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17:比较鉴赏诗歌
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
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比较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体裁、
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诗歌进行比较。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
[知织图要】
练习一(意象类比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引
洪适
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注】①子月:农历十一月。②圉圉:困而未舒的样子。丙穴: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
这里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子月”一句为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渔人捕鱼的节令气候,也为下文诸多内容作了张
本。
B.“巨鱼”以下三句,写巨鱼漏网,圉圉而去,但是渔人不以为意,因为他本来就志不在鱼,
是想表达壮志难酬的无奈。一个“从”字尽显其洒脱旷达状。
C.下片“昨夜”二句不仅勾勒了优美的意境,也通过时间和场景的迅速变换,表现了渔人生
活的旷放无拘。
D.“不知”一句,臧辞锋于婉转之中,由对渔人一家生活描写,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
名为渔人的“不知”,实为作者的“深知二
【参考答案】14B项
【解析】“不以为意”“志不在鱼”“壮志难酬”错误,从词中来看,尽管水寒风烈,渔人仍须
下水捕鱼,可叹的是“巨鱼漏网”,圉圉而去,渔家生活,便无着落,连暂时缓解窘迫生活的希望
也成为“虚设”了,所以对巨鱼漏网,渔人并非不以为意,而是无可奈何;“从”,“任从”的意思,
任从那巨鱼摇头摆尾地回到深渊,结合渔人的心理活动:“谋自拙”来看,这是对“巨鱼漏网”的
反省,自认谋拙、晦气,至于别人怎样说,那就由他去吧!渔人毕竟是旷达的,对于巨鱼漏网,渔
人委心任运,超然物外,并没有壮志难酬的无奈。
★★(比较阅读题型)15.渔夫(渔父或渔翁)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试将本
词中的渔夫与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的渔翁作个比较,说说二者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15.《江雪》中展现的是一个超然物外、洁身自好、不向世俗妥协的渔翁形象,
是一个明显地带有某种政治色彩的隐士。而本词中的渔夫却是一个真渔人,他生活贫困艰辛,但又
乐观旷达,只要没有“人世多离别”,一家人能聚首在一起,纵使“衣百结”,也是快乐与满足的。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
李商隐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画,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注】回中: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这年因有人作祟,诗人应博
学宏词科不第,从京都回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中。“前溪”句:前溪是南朝教习音乐的地方,
江南声伎多出于此。此句用人的舞态描摹花之飘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3分)
A.首联中,诗人将石榴花拿来作比:请不要嘲笑石榴花开赶不上春天,牡丹虽然在春
季怒放,却“先期零落”,更使人愁。
B.颔联中,诗人细致地描绘了牡丹残败的景象:先写暴雨击花,再写牡丹的凋谢使人
不忍直视。“伤心”“破梦”既是写花,也是作者自叹。
C.颈联中,诗人描写环境与花败后的情景:万里长空,阴云密布,气候恶劣,己非当
年旧圃之环境;花落委地,一年的美好生机,早付与污泥流尘。
D.尾联中,”并觉今朝粉态新”,他日牡丹落尽时,回想今朝雨中粉态,更觉其清丽
动人。此联暗示将来之厄运更甚于今日,前途黯淡之感更加深沉。
【参考答案】14.B(“诗人细致地描绘眼前的残败景象”错,“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
梦频)是说:牡丹花那如玉盘一样的花冠上雨珠飞溅,让我屡屡伤心;无情风雨像急奏的锦瑟,
繁弦促柱,频频惊破美梦。诗人并没有直接细致地描绘牡丹败落的场景,而是通过自己的感受来写
雨打杜丹。)
★★(比较阅读题型)15.与李商隐的《锦瑟》相比,本诗意象“锦瑟”的作用和蕴含情感有何
不同?请结合诗歌,分别简析。(6分)
