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15题,只能选取一个最佳选项,每题3分,共计45分)1.如表所示内容可用于说明楚国()来源概况备注《淮南子》吴(吴国)师“五战入郎,烧离府之粟”高府即楚国都城储谷的大仓;昊师入郢发生在楚国灵王、平王衰乱之后考古发掘战国时代楚国郎都铸造作坊遗址中发现五处被大烧过的稻术遗述,最大的一处长约3.5米,宽的1.5米,厚5—8厘米考古学家认为这五处是作坊自用的储粮地A.井田制全面解体 B.粮食储备体系完备C.手工业技术高超 D.农业生产得到发展【答案】D【解析】从《淮南子》记载吴师入楚国鄧都烧储谷的大仓,以及考古发掘中楚国鄧都铸造作坊遗址中有五处被火烧过的较大规模储粮遗迹可知,楚国都城有粮食储备,作坊也有储粮,这反映出楚国粮食产量已有一定规模,可用于说明楚国农业生产得到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任何关于井田制的信息,无法得出井田制全面解体的结论。排除A项;虽然提到了楚国都城有储谷的大仓以及铸造作坊遗址中有储粮地,但仅从这些信息不能充分说明楚国粮食储备体系完备,“完备”一词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在强调粮食储备,并未体现手工业技术高超,排除C项。故选D项。2.学者们认为历史上发生过两次意义深远的食物全球化过程。第一次是在人类初始期的“跨大陆交流”,第二次是发现新世界的“跨大洋交流”。下列食物交流现象中属于第二次交流的是()A.中国的小米和黍传至西欧B.玉米马铃薯等食物到欧洲C.水稻由长江中下游到日本D.非洲小米到达印度河流域【答案】B【解析】根虎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交流为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从新大陆传播至欧亚各地区,B项正确;中国的小米和黍传至西欧属于第一次交流,排除A项;古代时期中国的水稻由长江中下游到日本,属于第一次交流,排除C项;小米不属于非洲的物种,且不符合材料中的“跨大洋交流”,排除D项。故选B项。3.英格兰是一个多湿地地区,1780年,罗伯特·兰塞姆对罗德哈姆铁犁加以改进,发明了一种由铸铁做成、犁头更硬且犁口可自磨的新铁犁。1783年,英格兰建立了第一家制犁工厂,耕犁的工厂化生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湿地的开发。据此可知,英格兰湿地开发主要得益于()A.生产技术变革的推动 B.工厂生产组织的形成C.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 D.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780年,罗伯特·兰塞姆对罗德哈姆铁犁加以改进,发明了一种由铸铁做成、犁头更硬且犁口可自磨的新铁犁。1783年,英格兰建立了第一家制犁工厂,耕犁的工厂化生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湿地的开发”可知,英格兰新铁犁的发明和耕犁工厂化生产推动了湿地开发,因而主要得益于生产技术的变革,A项正确;工厂生产组织形成是生产技术变革的结果,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生产技术的变革,并未体现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4.据晚唐陆龟蒙《耒耜经》记载,适宜江南水田耕作的江东犁由11个部件构成,与前代相比,其犁辕改直为曲,犁重减轻,单牛可牵引;其犁壁能掀翻破起的土块,利于深耕;添置了犁评,可调节入土的深浅。据此可知,江东犁的出现()A.表明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趋发展B.说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C.改变了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D.瓦解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形态【答案】A【解析】材料呈现的是唐朝江南地区出现的曲辕犁,与先前的耕犁相比,它进行了多项改进,生产工具的改进反映了生产力的进步,表明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趋发展,A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在宋代,排除B项;材料主要在说生产工具的进步与耕作方式无关,排除C项;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中国经济的主导,排除D项。故选A项。5.19世纪以前,英国很多文学作品描绘了一种理想的田园牧歌式生活:但进入19世纪后,许多文学家则将英国社会刻画成一个冷酷无情的世界,如狄更斯的《雾都孤儿》。这一变化表明()A.民众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B.过度工业化带来新问题C.英国走向衰落无法避免 D.