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模拟测试题集锦_第1页
高三化学模拟测试题集锦_第2页
高三化学模拟测试题集锦_第3页
高三化学模拟测试题集锦_第4页
高三化学模拟测试题集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化学模拟测试题集锦高三化学备考阶段,模拟测试题是梳理知识体系、提升应试能力的核心工具。一份优质的模拟题集锦,需兼顾考点覆盖、题型创新与思维训练,帮助考生在“题海”中精准定位薄弱环节,构建解题模型。本文精选近年高三化学模拟测试中的典型题目,按题型模块拆解考点逻辑,结合解题思路与拓展方向,为冲刺阶段的复习提供实用参考。一、选择题:抓核心概念,破细节陷阱选择题是化学试卷的“基础得分区”,但命题常通过概念混淆、条件隐蔽、图像干扰等方式设置陷阱。核心考点集中在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反应与共存、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电解质溶液等板块。(1)阿伏伽德罗常数(\(N_A\))相关题型考点概述:考查物质的量与微粒数、气体体积、化学键数、氧化还原电子转移等的关联,需关注物质状态(如\(H_2O\)、\(SO_3\)的常温状态)、反应限度(可逆反应)、特殊结构(如苯环的化学键数)等细节。典型例题:设\(N_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text{L}\CHCl_3\)含有的分子数为\(N_A\)B.\(1\\text{mol}\Fe\)与足量稀硝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_A\)C.\(1\\text{L}\0.1\\text{mol/L}\Na_2CO_3\)溶液中,\(CO_3^{2-}\)的数目为\(0.1N_A\)D.常温下,\(46\\text{g}\NO_2\)和\(N_2O_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_A\)解题思路:选项A:\(CHCl_3\)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排除;选项B:\(Fe\)与足量稀硝酸反应生成\(Fe^{3+}\),\(1\\text{mol}\Fe\)转移\(3\\text{mol}\)电子(即\(3N_A\)),排除;选项C:\(CO_3^{2-}\)在溶液中会发生水解(\(CO_3^{2-}+H_2O\rightleftharpoonsHCO_3^-+OH^-\)),实际数目小于\(0.1N_A\),排除;选项D:\(NO_2\)和\(N_2O_4\)的最简式均为\(NO_2\),\(46\\text{g}\)混合气体含\(1\\text{mol}\“NO_2”\)单元,原子总数为\(3N_A\)(\(1\\text{mol}\N+2\\text{mol}\O\)),正确。同类题拓展:可替换物质(如\(H_2O_2\)、\(C_2H_5OH\))、调整反应条件(如常温下铁遇浓硫酸钝化),或结合化学键(如\(1\\text{mol}\SiO_2\)的\(Si-O\)键数)考查,需养成“先判断状态、再分析反应/水解/结构”的思维习惯。(2)离子反应与共存题型考点概述:结合氧化还原、复分解反应(沉淀、气体、弱电解质)、双水解等规律,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或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正误。需关注“隐含条件”(如无色溶液、酸性/碱性环境、水电离抑制等)。典型例题:下列离子组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无色透明的溶液:\(K^+\)、\(Na^+\)、\(SO_4^{2-}\)、\(Br^-\)B.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NH_4^+\)、\(K^+\)、\(Cl^-\)、\(NO_3^-\)C.含大量\(Fe^{3+}\)的溶液:\(K^+\)、\(Na^+\)、\(SCN^-\)、\(Cl^-\)D.