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电池行业市场分析_第1页
钠电池行业市场分析_第2页
钠电池行业市场分析_第3页
钠电池行业市场分析_第4页
钠电池行业市场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钠电池行业市场分析

L钠离子电池概述

1.1钠电概况:几经波折,一朝破晓

1.1.1工作原理:锂、钠同族,原理相似

锂和钠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属第一主族元素,具有相似的物理和化学性

质。钠离子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基本相同,同属于“摇

椅式电池”。钠离子电池的构成主要包括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

和集流体。充电时,Na+从正极脱出,经电解液穿过隔膜嵌入负极,

使正极处于高电势的贫钠态,负极处于低电势的富钠态。放电过程与

之相反,Na+从负极脱出,经由电解液穿过隔膜嵌入正极材料中,使

正极恢复到富钠态。

和锂离子电池类似,按照制造工艺,钠离子电池主要分为圆柱、软包、

方形、刀片形电池几大类。其主要差别主要体现在电池的内部装配结

构及封装形式上。根据钠离子电池的技术特点,钠离子电池将首先从

各类低速电动车应用切入市场,并随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切入

到各类储能应用场景,如可再生能源的存储、数据中心、5G通信基

站、家庭和电网规模储能等领域。

1.1.2发展历程:一度停滞,重回热潮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几乎同时开展研

究,但是受当时研究广泛的石墨负极材料储钠能力的限制,钠离子电

池的研究一度处于缓慢和停滞状态。直到2000年加拿大的Dahn等

发现高容量的硬碳可作为储钠负极材料,钠离子电池重回研究者的视

线,但当时产业界的关注重点集中于锂离子电池。

2010年以来,由于锂资源供给的稀缺态势日益凸显,钠离子电池受

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其相关研究更是迎来了爆发

式增长。目前,钠离子电池已逐步开始了从实验室走向实用化应用的

阶段,国内外已有多家企业,包括英国FARADION公司,美国

NatronEnergy公司,法国Tiamat,日本岸田化学、丰田、松下、三

菱化学,以及我国的中科海钠、宁德时代、钠创新能源等公司,正在

进行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的相关布局,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2018年6月,国内首家钠离子电池企业中科海钠推出了全球首辆钠

离子电池(72V,80Ah)驱动的低速电动车,并于2019年3月发布了

世界首座30kW/100kWh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2021年6月推出

1MWh的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并在山西太原投运。国内在钠离子电

池产品研发制造、标准制定以及市场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工作正在全面

展开,钠离子电池即将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相关工作已经走在世界

前列。

1.2产业链现状:技术无虞,量产在即

钠离子电池主要生产制备技术已基本成熟,处于量产的前夜。和锂离

子电池相似,制备钠离子电池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四大主材(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和关键辅材(极耳、集流体、粘结剂、导

电剂、外壳组件等)。正极材料方面,目前投入研究比较多的包括层

状氧化物、聚阴离子型、普鲁士蓝(白)等,其中层状氧化物止极材

料的理论能量密度最高,有望率先商用;负极材料方面,现阶段技术

路线以硬碳为主,软碳为辅;电解液方面,以六氟磷酸钠电解质为主;

集流体方面,低成本铝箔替代铜箔正在不断推进中;隔膜材料可沿用

锂电池隔膜体系。

图7于电池产业他

立材单体电池电池组(电池包)应用翎圾

AM电子W件tut―靖••通•

♦♦,f■eWM.UMM.,食・1•tcu.0

4.MMUAK4K.・•UMR.•・4B.aw后备电a

MKC*.MttOBCUCM♦4、眩«Q・・”七僧.

“一・・0・

XAMft4fi<M

•・A.4I<M

It•中心

R・H.

