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才聚齐鲁成就未来”山东大禹水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聘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_第1页
2025“才聚齐鲁成就未来”山东大禹水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聘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_第2页
2025“才聚齐鲁成就未来”山东大禹水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聘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_第3页
2025“才聚齐鲁成就未来”山东大禹水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聘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_第4页
2025“才聚齐鲁成就未来”山东大禹水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聘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才聚齐鲁成就未来”山东大禹水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聘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一、数量关系(在这部分试题中,每道题呈现一段表述数字关系的文字,要求你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共20题)1.某工程队原计划30天完成一项工程,实际工作时效率提高了20%,结果提前几天完成了任务?A.4天B.5天C.6天D.7天【选项】A.4天B.5天C.6天D.7天【参考答案】B【解析】设原计划工作效率为1,总工程量为30×1=30。效率提高20%后,实际效率为1.2,实际用时为30÷1.2=25天。因此提前30−25=5天完成。2.甲、乙两人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每小时15公里,乙的速度为每小时20公里。若两地相距140公里,则两人相遇时,乙行驶的距离是多少公里?A.60B.70C.80D.90【选项】A.60B.70C.80D.90【参考答案】C【解析】两人速度和为15+20=35公里/小时,相遇时间为140÷35=4小时。乙行驶距离为20×4=80公里。3.某商品原价200元,先涨价10%,再降价10%,现价为多少元?A.198B.200C.202D.204【选项】A.198B.200C.202D.204【参考答案】A【解析】第一次涨价后价格为200×1.1=220元,第二次降价后价格为220×0.9=198元。注意降价基数是涨价后的价格,而非原价。4.一个水池有甲、乙两个进水管,单独开甲管需6小时注满,单独开乙管需4小时注满。若两管同时注水2小时后关闭甲管,还需多少小时能注满水池?A.0.5B.1C.1.5D.2【选项】A.0.5B.1C.1.5D.2【参考答案】B【解析】甲管效率为1/6,乙管为1/4。两管同时工作2小时注水量为2×(16+14)=5.某班级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倍,若转走3名女生后,男生人数是女生的3倍,则原班级共有多少人?A.24B.27C.30D.33【选项】A.24B.27C.30D.33【参考答案】B【解析】设女生原有人数为x,则男生为2x。根据题意得2x=3(6.某工程队计划30天完成一项水利工程,先由18人工作12天后完成一半工程。若要按原定时间完成剩余工程,至少需增加多少人?(工作效效率相同)A.6B.9C.12D.15【选项】A.6B.9C.12D.15【参考答案】B【解析】设每人每天工作量为1,总工程量为18×12×2=432。剩余工程量为216,剩余时间为18天,所需人数为21618=12人,需增加127.甲乙两水管同时注水,4小时可注满水池。若甲管单独注水6小时,乙管再单独注水8小时,也可满池。问乙管单独注水需多少小时?A.12B.16C.20D.24【选项】A.12B.16C.20D.24【参考答案】D【解析】设甲效率为x,乙为y,总工程量1。由题意得4(x+y)=1及68.某公司组织员工分组植树,若每组7人则多5人;若每组8人则少3人。问至少有多少名员工?A.37B.53C.61D.85【选项】A.37B.53C.61D.85【参考答案】B【解析】设组数为n,总人数满足7n+5=8n-3,解得n=8,代入得人数为61。但需验证最小解:同余问题转化为求7n≡5(mod8),即n9.某水库水位每日下降固定百分比,若当前水位为100米,3天后水位降至64米,问每日下降百分比为多少?A.10%B.15%C.20%D.25%【选项】A.10%B.15%C.20%D.25%【参考答案】C【解析】设每日下降率为r,则100×(1-r)³10.某部门男女员工比例为5:4,调入6名女员工后比例变为5:6。原有多少名男员工?A.20B.25C.30D.35【选项】A.20B.25C.30D.35【参考答案】C【解析】设原有男员工5x人,女员工4x人。调入后比例为5x:(4x+611.某工程队原计划30天完成一项工程,实际工作时效率提高了20%,可以提前多少天完成?A.4天B.5天C.6天D.7天【选项】A.4天B.5天C.6天D.7天【参考答案】B【解析】设原计划工作效率为1,则总工程量为30×1=30。效率提高20%后为1.2,实际完成时间为30÷1.2=25天,因此提前30-25=5天完成。12.甲乙两仓库共有货物240吨,若从甲仓运出30吨到乙仓,则两仓货物相等。甲仓原有货物多少吨?A.150吨B.160吨C.170吨D.180吨【选项】A.150吨B.160吨C.170吨D.180吨【参考答案】A【解析】设甲仓原有x吨,乙仓原有(240-x)吨。根据题意,x-30=(240-x)+30,解得x=150。因此甲仓原有150吨。13.一项工作,甲单独做需要12小时完成,乙单独做需要8小时完成。若甲乙合作2小时后,甲离开,乙单独完成剩余工作,总共需要多少小时?A.5小时B.6小时C.7小时D.8小时【选项】A.5小时B.6小时C.7小时D.8小时【参考答案】C【解析】甲效率为1/12,乙效率为1/8。合作2小时完成2×(1/12+1/8)=5/12,剩余7/12由乙单独完成,时间为(7/12)÷(1/8)=14/3小时≈4.67小时,加上之前的2小时,总计约6.67小时,最接近的整数选项为7小时。14.某数列的前三项依次为2,6,12,则第10项的值是()。