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辽宁省沈阳市二中高三五模语文试题_第1页
2025届辽宁省沈阳市二中高三五模语文试题_第2页
2025届辽宁省沈阳市二中高三五模语文试题_第3页
2025届辽宁省沈阳市二中高三五模语文试题_第4页
2025届辽宁省沈阳市二中高三五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辽宁省沈阳市二中高三五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艺要热爱人民。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如果不爱人民,那就谈不上为人民创作。鲁迅就对人民充满了热爱,表露他这一心迹最有名的诗句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热爱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我讲要深入生活,有些同志人是下去了,但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并没有带着心,并没有动真情。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问题,拆除“心”的围墙,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曹雪芹如果没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做过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就不可能完成《红楼梦》这种百科全书式巨著的写作。(摘自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材料二:作品在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里产生,在他生活的现实里生根立脚,但是它反映这些情况和表示这个背景的方式可以各色各样。单就下面选的作品而论,也可以看见几种不同的方式。《宋诗选注》选了梅尧臣的《田家语》和《汝坟贫女》,注释引了司马光的《论义勇六札子》来印证诗里所写当时抽点弓箭手的惨状。这是一种反映方式的例子。我们可以参考许多历史资料来证明这一类诗歌的真实性,不过那些记载尽管跟这种诗歌在内容上相符,但到底只是文件,不是文学,只是诗歌的局部说明,不能作为诗歌的唯一衡量。也许史料里把一件事情叙述得比较详细,但是诗歌里经过一番提炼和剪裁,就把它表现得更集中、更鲜明,产生了既强烈又深永的效果。反过来说,要是诗歌缺乏这种艺术特性,只是枯燥粗糙地平铺直叙,那么,虽然它在内容上有史实的根据,或者竟可以补历史记录的缺漏,它也只是押韵的文件,例如王禹偁《对雪》的注释里所引的李复《兵馈行》。“诗史”的看法是个一偏之见。诗是有血有肉的,史诚然是它的骨干,然而假如单凭内容是否在史书上信而有征这一点来判断诗歌的价值,那就仿佛要从“爱克司光”透视里来鉴定画家和雕刻家所选择的人体美了。范成大的《州桥》,注释引了范成大自己的以及楼钥和韩元吉的记载来说明诗里写的事情在当时并没有发生而且也许不会发生。这是另一种反映方式的例子,使我们愈加明白文学创作的真实不等于历史考订的事实,因此不能机械地用历史考据来测验文学作品的真实,恰像不能天真地靠文学作品来供给历史的事实。历史考据只扣住表面的迹象,这正是它的克己的美德,要不然它就丧失了谨严,算不得考据,或者变成不安本分、遇事生风的考据,所谓穿凿附会;而文学创作可以深挖事物的隐藏的本质,曲传人物的未吐露的心理,否则,它就没有尽它的艺术的责任,抛弃了它的创造的职权。考订只断定已然,而艺术可以想象当然和测度所以然。宋代的五、七言诗虽然真实反映了历史和社会,却没有全部反映出来。有许多情况宋诗里没有描述,而由宋代其他文体来传真留影。譬如后世所传的宋江“聚义”那件事,当时的五、七言诗里都没有“采著”,它只是通俗小说的题材,像保留在《宣和遗事》前集里那几节,所谓“见于街谈巷语”。这些诗人十之八九是大大小小的官僚地主家庭出身,经过科举保举,成为大大小小的官僚地主。在民族矛盾问题上,他们可以有爱国的立场;在阶级矛盾问题上,他们可以反对苛政,怜悯穷民,希望改善他们的生活。不过,假如人民受不了统治者的榨逼,真刀真枪地对抗起来,文人学士们又觉得大势不好,忙站在朝廷和官府一边。宋诗还有个缺陷,爱讲道理,发议论。道理往往粗浅,议论往往陈旧,也煞费笔墨去发挥申说。毛泽东同志在致陈毅同志的一封谈诗的信中,以近代文艺理论的术语,明确地做了判断:“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蜡。”同时,宋代五、七言诗讲“性理”或“道学”的多得惹厌,而写爱情的少得可怜。宋人在恋爱生活里的悲欢离合不反映在他们的诗里,而常常出现在他们的词里。