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底学情诊断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安徽省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底学情诊断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安徽省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底学情诊断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安徽省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底学情诊断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安徽省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底学情诊断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底学情诊断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表1是1959—1975年间山东地区早期文明的部分考古遗存。据此可知()表1时间遗存1959年山东省文物单位在宁阳堡头墓地的发掘中,发现了一批与已知的龙山文化完全不得的新遗存,提出“堡头类型”的名称1963年曲阜西夏侯遗址的发掘,发现龙山文化的灰坑打破“堡头类型”的地层关系,解决了两者敦早款晚的问题,并将“堡头类型”改称为大汶口文化1973—1975年在日照东海峪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著名的“三叠层”,即龙山文化早期、过渡期和大汶口文化晚期存在自上而下依次叠压的层位关系。从而证明大汶口文化在相对年代上早于龙山文化A.考古发掘丰富了人们的历史认知B.地理区位决定史前文化发展程度C.华夏文明多元一体格局逐渐形成D.考古成就提升了文献的应用范围2.周公旦(武王弟)摄政时,规定税收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民力平均用,厚施恩惠,轻徭赋税,并对老弱病残施以优待。这一规定()A.解决了西周王室的财政问题B.彰显出以民为本的思想C.体现了敬天法祖的治国理念D.加速了商周鼎革的进程3.《战国策·魏策一》记载:“魏地方不至千里,……诸侯四通,条达辐辏,无有名山大川之阻。从郑至梁,不过百里;从陈至梁,二百余里。马驰人趋,不待倦而至梁。”这一现象()A.彰显了基础设施的完善B.规范了商业交易的秩序C.促进了手工技术的进步D.推动了经济资源的流通4.表2为两汉关于秦朝历史的叙述。这可以说明()表2记载出处“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颂危之患也。”贾谊《新书·过秦论》争遇势胜之地”,“因矜其所习,自任私知,妍笑三代,荡灭古法,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骨肉本根之轴,外亡尺土淄翼之卫。陈、吴奋其白挺,刘、项随而兆之。故曰,周过其历,秦不及期,国势然也。”班固《汉书》A.周秦变革适应时代潮流B.农民起义拥有广泛基础C.制度调整加速秦朝灭亡D.法制建设束缚君主决策5.不同于西汉初期的“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率众为善,置以为三老”的“乡举里选”模式,东汉章帝时期,明确规定:“有遵奉教化者,擢为乡三老,常以八月致酒肉以劝勉之。”这一变化旨在()A.强化基层社会控制B.提升地方行政效率C.改革察举选官制度D.弘扬尊老敬老传统6.东汉后期,华佗即使在医术绝伦、名满天下时,“兼通数经”,“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张仲景对中医有不朽之功,而当时正史中竟无一字记载。据此可知()A.史学体例存在弊端B.儒经提供中医发展基础C.医生社会地位较低D.传统医学教育存在弊端7.三国时期,刘备亲耕籍田。后主刘禅继位后,“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孙权亦多次“令诸将增广农亩”,还下诏规定“当农桑时,以役事扰民者,举正以闻”。这些做法()A.顺应了国家统一的趋势B.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C.实现了均田制度的推广D.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8.表3为魏晋南朝时已入仕之正史传主出身统计。这反映出这一时期()表3朝代已入仕之正史传主人数出身寒门之人数寒门人士所占百分比曹魏24710241.3西晋2345925.2东晋3504713.4齐1191512.6梁2641412.9陈46715.2A.传统选官制度名存实亡B.社会阶层流动受到制约C.统治集团实现权力重组D.门阀士族威胁政权稳定9.曹魏、两晋时期,僧尼出家,概不由官府,“剃度无禁”。到公元5世纪中期,北朝政府建立“公度”制度,剥夺僧团的自由剃度权。这一变化()A.基于维护统治秩序的考量B.加速了佛教传播权限的下移C.推动了寺院经济蓬勃发展D.弱化了中央政府的治理能力10.南朝梁武帝时期,“唯京师及三吴、荆、郭、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陈朝时,岭南诸州“多以盐米布交易,俱不用钱”。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货币私铸问题严峻B.商品经济发展受阻C.江南开发成果巨大D.区域发展差异明显11.《隋书·刑法志》记载:“(开皇)三年,因览刑部奏,断狱数犹至万条。以为律尚严密,故人多陷罪。又敕苏威、牛弘等,更项新律。除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徙杖等千余条,定留唯五百条,凡二十卷,自是刑网简要,疏而不失。”这可以说明()A.法家正统地位面临挑战B.重刑轻民传统遭到摈弃C.法律修订体现慎罚精神D.司法实践强化礼法关系12.唐朝政府规定“造横刀及箭镞用柔铁者,亦为滥”,凡属“滥”者,则“工物没官”。只有军器监“辨其名物,审其制度”后,方能“以时纳于武库”。这一规定旨在()A.