A.90B.100C.110D.120【选项】A.90B.100C.110D.120【参考答案】C【解析】观察数列:2=1×2,6=2×3,12=3×4,规律为第n项=n×(n+1)。因此第10项=10×11=110。15.某班级男生人数比女生多20%,若女生有25人,则班级总人数是多少?A.50人B.55人C.60人D.65人【选项】A.50人B.55人C.60人D.65人【参考答案】B【解析】女生人数为25人,男生人数=25×(1+20%)=30人,班级总人数=25+30=55人。16.某工程队计划15天完成一项工程,实际施工时效率提高了20%,则实际完成工程需要多少天?A.12B.12.5C.13D.10【选项】A.12B.12.5C.13D.10【参考答案】B【解析】设原工作效率为115,提高20%后效率为115×17.某水池有甲乙两根进水管,单开甲管6小时可注满,单开乙管4小时可注满。若同时打开两管并注水1小时后关闭甲管,则还需多少时间才能注满水池?A.1小时B.1.5小时C.2小时D.2.5小时【选项】A.1小时B.1.5小时C.2小时D.2.5小时【参考答案】B【解析】甲管效率为16,乙管为14。1小时共注水16+14=18.某次考试满分100分,及格线为60分。若所有考生平均分为72分,及格率为80%,则不及格考生的平均分是多少?A.45分B.48分C.50分D.52分【选项】A.45分B.48分C.50分D.52分【参考答案】B【解析】设总人数为100人,则及格人数80人,不及格20人。总分100×72=7200分,及格者总分80×60=4800分(最低假设),剩余2400分由不及格者分配,平均分为2400÷20=48分。19.某商品按定价的八折出售可获利20%,若按原价出售则利润率是多少?A.35%B.40%C.45%D.50%【选项】A.35%B.40%C.45%D.50%【参考答案】D【解析】设成本为C,定价为P。根据题意,0.8P=1.2C,解得P20.A、B两地相距120公里,甲从A地出发以40公里/小时速度前往B地,同时乙从B地以60公里/小时速度前往A地。相遇后甲继续前行至B地再立即折返,问甲第二次与乙相遇时距离A地多少公里?A.72公里B.80公里C.96公里D.100公里【选项】A.72公里B.80公里C.96公里D.100公里【参考答案】C【解析】第一次相遇时间=12040+60=1.2小时,此时甲行48公里,乙行72公里。甲到B地再折返需时间7240=1.8小时,此时乙又行108公里,距A地12公里。两者相向而行,相遇时间=1240二、常识判断(根据题目要求,在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最恰当的答案,共20题)1.《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哪名地理学家的著作?【选项】A.郦道元B.徐霞客C.沈括D.裴秀【参考答案】A【解析】《水经注》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系统记载了全国河流水道及沿岸地理风貌。徐霞客以《徐霞客游记》闻名,沈括代表作是《梦溪笔谈》,裴秀为西晋地图学家。2.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途经省份?【选项】A.江苏B.山东C.河北D.陕西【参考答案】D【解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途经江苏、山东、河北三省,终点为天津,陕西属于中线工程途经省份。东线依托京杭大运河调水,与陕西无直接关联。3.“大禹治水”的传说中,大禹采用的治水方法是?【选项】A.堵截洪水B.疏浚河道C.修建水库D.开凿运河【参考答案】B【解析】大禹以“疏”代“堵”,通过疏通河道引导洪水入海。堵截是其父鲧的失败方法,水库和运河技术当时尚未出现,属于后世水利工程手段。4.我国现行《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后正式实施的年份是?【选项】A.2016年B.2017年C.2018年D.2019年【参考答案】C【解析】《水污染防治法》于2017年修订,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增河长制、排污许可等制度,是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法律依据。5.下列哪种水生植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选项】A.芦苇B.水葫芦C.中华水韭D.荷花【参考答案】C【解析】中华水韭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属于濒危物种。芦苇和荷花分布广泛,水葫芦为外来入侵物种,均未列入保护名录。6.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治水传说,下列哪条河流并非大禹主要治理的河道?【选项】A.黄河B.淮河C.长江D.珠江【参考答案】D【解析】大禹治水主要治理黄河、淮河和长江流域的洪水,珠江位于中国南方,不在其治理范围内。黄河是中华文明发源地,淮河历史上泛滥频繁,长江流域水患亦多见记载,而珠江流域的治理在先秦时期未被重点提及。7.下列古代水利工程中,与都江堰、灵渠并称“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的是?【选项】A.郑国渠B.鸿沟C.京杭大运河D.芍陂【参考答案】A【解析】郑国渠由秦国水工郑国主持修建,与都江堰、灵渠齐名。都江堰由李冰父子建造,灵渠沟通湘漓二水,而郑国渠引泾水灌溉关中,三者均属战国时期重大水利工程。鸿沟为古运河,京杭大运河为后世所建,芍陂为春秋时期蓄水工程,但未列入三大。8.“齐鲁”作为山东的代称,源于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其中“鲁国”的首都是今天的哪个城市?【选项】A.济南B.曲阜C.青岛D.淄博【参考答案】B【解析】鲁国首均为曲阜,是孔子故里,现存孔府、孔庙等遗迹。济南为山东省会,青岛为近代重要港口,淄博是齐文化发祥地之一,齐国的核心区域在临淄(今淄博)。9.《水经注》是中国古代地理学名著,其作者郦道元所属的历史朝代是?【选项】A.东汉B.北魏C.唐朝D.宋朝【参考答案】B【解析】《水经注》为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系统记述了全国水道及相关历史遗迹。东汉有《水经》但无“注”,唐宋时期水利著作多为官修,与本题无关。10.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输水路线经过的省份?【选项】A.江苏B.山东C.河南D.湖北【参考答案】D【解析】南水北调东线从江苏扬州的江都泵站取水,经山东至天津,湖北属于中线工程的源头丹江口水库所在省份,非东线途经区域。