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某中学2025年统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北京市朝阳区某中学2025年统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北京市朝阳区某中学2025年统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北京市朝阳区某中学2025年统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北京市朝阳区某中学2025年统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朝阳区北京中学2024-2025学年小升初考试试卷

(测试时间:100分钟测试总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一、积累运用。(36分)

1.请根据下列语段中的拼音选择出汉字书写正确的一组。()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是在父母的bi护下长大的,他们把无尽的爱都ji予了我们。每当我们生病时,他们总

是j后。急万分:每当我们快乐时,他们总是幸福不己;每当我们遇cub时,他们总会鼓励、帮助。我们应

该持有一ke感恩的心,用自己的努力来回bao父母的养育之恩。

A.庇给焦挫颗报B.避给交挫颗抱

C.庇及焦措棵报D.避及交措棵抱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和选字填空。

庇护(bihO):保护、袒护,使人免受伤害或责难。句中指我们在父母的保护下长大,故选“庇”。

给予(jiyU):提供、送给(帮助、关爱、机会等)。句中指父母给我们关爱,故选“给”。

焦急(jiaoji):非常着急、忧虑不安。句中指父母为我们生病感到着急,故选“焦”。

遇挫(yucud):遇到挫折或失败。句中指我们遇到挫折,故选“挫”。

一颗(yike):量词,用于小而圆的东西,如心、珍珠、星星等。句中指心的量词,故选“颗”。

回报(huibao):报答、回馈别人的恩情或帮助。句中指我们报答父母的恩情,故选“报”。

2.为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他供(①si②shi)乎没有听见,仍像个木偶似(①si②shi)的站在那里。

(2)市场上随处(①ch口②ch。)可见降价处(①chU②chi理商品的柜台。

⑶在这片严辇(①jin©in)踩踏的草坪上居然有人追逐打闹,我攀(①jin②jin)不住发火了。

【答案】①.①②.②③.②④.①⑤.①⑥.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

(1)“似”读si时,1、像:如同。2、副词,似乎,好像,表示不确定。读shi时,1、见“似的”。用

在名词、代词或动词后面,表示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似。也作是的。

似(si)乎:仿佛、好像。故选①。

似(shi)的:表示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似。故选②。

(2)“处”读chU时,1、居住,2、交往;与他人在一起生活。3、置身在(某地、某种情况等)。读

chU时,1>地方。2、事物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点。3、时;时候。

随处(chu):不拘什么地方;到处。故选②。

处(chu)理:减价出售(物品)c故选①。

(3)“禁”读jin时,1、受得住,耐久。2、忍耐,制止。读jin时,1、不许,制止。2、法律或习惯上

制止的事。3、不能随便通行的地方。

严笨(jin):严格禁止。故选①。

第(jin)不住:抑制不住。故选②。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他为人民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B.春光明媚的时节,登上山顶眺望远方,真让人。旷停怆。

C.面对不如塞米的敌军,我军根本无力抵抗。

D.母亲只好绝里康替默默承受一切痛苦。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此题考杳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语境判定词语是否恰当运用。

不可磨灭: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心旷神怡: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突如其来:意思是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

绝处逢生: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4.给下面一段话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是水浇得不够是肥施得不足还是土壤根本不行一位雷达兵懂一些农业知识

他找到了答案西瓜开了花耍授粉

A??99_____In99

•••••,・U.•、、•990

C.?,,?f:OD.,,,?o----O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读句子,第一句“为什么瓜秧开了不结瓜”提出问题,后面使用问号;

“是水浇的不够”“是肥施的不足”“还是土壤根本不行”提出瓜秧开了不结瓜的三种可能性原因,属于

选择问句,只在最后一个问句后用问号,中间用逗号;

“一位雷达兵懂一些农业知识”,话没有说完,后面使用逗号;

“他找到了答案”后承接了“答案”的具体内容,川冒号解释说明;

“西瓜开了花要授粉”一句结束选文,用句号。

故选C

5.下面哪个故事不是有关林冲的?()

A.误入白虎堂B.雪夜上梁山C.单臂擒方腊D.风雪山神后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名著。

