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套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三)苏教版_第1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套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三)苏教版_第2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套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三)苏教版_第3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套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三)苏教版_第4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套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三)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55页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单元质量检测卷含期中期末(三)(有答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质量检测卷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质量检测卷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质量检测卷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止单元质量检测卷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质量检测卷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质量检测卷第一单元光与色彩质量测试卷(三)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下列物体中,没有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A.五官科医生用的额镜 B.家用穿衣镜C.眼镜2.关于小孔成像这一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现象由我国古代学者墨子首先发现B.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正立的C.小孔成像证明了光沿直线传播3.牛顿发现了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据此我们可以用下列哪种器材制造“彩虹”(

)。A. B. C.4.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光源。A.玻璃幕墙 B.夜空的星星 C.燃烧的蜡烛5.(

)是自然光源。A.篝火 B.激光 C.流星 6.篝火、烟花等光源属于(

)。A.自然光源 B.人造光源 C.两者都不是7.潜望镜利用的是(

)原理。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白光由七色光组成8.快速旋转由红、绿、蓝三色组成的彩色轮,可以看到彩色轮接近(

)。A.黄色 B.黑色 C.白色9.下列现象能体现光的折射的是(

)。A.雨后彩虹 B.水中倒影 C.皮影戏10.如果晚上熄灯后,人眼还能模糊地看到物体,主要原因是(

)。A.受房间外灯光的影响 B.房间内物体都会发光 C.物体是白色的11.潜望镜常用于(

)。A. B.C.12.下列选项中都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A.太阳

节能灯 B.闪电

萤火虫 C.萤火虫

彩虹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3.实验证明,光源发光需要()。14.光线照射到物体的表面后会,这种现象叫,潜望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15.下列图形中,属于凸透镜的是(),属于凹透镜的是()。16.手影游戏利用的是光的。成语“珠光宝气”中的“光”是由于光的形成的。17.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有着重要应用。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在夜晚,我们可以通过光在水面发生的()来判断前方的路况。18.两面平面镜的夹角越小,成的像越。19.体育课上,李老师教同学们如何判断队列是否站直时,他说通常情况下第三个同学看不到第一个同学的头就说明队列是直的,王老师这一方法应用了光()传播的科学知识。20.17世纪,英国科学家()利用三棱镜将阳光分解成()种颜色的光。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21.水面是光源,夜晚波光粼粼。()22.夜晚,萤火虫能发出微弱的光,所以萤火虫是光源。()23.潜望镜中的两块平面镜可以随意放置。()24.“镜花水月”描述的是光的反射现象。()25.蜡烛是通过燃烧发光的。()四、连线题(每题2分共12分)26.连线题。

太阳自然光源

烟花

闪电

蜡烛人造光源

萤火虫

电灯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27.请列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平面镜。(至少列举三个)28.你知道什么是自然光源、什么是人造光源吗?列举生活中自然光源的例子(至少3例),列举生活中人造光源的例子(至少3例)自然光源有:。人造光源有:。六、实验题(共10分)29.设计试验明光的行进方向。实验准备:。试验过程:。七、综合题(共8分)30.手电筒发出的光能否通过圆孔照到最后的屏幕上,请画出光行进的路线和光斑最终位置,并解释原因。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44页试卷第=page66页,共=sectionpages66页参考答案:1.C2.B3.C4.A5.C6.B7.A8.C9.A10.A11.C12.B13.能量14.折返光的反射15.BDFGACE16.直线传播反射17.反射18.多19.沿直线20.牛顿七21.×22.√23.×24.√25.√26.27.潜望镜、梳妆镜、穿衣镜、练功房里的镜子28.太阳、萤火虫、发光鱼台灯、蜡烛、激光笔29.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我们会发现: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我们会发现:光不能通过小孔。30.不能。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热传递质量测试卷(三)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笔记本电脑常常用铜条来辅助散热,这是因为(

)。A.铜的导热性能很好 B.铜是热的不良导体 C.铜的价格低廉2.热量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

)。A.从物体较冷的一端传向较热的一端 B.没有固定的规律 C.从物体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3.如图所示的保温杯,传热能力最强的材料是(

)。A.金属盖 B.外层玻璃 C.空气4.下列材料制作的保温杯中,保温性能最差的是(

)。A.塑料 B.金属 C.陶瓷 5.下列关于热辐射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热辐射是从温度低的地方传向温度高的地方B.热辐射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进行传播C.热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传播6.下列现象不属于热对流的是(

