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诗词格律与欣赏名篇背诵与鉴赏试题_第1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诗词格律与欣赏名篇背诵与鉴赏试题_第2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诗词格律与欣赏名篇背诵与鉴赏试题_第3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诗词格律与欣赏名篇背诵与鉴赏试题_第4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诗词格律与欣赏名篇背诵与鉴赏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诗词格律与欣赏名篇背诵与鉴赏试题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要求:请你仔细阅读每小题的题干,根据所学知识,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完成句子。作答时请务必书写工整,确保答案清晰可辨。1.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句,平仄格式完全相同,属于典型的________式对仗。2.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韵脚分别是“下”“来”,属于________韵。3.《诗经·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一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描绘了桑叶繁茂的景象。4.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开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七组叠字,属于________的修辞手法,极富感染力。5.白居易《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两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将琵琶声描绘得栩栩如生。6.《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句,属于________句式,表达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探索精神。7.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被誉为“千古绝唱”,主要在于其________的构图艺术。8.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将历史长河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9.《楚辞·九歌》中“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一句,运用了________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0.陶渊明《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属于________句式,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境界。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要求:请你仔细阅读每小题的题干和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在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并将其字母代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1.下列诗句中,平仄格式与其他三项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C.青青子衿,悠悠我心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12.下列诗句中,不属于“大历诗风”代表作的一项是()A.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霜皮溜受月华白,疏影横斜水清浅D.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13.下列诗句中,不属于“建安风骨”代表作的一项是()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B.赤壁的东风,战舰的鏖战,英雄的成败C.策马思长剑,临风抚宝琴D.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14.下列诗句中,不属于“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的一项是()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B.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C.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D.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15.下列诗句中,不属于“边塞诗派”代表作的一项是()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C.岑参身是诗人来,心是征夫去D.江城子·密州出猎16.下列诗句中,不属于“豪放派”词作代表作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D.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17.下列诗句中,不属于“婉约派”词作代表作的一项是()A.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B.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C.集贤宾·小阁重帘,暮山紫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8.下列诗句中,不属于“楚辞”代表作的一项是()A.众人皆醉我独醒,举杯消愁愁更愁B.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C.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D.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19.下列诗句中,不属于“唐诗”四大家代表作的一项是()A.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B.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D.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20.下列诗句中,不属于“宋词”三大家代表作的一项是()A.雨横风纵送秋声,摽帽吟鞭来何速B.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C.虽无丝竹管弦声,耳中似闻音律鸣D.人比黄花瘦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要求:请你仔细阅读每小题的题干,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回答问题。作答时请务必书写工整,确保答案清晰可辨,字数控制在150字左右。21.请简述律诗的平仄格律有哪些基本要求?22.请简述绝句的押韵规则有哪些?23.请简述《诗经》中“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各自的特点。24.请简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特点。25.请简述苏轼词作“豪放”的艺术风格特点。四、阅读理解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要求: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诗歌,根据所学知识和诗歌内容,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26~29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26.诗歌首句“沉舟侧畔千帆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7.诗歌颔联“沉舟”“病树”分别比喻什么?请简要分析其寓意。28.诗歌颈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9.请简述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五、作文题(本大题1小题,共30分)要求: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感悟,围绕“诗词之美”这一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作答时请务必书写工整,确保答案清晰可辨,表达真情实感,展现个性思考。