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论语十二章》课内阅读训练50题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论语十二章》课内阅读训练50题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论语十二章》课内阅读训练50题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论语十二章》课内阅读训练50题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论语十二章》课内阅读训练50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十二章》阅读训练(24-25七年级上·宁夏吴忠·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问。(1)传不习乎(

)

(2)三十而立(

)(3)择其善者而从之(

)

(4)人不堪其优(

)2.翻译句子。(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3.用“/”画出划线句子停顿。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4.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理解。【答案】1.传授,老师传授的知识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好的方面,优点

能忍受

2.(1)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2)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示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是学习态度。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对知识产生兴趣,才能不断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对门科目产生兴趣之后,自然会用心学习,学习效果也会更佳。【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选取了《论语》中的七则经典语录,涵盖了修身、学习、处世等多个方面,展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文章通过曾子和孔子的言论,强调了自我反省、终身学习、道德修养以及安贫乐道的重要性。语言简洁凝练,富含哲理,体现了儒家对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这些语录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对现代人的生活和学习具有指导意义,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理念。整体上,文章结构清晰,内容深刻,适合启发读者对人生和道德的思考。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传:传授,老师传授的知识。(2)句意:三十岁能有所成就。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3)句意: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善者:好的方面,优点。(4)句意: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堪:能忍受。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1)逝者:指流逝的时光;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舍:舍弃,这里指停止。

(2)不义:不正当的手段,不合乎道义;于:对于;如:像;浮云:天上的浮云。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一箪食”“一瓢饮”分别描述颜回简单的饮食条件,是并列短语,故分别断开;“在陋巷”点明居住环境,语义完整,应断开;“人不堪其忧”与“回也不改其乐”将他人和颜回面对困境的态度对比,两者各自表意完整。故断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主观表达。做答此题,首先理解句子含义。明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知晓、喜好、以之为乐这三种不同层次的态度,且层层递进,以乐之者的境界最高;然后,结合学习实际。思考自己在学习不同学科、不同知识内容时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例如,回忆哪些学科是因为感兴趣而主动投入更多精力,学习成果如何;哪些是仅仅为了完成任务去学,效果又怎样;将句子含义与自身学习实际相结合,分析兴趣对学习的积极影响,如提高学习动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持久性、提升学习效果等方面,从而清晰地表达对这句话的理解。

示例:我觉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刻揭示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学习数学时,起初我只是知道要学,成绩不上不下。后来我发现通过解题能锻炼思维,对数学产生了喜好,主动去做更多难题,成绩有所提升。现在我以探索数学奥秘为乐,不仅成绩优异,还在数学竞赛中获奖。可见,当我们对学习从知晓转变为热爱,学习效果会发生质的飞跃。【点睛】参考译文:①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学而》

②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为政》

③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当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述而》

④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述而》

⑤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贤德啊,颜回!”——《雍也》

⑥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子罕》

⑦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雍也》(24-25七年级上·广西河池·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5.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B.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的意见。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舍生取义等。6.下列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B.博学而笃志。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逝者如斯夫。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8.“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意在阐明什么?9.文章是如何突出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答案】5.D6.C

7.(1)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2)几个人同行,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就在其中。

8.意在阐明要加强个人修养,做一个道德高尚、心胸豁达之人

9.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人们不能忍受“陋巷”的困苦与颜回在“陋巷”自得其乐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导语】《论语》十二章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展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包括学习态度、修身方法、价值追求等。文章以简洁凝练的语言,阐明了如“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安贫乐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思想,体现了孔子对道德修养、治学态度和个体行为的高标准要求,塑造了颜回等道德楷模形象,突出儒家崇尚仁德、人和的核心精神。5.本题考查文学常识。D.“舍生取义”这个成语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赞美那些为了公正和正义而舍弃自己生命的人。这并非是源自《论语》。故选D。6.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C.句意: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饭:吃;疏食:粗粮;水:冷水;肱:胳膊;

