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课件_第1页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课件_第2页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课件_第3页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课件_第4页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总结上一学年的主要工作基本功专题培训说课专题培训1、说清本课内容在本学科教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作用。2、说清本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和要求。3、说清本课时的教学目标。4、说清实施课堂教学目标的方法与手段。说课要求:

上一学期的期末质量监控分析总结

期末成绩反馈:会考实验反馈:南刘、胡各庄等中学高度重视存在问题:个别学校不重视:不按要求去做,领导不管这件事。教师不重视,两个人去做、乱堂、脏乱差。

市里八年级检测:12所

充分利用我的工作室、协作组,搭建网络研修平台,使常规教研活动得以深入、延伸;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促教师专业化发展。

配合中教科、部室完成下校视导继续对非生物专业教师进行与教材有关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辅导。二、本学期主要工作1、继续抓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工作,教学设计的征集工作,说课竞赛等。

2、继续充分利用我的工作室、协作组,搭建网络研修平台,促研修工作深入有效地开展。

3、抓好下校视导工作,力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研究课2-4节

4、继续对非生物专业教师进行与教材有关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辅导。5、本学期新增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带薪脱产班的培训学习。力求抓住这次培训契机,将好的做法经验在全区进行推广第一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二大主题课标解读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三大重要的生理活动分裂、分化和生长多细胞生物体依靠细胞、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活动,表现出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三个二级主题1.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2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1.3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抓住根本:细胞

教师应提供机会,引导学生探究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学生能够初步学会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和技能阐明有关细胞的知识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

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E.B.Wilson)

细胞的生命历程

生物都应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最后死亡的生命历程。活细胞也一样。此刻。你身体内就有许多细胞在进行分裂,有些细胞在生长,有些细胞在变老,有些细胞刚刚结束自己的生命历程。生长、繁殖、衰老、凋亡等细胞的生命历程大都短暂,却对个体的生命活动都有一份贡献。癌细胞除外。

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目标的解读: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在熟悉和使用显微镜过程中认识不同类型的细胞,发现不同细胞的形态结构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探究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体验发现细胞的过程,然后观察和认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再认识单个细胞也能构成一个具有独立生命活动的生物体以及多细胞生物体的构成。知识性目标:

说明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说明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

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技能性目标:

模仿、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尝试绘制细胞结构简图尝试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生活细胞的方法情感性目标:

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认同人类对细胞的认识得益于显微镜的发明和显微镜技术的不断改进,科学的进步与发展需要技术的支持;同时科学的进步也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心血关注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本章重点:

认识和使用显微镜临时装片的制作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区别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上的重要功能本章难点:

熟练使用显微镜临时装片的制作有关细胞结构的基本概念。如:叶绿体染色体线粒体等说明一个细胞也能构成生命活动的生物体染色质、染色体等概念以及在分裂中的变化

显微镜结构和使用

临时装片的制作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命活动

的基本单位

动植物细胞比较

细胞是生命活动单位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观察单细胞生物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知识网络:活动设计建议:创设情境、发现问题、激发兴趣→实验与探究等→分析讨论、交流与展示→归纳总结、升华运用(显微镜与细胞是分不开的;不同生物的细胞虽然形态各异,但他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将实验内容与生物学基础知识有机结合交替安排,引起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习的兴趣观察→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单细胞生物独立个体: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去观察)

细胞核的作用:控制生命活动在遗传中的作用,细胞是一个整体。明确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案例介绍: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知识性目标:

1.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2.识别草履虫(或其他)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3.列举单细胞生物技能性目标:1.尝试制作草履虫临时装片模仿水平2.运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动手能力独立操作水平

3.尝试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学会运用探究的方法获取知识的探究能力情感性目标:1.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反应水平

2.体验科学探究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经历水平3.认同科学探究需要与人进行交流、合作,从中获得成功体验。4.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领悟水平重点难点:2.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1.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3.学会运用探究的方法获取知识课前准备:

教学手段:采取实验内容与有关生物学基础知识交替安排,将实验操作与基础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引起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主动探究学习、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教学流程图:创设情境、发现问题、激发兴趣(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水)→实验观察→识别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实验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实验观察(理解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素材参考:

镜头的保护:擦镜纸顺着一个方向擦;可以蘸一点二甲苯来擦,避免伤皮肤,不能泡在二甲苯之中,镜头开胶镜头脱落

防治镜筒下滑:老式上端两个螺丝顺时针拧动;国产新式显微镜通过两个粗准焦螺旋来调节的,可以用左手握紧左侧粗准焦螺旋。右手顺时针拧紧右侧粗准焦螺旋,就可以了。严重时及时送到修理部修理。教学素材参考:

关于玻片标本:

临时装片:新鲜的少量动植物材料,水滴盖玻片用显微镜短时间观察的需要

永久装片:对实物标本进行脱水、侵蚀、切薄、脱蜡、染色等一系列特殊处理,最后用胶封在玻璃片下的可以长期保存使用的装片或切片或涂片教学素材参考:关于细胞学说:

