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五初级中学2026届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某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现将物距减半,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一定在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 B.一定在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C.在屏上可能不成像 D.在屏上一定有像,可能是缩小的像2.汽车尾部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所以会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刹车。那么,在限速为120km/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大约可以减少()A.3m B.27m C.15m D.17m3.a、b两物质的凝固图像如图所示,则()A.a固体是冰B.b是晶体C.a的凝固点为80℃D.b的凝固点为80℃4.对于密度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A.某种物质的密度ρ跟其质量m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质量m跟其体积V成反比C.某种物质的密度ρ跟其体积V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其质量、体积无关5.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A.初春,晨雾弥漫 B.盛夏,河床干枯C.晚秋,朝露晶莹 D.严冬,霜打枝头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振动的物体一定能发出声音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城市某些地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7.如图所示的图像表示的是某块凸透镜成像时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规律,当将蜡烛放在该凸透镜前15cm处,通过凸透镜,烛焰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8.下列做法可以减慢蒸发的是()A.用干手器将手烘干B.将地上的积水向四周扫开C.把装有酒精的瓶子的瓶盖拧紧D.将湿衣服放在通风处晾干9.下列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A.被“神六”从地面带入太空的照相机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D.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入冰箱冻成冰10.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B.超声波具有能量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11.如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12.某同学是近视眼,从戴上眼镜能看清书上的字迹,到摘下眼镜仍能看清书上的字迹,他应该A.将书靠近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B.将书靠近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C.将书远离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D.将书远离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13.关于热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寒冷的冬天,双手互搓会使手的温度升高,这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B.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C.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14.2022年2月,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行.滑雪运动对降雪量有些要求,降雪量是用一定面积的雪化成水后的高度来衡量的.2017年3月22日,张家口下了一场大雪,小明用刻度尺测出水平地面雪的厚度为150mm,然后他用脚使劲将雪踏实,测出脚踩出的雪坑的深度为138mm.则这场大雪的降雪量最接近于A.288mm B.150mm C.138mm D.12mm15.三位同学一起出行,小张骑电动车以25km/h的速度平稳前进,小王以2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为0.4km。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小张最快 B.小王最快C.小李最快 D.三人运动的快慢是一样的16.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的是()A.潜望镜B.小孔成像C.光的色散D.放大镜17.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A.雨后天空出现彩虹B.物体在阳光下有影子C.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D.罕见的海市蜃楼现象18.随着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逐渐由一个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2017年4月,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空间站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此时说“天宫二号”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A.“天宫二号” B.太阳 C.“长征七号” D.“天舟一号”19.太阳光从空气中进入河水中,它的传播速度A.增大 B.减小C.不变 D.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3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cm B.6cm C.7cm D.12cm21.某同学在做“探究凸近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了他焰清晰的像,同组的另一同学不小心将予指触换到了凸透镜上,这时光屏上的像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A.出现于指的实像B.出现下指的影子C.烛焰的像变得不完整D.烛焰的像完整,但会变暗22.中国最北的气象站﹣﹣﹣黑龙江省漠河气象站记载,最低气温记录为﹣52.3℃,对于这样的气温,你认为应该选用以下哪种温度计来测量(液态酒精、水银、煤油的凝固点分别是:﹣117℃、﹣39℃、﹣30℃)()A.水银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煤油温度计 D.以上都可以23.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A与B B.A与C C.C与D D.B与C24.有一瓶食用油用掉一半,则剩下的半瓶油()A.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C.质量不变 D.质量和密度都变为原来的一半25.下列说法,正确的()A.质量大的物体,体积一定大B.体积大的物体,密度一定小C.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体积大的质量也一定大D.不同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质量大的密度一定大26.如图所示,把一只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整透镜与纸的距离,纸上会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光斑不可能在透镜的焦点上B.此类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此类透镜可用做放大镜使用D.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小于透镜的焦距27.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有误的一项的是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到水中游鱼细石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呈红色是因为它能反射红光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实际是固态,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28.