自然环境遭到极大破坏【答案】B【解析】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发展,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了诸如环境污染、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尖锐等诸多问题,文学作品从描绘理想生活转变为刻画冷酷社会,正是对过度工业化带来的这些负面社会现象的反映,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文学作品对社会的刻画变化,从田园牧歌到冷酷无情,重点是社会环境的变化,而非民众生活方式的改变,排除A项;19世纪英国处于工业革命的繁荣时期,是世界头号工业强国,排除C项;自然环境破坏只是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之一,而文学作品刻画的冷酷无情的世界包含了更多社会层面的问题,如社会道德、人际关系、贫富差距等,不仅仅是自然环境方面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6.汉代借贷违约处理情况简表(部分),据此可知,汉代()记述出处元狩二年,(周阳)侯彭祖坐当归与章侯宅不与,罪,国除《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永平时,诸侯负责(债),辄有削绌之罚。此其后皆不敢负民《潜夫论笺》贫人负官重责(债),贫无以偿,则身为官作,责乃毕竟《论衡·量知》元平元年七月庚子,禽寇卒冯时卖章络六枚杨卿所,约至八月十日与时小麦七石六斗,过月十五日,以日斗计,盖卿任甘肃玉门花海出土的汉简A.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 B.商业借贷现象较普遍C.对借贷契约加以规范 D.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答案】C【解析】据材料“罪,国除”“辄有削绌之罚”“贫无以偿,则身为官作”“过月十五日,以日斗计”可知,汉代对借贷违约现象予以严厉的处罚规定,从而对借贷契约进行了相应的规范,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借贷关系主要属于民间借贷,和中央与地方关系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是否为商业借贷,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排除D项。故选C项。7.史书载,晋平公有门客数千,“朝食不足,夕收市赋;暮食不足,朝收市赋。”这表明,当时()A.商业发展催生养士之风 B.晋国都城的商业已初具规模C.门客主要从事商业经营 D.商业税是国家税赋主要来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晋平公“门客数千”“靠征收商业税来供养”可知,当时商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商业税收成为重要的收入,即当时城市商业已具相当规模,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养士之风并非因商业发展而催生,而是社会变革导致的,排除A项;门客主要是参政和给主人出谋划策,且材料体现不出门客经商,排除C项;春秋时期农业得到发展,是国家的主要部门,且材料并未出现对比信息,无从得出“商业税是国家税赋主要来源”,排除D项。故选B项。8.下表所示为2004—2010年我国高铁事业发展历程。这一发展历程表明,我国()时间发展2004年中国高铁还须引进国外先进技术2008年已经自主研发出时地350公里动车组2010年京沪高铁新一代动车组时速达到486.1公里,逐渐形成了卓有成效的中国高铁管理服务体系A.侧重提升民众出行效率 B.现代交通体系已经完善C.铁路技术跃居世界第一 D.自主创新推动交通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我国高铁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到“自主研发”,最终提升了动车时速,“形成了卓有成效的中国高铁管理服务体系”,由此可知,我国自主创新推动交通发展,D项正确;仅依据高铁时速提高,不能得出国家高铁建设的侧重方向,排除A项;仅依据高铁时速提高无法得出“现代交通体系已经完善”,排除B项;材料没有和其他国家比较,无法得出我国铁路技术跃居世界第一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9.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至2023年,113个世卫组织成员国认可针灸等中医药诊疗方式,29个成员国为中医药的规范使用制定了有关法律法规,20个成员国将针灸等诊疗纳入本国医疗保障体系。这凸显了()A.中医在世界医学的地位优势 B.中医国际化的发展趋势C.国际医疗保障体系的中国化 D.世界各国对中医的重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众多世卫组织成员国认可针灸等中医药诊疗方式、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将其纳入本国医疗保障体系,这些现象表明中医药在国际上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影响力日益增强,体现了中医国际化的发展趋势,B项正确;题干仅呈现了部分世卫组织成员国对针灸等中医药诊疗方式的认可、制定法规以及纳入医保等情况,并没有将中医与世界其他医学进行全面对比以突出其地位优势,所以不能得出中医在世界医学有地位优势这一结论,排除A项;只是部分成员国将针灸等诊疗纳入本国医疗保障体系,并非整个国际医疗保障体系都呈现中国化,该说法过于夸大,排除C项;题干说的是113个成员国认可、29个成员国制定法规以及20个成员国纳入医保,这并不是世界各国的情况,“世界各国”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0.据记载,北宋可能已出现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方法。