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诗词格律与欣赏突破试题库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填空题(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要求:根据诗句内容或格律要求,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字词,使诗句完整且符合格律规范。我在教你们写诗的时候啊,就特别强调,这些空可不是随便填的,得用心琢磨,就像给诗句找最合适的鞋子,穿上去得又舒服又有型。1.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果要把“明月”换成“北斗”,为了保持对仗工整,下句的“故乡”最好改为______。2.杜甫《春望》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两句诗的平仄关系是______对______,符合七言律诗的什么格律要求?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如果调整句式为“原上草离离,岁岁一枯荣”,这样改动后,从音韵角度看有什么变化?4.《诗经·关雎》首句“关关雎鸠”,这四个字的平仄排列是______,这种排列方式有什么特殊意义?5.王维《使至塞上》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如果将“孤烟”改为“烽烟”,从格律上看需要注意什么?6.李清照《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如果补全下句为“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这两句的押韵方式属于什么类型?7.苏轼《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问句的语气和格律有什么特点?8.曹操《短歌行》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两句的句式结构属于什么类型,对后世诗歌有什么影响?9.《楚辞·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果将“修远”改为“迢迢”,对诗句的节奏有什么影响?10.陆游《钗头凤》里“红酥手,黄縢酒”,如果将“红酥”改为“翠袖”,从色彩和格律角度看有什么变化?11.《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两句诗的对仗有什么特点?12.孟浩然《春晓》里“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如果将“风雨”改为“云雾”,对诗句的意境和格律有什么影响?13.岳飞《满江红》中“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这组短句的节奏有什么特点?14.贺知章《回乡偶书》里“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两句诗的平仄有什么规律?15.骆宾王《咏鹅》中“鹅,鹅,鹅”,这叠字的使用对诗句的音韵有什么作用?16.《木兰诗》里“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两句诗的用词有什么特点,对格律有什么影响?17.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组问句的语气和格律有什么特点?18.《诗经·蒹葭》里“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如果将“一方”改为“中央”,对诗句的音韵和意境有什么变化?19.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两句诗的对仗有什么特点?20.温庭筠《商山早行》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组对句的平仄有什么规律?二、选择题(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要求:仔细阅读每道题的选项,选择最符合诗句格律或赏析要求的答案。我在课上经常说,做选择题就像侦探破案,得把每个选项都掰开了揉碎了看,特别是那些看似差不多其实有细微差别的选项,往往藏着关键。1.下列哪句诗的平仄安排符合七言律诗的“平起平收”格律?(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诗经·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这句诗的修辞手法不包括什么?(A)对偶(B)比喻(C)拟人(D)排比3.李白《将进酒》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两句诗的句式属于什么类型?(A)对偶(B)排比(C)设问(D)反问4.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的对仗有什么特点?(A)词性不对等(B)平仄不协调(C)结构不平行(D)意境不相关5.白居易《琵琶行》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两句诗的比喻有什么特点?(A)直喻(B)暗喻(C)明喻(D)借喻6.《楚辞·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句诗的节奏有什么特点?(A)舒缓(B)急促(C)跳跃(D)平缓7.李清照《醉花阴》中“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句诗的修辞手法不包括什么?(A)夸张(B)拟人(C)对偶(D)借代8.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词的句式属于什么类型?(A)对偶(B)排比(C)设问(D)反问9.曹操《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句诗的对仗有什么特点?(A)词性不对等(B)平仄不协调(C)结构不平行(D)意境不相关10.《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句诗的修辞手法不包括什么?(A)对偶(B)比喻(C)拟人(D)排比11.岳飞《满江红》中“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两句诗的平仄有什么规律?(A)一三五不论(B)二四六分明(C)平仄交替(D)平仄对应12.贺知章《回乡偶书》里“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句诗的语气有什么特点?