<<.«<.■・

KM

1.2.1关键材料:多路线并行,层状氧化物体系有望率先商用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技术路线主要有层状氧化物、聚阴离子型、普

鲁士蓝(白)类、隧道氧化物类等,其中层状氧化物路线有望率先商用。

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结构类似于锂电池的三元材料,成品电池理论能

量密度高于聚阴离子型材料,但依然存在结构相变复杂和循环寿命短

等问题,提升层状正极材料的综合性能仍是目前钠离子电池的重要研

因,钠离子难以嵌入石墨间隙,不容易与碳形成稳定的插层化合物,

因此石墨负极在碳酸酯电解液中几乎不具备储钠能力。目前已经报道

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包括碳基、钛基、有机类和合金类负极材

料等,目前商业化进展最快的为无定型碳基复合材料。

图10不同碳的4K体的构性对比

软硬碳结合开发低成本、高性能负极材料是重要发展方向。无定形碳

包括硬碳与软碳,软碳通过高温石墨化可以生成人造石墨,而硬碳难

以石墨化。硬碳相比软碳能量密度和首效性能表现更好,而软碳在成

本方面具有优势,以往的无定形碳在所有负极材料中占比约为4%。

硬碳材料普遍展现出良好的储钠性能,但其前驱体一般为生物质或者

人工合成树脂,成本较高,且产碳率较低,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凸显

优势。中间相沥青(来自石油工业的废渣)可作为软碳前躯体,其成

本较低,制备出的软碳具有更有序的结构,更少的缺陷和更短的层间

距,但其比容量往往低于硬碳。鉴于硬碳和软碳各自的优势,将二者

结合可为开发低成本和高性能的碳基负极材料提供良好的策略。

现阶段钠电负极厂商技术路线以硬碳为主、软碳为辅。采用硬碳路线

的主要负极厂商较多,包括日本可乐丽、佰思格、贝特瑞、多氨多、

圣泉集团、元力股份等,采用软碳路线的相对较少,主要有华钠芯能、

汉行科技等。产能规模方面,部分厂商己建成千吨级产线,万吨级产

线还在建设中。

与锂电池不同,钠离子电池可选用成本更低的铝箔代替铜箔作为集流

体。在常见的集流体材料中,金银铜铝的单位体积相对电导率最高,

但金和银属于贵金属,使用成本明显偏高;在锂电池中,由于锂离子

Li+可以和铝箔反应从而腐蚀电池负极,而钠离子电池则不受此问题

影响,且达到相同电导率时铝箔的成本约为铜箔的一半。参与布局钠

离子电池用铝箔材料的厂商有鼎盛新材、东阳光、万顺新材、南山铝

业等。

在电解液材料方面,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成分基本相似。

类似于锂电池的电解质材料主要为六氟磷酸锂,钠离子电池电解液的

溶质主要为六氟磷酸钠。溶剂为链状碳酸酯和环状碳酸酯共用,一般

采用EC、DMC、EMC、DEC和PC等溶剂组成二元或多元混合溶

剂体系,此外再加上特定的功能性添加剂。由于Na+相比于Li+具有

较小的Stokes半径和去溶剂化能,因此理论上采用低盐浓度的电解液

也可以得到足够的动力学性能。经实验测算,相同浓度的电解液溶质,

钠电池中导电率比锂电池高出20%o现阶段布局钠离子电池电解液

的厂商有多氟多、天赐材料、新宙邦、永太科技等。

钠离子电池隔膜材料可沿用锂离子电池隔膜体系。在锂电池中所选用

的隔膜体系通常是聚烯烧类的聚合物材料,如聚乙烯(PE)、聚丙

烯(PP)和PP-PE-PP复合膜;另外玻璃纤维隔膜(主要成分为二

氧化硅和氧化铝等无机氧化物)也是实验室里使用较多的隔膜。玻璃

纤维隔膜一般采用拉丝法制备,而聚烯煌材料一般采用相分离法或者

延伸法制备。二者的共性是机械强度、电绝缘性好且具备丰富的孔道。

锂离子电池所用的隔膜材料基本都可移植至钠离子电池体系。

1.2.2电池制造:兼容现有锂电设备,有望快速推广

钠离子电池的生产工艺可参照锂离子电池,其生产线和锂离子电池生

产线基本类似,不同的地方在于钠离子电池可采用铝箔作为负极集流

体,因此正负极可采用相同的铝极耳,相关工序(如极耳焊接工序)

可以更加简化。

钠离子电池的制造工序可基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端电极制

造工序,包括电极浆料制备、电极涂布、馄压、极片分切等;第二部

分是中端电芯装配工序,包括电芯的叠片或卷绕、电芯装配、注液封

口等,涉及设备为卷绕机、叠片机和注液机;第三部分是电池组装配

工序,包括化成分容、模组装配、电池组装配及测试等。

1.3竞争格局:锂电池龙头优势延续,创新型中小企业有望突围

现阶段布局钠离子电池生产和制造的企业有两类,一类是传统的锂电

池厂商切入钠离子电池,如宁德时代、鹏辉能源等,另一类是从“0”

