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单元教学设计)-2025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第1页
第五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单元教学设计)-2025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第2页
第五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单元教学设计)-2025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第3页
第五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单元教学设计)-2025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第4页
第五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单元教学设计)-2025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第1课时分物游戏

教学府家

教材第56〜57页的内容。

徽老目林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过程,初步理

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图示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2.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

教考童五I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数考童立

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会用语言或图示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与结

果。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它们合作摘了4个桃子,回来

后,开始分桃子,但它们不知道该怎样分,请同学们帮它们分分吧。(板

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分桃子。

(1)分一分,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4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是怎么分的?

每只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

师:说一说第二幅图是怎样分的?第三幅呢?

师听汇报后板书:

1个3个:2个2个

(2)评价总结。

师:同学们的分法都有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分东西时常会碰到分

得一样多和不一样多的情况。刚才分的这两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

公平呢?

板书:一样多。

师:像这样,每份分得一样多,我们就说是“平均分”。

2.分骨头。

师:(出示骨头主题图)每只小狗分到的骨头一样多,每只小狗分

到几根骨头?

(1)先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骨头摆一摆,学习平均分物的方法,在实际

操作中具体感受平均分。

(2)指名学生回答。

生1:可以1根1根地分。第一次每只小狗分1根,第二次每只小

狗再分1根,这样分5次正好分完。

生2:骨头比较多,我2根2根地分,第一次分掉6根,第二次再

分掉6根,最后再每只小狗分1根正好分完。

生3:还可以3根3根地分。

师小结:不管用什么方法分,只要最后做到了“每份分得一样多”

就可以。

3.分胡萝卜。

师:15根胡萝卜平均分给3只兔子,每只兔子分到几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主题图中的记录方法,明确可以用画图来

记录,比如可以用。代表兔子,用I代表胡萝卜,指名学生回答)

回答可能如下:

生1:第一幅图是1根1根来分的,一直到分完为止,正好分了5

次,最后每只兔子得到5根胡萝卜。

生2:第二幅图中是先2根2根地分,再1根1根分,分3次后,

正好分完,最后每只兔子分到5根胡萝卜。

师小结:平均分的方法是一样的,只是记录的形式不同。

师:你是怎么分的?画一画,说一说。

(1)学生独立思考。

(2)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5.填一填。

师:用小棒代替胡萝卜摆一摆,如果每个袋子装3根,需要多少个

袋子?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摆一摆,3根装1个袋子,把小棒3根一堆3

根一堆地摆放,摆完之后发现摆了5堆,也就是需要5个袋子,摆的时

候让学生逐步意识到,有几个3,就需要几个袋子)

师:每个袋子装5根,需要多少个袋子?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指名学生回答,集体交流。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

四、课后练习

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

板书被讨

分物游戏

1个3个2个2个

每份分得一样多,是“平均分”。

农老友思

2.如果每袋装3个苹果,需要几个袋子?

师:“每袋装3个”是什么意思?

生:也就是每份3个,我可以3个放一堆。

(教师引导学生分一分,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如果用“圈”的方法也可以,画了几个圈,就表示可以分成几

份。

师:我们可以按份数分,结果是每份分到几个;也可以按每份的个

数分,结果是可以分几份。

3.如果每袋装4个苹果,需要几个袋子?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指名学生汇报。

4.把橘子分成3份,每份一样多,可以怎样分?

师:记录你的分法,与同伴说一说。

笑笑:2个2个地分,每份6个,记录如下。

淘气:一次拿3个,分6次,每份6个,记录如下。

生:也就是每份2个,我可以2个放一堆。

师:”平均分成2份”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把18个橘子分成数量相同的两份,我可以3个3个地分,

每份9个。

(教师引导学生分一分,完成后续填空,教师巡视,指导)

6.说一说,每次分水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的地方,指名学生汇报。

生1:都是把水果平均分。

生2:分完后,每份的个数都同样多。

师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

均分成几份二但不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结果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

四、课后练习

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

板多破竹

分水果

按份数分,结果是每份分到几个。

按每份的个数分,结果是可以分几份。

平均分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都

是平均分。

教学友思]n

本节课教学,教师除了继续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外,还要注意培养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逐渐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过程和

结果,特别是表达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因为这样的表达有助于学生清晰

地认识平均分的概念,对后面认识除法也十分有益。

第3课时分糖果

教学向客

教材第60〜61页的内容。

徽号目林

1.结合“分糖果”的具体情境,探究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

方法,感受有剩余的平均分及分法的多样性和合理性。

2.学牛用表格记录大数目的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大数目的平均分

的过程,用表格代替画圈记录,了解平均分的必要性,获得试商的初步

体验。

教考童五I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及有剩余的平均分和分法的合理性。

教学碓五

让学生体会大数目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

教学过程X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班在上个月被评为月模范

班级,为了奖励同学们,我买了一些糖果,想请同学们帮我分给4个人,

可以吗?