如范仲淹的诗里一字不涉及儿女私情,而他的《御街行》一词就有“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这样悱恻缠绵的情调,措辞婉约,胜过李清照《一剪梅》一词中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摘编自钱锺书《〈宋诗选注〉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鲁迅的创作实践可以看出,作家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这是为人民创作的重要前提。B.历史资料可以印证诗歌内容的真实性,但不能作为诗歌价值的唯一衡量标准,因为诗歌表达更集中、鲜明。C.“诗史”的看法之所以是一个偏见,是因为它在承认诗歌艺术本色的基础上,强化了史在诗中的作用。D.作者认为部分宋诗不但没能全面反映历史和社会,还有爱讲道理、发议论、多讲“道学”等缺陷。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文艺创作应当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但两者的立论角度和论证结构都不相同。B.材料二以梅尧臣的《田家语》、范成大的《州桥》等诗歌及其注释情况为例,来论证作品反映历史的方式不同。C.材料二对文学创作的真实与历史考订的事实进行对比,认为前者可深挖事物本质,而后者只扣住表面迹象。D.材料二认为尽管宋诗能够反映历史和社会,但是宋人现实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常常反映在词里而非诗中。3.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今之创作,尤须以黎元为枢轴,此乃千古文章正脉。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C.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D.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4.当代作家怎样才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创作”?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请根据宋朝诗人吕本中的《兵乱后杂诗》和注释所引资料内容,结合材料二的观点,分析诗歌和注释内容的关联性和区别。兵乱后杂诗①吕本中晚逢戎马际,处处聚兵时。后死翻为累,偷生未有期。积忧全少睡,经劫抱长饥②。欲逐范仔辈,同盟起义师。【注】①此诗大约是靖康二年四月里金兵退尽后,吕本中回到汴梁时所作。②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引当时目击身经者的记载:“城中猫犬几尽,游手冻饿死者十五六,遗骸所在枕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月光不是光陈仓①每次回乡,我都会陪我爹睡觉。我不知道除了陪他睡觉,还能为他做点儿什么。我们之间,已经没有任何共同的话题了,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只是老眼瞪着老眼,彼此心事重重地望着对方。陪我爹睡觉,就算最深入的交流了。②回峦庄镇的第一天晚上,陪我爹睡觉时,我爹给我讲了好多话,都是一些家长里短。他说,我叔叔去世后,院子真正地空了,他在空院子里栽了一棵核桃树,不想邻居家反对,硬把树苗给拔掉,他们还吵架了;他说母亲坟前的那块地,我一个表哥想拿去做菜园子,他舍不得,就和我表哥闹翻了。③我爹说什么,我都劝他看开一点儿,这么大年纪了,还计较那些干什么呢?我还举了我叔叔的例子:“他生前与你争来争去,如今他一去世呀,不全是你的了?你哪天去世了,这些也自然就是别人的了。”④第二天晚上,我爹的话少了,他睡得十分踏实,我无论是起床看书,还是外出赏月,弄出再大的动静,都没有干扰到他。他打呼噜时,我是踏实的;如果听不到呼噜声,我就十分担心,担心他没有呼吸,没有生命体征了。我回来之前,峦庄镇是下过很长一段时间秋雨的,这几天正好放晴了,蓝天显得十分空远。此时又恰好是农历八月中旬,正所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清晰地听见了哗哗的流水声。我抱着我爹的一双脚,看着窗外徐徐升起的明月,心情十分复杂。我爹的脚彻夜冰冷,而月亮也一直是冰冷的,它们在我面前是多么相似啊。天上的月亮宛如我爹的脚,我爹的脚又宛如秋后的月亮。半夜,月亮升到山头时,照得整个小镇如白天一样亮,恍惚中像午夜的城市,街灯仍然没有熄灭一般透明。我悄悄披衣起身,站在三层楼的楼顶,看着寂静的大山,看着缓缓流动的小河,看着洒在庄稼地上的月光。我感觉时光果真停止了,或者是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真正的生命存在,只有自然,只有宿命。⑤我拿出手机与照相机,希望拍下那厚厚的月光,或者月光下的树影,但是,月光就是月光,它与阳光或灯光是彻底不同的。阳光与灯光是可以反射的,这样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才会生效。但是,月光是拍不出来的,无论我用什么技巧,都是拍不出来的。我突然领悟过来,月光其实不是光,仍然是黑暗,或者说掺进了太多的黑暗,像面粉里掺进了太多的水一样,是烙不出大饼的。