到“1”参与钠离子电池产业布局的创新型企业,如中科海钠、钠创新

能源、传艺科技等。

表7部分厂商在衲篇子电池产业的布局

公司名称技术路馍产葩布局

2022年5月15日.摊科技术发布2023年度以简易程序向构定时象

维科技术层状氮化物发行般票的馍案.事集资金总总不超过3亿元,募集资金将仝部用于

年户2GWH钠黑子电池”目

2022年9月,传艺科技也投虚15万吨的离子电池电解液生产蛭:传

膜状氮化物.架朋

传艺料技禹于型艺科技一期总规划产能为4.5GWh.演计于6月底达产吗.其二期

5.5GWh/年纳电耳目投珑正名加速

是国内首室商业化量产六上2酸纳的企业.其备年产1000吨六区3

多A多星状氧化物酸的的生产能力:2023年忱离子电池一期将给成为1GWH的产能,完

成5000心年正机以及2000心年负极产线的投产

一期年产各2千吨正。极材料及已速设完成并运忏半年:计划于

2023年完成二期2万*正极/I万魂.负板材料及建设并投产:2024年

中科海钠/从状“化物、<<究成10万魂•正极/5万吨负极材料线建设并投产.在电芯产业化进程

华阳般份士白方面,拟于2023年安祇阜相1GWh产找产线犷产至3-5GWh:计划于

2024年与客户合作炉产.产葩通10GWh・在他能系统示范用推广方

面,计划于2023年实现百兆瓦时绒钠禹子电池储能系统推广应用.

从状氧化物、<4

偿计2023年一季度完成产业总建设,其备量产葩力

宁段时代士白

2023年电芯产能规划达GWh以上.并即将于7月开启首款产品量产

众钠能遁聚阴禺子路线

史付

已建成吨级核酸纳寒丛状衣化物正极材料生产线.彩成年产3000吨

正极材轩、5000*电弊液产能.2022年10月,钠创新能源年产4万

△a*好心筑酸纳基屎状氮化

M同杷“物吨纳寓于正极材料项目”(一期)正式投产运什.2023年1月,纳创

新能源“年产4万吨钠离于电池正极材料项目(二小)-康庄呆”开

X.

在钠离子电池商业化的进程中,由于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和生产工艺相似,现有的锂电龙头企业有望保持长期优势;另外一些

和科研院所合作,拥有技术优势的创新型企业有望在钠离子电池的市

场化浪潮中脱颖而出,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2.多因素驱动下,钠离子电池前景广阔

2・1政策:钠离子电池是重点发展的新型电池技术之一

钠离子电池是国家政策重点支持发展的新型电池技术之一。2021年

4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

意见》中,首次将钠离子电池列入其中。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

国家能源局在《“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多元

化技术开发,要开展钠离子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等关键技术装备和

集成优化设计研究,集中攻关。2022年7月,在工信部发布的《工

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2022年第二批行业标准修订和外文版项目计

划的通知》中,我国首批钠离子电池行业标准《钠离子电池术语和词

汇》(2022-1103T-SJ)和《钠离子电池符号和命名》(2022-1102T-SJ)

计划正式下达。

2.2趋势:有望替代铅酸电池,成为锂电池体系的重要补充

2.2.1资源:钠元素储量远超锂元素,不受资源限制

当前锂离子电池在消费类电子、新能源汽车、电网储能等领域发展势

头强劲,但仅靠锂离子电池并不能全面改变传统能源结构,受锂资源

储量(仅为17ppm)和分布不均(70%位于南美洲)的限制(特别

是我国80%的锂资源依赖进口),锂离子电池难以同时支撑电动汽

车和电网储能两大产业的发展。钠元素在地壳中储量约为23000ppm,

为锂元素的一千多倍,且分布较为均匀,不受资源的限制。

除了锂资源的问题,锂离子电池中的常用的其他元素,如钻、镇在地

壳中的储量也比较低,相比之下,钠离子电池中常用的元素,如铁、

镒、铝(正负极集流体)在地壳中的储量相对较高。这些特点有助于

降低钠离子电池的材料成本,同时其规模化生产不受地理因素的限制,

有利于钠离子电池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2.2・2成本:后期可下降至铅酸电池水平