(2)三人:几个人;焉:于此,在这里。8.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点句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在孔子认为,虽然别人不了解“我”,但“我”并不会因此而觉得恼怒,依旧和善地对待他们,这样的人就符合君子的标准了,由此可见,作者在此强调做人要有宽阔的胸怀,加强自身的道德的修养,做一个品德高尚,心胸豁达的人。9.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手法。“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的意思是,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在此作者运用对比手法,颜回生活很简陋,只是在陋巷里,物质简单,别人不能忍受这样的生活条件,而颜回却不觉得这样很苦,将别人和颜回对待“陋巷”的态度进行对比,强调颜回虽然物质生活简陋,但精神生活丰富,表现其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点睛】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24-25七年级上·河北秦皇岛·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0.《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l)吾日三省吾身

(2)人不堪其忧

(3)曲肱而枕之

(4)博学而笃志

12.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3.《论语》中有不少词语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从本文举出两个成语。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请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0.儒

11.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能忍受

胳膊

坚定

12.(1)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2)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一个平民百姓不可以改变志气。”13.示例:温故知新,三十而立。

14.联系实际,表达明白即可。示例:这句话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同时,别人的缺点也能帮助我们反思自己。我们应保持开放的态度,时刻准备向他人学习。当我们发现别人因某些不足而遭遇困难时,也应从中吸取教训,以此改进自己。比如,在团队合作中,要善于观察同事的长处并加以学习,同时避免重复他们可能出现的错误。这种良好的学习态度,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也能提升整体团队的工作效率。【导语】这段文字选自《论语》,展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精髓。孔子强调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提倡在交友和自省中保持诚信与忠诚。他的教育理念注重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并推崇简朴生活和内心的快乐。孔子还强调从他人身上学习的价值,认为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整体来看,这些言论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强调道德修养、学习态度和人生智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10.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句意: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句意: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堪:能忍受。句意:弯着胳膊做枕头。肱:胳膊。句意: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定。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1)川,河流;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表感叹。(2)三军,军队;夺,改变;匹夫,泛指平民百姓。13.本题考查成语积累。由“吾日三省吾身”演化成:三省吾身,指从各个方面多次地检查自己。“三十而立”演化为成语,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由“温故而知新”演化成: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和心得,也指回顾历史,对现在有新的指导意义。由“择其善者而从之”演化成: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去遵循或学习。由“逝者如斯夫”演化成:逝者如斯,指时间就像奔腾的河水一样,不停地流逝,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由“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演化成: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是:多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由“博学而笃志”演化成:博学笃志,指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1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意思是: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可见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这句话实际上是教导人们要懂得去发现身边人的优点和长处,认真学习对方的优点,而同时也要注意对方的缺点,如果觉得自己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要及时改正。【点睛】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2024七年级上·吉林·专题练习)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下面小题。《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5.孔子,名丘,字

,春秋末期思想家。16.结合语境,选出加点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加点字《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选项传不习乎A.反复练习,复习;B.通晓,熟悉;C.靠近,亲近;D.习惯。(1)

人不堪其忧A.地面高起;B.经得起,忍受;C.可以,能够;D.胜任。(2)

不义而富且贵A.合乎正义的;B.合理的主张和思想;C.意义,意思;D.恩情。(3)

17.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所“省”的具体内容。18.结合第六章和第八章,说说这两章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人生观。19.请结合学习实际,说说你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20.文段中多次提到“乐”,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孔子从哪些地方获得了快乐。【答案】15.仲尼

16.

