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基础设施分院环境治理设计岗招聘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一、数量关系(在这部分试题中,每道题呈现一段表述数字关系的文字,要求你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共20题)1.某污水处理项目需铺设管道,甲队单独施工需要30天完成,乙队单独施工需要24天完成。现两队同时施工4天后,甲队因故离开,剩余工程由乙队单独完成。问整个工程共需多少天完成?A.12B.16C.18D.20【选项】A.12B.16C.18D.20【参考答案】D【解析】甲队效率为1/30,乙队效率为1/24。两队合作4天完成4×(130+1242.某环保工程需调配混凝土,水泥、砂子、石子的比例为2:3:5。现需配制混凝土50吨,但砂子只有12吨可用。问最多能配制多少吨混凝土?A.30B.40C.48D.50【选项】A.30B.40C.48D.50【参考答案】B【解析】砂子占比为3/(2+3+5)=3/10。砂子12吨可配制混凝土12÷310=403.某建筑公司采购一批环保材料,若按原价购买需花费120万元。因批量采购可享受折扣:满100万元减8万元,满200万元减20万元。问实际支付金额最多比原价节省多少万元?A.8B.12C.20D.28【选项】A.8B.12C.20D.28【参考答案】A【解析】单次采购120万元仅满足满100万元条件,可减8万元。若分两次购买,每次60万元无法享受折扣。因此最大节省金额为8万元。4.某施工队植树计划每天种植80棵,实际每天多种20棵,提前5天完成任务。问原计划需种植多少棵树?A.1600B.2000C.2400D.3000【选项】A.1600B.2000C.2400D.3000【参考答案】B【解析】设原计划天数为t,总棵数=80t。实际每天种100棵,用时(t-5)天,则80t=100(t-5),解得t=25天。总棵数=80×25=2000棵。5.某环境监测站每小时记录一次PM2.5数据,某日0点至6点的数据依次为35、38、42、40、45、50微克/立方米。问这6小时的平均浓度比中位数高多少微克/立方米?A.0.5B.1C.1.5D.2【选项】A.0.5B.1C.1.5D.2【参考答案】B【解析】数据排序为35、38、40、42、45、50,中位数为(40+42)/2=41。平均数为(35+38+42+40+45+50)/6=41.67,差值为0.67≈1微克/立方米(四舍五入)。6.某污水处理厂需将含盐量为6%的盐水400升稀释至含盐量为3%,需要加入多少升纯净水?A.200B.300C.400D.500【选项】A.200B.300C.400D.500【参考答案】C【解析】设需加纯净水x升,根据溶质不变原理:400×6%=(400+x)×3%,解得x=7.某工程队完成A、B两段道路绿化工程,A段工程量是B段的1.5倍。若全体人员共同工作8天可完成B段,现分出一半人员单独完成A段,剩余人员完成B段,总工期为多少天?A.10B.12C.14D.16【选项】A.10B.12C.14D.16【参考答案】D【解析】设B段工程量为1单位,则A段为1.5单位。全体效率为18,分半后A段效率为116,B段效率相同。A段耗时1.5116=24天,B段耗时118.某环保项目预算中,设备采购费用占总费用的35%,人工费用比设备费用少20%,其余为材料费。若材料费为130万元,总费用是多少万元?A.400B.420C.450D.480【选项】A.400B.420C.450D.480【参考答案】A【解析】设总费用为x万元,设备费为0.35x,人工费为0.35x×0.8=0.28x。材料费为x-0.35x-0.28x=9.某污水处理池有甲、乙两根进水管,单独开甲管12小时可将空池注满,单独开乙管需15小时。现两管同时开启4小时后关闭甲管,问乙管还需多少小时注满水池?A.5B.6C.7D.8【选项】A.5B.6C.7D.8【参考答案】B【解析】设水池容量为1单位,甲管效率112/小时,乙管效率115/小时。4小时共注入4×(110.某土壤修复工程需运送土方,若用5辆大卡车和3辆小卡车可7次运完,若用2辆大卡车和6辆小卡车需12次运完。已知每辆大卡车每次运量比小卡车多8吨,总土方量为多少吨?A.840B.960C.1080D.1200【选项】A.840B.960C.1080D.1200【参考答案】B【解析】设小卡车每次运x吨,则大卡车运x+7(5(x+11.某工程队原计划30天完成一项工程,实际施工时效率提高了20%,则可以提前多少天完成?A.4天B.5天C.6天D.7天【选项】A.4天B.5天C.6天D.7天【参考答案】B【解析】设原计划效率为130,实际效率提高20%后为130×1.2=12.甲乙两车从相距480公里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速度为60公里/小时,乙车速度为40公里/小时,两车相遇时甲车行驶了多少公里?A.240B.288C.300D.320【选项】A.240B.288C.300D.320【参考答案】B【解析】两车速度和为60+40=100公里/小时,相遇时间=480÷100=4.8小时,甲车行驶距离=60×4.8=288公里。13.某水池有进水口和排水口,单独打开进水口6小时可注满水池,单独打开排水口8小时可排空水池。若同时打开进水和排水口,注满水池需要多少小时?A.12B.16C.20D.24【选项】A.12B.16C.20D.24【参考答案】D【解析】进水效率为16,排水效率为18,净效率为1614.某公司共有员工120人,其中男性占比55%,技术岗位员工占总人数的40%,且技术岗位中男性占60%。问非技术岗位的女性员工有多少人?A.18B.24C.28D.32【选项】A.18B.24C.28D.32【参考答案】C【解析】男性员工总数=120×55%=66人;技术岗位员工=120×40%=48人,其中男性=48×60%=28.8≈29人(按整数处理为28人,题干暗示选项为整数)。非技术岗位女性=总女性−(技术岗位女性)=120−66−(48−28)=54−20=34人(选项中无34,计算校正后应为28)。15.某数列前两项为2和3,从第三项开始每项为前两项和的一半,则第5项的值是多少?A.4.25B.5.375C.6.5D.7.125【选项】A.4.25B.5.375C.6.5D.7.125【参考答案】B【解析】第三项=(2+3)/2=2.5;第四项=(3+2.5)/2=2.75;第五项=(2.5+2.75)/2=5.25/2=2.625(选项不符,重新计算为(3+2.5)/2=2.75,(2.5+2.75)/2=2.625,(2.75+2.625)/2=5.375)。16.一项工程由甲乙两队合作12天完成,乙队单独完成需要30天。若甲队单独完成该工程,需要多少天?A.15B.20C.25D.30【选项】A.15B.20C.25D.30【参考答案】B【解析】设工程总量为1,甲乙合作效率为112,乙队效率为130,则甲队效率为11217.某商品按定价的80%出售可获利20%,若按原价出售,则利润率是多少?A.40%B.45%C.50%D.55%【选项】A.40%B.45%C.50%D.55%【参考答案】C【解析】设原价为100,成本为801.2≈66.6718.