月光从窗口照进来,洒在我爹的身上,丝毫没有打扰到我爹,反而已经融入我爹的身体,让我感觉我爹与月光格外相似,甚至他就是一摊凝结的月光。我爹年轻时,充满了活力与生命力,整个人闪耀着火热的光环。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生命之光里渗入了太多的苦难和黑暗,慢慢就转化成了死亡之光。死亡之光就是月光,同样没有反光,是无法复活与再生的,只能悄然流逝。⑥山里的秋天,早晚温差十分大,有太阳的时候温度是二十四摄氏度,半夜就降到十多摄氏度了。我爹的肩膀裸露在被子外边,他却浑然不知。在一个人睡觉的日子里,他的冷是没有第二双眼睛发现的。一个人的冷暖,除了自己感知,再不会被第二个人发现,就是说一个人的身边,如果只有自己的眼睛,以及只有审视自己内心的眼睛,那么,这双眼睛一旦闭上,整个世界就为之关闭了。这才是真正的孤独。我替我爹掖了掖被子,尽量让自己的身体靠近他的身体,把他的脚尽量揽进自己的怀里。奇怪,整整一夜,我没有暖热我爹的脚。当然,那轮月亮也是冷的,照样没有一丝反光。⑦陪我爹睡觉的那几天,我还发现我爹的穿着十分特别,贴身穿的是一件藏蓝色的短袖T恤,上面套着一件方格子的长袖衬衣,再外边是一件黑呢子大衣。夏衣,秋衣,冬衣,我爹的这种混搭穿法,别人是看不出什么名堂的,但是,我一眼就看明白了。老婆说:“爹穿的衣服怎么那么眼熟?”我说:“这都是被我淘汰的旧衣服呀。”在上海,每次老婆想扔掉一些旧衣服时,都遭到我的极力反对,我要留着带回家给我爹。但是,老婆说:“爹哪能看得上?应该给他买新的。”有次我爹到上海,我就搜寻出几件旧衣服给了他,那件T恤与那件衬衣,是我穿剩下的服装,那件黑呢子大衣是我岳父的遗物。这三件衣服在我爹的眼里,应该是最好最美的。所以,为了迎接我们,他不顾春夏秋冬,统统裹在身上。也难怪,他平时穿得再好,对于一个孤独的人,有谁会去欣赏呢?(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是老眼瞪着老眼”“算最深入的交流”等语句,写出了我与父亲间的代际隔阂,但我仍然希望能与父亲保持亲密关系。B.父亲与邻居、表哥的冲突,反映出父亲对自我世界的固守,也暗示其在孤独生活中因缺乏理解而产生的人际关系紧张。C.我坚持留旧衣服给父亲的行为,体现了我对父亲冷暖的牵念,与后文父亲穿着旧衣迎接我们的行为形成了情感上的呼应。D.本文和《我与地坛》都聚焦于亲情中“陪伴”与“错失”的矛盾,都将孤独视为短暂的过客,强调寻找生存勇气的重要。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有很多贴近生活的细节,如听父亲打呼噜,给父亲掖被子等,质朴中见深情,让平凡的故事拥有了直抵人心的力量。B.第④段“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引用,不仅展现自然之美,更通过动静结合的画面反衬“我”内心的不平静。C.“我爹的脚彻夜冰冷,而月亮也一直是冰冷的”运用通感手法,将触觉的体验转化为视觉的描述,强化了二者的相似性。D.结尾以反问“有谁会去欣赏呢”收束全文,既点明了父亲孤独的本质,也引发了读者对亲情陪伴这一问题的思考。8.第⑦段划线句子,父亲的“混搭穿法”“我一眼就看明白了”,请结合文本谈一谈“我”明白了什么,并分析“我”的心理。9.本文以“月光不是光”为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相关语句概括分析。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呜呼!项籍有百战百胜之才,而死于垓下,无惑也。吾于其战巨鹿也,见其虑之不长,量之不大,未尝不怪其死于垓下之晚也。方籍之渡河,沛公始整兵向关,籍于此时若急引军趋秦,可以据咸阳,制天下。不知出此,而区区与秦将争一旦之命,既全巨鹿,而犹徘徊河南、新安间,至函谷,则沛公入咸阳数月矣。夫秦人既已安沛公而仇籍,则其势不得强而臣。故籍虽迁沛公汉中,而卒都彭城,使沛公得还定三秦,则天下之势在汉不在楚。楚虽百战百胜,尚何益哉?故曰:兆垓下之死者,巨鹿之战也。(选自苏洵《权书·项籍》,有删改)材料二:于是诸将称贺,帝(李存勖)谓诸将曰:“段凝犹在河上,进退之计,宜何向而可?”康延孝固请亟取大梁。李嗣源曰:“兵贵神速。延孝之言是也,请陛下以大军徐进,臣愿以千骑前驱。”帝从之。是夕,嗣源帅前军倍道趣大梁。乙亥,帝发中都。丁丑,至曹州,梁守将降。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麟逆弑梁主,因自杀。己卯旦,李嗣源军至大梁,攻封丘门,王瓒开门出降。是日,帝入自梁门,手引嗣源衣,以头触之曰:“吾有天下,卿父子之功也,天下与尔共之。”命求梁主,顷之,或以其首献。(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唐纪》,有删改)材料三:项羽不足以持败,一摧垓下,遂愤恚失守而自到,量不足以胜之也。藉令戢悻悻之怒,渡江东以为后图,韩、彭、英布非不可移易而必忠于汉者,收余众,间群雄,更起而角死力,汉亦疲矣。而羽不能者,量止于一胜之威,败出于意外而弗能自固也。羽可以居胜而不可以持败,故败则必亡,存勖可以忍败,而不足以处胜,故胜则必倾,一也。李嗣源定入汴之策,既灭朱友贞,一入汴而以头触嗣源曰:“天下与尔共之。”