【参考答案】15.作用:《锦瑟》中,锦瑟是核心意象,作者以此来寄托情怀:此诗中的锦瑟
并非核心意象,作者只是把风雨之声喻为锦瑟奏出的急促音符,以此来渲染风雨摧残娇花的气氛。
(3分)
情感:《锦瑟》中,锦瑟蕴含着作者美好年华逝去的伤感;此诗中,锦瑟蕴含着作者对牡丹的
怜惜,对自己科举不顺的哀叹。(3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苦笋陆游
藜麓盘中忽眼明①,骄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和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蹩:藜和覆。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
很妩媚。
★★(比较阅读题型)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15.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
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满江红-千湖怀古①
张孝祥
千古凄凉,兴亡事、但悲陈迹。凝望眼、吴波不动,楚山丛碧。巴滇绿骏②追风远,武昌云稀
连江赤。笑老奸③、遗臭到如今,留空壁。
边书横乳烽烟息。通辂传,销锋铺。仰太平天子,坐收长策。蹙踏扬州开帝里,渡江天马④龙
为匹。看东南、佳气郁葱葱,传千亿。
【注】①该词作于张孝祥因反对投降派主张宋金和议而被弹劾罢归期间。②巴滇绿骏:指晋明
帝所乘的骏马。③老奸:指企图篡夺晋朝政权的王敦。④渡江天马:指宋高宗赵构渡江南下。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千百年来,人们都为国家兴亡倍感凄凉,只有作者为千湖周围的历史陈迹已经消失而悲叹。
B.“巴滇绿骏”五句写晋明帝击垮王敦的史实,在对比中表明对晋明帝的赞扬和对王敦的嘲讽。
C.下阅“仰”字含“期待”之意,作者期望当今天子能谋划长久之策,以实现朝廷中兴。
D.宋高宗赵构渡江南下,重新建立宋朝,延续国祚;东南一带佳气葱郁,大有基业传承千载的
气象。
【参考答案】15.A(“人们都为国家兴亡倍感凄凉,只有作者为千湖周围的历史陈迹已经消失
而悲叹”错)
★★(比较阅读题型)16.本词中的“销锋镉”,与《过秦论》中“销锋镐,铸以为金人十二”
中的“销锋镐”有不同的表达目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16.①《过秦论》中的“销锋铺”意为销毁天下的兵器,以削弱百姓力量,意在
批评秦始皇的暴政;②本词中“销锋铺”意为朝廷放弃抵抗,选择议和以换取安宁;③词人借“销
锋铺”一词,表达对投降派苟且偷安、偏安一隅的讽刺。
评份标准: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得分。此题关键
词是表达目的,既考查课内理解,又考查了诗歌内容理解。
五、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闻子瞻重游南山
苏辙
终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缘崖绿似苔。
谷鸟呜呼嘲独往,野人笑语记曾来。
定邀道士弹鸣鹿①,谁与溪堂共酒杯。
应有新诗还寄我,与君和取当游陪。
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
苏轼
去年新柳报春回,今日残花覆绿苔。
溪上有堂还独宿,谁人无事肯重来。
古琴弹罢风吹座,山阁醛时月照杯。
懒不作诗君错料,旧逋②应许过时陪。
【注】①鸣鹿:《诗经•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革。“②逋:欠。
1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三番五次游南山,可见其对南山情有独钟,也从侧面写出南山风景独特。
B.苏辙诗的前三联写终南山春回大地,自己陪苏轼重游时弹琴饮滔、吟诗作赋。
C.苏辙向苏轼索取游南山时写的新作,苏轼欣然相赠,两人一唱一和,情意融洽。
D.苏轼诗标题交代了写作缘由,首联对比开篇,抒发自己重游南山时的迥异景象。
【参考答案】15.D(A.非“三番五次”;B.苏辙没有陪游;C.“欣然相赠”错,苏轼说自己
重游终南“懒不作诗二)
★★(比较阅读题型)16、两诗中的画线句子内容上有什么关联?请结合两诗简要解析。(6
分)
【参考答案】16.苏辙诗两句,想象苏轼重游时的情景——定是邀请了道士友人弹琴饮酒,
其乐无穷。苏轼诗两句回应,告诉对方重游时实际情况——没有人相陪,只有风月相伴,琴酒相随,
别有滋味。(意思对即可,每点3分)
练习二、表现手法类比较(5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发临洗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洸: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比较阅读题型)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