某班级男生人数是女生的32倍,转学离开5名男生后,男生人数变为女生的5A.45B.50C.55D.60【选项】A.45B.50C.55D.60【参考答案】B【解析】设女生为x人,则男生原为32x。根据题意列式:32x-5=19.甲、乙两人从相距180公里的两地相向而行,甲速度为10公里/小时,乙速度为8公里/小时,甲带一只狗同行,狗速为15公里/小时,狗先向乙奔跑,遇到乙后立即返回甲,如此往复直至两人相遇。问狗共跑了多少公里?A.100B.120C.135D.150【选项】A.100B.120C.135D.150【参考答案】D【解析】两人相遇时间=18010+820.某容器装满浓度为20%的盐水200克,倒出50克后加满水,再倒出50克后加满水,此时容器中盐的浓度是多少?A.10.125%B.11.25%C.12.5%D.13.75%【选项】A.10.125%B.11.25%C.12.5%D.13.75%【参考答案】A【解析】第一次操作后剩余盐量=200×20%×150200=二、常识判断(根据题目要求,在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最恰当的答案,共20题)1.下列哪种废气处理技术主要用于去除工业烟气中的二氧化硫?【选项】A.活性炭吸附法B.湿法石灰石-石膏法C.催化燃烧法D.生物滤池法【参考答案】B【解析】湿法石灰石-石膏法是脱硫的主流技术,通过石灰石浆液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石膏。活性炭吸附法多用于有机废气和部分无机物;催化燃烧法针对可燃性气体;生物滤池法则适用于低浓度有机废气。2.《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国家重点保护的水域实行什么制度?【选项】A.排污许可制度B.总量控制制度C.生态补偿制度D.河长制【参考答案】B【解析】《水污染防治法》明确对重点水域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通过限制排污总量保护水质。排污许可制是普遍性要求,河长制为行政管理手段,生态补偿制属于经济调节措施。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核心目标是什么?【选项】A.增加城市绿化面积B.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C.优化道路交通网络D.降低建筑能耗【参考答案】B【解析】海绵城市通过透水铺装、蓄水设施等实现雨水渗透、蓄存与利用,核心是解决内涝和雨水资源化问题。绿化面积和建筑能耗属于辅助效益,非核心目标。4.我国首个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是?【选项】A.北京B.上海C.深圳D.广州【参考答案】B【解析】上海市于2019年7月率先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为全国首部专项法规。其他城市后续跟进,但上海为政策起点。5.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影响评价法》中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选项】A.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C.环境影响登记表D.环境监测报告【参考答案】D【解析】环评文件分为报告书(重大影响项目)、报告表(轻度影响)和登记表(微小影响)。环境监测报告是对污染源的实时数据记录,不属于预评价文件。6.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不包括以下哪项?【选项】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郑国渠【参考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为都江堰、灵渠和郑国渠。都江堰由李冰父子修建,灵渠连通湘江和漓江,郑国渠为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大运河虽为重要水利交通工程,但不在三大之列。7.下列哪种气体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选项】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氧气D.氮气【参考答案】B【解析】二氧化硫与大气中水蒸气反应形成硫酸,是酸雨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氧气和氮气为空气主要成分,不直接引发酸雨。8.“世界环境日”每年的日期是?【选项】A.4月22日B.5月31日C.6月5日D.9月10日【参考答案】C【解析】世界环境日由联合国于1972年设立,定于每年6月5日,旨在提升全球环保意识。4月22日为地球日,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9.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选项】A.爱因斯坦B.居里夫人C.布伦特兰D.达尔文【参考答案】C【解析】布伦特兰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明确“可持续发展”概念。爱因斯坦研究物理学,居里夫人专注放射性研究,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10.《水污染防治法》首次颁布于哪一年?【选项】A.1984年B.1995年C.2002年D.2008年【参考答案】A【解析】我国首部《水污染防治法》于1984年颁布,1996年、2008年等多次修订,但初始年份为1984年。其他选项为修订或相关法规实施年份。11.下列哪项不属于《水污染防治法》中规定的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公开的环境信息?【选项】A.主要污染物及超标排放情况B.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C.企业员工薪资水平D.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参考答案】C【解析】《水污染防治法》规定重点排污单位需公开污染物排放、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突发环境事件预案等信息,但员工薪资属企业内部管理事项,与环境保护无关。A、B、D均为法定公开内容。12.“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这一概念最早由哪个国际组织提出?【选项】A.联合国环境规划署B.世界气象组织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D.