:由于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所以用48除以2先求出长加宽的和,再根据长和宽的比是7:5,把长看作7份,宽看作5份,长和宽共7+5份,由此求出一份,进而求出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最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即可.解:一份是:48÷2÷(7+5),=24÷12,=2(厘米),长是:2×7=14(厘米),宽是:2×5=10(厘米),长方形的面积:14×10=140(平方厘米),点评:本题考查了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同时也考查了长方形的周长公式与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答: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40平方厘米.例2:小区前面有一块60米边长的正方形空坪,现要在空坪的中间做一个长32米、宽28米的长方形花圃,其余的植上草皮.(如图)①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②草皮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分析:(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代入数据即可求解;(2)草皮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利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解:(1)32×28=896(平方米);(2)60×60﹣896,=3600﹣896,=2704(平方米);答:花圃的面积是896平方米,草皮的面积是2704平方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解题思路点拨】(1)常规题求正方形面积,先求出边长,代入公式即可求得;求长方形面积,分别求出长和宽,代入公式即可求得,面积公式要记牢.(2)其他求法可通过分割补,灵活性高.26.梯形的面积【知识点归纳】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命题方向】常考题型:例1:一个果园近似梯形,它的上底120m,下底180m,高60m.如果每棵果树占地10m2,这个果园共有果树多少棵?分析: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S=(a+b)×h÷2,求出果园的面积,再除以10就是这个果园共有果树的棵数.解:(120+180)×60÷2÷10,=300×60÷2÷10,=18000÷20,=900(棵),答:这个果园共有果树900棵.点评:本题主要是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S=(a+b)×h÷2与基本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27.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知识点归纳】三角形的周长等于三边长度之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