)。A.旋转的走马灯 B.电暖气取暖 C.电烙铁作画7.下列行为中,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使我们的身体暖和起来的是(

)。A.跑步 B.喝热水 C.吃零食8.关于炒菜的锅,手柄一般是用橡胶或木头制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手柄是热的良导体 B.只有锅身是热的良导体C.手柄和锅身都是热的良导体 9.在生活中,下列现象或行为属于阻止或减少热传递的是()。A.利用篝火取暖 B.炒菜、烧饭C.穿羽绒服更加暖和 10.电水壶是运用(

)两种方式传热。A.热辐射、热传导 B.热对流、热传导 C.热辐射、热对流11.利用篝火取暖主要是利用了(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12.为了使整个房间更暖和,暖气片要安装在房间的(

)。A.下方B.上方C.中间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3.蓬松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说明()是热的不良导体。14.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温度会升高,热水(),周围及上方温度较低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被加热再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15.热传递有()、()、()这三种方式。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不会独立存在,而是两种或三种同时存在。16.早晨阳光明媚,小欧知道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小鸥觉得头发都被太阳晒热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是。17.不同物体的传热速度不一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18.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热水会,冷水会,形成。19.热传递主要通过、、的方式来实现。不依靠任何物质,在真空也能进行的传热方式是。20.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处传到温度处。(填“较高”或“较低”)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21.生活中用电磁炉烧水就是热辐射的作用。()22.热一定要借助物体才能传递。()23.电饭锅是食物加热工具,所以用的都是热的良导体材料。()24.空气是热的良导体。()25.水和空气受热之后都上升,遇冷下降。()四、连线题(每题2分共12分)26.将下列传热方式与生活中的现象连起来。握手时感到温暖烧水时水全都变热

阳光下感到温暖热传导坐在篝火旁觉得热热对流暖气片让整个屋子变暖热辐射手伸进温水觉得热五、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27.用你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冬季人们穿深色衣服,夏季穿浅色衣服的道理?28.在一个烧瓶的底部有一条小鱼,用酒精灯加热烧瓶的上部,等上部的水沸腾的时候,小鱼会被烧死吗?为什么?六、实验题(共10分)29.下图是热传导实验,在铁丝上的不同位置穿了A、B、C、D、E五个蜡环。(1)当酒精灯在图中位置加热一段时间之后,酒精灯右侧的四个蜡环中,最先掉落的是,最后掉落的是。(2)从蜡环掉落情况来看,可以得出热是从传递的。(3)加热过程中,蜡环E(填“会”或“不会”)掉下,由此可以得出热的传递是(填“可以”或“不可以”)向不同方向传递的。七、综合题(共8分)30.探究双层玻璃的保温效果实验:(1)双层玻璃烧杯中的水冷却得(),因为双层玻璃能()。(2)利用了空气是()的特性,让热传导和热辐射大大()。(要求:选择下面正确的字母填入括号内)A.热的不良导体

B.减少C.慢

D.保温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55页,共=sectionpages55页参考答案:1.A2.C3.A4.B5.C6.C7.B8.B9.C10.B11.C12.A13.空气14.向上流动热对流15.传导对流辐射16.自然热辐射17.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18.上升下沉对流19.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辐射20.较高较低21.×22.×23.×24.×25.√26.27.深颜色衣服的吸热性强,冬天穿着更暖和,浅颜色衣服对光的反射性强,吸热性差,夏天穿着凉爽。28.小鱼不会被烧死。因为上部的水被加热了只会上升,不会下降,所以底部的水仍然是凉的,对小鱼没有影响。29.AD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会可以30.CDAB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质量测试卷(三)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在变质岩形成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的是(

)。A.地表温度、风、水等的作用B.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作用C.地球重力的作用2.我国境内大部分河流都是向东流,这是因为中国地势(

)。A.西低东高 B.西高东低 C.东西低中间高3.我们的省会成都地势平坦,地表起伏很小,则成都是(

)地形。A.丘陵 B.平原 C.山地4.山地地形特点是(

)。A.地势高,起伏很大,坡度陡,沟谷幽深 B.地面平坦,起伏较小,视野开阔C.地势不高,地面起伏不大,坡度较缓5.属于导致地表变迁的内部力量的是(

)。A.流水 B.温度变化 C.地震6.(

)的厚度约17千米。A.地壳 B.地幔 C.地核7.地球的岩石圈可划分为(

)大板块。A.4 B.6 C.78.通过(

)现象无法推测地球内部结构。A.地震 B.火山 C.雷电9.关于火山喷发场景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量温度很高的红色岩浆从火山口喷溅或溢出B.岩浆稀薄,流速很快C.大量的火山灰、火山气体从火山口冒出来,弥漫空中10.2008年我国(