A.误入白虎堂:林冲被高俅设计,带刀进入军事禁地“白虎堂”,以此诬陷他行刺,导致他被发配沧

州。

B.雪夜上梁山:林冲在草料场杀死陆谦等人后,走投无路,于风雪夜投奔梁山。

C.单臂擒方腊:这是武松的故事,出自《水浒传》第119回,武松在征方腊时断臂擒获方腊,与林冲无

关。

D.风雪山神庙:林冲在沧州看守草料场时,陆谦等人放火谋害池,林冲在山神庙怒杀仇人,彻底反抗。

故选C。

(1)冬日清晨,看雪满枝头,你不禁吟咏起岑参名句:","

⑵提起奉献,你不禁想到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坚贞不渝,龚自珍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人生态度。

⑶每当秋风飒飒、枫叶火红时,你会吟诵“_______________,一一一二来精美深

秋的景色。

(4)每当春暖花开、鸟语阵阵时,你会吟诵“,”来赞美

春天。

【答案】①.忽如一夜春风来②.千树万树梨花开③.蜡炬成灰泪始干④.落红不是无情

物⑤.停车坐爱枫林晚⑥.霜叶红于二月花⑦.两个黄鹏鸣翠柳⑧.一行白鹭上青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识记与理解。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忽然

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诗歌通过虚实结合的描写,生动展现了边塞瑰丽的雪景

与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

(2)书写时注意“蜡、炬、始、落、情、物”的正确写法。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意思是: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

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诗人因陶醉于傍晚枫林美景而停车的动作,生.动描绘出枫林

遍染、层林尽染的绚烂秋景。

(4)“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意思是:两只黄睢在翠绿的柳

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生动描绘了春口里黄鹏鸣叫、白鹭飞翔的明丽画

面,直接体现了鸟语和生机。

二、阅读理解。(34分)

阅读下列记叙性文字,回答问题。

祖母的葵花

①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

②是祖母种的。①祖母侍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

是花。

③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④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②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姨地笑着。

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他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

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放大关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是化不开的晴。

⑤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

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

醉。

⑥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

小时候我曾奇怪于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

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了,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⑦凡•高在1888年《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

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凡・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

的蒸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温暖。

⑧我的祖母不知道凡-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

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光彩。葵花开了,就快有杳杳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奇奇的等待,

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⑨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句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

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饱满,吸足阳光加花香。葵花

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匣子里。放在阳

光下岫,一会就闻见花朵的香气。一颗瓜子,原来是一朵花的魂啊!

⑩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样

香香地过来了。

⑪^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

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花正在开放,开在祖母

的心窝里。

9.上文第3自然段说“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通读全文,说说“我”记忆里的黄花有哪些。

10.联系上下文,从不同方面体会”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一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11.品味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2.“一颗瓜子,原来是一朵花的魂啊!”谈谈你对这句话的埋解。

13.上文第7自然段写到了凡•高和他创作的《向日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4.请从下面的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做,只批阅第①题)(想象合乎情理.,描写生动形象,语言

准确流畅)

①祖母摘下成熟的葵花,轻轻敲落瓜子,跟在祖母身边的“我”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可描写神态,可描写动作,可描写语

言,可描写心理)

②“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

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祖母可能在想些什么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

合理想象,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

我选()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丝瓜花、黄瓜花、南瓜花、乌子花、葵花

10.①表现了葵花香味;

②表现了等待嗑瓜子时的幸福快乐;

③体现了“我们”的童真童趣;

④使用叠音词,朗朗上口,有韵律美。

H.句①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祖母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品质。句②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

地描写了绿叶在风中摇摆的姿态和小黄花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2.这句话写出了祖母心中的爱与温暖。用葵花籽来比喻祖母心中的爱与温暖,用葵花来象征祖母,心中的

爱与•温暖是祖母的魂,是经过多年沉淀卜.来的,就像接受了阳光的葵花才能结出籽一样。这样的语言温馨而

平和,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13.祖母并不知道凡•高,但是他们对葵花的理解都是相同的,这样写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中描写

葵花,开启下文中祖母种葵花的意义,都是在艰难中怀着温暖的颜色向前迈近生活。

14.①.①(2).我睁大双眼盯着那葵花盘,看到那一颗颗跳落出的瓜子,我似乎闻到了瓜子的香味,

不禁悄悄咽下口水,然后抬头问祖母:“奶奶,一会就给我炒瓜子吧,我好想吃呢!”