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赠怀素草书歌(节选)
李白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题和诗句看,本诗属于古体诗中的歌行体,篇幅、声律、韵脚比较自由,
B.本诗刻画了怀素酒后运笔挥洒时激情奔涌、痛快淋漓、狂放疾书的形象。
C.诗中作者既是写自己的观感,又是描摹怀素书法的神韵,二者水乳交融。
D.最后两句写湖南七郡虽人口不多,但家家都请怀素题字,表明其造诣非凡。
【参考答案】15.D.“最后两句与……家家都请怀素题字”理解错误。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湖
南七郡多少名门大家,哪家的屏风和粉壁没有珍藏你的笔墨?这是名门大家,而非“家家”,“家家”
不合清理。
★★(比较阅读题型)16.南宋诗论家刘克庄高度评价本诗,说:“自有草书以来,未有能形
容此妙者。“但也有学者怀疑本诗非李白所作。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本诗(节选部分)与
李白诗作的相似之处,以作为本诗确为李白所作的佐证。
【参考答案】16.①运用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刻画形象,表现自己强烈的
感情.②善于借助联想和想象来描摹事物,抒发情感。③喜欢直抒胸臆,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
漫主义情调。这些内容都能佐证本诗是李白所作。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舟行即事【唐】杜荀鹤
年少髭须雪欲侵,别家三日几般心。
朝随贾客忧风色,夜逐渔翁宿苇林。
秋水鹭飞红蓼晚,暮山猿叫白云深。
重阳酒熟茱萸紫,却向江头倚棹吟。
★★(比较阅读题型)16.该诗颈联,与“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艺术技巧上
相通,请予赏析。(6分)
【参考答案】①两者都用到了色彩的对比。王勃句落霞的红、孤鸳的黑与水天的蓝,本诗颈
联中白的云与鹭,红的野花以及深色的山,都通过深浅参差的色彩描绘了一幅秋天傍晚的美丽景象。
②两者都采用了动岸结合的手法。王勃句中孤鹫奋进、晚霞飘飞是动态,秋水和长天看似静
态,却是动的晚霞和孤鹫的背景,动静交融,浑然一体;本诗颈联中则将静的秋水、红蓼、暮山、
白云和动的飞鹭、啼猿放在一起,用动的鹭和猿为整片静景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③两者都结合了视觉与听觉。王勃句中虽没有“孤鹫”之声,但可以想象其飞翔时的长鸣,
与天高水阔一同构成了秋日的寥廓壮丽的气象:本诗颈联中则直写猿叫,此哀声与深沉孤寂的画面
相辅相成,将诗歌的萧索凄凉之情推向了顶峰。
④两者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王勃此句视野开阔、画面壮美,寄寓了作者不甘沉沦、积
极进取的青春志气;本诗颈联中鹭、晚、暮山、猿叫,都是有哀怨之情的意象,寄寓了诗人羁旅漂
泊、思乡怀人的寂寥与落寞。(答好一点可以给2分,答好三点即可。其它答案酌情洽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向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纪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现,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构想出群山万壑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借高山大川
的雄伟气象从正面描写昭君形象。
B.颔联写昭君其人,诗人用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营造出了悲凉萧瑟的氛围,写尽了昭君
一生的悲剧。
C.颈联紧承颔联,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昭君不忘故土,魂魄月夜归来,怀念故国
之心,永远不变。
D.尾联用千载作胡音的琵瑟曲调,写出了昭君的“怨恨”,这“怨恨”中包含着“恨帝始不
见遇”的怨思。
★★(比较阅读题型)16.本诗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使用相同的表现手法表达不
同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A(A项中的“从正面描写昭君形象”错,应该是侧面烘托。)
16.手法:两首诗都用了怀古伤今的手法。(2分)
情感:①杜诗借昭君有才貌不被赏识,以及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1分)寄托了诗人自
己的身世之感和爱国之情,同时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1分)