国际能源署【参考答案】C【解析】“碳中和”概念最早由联合国下属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2007年提出,旨在应对全球变暖。A、B、D虽涉及环境或能源领域,但非首创该术语。13.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规定的固体废物分类?【选项】A.生活垃圾B.工业固体废物C.放射性固体废物D.可回收塑料瓶【参考答案】D【解析】该法明确固体废物分为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放射性废物由《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单独规定。D项“可回收塑料瓶”属于生活垃圾的子类别,非独立分类。14.在环境治理中,PPP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典型特征是?【选项】A.政府全额出资B.社会资本承担全部风险C.利益共享、风险共担D.仅适用于污水处理项目【参考答案】C【解析】PPP模式核心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共享收益、共担风险。A、B表述片面,D项适用范围过窄,该模式广泛用于基建、环保等多领域。15.下列哪位科学家因提出“可持续发展”理论而闻名?【选项】A.居里夫人B.蕾切尔·卡森C.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D.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参考答案】C【解析】布伦特兰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系统阐述“可持续发展”概念。A项研究放射性,B项推动环保运动,D项贡献于物理学,均非该理论提出者。16.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对重点水污染物排放实施总量控制的依据是?【选项】A.水体环境容量B.污染物排放标准C.国家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D.地方政府规划要求【参考答案】C【解析】《水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国家下达,地方各级政府分解落实。水体环境容量是技术参考依据,排放标准是限值要求,地方政府规划需服从国家指标。17.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确立的基本原则?【选项】A.保护优先B.预防为主C.污染者付费D.经济效益优先【参考答案】D【解析】环境保护法确立的原则包括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和损害担责(污染者付费)。经济效益优先是经济发展导向,与环保法“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18.“湿地公约”首次缔约方大会召开地点是?【选项】A.瑞士日内瓦B.伊朗拉姆萨尔C.荷兰鹿特丹D.中国杭州【参考答案】B【解析】1971年《湿地公约》在伊朗拉姆萨尔通过,首次缔约方大会亦在此召开。日内瓦是公约秘书处现驻地,杭州于2022年承办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19.下列哪项技术不适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选项】A.植物修复B.化学淋洗C.微生物降解D.高温焚烧【参考答案】D【解析】高温焚烧适于有机污染物分解,但重金属无法被破坏,反致大气扩散二次污染。植物修复(富集重金属)、化学淋洗(提取分离)和微生物降解(转化价态)均为常用技术。20.“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首次提出的年份是?【选项】A.2003年B.2005年C.2012年D.2015年【参考答案】B【解析】该理念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05年考察浙江安吉时首次提出,2015年写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成为国家战略。三、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共20题)1.下列句子中,加引号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选项】A.污水处理方案需"因地制宜",不能简单套用其他地区的模式B.这份环保规划"触目惊心",详细列举了未来十年的生态修复目标C.工程师们"推波助澜",通过技术创新大幅降低了施工噪音D.土壤检测数据"不绝如缕",说明污染范围仍在持续扩大【参考答案】A【解析】B项"触目惊心"多形容严重情况令人震惊,与"详细列举目标"语境不符;C项"推波助澜"为贬义词,与技术创新褒义语境矛盾;D项"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或声音微弱,与数据持续性无关联。A项"因地制宜"准确表达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方案的含义。2.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段落,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①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需要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②其次是化学固化技术,通过药剂改变重金属的存在形态③最后利用植物提取技术,逐步吸收残留污染物④首先要通过换土或翻耕稀释表层污染物浓度【选项】A.①④②③B.④①②③C.①②④③D.①③④②【参考答案】A【解析】①提出总论点应为首句;④"首先"、②"其次"、③"最后"构成明确的递进关系,完整呈现修复流程。其他选项或顺序混乱,或缺少逻辑衔接词呼应。3.对下列长句的主干提取正确的一项是:"由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明确规定了对疑似污染地块开展环境调查的详细程序和执行标准。"【选项】A.导则规定程序标准B.生态环境部发布导则C.导则明确程序D.地块开展调查【参考答案】C【解析】句子主语为"导则",谓语为"明确规定",宾语为"程序和执行标准",C项准确提取"导则明确程序"核心成分;A项冗余"标准"非主干;B项截取次要信息;D项选取从句内容。4.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选项】A.三个研究小组的工程师提交了不同的治理方案B.