)发生8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巨大损失。A.河北唐山 B.四川汶川 C.台湾花莲 11.科学家根据探测结果,把地球内部分为三个不同的圈层,从内到外分别是(

)。A.地壳、地慢、地核 B.地幔、地壳、地核 C.地核、地幔、地壳12.科学家收集有关地球内部信息的方法不包括?(

)A.观察地表火山、地震 B.利用地震波 C.观测天气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3.地震是人们直接感知到的运动的反映。14.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在喜马拉雅山脉采集到了鱼龙化石,这说明喜马拉雅山脉在远古时期很可能是()。15.当地壳深处的()因受到过度挤压而突然破裂或错动时,会引起大地(),释放出长期积累的巨大能量。16.地球的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如()、()、()、()、丘陵等。17.薄薄的地壳主要由各种组成;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是的发源地;地球中心部分的地核,和极高。18.地球内部可分为三层,从外到内分别是地壳、、。19.地球表面包括和海洋。20.能改变地表的形态的因素很多,造成岩石女王头像的因素是;形成亚马孙河的因素是。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21.地壳虽然每时每刻都在运动着,但是运动极其缓慢,而地震能使人们直接感知地壳的运动。()22.海底的地形是一马平川的。()23.地球表面约29%是陆地,71%是海洋。()24.山地和丘陵地势高,脉状分布。()25.通过科学家们在喜马拉雅山采集到的鱼龙、菊石类等生物的化石,我们可以推测出很久以前喜马拉雅山一带是陆地。()四、连线题(每题2分共6分)26.将下列地表形态与改变地表的因素进行连线。五、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27.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的岩石圈划分为了哪几大版块?28.地震会造成哪些危害?(写出3点即可)六、实验题(共10分)29.完成火山喷发的实验报告。(1)实验设计:在锥形瓶中装入适量,用带玻璃管的软木塞塞紧瓶口。用陶泥裹住锥形瓶模拟,在玻璃管上放一小块黏土。把锥形瓶放到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2)实验现象:。(3)实验结论:。七、综合题(共16分)30.下面是关于山地、平原、丘陵、盆地四种地形主要特点的描述,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完成相关习题。①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②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③蜿蜒起伏,层峦叠嶂④地面崎岖不平,但起伏不大,坡度较缓1.关于山地,我知道的典型代表是,山地的主要特点是(填序号)。2.关于平原,我知道的典型代表是,平原的主要特点是(填序号)。3.关于丘陵,我知道的典型代表是,丘陵的主要特点是(填序号)。4.关于盆地,我知道的典型代表是,盆地的主要特点是(填序号)。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44页试卷第=page55页,共=sectionpages55页参考答案:1.B2.B3.B4.A5.C6.A7.B8.C9.B10.B11.C12.C13.地壳14.海洋15.岩层剧烈震动16.高原平原山地盆地17.岩石岩浆温度压力18.地幔地核19.陆地20.风(流)水21.√22.×23.√24.×25.×26.27.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28.答:地震会使房屋倒塌;道路毁坏;严重危及人的生命安全;会引起海啸。29.番茄酱火山超轻番茄酱从小洞向外溢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爆发。30.黄山③长江中下游平原②江南丘陵④四川盆地①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质量测试卷(三)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B.水的三种形态可以互相转化C.露是液态的水,雾是气态的水,霜是固态的水2.云和雾(

)。A.本质上一样 B.本质上不一样 C.距离地表的远近相同3.寒冷的冬日早晨,我们会在室内的窗户上看到一层冰花,这是(

)。A.霜 B.雾 C.露4.在玻璃瓶和碗里面倒入同样多的水,放在同一地方,(

)蒸发得快些。A.一样快 B.瓶子里的水 C.碗里的水5.雪花虽然形态各异,但是多为(

)A.六角形 B.四边形 C.三角形6.在下列降水形式中,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出现的是(

