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基础夯实)文言文实词理解_第1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基础夯实)文言文实词理解_第2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基础夯实)文言文实词理解_第3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基础夯实)文言文实词理解_第4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基础夯实)文言文实词理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基础夯实)文言文实词理解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B.颍考叔为颍谷封人,仓皇而出。(仓皇:慌乱的样子)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弗:不)D.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就:成就)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A.河伯始临大川,则水潦而归之。(潦:水势盛大)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市:买)C.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择:选择)D.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戚戚:忧愁的样子)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A.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效:效果)B.猿猱欲度愁无枝。(度:渡过)C.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枥:马槽)D.寒暑易节,始一返焉。(焉:语气词,无实义)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淡泊名利)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流逝)C.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花草)D.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就:成就)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B.颍考叔为颍谷封人,仓皇而出。(仓皇:慌乱的样子)C.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就:成就)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这里)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A.猿猱欲度愁无枝。(度:渡过)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枥:马槽)C.寒暑易节,始一返焉。(焉:语气词,无实义)D.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择:选择)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花草)B.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就:成就)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这里)D.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戚戚:忧愁的样子)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A.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市:买)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流逝)C.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花草)D.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就:成就)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B.猿猱欲度愁无枝。(度:渡过)C.寒暑易节,始一返焉。(焉:语气词,无实义)D.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戚戚:忧愁的样子)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淡泊名利)B.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择:选择)C.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花草)D.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戚戚:忧愁的样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请根据句意,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实词)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______乎?”(说)2.颍考叔为颍谷封人,仓皇______。(出)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______受。(弗)4.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______。(深)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______。(戚戚)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请打“√”,正确的打“×”)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颍考叔为颍谷封人,仓皇而出。(仓皇:慌乱的样子)×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弗:不)√4.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就:成就)√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流逝)√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花草)√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戚戚:忧愁的样子)√8.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市:买)√9.寒暑易节,始一返焉。(焉:语气词,无实义)×1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淡泊名利)√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请根据要求,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请简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2.“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句话给了你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的理解。3.请解释“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这句话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说明这句话描绘了怎样的景象。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反映了君子的哪些品质?请结合你自己的经历谈谈你的看法。5.请解释“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句话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说明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选择题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仓皇而出”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文是“颍考叔为颍谷封人,仓皇而出。”这里的“仓皇”意为慌乱的样子,因为颍考叔为了救郑庄公,不顾一切地冲出城门。因此,选项B“慌乱的样子”是正确的。2.答案:C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市鞍马”出自《木兰诗》,原文是“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里的“市”意为买,因为木兰为了替父从军,决定去买马鞍和马匹。因此,选项C“买”是正确的。3.答案: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这里的“效”意为效果,因为诸葛亮向刘备表达了自己讨伐贼寇、兴复汉室的决心,如果达不到效果,就愿意接受惩罚。