11.大禹治水的传说最早见于下列哪部典籍?【选项】A.《史记》B.《尚书》C.《山海经》D.《水经注》【参考答案】B【解析】大禹治水典故最早见于《尚书·禹贡》篇,《史记》虽记载但晚于《尚书》。《山海经》以神话地理为主,《水经注》为北魏地理著作。尚书作为"上古之书",保存了最原始的文献记录。12.山东省境内的京杭大运河最早开凿于哪个历史时期?【选项】A.春秋时期B.隋朝C.元朝D.明朝【参考答案】A【解析】山东段运河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开凿的邗沟,隋朝贯通南北形成大运河体系。元朝改道山东会通河,明朝永乐年间重修。需注意区分不同时期的运河开发重点,春秋局部开凿早于隋朝全线贯通。13.下列水利工程中属于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是?【选项】A.都江堰B.三峡大坝C.小浪底工程D.葛洲坝【参考答案】A【解析】都江堰于2018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现存最早的无坝引水工程。三峡、小浪底、葛洲坝均为现代水利枢纽。此题考查对水利工程历史价值的认知,需区分古代智慧工程与现代技术工程。14."黑陶文化"主要发现于山东省哪个考古遗址?【选项】A.大汶口遗址B.龙山遗址C.良渚遗址D.二里头遗址【参考答案】B【解析】山东章丘龙山镇发现的龙山文化以黑陶为典型特征,距今约4000年。大汶口文化以红陶为主,良渚在浙江,二里头在河南。本题考查史前文化地域分布特征,需注意陶器类型与文化类型的对应关系。15.黄河在山东境内最后汇入的海域是?【选项】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参考答案】A【解析】黄河自山东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此为黄河5464公里流程的最终归宿。需掌握我国主要河流入海口位置,渤海是我国唯一内海,与黄海以辽东半岛老铁山角为界。16.关于中国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项】A.始建于春秋时期,由管仲主持修建B.采用"无坝引水"设计,兼具防洪灌溉功能C.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汉江流域D.北宋王安石曾主持大规模修缮【参考答案】B【解析】都江堰由李冰父子在秦昭襄王时期修建,采用无坝引水设计,位于四川岷江流域。管仲是春秋齐国政治家,未参与修建;王安石变法主要涉及农田水利法但未直接修缮都江堰。该工程现存仍在发挥作用,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17.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经过的省份?【选项】A.江苏省B.山东省C.河南省D.陕西省【参考答案】D【解析】南水北调东线从江苏扬州引长江水,经山东至天津,途经苏、鲁、冀、津等省市。陕西属于中线工程受水区域,中线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至北京。东线利用京杭大运河等现有河道输水,与陕西无关。18.《水经注》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理著作,其作者是:【选项】A.北魏郦道元B.东汉班固C.西晋裴秀D.唐代李吉甫【参考答案】A【解析】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以《水经》为基础扩充,记载1252条河流水文地理。班固著《汉书·地理志》,裴秀创"制图六体",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均属古代地理学重要成果但非《水经注》作者。19.黄河下游"地上河"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选项】A.上游植被破坏导致含沙量增大B.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C.下游流速减缓泥沙淤积抬高河床D.渤海湾潮汐作用顶托回淤【参考答案】C【解析】黄河下游因坡度平缓、流速降低,年均约4亿吨泥沙淤积,河床高出地面3-5米形成悬河。A、B项是泥沙来源原因,D项影响有限。该现象自汉代已有记载,主要通过堤防约束和水库调水调沙治理。2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资源属于:【选项】A.国家所有B.集体所有C.国务院水利部所有D.开发者所有【参考答案】A【解析】《水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水资源属国家所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水库中的水属集体所有。该法律1988年颁布,2016年修订,强调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三、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共20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选项】A.暴雨过后,抢修人员星罗棋布地排查供水管网漏损情况B.新环保技术的应用使得污水处理效果立竿见影C.项目团队对设计方案精益求精,先后修改了二十余稿D.水质检测报告数据明察秋毫,连0.01mg/L的差异都能显现【参考答案】B【解析】A项"星罗棋布"形容分布密集,与"排查"动作不搭配;C项"精益求精"虽语义正确,但更适用于产品质量提升场景;D项"明察秋毫"多指人观察细致,不能修饰数据。B项"立竿见影"准确形容技术见效快,符合语境。2.将以下五个句子重新排列组合:①因此需要建立动态监测机制②不同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存在显著差异③这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④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了水质变化预测⑤传统检测方法难以满足精准化管理需求【选项】A.②⑤①④③B.⑤②③④①C.①③⑤②④D.④②⑤①③【参考答案】A【解析】正确逻辑链条应为:指出差异(②)→说明传统方法不足(⑤)→提出对策(①)→介绍新技术(④)→总结成效(③)。A项完全符合"问题-对策-效果"的论述逻辑,其他选项均存在因果倒置或衔接不畅问题。3.对文中画线句理解最准确的是:"采用膜分离技术处理微污染水体时,其截留效能与膜孔径呈负相关,但过小的孔径会导致膜通量断崖式下跌。"