)。A.降雨 B.降雪 C.降冰雹 7.寒冷的冬日早晨,我们会在室外的草地上看到一层冰晶,这是(

)。A.雾 B.霜 C.露 8.做饭冒出的“白气”是(

)。A.小水滴 B.水蒸气 C.空气9.关于露和霜的描述有误的是(

)。A.露是液态,霜是固态 B.露是无色,霜是白色 C.形成露的天气比形成霜的天气冷10.节气“白露”一般出现在每年的(

)。A.9月7日或8日 B.10月23日或24日 C.10月8日或9日11.周末,小明在家做饭时,观察到锅里冒出的“白气”,这“白气”是(

)。A.烟雾 B.水蒸气 C.小水滴12.做饭时,锅里冒出的“白气”是(

)。A.烟雾 B.水蒸气 C.小水滴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3.地球上的水在、、间不断地循环,总量保持不变。14.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15.水蒸发的动力来自,降水的动力来自。16.空气中的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漂浮在高空就是,接近地表就是;直接从云层中降落下来的小冰晶就是。17.液态的水受()会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后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18.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遇冷凝结成的的众多或小冰晶。它们漂浮在高空中就是,接近地表就是。19.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20.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漂浮在高空形成了。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21.植物没有参与水循环。()22.模拟雨的形成实验,在培养皿中放冰块是为了加快水蒸气凝结的速度。()23.雨和雪都是来自天空中的云。()24.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结成了一层“霜”,这是凝结现象。()25.水烧开时的“白气”就相当于自然界中的雾。()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26.星期天,小南和小北去爬山,在山脚下小南说山腰上有云,而爬到山腰时,他们却只看到了雾,并没有看到云,这是怎么回事?27.时不时的雨总会从天而至,那天上的水有没有降完的时候,为什么?五、实验题(共14分)28.实验材料: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烧杯、水、冰、培养皿2.实验步骤:(1)加热烧杯里的水至沸腾。(2)用一个热的培养皿盖住烧杯,观察培养皿底部是否有水珠。(3)在培养皿中加入冰块,观察底部有什么变化。3.我的结论:(1)加热烧杯里的水时,一部分液态水会变成,当遇到冷的培养皿时,会在培养皿底部凝结成。(2)在培养皿中加入冰块,是为了使温度,这样培养皿底部的小水珠会,一旦大到上升气流托不起时就会掉下来。(3)这是模拟的形成。六、综合题(共20分)【生活中的科学】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其中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和大雪等与天气现象有关。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小兵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他对“雾、露、雨是怎么形成”的问题展开了以下的模拟探究:29.在模拟雾和雨的形成时,为了创设一个低温环境,小兵应在杯口处放上()。小兵在“造雨”时,为节省时间,烧杯中应倒入()水;“造雾”时,小兵会在量筒内点燃(),这是为了增加空气中漂浮的()。30.露和雨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其中“冷”的温度是指()。A零摄氏度以下

B.零摄氏度

C.零摄氏度以上31.“造露”时,小兵应在薄金属杯中加入(),杯底要垫一块湿毛巾,这是为了增加杯子周围的()。通过探究,小兵明白了“雾、露、雨形成的原因”,它们是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不同形态的水。32.年年降水年年降,“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请在下图中用箭头画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路线。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55页,共=sectionpages55页参考答案:1.C2.A3.A4.C5.A6.A7.B8.A9.C10.A11.C12.C13.陆地海洋大气14.露15.太阳重力16.水蒸气云雾雪17.热冷18.水蒸气小水滴云雾19.水蒸气霜20.云21.×22.√23.√24.×25.√26.云和雾其实是一回事,只是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距离观察者所处地表远的是云,距离观察者所处地表近的则是雾。27.没有;江河湖海、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热,不断地蒸发,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水蒸气在空中受冷变成云,云变成雨、雪等落到地面;地面上的雨水和融化了的雪水有的渗入地下,地下水又会汇集流出地面形成泉水流入江、河、湖、海,于是,水在海洋、天空、陆地之间永不停息地循环。自然界中的水都在不停的循环当中,降水仅仅是整个水循环中的一个环节,因此天上的水是降不完的。28.水蒸气水珠降低聚集雨29.冰块热线香固体颗粒30.小水滴(或小水珠)C31.碎冰和冷水水蒸气含量(或湿度)32.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人体司令部质量测试卷(三)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分布人的全身,起传递信息和收集各种感觉信号的是(