因此,选项A“效果”是正确的。4.答案: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出自《荀子·劝学》,原文是“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里的“就”意为成就,因为河海能够成就其深度,是因为它不拒绝任何细小的水流。因此,选项D“成就”是正确的。5.答案: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子罕》,原文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的“斯”意为这里,指代流逝的时光。因此,选项D“这里”是正确的。6.答案: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曹操的《龟虽寿》,原文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里的“枥”意为马槽,因为老马虽然年老,但仍然有远大的志向。因此,选项B“马槽”是正确的。7.答案:C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出自《荀子·劝学》,原文是“寒暑易节,始一返焉。”这里的“焉”意为语气词,无实义,表示一种感叹的语气。因此,选项C“语气词,无实义”是正确的。8.答案: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学而》,原文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说”同“悦”,意为愉快。因此,选项A“同‘悦’,愉快”是正确的。9.答案: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猿猱欲度愁无枝”出自《战国策·齐策二》,原文是“猿猱欲度愁无枝。”这里的“度”意为渡过,因为猿猱想要渡过河流,但没有树枝可以依靠。因此,选项B“渡过”是正确的。10.答案:C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原文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这里的“芳”意为花草,因为野外的花草散发着幽香。因此,选项C“花草”是正确的。二、填空题答案及解析1.答案:悦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填空能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学而》,这里的“说”同“悦”,意为愉快。因此,填“悦”是正确的。2.答案:出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填空能力。“颍考叔为颍谷封人,仓皇而出”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这里的“出”意为冲出,因为颍考叔为了救郑庄公,不顾一切地冲出城门。因此,填“出”是正确的。3.答案:弗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填空能力。“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出自《孟子·告子上》,这里的“弗”意为不,因为行道的人不接受呼喊他的人。因此,填“弗”是正确的。4.答案:深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填空能力。“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出自《荀子·劝学》,这里的“深”意为深度,因为河海能够成就其深度,是因为它不拒绝任何细小的水流。因此,填“深”是正确的。5.答案:戚戚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填空能力。“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述而》,这里的“戚戚”意为忧愁的样子,因为小人常常感到忧愁。因此,填“戚戚”是正确的。三、判断题答案及解析1.答案:√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学而》,这里的“说”同“悦”,意为愉快。因此,判断为正确。2.答案:×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颍考叔为颍谷封人,仓皇而出”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这里的“仓皇”意为慌乱的样子,因为颍考叔为了救郑庄公,不顾一切地冲出城门。因此,判断为错误。3.答案:√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出自《孟子·告子上》,这里的“弗”意为不,因为行道的人不接受呼喊他的人。因此,判断为正确。4.答案:√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出自《荀子·劝学》,这里的“就”意为成就,因为河海能够成就其深度,是因为它不拒绝任何细小的水流。因此,判断为正确。5.答案:√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子罕》,这里的“逝”意为流逝,因为时光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因此,判断为正确。6.答案:√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这里的“芳”意为花草,因为野外的花草散发着幽香。因此,判断为正确。7.答案:√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述而》,这里的“戚戚”意为忧愁的样子,因为小人常常感到忧愁。因此,判断为正确。8.答案:√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出自《木兰诗》,这里的“市”意为买,因为木兰为了替父从军,决定去买马鞍和马匹。因此,判断为正确。9.答案:×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出自《荀子·劝学》,这里的“焉”意为语气词,无实义,表示一种感叹的语气。因此,判断为错误。10.答案:√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这里的“淡泊”意为淡泊名利,因为只有淡泊名利,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因此,判断为正确。四、简答题答案及解析1.答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了知识,并且时常温习、实践它,不也是令人愉悦的事情吗?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和看法,他认为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温习和实践,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乐趣和满足。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是孔子对于学习的经典论述。通过学习知识,并且时常温习和实践,可以获得真正的乐趣和满足,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2.答案:“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句话给了我启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包容的心态,不拒绝任何细小的帮助或贡献。就像河海能够成就其深度,是因为它不拒绝任何细小的水流一样。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精神,不排斥任何微小的进步或努力,这样才能不断积累,最终取得成功。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这句话出自《荀子·劝学》,是荀子对于学习的经典论述。通过不拒绝任何细小的水流,河海能够成就其深度,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包容的心态,不排斥任何微小的进步或努力,这样才能不断积累,最终取得成功。3.答案:“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这句话中,“野芳”意为野外的花草,“发”意为散发,“幽香”意为幽雅的香气,“佳木”意为美好的树木,“秀”意为茂盛,“繁阴”意为茂密的树荫。这句话描绘了春天野外花草的香气和树木的茂盛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这句话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描绘春天景色的经典句子。通过描绘野外花草的香气和树木的茂盛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4.答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反映了君子的宽广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君子能够宽容待人,不斤斤计较,因此内心坦荡;而小人则常常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因此常常感到忧愁。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学习君子的这种精神,宽广胸怀,积极向上,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是孔子对于君子和小人的经典论述。通过对比君子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