卒为嗣源所迫,身死国灭,量不足以受之也。藉令忍沾沾之喜,以从容论功而行赏,人且喻于君臣之义,虽有大勋,亦分谊所当尽,嗣源虽挟不轨之心,无有为之效命者,自敛雄心以俯听。而存勖不能者,量尽于争战之中,胜出于意外而弗能自抑也。(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八)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理难A降首B不可俟C彼刀锯D吾不能E自裁F卿G可断吾首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区区,愚蠢,与《过秦论》中“然秦以区区之地”的“区区”意思不相同。B.以,凭借,与《送东阳马生序》中“以乡人子谒余”的“以”意思相同。C.倍,加倍,与《鸿门宴》中“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的“倍”意思不相同。D.喻,知晓,与《<论语>十二章》中“君子喻于义”的“喻”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籍有百战百胜的才能,却死于垓下,这是不值得困惑的,这种结局在巨鹿之战中就已出现预兆了。B.秦地人民接受了沛公的统治并对项羽产生了仇视心理,之后沛公又平定三秦地区,天下大势便已归汉。C.在各位将领庆贺时,庄宗向他们询问意见,康延孝坚决请求任前锋急攻大梁,这得到了李嗣源的支持。D.王夫之认为君王按照功劳给予奖赏,可以使怀有叛乱图谋的臣子收敛野心,即便有大功之人也会听命。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籍于此时若急引军趋秦,可以据咸阳,制天下。(2)收余众,间群雄,更起而角死力,汉亦疲矣。14.王夫之认为项羽和李存勖失败的根源有何相似之处?并结合前两则材料对其观点加以佐证。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玉楼春·戏林推①刘克庄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②宵不寐。易挑锦妇机中字③,难得玉人④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⑤畔泪。【注】①林推:姓林的推官,词人同乡。②呼卢:一种赌博游戏。③锦妇机中字:织锦中的文字。这里化用前秦窦滔妻苏蕙织锦为回文诗以寄其夫的典故。④玉人:美人,这里指歌舞妓。⑤水西桥:此处泛指歌舞妓所居之处。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安,借指南宋都城临安,与《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的写法异曲同工。B.“呼卢”与“樗蒲”均为赌博游戏,而《登泰山记》中用后者的掷具比喻山峰。C.“易挑”二句对举成文,形成对比,直接批评友人迷恋青楼、疏远家室的错误。D.本词刚柔并济,与作者《贺新郎》(国脉微如缕)篇同样饱含情感,蕴意丰富。16.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价本词:“足以使懦夫有立志。”请结合本词,谈谈你对该评价的解读。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坚韧执着往往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无论是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用盘庚迁都一事表明自己的行事准则“_______,_______”,还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出的“_______,_______”,都可以看出。(2)“示现”是一种修辞,意思是把实际不见不闻的事物,描绘得如见如闻,活灵活现。如“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就是通过本手法,把周瑜的英姿飒爽写得栩栩如生。请在其它诗词中再举一例:“_______,_______。”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福在中国人的生活理想里,务实,也务虚。这个期待,是“衣食无虞”——这是幸福的物质标配;是“酒足饭饱”——这是物质标配“更上层楼”。这个期待,还是“百事顺遂”“平平安安”——这是幸福的精神指标。年货足是幸福。今年春节,年货“上新了”!“花式”年货充分折射时代的盛景和好日子的多元维度。“新中式”穿搭、赛博送礼、数字年货,A。(甲)。这边,家常的糖稀做成糖画,一把剪刀剪出五谷丰登,传统里积淀着老味道;那边,云拜年、云团圆打开边界,沉浸式春晚、“村晚”不断引流,“互联网+春节”“文化+科技”“人文+经济”创造着新年俗。年味浓是幸福。乙巳蛇年春节,“非遗”成为热搜词条,逛博物馆、“非遗游”成为众人春节日程里的重点。古老的剪窗花、踩高跷、舞狮子、打铁花,在文化自信中焕新,与现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