A

B

A

17.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18.从对颜回的赞赏和自我表白中可以看出孔子安贫乐道、重义轻利的人生态度。

19.(示例)我们在学习时,如果一味死学却不用脑子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甚至会陷入迷茫;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实实在在学习,也不会有所收获。要注意学习方法,学思结合。(合理即可)

20.①在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学习中获得快乐;②在研究学问中获得快乐;③在清贫生活中坚守“义”,从而得到快乐。【导语】《〈论语〉十二章》选自孔子的言论集《论语》,展现了孔子的思想精髓。文章涉及孔子的自省意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及人生追求等核心理念。例如,孔子提倡“吾日三省吾身”强调个人反思,重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现学习与思考的平衡。文章也通过孔子的谈论反映了他从道德实践、音乐和教育中获得快乐的价值观。全篇语言简明而富于哲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深度。15.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鲁国陬邑人,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也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大部分人近两千年。1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习:反复练习,复习。故选A。(2)句意: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堪:能忍受,经得起。故选B。(3)句意: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义:合乎正义的。故选A。17.本题考查句子翻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句中冒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即后边的内容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即翻译“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从为朋友办事、待朋友真诚、是否复习三个方面来谈。重点字词:为,替;谋,谋划事情;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第六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写出了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第八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这章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的观念。由此得出:从对颜回的赞赏和自我表白中,可以看出孔子安贫乐道、重义轻利的人生态度。19.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句意: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该句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说如果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在学习过程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知识点,如果只是机械地记忆,不去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意义,那么这些知识点就像散落的珍珠,无法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思而不学则殆”则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但同时也指出,如果只有思考而不去学习新的知识,就会陷入困境,无法取得进步。有时候,我会陷入对某个问题的过度思考中,无法自拔,而实际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就在某本书或某篇文章中。如果我不去学习、不去查阅资料,那么我的思考就会陷入死胡同,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我们要更加注重学习和思考的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从中可以知道,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学习中获得快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意思是: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从中可以知道,在研究学问中获得快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意思是: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从中可以知道,在清贫生活中坚守“义”,得到快乐。【点睛】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学而》)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为政》)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为政》)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雍也》)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雍也》)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述而》)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述而》)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子罕》)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子罕》)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子张》)(24-25七年级上·吉林松原·期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1.文段是《论语》中的片段。《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共

篇22.请解释(甲)文段中加点词的意思。(1)人不堪其忧

(2)择其善者而从之

(3)子在川上曰

(4)匹夫不可夺志

2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划线的句子。(1)其不善者而改之。

(2)切问而近思。2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的“斯”指什么?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25.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即使“

”(选文中的原句),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答案】21.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20(二十)

22.

能忍受

好的方面,优点

河边

改变

23.(1)那些不好的方面就改掉它。(2)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24.河流;(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时光一直不停流逝。

25.

饭疏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或者“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导语】《论语》选段展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智慧。有颜回安贫乐道之贤;强调以乐求学;倡导淡泊名利;重视向他人学习;感悟时光飞逝;凸显坚定志向;阐述博学笃志与近思之理。这些话语简洁而深刻,充满人生哲理,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对后人的品德修养、学习态度和人生追求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2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论语》是记录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一共二十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2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1)句意: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堪:能忍受。(2)句意: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善者:好的方面,优点。(3)句意:孔子在河边感叹说。川上:河边。(4)句意:男子汉的志向是不能被强迫改变的。夺:改变。2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善者,优点、好的方面;改,改正。(2)切,恳切;问,指发问求教;近,当前的、身边的;思,思考。

2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作用分析。根据“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知,“斯”指前文提到的“川”,也就是河流。孔子将时光比作河流,河流日夜不停流淌,就如同时光一刻不停地流逝,形象地写出了时光一直不停流逝,让人更直观地感受到时光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25.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知,孔子认为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种贫困艰苦的生活,对于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来说,也能乐在其中。因为他们心中有更重要的追求,不会被物质的匮乏所困扰,而是在坚守道义和追求理想中获得快乐。根据“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可知,颜回虽生活条件艰苦,饮食简单,居住简陋,但依然能保持快乐,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这也是安贫乐道的体现。【点睛】参考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24-25七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下面小题。《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6.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不逾矩

(2)人不堪其忧

(3)匹夫不可夺志也

2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8.下面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章强调,读书学习要按时温习,还要不断和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共同获得进步的喜悦。B.第四章中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再次强调了复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C.第六章中颜回是一个安贫乐道的人,这也是孔子喜爱颜回的重要原因之一。D.第七章谈到了对于学问和事业,有三种态度,即“知”“好”“乐”,孔子认为“知”是最有效的态度。29.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忠”和“信”的理解。30.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请分别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答案】26.法度