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填空题答案及解析1.对仗解析:该题考查对仗知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句,平仄格式完全相同,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属于典型的对仗,特别是工对,要求上下句词性相对,平仄相反,意义相关或相反。李白的这句诗是著名的对偶句,通过平仄的对称和意境的呼应,表达了思乡之情,是学习对仗的绝佳范例。2.仄韵解析:该题考查押韵知识。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韵脚分别是“下”“来”,“下”属仄声“下”韵部,“来”属仄声“灰”韵部,在古代汉语中,这两韵可以通押,属于仄韵。杜甫这首诗的韵脚是“下”“来”“回”“开”“危”“来”,均为仄声韵,体现了杜甫律诗的严谨用韵。3.拟人解析:该题考查修辞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一句,将桑叶拟人化,赋予其人的情态,“沃若”形容桑叶肥美茂盛的样子,如同人的肌肤润泽一样。运用拟人手法,生动描绘了桑叶繁茂的景象,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是《诗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4.叠字解析:该题考查修辞手法。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开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七组叠字,属于叠字的修辞手法,极富感染力。“寻寻觅觅”写动作的空虚,“冷冷清清”写环境的寂寥,“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的悲苦,通过叠字的重复和叠加,层层递进地渲染了词人孤寂愁苦的心境,是千古名句。5.比喻解析:该题考查修辞手法。白居易《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琵琶声描绘得栩栩如生。“大弦嘈嘈”形容声音粗重急促,如同急雨,“小弦切切”形容声音细小轻柔,如同私语。通过比喻,将抽象的音乐声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读者如闻其声,如感其情。6.倒装解析:该题考查句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句,属于倒装句式,特别是“路漫漫其修远兮”部分,将定语“漫漫”“修远”放在中心词“路”之后,属于定语后置的倒装。这种倒装句式,不仅符合楚辞的语言特点,而且增强了句子的气势,表达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探索精神。7.对偶解析:该题考查构图艺术。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被誉为“千古绝唱”,主要在于其对偶的构图艺术。“大漠”对“长河”,“孤烟”对“落日”,“直”对“圆”,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协调,描绘了边塞雄浑壮阔的景象,画面感极强,体现了王维精湛的构图艺术。8.对比解析:该题考查修辞手法。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历史长河与自然景象、历史人物与自然景物进行对比。“大江东去”是自然景象,“浪淘尽”是历史过程,“千古风流人物”是历史人物,通过对比,突出了历史人物的渺小和自然景象的永恒,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9.意象解析:该题考查意象。“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一句,运用了兰、汤、芳、华采衣、英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兰”象征高洁,“汤”象征清洁,“芳”象征美好,“华采衣”象征华美,“英”象征美丽,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营造了一种清新淡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10.无心解析:该题考查句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属于无心之境句式,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境界。“采菊”是无意,“见南山”是偶然,诗人并非有意去寻找南山,而是在采菊时无意中看见了南山,这种“无心之境”正是诗人心境的写照,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境界。二、选择题答案及解析11.B解析:该题考查平仄格式。A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平仄格式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B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平仄格式为“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与其他三项完全不同;C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平仄格式为“平平仄平,平平平仄”;D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平仄格式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故选B。12.B解析:该题考查诗歌流派。“大历诗风”代表作有杜甫的《登高》、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等,特点是风格清丽,意境深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陆游《游山西村》,属于“中兴诗风”,又称“南宋诗风”,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故选B。13.A解析:该题考查诗歌流派。“建安风骨”代表作有曹操的《短歌行》、曹植的《白马篇》、王粲的《七哀诗》等,特点是慷慨悲凉,气势雄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出自杜牧《赤壁》,属于“晚唐五言绝句”,不属于“建安风骨”。故选A。14.C解析:该题考查诗歌流派。“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有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谢灵运的《登池上楼》、王维的《山居秋暝》等,特点是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表达隐逸情怀。“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出自王维《汉江临泛》,属于“边塞诗派”,描绘了汉江的壮阔景象。故选C。15.D解析:该题考查诗歌流派。“边塞诗派”代表作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等,特点是描写边疆战争和风土人情。“江城子·密州出猎”出自苏轼,属于“豪放派”词作,描写了出猎的盛况和词人的豪情。故选D。16.B解析:该题考查词作流派。“豪放派”词作代表作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出自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属于“婉约派”词作,描写了月下起舞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故选B。17.D解析:该题考查词作流派。“婉约派”词作代表作有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李白《行路难·其一》,属于“豪放派”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豪情。故选D。18.C解析:该题考查诗歌流派。“楚辞”代表作有屈原的《离骚》、宋玉的《九辩》、贾谊的《吊屈原赋》等。“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出自卓文君《白头吟》,属于汉代乐府诗,不属于“楚辞”。故选C。19.C解析:该题考查唐诗四大家。“唐诗四大家”指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孟浩然《春晓》,属于盛唐山水田园诗,不属于“唐诗四大家”代表作。故选C。20.A解析:该题考查宋词三大家。“宋词三大家”指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雨横风纵送秋声,摽帽吟鞭来何速”出自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属于“豪放派”词作。“人比黄花瘦”出自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属于“婉约派”词作。