)。A.周围神经 B.小脑 C.脊髓2.下列属于本能反应的是(

)。A.脚踩在地上的钉子时瞬间抬脚B.绿灯亮时,沿斑马线过马路C.听到铃声,立即进入教室3.人的大脑分工不同,(

)侧重于音乐、绘画、情感等功能。A.左脑 B.右脑 C.小脑 4.人体视觉的产生与(

)无关。A.脊髓 B.大脑 C.视觉神经5.下面属于人体本能反应的是(

)。A.碰到钉子立即缩手 B.成就感 C.自我满足6.(

)就像电话电缆,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A.神经 B.脊髓 C.大脑7.人工智能在未来不可能做的事情是(

)。A.和人类面对面下围棋 B.实现汽车的完全自动驾驶C.和人一样吃饭、喝水8.小鸥一家驾车出发,爸爸提醒小鸥要系好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保护(

)。A.汽车安全 B.财产安全 C.生命安全9.五年级的我们,每天睡眠时间大约需要(

)。A.8小时 B.9小时 C.10小时10.(

)是消耗人体能量最多的器官。A.大脑 B.肌肉 C.心脏11.小玲一家驾车出发,爸爸提醒小玲要系好安全带,这是保护(

)系统的重要方法。A.循环 B.呼吸 C.神经12.10岁左右的儿童每天大约需要(

)的睡眠时间。A.11小时 B.10小时 C.9小时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3.人体的器官复杂而(),在()的指挥下,人体器官地运转和工作着。14.脑被坚硬的颅骨包裹着,由大脑、小脑、三部分组成。15.神经系统包括脑、、周围神经。16.()是人体的司令部,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基础。17.主要包括智能模拟、云技术、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系统。18.人体有时会在不受大脑控制的情况下做出非常迅速的反应,这是一种。19.利用图形表征是建立知识网络的有效方法,如、、等。20.人的大脑负责各种和活动,还负责管理人的和。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21.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是人脑。()22.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都需要脑来完成。()23.大脑的软硬程度与豆腐差不多,颜色是红色的。()24.每个人的反应速度是一样的。()25.脊髓被脊椎骨和软骨包围着,不可能受到伤害。()四、连线题(共8分)26.连线找朋友。音乐绘画数学左脑书写逻辑右脑情感语言技艺五、排序题(共8分)27.如图所示,某同学打预防针,觉得打针很疼就哭了。请将下列神经传递疼痛的流程按先后排序。①大脑

②注射针刺激皮肤

③胳膊上的神经

④产生疼痛而哭泣()→()→()→()六、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28.根据下面图中A、B两个图形的规律,根据图形C画出第四个图形D。29.为什么说脑和脊髓是身体控制的中心?七、综合题(共8分)避让从相同高度落下的橡皮,测试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30.通过测试我们发现(

)。A.手的反应比脚快 B.脚的反应比手快 C.手和脚的反应一样快31.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与它和的距离远近有关。32.由此实验推测,(

)反应最快。A.眼部肌肉 B.上臂肌肉 C.腰部肌肉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55页,共=sectionpages55页参考答案:1.A2.A3.B4.A5.A6.A7.C8.C9.C10.A11.C12.B13.精密大脑14.脑干15.脊髓16.脑认知和决策生物17.人工智能18.本能19.气泡图概念图鱼骨图20.认知思维情绪运动21.√22.×23.√24.×25.×26.27.②③①④28.29.脑、脊髓和神经共同完成指挥和协调人体一切活动的任务。30.A31.大脑32.A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质量测试卷(三)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彩虹形成的科学原理是(

)。A.光的色散和折射 B.光沿直线传播 C.光的反射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端刚盛好的热汤时,可以用抹布垫着手B.冬天穿上棉衣就不冷了,是因为棉衣能发热C.汤勺手柄部分的塑料只具有装饰作用3.小昊宇站在太阳下晒太阳会感到很热,因为太阳传递热量的方式是()。A.热辐射 B.热传导 C.热对流 4.下列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的是(