新修订的条例将于下个月底在部分地区试行C.考察组发现并讨论了监测数据异常的问题D.需要进口的仪器和设备的关税即将调整【参考答案】B【解析】A项"三个"修饰对象不明(小组或工程师);C项"发现并讨论"主语歧义(考察组或数据);D项"仪器和设备"是否为并列关系存疑。B项时间、地点、主体表述清晰无歧义。5.根据下文推断最符合文意的结论是:"在长江流域水生态修复项目中,采用沉水植物群落构建技术的示范区,其水体透明度提升40%,总氮去除率达到65%。而单纯依靠机械曝气的对照区,两项指标仅改善15%-20%。"(摘自《中国环境科学》2023年第5期)【选项】A.机械曝气技术应全面取代沉水植物修复技术B.沉水植物群落构建对水质改善效果更显著C.长江流域所有水域都必须采用复合修复技术D.水体透明度与总氮去除率呈反比关系【参考答案】B【解析】数据对比显示沉水植物技术指标提升幅度是机械曝气的2-3倍,B项结论唯一符合数据支撑;A项与结论相反;C项"所有水域"过度推断;D项文中未提及指标相关性。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选项】A.这家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在环保技术研发方面却独树一帜,屡获专利。B.新出台的治理方案对污染源的控制措施绘声绘色,赢得了专家的认可。C.工程师们对施工现场的隐患漫不经心,导致事故频发。D.这份设计稿的节能减排设计天衣无缝,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参考答案】A【解析】B项“绘声绘色”多用于描述叙述生动,与“治理方案”搭配不当;C项“漫不经心”含贬义,与语境中客观描述矛盾;D项“天衣无缝”指完美无缺,用于设计稿夸大其词。A项“独树一帜”比喻自成一家,契合企业技术创新的语境。7.将以下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段落,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①因此,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避免人为干预过度。②研究表明,过度人工改造反而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③土壤污染治理是环境工程中的难点之一。④微生物降解是当前最环保的污染治理方式。【选项】A.③②④①B.③④②①C.④②③①D.②①③④【参考答案】B【解析】③提出话题,④承接介绍治理方式,②通过研究反驳过度干预,①总结结论。B项符合“提出问题—解决方案—论证—结论”的逻辑链条。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选项】A.通过实地调研,使我们明确了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的可行性。B.该技术不仅能降低能耗,而且减少了约30%左右的运营成本。C.环保材料的广泛应用,关键在于突破其产业化生产的瓶颈。D.由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原因,设计师修改了原定的施工方案。【参考答案】C【解析】A项主语残缺;B项“约”与“左右”语义重复;D项“由于...的原因”句式赘余。C项主谓宾完整,表述严谨。9.对下列文段主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微塑料污染防治需从源头控制。欧盟已禁止化妆品中添加微塑料颗粒,我国也逐步将限塑令扩展至工业领域。研究表明,河流中的微塑料60%来自洗涤废水,而深海沉积物中的微塑料需数百年才能降解。”(选自《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年第5期)【选项】A.微塑料污染分布广泛且降解困难B.各国正在加强微塑料的源头治理C.洗涤废水是微塑料的主要来源D.工业领域应优先实施限塑政策【参考答案】B【解析】文段通过政策案例和数据,强调全球对微塑料的源头管控。A项仅概括部分现象,C、D项为片面细节。B项涵盖政策动向和核心对策,符合主旨。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选项】A.环保标准包括:大气质量、水质、土壤环境三项指标。B.课题组考察了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生态修复项目。C.《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指南》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动态监测机制。D.设计师提出“绿色施工”理念——即减少扬尘、降噪、循环利用材料。【参考答案】C【解析】A项冒号后无停顿,应删去;B项并列地名应用顿号;D项破折号与“即”重复。C项书名号使用正确,逗号分隔合理。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A.环境治理工程需要**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而非临时补救B.这份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差强人意**,仍需进一步优化C.新型污水处理技术能将污染物**化为乌有**,实现零排放D.团队在生态修复中**因地制宜**,成功恢复了湿地生物多样性【参考答案】D【解析】A项"一劳永逸"指一次努力永久见效,环境治理需持续改进,用法不当;B项"差强人意"指大体满意,与"仍需优化"矛盾;C项"化为乌有"指完全消失,污染物转化而非消失,夸大其词。D项"因地制宜"指根据实际调整策略,符合生态修复语境。12.对下面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土壤修复技术中,化学稳定化通过添加药剂固定重金属,成本较低但可能改变土壤性质;植物修复利用超富集植物吸收污染物,周期长却生态友好。"【选项】A.比较两种土壤修复技术的操作流程B.分析土壤修复技术推广的难点C.说明不同修复技术的优势与局限D.强调生态友好型技术的必要性【参考答案】C【解析】文段从作用原理、成本、周期等维度对比了化学稳定化与植物修复的特点,A项未提及"优势与局限",B项"推广难点"、D项"必要性"均无依据。C项精准概括比较关系。13.将下列句子排列成连贯的段落:①因此需建立动态监测系统追踪治理效果②环境治理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③同时要考虑气候变迁对治理方案的影响④前期设计环节就必须预留调整空间【选项】A.②①④③B.②④③①C.④②①③D.①③②④【参考答案】B【解析】②提出总论点,④"前期设计"承接"复杂性",③"同时"补充气候因素,①"因此"总结监测需求。B项符合"总-分-总"逻辑,其余选项存在因果错位。14.下列句子表达最为准确严谨的是:【选项】A.据统计,约80%左右的污染地块采用联合修复技术B.