②苏词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周瑜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1分)反衬自己年华老去、
壮志未酬的忧愤及旷达洒脱的豪情。(1分)
五、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卢溪别人
王昌龄
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
行到荆门上三峡,英将孤月对猿愁。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刘长卿
万里辞家事鼓辇,金陵㈤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注]金陵:唐代称润州为金陵。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标题“别”“送”看,两首诗都是送别诗,都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B.王诗后两句化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句,点明自己的行迹。
C.刘诗首句“鼓颦”一词原指军乐,后借指征战;同时呼应了题目“行营”二字。
。.刘诗第二句点明友人此行的目的地是金陵,并以浮云喻指启程漂泊的友人。
【参考答案】15.选B(点明的应是友人的行迹。)
★★(比较阅读题型)16.这两首诗都写了送别之情,请赏析它们在写法上的精妙之处。(6
分)
【参考答案】16.(1)王诗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友人乘船在三峡附近、在月色下带
着愁堵听猿啼,以此来抒发对友人的关切之情。(点明“想象”“虚实结合”1分,画面的描述和分
析1分,“对友人的关切”1分。)
(2)刘诗主要通过反衬手法,以江春不肯留、草色只管送的景物的无情,反衬对友人的不舍
与留恋。(点明“反衬”1分,“景物无情”1分,“对友人的留恋”1分。)
或:刘诗尾句化用了“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诗句,一望无际的春草绵延到远方,护送友
人离开,暗含了诗人依依不舍的送别意绪。(点明“化用”1分,结合诗句赏析1分,点明”依依
不舍之情”1分。)
或:刘诗用拟人手法,赋予江春和春草以人的情感,借江春的“不肯留”和草色的“只管送”
之无情,反衬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点明“拟人”1分,结合诗句赏析1分,点明“依依惜别
之情”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练习三、思想情感类比较(5练)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早朝大明宫
贾至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嗡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杳。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和贾舍人早朝
杜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杳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注】这是一首奉皇帝命令所作的“应制诗”,题或作《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大明宫:皇
宫殿名。国家大典,皇帝朝见百官多在此举行。朝天:有版本也作“熏天”。玉墀:宫殿前台阶上
的空地,也指台阶,亦借指朝廷。凤池:即凤凰池,后为中书省的别称。世掌丝纶:指父子或祖孙
相继在中书省任职。
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诗首联紧扣一个“早”字。大臣出发去朝见皇帝的时候,长街烛灯通明;进到宫城内,才
是黎明。
B.贾诗颔联在首联的基础上,随时间的推进,从视觉和听觉入手,为人们描绘了宫苑里的明媚
春色。
C.杜诗颔联描写朝见时的仪仗和宫殿中的景观,渲染了早朝时的威武壮观,歌颂了开明时代的
祥和景象。
D.杜诗是奉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而作的,但构思上自有特色。贾诗多写早朝时和散朝后的情
况,杜诗多写早朝前的景色。
★★(比较阅读题型)15.比较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14.D【解题思路】“贾诗多写早朝时和散朝后的情况,杜诗多写早朝前的景色”理解错误。应
该是“贾诗多写早朝前的景色,杜诗多写早朝时和散朝后的情况”。
15.①贾诗表达自己效忠君王的决心。贾诗尾联写受到皇帝恩宠而在凤凰,池上的臣子们,天天
写文章侍奉皇帝的情景。诗人联系自己来抒发蒙恩图报,愿意以文章终身侍奉君王的耿耿忠心。②
杜诗贽扬贾至的才华。杜诗颈联赞扬贾至才思敏捷,能写出珠玉般的诗文:尾联称颂贾至的家学渊
源,如今贾至这样优秀的人才又供职于凤池,高度赘扬贾至继承了父亲的才华。(每点3分,共6
