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技术考核试题及答案_第1页
无菌技术考核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无菌技术考核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无菌技术考核试题及答案_第4页
无菌技术考核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菌技术考核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哪项不属于无菌技术操作原则()A.操作环境清洁、宽敞B.操作者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C.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D.无菌包受潮后,干燥后可以使用答案:D。无菌包受潮后细菌易侵入,即使干燥后也不可再使用,应重新灭菌,所以该项不属于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而A选项操作环境清洁宽敞能减少污染机会;B选项操作者做好自身准备可避免将外界细菌带入操作区域;C选项分开存放无菌与非无菌物品能防止交叉污染。2.取用无菌溶液时,先倒出少量溶液的目的是()A.检查溶液的颜色B.冲洗瓶口C.查看溶液的黏稠度D.检查溶液有无污染答案:B。取用无菌溶液时先倒出少量溶液是为了冲洗瓶口,避免瓶口的细菌等微生物随溶液流入瓶内,从而保证瓶内溶液的无菌状态。而检查溶液颜色、黏稠度和有无污染并非先倒出少量溶液的主要目的。3.戴无菌手套时,错误的一项是()A.洗手,剪指甲,戴口罩B.核对手套号码、灭菌日期及包装C.未戴手套的手持手套的反折部分取出手套D.戴上手套的手持手套的内面取出手套答案:D。戴上手套的手已处于无菌状态,应持手套的外面取出另一只手套,而不是内面,所以该项错误。A选项做好个人准备是必要的;B选项核对相关信息可确保手套质量和有效性;C选项未戴手套的手持手套反折部分取出手套是正确的操作方法。4.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为()A.2小时B.4小时C.6小时D.8小时答案:B。铺好的无菌盘应尽快使用,有效期一般为4小时,以防止在较长时间内被污染。5.无菌持物钳的正确使用方法是()A.可以夹取任何无菌物品B.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钳端应闭合C.到远处取物时应速去速回D.持物钳钳端向上,不可跨越无菌区答案:B。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钳端应闭合,防止在取放过程中污染持物钳。A选项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油纱布等,以免油粘于钳端影响消毒效果;C选项到远处取物时应将持物钳和容器一起移至操作处,避免持物钳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D选项持物钳钳端应向下,防止消毒液倒流污染钳端。6.无菌包打开后,未用完的无菌物品,按原折痕包扎好,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其有效期为()A.4小时B.8小时C.12小时D.24小时答案:D。无菌包打开后,未用完的无菌物品按要求包扎好并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有效期为24小时,超过这个时间应重新灭菌。7.穿脱隔离衣时要避免污染的部位是()A.腰带以下B.腰带以上C.袖子的后面D.衣领答案:D。衣领是穿脱隔离衣过程中相对清洁的部位,穿脱时要避免污染衣领,防止细菌通过衣领传播到操作者身上。而腰带以下、腰带以上和袖子后面相对容易被污染。8.使用化学消毒剂的注意事项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严格掌握药物的有效时间和浓度B.浸泡前要打开器械的轴节C.物品应全部浸没在消毒液中D.消毒液容器要盖严E.使用前用3%盐水冲净,以免药液刺激组织答案:E。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的物品使用前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而不是3%盐水,以免药液残留刺激组织。A选项严格掌握药物有效时间和浓度可保证消毒效果;B选项打开器械轴节能使消毒液充分接触器械各个部位;C选项物品全部浸没在消毒液中可确保消毒彻底;D选项盖严消毒液容器可防止消毒液挥发和污染。9.浸泡消毒金属器械适宜选用()A.过氧化氢B.漂白粉C.戊二醛D.碘酊E.碘伏答案:C。戊二醛对金属腐蚀性小,是浸泡消毒金属器械适宜的消毒剂。过氧化氢对金属有一定腐蚀性;漂白粉主要用于环境等的消毒,不适用于金属器械;碘酊对皮肤有刺激,且不能用于金属器械浸泡消毒;碘伏常用于皮肤消毒,对金属也有一定影响。10.下列哪种物品不宜用燃烧法消毒()A.坐浴盆B.手术刀C.换药碗D.特殊感染的敷料答案:B。手术刀属于锐利器械,燃烧法会使手术刀变钝,影响其锋利度和使用寿命,所以不宜用燃烧法消毒。坐浴盆、换药碗可以用燃烧法进行消毒;特殊感染的敷料为防止病原体传播,常采用燃烧法处理。