(A)疑问(B)感叹(C)陈述(D)祈使13.骆宾王《在狱咏蝉》中“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这句诗的修辞手法不包括什么?(A)对偶(B)比喻(C)拟人(D)排比14.《木兰诗》里“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两句诗的用词有什么特点?(A)直白(B)含蓄(C)夸张(D)借代15.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词的修辞手法不包括什么?(A)夸张(B)拟人(C)比喻(D)排比三、简答题(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要求:根据诗句内容或格律特点,用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咱们在课上聊的时候啊,我总说,学诗词就像解谜,那些平仄、对仗、押韵的规矩,其实都是藏在字里行间的密码,得你用心去解锁。这些题啊,就是让你试试能不能解开这些谜。1.李白《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诗在格律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2.杜甫《登高》全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从格律角度看,这首诗的平仄、对仗和押韵有什么规律?3.白居易《琵琶行》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几句诗在格律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诗经·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两句诗在格律和内容上有什么呼应关系?5.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种叠字的运用在格律和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四、分析题(本部分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要求:结合诗句内容,深入分析其格律特点或艺术手法。我记得有一次上课,咱们讨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有同学说这就像一幅画,我说对,诗词有时候就是这样,格律是骨架,意境是血肉,只有两者结合好了,才是一首完整的诗。这几题啊,就是让你试试能不能把骨架和血肉都看懂。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在格律和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2.曹操《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首诗在格律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3.岳飞《满江红·写怀》中“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首词在格律和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五、论述题(本部分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就诗词格律或欣赏谈谈自己的理解。每次讲到诗词格律的时候,我总是觉得特别有意思,那些平平仄仄、对对仗仗,好像一开始是束缚,但慢慢你会发现,它们其实是让诗词更美、更有力量的魔法。这几题啊,就是让你说说,你有没有发现这种“魔法”,能不能说说你的理解。1.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对诗词中“对仗”手法的理解。在诗词创作中,对仗有什么作用?2.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对诗词中“押韵”手法的理解。在诗词创作中,押韵有什么作用?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填空题答案及解析1.乡关解析:原句“低头思故乡”中的“故乡”与上句“举头望明月”的“明月”构成对仗,“明月”为名词,指天体;“故乡”亦应为名词,指家乡。选项“北斗”为天体名词,与“明月”词性相同,但意境与“故乡”的思念之情不符;若改为“乡关”,则与“明月”同为名词,且“乡关”指家乡的关隘或泛指家乡,与“思”字呼应,对仗工整,意境相符。2.平起平收解析:前句“国破山河在”的平仄为“仄仄平平仄”,后句“城春草木深”的平仄为“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对,符合七言律诗的“对”的格律要求,且首句“国破”以仄声起,末句“深”以平声收,符合“平起平收”的格式。3.变得更为紧凑,音韵上少了变化解析:原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为两个四字句,节奏舒缓,音韵有顿挫感;调整后“原上草离离,岁岁一枯荣”变为一个四字句和一个六字句,节奏上由舒缓变为紧凑,且“离离”的叠字效果在六字句中减弱,音韵上少了变化。4.平平仄平解析:四个字的平仄排列为“关关雎鸠”,“关关”为叠韵词,平仄为“平平”;“雎鸠”二字平仄为“平仄”。整体排列为“平平仄平”,这种排列方式符合《诗经》中常见的叠章咏唱的平仄规律,且“关关”的叠韵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感。5.需要注意平仄协调,特别是“烽烟”的“烽”字解析:原句“大漠孤烟直”的“烟”字为平声;若改为“烽烟”,“烽”字为平声,“烟”字为平声,平仄仍为“平平”,但“烽烟”指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与“孤烟”的意境不同,且在格律上需要考虑与上下句的平仄协调,特别是“烽”字的平声与“直”字的仄声需要搭配得当。6.交韵解析:上句“常记溪亭日暮”的尾字“暮”为仄声去声;下句“沉醉不知归路”的尾字“路”为仄声去声。两字同属去声韵部,且位置相同,属于交韵类型,这种押韵方式在词中较为常见,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7.疑问语气,带有感叹的成分,平仄上多采用疑问句式的常见格式解析:这问句以“明月几时有”开头,带有强烈的疑问语气,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思念和疑问;同时,“把酒问青天”又带有感叹的成分,表达了作者对天道的追问和感慨。