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脚手架搭建标准_第1页
建筑工地脚手架搭建标准_第2页
建筑工地脚手架搭建标准_第3页
建筑工地脚手架搭建标准_第4页
建筑工地脚手架搭建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工地脚手架搭建标准一、脚手架搭建的核心意义与规范依据脚手架是建筑施工中保障高空作业安全、支撑施工荷载的关键临时结构,其搭建质量直接影响施工安全、工程进度及经济效益。搭建工作需严格遵循《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等国家标准,结合项目实际工况制定专项方案,确保架体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二、材料选用与进场检验标准脚手架材料的品质直接决定架体的承载能力与安全性,需从源头严格把控:(一)钢管材质要求:优先采用Q235碳素结构钢,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需符合GB/T700要求。规格要求:外径宜为48mm(或50mm),壁厚不小于3.25mm(悬挑架等特殊部位宜采用3.5mm壁厚),管长以4-6m为宜,便于现场搭设与运输。外观要求:表面无严重锈蚀(锈蚀深度≤0.5mm)、弯曲变形(钢管端部弯曲≤5mm/m,全长弯曲≤30mm)、裂缝、孔洞等缺陷,进场前逐根检查,不合格品严禁入场。(二)扣件生产要求:必须为具有资质的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严禁使用无证小厂的劣质扣件。性能要求: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抗滑承载力≥8kN,对接扣件的抗拉承载力≥3kN;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应控制在40-65N·m之间,扭力矩不足或过大均需更换。检验要求:进场时核查质量证明文件,抽样进行扭力矩测试(抽样比例不低于3%),不合格扣件立即退场,且严禁使用竹、木材质的非标准扣件。(三)脚手板材质选择:优先采用钢制脚手板(厚度≥2mm,板面冲防滑孔)或竹串片脚手板(竹片厚度≥5mm,螺栓间距≤600mm),严禁使用开裂、腐朽的木质脚手板。规格要求:板长宜为2-3m,宽度≥200mm,两端应用镀锌铁丝(直径≥1.2mm)绑扎固定,确保铺设后无翘曲、滑动。(四)安全网立网要求:作业层防护采用阻燃型密目式安全立网,网目密度≥2000目/100cm²,网体断裂强力≥2000N,耐贯穿性试验中,10kg重的砂袋从5m高处坠落不穿透网体(符合GB5725-2009标准)。平网要求:水平防护网(兜底网)采用锦纶或涤纶材质,网孔边长≤10cm,网体抗拉强度≥20kN/m,严禁使用破损、老化、非阻燃的安全网。三、搭建前期准备工作(一)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方案内容:需包含架体设计计算(荷载计算、立杆稳定性、连墙件强度等)、搭设流程、安全防护措施、应急预案等,超过24m的双排脚手架或悬挑架等高危架体,方案需经专家论证后实施。审批流程: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制,经企业技术部门审核、总工程师审批后,向作业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交底内容需包含搭设要点、安全要求、应急处置等。(二)场地清理与基础处理场地要求:脚手架基础区域需平整、坚实,无积水、杂物,坡度较大时(坡度>1:2.5)应设置台阶或混凝土垫层,确保基础受力均匀。排水措施:基础周边设置排水沟或坡度(≥3%),防止雨水浸泡导致地基沉降。(三)材料进场检验检验内容:核查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合格证、检测报告等),外观抽检(钢管锈蚀、扣件裂缝、脚手板破损等),性能抽检(扣件扭力矩、安全网阻燃性等)。不合格处置:发现不合格材料立即退场,严禁“以次充好”或“降标使用”,并建立材料进场台账,记录检验结果。四、基础与架体搭设规范(一)基础搭设标准地基处理:土层地基需分层夯实(压实系数≥0.9),承载力≥80kPa;混凝土基础厚度≥100mm,强度等级≥C20,表面平整度误差≤5mm。底座与垫板:采用可调节底座(螺杆伸出长度≤200mm),垫板选用木垫板(长≥2跨,厚≥50mm)或钢板(厚≥5mm),严禁用砖块、石块等易碎材料替代。