分)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
春夕酒醒
皮日休①
四弦才罢醉蛮奴,郡臻②馀杳在翠炉。
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和袭美春夕酒醒
陆龟蒙
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始。
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注:①皮日休:字袭美,与陆龟蒙均为晚唐诗人,二人因诗酒结为好友,常效仿竹林七贤放达
纵饮。人称“皮陆”。②鄱醵(1inglu):美酒名。
15.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均以醉酒写起,既而写酒醒所见,以景物描写作结,记叙、议论、抒情有机融合。
B.两首诗语言表现力极强,将残烛“流泪”比作珊瑚,形神毕肖,“明月”“花影”交织错
落,情趣盎然。
C.两首诗情景交融,物我一体,诗人的情感通过语言的暗示流露出来,比正面直述更含蓄有
力。
D.宋人洪迈曾说:“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两首诗以对答形式,表现了酬和诗对同一
话题相应关切的特点。
★★(比较阅读题型)16.请结合全诗谈谈两首诗在表达感情方面有何异同。(6分)
【参考答案】15.A(无议论表达方式)
16.同:两首诗都借饮酒表达了郁郁不得志之情。皮诗通过写放达纵饮直到夜半,表达不得
志的孤愤;陆诗首句交代自己无所事事,浪迹江湖,流露出内心深处的不得志之感。(2分)
异:皮诗还表达了诗人的藤独、落寞、凄凉。三四句诗人自比为“一枝”“红烛”,点明自身处
境的孤独(2分);陆诗还表达了自己无牵无挂、悠然自得的心情。三四两句写月光皎洁、花影抚
身的迷人景色,融花、月、影、人于一体,潇洒自如,自在悠然。(2分)
三、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20〜21题。
海棠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看叶罗与之②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①苏轼谪黄州,居定慧院之东,有海棠一株,人不知其贵,诗人视其为知己。②罗与之:
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棠》开头两句正侧结合,调动多种感官,写出了海棠的高洁、柔美,把读者带入一个优
美朦胧的境界。
B.《海棠》中诗人点燃高烛,想让海棠振奋精神,一改衰颓状态。诗人运用拟人等手法,重在
表达爱花惜花之情。
C.《看叶》正值百花凋零芳草不香之际,诗人携杖出行,漫步池边,感慨春天逝去,为下文“看
叶”做铺垫。
D.《海棠》《看叶》都撷取自然界时序变化中的实景,借物喻人,写出诗人经历人世风波的心
境,典雅蕴藉。
★★(比较阅读题型)16.苏轼独怜海棠,可罗与之却认为“看花应不如看叶”,你认为罗与
之这种心理反常吗?请结合《看叶》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15.(3分)B(“想让海棠振奋精神,一改衰颓状态”错。“爱花清花”不是诗
人“重在表达”之意,根据注释“视其为知己“可知,海棠其实就是诗人自己,海棠的遭遇就是诗
人自己的遭遇。诗人借物抒怀,大有良辰易逝、盛时不再之感)
16.(6分)不反常。①春天已经逝去,惋惜无济于事;绿叶繁密错落,另有一番情趣。(景物
角度2分)②罗与之应举不第,倍感失意,无意赏花,而别有意味的绿叶更契合他的心境。如回
答“历尽荣华、回归平淡生活的老人的独特感受”亦可。(作者角度2分)③借景说理,写出了美
丽如花的事物往往短暂,平凡如叶的生命却更为长久的哲理。如“人不能只是留恋于人生的繁华,
平淡的生活也有真味”;“与其追求显赫荣华的人生,不如享有平淡而长久的人生”;“人不应该只留
恋春天的多姿多彩,春天过后,照样有令人陶醉的景色”等亦可(哲理角度2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秋森书怀谢榛
木落风高万壑哀,山川纵目一登台。
夕阳满地渔樵散,秋水连天鸿雁来。
白发无情淹岁月,黄花有意照樽塞。
西园公子虚陈迹,词客于今说爱才。
【注】樽舞:酒杯。西园:位于河北临漳,为三国曹操所建,常召曹植、陈琳等文+在此吟诗
宴游。
15.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登高望远,抓住秋天的代表景色,营造了一个萧瑟、旷远的意境,并以“哀”字,
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B.颔联从俯视和仰视两个角度进行描写,紧扣题目“秋暮”两字取景,借“夕阳”“鸿雁”等
意象,表现了日月更替、夏秋变换的时光流逝。
C.颈联运用拟物的手法,埋怨“白发无情”,慨叹“黄花有意”体现了诗歌创作的“无理之妙”,
别具情怀,富有诗趣。
D.尾联讲述西园荒芜,曹氏父予早已不在,如今的文人词客仍然谈论着他们爱才的故事,借用
典故,暗寓情怀,委婉含蓄,发人深思。
★★(比较阅读题型)16.同是悲秋之作,此诗的后两联与杜甫《登高》的后两联在情感上有何不
同?
