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赋税缴纳自古就有,古代通讯并不发达,官府如何通知百姓缴税呢?易知由单
因
势
定
税
济
国
运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主讲人:梁聪聪时间:2025.9.24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
02学习目标1、
阅读教材,填写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表格并从不同角度总结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2、通过史料阅读,重点分析两税法以及一条鞭法的演变原因,辨析古代赋税变革的影响。3、概括梳理出近代关税、现代个税的发展脉络,体会当今中国赋税的时代特征与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国担当。
壹古代赋役帝国“取”臣民“予”贰近代关税列国“取”国民“予”叁现代个税国家“取”公民“予”本科框架壹古代赋役帝国“取”臣民“予”朝代制度名称征税标准赋役形式赋役种类收税时间秦汉唐初唐中后期明—清—由以实物为主向以货币为主赋役种类由繁杂到简化政府对百姓的人身束缚减弱由不定时向定时按人丁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趋势实物繁杂不定时按田亩多少收地税按财产多少收户税主要是货币简化税目定时按田亩多少一概折银赋役合一摊丁入亩
梳理:四分钟壹古代赋役帝国“取”臣民“予”租庸调制两税法摊丁入亩一条鞭法不定时按人丁实物繁杂田赋、人头税、徭役材料一:(清)歙县正堂赵为便民易知,照户输将事。照得完钱粮,各照口口。户各填簿开串,以便按查册户。
——尹伊君编:《故纸遗律尹藏清代法律文书》
材料二:“设立由单,颁发民间,原以杜私派横征之弊,使小民易知,便于输纳也。
——韩士埼《查参由单糢糊疏》材料三:摄政王多尔衮在顺治元年(一六四四)五月率师进入北京后发布的第一道诏谕就是令各地“为首文武官员即将钱粮册籍、兵马数目,亲赍来京朝见”
问题1:为什么统治者重视易知由单的编写与发放?(两者关系)壹古代赋役帝国“取”臣民“予”
税务通知单
赋役制度是财政根本,关乎统治探究一
从易知由单看古代赋税制度与国家治理材料四: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资治通鉴》卷226问题2:结合材料,说出两税法的特点是什么,该法颁行有什么样的影响?探究二从易知由单看赋税制度变革两税法壹古代赋役帝国“取”臣民“予”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白居易集》卷2《重赋》问题3:结合材料,找出在明朝中期赋役“取予”程序与方式的局限性?杂税众多乡绅特权实物之弊材料五:(明中期由单)令水次置囤,推粮长一人,总之曰‘总收’。每岁通计各户之夏秋税及加耗则例(漕粮正额外的税种),填注由帖,而户给之。户自诸帖赴仓,不经里胥。囤设粮头、囤户各一人主之,使相觉察,粮长惟职催并,官为监守。——焦竑《国朝献征录》卷60《周文襄公传》
探究二从易知由单看赋税制度变革材料六:(明中期由单)“奏准天下正赋,户给青由。先开田亩粮石,仍分本色金花折银,使民周知输纳。……另给‘印信小票’(即由单)与民执照,事毕停止。”——万历《明会典》卷20《户部七·赋役》
壹古代赋役帝国“取”臣民“予”顾炎武言:“于不变之中,而寓变之制;因已变之势,而复创造之规。材料七:“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政府雇人赋役)...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法。”——《明史·食货志》赋役合并折银征收官收官解一条鞭法摊入丁田问题3:结合材料以及所学,一条鞭法有没有解决明朝中期由单中的问题?如果有,又如何解决的?并思考其有什么影响?
杂税众多
乡绅特权实物之弊
一条鞭法是万历中兴的财税根基探究二
从易知由单看赋税制度变革
壹古代赋役帝国“取”臣民“予”
材料六: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会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走向了原先改革目的的反面。明清时期的思想家黄宗羲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秦晖《并税制改革与黄宗羲定律》问题4:请问,为什么中国古代赋税制度陷入了黄宗羲定律的魔咒?