明代隆庆年间,安徽宁国府太平县已有人痘接种中心。到了清代,在康熙帝的提倡推广下,人痘接种术传到欧洲,英国的医生詹纳将之改造成接种牛痘术,催生了现代免疫学。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的人痘接种术能有效治疗天花B.明清时期中国用人痘接种术消灭了天花C.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是世界医学发展的基础D.中西医之间的交流推动了世界医疗技术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人痘接种术传到欧洲……催生了现代免疫学”可知,中国的人痘接种技术传播到欧洲被改造成牛痘接种术,催生了现代免疫学,即中西医之间的交流推动了医疗技术的发展,D项正确;人痘接种术是预防天花的,而不是治疗天花的,排除A项;“消灭”的说法错误,20世纪70年代后,天花在中国停止传播,80年代,天花在全世界被消灭,排除B项;中医对现代医学有贡献,但世界各国特别是近代以来西方医学发展也为世界医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是“世界医学发展基础”说法夸大,排除C项。故选D项。11.周公用“德”说明了“天”的意向,天惟德是选,并用德的兴废作为夏、商、周更替的历史原因。依据德的原则,对天、祖要诚,对己要严,与人为善,用于民则表现为“保民”。下列属于敬天保民思想的是()A.“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C.“天视自我民事,天听自我民听”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用于民则表现为‘保民’”可知,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意为上天并不直接向人说话,而是借着人民来表达意思和施行选择,出自《尚书》,是民本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表述,C项正确;“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意为普天之下,没有一处不是国君的封土,各处封土的天边尽头,没有一人不是国君的奴仆,体现的是分封制的实行,排除A项;“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为才学为品德的资本,而品德又是指引才学的方向,体现了德才兼备才能功成名就,与敬天保民无关,排除B项;“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出自商鞅,与敬天保民思想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2.中世纪以来,除了坚定的信仰和强大的军事力量,阿拉伯人给欧洲带来了新的科学技术和新思想,伊斯兰的文化遗产在现在通行于英语中的许多词汇里也有充分的反映,比如tariff(关税)、bazaar(集市)、sugar(糖)等。材料意在说明,阿拉伯人()A.充当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引发了物种和商品的区域流动C.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D.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答案】D【解析】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人带给欧洲带去了新科技和新思想,阿拉伯文化丰富了英语的语言词汇,说明阿拉伯文化对中世纪欧洲的科学和学术交流产生了影响,扩充了欧洲的知识体系并推动了学术的发展,D项正确;阿拉伯人充当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但题干强调的是阿拉伯人对欧洲文化的贡献,未涉及东西方交流,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思想文化和科技的传播,而不是商品和物种的区域流动,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阿拉伯人对欧洲文化的贡献,“人类文明的交流和融合”夸大了阿拉伯人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13.10世纪前,东正教已在基辅罗斯传播。随着东正教的传入,十字架平面与半球形穹顶的拜占庭风格的教堂建筑在罗斯地区广泛建立,民间建筑也仿照这一风格。但“在北方,为了抵御恶劣的天气,厚厚的墙壁、小窗户和陡峭的屋顶也特别流行。”这说明基辅罗斯()A.宗教文化的遗产丰厚 B.保持文化的地域特色C.与欧洲国家关系密切 D.引进并改造外来文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题干中提到东正教传入基辅罗斯,带来拜占庭风格教堂建筑,体现了引进外来文化的特征;而北方因抵御恶劣天气,建筑呈现厚厚的墙壁、小窗户和陡峭屋顶等特色,这是结合自身环境对引进的文化风格进行改造,由此可见,基辅罗斯引进并改造外来文化,D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在东正教传入后的建筑风格变化,重点是对建筑风格的引进与改造,没有突出宗教文化遗产丰厚,排除A项;虽然北方建筑有地域特色,但整体是在东正教传入背景下,是先引进外来文化再根据地域特色改造,排除B项;材料主要是关于东正教传入后的建筑文化在基辅罗斯的情况,未涉及基辅罗斯与欧洲国家关系方面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14.