在平仄上,疑问句式常采用仄声开头,平声结尾的格式,如“明月”为“平仄仄”,“几时有”为“仄平仄”,符合疑问句式的常见格式。8.设问解析:这两句诗以“对酒当歌”设问,引出“人生几何”的答案,属于设问类型。这种句式在诗中较为常见,通过设问的方式,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同时也符合乐府诗的句式特点。9.变得更为舒缓,节奏上少了顿挫感解析:原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两个七字句,节奏较为紧凑,音韵有顿挫感;若将“修远”改为“迢迢”,“迢迢”为叠词,读起来更为舒缓,节奏上少了顿挫感,但意境上更强调了路程的遥远。10.色彩上更冷,音韵上更拗口解析:原句“红酥手,黄縢酒”中的“红”和“黄”色彩鲜明,对比强烈;若将“红酥”改为“翠袖”,“翠”色为青绿色,与“黄”色相比,色彩上更冷,且“翠袖”与“黄縢酒”在音韵上不协调,读起来更拗口。11.词性对等,结构平行,意义相关解析:这两句诗的对仗特点在于:词性对等,如“胡马”对“越鸟”,“依”对“巢”,“北风”对“南枝”;结构平行,如“胡马依北风”和“越鸟巢南枝”都是主谓短语+动词+宾语的结构;意义相关,如“胡马依北风”和“越鸟巢南枝”都表达了动物怀念故土的情感。12.意境上少了动态感,音韵上更平淡解析:原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的“风雨”描绘了动态的景象,意境上更生动;若将“风雨”改为“云雾”,“云雾”描绘的是静态的景象,意境上少了动态感,且在音韵上更平淡,读起来缺乏韵味。13.节奏急促,富有张力解析:这组短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节奏急促,句式短小,富有张力,表现了作者激愤的心情;特别是“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一句,节奏更为急促,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强烈情感。14.平仄上以平声为主,且平仄交替出现解析:这两句诗的平仄排列为“少小离家”为“仄仄平平”,“老大回”为“仄仄平平”;“乡音无改”为“平平平仄”,“鬓毛衰”为“仄平平平”。平仄上以平声为主,且平仄交替出现,符合七言绝句的平仄规律。15.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感,使诗句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解析:叠字的使用在诗词中可以增强音乐性和韵律感,如“鹅,鹅,鹅”的叠字使用,使诗句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同时“鹅”字的重复也强调了鹅的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16.用词夸张,富有表现力,对格律影响不大解析:这两句诗的用词夸张,如“万里赴戎机”夸张了征途的遥远,“关山度若飞”夸张了行军的速度,富有表现力;对格律影响不大,平仄上,“万里”为“仄仄”,“赴戎机”为“仄平”,“关山”为“平平”,“度若飞”为“仄仄平”,符合七言绝句的平仄规律。17.疑问语气强烈,带有自问自答的成分,平仄上多采用疑问句式的常见格式解析:这组问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疑问语气强烈,带有自问自答的成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往事的回忆;在平仄上,疑问句式常采用仄声开头,平声结尾的格式,如“春花”为“平平”,“秋月”为“平仄”,“何时了”为“平平仄”,“往事”为“仄仄”,“知多少”为“平平仄”,符合疑问句式的常见格式。18.音韵上更和谐,意境上更凄美解析:原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的“一方”指水的那一边;若改为“中央”,“中央”指水的中心,音韵上更和谐,但意境上更凄美,表达了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奈之情。19.词性对等,结构平行,意义相关,且对仗工整解析:这两句诗的对仗特点在于:词性对等,如“天街”对“草色”,“小雨”对“遥看”,“润如酥”对“近却无”;结构平行,如“天街小雨润如酥”和“草色遥看近却无”都是主谓短语+形容词短语的结构;意义相关,如“天街小雨润如酥”和“草色遥看近却无”都描绘了早春的景象;且对仗工整,符合七言绝句的格律要求。20.平仄上以平声为主,且平仄交替出现,对仗工整解析:这组对句的平仄排列为“鸡声”为“平平”,“茅店”为“平平”,“月”为“仄仄”,“人迹”为“平平”,“板桥”为“平平”,“霜”为“平仄”。平仄上以平声为主,且平仄交替出现,对仗工整,符合七言绝句的平仄规律。二、选择题答案及解析1.A解析:A选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平仄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符合七言律诗的“平起平收”格律;B选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平仄为“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不符合“平起平收”格律;C选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不符合“平起平收”格律;D选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平仄为“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不符合“平起平收”格律。2.D解析:这两句诗的修辞手法包括对偶(桑之未落/桑之落矣,其叶沃若/其黄而陨)、比喻(沃若/黄而陨),但没有排比,D选项“排比”错误。3.B解析:这两句诗的句式属于排比类型,通过“君不见”的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气势和感染力。4.B解析:这两句诗的对仗特点在于:词性对等,如“无边”对“不尽”,“落木”对“长江”,“萧萧下”对“滚滚来”;结构平行,如“无边落木萧萧下”和“不尽长江滚滚来”都是主谓短语+形容词短语+动词短语的结构;意境相关,如“无边落木萧萧下”和“不尽长江滚滚来”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且平仄协调,符合七言律诗的格律要求。5.B解析:这两句诗的比喻手法为暗喻,“大弦嘈嘈”比喻为“急雨”,“小弦切切”比喻为“私语”,使用了“如”字,但没有明喻的“是”“像”等字,因此属于暗喻。6.A解析:这句诗的节奏舒缓,句式整齐,音韵有顿挫感,符合《楚辞》中常见的四字句节奏。