电池组由多个电芯经过串并联组成,其在组装过程中会产生设备、软

件等使用成本,一般较为固定,而电芯成本属于变动成本。和锂离子

电池一样,钠离子电池也是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四

大主材与集流体、粘结剂、导电剂、极耳和外壳组件等多种关键辅材

组成的。

从电池成本上来看,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成本差距最大的组件

为正极材料、和集流体。由于不使用价格较高的金属锂和使用低成本

的铝箔作为集流体材料,钠离子电池物料成本有望大幅降低。正极材

料方面,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主要为碳酸钠,成本明显低于碳

酸锂(截止2023年6月16日,碳酸钠的价格为2241.67元/吨,而

碳酸锂的价格为30万元/吨)。集流体材料方面,根据同花顺iFIND

的数据,近两年铜价维持在铝价格的3・4倍,钠离子电池采用铝箔作

为集流体材料后,达到同样的导电效果所需成本有望达到铜箔的1/3o

图18两种集流体价格走势对比(单位:元/吨)

SMM1#曲解铜-平均价SMMA00铝-平均价

90000

30000

对于不同体系的钠离子电池,其生产工艺基本一致,同样规格或者容

量的电芯成本差异主要来自电池原材料体系以及原辅材料用量的不

同。根据中科院物理所胡勇胜团队在《钠离子电池科学与技术》中的

测算,现阶段正极材料的预计成本可达到26.4〜42.4元/kg;国内市

场大多数无定型碳负极材料的成本为8-20万元/吨,煤基无定型碳材

料可到达1.5万元/吨以下;由于原材料成本更低,规模化生产后的

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可显著低于锂离子电池(目前国产锂电池电解液的

主流成本为3~5万元/吨);隔膜材料沿用锂电池隔膜体系,主流湿

法隔膜成本为1.8~2.1元/m2,干法双拉隔膜成本为0.8~1.2元/m2。

根据BatPaC电池性能和成本模型,现有规模和技术水平下,三种体

系(正极材料分别为铜铁镒层状氧化物、普鲁士白类、锲铁镒层状氧

化物)的钠离子电池理论BOM成本分别为0.26元/Wh、0.26元/Wh、

0.31元/Wh。

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后续成本有望降至铅酸电池水平。

参照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的过程,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过程可分为三个

阶段:产业化初期、发展期和爆发期。产业化初期,钠离子电池在低

速电动车和储能领域取得部分示范应用,通过材料和电池技术进一步

优化制备工艺,并随着产业链的逐步完善,钠离子电池的总成本逐步

下降至0.5-0.7元/Wh。在发展期,随着低速电动车行业的规范化和

标准化,钠离子电池规模化效应逐渐显现,产品技术趋于成熟,总成

本降至0.3~0.5元/Wh。通过新技术的使用和应用领域的拓宽,钠离

子电池的性价比优势更加凸显,相关产业爆发式增长,总成本有望降

至0.3元/Wh以下。目前主流的12V10Ah铅酸电池成本约为0.4元

/Wh,由于铅酸电池经过长期的发展,成本下降空间极其有限。经综

合折算,钠离子电池单位比能量下的成本未来将接近铅酸电池的水平,

甚至会更低。

2.2.3综合性能:略低于锂电池,但明显高于铅酸电池

钠离子电池综合性能优于铅酸电池,未来将首先取代铅酸电池并逐步

实现各类低速电动车和储能领域的无铅化。铅酸电池作为一种成熟的

电池技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其能量密度、使用寿命等各方面提升空间

已非常有限,而且由于铅酸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铅,近年来面临着严格

的环保压力。相比于铅酸电池,同等容量的钠离子电池体积更小,循

环寿命更长,能量密度是铅酸电池的三倍以上,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

和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总成本有望降至铅酸电池水平,钠离子电池

对铅酸电池的替代已成重要发展趋势。

钠离子电池在安全性和成本方面占优,有望成为锂电池体系的重要补

充。性能方面,近年来部分厂商发布的钠离子电池最高能量密度已接

近锂电池水平,以宁德时代为例,2021年发布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

的能量密度达到160Wh。安全性方面,钠离子电池内阻高,短路时

发热量小于锂电池,也不会出现锂支晶等问题,安全性方面显著高于

锂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低于锂离子电池,但是低温性能和耐过放电方面要优于锂离子电池。

