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6年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学生版——古代文化常识(练习)目录TOC\o"1-3"\h\u01课标达标练 202核心突破练 503真题溯源练 91.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时期属于省级考试,由天子钦派各省主考官,因考试在春天举行而又称“春闱”。B.“御史”,在秦以前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C.“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中原以外的地方则称“四夷”。D.“畿内”指京城管辖的地区,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为“畿”,常见的词语还有“畿辅”“畿辇”“京畿”等,都是此意。2.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宾客”,古代官职名,从唐代始置,为太子东宫属官,掌管侍从规谏等。B.“进士”,意为可以进受爵位之人,是对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呼,凡应试者亦谓之举进士。C.“侍郎”,古代官名,宋朝时在中央设吏、户、礼、工、刑、兵六部,侍郎是各部的副部长。D.“权”,指暂代官职。在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领、署等。3.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晦朔”,晦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是晦的前一天。B.“五礼”指古代的五种礼制。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以丧葬之事为凶礼,以军旅之事为军礼,以宾客之事为宾礼,以冠婚之事为嘉礼。C.《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与《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五经”。D.“三公”指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泛指国家重臣。4.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央行政机构分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是部的最高长官。B.“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帝王宫殿的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对帝王的敬称。C.“工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户籍管理、土地测量以及赋税、钱粮等财政事宜。D.“节”,即“符节”,是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5.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在名字前称讳,以表示尊敬。如: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B.“翰林院”,始设立于唐朝,到明朝时,成为专门考核、提拔、任免官吏的机构。C.“宦者”,即宦官,也称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自东汉始全由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的人充任。D.“贡举”,古时地方官府向帝王荐举人才,有乡里选举、诸侯贡士之制。明清则泛指科举制度。6.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B.“圹”指墓穴,泛指坟墓。圹志就是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7.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C.“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8.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来,“稽首”是臣拜君之礼。“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
“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C.“太守”,又称郡守,
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宫。D.“学田”指古时朝廷或地方政府给学校的公田,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经济支柱。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务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月、日、时。10.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补”,旧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而得到封赏或免罪。B.“侯”,爵位的一种,爵位在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C.“谏官”,指掌谏诤的官员,即古时专门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D.“宿儒”,“宿”指努力工作的人。“儒”指读书人,词语的意思是努力读书的人。11.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以“稷”为五谷(黍、稷、麦、稻、菽)之长。古代帝王、诸侯祭祀土神(社)和谷神(稷),故合称“社稷”,并用来代称国家。B.“宫”“商”“角”“徵”“羽”为古代音乐的五声,又称五音。变徵,声调悲凉。C.古人常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D.“刎颈之交”“莫逆之交”“布衣之交”“忘年之交”“车笠之交”“竹马之交”都用来形容交情很深。12.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院”,是唐宋至明清时代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系统。例如东林书院、岳麓书院,成为官府所办、私人所创的聚徒讲学、研究学问的场所。B.“公车”,是汉代的官署名称,因为汉朝曾使用公家的车马接送应举的人,所以以后就用这个词来指代入京应试的举人。C.“朔漠”,指的是北方的沙漠地区,例如杜甫《咏怀古迹》中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D.“科举”肇端于明代,是古代朝廷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它打破了“门阀士族”制度的桎梏。13.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傅”是古代的三公之一,又指“东公三师”之一,例如写作《过秦论》的贾谊因为担任过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因此,被称为“太傅”。B.“春闱”,指的是“会试”。