请同学们先拿50块糖试着分一分.

学生分完后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板

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说一说,可以怎样分?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指名学生汇报)

生1:可以1块1块地分。

师:1块1块地分,分1次可以减少几块糖果?(4块)

生2:可以2块2块地分。

师:2块2块地分,分1次可以减少几块糖果?(8块)

生3:可以5块5块地分。

师:5块5块地分,分1次可以减少几块糖果?(20块)

师小结:把50分成几份的快或慢与每次分多少有关,每次分得越

多,分的次数就越少。以上还可以10块10块地分,分1次可以减少40

块。

2.下面是笑笑和淘气做的记录,你能看懂他们是怎么分的吗?

(课件展示表格图)

师:同学们说一说,表中记录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看懂表格的标志:

⑴说明大数目变成小数目的过程,如淘气记录的大数目变化的过程

50-*30-*10-*2o

(2)明确答案,每人分到12块糖果,剩余2块。左面的表格记录的

是前两次先1块1块地分,后5次再2块2块地分,最后还剩下2块。

右面的表格记录的是前两次先5块5块地分,第三次再2块2块地分,

最后还剩下2块。

3.你是怎样分的?利用附页2填一填。

师:请把你分的过程记录在附页2的表1中。

(学生填完后,展示交流。展示前,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位同学

是怎么分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但会填表,而且还会看表)

师小结:用表格记录分的过程看上去比较清楚,不容易出错。

4.巩固提升。

师:如果将50块糖果平均分给6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几块?分

一分,并记录分的过程。

(1)四人一组,交流讨论。

(2)小组根据讨论的分法填表。

(3)小组代表展示表格,并分享分的方法和过程。

(4)集体交流。

师:结合分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组内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师小结:不管多少块糖,只要一直分下去,就能得到结果。

数大的时候每次多分几个,分的次数就少。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

四、课后练习

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

板丰微针

分糖果

淘气记录过程:50-*30-*10-*2o

每人分到12块糖果,剩余2块。

每次分得越多,分的次数就越少。

徽号女思用

本节课主要体验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

就是除法的“试商”过程。大数目平均分需要小数目平均分的经验,它

与小数目平均分不同之处在于一次分完比较困难,需要进行多次尝试,

因此,很多时候需要分步完成。

第4课时分香置

教多向客

教材第62~63页的内容。

教学目林

1.结合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知道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初步感受除法与

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庚五

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与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碓五

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教学过程X

一、情景导入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香蕉)今天就让我们和小猴

子一起来分香蕉吧!(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分一分。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你看到了什么?(有12根香蕉和一只小猴

子)现在小猴子想把这些香蕉平均分给小伙伴们,请你帮它分一分,并

用算式记录分的过程和结果。

(1)四人一组讨论。

(2)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回答:

生1:每2根一份,能分成6份。分1次就会少2根,一共要分6

次,可以列减法算式为:

12-2-2-2-2-2-2=0

生2:平均分成3份,可以想3个几的和是12,即(4)X3=12,每

份有4根。

师:把12根香蕉平均分的方法有这么多种,像这样的问题,都可

以用除法表示。

2.认一认。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看每2根一份的图,12根香蕉(板书“12”)2根

为一份,也就是看12里有几个2(板书“+2”),可以分成几份呢?6份

(板书“6份”)。引导学生说出“12+2=6(份)",此处教师注意结合

课件演示让学生明白这里的单位名称应该是“份”而不是“根:

教师结合算式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以及算式的读法。

(1)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2+2=6(份)

12+3=4(根)

被除除

除商

'取号数

(2)读法:12+2读作12除以2。

3.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算式“12+3=4(根)”独立说一说每个数的意

思。

学生回答预测:“12”表示12根香蕉,“3”表示平均分成3份,“4”表

示每份有4根。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次配合课件演示。

4.试一试。

(1)把“分物游戏”一课中解决的问题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分物游戏”中解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自己

独立列算式,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4+2=2(个)15+3=5(<)

(2)说出这两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和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指名学生回答)

师小结:算式4+2=2(个)表示4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算式

15+3=5(根)中15+3表示15根胡萝卜平均分给3只兔子,5表示每

只兔子分5根。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63页“练一练”第1〜2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

五、课后练习

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

板丰微针

分香蕉

12+2=6(份)