【参考答案】15.C项,“颈联运用拟物的手法”说法错误。不是拟物,是拟人,
16.谢诗抒发了人生迟暮的无奈和怀才不遇的愤慨。颈联写出了岁月流逝、人入暮年、借酒消
愁的无奈,尾联借用典故,抒发了对曹氏父子的仰慕,反衬出当下无人赏识愤慨。杜诗抒发了漂泊
无依的孤独和穷病交加的窘迫。杜诗颈联中“常作客”点明漂泊,以“多病”“停杯”指出患病,
以“艰难苦恨”写出生活困境。
练习四、创作风格类比较(5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插田歌(节选)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膝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丝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埋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14.B(B项,"蜿蜒起伏,时隐时现”错,第三句“田膝望如线”意思是远望田滕像条线,第
四句中的“参差”一词在这里形容水光闪烁。)
★★(比较阅读题型)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
么不同?(6分)
15.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则采用了
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庚子荐饥(其三)
戴复古[注]
饿走抛家舍,从横死路岐。
有天不雨粟,无地可埋尸。
劫数惨如此,吾曹忍见之。
官司行赈恤,不过是文移。
[注]戴复古,南宋诗人。字式之,自号石屏,一生仕途失意,长期浪游江湖。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宋庚子年间连续发生饥荒,流民充斥,殍死盈路,诗人有感于灾情写下这首诗。
B.诗歌的前半部分侧重写饥民抛家离舍、饿死郊野的凄惨景象,历历在目,触动人心。
C.诗歌的后半部分揭露了官府虚伪应付的罪行,笔锋犀利。其中五、六两句有反诘意味。
D.全诗综合运用白描、用典、对比等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深化主题,语言有感染力。
14.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没有使用用典手
法。
★★(比较阅读题型)15.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追求杜甫诗歌风神,请谈谈这一特点在本诗中的
体现。(6分)
【参考答案】
15.内容上,重在描写民生疾苦,同时指斥朝政,表达了诗人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手法上,
白描与简叙结合,语言朴实自然,毫不雕饰,场景真实,有“诗史”之风。效果上,诗歌意境雄浑,
感情沉重而悲痛,音调有起伏变化,有“沉郁顿挫”之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风格特色的能力。本题已明确诗人的诗歌风格特色为“追求杜甫诗
歌风神二故联系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及“沉郁顿挫”等风格进行分析即可。
【评分细则:每点2分;只概括不解析的每点最多得1分;不概括但解析正确且比较详细的可
得满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朝天续集》归诚斋①,时在金陵
姜夔
翰墨场中老斫轮②,真能一笔扫千军。
年年花月无闲日,处处山川怕见君。
箭在的中非尔力,风行水上自成文。
先生只可三千首③,回施江东日暮云④。
【注】①诚斋:杨万里,号诚斋。《朝天续集》是诚斋的诗集。②斫轮:经验丰富、技艺
高超者。③三千首:出自欧阳修诗《赠王介甫》,指李白的作品数量。④回施:回赠。江东
日暮云:出自杜甫诗《春日怀李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老斫轮”“扫千军”称赞友人创作功力老到,有横扫千军之气势。
B.第四句拟人,山川怕被摄入笔下勾去精魄,以山川之“怕”显笔法之精妙。
C.第五句写射箭正中靶心非靠蛮力,是对友人作诗过于耗费心力的善意提醒。
D.尾联用典,将两句提及李白的诗句整合,言杨万里之诗可与李白诗相匹配。
★★(比较阅读题型)16.今人评价姜夔此诗“概括了诚斋的艺术成就、创作风格、表现手法”,
统编小学教材一年级下册选入了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请你结合姜夔诗中所体现的杨万里诗
歌“创作风格”对《小池》作简要分析。(6分)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平有靖蜒立上头。
【参考答案】15.C“对友人作诗过于耗费心力的善意提醒”分析有误,“射箭正中靶心”不
