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入库验收标准与操作流程制度_第1页
中药饮片入库验收标准与操作流程制度_第2页
中药饮片入库验收标准与操作流程制度_第3页
中药饮片入库验收标准与操作流程制度_第4页
中药饮片入库验收标准与操作流程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饮片入库验收标准与操作流程制度一、总则为规范中药饮片入库验收管理,保障饮片质量符合药用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及相关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结合企业实际经营需求,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企业采购的中药饮片入库前的验收工作,旨在通过严格的验收标准与规范的操作流程,从源头把控中药饮片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可控。二、验收标准(一)资质审核标准1.供应商资质验收前需核验供应商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针对经营企业)、《营业执照》,以及该批次中药饮片的《药品检验报告书》(需为法定检验机构出具或企业自检报告,报告内容应涵盖饮片名称、批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检验结论等关键信息)。进口中药饮片还需提供《进口药品通关单》及相关检验报告。2.饮片合法性所采购饮片应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如《中国药典》)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材标准、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严禁采购无标准、不符合炮制规范或来源不明的饮片。(二)外观性状验收标准1.形态与色泽不同类别饮片需符合其固有形态、色泽特征:根及根茎类(如人参、黄芪):应具典型根茎形态,表面纹理清晰,色泽自然(如黄芪断面显“菊花心”,色泽黄白或淡棕);果实种子类(如五味子、酸枣仁):果实饱满、种子完整,无瘪粒、破碎,色泽与品种相符(五味子应为紫红色或暗红色,油润有光泽);全草类(如薄荷、麻黄):茎、叶、花(果)完整,无明显枯黄、霉变,香气(如薄荷)或味感(如麻黄味涩、微苦)符合品种特征。2.纯度与杂质饮片杂质(如泥沙、非药用部位、异种植物组织)含量应符合标准:一般根及根茎类杂质≤2%,全草类≤3%(具体依品种标准);严禁混有虫体、虫卵、霉变结块或其他异物。3.霉变与虫蛀饮片表面无霉斑、菌丝,断面无变色(如霉变饮片断面常呈灰暗、黏腻);无虫蛀孔洞、虫粪残留,手捻无虫体碎屑。若发现单包(袋)霉变、虫蛀面积超10%或整批饮片虫蛀率≥3%,判定为不合格。(三)包装与标签标准1.包装要求饮片包装应密封、防潮(多采用复合膜袋、纸盒+内袋等形式),无破损、泄漏,包装材料符合药用要求(如纸质包装应洁净、无异味,塑料包装应无毒、耐储存)。直接接触饮片的内包装需标注“药用”或符合食品级卫生标准。2.标签内容每包(袋)饮片标签应清晰标注:品名(正名,附炮制规格,如“黄芪片(蜜炙)”)、产地、生产日期、生产批号、规格(如“选片”“统片”)、生产企业、质量合格标志(或“检验合格”字样)、储存条件(如“置通风干燥处,防蛀”)。标签信息应与采购订单、检验报告一致,字迹清晰、不易脱落。(四)内在质量补充标准若外观验收存疑(如色泽异常、气味可疑),或需验证有效成分含量(如人参皂苷含量)、农残/重金属限量,应抽样送法定检验机构检测。抽样方法: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从不同包装、不同部位随机抽取,抽样量为检验用量的3倍(供检验、复核、留样)。三、操作流程(一)验收准备1.人员与环境验收人员需具备中药学相关专业背景(或经培训考核合格),熟悉中药饮片鉴别知识与验收标准。验收场所应清洁、明亮,配备自然光或符合要求的照明设备(照度≥500lux),设置待验区(有明显标识,与合格、不合格区分隔)、抽样工具(如镊子、剪刀、放大镜)及必要的鉴别器具(如水分测定仪、显微镜,按需配置)。2.资料核查提前获取该批次饮片的采购订单、供应商资质、检验报告等资料,核对订单信息(品名、规格、批号、数量、产地等)与实物是否一致,检验报告是否在有效期内、结论是否为“合格”。(二)到货接收与初核1.货物清点对照采购订单,核对到货饮片的件数、包装完整性,检查运输过程是否有雨淋、受潮、破损(如纸箱变形、包装袋渗漏)等情况。若外包装破损或数量不符,当场记录并反馈采购部门,暂缓验收。2.分批验收按“同一批号、同一品种、同一规格”为一批次,分批开展验收。若为拼箱(多品种混装),需逐包核对标签信息,确保与订单一致。(三)现场验收实施1.外观检查目视鉴别:观察饮片形态、色泽、大小、质地,检查有无霉变、虫蛀、杂质、破碎。对易混品种(如党参与南沙参),需结合特征鉴别(如党参断面有“菊花心”,南沙参断面多裂隙)。手检与鼻嗅:手摸饮片质地(如当归质柔韧、断面油润),鼻嗅气味(如木香香气浓郁,败油气者为劣变),口尝味感(如甘草味甜,黄连味苦,需注意安全,尝后漱口)。特殊检查:对贵细饮片(如人参、冬虫夏草),需核对形态特征(如冬虫夏草“虫体似蚕,子座细长”),必要时借助放大镜观察虫蛀细节或霉变斑点。2.包装与标签复核逐包检查标签信息是否完整、准确,包装是否密封防潮。对散装饮片(如委托加工的定制饮片),需核查随货同行的标签信息是否与实物匹配,必要时要求供应商补充包装标签。3.数量验收按“件数清点+重量复核”方式验收:整件包装(如纸箱装):抽查10%(不少于3件),开箱核对内包装数量、规格;散包或称重饮片:随机抽取若干包,用符合精度要求的衡器(如电子秤,精度≤±0.1%)复核重量,误差应在允许范围内(一般≤±2%,依企业规定)。(四)验收记录与报告1.记录内容验收人员需填写《中药饮片入库验收记录》,内容包括:饮片品名、规格、批号、产地、生产日期、供应商、到货数量、验收数量、验收日期、外观性状描述(如“色泽正常,无霉变虫蛀,杂质≤1%”)、包装标签情况、检验报告编号、验收结论(合格/不合格)、验收人员签名。2.报告反馈验收完成后,将记录与相关资料移交质量管理部门存档。若发现不合格品,立即出具《验收不合格报告》,注明问题类型(如“霉变”“标签缺失”“数量短少”),并附实物照片或抽样样品。(五)问题处理与处置1.不合格品处置外观或标签不合格:填写《拒收单》,通知采购部门联系供应商退货,不合格品移至“不合格区”,挂红牌标识,严禁流入合格品区。检验报告缺失或不符:暂缓验收,要求供应商补充合格报告;若无法提供,按不合格品处理。内在质量不合格(经检验确认):启动召回程序,追溯同批次饮片流向,配合监管部门开展风险控制。2.争议处理若对验收结果存争议(如供应商对“霉变”判定有异议),可共同抽样送第三方检验机构复检,以复检结果为准。(六)入库与标识验收合格的饮片,由仓储人员移至“合格品区”,按品种、批号、规格分类存放,悬挂“合格品”绿牌;待验品移至“待验区”,挂黄牌;不合格品移至“不合格区”,挂红牌。入库后,仓储系统需同步更新库存信息,确保账物一致。四、人员职责与培训(一)验收人员职责1.严格执行验收标准与流程,独立、客观判定饮片质量,对验收结果负责。2.及时记录验收数据,妥善保存相关资料(如检验报告、验收记录),保存期限≥5年。3.发现质量问题时,立即上报质量管理部门,配合开展调查与处置。(二)培训与考核1.企业定期组织验收人员参加中药饮片鉴别、GSP法规、质量标准更新等培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