(二)架体搭设要点1.立杆布置间距要求:双排脚手架立杆纵距≤1.8m,横距≤1.5m;单排脚手架立杆横距≤1.2m,纵距≤2m。接长要求:立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相邻立杆接头应错开≥500mm,且不在同一跨距内;顶层立杆可采用搭接,搭接长度≥1m,用2个旋转扣件固定。垂直度要求:立杆垂直度偏差≤架高的1/200,且全高偏差≤100mm。2.横杆(水平杆)布置步距要求:作业层步距≤1.8m,非作业层步距≤2m(需验算承载力)。接长要求:横杆接长采用对接或搭接,对接时接头错开≥500mm,搭接时长度≥1m,用2个旋转扣件固定。水平度要求:横杆水平度偏差≤10mm/m,全架水平偏差≤50mm。3.剪刀撑设置布置要求:双排脚手架两端、转角及中间每隔9m(或≤15m)设置一道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单排脚手架外侧全立面连续设置剪刀撑。角度要求:剪刀撑与地面夹角为45°-60°,斜杆接长采用搭接(长度≥1m,2个旋转扣件固定)。固定要求:剪刀撑斜杆与立杆、横杆用旋转扣件固定,扣件间距≤200mm。4.连墙件设置类型选择:优先采用刚性连墙件(钢管、角钢等与结构刚性连接),严禁采用仅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特殊情况临时使用时,需配合顶撑)。间距要求:水平间距≤6m,垂直间距≤4m(或按架高1/3控制),连墙件应均匀布置、形成梅花形,严禁随意拆除。连接要求:连墙件与结构连接采用预埋件、膨胀螺栓或抱箍,严禁固定在门窗框、栏杆等非承重结构上。五、安全防护与作业层管理(一)脚手板铺设满铺要求:作业层脚手板满铺、铺平、铺稳,与立杆绑扎牢固(绑扎点间距≤600mm),严禁出现“探头板”(探头长度≤150mm,且两端固定)。材质要求:严禁使用竹笆片或单块脚手板,脚手板对接处应设横杆,搭接长度≥200mm。(二)防护栏杆与挡脚板栏杆设置:作业层、斜道平台等临边处设两道防护栏杆,上杆高1.2m,下杆高0.6m,栏杆与立杆用扣件固定,严禁用铁丝绑扎。挡脚板:作业层外侧设挡脚板(高≥180mm,厚≥15mm),与脚手板固定,防止物料坠落。(三)安全网张挂立网封闭:脚手架外侧用密目立网全封闭,网体与架体、墙面间隙≤100mm,网间拼接严密(搭接长度≥100mm),严禁出现“网洞”或“松弛”。平网兜底:作业层下方(每隔10m)张挂水平安全网,网体外伸宽度≥2m,与架体固定牢固,防止高空坠物。(四)作业层管理通道设置:施工通道采用斜道或爬梯,斜道坡度≤1:3,脚手板上钉防滑条(间距≤300mm),两侧设防护栏杆与挡脚板。荷载控制:作业层堆载≤3kN/m²,严禁集中堆放材料(如钢筋、模板等),随用随运,防止架体超载。六、验收与维护管理(一)验收程序阶段验收:脚手架搭建分基础、架体、使用前三个阶段验收,班组自检合格后,报项目部(技术、安全、施工部门联合验收),监理单位参与验收并签字确认。验收内容:基础承载力、架体垂直度、连墙件数量、安全防护等,验收合格后挂“验收合格牌”方可使用。(二)维护要求定期检查:每周组织一次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立杆沉降、扣件松动、连墙件位移、安全网破损等,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特殊天气检查:大风(≥6级)、暴雨、暴雪后,需专项检查架体稳定性,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材料更换:发现钢管弯曲、扣件断裂、脚手板破损等,立即更换,严禁“带病使用”。(三)拆除规定拆除顺序:由上而下、先搭后拆,先拆防护设施(安全网、栏杆等),再拆脚手板、横杆、立杆,严禁上下同时作业。防护措施:拆除区域设警戒区(拉警戒线、挂警示牌),专人监护,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拆除的材料用绳索传递,严禁抛掷。七、常见问题与整改建议(一)典型问题1.立杆基础未硬化或排水不良,导致架体沉降、倾斜。2.连墙件数量不足、间距过大,或采用柔性连墙件,架体稳定性差。3.脚手板未满铺、探头板未固定,安全网破损或封闭不严。4.剪刀撑设置不连续、角度不符合要求,架体抗风能力弱。(二)整改建议1.技术交底:施工前对作业班组进行详细技术交底,明确搭建标准与安全要求,留存交底记录。2.过程巡检:安排专人全程巡检,对违规操作(如扣件未拧紧、脚手板铺设不规范等)立即制止并整改。3.培训考核:对脚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