是你刻意为之,自然而成;“风行水上自成文”指的是杨万里作诗毫无刻意雕琢之感,就像风行水
上,自然成文。
16.①姜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体现了杨万里诗歌的创作风格:内容以以山川花月居多,写景状物
自然成文,清新晓畅。(2分)②《小池》通过描写清泉、细流、小荷、蜻蜒等自然景物,展现“小
池”之诗情画意;(2分)③小荷含苞待放,而蜻蜒则立于嫩尖之_1_,写景状物非刻意为之,如“风
行水上”,随笔而发,无斧凿之痕,清新晓畅。(2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伤春①
陈与义
庙堂无策可平我,坐使甘泉②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里。
稍喜长沙向延阁③,疲兵敢犯犬羊锌。
[注]①1129年冬,金兵渡江,攻破临安,宋高宗从海上奔逃。1130年春,金兵又攻破明州,
宋高宗奔逃到温州,当时诗人流落在湖南,该诗作于此时。②甘泉,宫名,秦始皇筑的行宫,汉武
帝时有所增筑。③向延阁,名子当时做长沙太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的第二句,写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宫,以汉朝之事比况金兵逼近京都,用典贴切,
形象化,与第一句形成因果关系。
B.三、四句中“初怪”与“岂知”互相呼应,句法灵活,“穷海看飞龙”是指皇帝逃到偏远的
海上。
C.颈联化用诗句,对仗贴切、工整,紧扣题目“伤春”,写诗人白发如霜,对处处烟花燃放的
景象都无心欣赏。
D.尾联落笔有力,写出了向子^以疲惫力弱的部队,敢于抵挡金兵的入侵,“犬羊”一词是对
金人的蔑称。
★★(比较阅读题型)16.这首诗雄浑沉郁,深得杜甫同类题材诗歌的神韵,请结合诗歌内容
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感情。(6分)
【参考答案】15.C【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C项错在“烟花燃放”,此处“烟花”指春
日美丽的景物
16.①表达了诗人对宋朝统治者败逃行为的讽刺,对国势日衰的忧愤。②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流
落(客居)异乡,年华已老,不能为国解忧的感伤。③表达了诗人对抗金行为的歌颂,意在激发人们
的爱国热情。
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茶人皮日休
生于顾渚山,老在漫石坞。语气为茶拜①,衣香是烟雾。
庭从颖(ying)子②遮,果任猬师③虏。日晚相笑归,腰间佩轻萎。
茶人陆龟蒙
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闲年北山下,似与东风期。
雨后探芳去,云间幽路危。唯应报春鸟④,得共斯人知。
【注】①莽(chuan);茶的老叶,即粗茶。②颖(ying)子:子树,传说中的一种树,木
质白如玉色,可以做拐杖。③稿师:一种兽名。④陆羽《顾渚山茶记》载:“顾渚•山中有鸟,
每至二月作声日春起也,三、四月云春去也,采茶人呼为报春鸟。”唐时湖州每年贡茶一万
八千斤,称“顾渚贡焙”。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皮诗冉现了庭院被树掩映,院子中果子任由野兽吃的情形,侧面写出了采茶人家全家
出动采茶的盛况。
B.陆诗描写了天赋异禀的茶民,他们能辨别茶叶的好坏,而这里的野茶也受自然的眷顾,
带上了灵气。
C.陆诗联想到每当春日农闲的时候,在北山下,细嫩的茶叶好像和春风相约过一样,竞
相发芽开枝,应节生长。
D.“皮陆”的诗歌具有奇峭、朴实的特点,这两首诗歌体现了他们的平淡诗风,选取日
常化场景以平易的语言写成。
【参考答案】15.C(C项所述不是“茶叶”,从标题得知整首诗歌应写“茶人”的劳动。到春
日农闲的时候,他们就来到北山下,好像和春风相约过一样,来进山采茶了。“似与东风期”的是
茶人,不是茶叶。)
★★(比较阅读题型)16.艺术真实来源于生活真实。请结合这两首诗,谈谈你对“生活真实”
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16.①情境真实。茶叶生长的季节,茶人生活的环境,采茶的场景都符合生活的
真实。②情感真实。皮诗流露出采茶劳动的愉悦,陆诗真实地道出了茶民生活的艰辛。。(每答出一
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繁忙和
练习五:最新试题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①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梦微之
白居易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门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②,夜台茫味得知不?