7.B解析:这句诗的修辞手法包括夸张(人比黄花瘦)、对偶(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借代(黄花代指菊花),但没有拟人,B选项“拟人”错误。8.B解析:这句词的句式属于排比类型,通过“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气势和感染力。9.A解析:这句诗的对仗特点在于:词性不对等,如“老骥”对“志”,“伏枥”对“千里”,“尘与土”对“云和月”,不符合对仗的词性对等要求。10.D解析:这两句诗的修辞手法包括对偶(盈盈/脉脉,一水间/不得语)、比喻(一水间/不得语),但没有排比,D选项“排比”错误。11.A解析:这两句诗的平仄规律为“三十功名尘与土”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八千里路云和月”为“仄仄仄仄平平仄”,符合“一三五不论”的格律要求。12.A解析:这句诗的语气为疑问语气,表达了儿童对陌生人的疑问。13.D解析:这句诗的修辞手法包括对偶(本以/徒劳,高难饱/恨费声)、比喻(高难饱/恨费声),但没有排比,D选项“排比”错误。14.C解析:这两句诗的用词富有夸张手法,如“万里赴戎机”夸张了征途的遥远,“关山度若飞”夸张了行军的速度,C选项“夸张”正确。15.D解析:这句词的修辞手法包括夸张(几多愁/一江春水)、拟人(春水向东流),但没有排比,D选项“排比”错误。三、简答题答案及解析1.这两句诗在格律上属于“仄起仄收”的七言绝句格式,平仄安排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飞流”为“平平”,“直下”为“仄仄”,“三千尺”为“平平仄”,“疑是”为“平仄”,“银河”为“平平”,“落九天”为“仄平平”。从格律角度看,这首诗的平仄安排符合七言绝句的“仄起仄收”格式,且平仄交替出现,读起来富有节奏感。2.这首诗在格律上属于“仄起仄收”的七言律诗格式,平仄安排为:“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从格律角度看,这首诗的平仄、对仗和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律:平仄上,首句以仄声起,末句以平声收,符合“仄起仄收”的格式;对仗上,颔联(三四句)和颈联(五六句)对仗工整,词性对等,结构平行,意义相关;押韵上,押平声韵,且押韵位置固定,符合七言律诗的押韵规律。3.这几句诗在格律上属于“仄起仄收”的七言绝句格式,平仄安排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从格律角度看,这几句诗的平仄安排符合七言绝句的“仄起仄收”格式,且平仄交替出现,读起来富有节奏感;同时,“嘈嘈切切错杂弹”和“大珠小珠落玉盘”两句对仗工整,词性对等,结构平行,意义相关,符合七言绝句的对仗规律。4.这两句诗在格律上属于“仄起仄收”的七言绝句格式,平仄安排为:“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从格律角度看,这两句诗的平仄安排符合七言绝句的“仄起仄收”格式,且平仄交替出现,读起来富有节奏感;同时,“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对仗工整,词性对等,结构平行,意义相关,符合七言绝句的对仗规律;内容上,“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描写桑树繁茂的景象,“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描写桑树凋零的景象,两者形成对比,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情,内容上呼应。5.这种叠字的运用在格律和情感表达上都有重要作用:在格律上,叠字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感,使诗句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在情感表达上,叠字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如“寻寻觅觅”表达了作者寻找而不得的失落感,“冷冷清清”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凄凄惨惨戚戚”表达了作者悲伤痛苦的心情,叠字的运用使这些情感表达得更加深刻。四、分析题答案及解析1.这首词在格律和情感表达上都有特点:在格律上,这首词的平仄安排符合词的格律要求,且平仄交替出现,读起来富有节奏感;同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两句对仗工整,词性对等,结构平行,意义相关,符合词的对仗规律;押韵上,押平声韵,且押韵位置固定,符合词的押韵规律。在情感表达上,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美好祝愿,情感真挚,意境深远。2.这首诗在格律上属于“仄起仄收”的七言古体诗格式,平仄安排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徐州七上生物试卷及答案
- 数字时代形象传播研究-洞察与解读
- 2025年保险顾问岗位招聘面试参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影视剪辑师岗位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艺术市场经理岗位招聘面试参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娱乐经纪人人员岗位招聘面试参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化验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远程客户支持岗位招聘面试参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酒店管理岗位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现场服务工程师岗位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 GGD交流低压配电柜运行、维护说明书、安装、操作手册
- 社区卫生传染病风险评估记录表
- 2024年湖北水利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亚马逊逆向工作法
-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规划
- 受人威胁写遗书范本
- 人力资源解决方案-
- 300MW机组七漏治理方案及消漏方案
- 第十章蜜蜂授粉
- GB/T 5231-2001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