与铅酸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工作电压、循环寿命、安

全性和环境友好性各方面要显著高于铅酸电池。

基于以上特点,随着产业化的发展,将钠离子电池率先替代铅酸电池

的市场份额,实现低速电动车和储能领域的无铅化,并有望在户用储

能、工商业储能等对成本敏感、对安全性要求高的场合成为锂电池体

系的重要补充。

2.3市场:预计2030年出货量达347GWh

据研究机构EVTank预测,2023年年底,全行业将形成13.5GWh

的钠离子电池专用量产线产能;到2030生,钠离子电池的实际出货

量或将达347GWh,照此推算,2024年至2030年期间,钠电池出

货量复合增长将达到58.1%。

2.3.1动力电池:有望在两轮电动车、A00级电动车等领域广泛应用

钠离子电池在低速电动车领域前景广阔。低速电动车一般是指速度低

于70km/h的纯电动车,主要涵盖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四轮低

速电动车等。2023年2月,中科海钠与江淮新能源集团合作,在A00

级短途车“思皓EX10花仙子”上首次实现了钠离子电池在样车上的装

车,续航里程252km,电池容量为25kWh,电芯能量密度140Wh/kg,

系统能量密度120Wh/kg,支持3c到4c的快充。宁德时代宣布公

司钠离子电池产品将首装奇瑞新能源品牌iCAR的首款汽车,预计

2023年第四季度上市,将采用钠离子和锂离子电池混装方案,电池

品牌名为“ENER-Q”,但真正上车时间和具体搭载车型尚未公布。

根据GGII的数据,现阶段两轮电动车使用的电池技术中,铅酸目池

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占据了约70%的市场份额。在新国标政策、绿

色环保等因素推动下,两轮车中锂电的份额有望上升,但在锂电成本、

安全技术门槛高于铅酸电池的背景下,两轮电动车的锂电化进程较为

缓慢。相比于其他高端电动车车型,两轮电动车结构简单、对电池性

能的要求相对较低、但对成本较为敏感。而钠离子电池各方面性能超

过铅酸电池,规模化生产后成本将接近铅酸电池的水平,在两轮电动

车领域拥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基于近5年的两轮电动车销量数据,假

设到2025年国内两轮电动车销量达到5000万辆,每辆两轮电动车

带电量为1.3kWh,钠离子电池在两轮电动车的渗透率为20%,则两

轮电动车领域对钠离子电池的需求量有望达到13GWh。

A0级和A00级电动汽车是钠离子电池有望应用的另一重要领域oA00

级和A0级小微车型对价格更敏感,对电池性能要求不高,具有价格

优势的钠离子电池有望在此类车型中部分取代锂离子电池的市场份

额。在部分高端电动车降价的背景下,A00级电动车增幅变缓,但市

场仍不容小觑,A00级电动车所承载的功能和场景是主流电动汽车所

不具备的,特有的便捷的代步功能是该车型发展的最大优势。假设到

2025年A00级和A0级电动汽车的年销量达到300万辆,平均单车

带电量为25kWh,钠离子电池的市场渗透率达到5%,则A0级和

A00级电动汽车对钠离子电池的需求量有望达到3.75GWho

2.3.2储能电池:在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当前新能源发电行业弃风、弃光问题严重:近年来,利用风能、太阳

能、水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

但由于其产生的电能会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

波动性等特点。根据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的数据,2023年

4月份风电利用率为96.1%,光伏发电利用率为97.9%。弃风最严重

的地区是蒙东,其4月份风电利用率仅为85.9%,弃光最严重的地区

是西臧,其1-4月份光伏发电利用率仅为75.0%。需求叠加政策驱动,

新型储能市场广阔。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能

源消纳和保障电力系统平稳运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政府

部门相继出台《“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新型电力系统

发展蓝皮书》等文件,鼓励支持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在内的新型储

能产业发展。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联盟CNESA统计,2022年国内

新型储能新增规模达到6.9GW,同比增长187.5%;新型储能累计装

机规模达到12.7GW,同比增长121.7%。

图26中科海钠1MWh储能系统整体架构

o-

I—

(,

I,

T¥T的

ToHO…

Oo

O.OO

--..

-.A4

在所有电化学储能技术中,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结构最为相似,

但成本较低,有望成为锂电池体系的重要补充。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

从2022年新增装机技术占比来看,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占比达

9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