A项出自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属于“婉约派”词作,不属于“宋词三大家”代表作。故选A。三、简答题答案及解析21.律诗的平仄格律基本要求有:①句内平仄交替,即一句之内平仄交替出现,避免连续平声或仄声;②联内平仄相对,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平仄相反,如上句为平起平收,下句应为仄起仄收;③押韵,偶数句必须押平声韵,首句可押可不押;④对仗,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词性相对,平仄相反。解析:该题考查律诗平仄格律知识。律诗的平仄格律是格律诗的基本要求,包括句内平仄交替、联内平仄相对、押韵和对仗。句内平仄交替要求一句之内平仄交替出现,避免连续平声或仄声,如“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联内平仄相对要求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平仄相反,如上句为“平平仄仄平”,下句应为“仄仄平平仄”。押韵要求偶数句必须押平声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对仗要求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词性相对,平仄相反。这些要求共同构成了律诗严谨的艺术形式。22.绝句的押韵规则有:①押平声韵,绝句的韵脚必须是平声字;②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押韵则押平声韵;③一韵到底,绝句的韵脚必须统一,不能换韵;④第二句必须押韵。解析:该题考查绝句押韵规则知识。绝句的押韵规则包括押平声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和第二句必须押韵。绝句的韵脚必须是平声字,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首句可押可不押,如首句押韵则押平声韵,不押韵则第二句必须押韵。一韵到底要求绝句的韵脚必须统一,不能换韵。第二句必须押韵,这是绝句押韵的基本要求。这些规则共同构成了绝句的韵律美。23.《诗经》中“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各自的特点是:①赋,直接铺陈叙事,不加修饰,如“采薇采薇,薇亦作止”;②比,比喻象征,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③兴,触景生情,引出主题,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解析:该题考查《诗经》表现手法知识。“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赋是直接铺陈叙事,不加修饰,如“采薇采薇,薇亦作止”直接描写采薇的情景。比是比喻象征,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将贪婪的统治者比作硕鼠。兴是触景生情,引出主题,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通过雎鸠和鸣引出对女子的爱慕之情。这三种手法共同构成了《诗经》的艺术特色。24.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特点有:①沉郁,指诗歌内容的深沉,情感的内敛,如《登高》的悲凉;②顿挫,指诗歌语言的跌宕起伏,节奏的变化,如《兵车行》的反复咏叹;③雄浑,指诗歌气势的雄健,如《秋兴八首》的壮阔;④精炼,指诗歌语言的精炼,如《石壕吏》的简洁。解析:该题考查杜甫诗歌风格知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特点包括沉郁、顿挫、雄浑和精炼。沉郁指诗歌内容的深沉,情感的内敛,如《登高》的悲凉,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顿挫指诗歌语言的跌宕起伏,节奏的变化,如《兵车行》的反复咏叹,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雄浑指诗歌气势的雄健,如《秋兴八首》的壮阔,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精炼指诗歌语言的精炼,如《石壕吏》的简洁,用极少的文字表现了深刻的社会现实。25.苏轼词作“豪放”的艺术风格特点有:①题材广泛,不拘一格,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历史;②意境开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宇宙;③语言豪迈,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写出猎;④情感奔放,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写人生。解析:该题考查苏轼词作风格知识。苏轼词作“豪放”的艺术风格特点包括题材广泛、意境开阔、语言豪迈和情感奔放。题材广泛指苏轼的词作题材不拘一格,既有写历史的,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有写宇宙的,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意境开阔指苏轼的词作意境宏大,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写赤壁之战的壮阔景象。语言豪迈指苏轼的词作语言雄健,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写出猎的盛况。情感奔放指苏轼的词作情感奔放,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写人生哲理。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苏轼词作豪放的风格。四、阅读理解题答案及解析26.诗歌首句“沉舟侧畔千帆过”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沉舟”与“千帆过”的对比,突出了新旧交替、新陈代谢的哲理。沉舟象征衰落的事物,千帆象征新兴的力量,对比鲜明,表达了对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信念。解析:该题考查修辞手法分析。该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沉舟”与“千帆过”进行对比。“沉舟”象征衰落的事物,“千帆过”象征新兴的力量,通过对比,突出了新旧交替、新陈代谢的哲理。这种对比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江面的景象,而且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变化的感慨和对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信念。27.诗歌颔联“沉舟”“病树”分别比喻诗人自己。沉舟比喻诗人政治上的失意,病树比喻诗人年老体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变化的感慨和对个人遭遇的无奈,同时也蕴含了对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信念。解析:该题考查比喻分析。该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沉舟”和“病树”分别比喻诗人自己。“沉舟”比喻诗人政治上的失意,“病树”比喻诗人年老体衰。通过比喻,诗人将自己的遭遇与江面的景象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时局变化的感慨和对个人遭遇的无奈,同时也蕴含了对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信念。这种比喻生动形象,富有哲理,是千古名句。28.诗歌颈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表达了诗人暂且借酒消愁、振作精神的心境。刘禹锡被贬谪多年,心情苦闷,但乐天的到来给他带来了欢乐,于是他借酒消愁,暂且振作精神,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解析:该题考查心境分析。该联表达了诗人暂且借酒消愁、振作精神的心境。刘禹锡被贬谪多年,心情苦闷,但白居易的到来给他带来了欢乐,于是他借酒消愁,暂且振作精神。这种心境既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通过“暂凭杯酒长精神”一句,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29.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①对比鲜明,如“沉舟”与“千帆过”的对比;②比喻生动,如“沉舟”“病树”的比喻;③哲理深刻,如新旧交替、新陈代谢的哲理;④情感真挚,如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解析:该题考查艺术特色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包括对比鲜明、比喻生动、哲理深刻和情感真挚。对比鲜明体现在“沉舟”与“千帆过”的对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