\(0.1\\text{mol/L}\)的\(FeCl_2\)溶液:\(H^+\)、\(Mg^{2+}\)、\(NO_3^-\)、\(Cl^-\)解题思路:选项A:无色透明,离子间无反应(无沉淀、氧化还原或络合反应),可共存;选项B:酚酞变红为碱性环境,\(NH_4^+\)与\(OH^-\)生成\(NH_3\cdotH_2O\),不能共存;选项C:\(Fe^{3+}\)与\(SCN^-\)生成血红色络合物,不能共存;选项D:\(H^+\)、\(NO_3^-\)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Fe^{2+}+NO_3^-+4H^+=3Fe^{3+}+NO\uparrow+2H_2O\)),不能共存。同类题拓展:可结合工业废水处理(如含\(Cr_2O_7^{2-}\)的酸性废水与\(Fe^{2+}\)的反应)、物质制备(如\(AlCl_3\)溶液中加入\(NaHCO_3\)的双水解)设计题目,需牢记“有色离子(\(MnO_4^-\)、\(Fe^{3+}\)、\(Fe^{2+}\)、\(Cu^{2+}\)等)”“酸碱性环境的隐藏信息”“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如\(Fe^{3+}\)与\(I^-\)、\(S^{2-}\),\(ClO^-\)与\(SO_3^{2-}\)等)”。二、非选择题:建逻辑链条,解综合应用非选择题以“情境化、综合化”为命题趋势,需从实验目的、工艺流程、反应原理中提取关键信息,构建“问题-知识-方法”的解决链条。(1)化学实验题:从装置到操作,从现象到结论考点概述:考查实验装置的作用(除杂、干燥、防倒吸等)、操作的目的(洗涤、趁热过滤、水浴加热等)、物质的检验与分离、误差分析(如滴定实验的误差来源),常结合物质制备(如\(Fe(OH)_2\)、乙酸乙酯)或性质探究(如\(SO_2\)的还原性、漂白性)设计情境。典型例题:某小组制备\(Fe(OH)_2\)并探究其性质,实验装置如下(夹持装置略):装置A:\(Fe\)与稀\(H_2SO_4\)反应制\(H_2\);装置B:______(填作用);装置C:\(NaOH\)溶液,用于与\(FeSO_4\)溶液反应生成\(Fe(OH)_2\)。实验操作:①打开\(K_1\)、\(K_2\),通\(H_2\)一段时间;②关闭\(K_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A中溶液进入C;③……(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2)步骤①通\(H_2\)的目的是______;(3)步骤②中,A中溶液进入C的原因是______;(4)若要验证\(Fe(OH)_2\)的还原性,可在装置C后连接盛有______的试管,现象为______。解题思路:(1)装置B位于A(制\(H_2\))和C(反应装置)之间,A中产生的\(H_2\)会带出水蒸气,B的作用是干燥\(H_2\)(或除去\(H_2\)中的水蒸气),防止C中溶液温度变化导致\(Fe(OH)_2\)水解或影响反应;(2)\(Fe(OH)_2\)易被氧化,通\(H_2\)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O_2\)),防止生成的\(Fe(OH)_2\)被氧化;(3)A中反应生成\(H_2\),使装置内压强增大,将\(FeSO_4\)溶液压入C中与\(NaOH\)反应;(4)\(Fe(OH)_2\)的还原性可通过与强氧化性物质(如酸性\(KMnO_4\)溶液)反应体现。选择酸性\(KMnO_4\)溶液,现象为溶液紫红色褪去(\(Fe(OH)_2\)被氧化为\(Fe(OH)_3\),\(MnO_4^-\)被还原为\(Mn^{2+}\))。同类题拓展:可替换制备物质(如\(CuCl\)、\(Al(OH)_3\)),或改变实验目的(如探究某物质的分解产物),需掌握“防氧化、防水解、防倒吸”的实验设计逻辑,以及“物质检验的试剂选择与现象描述”(如检验\(SO_4^{2-}\)需先加盐酸酸化,排除\(Ag^+\)、\(CO_3^{2-}\)干扰)。(2)工艺流程题:追物质转化,析核心反应考点概述:以矿物提取(如黄铜矿炼铜、菱镁矿制\(MgO\))、废料回收(如印刷电路板回收\(Cu\))为背景,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除杂、调\(pH\)、结晶)、反应方程式书写(氧化还原、复分解)、产率计算(纯度、回收率)、流程评价(绿色化学、原子利用率)。典型例题:以某废催化剂(含\(SiO_2\)、\(ZnO\)、\(ZnS\)和\(CuS\))为原料制备\(ZnSO_4\cdot7H_2O\)的流程如下:1.焙烧:将废催化剂在空气中焙烧,生成\(ZnO\)、\(CuO\)和\(SO_2\);2.酸浸:向焙烧渣中加入稀\(H_2SO_4\),过滤;3.除铜:向滤液中加入\(Zn\)粉,过滤;4.结晶: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产品。