封建帝国、取予失衡、国困民乏探究二
从易知由单看赋税制度变革壹古代赋役帝国“取”臣民“予”朝代制度名称征税标准赋役形式赋役种类收税时间秦汉唐初唐中后期明—清—由以实物为主向以货币为主赋役种类由繁杂到简化政府对百姓的人身束缚减弱由不定时向定时按人丁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趋势实物繁杂不定时按田亩多少收地税按财产多少收户税主要是货币简化税目定时按田亩多少一概折银赋役合一摊丁入亩
梳理:四分钟壹古代赋役帝国“取”臣民“予”租庸调制两税法摊丁入亩一条鞭法不定时按人丁实物繁杂田赋、人头税、徭役近代关税列强“取”国民“予”贰叁现代个税国家“取”公民“予”
依据教材95-97,概括中国近代关税、现代个税制度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鸦片战争前
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鸦片战争后
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国民革命时期
争取关税自主。贰近代关税列强“取”国民“予”近代关税
近代关税制度是中国半殖民化的缩影。
依据教材95-97,概括中国近代关税、现代个税制度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贰现代个税国家“取”公民“予”此后新中国成立后未征收(计划经济体制)1980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正式确立。退出正式确立发展完善现代个税
调节贫富、关注公平,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贰现代个税国家“取”公民“予”
古代赋役
帝国专权
臣民
近代关税
列强特权
国民
现代个税
国家民权
公民
取予失衡取予平衡
征赋定税取予之道,折射治国之道,赋役制度的演变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国家治理理念的进步与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要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因势定税济国运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取予隔阂取予透明链接高考1、(2025·山东高考·3)唐朝先后实行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推行方田均税法和募役法,明清相继实行过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等赋役制度。封建统治者调整赋役制度的相同出发点是()A.调节社会矛盾 B.维护小农经济C.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提高国家财政收入【答案】A【详解】历代统治者通过税制改革(如唐朝两税法、明清摊丁入亩)缓解因土地兼并、赋役不均引发的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来巩固统治根基,如两税法按资产征税,改变“有地不纳税、无地反负重”的不公;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使无地贫民免缴丁税,减少流民叛乱风险,故选A项;维护小农经济是手段,不是封建统治者调整赋役制度的根本出发点,其根本还是为自身利益,排除B项;放松对农民人身控制只是部分赋役制度表现,不是统治者调整制度的出发点,排除C项;财政收入的提升是矛盾缓和后的客观成效,而非首要动机,税制改革常伴随财政需求,但财政增收需以社会矛盾不激化为前提,排除D项。链接高考2、(2021·辽宁·高考真题)蠲(juān)免是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地方民力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清朝的蠲免,除“偏灾赈蠲外,凡逋负(拖欠赋税)之在民者,与银谷食种之贷而未收者,遇国家庆典,或巡幸,或军兴,辄止勿责”。据此可知,蠲免政策旨在A.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B.稳定地方社会秩序C.遏制地方官员贪腐 D.提高民众生活水平【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蠲免是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地方民力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清朝的蠲免政策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地方社会秩序,维护清王朝统治,B项正确;减轻地方财政负担与蠲免政策的宗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官员贪腐信息,而是强调蠲免政策旨在稳定地方社会秩序,排除C项;蠲免政策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不等于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排除D项。故选B项。链接高考3、(2018·全国II卷·高考真题)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答案】B【详解】西汉文景时期,百姓的田租很轻,但是人头税重,而且在粮价极低的情况下,还要把粮食换做钱币来交税,富商大贾再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这就意味着百姓负担沉重,有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再结合题干信息“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耕农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故选B;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材料主旨是农民负担沉重,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税收多少及其形式是由政府确定的,且材料信息说的是“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故排除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防国考考试题目及答案
- kmp算法数据结构考试试题及答案
- 护理管理正考试题及答案
- 护理编内操作考试题及答案
- 2025教资考试教知真题及答案
- 2025交规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护士求职考试真题及答案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综合练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 单招培训第八类考试题及答案
- 洱源县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 《地震反演技术》课件
- 冷冻食品供货方案
- 2024年小学生航空航天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共150题)
- 军体拳第一套全套图文教程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应用与护理
- 针刺伤预防与处理-2024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 店长周工作总结数据报表模板
- 羽绒原料购销合同
- 2-2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检修
- 敦煌舞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兰州文理学院
- 机械工程学科研究前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