11.紫外线消毒空气时,若每10m²安装30W紫外线灯管1支,则有效距离和消毒时间分别为()A.<1m,30~60分钟B.<2m,30~60分钟C.<1m,60~90分钟D.<2m,60~90分钟答案:B。紫外线消毒空气时,有效距离应小于2m,消毒时间为30-60分钟,这样才能保证消毒效果。12.煮沸消毒时为提高沸点,可加入()A.氯化铵B.亚硝酸钠C.碳酸钠D.碳酸氢钠答案:D。煮沸消毒时加入碳酸氢钠可提高水的沸点,增强杀菌效果,一般按1%-2%的浓度加入。氯化铵不能用于提高沸点;亚硝酸钠可用于防锈但不能提高沸点;碳酸钠一般不用于此目的。13.过氧乙酸不能用于()A.手的消毒B.空气消毒C.浸泡金属器械D.擦拭家具答案:C。过氧乙酸有较强的腐蚀性,会对金属器械造成腐蚀,所以不能用于浸泡金属器械。它可以用于手的消毒、空气消毒和擦拭家具等。14.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发现手套破损,应()A.继续操作B.加戴一副手套C.立即更换手套D.用消毒液消毒手套后再使用答案:C。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发现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手套,以防止细菌通过破损处污染操作部位或接触患者,避免交叉感染。继续操作、加戴一副手套或用消毒液消毒后再使用都不能有效保证操作的无菌性。15.以下哪种情况不需要进行手消毒()A.接触患者血液后B.脱手套后C.为同一患者翻身、拍背之后D.进行无菌操作前答案:C。为同一患者翻身、拍背之后,如果手没有明显污染,一般不需要进行手消毒,可进行卫生手消毒或洗手。而接触患者血液后、脱手套后和进行无菌操作前都需要进行手消毒,以防止细菌传播。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属于无菌技术操作的是()A.戴无菌手套B.取用无菌溶液C.无菌持物钳的使用D.铺无菌盘答案:ABCD。戴无菌手套、取用无菌溶液、无菌持物钳的使用和铺无菌盘都属于无菌技术操作的范畴,这些操作都是为了保持操作过程的无菌状态,防止感染。2.无菌物品的保管原则包括()A.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B.无菌物品应存放在清洁、干燥、固定的地方C.无菌包外应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D.定期检查无菌物品的灭菌日期及保存情况答案:ABCD。以上选项均为无菌物品的保管原则。分开放置可避免交叉污染;存放在清洁、干燥、固定的地方能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注明物品名称和灭菌日期便于管理和使用;定期检查可确保无菌物品在有效期内且保存良好。3.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有()A.浸泡法B.擦拭法C.喷雾法D.熏蒸法答案:ABCD。浸泡法是将物品浸泡在消毒液中;擦拭法是用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喷雾法是将消毒液以喷雾形式喷洒在环境或物体表面;熏蒸法是利用消毒剂产生的气体进行消毒,这些都是常见的化学消毒剂使用方法。4.紫外线消毒的注意事项包括()A.消毒前应先清扫尘埃B.消毒时应关闭门窗C.消毒时间从灯亮5-7分钟后开始计时D.消毒后应通风换气答案:ABCD。消毒前清扫尘埃可避免尘埃遮挡紫外线影响消毒效果;关闭门窗可防止空气流通降低消毒效果;灯亮5-7分钟后紫外线输出才稳定,此时开始计时可保证消毒时间准确;消毒后通风换气可减少臭氧等对人体的不良影响。5.穿隔离衣的目的是()A.保护患者B.保护工作人员C.防止病原体传播D.防止交叉感染答案:ABCD。穿隔离衣可以防止工作人员将病原体传播给患者,起到保护患者的作用;同时也能保护工作人员不被患者的病原体感染;其最终目的是防止病原体在患者、工作人员和环境之间传播,避免交叉感染。6.下列关于无菌持物钳的说法正确的是()A.无菌持物钳应浸泡在盛有消毒液的大口容器内B.消毒液应浸没持物钳轴节以上2-3cmC.每个容器内只能放一把无菌持物钳D.取放无菌持物钳时应将钳端闭合答案:ABCD。无菌持物钳浸泡在大口容器内便于操作;消毒液浸没持物钳轴节以上2-3cm可保证持物钳有效消毒;每个容器内放一把无菌持物钳可避免相互污染;取放时钳端闭合可防止污染。7.无菌技术操作中,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有()A.操作环境清洁、宽敞B.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C.一份无菌物品仅供一位患者使用D.取无菌物品时,用无菌持物钳答案:ABCD。操作环境清洁宽敞可减少外界细菌对操作的污染;分开放置无菌与非无菌物品能防止两者相互污染;一份无菌物品仅供一位患者使用可避免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用无菌持物钳取无菌物品可保证无菌物品不被污染。8.压力蒸汽灭菌法的优点有()A.穿透力强B.能杀灭所有微生物C.灭菌效果可靠D.经济、快速答案:ABCD。压力蒸汽灭菌法具有穿透力强的特点,能使热量迅速传递到物品内部;可以杀灭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灭菌效果可靠;且操作相对简单,经济、快速,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方法。