明清两朝,会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各省的举人和国子监监生都可参与,中第一名者被称为“会元”。C.古人的“名”与“字”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古人在幼年的时候就取“字”,例如李贺字长吉、韩愈字退之。对于平辈或者尊辈称字是出于敬重。D.“败北”,指的是军队打败仗时,背向敌人逃跑。14.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中”指的是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秦国的旧地所在,例如《过秦论》“自以为关中之固”中的“关中”指的就是此地。B.“箕踞”,指的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种姿势表示对对方的敬意。C.“锱铢”,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表示极小的数量。后来用“锱铢必较”来形容人的气量狭小。D.“沛公”,指的是汉高祖刘邦,由于他在沛县起兵,所以人们以地名称其为“沛公”。15.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试”,是童生试,是明清两朝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B.“学士”在古代是一种学位的称号,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顾问、秘书,参与机要。C.“史皇”指的是仓颉,古代传说中最早发明文字的人。D.“牺牲”,古代祭祀的时候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毛色纯一的被称为“牺”,体全的被称为“牲”。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贞观元年,太宗曰:“古者断狱,必讯于三槐、九棘之官,今三公、九卿即其职也。自今以后,大辟罪皆令中书、门下四品已上及尚书九卿议之。如此,庶免冤滥。”由是至四年,断死刑,天下二十九人,几致刑措。贞观五年,张蕴古为大理丞。相州人李好德素有风疾,言涉妖妄,诏令鞫其狱。蕴古言:“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太宗许将宽宥。蕴古密报其旨,仍引与博戏。持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之。太宗大怒,令斩于东市。(节选自《贞观政要·刑法》)A.三槐,相传周朝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而立。后以之喻“三公”。B.大辟,古代五刑之一,一种砍头的刑罚,商、周、春秋、战国等时期为“死刑”的通称。C.中书,三省之一,古时中央政权执行部门。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审议、决策和执行。D.博戏,古代汉族民间的一种赌输赢、角胜负的游戏。实质上也是一种有赌博色彩的游戏。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吕祖谦字伯恭,尚书右丞好问之孙也。初,荫补入官,丁内艰,居明招山,四方之士争趋之。轮对,勉孝宗留意圣学。父忧免丧,主管台州崇道观。(节选自《宋书·吕祖谦传》,有删改)A.荫补,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指下辈因上辈功业或地位而获得的特殊待遇。B.丁内艰,也称为丁母忧,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C.圣学,一般指圣人治学之法、修学之道、成学之径、饱学之意,有时特指孔子之学。D.免丧,又称“夺情”,意思是为国家放弃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樊毅,字智烈,南阳湖阳人也。讨河东王萧誉,以功除假节、威戎将军、右中郎将,食邑三百户。高祖受禅,毅与弟樊猛举兵应王琳,琳败奔齐,太尉侯瑱遣使招毅,毅率子弟部曲还朝。(节选自《陈书·列传二十五》,有删改)A.假节,中国古代帝王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任务完成就会收回。B.食邑,又称采邑、封地,是指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C.受禅,也叫禅让制,是指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D.部曲,本为军队编制及私兵之称,后来为家仆之称。身份高于奴婢低于良人,有私财,无独立户籍。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姜彧字文卿,莱州莱阳人也。彧幼颖悟好学,(张)荣守济南,辟为掾,升左右司知事,寻迁郎中,进参议官。至元五年,召拜治书侍御史,出为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赐金虎符,改信州路总管。后累迁陕西汉中、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使,拜行台御史中丞。后以老病归济南,寻擢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三十年二月,以疾卒,年七十六。A.郎中,本来是古代民间对医生的尊称,这里是官职名,即帝王的侍从官。B.虎符,是古代用金属制的虎形调兵凭证,其背面刻有铭文,分为左右两半。C.信州路,与辛弃疾词中“烽火扬州路”中的“路”均为行政区划名。D.“累迁”中的“迁”意为调动官职,在古代一般指升职。累迁就是多次升官。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岁癸巳,奂微服北渡,冠氏帅赵寿之即延致奂,待以师友之礼。门人有自京师载书来者,因得聚而读之。东平严实闻奂名,数问其行藏,奂终不一诣。戊戌,试诸道进士。奂试东平,两中赋论第一。从监试官北上,谒中书耶律楚材,楚材奏荐之,授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在官十年,乃请老于燕之行台。奂博览强记,作文务去陈言,以蹈袭古人为耻。朝廷诸老,皆折行辈与之交。关中虽号多士,名未有出奂右者。A.癸巳、戊戌,都指年份。中国古代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B.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目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微服私访”在古代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C.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D.行辈,即排行和辈分。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耿秉字伯初,有伟体,腰带八围。博通书记,能说《司马兵法》,尤好将帅之略。以父任为郎,数上言兵事。常以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以战去战,盛王之道。显宗既有志北伐,阴然其言。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每公卿会议,常引秉上殿,访以边事,多简帝心。十五年,拜驸马都尉。十六年,以骑都尉秦彭为副,与奉车都尉窦固等俱伐北匈奴。虏皆奔走,不战而还。十七年夏,诏秉与固合兵万四千骑,复出白山击车师。遂定车师而还。肃宗即位,拜秉征西将军。遣案行凉州边境,劳赐保塞羌胡,进屯酒泉。建初元年,拜度辽将军。章和二年,复拜征西将军,副车骑将军窦宪击北匈奴,大破之。封秉美阳侯,食邑三千户。秉性勇壮而简易于事,军行常自被甲在前,休止不结营部,然远斥候,明要誓,有警,军陈立成,士卒皆乐为死。