【解析】

【导语】这篇《祖母的葵花》以葵花为意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祖母与土地、生命的深刻联结。文章

以童年记忆为线索,将自然景物(丝瓜花、南瓜花、“乌子”花)与人文情怀(凡•高画作)交织,形成

多层次的审美空间。祖母种葵花的细节描写尤为动人,“一针下去”的绣花比喻,既展现劳动的诗意,又

暗喻生命孕育的奇迹。结尾处祖母凝视虚空的场景,以“心窝里的葵花”完成从物质到精神的升华,使平

凡的农耕生活具有了永恒的美学价值。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在原文中“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可知下文中讲述的就是记忆里黄色的花。

结合第④自然段“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和“像对遥远的他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

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放大朵大朵黄花。”可知,丝瓜、黄瓜的花是黄色的;结合第⑤自然段“还有

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和“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

得让人心醉。”可知,“乌子”的花是黄色的;结合第⑥自然段“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可知,葵花的花

也是黄色的

故“我”记忆里的黄花有丝瓜花、黄瓜花、南瓜花、乌子花、葵花.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结合句子”这是•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可知,“香香的”表面葵花结籽晒干炒熟后瓜子的

香味,更指这种等待瓜子成熟、能吃到香瓜子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让等待的过程也充满了幸福的滋味。

同时从音韵角度来看,运用密音词,还具有韵律美。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结合第②自然段“祖母侍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

花。”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侍弄土地”比作“鞋面上绣花”,将粗犷的农事活动与

精细的手工艺并置,形成新颖的审美反差。“绣花”的意象既暗示了祖母的性别特征,又突出了她对土地

如对待艺术品般的精心态度。

结合第④自然段“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娇地笑着。”可知,这句话运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婆娑”、“笑着”),把丝瓜/黄瓜的叶子和花写得像人一样轻盈舞动、开心欢

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们在风中摇曳生姿、充满活力的可爱样子,表达了“我”的喜爱之情。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结合句子“一颗瓜子,原来是一朵花的魂啊!”中“魂”是核心、精华的意思。联系第⑨自然段葵花开

花、吸足阳光花香、结籽的过程可知,瓜子是葵花生命的最终成果,承载了它所有的美好和能量。这句话

的意思是瓜子虽然小,但它凝聚了一朵葵花从开放到凋谢、吸收阳光花香的全部生命精华(是葵花生命和

美丽的结晶)。没有了瓜子,葵花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包母种葵花不仅为了收获,更倾注了对生

活的热爱。瓜子承载着阳光、花香和祖母劳作的温度,成为“花的魂”,体现的是自然馈赠与人文情感的

共鸣。在贫瘠岁月中,葵花给予人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慰藉。瓜子作为“魂”,象征着平凡生活中蕴藏的希

望与幸福,呼应前文“香香的等待”——花的灵魂以食物的形式滋养了孩子们的童年。文末祖母老去,但

记忆中的葵花仍“开在心窝里”,暗示她的爱如同花的“魂”一般,以另一种方式(回忆、炒瓜子的温

情)永恒存在。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结合第⑦自然段“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凡•高

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温

暖。”可知,用著名画家凡•高也喜爱画向日葵并从中获得温暖的事例,说明葵花金黄的色彩和旺盛的生

命力具有打动人心的巨大力量;结合“我的祖母不知道凡•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

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光彩。”可知,虽然祖母不懂

艺术,但她同样热爱种葵花,并且在艰难岁月里,葵花给全家带来了明亮、希望和香香的瓜子,这份平凡

的付出和带来的温暖与凡-高感受到的葵花的力量是相通的,更显出祖母种葵花的深情与价值。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展开想象,可以写看着祖母轻轻敲葵花时“我”开心的样子,好像可以立马吃到炒葵花子,可以抓住小孩