某古代文明被称为“美洲的罗马”,建造了长达数千千米的驿道和宏大的太阳庙,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还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他们没有文字,在绳子不同地方系上类型不同、颜色各异的结,用于记帐或记述重要事件。该文明()A.建立起官僚体系,强化国家综合治理 B.发明了“浮动园地”C.采用二十进位制,知道“零”的概念 D.与外界交流相对频繁【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材料“建造了长达数千千米的驿道和宏大的太阳庙”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文明是美洲的印加文明,其中“建立起官僚体系,强化国家综合治理”与该文明相符,A项正确;浮动园地是阿兹特克人发明的,排除B项;采用二十进位制,知道“零”的概念是玛雅文明成就,排除C项;美洲文明几乎隔绝于世,创造独特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15.下表所示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双语政策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新加坡的双语政策()法案主要内容《1965年新加坡共和国独立法》马来语、华语、泰米尔语(新加坡当地族群之一的母语)和英语是新加坡的四种官方语言:国语应为马来语,并应以罗马文字书写1979年《吴庆瑞报告书》以英文为第一语文,母语为第二语文(华文、马来文及泰米尔文,视学校本身沿革而定,招生时不限定种族)A.推动了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B.顺应了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C.动摇了西方文化的霸权地位 D.降低了移民群体的适应成本【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新加坡规定马来语、华语、泰米尔语和英语都是官方语言,并且在
1979
年的政策中以英文为第一语文,母语为第二语文,还视学校本身沿革而定,招生时不限定种族。这充分考虑到了新加坡当地多种族、多语言的文化特点,顺应了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能够促进不同族群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B项正确;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在材料中并未有直接的体现,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新加坡国内对于语言政策的规定,而非与国际教育交流相关的内容,排除A
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新加坡的双语政策对西方文化霸权地位产生了动摇,无法得出这一结论,排除
C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对多种语言的重视和安排,以适应多元文化的发展,而不是侧重于降低移民群体的适应成本,排除
D
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4题,总分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京汉铁路未通车前,石家庄仅有三四十户农民。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京汉铁路通到这里后,一些商人开始在石家庄暂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正太铁路通车,“石家庄之地位益形重要”,“商贾云集”,新的行业不断出现。本地人口不能满足发展要求,于是流动人口激增,固定人口也开始增加。京汉及正太铁路通车后,随着道岔区商户的日增,道岔开始南延,街市亦随之向西南扩展。1926年,“石家庄东端已与休门镇相连,全市面积东西约八九里,南北约六七里”。这期间,除车站外,石家庄还建有正太铁路局、京汉、正太车厂和纯西式住房的正太饭店等,集中于桥西地区;井陉矿务局、保晋公司等也多建在桥西的铁路、工厂附近。这些建筑连同京汉、正太两路间的铁路道岔区,共同构成了石家庄街市的雏形和核心部分。——摘编自王先明等《铁路与华北内陆新兴市镇的发展(1905—1937)》材料二1906—1937年,华北地区共有九条铁路建成,逐渐形成交通网络,为华北内陆与沿海社会各通商口岸提供了联系的纽带和桥梁。铁路通行使华北内陆农村的农民失地现象严重,20世纪20年代,豫北地区占农户总数12.47%的地主和富农占有48.10%的土地,贫民所有土地仅占17.83%。1933年,豫北辉县35户富农所有的耕地仅为1702亩,使用耕地却高达3751亩(即租入2049亩,租地占使用耕地总面积的54.63%),每户平均使用耕地面积达107.17亩。当时华北内陆农村不论是半自耕农还是佃农,每年的农忙时节都必须雇佣帮工经营生产。20世纪30年代,豫北孟县组织成立了一个织布厂,至1935年,全县已有铁机2300余张,年产土布约4万匹。这些布大部分由山西客商收购后外运销往相关市场。博爱县的竹帘、竹床、竹笼等十余种竹器由私营竹商贩运,商贩通过铁路把大批竹器售至天津、山东、河北等省市的相关市场。——摘编自马义平《近代铁路与华北内陆农村经济的分化与重组——以1906—1937年间豫北地区为中心的分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民国初期石家庄城市化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铁路交通网络建设对华北内陆地区农村经济的影响。