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解剖学家关注,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通过大量的尸体解剖研究发表了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上的结构2.法国的比夏指出器官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并把组织分为21种。可惜他不相信显微镜,认为是光影的假象,只相信“眼见为实”3.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教学素材参考:关于细胞学说:罗伯特.虎克:1635英国皇家学会物理学家德国施莱登和解剖、生理学家施旺1838-1839建立细胞学说(从老细胞核中长出一个新细胞,或是在细胞质中像结晶那样产生新细胞)德国病理学家微耳荷(魏尔肖)1855年明确提出“细胞来自细胞”,(1858年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从而回答了关于细胞来源问题。这样就建立了完整的细胞学说。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这个断言,至今仍未被推翻。教学素材参考:细胞学说主要内容: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多细胞生物的最小单位,对单细胞生物来说,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每一个细胞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都是一个代谢单位,执行特定功能。(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细胞只能通过细胞分裂而来。即细胞来自细胞。生物学三大基石之一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教学素材参考:

关于细胞壁:---纤维素和果胶。植物细胞硬的道理1.主要成分2.主要功能---对细胞有支持、保护维持细胞形态的功能。4.去细胞壁的方法:3.结构特点:具有全透性。纤维素酶、果胶酶分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

教学素材参考:关于细胞液:细胞里的复杂液体。其成分复杂,含有糖、单宁、有机酸、色素和盐类。果实中的酸味就是含有有机酸的缘故。细胞液中常含有的有机酸是草酸、柠檬酸、苹果酸等。细胞液中常见的色素是花青素,花、叶、果实的颜色,除绿色外,大多数由细胞液中的色素产生。花青素的颜色随细胞液酸碱性不同而有变化。

种植在贫瘠土壤中的农作物,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强烈的光照、低温、干旱、氮素、磷素等不足利于花青素形成教学素材参考:关于细胞膜:细胞质膜或质膜,是一层极薄的膜。将细胞与其生活的外环境分开,使细胞成为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在正常的植物细胞中,细胞膜紧贴着细胞壁,因此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清楚。系统的边界质壁分离可看细胞膜细胞膜重要特性是具有选择渗透性,因此物质能够渗入或渗出细胞,具有选择的从外界吸收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交换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活细胞)结构特点功能细胞膜关于细胞膜组成成分和结构发现的相关实验:(1)研究成分的实验:1)1895年,E.Overton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发现:凡是可溶于脂类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类的物质更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中去。提出假说:膜是由脂类物质构成!2)20年后,科学家将膜从红细胞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成分是磷脂。还发现细胞膜可被蛋白酶分解,说明膜中还有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形成了细胞骨架,蛋白质分子漂浮、镶嵌,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

糖蛋白(糖被)与细胞表面识别有关。1959年,电镜超薄切片中,细胞膜显示出暗-亮-暗三条带流动镶嵌模型1972荧光标记的蛋白质诱导融合40分钟后.人细胞鼠细胞1970年,Frye和Edidin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2)研究结构特性的实验:细胞膜的结构特点说明细胞膜是可以流动的。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在不停的运动,这对完成细胞膜的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细胞膜有什么生理功能呢?如:变形虫的运动1.具有保护功能,为细胞提供一稳定的内环境。2.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包括吸收,分泌,排泄等。细胞膜的主要功能:如何控制呢?是否象细胞壁一样全通透呢?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自由扩散主动运输内含作用外排作用1自由扩散外内细胞膜特点:高浓度低浓度不消耗能量

如:水、O2、CO2、甘油、乙醇等。浓度差扩散速度自由扩散:运输方向取决于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浓度差越大,扩散速度越快。分子越小,扩散速度越快。主动运输:外内细胞膜蛋白质载体能量特点:浓度低浓度高须有载体蛋白的协助,消耗能量。如:细胞选择吸收的离子、小分子等。物质浓度运输速度在一定范围内,运输速度随着浓度升高而增加达到一定浓度后,运输速度不再增加意义:按照生命活动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新陈代谢的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原因:载体数目有限,饱和后速度不再增加。例:轮藻细胞中钾的含量比它生活的水环境中要高出63倍。红细胞中钠的含量仅为血浆中钠浓度的1/6,钾却比血浆中高出30倍。海带中碘是海水中的1000倍,还在不停的吸收碘。

项目自由扩散主动运输浓度高低低高载体不需要需要能量不需要需要例如O2、CO2、甘油、乙醇等离子、氨基酸等小分子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细胞不需要的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内吞作用:物质附着在细胞膜上,由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物质被包括在小囊中,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小泡,进入细胞内部。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外排作用:和胞吞作用相反,是细胞内的物质由一层膜包裹,形成小泡转移到细胞内表面,小泡膜和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并且向细胞外张开,使物质排出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