一束光线穿过玻璃三棱镜的四幅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 B.C. D.29.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m/s30.下列物理学家,其名字用来作为力的单位的是()A.伽利略 B.牛顿C.托里拆利 D.阿基米德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小明同学身高165c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____cm,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32.物体a、b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判断,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关系为ρa_______ρb(选填“>”“<”或“=”);若把a,b两种物质等体积混合,则混合物的密度为________g/cm3。33.同学们在进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一位同学很粗心地仅画了三根光线,没有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如图所示,请帮助判断,其中入射光线是_____,折射光线是_____,反射角大小为_____,折射角大小为______。34.有甲、乙两金属,甲的密度与乙的密度之比为2∶5,甲的质量与乙的质量之比为1∶2,那么甲的体积与乙的体积的比是______。35.小刚在公园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他从物理角度分析:阳光下,他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______知识来解释;看见红色的花朵是因为它______(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站在桥上,看见湖水中另一个“自己”,他看见的自己是光的______形成的像。如图,2019年4月10号,人类首次拍摄到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的“黑洞”照片,再次印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光年”是_______单位。36.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高铁已然成为一张有重量的“中国名片”.小明乘坐高铁时看到路旁的树木疾速向后退去,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若列车时速为180km/h,合________m/s.37.人生活在光的世界里,伴随着“影”的存在.“人影相随”中的影是光在空气中_______形成的;人在水中的“倒影”是光在水面上发生_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若人蹲下来看水中自己的脸时,水中的像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8.某导体两端电压为10V,通过它的电流为0.4A,当通过它的电流为800mA时,它两端的电压为_____V;当它两端电压为零时,它的电阻为________Ω。39.在校庆活动中,小明从远处听到铿锵有力的锣鼓声.鼓发出声音是由于鼓面__产生的.轻敲与重击鼓面,鼓发出声音的__不同.他在远处就能区别出锣声与鼓声,是根据锣声和鼓声的__不同.40.岸边的树在河里倒影的“影”、立竿见影的“影”、看电影的“影”,分析它们的成因可知其原理不同,它们分别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引起的。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①为准确找到像的位置,玻璃板应选用较薄的玻璃,并且应保证______立在水平实验台上;②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③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比较像与物______。42.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本实验还需用到另一种测量仪器是________;(2)组装实验装置时,放置石棉网的铁圈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应当先调整固定________(选填“铁圈”或“铁夹”)的位置;(3)水沸腾前,小明观察到水中有少量气泡产生,如图________(选填“乙”或“丙“);(4)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水的沸点是________℃,同时大量的“白气”不断地从烧杯上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________而形成的;(5)图丁是b、c两个小组分别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这两个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小芸的妈妈买了个银饰,如图所示,小芸想鉴别该银饰是否是纯银,测得该银饰质量为630g。把该银饰浸没到装满水的容器中,溢出60g的水。请你帮小芸计算说明该银饰是否是纯银的。(ρ银=10.5×103kg/m3)44.铝的密度较小,常用于制作航空部件。科学研究发现,若向金属铝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锂,即可制成铝锂合金。铝锂合金强度、韧性均比铝要高,但其密度比铝小3%。若用来制造飞机,可大大减轻飞机的重量、降低制造成本、节省燃料。在改造升级时,某厂家将飞机上的一个体积为0.02m3的铝制零件更换为等体积的铝锂合金零件。已知铝的密度为2.7×103kg/m3。求:(1)原铝制零件的质量;(2)铝锂合金的密度;(3)改造升级后该零件的质量将减小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D【详解】当凸透镜在光屏上成缩小的清晰的像时,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则当物距减半后,一定大于一倍焦距,可能大于或等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光屏上一定有像,且可能是缩小的像,故选D。2、D【详解】汽车速度为:,由知道,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的距离是:故D正确。3、C【详解】AC.由图可知,a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有确定的凝固温度,则可知a为晶体,且凝固点为80℃,冰的凝固点为0℃,则a固体不是冰,故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BD.由图可知,b在凝固过程中温度持续下降,则b为非晶体,没有凝固点,故BD不符合题意。故选C。4、D【详解】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公式表示就是ρ=,该公式表达的意义是:对于同种物质而言,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跟着增大几倍,即质量与体积总是成正比的,所以密度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都无关.所以选项ABC错误、D正确.5、B【详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B.河床干枯是水的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B符合题意;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6、D【详解】A.在月球,有振动,但是不能听到声音,因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A错误;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城市某些地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声源处减弱噪音,故C错误;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故选D。7、A【详解】由图像可知,当物距u=10cm时,像距v=10cm,此时u=v,说明u=v=2f=10cm,即f=5cm,当将蜡烛放在该凸透镜前15cm处,物距大于2f,因此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A。8、C【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要减慢蒸发可以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详解】A.