(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近代华北地区交通建设的历史启示。【答案】(1)表现:城市人口大规模增长;城市各种行业汇聚,商业不断发展;城市面积扩张;城市近代建筑兴起。(答出三点即可)(2)影响:加剧了铁路沿线地区的农户分化和土地集中趋势;加速了人口流动和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刺激了传统手工工场或作坊向现代工业过渡;加强了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一定程度上也便利了列强的经济侵略。(答出三点即可)(3)历史启示:交通建设对近代产业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要合理引导新型交通沿线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减少交通建设对人民生计的冲击。(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表现:根据材料“本地人口不能满足发展要求,于是流动人口激增,固定人口也开始增加”可知,城市人口大规模增长;根据材料“新的行业不断出现”可知,城市各种行业汇聚,商业不断发展;根据材料“随着道岔区商户的日增,道岔开始南延,街市亦随之向西南扩展”可知,城市面积扩张;根据材料“除车站外,石家庄还建有正太铁路局、京汉、正太车厂和纯西式住房的正太饭店等,集中于桥西地区;井陉矿务局、保晋公司等也多建在桥西的铁路、工厂附近”可知,城市近代建筑兴起。【小问2】影响:根据材料“铁路通行使华北内陆农村的农民失地现象严重,20世纪20年代,豫北地区占农户总数12.47%的地主和富农占有48.10%的土地”可知,加剧了铁路沿线地区的农户分化和土地集中趋势;根据材料“铁路通行使华北内陆农村的农民失地现象严重”“当时华北内陆农村不论是半自耕农还是佃农,每年的农忙时节都必须雇佣帮工经营生产”可知,加速了人口流动和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根据材料“当时华北内陆农村不论是半自耕农还是佃农,每年的农忙时节都必须雇佣帮工经营生产”可知,刺激了传统手工工场或作坊向现代工业过渡;根据材料“商贩通过铁路把大批竹器售至天津、山东、河北等省市的相关市场”可知,加强了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再结合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可知,近代铁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便利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小问3】历史启示:根据材料“当时华北内陆农村不论是半自耕农还是佃农,每年的农忙时节都必须雇佣帮工经营生产”可知,交通建设对近代产业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根据材料“当时华北内陆农村不论是半自耕农还是佃农,每年的农忙时节都必须雇佣帮工经营生产”再结合所学可知,要合理引导新型交通沿线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减少交通建设对人民生计的冲击。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作为中世纪和近代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一、行会曾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西欧城市的经济生活。13世纪时,大部分城市都建立了商人行会,基本由从事工商业的市民组成,他们掌握着城市的管辖权。14世纪,手工业行会逐渐左右城市的经济局面,出现了封闭倾向,对内制定规章制度,对外实行垄断来行使职能。15世纪开始,行会仍保持着小作坊的生产单位,但普通作坊主的经济独立性消失,他们接受原材料委托加工并提供成品。16世纪,行会产生分化,过渡到民族国家的地区(如尼德兰和英格兰)的行会,逐渐放松行业垄断,影响日趋衰落。——摘编自刘涛《近代早期欧洲行会的垄断与制度变迁》材料二16世纪,近代的公司组织开始取代家庭企业而成为一种新兴的私有企业组织。商人们为了远距离经商,结成了股份公司。这种组织与家庭企业相对比有两个特点:一是利润和风险都根据投资多少进行均摊,可以吸收大量资金;二是公司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分离,出现专业管理阶层。公司领导人甚至开始插手国家政治。——摘编自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简析西欧行会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简析近代公司组织兴起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3—16世纪欧洲经济发展的趋势。【答案】(1)影响:13世纪,行会控制西欧城市经济生活,促进城市发展;14世纪,手工业行会的封闭倾向和垄断,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发展;15—16世纪,行会逐渐衰落,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2)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远距离商业贸易发展,需要大量资金;股份公司利润和风险均摊,能吸收大量资金;公司所有者和管理者分离,出现专业管理阶层,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3)趋势:经济组织形式从行会向公司转变;经济活动从受行会限制.