永元二年,代桓虞为光禄勋。明年夏卒,时年五十余。赐以朱棺、玉衣,将作大匠穿冢,假鼓吹,五营骑士三百余人送葬。谥曰桓侯。匈奴闻秉卒,举国号哭,或至梨面①流血。长子冲嗣。及窦宪败,以秉窦氏党,国除。冲官至汉阳太守。曾孙纪,少有美名,辟公府,曹操甚敬异之,稍迁少府。(节选自《后汉书·耿秉传》,有删改)[注]①梨面: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割面流血,以示哀痛。梨,同“剺”,割、划破。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也指在中原地区建立的政权。B.匈奴,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于汉,北匈奴从漠北西迁。C.拜,古代授予官职的术语,而迁、转是关于调动官职的,擢、升、谪是关于提升官职的,左迁是关于降低官职的。D.食邑,指卿、大夫的封地,即采邑,卿、大夫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建储意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B.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的道理。C.太后是指皇帝的母亲,一般居住在中宫。D.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本义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如《出师表》有“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的句子。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留中是封建社会皇帝对臣子的奏章采取的一种做法,对臣子的奏章不交议也不批复。B.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C.台谏,包括台官和谏官。台官,唐宋时指御史台的官员,明朝通称御史为台谏。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邵捷春,字肇复,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二年出为四川右参政,分守川南,抚定高、杨二氏。迁浙江按察使。大计,坐贬。久之,起四川副使,以十年秋抵成都。时秦贼已入蜀,巡抚王维章、总兵侯良柱悉众北拒,城中惟屯田军及蜀府护卫军,人情恇惧。捷春启门纳乡民避贼者。中尉奉勾贼抵城下,捷春与御史陈廷谟擒击奉,而募市人、起废将固守。十二年五月,宗龙入掌中枢,即擢捷春右佥都御史代之。……敕巡按御史遣官送京师,下狱论死。捷春知不可脱,明年八月仰药死狱中。福王时,复官,赠兵部右侍郎。(节选自《明史·邵捷春传》,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礼部考试合格者赐进士及第,其后又有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的名义。B.崇祯,明思宗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称,由汉武帝首创。C.大计,明清考核外官的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经考核,被贬黜者一律不复任用。D.屯田,汉朝以来利用驻军或招募农民垦殖荒地的制度,曹操曾在许昌招募农民屯田。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御史”,自秦开始,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B.擢,选拔,提拔,和《陈情表》里“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意思一样。C.赠,又称“追赠”,指朝廷为表彰已死官员的功绩而赏赐死者官爵或荣誉称号。D.“兵部”是古代官署名,掌管文武百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居在乌衣巷,(继叔父)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九年,东乡君(指晋陵公主)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十年,卒,时年四十二。追赠太常。(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有删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文中“从叔峻”中的“从”即为此意。B.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C.乌衣巷,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刘禹锡咏怀名篇《乌衣巷》即是此处。D.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B.服阕,又称“服除”,“阕”是“终了”之意,“服阕”是“守孝期满除去孝服”之意。C.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D.“赠”,又叫“追赠”。“赠典”是古代朝廷推恩重臣,把官爵授给已死官员而举行的典礼。(2021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试题。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科技部技术合同范本解读与应用指南
- 2025年农产品电商平台投资评估合同模板
- 【A4原卷】2025年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素养测评提高卷(二)
- 委托担任法定代表人协议范本
- 2026年单招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年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必考题
- 2026年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必考题
- 2026年鄂州职业大学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必刷测试卷新版
- 2025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
- 2026年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附答案
- 三级安全教育登记卡(新)
- 《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 超声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演示
- 2022-2023部编新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 手电筒产品课程设计报告书
- 有机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静力压桩中的几个问题及在苏州某工程中的应用
- 滕王阁序注音全文打印版
- FZ/T 01057.2-2007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第2部分:燃烧法
-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党政办公室工作人员招考聘用2人【共500题附答案解析】模拟检测试卷
- 全国连片特困地区分县名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