(1)焙烧时,\(ZnS\)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酸浸时,为提高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写一条);(3)除铜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4)若废催化剂中\(ZnS\)的质量为\(a\\text{g}\),理论上可得到\(ZnSO_4\cdot7H_2O\)的质量为______\(\text{g}\)(\(ZnS\)的摩尔质量为\(97\\text{g/mol}\),\(ZnSO_4\cdot7H_2O\)的摩尔质量为\(287\\text{g/mol}\))。解题思路:(1)焙烧时\(ZnS\)与\(O_2\)反应生成\(ZnO\)和\(SO_2\),配平得:\(\boldsymbol{2ZnS+3O_2\xlongequal{高温}2ZnO+2SO_2}\);(2)提高浸出率的措施:适当升高温度、增大稀\(H_2SO_4\)浓度、搅拌、延长浸出时间(任选一条);(3)酸浸后滤液含\(Cu^{2+}\),加入\(Zn\)粉置换出\(Cu\),离子方程式:\(\boldsymbol{Zn+Cu^{2+}=Zn^{2+}+Cu}\);(4)\(ZnS\)中的\(Zn\)全部转化为\(ZnSO_4\cdot7H_2O\),根据\(Zn\)原子守恒:\(n(ZnS)=\frac{a}{97}\\text{mol}\),则\(n(ZnSO_4\cdot7H_2O)=\frac{a}{97}\\text{mol}\),质量为\(\boldsymbol{\frac{287a}{97}}\\text{g}\)(或约\(2.96a\\text{g}\))。同类题拓展:可引入“调\(pH\)除杂”(如用\(ZnO\)调节\(pH\)除去\(Fe^{3+}\))、“溶剂萃取”(如用有机相分离\(Zn^{2+}\)和\(Cu^{2+}\))等复杂步骤,需关注“元素的流向”(如\(S\)元素在焙烧中生成\(SO_2\),后续可能用于制\(H_2SO_4\))、“副反应的影响”(如酸浸时\(SiO_2\)不溶,需过滤除去),掌握“原子守恒法”“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3)化学反应原理题:融热、电、动、平,析图像数据考点概述:综合考查热化学(反应热计算、盖斯定律)、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反应、\(pH\)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速率计算、平衡常数、平衡移动)、电解质溶液(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常以图像(如能量变化图、浓度-时间图、\(pH\)-体积图)或表格数据为载体。典型例题:已知反应Ⅰ:\(CO(g)+H_2O(g)\rightleftharpoonsCO_2(g)+H_2(g)\\\DeltaH_1=-41\\text{kJ/mol}\)反应Ⅱ:\(CH_4(g)+H_2O(g)\rightleftharpoonsCO(g)+3H_2(g)\\\DeltaH_2=+206\\text{kJ/mol}\)(1)写出\(CH_4(g)\)与\(CO_2(g)\)反应生成\(H_2(g)\)和\(CO(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按\(n(CO_2):n(H_2)=1:3\)投入反应物,发生反应:\(CO_2(g)+3H_2(g)\rightleftharpoonsCH_4(g)+H_2O(g)\\\DeltaH_3\)。测得不同温度下平衡时\(CH_4\)的物质的量分数如图:(注:横坐标为温度,纵坐标为\(CH_4\)物质的量分数)①\(\DeltaH_3\)______\(0\)(填“\(>\)”或“\(<\)”);②某温度下,平衡时\(CO_2\)的转化率为\(50\%\),则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______(用分压表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解题思路:(1)目标反应为\(CH_4(g)+CO_2(g)\rightleftharpoons2CO(g)+2H_2(g)\),由反应Ⅱ-反应Ⅰ得:\(\boldsymbol{CH_4(g)+CO_2(g)\rightleftharpoons2CO(g)+2H_2(g)\\\DeltaH=+247\\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