能忍受

改变

27.(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广泛地学习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28.D

29.(示例)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孔子的意思是替别人做事要竭尽自己的心力,和朋友交往相处要讲诚信。

30.(示例)在学习方法上的观点:要多复习,要学思结合,要找到学习的乐趣所在。在学习态度上的观点:要热爱学习,要态度谦虚,要珍惜时间。体会:这些观点对我们很有参考价值。比如“学而时习之”就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后要按时温习。我每周温习,每次考试前温习,都觉得掌握的知识又多了一些,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更深入了。老师都说我综合能力强,我知道,这是按时温习的结果。【导语】《〈论语〉十二章》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学习态度及“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治学方法,同时强调了君子修养中的“忠”“信”等道德品质的内涵。这些思想不仅关注个人修养,也关怀社会和谐,倡导通过学习和反思来提升自身道德和知识水平。整篇文章教导人们既要追求学问,也要关注内心的道德修养,以君子的理想提升自我的内在以及与他人的关系。2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不会超过规矩。矩:法度。

(2)句意: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堪:能忍受。

(3)句意: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夺:改变。27.本题考查翻译。注意关键词:(1)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2)笃:坚定。志:志向。切:恳切。近思:思考当前的事。仁:仁德。2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第七章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意思是“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据此可知,孔子认为“乐”是最有效的态度。故选D。29.本题考查理解语句。“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意思是: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忠:竭尽自己的心力。忠,就是对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全身心投入,不存私心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信,就是诚实守信,对他人言而有信,做到诚实待人。“忠”和“信”是人与人交往、立身处世的重要品德。通过对待学业的认真态度和人际交往中的诚信表现,可以更好地体现和实践“忠”和“信”的内涵。结合自身学习和生活,我认为“忠”体现为专心致志地对待学习任务,追求真实,而不投机取巧。在生活中,待人接物要讲求信誉,言出必行,赢得他人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示例:忠,即忠诚、尽心尽力;信,则是诚信、守诺。在学习和生活中,“忠”表现为对自己的目标和任务的全心投入,始终如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信”体现在对他人言而有信,以及对自己的承诺不轻易放弃。这两者融入生活,不仅可以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也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可靠与值得信任的人。30.本题考查理解与表达。结合“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可知,孔子认为,学习要经常温习,要温故知新,要思考,要涉及多方面学习,要多点问问题,据此可知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的观点主要包括:勤学好问、学而不厌、温故知新、博学笃志。结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知,孔子认为,学习要保持兴趣,要好学乐学,要珍惜时间。据此可知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上的观点主要包括:热爱学习、以学为乐、珍惜时间。如选择“温故知新”谈谈体会,可以说:温故知新即通过复习已学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复习既往的内容,可以加深记忆并加以更新,整合旧知识与新的见识,这样才能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做到融会贯通。这种反复温习的学习态度也让我在学业中更加扎实,产生持久的进步。示例:关于学习方法,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强调了复习的重要性,这与现代教育的反复练习和巩固相呼应,能帮助我们深化理解和记忆。在实践中,我发现通过不断温习学过的内容,可以更牢固地掌握知识,避免遗忘。在学习态度上,我体会到,带着对知识的热爱和好奇心去学习,不仅能增加学习的动力,还能让学习过程更加有趣,使我们乐于投入其中。这与孔子及其弟子倡导的“好学”精神一致。【点睛】参考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5)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8)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9)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1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11)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12)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24-25七年级上·新疆伊犁·期中)《论语》十二章阅读题。《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31.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1)不亦说乎

说:

(2)不逾矩

逾:

(3)人不堪其忧

堪:

(4)博学而笃志

笃:

3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B.传/不习乎C.择其善者/而从之D.匹夫不可夺/志也3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三人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