【注】①元稹:唐朝诗人,字微之,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②阿卫:微之的小儿子。韩郎:
微之的爱婿。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酬和诗是古代文人间相互应答、酬谢所做的诗,元诗正是对白诗“梦同游”的酬和之作。
B.元诗开篇点明二人相隔数千里,音信难通,好友牵挂诗人,在梦中也关心着他的境遇。
C.元诗中“因病”一语双关,表面指诗人患病的苦闷,实则饱含了精神上的无限凄凉。
D.白诗提到两位晚辈相继离世,由此感慨人事无常,生命短暂,以问句结情意味深长。
16.同样是写梦,两首诗中梦境的内容以及因梦而起的情感各有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15.A(“元诗正是对白诗'梦同游’的酬和之作”错误,依据《梦微之》颈联的内容,白居易写作“梦同
游”时元稹已经去世八年之久。)
16.①梦境内容:元诗“惟梦闲人不梦君”,梦见的是不相干的闲人,而没有梦到友人;白诗“夜来携手
梦同游”,梦见与友人重逢,二人携手同游。(2分)
②因梦生情:元诗运用白描,先写好友梦已,再写自己没有梦到友人的惆怅,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分)白诗先以梦中相会的愉悦与梦醒后的失落对比,再由梦引出下文凄苦的现实,抒发了和好友天人永隔的
哀伤,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叹。(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忆江上吴处上
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蛛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梅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说,朋友吴处上坐着帆船前去福建,时间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
B.颔联说,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自己所在的长安已落叶遍地。
C.颈联回忆送别情景,当时下了大雨,雷电交加,使人感到一阵寒意。
D.诗作巧用修辞,首联中“蟾蟆”代月亮,尾联中“兰税”喻指船只。
16.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本诗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都运用了这种技巧,但诗人表达的情
感却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15.【答案】1)(3分)【解析】I)项,“兰槎”,为借代,代船。挠,本意为船桨。“兰桃”,美好的船桨,工具
代本体。
16.【答案】(1)《忆江上吴处士》以“消息海云端”作结,描绘了遥望远天尽处海云,希望从那儿得到吴处
士消息的诗人形象,生动地传达了对友人怀念和关切之情。(3分;(2)《沁园春•长沙》以“曾记否,到中流击
水,浪遏飞舟?”作结,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画面:一群年轻人在江水激流中游泳,用力拍起的浪花阻挡住了飞奔
而来的船舟。结句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抒发了担负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3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自遣①
杜牧
四十已云老,况逢忧窘馀。
且抽持板手,却展小生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游泳俱乐部可行性报告
-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招聘考试真题2024
- 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考试题库2025
- 大学电工下考试题及答案
- 大二美学考试题及答案
- 粗苯化工考试题及答案
- 干股激励协议书
- 初中圆规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企业与员工借款合同范例
- 外卖初审协议书
- 安全培训10号令课件
- 装卸搬运服务管理办法
- 振冲碎石桩施工技术优化及工程应用研究
- 2025年河北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
- 新进员工LPG知识培训课件
- N皇后问题:解的构造、等价性及算法优化研究
- 党支部书记应知应会测试试卷(完整版)(含答案)
- 2025年风力发电场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风险防范报告
- 学校2025年9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实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