9.以下哪些物品可采用燃烧法消毒()A.污染的纸张B.特殊感染的敷料C.金属器械D.搪瓷类物品答案:ABD。污染的纸张和特殊感染的敷料为防止病原体传播,常采用燃烧法处理;搪瓷类物品可以耐高温,也可采用燃烧法消毒。但金属器械一般不采用燃烧法,以免损坏器械。10.关于手卫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洗手是指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B.卫生手消毒是指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C.外科手消毒是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常居菌的过程D.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答案:ABCD。以上关于手卫生的说法均正确。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是不同程度的手部清洁和消毒方法,手卫生对于预防医院感染、保障人员安全至关重要。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答案:正确。无菌物品取出后可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污染,为保证无菌效果,即使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2.戴手套可以代替洗手。()答案:错误。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手套可能有破损等情况导致细菌污染手部,且在戴手套前后都需要进行手卫生,以减少细菌传播。3.紫外线消毒时,人可以不离开消毒区域。()答案:错误。紫外线对人体皮肤和眼睛有伤害,消毒时人应离开消毒区域,必要时可佩戴防护用具。4.化学消毒剂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答案:错误。不同的化学消毒剂有其适宜的浓度范围,并非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过高的浓度可能会对物品造成损坏,还可能产生其他不良影响。5.无菌包受潮后,只要烘干就可以使用。()答案:错误。无菌包受潮后细菌易侵入,即使烘干也不能保证其无菌状态,应重新灭菌。6.穿隔离衣后可在清洁区活动。()答案:错误。隔离衣是在污染区使用的防护用具,穿隔离衣后不能进入清洁区,以免将污染带到清洁区。7.无菌持物钳可以夹取油纱布。()答案:错误。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油纱布,油会粘于钳端影响消毒效果。8.铺无菌盘时,上层无菌巾扇形折叠开口边缘向外。()答案:正确。这样的折叠方式便于取用无菌物品且能保持无菌盘的无菌状态。9.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答案:错误。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而灭菌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10.洗手时,揉搓时间不少于15秒。()答案:正确。洗手时揉搓时间不少于15秒,才能保证洗手的效果,有效去除手部污垢和细菌。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无菌技术操作的基本原则。答:无菌技术操作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操作环境要求: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定期消毒。操作前30分钟应停止清扫地面等可能产生扬尘的活动,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操作者要求:操作者应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无菌物品管理: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无菌物品应存放在清洁、干燥、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外应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并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应定期检查,如超过有效期、受潮、污染等应重新灭菌。-操作过程要求: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更换并重新灭菌。-一物一人原则:一份无菌物品仅供一位患者使用,以防止交叉感染。2.请阐述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答:化学消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