保障兵器生产质量B.强化手工行业管理C.适应商品经济要求D.巩固官营工业地位13.宋代学者陈亮(1143——1194年)认为,宋太祖、宋太宗在削平藩镇后,州郡获得较大自主权,但王安石则继续推进守内虚外原则,结果“彼盖不知朝廷立国之势,正忠文为之太密,事权之太分,郡县太轻于下而委琐不足恃,兵财太关于上而重迟不易举”。据此可知,陈亮()A.剖析了地方行政层级的繁琐B.提出了缓解财政危机的举措C.反思了王安石变法的局限性D.强调了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14.金朝前期,猛安谋克“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乃遣使诣诸李革征兵……”。到金后期“二十五人为谋克、四谋克为猛安。每谋克除旗鼓司火头五人,任战者止十八人,不足成队伍”,“猛安谋克户之民,往往骄纵,不亲稼穑,不令家人农作,尽令汉人佃莳,取租而已”。这一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是()A.强化了军政一体的政治职能B.制约了农耕文明的传播范围C.迟滞了女真人的封建化进程D.削弱了金朝的军事战斗实力15.宋代儒者倡导天理人欲之辨,把纲常名教视为“天理”,把维护“尊尊”“亲亲”等内容推向极致。这些主张()A.适应了专制统治需要B.渗透了以人为本精神C.加速了等级制度瓦解D.调和了佛道传播冲击16.红巾军起义爆发后,漕运受挫。1352年元政府任命脱因主政海运。他重整漕运户籍,将原漕户凋敝者削籍后,另召富民从事海运,并亲自祭祀海神天妃,规定“用人自代”不必…身入海。这些做法()A.加速了经济重心的转移步伐B.有助于南粮北运的正常运行C.反映出海运路线的优势地位D.推动了涉外贸易的繁荣发展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表4阶段记述初平、兴平年间(190—195年)曹操举兵讨董卓后,自洛阳“问行东归”,“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五千人”;扬州刺史陈混素等牧首亦资其粮草。192年,曹操任兖州牧,征发民间以供军需。建安年间(196—220年)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献帝定都于许。“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获粮谷“丰足军用”、“积谷于许都以剖四方”。————摘编自白建新《曹操统一北方的军粮来源和状况》材料二统一黄河流域后,北魏为军队作战规定了保证军粮供给的措施。征集军粮主要依赖田租的征收。但也以“和籴”法获得军粮,还推广屯田,以增加所需军粮。在洛阳设置太仓,在地方州、军镇、郡都设置通用的仓廪储备军粮。在朝廷安排下,编户民通过陆路、水路转运军粮。这些措施的实行,使北魏军队镇戍地方和参加征讨作战,都可以得到比较充足的粮食供应,因而,也就成为保证战争胜利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摘编自张鹤泉《北魏国家保障军粮供给问题的考察》(1)根据材料一,指出曹操筹集军粮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意义。(1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征集军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12分)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ABDCACDBABCACDA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25分)(1)变化:前期依靠豪强地主资助、民间征收;后期推行屯田自行筹集。(4分)意义: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军粮供应;减轻百姓负担,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等。(1点3分,3点9分,任答3点意思相近即可,共9分)(2)特点:官方主导;多种方式筹集;建立仓储体系管理军粮;运输方式多样等。(1点2分,3点6分,任答3点意思相近即可,共6分)原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政局相对稳定;均田制度的推行,中原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孝文帝改革的深化,鲜卑族封建化进程的推动等。(1点2分,3点6分,意思相近即可,共6分)18.(15分)(1)表现:《论语》研究著作增多;《论语》注解方式发生变化,强调对儒家义理的阐发。(1点2分,2点4分,共4分)原因:加强封建统治的现实需要;科举制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儒家伦理道德;儒者的倡导与责任意识等。(1点2分.3点6分,任答3点意思相近即可,共6分)(2)意义:适应了宋朝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有助于社会养成向学风气;扩大儒学的社会影响力,促进儒学的发展等。(1点3分,2点5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共5分)19.(12分)参考示例论题:边郡的设置是秦汉时期国家边疆治理的重要举措。(2分)阐述:作为秦汉朝廷治理边疆的基本措施,边郡的设置是伴随着中央政府边疆开拓的进程而展开的。例如秦朝在南征百越后,在西南等地设立象郡、桂林郡和南海郡。汉武帝北击匈奴后,在河西走廊一带设立敦煌、酒泉、张掖、武威等郡,置官驻守一般而言,边郡的太守主兵,其他属官辅佐,士兵则由内地征调戍边。朝廷还以国家力量大举移民实边、屯峃垦荒。汉武帝时期就曾在北部边疆及西北边疆大规模推行屯田制度,在满足驻军军粮供给的同时,还把中原地区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传至边地,推动了当地的开发和民族融合。边郡制度作为稳定有效的地方治理体系,其推行打破了边疆地区原有的氏族、部落各自为政的落后治理模式,实现了国家地方行政体制的重大调整。边郡的设置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