走向更自由的市场竞争;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壮大。【解析】【小问1】影响:据材料“作为中世纪和近代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一、行会曾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西欧城市的经济生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行会是西欧中世纪和近代社会经济组织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西欧城市的经济生活;据材料“13世纪时,大部分城市都建立了商人行会,基本由从事工商业的市民组成,他们掌握着城市的管辖权”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3世纪,大部分城市都建立了由市民建立的商业行会,商业行会控制西欧城市经济生活,促进城市发展;据材料“14世纪,手工业行会逐渐左右城市的经济局面,出现了封闭倾向,对内制定规章制度,对外实行垄断来行使职能”可知,14世纪,手工业行会逐渐左右城市的经济局面,而且手工业的封闭倾向和垄断,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发展;据材料“15世纪开始,行会仍保持着小作坊的生产单位,但普通作坊主的经济独立性消失,他们接受原材料委托加工并提供成品。16世纪,行会产生分化,过渡到民族国家的地区(如尼德兰和英格兰)的行会,逐渐放松行业垄断,影响日趋衰落”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5—16世纪,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包买主的产生,行会逐渐衰落,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小问2】原因:据材料“16世纪,近代的公司组织开始取代家庭企业而成为一种新兴的私有企业组织。商人们为了远距离经商,结成了股份公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商人们进行的远距离商业贸易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为此结成了股份公司;据材料“一是利润和风险都根据投资多少进行均摊,可以吸收大量资金”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股份公司的特点之一是利润和风险均摊,但能吸收大量资金;据材料“二是公司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分离,出现专业管理阶层。公司领导人甚至开始插手国家政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股份制公司的另一特点是公司所有者和管理者分离,出现专业管理阶层,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小问3】趋势:据材料一可知,行会是西欧中世纪和近代社会经济组织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西欧城市的经济生活;据材料二可知,16世纪,近代的公司组织开始取代家庭企业而成为一种新兴的私有企业组织,即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其经济组织形式从行会向公司转变;经济活动从受行会限制,走向更自由的市场竞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自清中叶以来,清朝社会危机不断加深。鸦片战争后,大批失业手工业工人和破产农民出于生计,冒险出洋,逐渐形成华工移民国外的高潮。19世纪60年代前后,美国旧金山一带发现金矿,急需劳动力的美国被华人认为是“伊甸园”,去了定能好衣好食,淘金热在中国迅速兴起。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明确规定:“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法所属各国或在外国别地,俱准与英法立约为信,无论单身或携带家眷,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法船只,毫无禁阻。”随后,西班牙、美国等取得与英法相同的权利。源源不断的华工被送至各殖民地以代替黑人劳工。他们在美国、加拿大修建铁路,在墨西哥采摘棉花,在古巴种植甘蔗……足迹几乎遍布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19世纪末,清政府主动废除了数百年的海禁条例,在国外发展华文教育,筹办海外总商会。1894年在清政府的支持下,华侨富商张弼士斥资数百万元在烟台创办张裕公司,在他的影响下,1904年华侨富商张榕轩、张耀轩兄弟归国筹建潮汕铁路,1906年潮汕铁路通车,中国第一条由华侨投资的商办铁路开通。——摘编自《晚清华工出洋原因探析》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出现华人海外移民潮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海外华人的历史贡献。