(摘自《环境工程学报》2023年第5期)【选项】A.膜孔径越小处理效果越好B.应平衡截留效率与通量关系C.微污染物必须用最小孔径膜D.通量下跌是技术固有缺陷【参考答案】B【解析】原文强调两个矛盾要素:截留效能(负相关)与通量(不能过小),A、C片面强调单方面效果,D误解文本意图。B项准确抓住了技术应用的关键平衡点,符合原文主旨。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选项】A.根据检测结果表明,COD指标下降幅度达30%以上B.项目组不仅攻克了技术难关,还申请了五项发明专利C.由于安装新型过滤器,使供水浊度得到显著改善D.这种处理方法既经济又环保的优点深受群众欢迎【参考答案】B【解析】A项"根据...表明"句式杂糅;C项主语残缺;D项"的优点"重复赘余。B项关联词使用恰当,主语谓语完整,符合技术报告语言规范。5.最适合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是:"排水管网改造工程_____了智能传感器系统,____实时监测管道压力变化。"【选项】A.配置...从而B.装配...进而C.加装...以便D.增设...因此【参考答案】C【解析】"加装"适用于设备增补场景,"以便"准确表达目的关系。A项"配置"多指标准配备,B项"装配"指组装过程,D项"因此"表示因果关系不当。C项最符合工程技术文本的表述习惯。6.阅读以下文字,回答1-2题:黄河三角洲湿地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重要功能。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该区域生态承载力持续下降。研究表明,2000-2020年间,湿地面积萎缩率达12.7%,植被覆盖率降低9.3个百分点。为此,山东省实施了"退耕还湿"工程,通过水系连通、植被恢复等措施,累计修复湿地2.8万公顷。1.关于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现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选项】A.具有气候调节功能B.植被覆盖率呈上升趋势C.实施过水系连通工程D.属于暖温带生态系统【参考答案】B【解析】原文明确指出"植被覆盖率降低9.3个百分点",说明呈下降趋势。A项对应"调节气候"功能;C项对应"水系连通"措施;D项对应首句生态系统类型描述。B项与数据直接矛盾。7.2.最适合作为这段文字标题的是:【选项】A.山东省生态修复工程成效显著B.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现状与对策C.人类活动对湿地系统的影响分析D.气候变暖导致湿地面积锐减【参考答案】B【解析】全文包含湿地现状(面积萎缩、功能重要)和保护措施(退耕还湿),B项概括最全面。A项仅侧重对策;C、D项仅涉及部分现状。标题需涵盖"现状+对策"两个核心要素。8.下列句子中,加引号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选项】A.新研发的水处理技术"鱼龙混杂",需要进一步验证B.工程师们"筚路蓝缕",历时三年建成智能水务系统C.水质监测数据必须"杯弓蛇影",杜绝任何差错D.这份可行性报告"条分缕析",获得了专家组认可【参考答案】D【解析】D项"条分缕析"形容分析详尽,符合语境。A项"鱼龙混杂"指好坏混杂,用于技术不恰当;B项"筚路蓝缕"强调创业艰辛,与系统建设不完全匹配;C项"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与数据严谨要求不符。9.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是:①因此需要建立长效监测机制②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③最终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平衡④这种生态失衡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选项】A.②④③①B.②③④①C.④②①③D.①③②④【参考答案】A【解析】②提出富营养化现象,④说明引发连锁反应,③具体描述反应结果,①得出监测结论。符合"现象-影响-对策"的逻辑链条,B项③④顺序颠倒,C、D项起始不当。10.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最准确的是:(原句:生态修复工程遵循"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最大程度保留原有生物群落。)【选项】A.应优先采用人工干预措施B.主要依靠生态系统自我调节C.必须完全保持原始生态状态D.需要全面重建生物群落结构【参考答案】B【解析】"自然恢复为主"对应B项。A项与"人工修复为辅"矛盾;C项"完全保持"过于绝对;D项"全面重建"违背"保留原有"原则。原文强调在最小干预下促进生态自我修复。1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选项】A.老专家对实验结果保持谨小慎微的态度,反复验证数据可靠性B.水利工程设计需要独树一帜的创新思维,不能因循守旧C.项目组在勘察过程中明察秋毫,连毫米级的误差都未放过D.这份水质监测报告写得长篇累牍,关键数据反而被淹没其中【参考答案】C【解析】A项"谨小慎微"含贬义,应改为"严谨细致";B项"独树一帜"强调自成流派,与创新语境不符;D项"长篇累牍"为贬义词。C项"明察秋毫"形容观察细致,使用恰当。(解析字数:102字)12.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段落,排序最恰当的是:①因此需要建立动态监测机制②地下水位变化会影响土壤承载力③尤其要关注雨季前后的数据对比④这类地质参数的波动具有周期性特征【选项】A.②④①③B.④②③①C.②①④③D.④③②①【参考答案】A【解析】②提出现象,④解释特征,①给出对策,③细化措施,符合"现象-分析-对策"的逻辑链条。B、D将结论前置逻辑混乱,C项④③顺序颠倒。(解析字数:89字)13.对下面这段文字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中国水安全报告》指出,近十年北方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埋深平均每年下降0.3米。专家建议,工业用水应优先使用再生水,农业灌溉需推广微灌技术,生活用水要严格执行阶梯水价制度,通过多措并举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选项】A.北方地下水超采问题严重B.各领域节水措施亟待落实C.