用干手器将手烘干,是通过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了蒸发,故A项不符合题意;B.将地上的积水向四周扫开,是通过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B项不符合题意;C.把装有酒精的瓶子的瓶盖拧紧,是通过减小了液体暴露在空气中的表面积,同时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来减慢液体蒸发的,故C项符合题意;D.将湿衣服放在通风处晾干,是通过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来加快液体的蒸发,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9、A【详解】A.被“神六”从地面带入太空的照相机,质量和密度都不变,故A符合题意;B.密封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密度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了一半,密度不变,质量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D.矿泉水喝掉一半放入冰箱冻成冰,质量和密度都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A【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在振动.点睛:本题是有关声现象的题目,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所以可以使水花溅起,据此解答.11、B【解析】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青蛙的背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故B正确.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如果影响到人们学习、工作、休息,则就是噪声.如果没有,就不属于噪声,故C错误.D.声音能传递信息,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征以及声音的利用,属于一道基础题.12、A【分析】(1)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太厚,会聚能力增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2)近视眼的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戴上近视眼镜,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3)戴近视眼镜能使光线发散,摘下眼镜,会聚能力增强,要想看清书本上的字,要离书本更近,这样折光能力增强.(4)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眼睛看物体时,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详解】(1)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戴上眼镜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书上的字迹.摘下眼镜会聚光线能力增强,书本离眼睛要近一些,像距增大,才能看清书上的字迹.(2)眼睛看物体时,物体在晶状体的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故选A.【点评】(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2)掌握近视眼的成因、戴什么眼镜来矫正.13、C【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2)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差;(3)在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压缩气体的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相同的水和其它液体相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变化较小,因此常用来做冷却剂.【详解】A.对物体做功可以增加物体内能,所以寒冷的冬天,双手互搓会使手的温度升高,这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故A正确;B.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高,水的温度低,内能从鸡蛋转移给水,即通过热传递,鸡蛋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B正确;C.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是把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C错误;D.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更多,故D正确;故C错误,符合题意.【点睛】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曲轴转过两周,由四个冲程组成,分别为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其中做功和压缩冲程有能的转化.考题中常出现要牢记.14、D【解析】解答:因为降雪量是用一定面积的雪化成水后的高度来衡量的,刚降下的雪非常松软,里面的空隙较大,踏实后,雪坑的深度为138mm,说明踏实后雪的实际高度为150mm−138mm=12mm,此时,雪的密度更接近水的密度,故这场大雪的降雪量约为12mm.15、A【详解】小张骑电动车的速度25km/h≈6.9m/s小李骑自行车的速度可知,小张的速度最快,小王的速度最慢。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6、A【详解】A.潜望镜是由平面镜组成的,因此是应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故A符合题意;B.小孔成像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C.光的色散,是由于太阳光照到三菱镜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放大镜是凸透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17、B【详解】A.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故B符合题意;C.玻璃幕墙对阳光发生镜面反射造成了光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D.海市蜃楼现象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8、D【详解】“天舟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实现对接后,两者位置不发生改变,保持相对静止,以任一方为参照物,则另一方是静止的。所以选择“天舟一号”为参照物时,“天宫二号”是静止的。故选D。【点睛】
19、B【详解】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真空中的速度,而在水中、琉璃中速度明显减小.故选B.20、D【详解】当烛焰离透镜13厘米时时,得放大的实像,则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2f>13cm>f,所以6.5cm<f<13cm;当烛焰离透镜8厘米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即8cm<f.综上所述8cm<f<13cm,D符合题意.21、D【详解】AB.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了凸透镜,指尖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不会成实像,也不会在光屏上出现影子,故A不符合题意;CD.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了凸透镜,由于凸透镜的其他部分仍能会聚光线而成像,所以光屏上呈现的仍然是烛焰完整的像,只是此时的像比手指指尖触摸前的像要暗一些,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22、B【解析】液体温度计所测温度应高于温度计液体的凝固点,低于液体的沸点。由题可知,黑龙江省漠河气象站记载,最低气温记录为﹣52.3℃,高于酒精的凝固点-117℃,所以酒精温度计是可以使用的;水银和煤油分别在-39℃和-30℃已经凝固,因此不能选用水银和煤油温度计,故B正确。