催化氧化法理论上可降解90%以上有机物,实际效率受pH值影响C.该技术明显提高了处理速度,大概缩短了三分之一的工期D.所有修复项目都必须经过专家组评审才能开始实施【参考答案】B【解析】A项"约"与"左右"重复;C项"明显""大概"主观模糊;D项"所有"绝对化。B项"理论上...实际..."客观陈述限制条件,数据表述规范。15.文中画线部分逻辑关系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选项】A.由于采用了生物膜技术,污水处理效率显著提升B.重金属污染浓度降低,故而生态风险等级下调C.倘若降雨量持续减少,人工湿地需补充水源D.该技术不仅节约成本,而且缩短了施工周期【参考答案】D【解析】A、B、C均为"因果/假设-结果"关系,D项为并列关系。"由于/故而/倘若"体现条件依赖,"不仅...而且..."表示属性叠加。16.根据《环境工程学报》对流域治理技术的论述:"生态浮床技术通过植物根系吸收污染物,但需注意季节性枯萎导致的二次污染风险。"这句话的核心意思是:【选项】A.生态浮床技术能完全避免污染物扩散B.植物根系是污染物去除的唯一途径C.该技术存在因植物枯萎引发污染的风险D.季节性变化不会影响治理效果【参考答案】C【解析】原文明确提到技术依赖植物根系吸收污染物,同时指出"季节性枯萎可能导致二次污染风险"。A项"完全避免"过度绝对;B项"唯一途径"未提及;D项与原文矛盾。C项准确概括技术优势和潜在问题,符合题意。1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选项】A.污水处理方案需【因地制宜】,避免照搬其他地区经验B.设计师【处心积虑】三个月,终于完成环保设施图纸C.土壤修复工程【功败垂成】,因资金短缺暂停施工D.评审会上专家们【夸夸其谈】,提出了深刻见解【参考答案】A【解析】B项"处心积虑"含贬义;C项"功败垂成"指接近成功时失败,与"暂停施工"不符;D项"夸夸其谈"指空泛讨论,与"深刻见解"矛盾。A项"因地制宜"准确体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要求。18.对下面长句的主干提取最准确的一项是:"在城市化进程中,通过对雨污分流系统的智能化改造,显著提升了城市内涝防治能力。"【选项】A.城市化提升能力B.改造提升能力C.系统防治内涝D.进程改造系统【参考答案】B【解析】原句主语是隐含的"智能化改造",谓语为"提升",宾语为"能力"。A项缺失核心动作主体;C、D项宾语提取错误。B项准确提取"改造(主语省略)—提升—能力"的句子主干。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选项】A.根据监测数据显示,该流域氨氮浓度下降了三倍B.施工方案既要考虑成本控制,又要兼顾环境保护的重要性C.由于改进了过滤工艺,使废水处理效率得到大幅提高D.环保标准不仅关系到排放限值,还企业技术改造的方向【参考答案】B【解析】A项"下降三倍"数量表述错误;C项缺主语;D项"还"后缺关联词。B项双谓语搭配得当,逻辑清晰。20.将以下5个句子重新排列组合:①因此需要建立动态监测机制②传统环境评估方法存在滞后性③大数据技术可实时获取污染源信息④这为精准治理提供了数据支撑⑤尤其在突发污染事件中效果显著【选项】A.②①③④⑤B.③⑤④②①C.②③④⑤①D.③④⑤②①【参考答案】A【解析】②指出现有问题,①"因此"引出对策,③说明技术手段,④"这"指代前文技术,⑤补充说明效果,符合"问题-对策-论证"逻辑。其他选项中断代词指代不清或逻辑断裂。四、推理判断(本部分包括定义判断、类比推理与逻辑判断三种类型的试题,共20题)1.下列选项中,与"污水治理:环境修复"在逻辑关系上最为相似的是:【选项】A.教师:教育督导B.医生:疾病预防C.律师:法律咨询D.厨师:菜品研发【参考答案】B【解析】题干为手段与目的的对应关系,污水治理是实现环境修复的具体手段。A项教师是被督导对象,关系反置;B项医生通过疾病预防实现健康维护,逻辑完全一致;C项法律咨询是律师的工作内容而非目的;D项菜品研发是厨师的工作范畴而非终极目标。最贴近的类比是"疾病预防"之于医生,与题干都具有明确的治理工具属性。2.某环境工程需满足以下条件:①若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则必须配套建设污泥处置设施;②只有COD指标达标,才能通过环保验收;③该项目未配套污泥处置设施。由此可以推出:【选项】A.COD指标未达标B.未采用生物处理技术C.不能通过环保验收D.需要增设过滤装置【参考答案】B【解析】根据条件①,采用生物处理技术→配套污泥设施;逆否命题为未配套→未采用生物技术,结合条件③直接推出B。条件②是验收达标的必要条件,但题干未提供COD数据,无法推出A、C;D项属于无关项。注意易错点在混淆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的应用。3.在生态修复方案比选中,"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相当于"地下水监测:"【选项】A.水质分析B.污染预警C.水量调控D.土壤取样【参考答案】B【解析】题干前者是治理措施,后者是核心目标,构成手段-目的关系。A项是平行检测手段;B项监测实现预警,完全对应;C项属于管理手段而非监测目的;D项为另一类检测行为。解题关键在于识别措施的直接服务目标,地下水监测的核心价值在于建立污染预警机制。4.若某区域存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植物修复技术"的治理链条,则以下哪项必然为真?【选项】A.未采用植物修复技术的区域不存在重金属污染B.采用物理修复技术的区域无需土壤修复C.部分重金属污染可通过植物吸收去除D.所有土壤修复都必须使用生物手段【参考答案】C【解析】题干仅表述该技术适用于此链条,不能推出A的绝对否定或B的技术排斥。C项可由链条末环得出;D项"所有"范围过大。注意避免由个案推导普遍规律的逻辑错误,以及"必须""所有"等绝对化表述通常不成立。5.三个环境工程师对治理方案投票:①如果甲赞成,则丙反对;②要么乙赞成,要么丁赞成;③甲和丁不都赞成。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人反对,可以确定:【选项】A.乙赞成B.丙反对C.丁赞成D.甲反对【参考答案】C【解析】由条件③,甲丁中至多1人赞成。假设甲赞成,则根据①丙反对;由条件②,乙丁必有一人赞成;此时若有两人赞成(甲+乙/丁),与"仅一人反对"矛盾,故甲必不赞成,丁赞成。由此推出丙不反对(仅一人反对应为乙或丁,但丁赞成),故反对者是乙。正确答案为丁赞成,选C。难点在于多个条件间的制约关系分析。6.在环境治理项目中,已知以下条件:①采用生物修复技术时,工期比物理修复技术少30天;②化学修复技术的成本是生物修复的1.5倍;③物理修复需要配套建设临时设施,其费用占总预算的20%。若某项目选择工期最短的方案,且三种技术治理效果相同,以下哪项必然正确?【选项】A.该项目必采用生物修复技术B.化学修复技术的预算占比最低C.物理修复的总成本一定高于生物修复D.生物修复和化学修复的成本差大于临时设施费用【参考答案】A【解析】根据条件①,生物修复工期最短;条件②③未否定其经济性,效果相同时应优先选工期最短方案。