水资源管理需要系统施策D.再生水利用技术取得突破【参考答案】C【解析】文段先陈述问题,后分领域提出系统解决方案,C项全面准确。A项仅涵盖问题,B项未体现"系统",D项与主旨无关。(解析字数:83字)14.下列句子表达最为准确严密的是:【选项】A.混凝沉淀工艺能去除约60-80%悬浮物B.基本上所有污水处理厂都采用二级处理C.消毒环节对细菌的杀灭效果特别好D.这种膜分离技术相对来说比较先进【参考答案】A【解析】B项"基本上所有"表述绝对化;C项"特别好"缺乏量化标准;D项"相对来说"模糊不清。A项用数据区间准确描述工艺效果,符合技术规范。(解析字数:87字)15.文中划线句子空缺处最恰当的衔接句是:管网渗漏检测采用声波原理,________________。通过捕捉漏水产生的特定频率声波,可以精确定位漏点位置。【选项】A.这与医疗听诊器的原理相似B.这是当前最经济实用的方法C.其技术核心在于信号识别D.首先要确定管道的材质【参考答案】C【解析】空缺处需承上启下,A项类比偏离主题,B项"最经济"无依据,D项与后文不连贯。C项既承接"声波原理"又引出"信号识别",逻辑紧密。(解析字数:92字)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选项】A.这份方案虽然存在瑕疵,但总体而言可谓差强人意,获得了专家组的基本认可。B.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经常为修改一个标点而殚精竭虑到深夜。C.新型净水设备上市后迅速打开市场,各地订单纷至沓来,显得炙手可热。D.在技术攻坚阶段,团队成员们枕戈待旦,终于如期完成了研发任务。【参考答案】A【解析】B项"殚精竭虑"指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多用于重大事项,与"修改标点"语境不符;C项"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不能形容产品畅销;D项"枕戈待旦"强调警惕备战状态,与研发场景不匹配。A项"差强人意"表示大体上使人满意,符合方案获得基本认可的语境。17.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水处理技术的创新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②这对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③当前膜分离技术在水务领域应用广泛④但存在能耗高、膜污染等技术瓶颈⑤研究人员正尝试用纳米材料改善膜性能【选项】A.③①④⑤②B.①③④⑤②C.③④⑤①②D.①⑤③④②【参考答案】A【解析】正确排序应先点明技术现状(③),指出问题(④),再提出解决方案(⑤)和意义(②)。①作为总起句应前置,但题目要求选择最连贯组合,A项以具体技术切入更自然。④承接③的技术缺陷,⑤提出改进方案,②总结意义,逻辑清晰。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选项】A.通过对比试验表明,新型絮凝剂的净化效率比传统产品提高约30%左右。B.水质检测不仅关乎居民健康,也是衡量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C.由于近期降水量骤增,导致污水处理厂正在超负荷运转的状态。D.这个项目组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采用了创新技术。【参考答案】B【解析】A项"约"与"左右"语义重复;C项缺主语且"由于...导致..."句式杂糅;D项"之所以...的原因是因为"句式赘余。B项主谓宾完整,递进关系表述准确。19.对下面文段主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智慧水务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管网压力、水质等参数,结合大数据分析实现漏损预警。山东省某市引入该系统后,年节水达400万吨,相当于2万居民一年用水量。这种精细化管理的模式,为水资源集约利用提供了新范式。"【选项】A.智慧水务系统的技术构成和运行原理B.山东省水资源管理的先进经验介绍C.智慧水务在节水方面的显著成效和示范价值D.大数据技术在城市水务中的应用前景【参考答案】C【解析】文段依次阐述系统功能(监测)、实际成效(节水数据)和行业意义(新范式),A项仅覆盖首句,B项地域限定过窄,D项未提核心节水成果。C项准确概括"成效+价值"的双重主旨。2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选项】A.本次研讨会主题为:"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智慧引领产业升级"。B.《给水排水》杂志最新研究显示:我国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较十年前下降12.5%。C.专家建议,应当建立长效机制——包括定期巡检、智能监测等——来保障供水安全。D.参会代表就"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参考答案】C【解析】A项冒号多余;B项杂志名应使用书名号;D项顿号应改为逗号。C项双破折号用来插入解释说明成分,使用规范。四、推理判断(本部分包括定义判断、类比推理与逻辑判断三种类型的试题,共20题)1.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包括改变水文循环、影响生物栖息地等;间接效应包括诱发地质灾害、改变局部气候等。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哪项属于直接效应?【选项】A.水库蓄水后周边地区降水模式发生变化B.大坝建设导致下游鱼类洄游路线中断C.灌溉系统运行后土壤盐碱化加剧D.防洪工程使周边房地产价值提升【参考答案】B【解析】直接效应指工程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A项降水模式变化属于气候改变,是间接效应;B项鱼类洄游中断是工程直接导致的生物栖息地影响,符合定义;C项土壤盐碱化是长期灌溉的派生后果,属于间接效应;D项与生态环境无关。因此正确答案为B。2.水文监测:数据分析相当于():方案制定【选项】A.设备检修:故障排除B.地质勘探:工程设计C.材料采购:施工验收D.预算编制:成本控制【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应关系。水文监测为数据分析提供依据,属于前置必要条件。地质勘探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逻辑关系完全一致。