)。A.锡纸 B.铁 C.塑料5.下列材料中,制作锅铲的手柄最合适的是(

)。A.铜 B.不锈钢 C.木头6.热传递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

)。A.独立存在 B.不独立存在 C.不相关7.陆地地形中,周围地势高,中间地势低的地形是(

)。A.平原 B.丘陵 C.盆地8.小明晚上在家里用台灯做作业时,突然思考大多数的台灯都装有灯罩,这样做主要目的是(

)。A.美观 B.保护灯泡 C.增强反光9.下列属于盆地特点的是()。A.地势高且宽广 B.中间低四周高C.地势高且起伏大 10.下列事例中,(

)的传热方式与另外两个不同。A.烙饼 B.电烙铁作画 C.取暖器让屋子暖和11.冬天,我国北方地区房子的暖气片应安装在房间的(

)。A.下方 B.上方 C.中间12.下面关于“影”的成语中,含有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形影不离 B.立竿见影 C.杯弓蛇影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3.不需要靠空气、水等任何物质,即使在真空中也能进行。14.在地球结构中,是岩浆的发源地。15.热总是会从温度较()的地方向温度较()的地方传递。16.太阳光在没有碰到物体之前是沿传播的,遇到镜子后光会改变传播路线,这种现象叫做。之后光会沿着继续传播。17.按照物体传导热能力的不同,将物体分为、两大类。18.彩虹是由红、()、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19.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不同,深色的物体吸热能力(),反光能力()。20.物体的表面越(),反光效果越好。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21.太阳向地球传递热量的方式是热对流。()22.热传导不会停止,会一直传下去。()23.羽绒服能产生热量,所以冬天大家都穿着它来保暖。()24.地球板块的运动非常缓慢,我们很难察觉。()25.地球中心部分是地幔,温度和压力都极高。()四、连线题(每题2分共12分)26.下列成语与光的现象有关,请将它们与对应的科学原理连线。海市蜃楼

光的直线传播

凿壁偷光波光粼粼

光的折射

如影随形杯弓蛇影

光的反射

珠光宝气五、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27.热能有哪几种传递方式?28.冬天天气特别寒冷时,我们会适当增加衣物,那么为什么多穿衣服身体会觉得热起来了吗?请解释原因。六、实验题(共16分)29.如图,在一段铜丝上每隔一定的距离用蜡粘上一个小钢珠,然后用酒精灯对其加热。(1)号小钢珠最先掉落,号小钢珠最后掉落,号和号小钢珠同时掉落。(2)若把酒精灯移至3、4号小钢珠中间,则、号小钢珠最后掉落、(3)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七、综合题(共8分)30.看图判断。(判断下列物体是“√”否“×”是自然光源)

1.()

2.()

3.()

4.()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44页试卷第=page55页,共=sectionpages55页参考答案:1.A2.A3.A4.C5.C6.B7.C8.C9.B10.C11.A12.C13.辐射14.地幔15.高

16.直线光的反射直线17.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18.橙19.强弱20.光滑21.×22.×23.×24.×25.×26.27.三种传递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电饼铛烙饼是利用热传导;加热水利用了热对流;坐在火炉旁感觉到热利用了热辐射。28.答:会觉得热起来了;但是不是衣服给人热量,是活人会散热,衣服阻隔热量散失,所以多穿衣服身体会觉得热起来了。29.261316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30.×√×√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质量测试卷(三)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地震的能量大小用(

)来表示。A.烈度 B.强度 C.震级2.在下列光源中,不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A.手电筒光 B.闪电 C.蜡烛光 3.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光源。A.玻璃幕墙 B.夜空的星星 C.燃烧的蜡烛4.(

)常会造成地面隆起、陷落或出现裂缝,还会导致河流移位等。A.火山喷发 B.地震 C.海啸5.下列选项中都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A.太阳

节能灯 B.闪电

萤火虫 C.萤火虫

彩虹6.海底的地形是(

)。A.起伏不平的 B.平坦的 C.高山7.只在液体和气体中存在的热传递方式是(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8.小苏晨和小斯秦在完成用圆盘做色光混合实验时,小苏晨发现色彩轮旋转后不能变成白色,下列原因不可能的是()。A.旋转的速度比较慢 B.教室的光线太亮了C.圆盘上颜色种类有问题,未按要求涂色 9.在地球的许多地方都有温泉,这个地表现象可以推断地球内部(

)。A.有热水 B.温度高 C.压力大10.车灯能帮助驾驶员看清前面的物体。车灯内壁由一种光滑的银色材料制成(如右图所示),这样设计的原因是(

)。A.更美观 B.可以会聚光线 C.可以使光线发散11.分布人的全身,起传递信息和收集各种感觉信号的是(

)。A.周围神经 B.小脑 C.脊髓12.电暖器是利用(

)的方式来工作的。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3.光源分为()光源和()光源。14.由刺激引起的相应活动或变化就是()。15.是人体的“司令部”。它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即左脑支配侧身体的运动,右脑支配侧身体的运动。16.20世纪初,科学家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