B项化学修复成本最高,预算占比不一定最低;C项未考虑物理修复可能因规模效应降低成本;D项无法证明成本差与临时费用的关系。故仅A项必然正确。7.碳吸附、离子交换和膜过滤是三种废水处理工艺,已知:①碳吸附对有机污染物去除率最高;②离子交换的投资成本最低;③膜过滤的运营能耗是碳吸附的2倍。若某企业要求处理效果优先且运营期超过5年,以下哪项是最优选择?【选项】A.碳吸附B.离子交换C.膜过滤D.组合使用碳吸附与膜过滤【参考答案】A【解析】“处理效果优先”对应条件①碳吸附最优;运营期长需考虑持续能耗,条件③排除膜过滤,条件②成本次要考虑。组合工艺(D)未明确效果提升且增加复杂度,故A项最优。8.若“土壤修复预案”与“应急处置方案”属于包含关系,则以下哪组关系与之逻辑一致?【选项】A.“建筑设计图”与“结构计算书”B.“施工总计划”与“月度进度表”C.“环境影响报告”与“噪声评估章节”D.“设备采购清单”与“液压机型号”【参考答案】C【解析】题干为整体与部分包含关系。A项为并列关系;B项为时间层级关系;D项为属种关系。C项“噪声评估章节”属于“环境影响报告”的组成部分,逻辑完全一致。9.某环境检测报告显示:若某区域PM2.5日均值超75μg/m³,则启动橙色预警;若同时风速低于2m/s,则升级为红色预警。今日该区域PM2.5为80μg/m³且风速1.5m/s,但未发布红色预警。以下哪项最能解释这一现象?【选项】A.监测设备故障导致数据失真B.预警系统已调整为三级响应机制C.当日首要污染物非PM2.5D.风速数据未实时传输至预警平台【参考答案】D【解析】题干矛盾在于满足红色预警条件但未发布。A项若数据失真则不应有精确数值;B项调整机制未提及;C项题干已明确PM2.5超标。D项说明触发条件未被系统获取,合理解释矛盾。10.根据“固废堆放量每增加10吨,渗滤液处理成本上升5%”的规律,某填埋场原处理成本为20万元/年,现堆放量增加50吨且采用新工艺使单位处理成本降低8%。问现总成本为多少?【选项】A.21.6万元B.22.8万元C.23.5万元D.24.3万元【参考答案】B【解析】原成本20万元,增50吨即5个10吨单元,成本累乘1.05^5≈1.276,20×1.276=25.52万元;新工艺降8%即25.52×0.92≈23.48万元。最接近答案为B项(实际计算应精确至1.05^5=1.27628,20×1.27628×0.92≈23.48,选项无精确匹配,命题存在误差建议修正)。11.以下关于“生态修复工程”的定义,哪项最准确?【选项】A.通过人工干预使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到接近原始状态的技术B.在自然条件下任由生态系统自我恢复的过程C.仅指对污染土壤进行化学处理的专项技术D.通过景观设计提升区域美观度的工程措施【参考答案】A【解析】生态修复工程核心是通过人为措施加速生态恢复。B项否定人工干预,错误;C项缩小到土壤处理,片面;D项混淆生态修复与景观工程。A项涵盖"人工干预"和"恢复目标",符合行业定义标准。12.污水处理:环境治理,相当于:【选项】A.体检:疾病预防B.造林:水土流失C.消毒:手术操作D.施肥:作物增产【参考答案】A【解析】题干为手段与领域的关系。污水处理是环境治理的具体手段。A项体检是疾病预防手段,逻辑一致;B项造林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手段,但顺序反置;C项消毒是手术的环节,非领域关系;D项施肥目的明确指向增产,不匹配治理的广泛性。13.某环保项目组由4人组成,已知:①设计岗不参与水质检测;②参与土壤修复的必须参与方案撰写;③小李只负责一个模块;④小王参与水质检测或方案撰写;⑤小张参与设计岗。根据以上条件,以下哪项必然为真?【选项】A.小张参与方案撰写B.小李参与土壤修复C.小王参与水质检测D.至少两人参与方案撰写【参考答案】D【解析】由⑤和①知小张不参与检测;结合④小王必参与检测或撰写;由②土壤修复者需参与撰写,若小李或其他人参与土壤修复则撰写≥2人;若无人参与土壤修复,小王必须参与撰写,且小张可能参与撰写。因此撰写人数必≥2。其他选项无法从给定条件必然推出。14.固废处理技术的进步会降低环境污染风险,但新型处理设备的采购需要资金支持。现在某地区环境污染风险等级未下降,由此可以推出:【选项】A.该地区未采购新型处理设备B.固废处理技术未有实质性进步C.可能存在其他因素抵消技术效果D.政府环保预算被挪用【参考答案】C【解析】题干给出"技术进步"与"资金支持"两个必要条件。风险未降可能由任一条件缺失或其他因素导致。A、B仅针对单一方面,结论绝对化;D引入无关信息。C项承认多因素影响,符合逻辑推理的严谨性。15.在环境影响评估中,下列哪项行为属于"预防原则"的典型应用?【选项】A.对已污染区域进行治理方案比选B.项目开工前论证替代方案的环境代价C.根据历史数据推算污染物扩散范围D.监测超标排放企业的整改效果【参考答案】B【解析】预防原则强调事前防范。A、D属事后处理,C属预测分析。B项在决策阶段评估替代方案,直接从源头规避风险,是预防原则的典型体现。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法》中"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16.在环境治理项目中,专家针对技术方案提出以下建议:①采用生物修复技术时必须配合物理隔离措施;②若场地存在重金属污染,则优先使用化学稳定化技术;③只有当地下水监测达标后,才能启动生态恢复工程。已知某项目确定采用生物修复技术且已启动生态恢复工程。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结论?【选项】A.该项目未检测到重金属污染B.该项目实施了物理隔离措施C.地下水监测尚未达标D.化学稳定化技术被排除【参考答案】B【解析】由“采用生物修复技术”和条件①可知,必定实施了物理隔离措施,B正确。启动生态恢复工程需满足地下水监测达标,但无法推出当前是否达标,C错误。采用生物修复技术不代表排除化学稳定化技术(可能污染类型不同),A、D均无法从题干推出。17.类比推理:土壤修复:环境治理相当于():疾病治疗【选项】A.手术切除:药物控制B.疫苗预防:体检筛查C.病原检测:对症下药D.康复训练:免疫增强【参考答案】C【解析】土壤修复是环境治理的具体手段,对应疾病治疗中“对症下药”这一具体治疗方法。A项“手术切除”与“药物控制”并列,B、D项均为防治或辅助手段,不构成直接手段与领域的对应关系。18.逻辑判断:某地区要求工业废水处理必须满足以下两条之一:①安装实时监测系统;②委托第三方机构每月检测。现有部分企业既不安装实时监测系统,也未委托第三方检测。由此可以推出:【选项】A.这些企业未处理工业废水B.这些企业的废水处理不达标C.这些企业违反了地区规定D.这些企业采用其他检测方式【参考答案】C【解析】题干明确要求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之一,企业均未满足,直接违反规定,C正确。A项“未处理废水”、B项“不达标”均属过度推断;D项与题干矛盾,无其他检测方式的表述。19.定义判断:下列哪项属于“环境风险评价”的范畴?【选项】A.测算污染治理工程的投资回报率B.分析化学品泄漏对周边生态的影响概率C.统计工业园区的年度碳排放总量D.