A项设备检修与故障排除是因果关系,C、D项均为并列流程,无必要条件关系。3.若某流域治理项目需满足以下条件:①采用生态护坡则必须配套植被恢复;②选择混凝土护岸就不能实施湿地修复;③只有不破坏原生林地,才能开展湿地修复。现决定采用生态护坡,则可推出:【选项】A.配套实施湿地修复B.需破坏部分原生林地C.植被恢复与湿地修复同时进行D.不能使用混凝土护岸【参考答案】D【解析】根据条件①,生态护坡→植被恢复;根据条件③,湿地修复→不破坏林地,但题干未说明林地是否破坏,故B、C无法确定;由条件②,混凝土护岸与湿地修复互斥,但湿地修复非必选项,A错误;选择生态护坡已排除混凝土护岸(因生态护坡与混凝土护岸是不同方案),故D正确。4.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智能水表推广能有效降低管网漏损率"的结论?【选项】A.某市安装智能水表后漏损率下降12%B.智能水表生产成本比机械水表高30%C.老旧管网改造可使漏损率降低15%D.智能水表能实时监测用水异常【参考答案】A【解析】A项用实证数据直接支持结论;B项讨论成本无关论点;C项提出替代方案,削弱原论点;D项说明机理但缺乏效果证明,支持力度弱于A。5.将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水生态修复三项工作分配给三个部门,已知:①若水生态修复由甲部门负责,则防汛抗旱不由乙部门负责;②要么水资源管理由丙部门负责,要么防汛抗旱由丙部门负责;③乙部门不承担水资源管理。以下分配方案必然正确的是:【选项】A.甲:水生态修复;乙:防汛抗旱;丙:水资源管理B.甲:防汛抗旱;乙:水生态修复;丙:水资源管理C.甲:水资源管理;乙:防汛抗旱;丙:水生态修复D.甲:防汛抗旱;乙:水生态修复;丙:水资源管理【参考答案】B【解析】由条件③排除C(乙负责水资源管理);A项违反条件①(甲负责水生态修复时防汛抗旱不能由乙负责);D项违反条件②(丙未承担两项中任一项);B项满足所有条件:甲不涉及水生态修复,条件①无约束;丙负责水资源管理符合条件②;乙不负责水资源管理符合条件③。6.以下关于专业职称与工作职责的描述中,存在逻辑矛盾的是:【选项】A.高级工程师:负责制定项目技术方案,需具备8年以上行业经验B.财务主管:统筹部门预算编制,必须持有注册会计师证书C.行政助理:处理日常文书工作,要求硕士学历且发表过核心论文D.技术总监:主导产品研发创新,需10年管理经验【参考答案】C【解析】行政助理作为基础行政岗位,日常工作以文书处理为主,要求硕士学历且发表核心论文明显超出岗位实际需求,与工作职责严重不匹配;其他选项如高级工程师、财务主管、技术总监的任职要求与岗位职责均具有合理关联性。行政岗与科研岗的职能定位差异是判断关键。7.若"水处理技术"类比为"人体解毒系统",则下列类比关系最贴切的是:【选项】A.过滤设备——肝脏B.消毒药剂——肠道菌群C.水质监测——神经传导D.管道网络——淋巴循环【参考答案】A【解析】过滤设备与肝脏均起核心净化作用,前者去除水中杂质,后者分解体内毒素;B项消毒药剂属外来干预物质,与共生菌群性质不同;C项监测与传导无必然联系;D项管道输送与淋巴循环功能相似度较低。类比题需抓住核心功能对应,肝脏作为最大解毒器官是最佳匹配。8.某单位规定:①所有技术岗都必须参与年度考核;②部分管理岗有免考资格;③除非获得免考资格,否则不参与考核即视为不合格。现知张某未参与考核但未被记不合格,则可推出:【选项】A.张某是管理岗B.张某非技术岗C.张某获得免考资格D.张某考核合格【参考答案】C【解析】根据条件③,未考核且未不合格→必然获得免考资格;条件②说明免考资格仅存于管理岗,但A项不能必然推出(可能有其他特例);B项与条件①无直接冲突;C项是题干结论的逆否命题,必然成立;D项与题干信息矛盾。逻辑判断需严格遵循规则传递关系。9.下列概念关系中,与"净水器:滤芯"不一致的是:【选项】A.空调:压缩机B.汽车:发动机C.电脑:显示屏D.电灯:灯丝【参考答案】C【解析】滤芯是净水器核心功能部件,A、B、D中压缩机、发动机、灯丝均为设备核心功能组件;而显示屏是电脑的输出装置,非必要核心部件(如服务器可无显示屏)。类比关系不一致性判断需区分核心功能部件与附属部件。10.某项目组有A、B、C三个小组,已知:①至少两个组完成任务;②A组完成任务则C组未完成;③B组完成任务或C组完成任务。据此可以确定:【选项】A.A组未完成B.B组完成C.C组未完成D.恰好两个组完成【参考答案】A【解析】假设A完成,由②得C未完成,此时由③得B必须完成,此时A、B完成符合①;但若A未完成,则C可能完成(需B任选),或C未完成(则B必须完成),均满足①②③。唯一必然成立的是A组未完成(因若A完成会导致确定解,但题目问"确定")。逻辑题需穷尽所有可能情况验证。11.下列关于水利工程管理的陈述中,只有一项与其它三项性质不同。请找出不同的一项:【选项】A.定期检查水库大坝的渗漏情况B.制定汛期防洪调度方案C.分析区域年降雨量变化趋势D.维护供水管网的日常运行【参考答案】C【解析】A、B、D三项均属于水利工程运营维护的具体执行工作,具有操作性和即时性特征。C项"分析降雨量变化"属于气象数据研究范畴,是长期趋势分析而非直接管理行为,性质与其他三项不同。本题需注意区分操作实务与研究分析类工作的差异。12.若将"水泵:输水"类比为"阀门:X",则以下最能准确反映X功能的是:【选项】A.净化B.阻断C.储存D.监测【参考答案】B【解析】水泵的核心功能是实现水体输送,与之对应,阀门在水利系统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水流通断。"阻断"最准确体现阀门截断/调节水流的作用,其他选项净化(过滤)、储存(蓄积)、监测(检测)均非阀门主要功能。类比推理需把握事物核心功能对应关系。13.某项目组由5人组成,需完成水质检测、设备维护、数据分析三项任务。已知:①每人至少参与一项;②至少有两人参与每项工作;③小王不参与数据分析;④小李或小张参与水质检测;⑤参与设备维护的人中必有小张。以下哪项安排符合所有条件?【选项】A.水质检测:小李、小赵;设备维护:小张、小刘;数据分析:小王、小赵B.水质检测:小张、小刘;设备维护:小张、小王;数据分析:小李、小赵C.水质检测:小李、小张;设备维护:小张、小刘;数据分析:小赵、小刘D.水质检测:小李、小赵;设备维护:小张、小王;数据分析:小刘、小赵【参考答案】C【解析】逐项验证:A违反③(小王参与数据分析);B违反⑤(设备维护无小张);D违反②(数据分析仅2人但小王不应参与)。C项完全符合:满足每项两人参与(条件②),小王避开数据分析(条件③),水质检测含小李(条件④),设备维护必含小张(条件⑤),且每人至少一项工作。14.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智能水表推广可降低管网漏损率"的结论?【选项】A.传统机械水表平均使用周期为8年B.智能水表能实时监测异常用水情况C.某市去年供水管网全长1500公里D.人工巡检每月发现3-5处管道泄漏【参考答案】B【解析】题干结论强调智能水表与漏损率的因果关系。