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1.2 地球与地球仪(第1课时)学案(含答案)_第1页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1.2 地球与地球仪(第1课时)学案(含答案)_第2页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1.2 地球与地球仪(第1课时)学案(含答案)_第3页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1.2 地球与地球仪(第1课时)学案(含答案)_第4页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1.2 地球与地球仪(第1课时)学案(含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鸿鹄志鸿鹄志人教版2024七上《人教版2024七上《1.2地球与地球仪》学案1【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2.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3.了解地球仪的主要用途,并通过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感知地球仪的基本结构。重点:1.地球的相关数据2.观察地球仪的基本结构【自主学习】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地球的形状1.阅读教材P1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并能简单描述这个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教材P11阅读材料,了解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并说出你体会到了什么。麦哲伦环球航行从______出发,经过______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________海峡,进入______洋,1521年到达________群岛,向西穿过______洋,绕过非洲南端的______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二)地球的大小阅读教材P12图1.6,回答下面问题表面积约表面积约______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________千米最大周长约_________千米地球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地球仪认真阅读教材P13-P14,观察地球仪,完成下面问题。1.概念: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___________,制作了地球的模型2.特征:地球仪上不同的颜色、_________和文字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_______、形状及名称等。3.作用: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上一些地理事物的______________。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5.地轴是人们_______的轴,实际上并不存在。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__________附近,______是地球的最北端;地球的最南端是________。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朝_______方;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朝____方【合作探究】1.把篮球作为地球,将铅笔作为帆船,笔尖朝下(如下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1:铅笔在篮球上由近到远移动时,发现________(填“铅笔头”或“铅笔尾”)会先慢慢看不见。(2)实验2:铅笔在木板上移动时,所看到的铅笔长度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3)在现实生活中,从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________(填“桅杆”或“船身”)。(4)通过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及现实生活中相似的现象,证明地球的形状是________。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还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2.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做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完成下表。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约相当于_________个足球场的总面积(足球场面积约7000平方米)太阳的表面积约6.1万亿平方千米,约是地球表面积的__________倍最大周长4万千米约相当于_________个400米跑道的总长相当于客机沿赤道飞行_____小时的距离(科技飞行速度约800km/h)月球的周长约1万千米,地球最大周长约是月球的________倍【归纳整理】名师点拨1.人类从古代到现代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是一个由直觉认知→推测→实践→直观认识的过程。这种认识是逐步提升的,是一个不断进行科学探索的过程。2.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但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地球仪上的点和线是不存在的,人们在地球仪上所画的点和线是为了方便研究地球。【课堂练习】右图是手机微信的启动画面,这颗“蓝色弹珠”采用的是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太空船宇航员拍摄的照片,据图完成下面1~4题。1.图中照片显示的是()A.太阳B.月球C.地球D.人造卫星2.“蓝色弹珠”实际上是一个()A.圆柱体B.不规则球体C.圆锥体D.正球体3.若制作该星球模型,做成的形状应为()A.B.C.D.4.人类首次能够证明“蓝色弹珠”的形状是球体的是()A.日食现象的发生B.郑和下西洋C.麦哲伦环球航行D.人类登上月球…………………..…………………..【课后巩固】基础练习基础练习下图为我国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天宫”中看到的美丽的地球,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在空间站中航天员可以观测到地球表面 (

)A.经纬线B.南北极点C.宽广的海洋D.地轴2.由空间站拍摄的照片可以验证地球的形状是 (

)A.圆形B.“天圆地方”C.球体D.椭圆3.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自然现象是()A.太阳东升西落B.站得高,看得远C.水往低处流D.日全食4.地球的平均半径是()A.6378千米B.6371千米C.6357千米D.4万千米5.地球的表面积是()A.5.1亿平方千米B.5.1亿千米C.5.1亿立方千米D.5.1平方千米6.关于地球仪正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B.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C.地球仪是用颜色和符号来表示事物的D.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7.关于地轴错误的叙述是()A.地球自转轴B.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C.地球上就有地轴D.地球仪上才有地轴8.关于北极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B.地轴北端与地球的交点C.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D.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能力提升能力提升9.某校地理社团的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了“制作简易地球仪”的任务,并通过它进一步认识了地球仪。请你根据制作指引,完成下列问题。【准备材料】乒乓球、铁丝、胶布、彩笔、橡皮泥等【制作步骤】第一步:如甲图所示,在乒乓球的中部用红笔画上一个圆圈,即a线。(1)图中a线代表__________,该线是一条__________(经线、纬线)。第二步:如乙图所示,将铁丝弯成半圆,所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些。(2)图中d代表__________,地球上实际不存在这根轴,倾斜的d要与水平面成__________(66.5°、23.5°)的角。第三步:如丙图所示,在乒乓球b、c两处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将d从乒乓球小孔中穿过,然后在d的末端用胶布裹几圈,这样可以将乒乓球固定在d的中间,同时乒乓球又可以转动。(3)图中最北端的b代表__________,最南端的c代表__________。连接b、c两点,代表一条经线。第四步:在图丙中的e部位,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地球仪不会翻倒。【完善发现】(4)根据画出来的经线和纬线,可判断经线和纬线是__________(填“平行”或“垂直”)。【课后评价】这节课我给自己☆☆☆☆☆颗星。我的收获:我的错题:【参考答案】【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一、(一)1.天圆地方利用日、月的形状推测麦哲伦环球航线地球卫星照片2.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太平洋菲律宾印度洋好望(二)5.163714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二、1.缩小2.符号位置3.面貌4.地轴纬线南极经线北极5.假想北极星北极南极南北合作探究:1.铅笔头短不会桅杆球体月食、站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