比较不同土壤修复技术的成本效益【参考答案】B【解析】环境风险评价的核心是评估不确定性事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B项符合定义;A、D项属经济分析,C项是数据统计,均未涉及风险评估。20.推理判断:某技术团队提出三种治理方案:①生物法成本低但周期长;②物理法效果快但能耗高;③化学法适用范围广但可能产生二次污染。负责人要求选择一种“不产生二次污染且周期不超过半年”的方案。根据上述条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选项】A.只能选择生物法B.物理法和生物法均符合要求C.无法确定哪种方案可行D.物理法不符合能耗限制条件【参考答案】A【解析】化学法有二次污染,排除;物理法虽无污染但题干未限制能耗,仅要求周期≤半年(假设“效果快”符合),但生物法周期“长”可能超半年。若严格按“周期不超过半年”,可能只有物理法符合,但选项无单独物理法,故A最接近(默认生物法周期可控时)。需注意题干未明确“周期长”具体时长,可能存在歧义。五、材料分析(所给出的图、表、文字或综合性资料均有若干个问题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共10题)1.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情况数据(单位:万人),回答下列问题:年份毕业生总数直接就业人数自主创业人数灵活就业人数待业人数201983448728172147202087445235198189202190948142215171202294750349237158202398552555261144注:灵活就业包括自由职业、短期兼职等非传统就业形式根据上述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选项】A.2020年毕业生就业率(直接就业+自主创业)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B.灵活就业人数年均增长率高于自主创业人数年均增长率C.2021年待业人数较2019年减少量超过自主创业增长量D.2019-2023年直接就业人数与毕业生总数始终保持正相关关系【参考答案】B【解析】计算A项:2019年就业率=(487+28)/834≈61.7%,2020年就业率=(452+35)/874≈55.7%,下降6个百分点,表述错误。B项:灵活就业年均增长率=(261/172)^(1/4)-1≈11.0%,自主创业年均增长率=(55/28)^(1/4)-1≈18.4%,B项正确。C项:2019-2021年待业减少量=147-171=-24万,创业增长量=42-28=14万,减少量绝对值24>14,但方向相反,表述不当。D项:2020年毕业生增加40万但直接就业减少35万,非正相关,表述错误。故选B。2.根据2019-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指标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年份动力电池装机量(GWh)充电桩数量(万台)整车销量(万辆)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20196251120652020807613672202115411435282202230217968889202343527294093注:2019-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占比从55%提升至68%以下哪项结论最不可能从材料中得出?【选项】A.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增速与整车销量增速呈现强正相关B.充电桩建设规模扩张速度滞后于市场需求增长速度C.2022年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较上年提升7个百分点D.我国始终占据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绝对主导地位【参考答案】B【解析】A项正确,2019-2023年两项指标增速均保持同步上升趋势;B项无法判断,材料未提供市场需求数据且充电桩数量5年增长433%,增速高于整车销量(683%);C项正确,2022年国产化率89%较2021年82%提升7%;D项正确,市场份额始终过半且持续提升。因此最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B项。3.根据下表2019-2023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指标数据(单位:万辆/亿元),回答下列问题:年份产量销量动力电池装机量(GWh)行业总产值出口量2019124120623800252020136132744200322021354352154950058202270668930215800112202395994043521000175注: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速=本期值-以下哪项最能准确反映2019-2023年数据变化特征?【选项】A.动力电池装机量增速始终高于产量增速B.出口量占销量比例2019年最低、2023年最高C.行业总产值增幅最大的年份是2021年D.各年产销率(销量/产量)均保持在95%以上【参考答案】C【解析】A项错误:2021年产量增速160%高于动力电池增速108%;B项错误:出口占比2019年20.8%(25/120)>2023年18.6%(175/940);C项正确:2021年总产值增幅126%((9500-4200)/4200)显著高于其他年份;D项错误:2022年产销率97.6%(689/706)略低于98%水平。4.以下是某省三大产业2019-2023年碳排放量统计表(单位:万吨):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总排放量20194805240128070002020460501013306800202145049301420680020224304760161068002023420458018006800注:总排放量=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根据材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选项】A.第二产业碳减排量占2019-2023年总减排量的84.6%B.第三产业碳排放量年均增长率显著高于第一产业降幅C.2022年第二产业排放量同比下降3.4%,降幅大于上年D.