【答案】(1)背景:人地矛盾加剧,社会危机加深;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生存危机);华工对财富的追求;清政府被迫承认华工出洋合法化;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海外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历史贡献:促进了美洲等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促使清政府废除海禁政策;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近代交通业发展;保留和传播了中华文化;促进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解析】【小问1】背景:据材料“自清中叶以来,清朝社会危机不断加深。”可知,近代中国人地矛盾加剧,社会危机加深;据材料“鸦片战争后,大批失业手工业工人和破产农民出于生计,冒险出洋,逐渐形成华工移民国外的高潮。”可知,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生存危机);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前后,美国旧金山一带发现金矿,急需劳动力的美国被华人认为是‘伊甸园’,去了定能好衣好食,淘金热在中国迅速兴起。”可知,华工对财富的追求;据材料“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明确规定:‘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法所属各国或在外国别地,俱准与英法立约为信,无论单身或携带家眷,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法船只,毫无禁阻。’随后,西班牙、美国等取得与英法相同的权利。”可知,清政府被迫承认华工出洋合法化;据材料“源源不断的华工被送至各殖民地以代替黑人劳工。”及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需求,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颁布废奴法案,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据材料“他们在美国、加拿大修建铁路,在墨西哥采摘棉花,在古巴种植甘蔗……足迹几乎遍布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可知,海外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中国鸦片战争后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问2】历史贡献:据材料“他们在美国、加拿大修建铁路,在墨西哥采摘棉花,在古巴种植甘蔗……足迹几乎遍布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可知,海外华人促进了美洲等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据材料“19世纪末,清政府主动废除了数百年的海禁条例,在国外发展华文教育,筹办海外总商会。”可知,促使清政府废除海禁政策;据材料“1894年在清政府的支持下,华侨富商张弼士斥资数百万元在烟台创办张裕公司,在他的影响下,1904年华侨富商张榕轩、张耀轩兄弟归国筹建潮汕铁路,1906年潮汕铁路通车,中国第一条由华侨投资的商办铁路开通。”可知,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近代交通业发展;结合所学,还可以从文化、社会角度作答,如保留和传播了中华文化,促进近代中国社会转型。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根脉所系、文明所依,黄河不仅孕育、承载着古代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也承转、赓续着中华文明的近代转型。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黄河流域的传播为艰难转型中的黄河文化注入了生机与新的力量,并由此开启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摘编自魏本权《论百年黄河红色文化与红色基因》结合材料,围绕“黄河文化与近代中国”自拟一个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发色彩语音教学课件
- 美容活动活动方案
- 社工活动夏季活动方案
- 福州公园活动方案
- 礼品核销活动方案
- 第9课 网络安全挑战多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七年级下册鲁教版(信息科技)
- 教学课件 化学
- 幼儿园校园安全教师培训课件
- 幼儿园开园前安全培训课件
- 网带机安全操作流程培训课件
- 部队新闻培训课件
- 2025年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 幼儿园膳食委员会流程
- 海洋微塑料污染溯源分析-洞察及研究
- 癌痛护理查房
- 孕妇孕期心理健康管理策略
- 花园开荒保洁方案(3篇)
- 儿童跑酷课件图片
- dcs上墙管理制度
- 九一八《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班会课件
- 2025年时政100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