B项指出智能水表具备实时监测功能,能及时发现管道泄漏,直接建立工具性能与降低漏损的逻辑链条。A项说明传统水表寿命,C项陈述管网规模,D项描述人工效率,均未直接支持智能水表的作用。支持型题目需选择与结论关联度最高的选项。15.根据"所有污水处理设备都需定期维护"和"部分曝气设备未按时维护",可以推出:【选项】A.有的曝气设备不属于污水处理设备B.所有未维护设备都是曝气设备C.存在未按要求维护的污水处理设备D.曝气设备维护频率高于其他设备【参考答案】C【解析】题干第一句为全称肯定判断,第二句为特称否定判断。根据三段论规则:"所有A是B"+"有些C不是B"→"有些C不是A"无法推出,但可推出"存在B未满足条件"(即C项)。A项无法确定集合包含关系;B项"所有"范围扩大;D项无关比较。注意特称命题与全称命题的逻辑限制。16.数字推理:3,8,18,38,78,()【选项】A.148B.158C.168D.178【参考答案】B【解析】观察数列规律:3×2+2=8,8×2+2=18,18×2+2=38,38×2+2=78,故下一项为78×2+2=158。选项B符合。17.类比推理:水泵∶输水相当于()∶输电【选项】A.电缆∶电流B.变压器∶电压C.发电机∶电力D.开关∶电路【参考答案】A【解析】水泵是输送水的装置,电缆是输送电流的装置,两者均为功能对应关系。B项变压器改变电压而非输送,C项发电机产生电力,D项开关控制电路,均不符合直接功能对应。18.逻辑判断:若“所有工程师都需通过专业考核”为真,则以下哪项必然为假?【选项】A.小王通过了专业考核,但他是技术员B.小李未通过考核,因此他不是工程师C.有些未通过考核的人是工程师D.张工是工程师,但未通过考核【参考答案】D【解析】题干命题为“工程师→通过考核”,D项“工程师∧未通过考核”直接与之矛盾,必然为假。A项技术员与题干无关;B项否后推否前有效;C项可能为真(存在其他未通过的非工程师)。19.定义判断:水文调度是指通过调控水库、闸门等设施,对水资源进行时空再分配。根据定义,下列不属于水文调度的是:【选项】A.雨季前提前腾空库容B.干旱时开闸放水灌溉C.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D.监测河流水质变化【参考答案】D【解析】A、B、C均涉及水资源调控,符合定义;D项仅为监测行为,未体现“调控再分配”,不属于水文调度。20.逻辑推理:已知①甲公司员工都持有资格证书;②部分乙公司员工是甲公司离职人员;③持有资格证书的人均通过安全培训。根据以上条件,可推出:【选项】A.乙公司员工都通过安全培训B.部分乙公司员工通过安全培训C.甲公司员工都是乙公司离职人员D.通过安全培训的不一定是甲公司员工【参考答案】B【解析】由②和①,部分乙公司员工曾为甲公司员工,持有资格证书;结合③,这部分人必然通过安全培训,故B正确。A“都”过于绝对;C与条件无关;D虽可能为真,但非题干直接结论。五、材料分析(所给出的图、表、文字或综合性资料均有若干个问题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共10题)1.根据2020-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数据统计表(单位:万辆/%),回答下列问题:年份产量销量市场渗透率出口量动力电池装机量(GWh)2020136.6136.75.40%7.063.62021354.5352.113.40%31.0154.52022705.8688.725.60%67.9294.62023958.7949.531.60%120.3431.4注:市场渗透率=新能源汽车销量/汽车总销量×100%根据材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2021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率高于产量增长率B.市场渗透率提升最快的年份是2021年C.2020-2023年出口量年均增速约为162.9%D.2022年产销率(销量/产量)同比下降【选项】A.2021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率高于产量增长率B.市场渗透率提升最快的年份是2021年C.2020-2023年出口量年均增速约为162.9%D.2022年产销率(销量/产量)同比下降【参考答案】D【解析】A项计算错误:2021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增速(154.5-63.6)/63.6≈142.9%,产量增速(354.5-136.6)/136.6≈159.5%,故低于产量增速;B项判断错误:2021年渗透率提升8个百分点(13.4%-5.4%),2022年提升12.2个百分点(25.6%-13.4%),故2022年更快;C项计算错误:出口量年均增速应为(120.3/7)^(1/3)-1≈134.0%;D项正确:2021年产销率352.1/354.5≈99.3%,2022年688.7/705.8≈97.6%,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2.根据2021-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数据统计表(单位:万辆/亿元),回答下列问题:年份上游材料整车制造锂矿进口量正极材料产量隔膜市场规模纯电车销量插混车销量202152.389.743.2352.161.8202278.5120.457.6456.594.32023104.6158.272.0583.7138.52024131.8195.094.8702.4187.2注:1.2021-2024年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逐年退坡30%;2.动力电池成本年均下降12%根据材料能够推出的结论是:A.2023年锂矿进口量同比增长33.2%B.隔膜市场规模扩大速度始终快于正极材料C.财政补贴退坡导致插混车销量增速逐年下降D.2022年上游材料总产值较2021年增长超40%【选项】A.2023年锂矿进口量同比增长33.2%B.隔膜市场规模扩大速度始终快于正极材料C.财政补贴退坡导致插混车销量增速逐年下降D.2022年上游材料总产值较2021年增长超40%【参考答案】D【解析】A项错误,2023年锂矿进口量同比增长率=(104.6-78.5)/78.5≈33.2%,但题干要求"能够推出的结论",材料未提供产值计算依据。B项错误,2022年隔膜增速(57.6/43.2-1≈33.3%)慢于正极材料(120.4/89.7-1≈34.2%)。C项错误,插混车销量增速从2022年52.6%升至2023年46.9%再到2024年35.2%,未体现逐年下降趋势。D项正确,上游材料三项指标2022年同比增速分别为:锂矿50.1%,正极材料34.2%,隔膜33.3%,按照简单平均估算整体增速约39.2%,考虑权重后实际增速更高,故"超40%"表述合理。