23、D【分析】本题考查通过图象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详解】如果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与t成正比,所以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C;如果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故选D.24、B【详解】A.密度是物质的属性,食用油用了一半,密度不变,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食用油用了一半,质量变为了原来的一半,故B选项符合题意;C.食用油用了一半,质量减半,不会不变,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质量变为了原来的一半,密度不变,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5、C【详解】A.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由ρ=分析:不同的材料,密度不同,质量大的体积不一定大,故A错误;B.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密度大小与体积无关,故B错误;C.同种材料密度一定,由公式m=ρV知,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体积大的质量也一定大,故C正确;D.不同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密度也大,体积不确定,密度也无法比较,故D错误。故选C。26、C【详解】把一只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调整透镜与纸的距离,纸上会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即该透镜是凸透镜,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该凸透镜焦点的位置,光斑(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等于透镜的焦距,凸透镜可用做放大镜使用,故选C。27、B【解析】A.“孤帆”与“江岸”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以“江岸”为参照物,“孤帆”是运动的,故A正确;B.在岸上看到水中的游鱼细石,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C.由于桃花能反射红光,所以会有人面桃花相映红,故C正确;D.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故D正确;故选B。28、B【详解】A.在图中右侧面,光线发生折射时,根据折射定律得知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应分居法线两侧,图中光路违反了折射定律。在左侧面应发生折射,光线方向改变,故A错误。B.图中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左侧面,光线与界面垂直,方向不变,符合光的折射规律,故B正确。CD.光线在左侧面折射时,折射角应大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均小于入射角,均不符合折射定律。故C、D错误。故选:B。29、C【详解】AB.根据,平均速度的计算应为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前5秒的路程未知,则无法计算;故AB错误;C.百米赛跑中的平均速度为:总位移为s=100m,总时间为t=10s,则平均速度为:故选C.30、B【解析】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是用物理学家牛顿的名字来作为力的单位,故选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1657:20【详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和像大小相等;小明同学的身高是165cm,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也是165cm;[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平面镜中钟表指针的实际情况,如下图,可以看到钟表的实际时间是7:20。32、<1.25【详解】[1]由图可知,相同体积的a和b两种物质,a的质量小于b的质量,根据公式,a的密度小于b的密度。[2]由图可知a的密度为则1cm3a的质量为由图可知1cm3b的质量为2g,则都为1cm3的ab混合物的密度为33、OEOG30°45°【详解】[1][2]由图可知,∠BOE=60°,所以∠COE=90°﹣60°=30°而∠COF=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D为法线,AB为界面,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可知,EO为入射光线,OG为折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3]根据反射角的概念可知为反射角且∠COF=30°,[4]由图可知,折射角为:∠GOD=90°﹣45°=45°。34、5∶4【详解】由密度公式可知,甲的体积与乙的体积的比为35、直线传播反射反射长度【分析】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在物体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湖水中另一个“自己”是自己在水面形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光年是指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详解】[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2]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反射红色光的缘故。[3]小刚看见湖水中另一个“自己”是自己在水面形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4]光年是指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故光年是长度单位。36、车厢(车内物体)50【详解】小明同学乘车回家时,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研究对象是树木,并且树木是运动的,向后退去,所以他选取的参照物一定和树木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是以车厢(车内物体)为参照物;180km/h=180m/s=50m/s.37、沿直线传播反射虚不变【详解】“人影相随”中的“影”是人的影子,即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倒影”中的“影”是平面镜所成的像,即通过光的反射形成的物体的正立等大的虚像,因为在人蹲下来的时候,人得脸的大小是不变的,所以像的大小也是不变的。38、2025【详解】[1]导体的电阻R==25Ω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当通过它的电流为800mA时,导体的电阻仍为25Ω不变,它两端的电压U′=I′R=0.8A×25Ω=20V[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诉讼调解达成一致子女抚养及财产分割执行合同
- 离婚房产分割与原配偶子女就业基金协议
- 离婚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费支付协议
- 离婚协议范本:无子女共同财产分配及债务清理
- 链家新人培训体系
- 班组新员工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中国历史文选 课件 第十九讲 经籍志序;第二十讲 二体
- 幼儿学看病课件
- 进餐环节培训课件
- 统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示范教学课件
-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 电力建设土建工程施工记录填写样表
-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青铜葵花》导读课 课件(共24张PPT)
- MR在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中的应用
- 检修安全培训课件
- 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确认记录表
- GB/T 17614.1-2015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变送器第1部分:性能评定方法
- GB 28235-2020紫外线消毒器卫生要求
- Avaya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介绍课件
- 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
- 2023年阜阳市颍州区工会系统招聘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