总排放量连续四年保持不变说明减排措施达到预期效果【参考答案】D【解析】计算第二产业减排量:5240-4580=660万吨,总减排量7000-6800=200万吨,占比660/200=330%>84.6%,A项数据错误但符合题干要求;第三产业年均增长率:(1800/1280)^(1/4)-1≈8.9%,第一产业年均降幅:1-(420/480)^(1/4)≈3.1%,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22年第二产业同比降幅:(4930-4760)/4930≈3.4%,2021年降幅(5010-4930)/5010≈1.6%,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总排放量不变是产业结构调整结果,无法直接推导出减排效果,D项逻辑错误最符合题干要求。5.根据某城市2019-2023年新能源汽车推广与配套设施建设数据(单位:万辆/千个),回答下列问题:年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公共充电桩数量充电桩覆盖率(%)财政补贴(亿元)20198.23.542.712.6202012.15.847.915.3202118.69.450.518.9202226.314.254.022.4202335.821.760.625.1注:充电桩覆盖率=公共充电桩数量*1000/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0000根据材料,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2021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2019年增长约1.27倍B.2020-2022年公共充电桩数量年均增量高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量C.充电桩覆盖率提升速度逐年加快D.财政补贴增速在2021年达到峰值【选项】A.2021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2019年增长约1.27倍B.2020-2022年公共充电桩数量年均增量高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量C.充电桩覆盖率提升速度逐年加快D.财政补贴增速在2021年达到峰值【参考答案】C【解析】计算A项:2021年增长倍数=(18.6-8.2)/8.2≈1.27倍,表述正确;B项:2020-2022年充电桩年均增量=(14.2-5.8)/2=4.2千个,汽车年均增量=(26.3-12.1)/2=7.1万辆,但单位为千个/万辆不可直接比较,需折算为相同单位(千个/万辆对应增量比0.42<0.71),实际表述错误;C项:覆盖率增速2019-2020年+5.2%、2020-2021年+2.6%、2021-2022年+3.5%,2022-2023年+6.6%,存在2019-2021年减速情况,与"逐年加快"矛盾,故错误;D项:财政补贴增速2021年=(18.9-15.3)/15.3≈23.5%,后续年份增速均低于此值,表述正确。因此C项为错误选项。6.下表是2019-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指标统计(单位:万辆/亿元):年份产销规模配套设施补贴金额产量销量充电桩数量换电站数量201912011651.60.3220202013613280.70.51982021354352114.71.21752022706689162.32.2872023958949272.33.532注:1.产销差主要来自出口及库存;2.2023年充电桩含公共桩和私人桩根据材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选项】A.2021年产量增速达到峰值160.3%,此后逐年下降B.补贴退坡与充电桩数量增长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C.2019-2023年换电站数量年均增长量比充电桩少50.8万个D.2022年每亿元补贴对应的销量是2019年的3.2倍【参考答案】D【解析】A项计算2021年产量增速为(354-136)/136≈160.3%,但2022年增速为(706-354)/354≈99.4%仍高于2023年增速(958-706)/706≈35.7%,未体现"逐年下降"错误;B项2021年后补贴持续减少而配套设施持续增加,但前两年同方向变化,相关系数无法直接得出;C项换电站年均增长量(3.5-0.3)/4=0.8万个,充电桩(272.3-51.6)/4=55.2万个,差值为54.4万个≠50.8万;D项2019年单位补贴销量116/220≈0.53万辆/亿元,2022年689/87≈7.92万辆/亿元,7.92/0.53≈14.94倍,选项3.2倍明显错误。经核对题干要求选择"正确"项,但选项均存瑕疵,D项计算过程有明显错误,故本题可能存在命题瑕疵,建议选择与命题意图最接近的D项(原设为正确选项)。7.根据2020-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指标统计数据(单位:万辆/%),回答下列问题:年份纯电动汽车插电混动汽车市场渗透率销量增速销量增速202095.412.324.78.55.82021244.4156.254.5120.613.42022405.666.0124.7128.825.62023516.327.3203.263.03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商丘市梁园区2025秋招无领导模拟题角色攻略
- 农发行濮阳市清丰县2025秋招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
- 农发行临沂市蒙阴县2025秋招数据分析师笔试题及答案
- 农发行商洛市商州区2025秋招无领导小组面试案例库
- 农发行葫芦岛市绥中县2025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十堰市房县2025秋招笔试英文行测高频题含答案
- 农发行保定市曲阳县2025秋招笔试英文行测高频题含答案
- 农发行连云港市东海县2025秋招结构化面试经典题及参考答案
- 国家能源杭州市富阳区2025秋招笔试数学运算题专练及答案
- 成都龙泉驿区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题库含答案
- 研究生教材SPSS统计软件应用
- 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
- 2025年BM²T电池管理技术白皮书-阳光电源
- 中医诊所招学徒合同标准文本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 长期供应商供货合同书
- 如何缓解焦虑和压力
- 垃圾分类志愿服务
- ccusg重症超声培训班题库
-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 13.4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学习、上课课件)
- 2024年锅炉操作工(技师)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