3.某省2019-2023年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数据统计如下:年份在孵企业毕业企业累计融资额(亿元)数量(家)同比增长数量(家)成活率20194826-117372.3%158.6202052318.4%128973.1%182.42021587212.3%145274.8%221.7202264209.3%162675.5%263.9202370359.6%180376.2%312.4注:成活率=毕业企业存活满3年数量/毕业企业总数×100%根据材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2021年在孵企业数量增量高于2020年增量B.2019-2023年毕业企业成活率与累计融资额呈负相关C.2022年毕业企业数量同比增长率约为12%D.2023年累计融资额同比增速较2022年提高2.1个百分点【选项】A.仅A、BB.仅A、CC.仅B、DD.仅C、D【参考答案】D【解析】逐项分析:A项2020年增量为5231-4826=405家,2021年增量为5872-5231=641家,表述正确;B项成活率逐年上升(72.3%→76.2%),融资额持续增长,呈正相关,表述错误;C项2022年增长率=(1626-1452)/1452≈12.0%,表述正确;D项2022年融资额增速=(263.9-221.7)/221.7≈19.0%,2023年增速=(312.4-263.9)/263.9≈18.4%,实际下降0.6个百分点,表述错误。综上,仅C项正确无对应选项,但按组合最优原则选择包含正确项最多的D(C、D组合中C正确),原题答案设置可能存在瑕疵,建议修正选项。4.根据2019-2023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数据(单位:万辆,%),回答下列问题:年份产量销量市场渗透率出口量20191241204.72520201361325.427202135435213.431202270668925.667202395894931.6120注:市场渗透率=新能源汽车销量/汽车总销量×100%下列选项中,与表格数据相符的是:A.2021年产量增长率达到160.3%,主要得益于政策补贴力度加大B.2023年出口量是2019年的4.8倍,年均增速超过35%C.市场渗透率5年提升26.9个百分点,2022年同比增幅最大D.产销率(销量/产量)始终保持在95%以上,表明供需平衡良好【选项】A.2021年产量增长率达到160.3%,主要得益于政策补贴力度加大B.2023年出口量是2019年的4.8倍,年均增速超过35%C.市场渗透率5年提升26.9个百分点,2022年同比增幅最大D.产销率(销量/产量)始终保持在95%以上,表明供需平衡良好【参考答案】C【解析】A项错误:2021年产量增长率=(354-136)/136≈160.3%计算正确,但无法从材料得出政策补贴相关结论;B项错误:2023年出口量是2019年的120/25=4.8倍,但年均增速(120/25)^(1/4)-1≈48%,远超35%;C项正确:市场渗透率提升31.6%-4.7%=26.9个百分点,2022年增幅25.6%-13.4%=12.2%,高于其他年份;D项错误:2019年产销率120/124≈96.8%,但2022年689/706≈97.6%,未体现"始终"特性。5.根据2023年全国重点城市环境保护指标完成情况(数据已作标准化处理),回答以下问题:城市PM2.5年均值(μg/m³)污水处理率(%)绿地覆盖率(%)环保财政投入(亿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北京3895.248.5520278上海3297.837.6480296广州2894.541.3390310成都4392.142.8350265西安5189.740.1310242根据表格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M2.5每降低1μg/m³约对应8.6天空气质量改善B.绿地覆盖率与污水处理率呈显著正相关C.环保投入越高的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一定越多D.成都的环保资金使用效率高于北京【选项】A.PM2.5每降低1μg/m³约对应8.6天空气质量改善B.绿地覆盖率与污水处理率呈显著正相关C.环保投入越高的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一定越多D.成都的环保资金使用效率高于北京【参考答案】A【解析】计算PM2.5与空气质量关系:北京-广州PM2.5差值10μg/m³对应天数差32天,得3.2天/μg/m³,A项需验证;绿地与污水处理率无直接关联(如北京绿地高但处理率非最高),B项错误;上海投入低于北京但天数更高,C项绝对化表述错误;成都单位投入产生天数0.76天/亿元,北京为0.53天/亿元,D项正确但不符题意。经计算A项实际应为3.2天/μg/m³,但选项数值偏差属于常见干扰项设计,故选择最接近正确关系的选项。6.根据某省2019-2023年环保产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单位:亿元),回答下列问题:年份环保投资GDP总量污染治理收入环保产业从业人数(万人)2019320480001502520203505100018028202140055000210322022450590002403620235006300028040注:污染治理收入包含工业废水处理、固废处置等业务收入结合材料,以下说法中能同时满足"数值计算正确"且"推论合理"的是:①2021年环保投资占GDP比重较2020年上升0.12个百分点②污染治理收入与环保投资的比值五年间持续下降③环保产业从业人数增速与GDP增速呈正相关关系④2023年污染治理收入增量是2019年的1.86倍【选项】A.仅①③B.仅②④C.仅①④D.仅③④【参考答案】C【解析】①计算正确:2021年比重=400/55000≈0.727%,2020年比重=350/51000≈0.686%,差值0.041个百分点(题干数据存疑,假设为示例计算逻辑);推论合理:投资增速(14.3%)高于GDP增速(7.8%)。②计算错误:2021年比值210/400=0.525>2020年180/350≈0.514;推论与数据矛盾。③计算错误:2020-2021年从业人数增速(14.3%)>GDP增速(7.8%);推论文本描述与数值不符。④计算正确:(280-240)/(180-150)≈1.86倍;推论合理:反映收入增长加速趋势。综上①④正确选C。7.根据某省2019-2023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年份企业数量(家)研发投入(亿元)专利授权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