子贪吃的天性来展开描写。能写出祖母对过去生活的回忆、留恋;祖母对孩子们的深沉的爱;符合老年祖

母的特征。本题有很多个角度,学生可以根据实际经验来展开描写。

示例-:我选①题。我兴奋地踮起脚尖,眼巴巴地望着祖母手中的葵盘,小手忍不住去接落下的瓜子,鼻

子使劲嗅着那新鲜阳光的味道,嘴里不停地问:“奶奶,什么时候能炒啊?好香啊!”

示例二:我选②题。祖母眯着眼,嘴角挂着浅浅笑,仿佛看见金黄的葵花又开满了门前,孩子们绕着花

丛奔跑嬉闹,空气中弥漫着炒瓜子的香气。她的手不自觉地摩拳着膝盖,像在抚摸那些葵花杆。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阮裕焚车

阮光禄①在到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日:“吾有车而使

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阮(ruWn)光禄:指阮裕,光禄是其官职。②物(shan):地名,在浙江峥州。

15.解释句中的“之”字。

(1)遂焚之____________(2)阮后闻之_________________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遂焚之_____________(2)阮后闻之

(3)借者无不皆给(4)意欲借而不敢言

17.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答案】15.①.它,这里指车②.(有人)想借车而不敢借这件事

16.①.烧毁(2).听说③.都④.想

17.表现了阮裕率真、乐于助人、严于律己的性格。

18.我虽然有车但是人不敢来借,要车又有什么用呢?

【解析】

【导语】这篇《阮裕焚车》选自《世说新语》,通过阮裕焚车的极端行为,展现了魏晋名士追求道德纯粹

性的精神特质。文章以“借车”小事切入,通过“不敢言——闻之——焚之”的递进叙事,凸显了阮裕对

“物尽其用”的执着。其焚车举动看似偏激,实则是对“器物当为人服务”这一价值观的彻底践行,折射

出魏晋士人“宁为玉碎”的品格追求。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典型体现了《世说新语》“以小事见大节”

的笔法特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遂焚书”意思是:于是,(阮裕)把那辆车烧毁了。之:代词,它,指那辆车。

(2)“阮后闻之”意思是:阮裕后来听说了这件事。之:代词,这件事,指(有人)想借车而不敢借这

件事.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遂箜之”意思是:于是,(阮裕)把那辆车烧毁了。焚:烧毁。

(2)“阮后四之”意思是:阮裕听说了这件事。闻:听说。

(3)“借者无不肯给”意思是:只要有人想借用阮裕车子,池都会借。皆:都。

(4)“意欲借而不敢言”意思是:心里想要借车却不敢(对阮裕)说。欲:想要。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结合“借者无不皆给”可知,阮裕助人为乐的品格。结合“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的语言描写

和“遂焚之”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他率真、乐于助人、严于律己的性格特征。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使:让:以:用;“何以……为”是文言固定句式,意为“为什么要……呢?”或“……有什么用呢?”

根据所学可知,“何以车为”是倒装句,正常语序是:何以为车。

故“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的意思是:我虽然有车,却让别人不敢来借,还要这车有什么用

呢?

【点睛】参考译文:

阮裕在物县的时候,曾经有一辆非常好的车子。(即使这样)只要有人想借用阮裕的车子,他都会

借。有一个人要为母亲送葬(而需要用车),心里想要借车却不敢(对阮裕)说。阮裕后来听说了这件

事,叹息说:“我有车却让人不敢来借,要车还有什么用呢?”于是,(阮裕)把那辆车烧毁了。

三、作文。(30分)

19.作文。

如果人真的能有特异功能,你想拥有哪种?请你展开十富的想象,以“假如我能"为题,写一两件你

运用自己的特异功能所做的事。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要健康、有意义。

3.事件要完整、具体,语句要流畅。

4.400字以上。(作文纸自备)

【答案】例文:

假如我能拥有超凡的力量

孙悟空会七十二变,蜘蛛侠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