12+3=4(根)

除除除

12+2读作12除以2。

教学反思

本节课,引导学生在平均分物活动中,抽象概括出除法算式,不仅

用算式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而且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释除法算式的

意义。本节课的内容学生理解有些难度,也比较难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有些学生把除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此时要及时引导学生结合摆的过程

说出算式的意义,在说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的关系,

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好掌握本节内容。

第5课时小熊开店(1)

教学府家

教材第64〜6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解决购物问题,经历探索、交流除法运算方法的

过程,理解除法与减法、除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掌握除法运算的本质。

2.体验除法运算方法的多样化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能用

乘法口诀求商。

3.能提出并解决购物情境中一些简单的除法问题。

教考童五D

理解除法与减法、乘法之间的联系,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奉五D

能解决简单的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赧学过程D

一、情景导入

师:爱睡觉的小熊今天起得特别早,原来啊!小熊开的店今天开张

了,它的好朋友小兔和小猫也来为它的新店开张来祝贺了。你们想不想

去看看?(想)那我们i起去看一看,好不好?(板书课题)

教师出示教材主题图。

小熊请我们进去了,我们来看看小熊的店里有些什么东西?哪位小

朋友跟大家说说?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跟你的同桌说

一说。

二、探究新知

小猫想买几辆汽车送给表姐、表哥们,可是小猫总也算不出它带的

钱可以买几辆。这下可把小猫给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小猫吗?

1.20元可以买几辆小汽车?

(l)ffi:要想求20元可以买儿辆小汽车,需要知道什么?(每辆汽

车多少元)

(2)师:1辆小汽车5元,要计算20元可以买几辆小汽车,应该如

何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0+5=

师:怎样计算呢?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指名学生汇报)

汇报预测:

方法一:画图表示。看20里面有几个5,圈了4次,也就是可以买

4辆小汽车。

方法二:用列举法推算。1辆5元,2辆10元,3辆15元,4辆20

元。所以20元可以买4辆小汽车。

方法三:结合数线,用减法来解决问题。

-5-5-5-5

05101520

20-5-5-5-5=0

从20开始,每次减少5,4次后正好到这0的位置,可以买4辆小

汽车。

方法四:用乘法口诀求商。想()五二十,四五二十,可知括号

里应该填4,也就是可以买4辆小汽车。

师:比较上面四种方法,哪种方法最简便?

学生讨论,集体交流。

师小结:计算除法算式时,用乘法口诀求商最简便。

2.36元可以买几个布娃娃?算一算,说一说。

师:要想知道36元可以买几个布娃娃,需要知道什么?(每个布

娃娃多少元)

师: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36+9=。

师:用哪句口诀计算呢?(四九三十六)

3.再提出一个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尝试解答。

(1)先引导学生看一看,小猫和小兔各自提了什么问题。

(2)要想知道小猫可以买几个风筝,需要知道两个条件:一共有多少

元和每个风筝多少元。列式为:40+8=5(个)。

(3)要想知道小兔可以买几个皮球,需要知道两个条件:一共有多少

元和每个皮球多少元。列式为:21+3=7(个)。

师小结: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可以用除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66页“练一练”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说说所用的口诀。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

五、课后练习

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

板节世计

小熊开店(1)

20+5=4(根)

20-5-5-5-5=0

-5-5-5-5

05101520(四)五二十

36+9=4(个)四九三十六

教学反思力

本节课教学时,可以先请学生说一说小熊商店里每件商品的价格,

接着再解决教材中提出的三个问题。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关键是让学

生了解乘除法的关系。用乘法口诀求商需要进行逆向思维,学生都是初

学不太习惯,因此,可以给学生求商的具体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乘除法

间的联系,掌握除法运算的本质,为除法求商打好基础。

第6课时小熊开店(2)

教多向客

教材第65~66页的内容。

教学目林

1.借助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掌握除法运算

的本质。

2.进一步感受除法运算方法的多样性,以及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

便性,能用学过的乘法口诀求商。

3.能根据算式讲故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庚五

进一步感受除法运算方法的多样性,以及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

能用学过的乘法口诀求商。

做当奉五

能根据算式讲故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做除法时,可以用乘法口诀解决,今天我们

继续来看一看吧!(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填一填,说一说。

教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题目中给出的算式说一说

每个算式的意思及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预测:

生1:6义4和4X6都可以表示一共有多少颗糖葫芦。

生2:乘法算式中的积是除法中的被除数,乘法算式中的乘数是除

法中的除数和商。

生3:这些算式都能用“四六二十四”这句口诀解决。

2.讲故事,并列算式算一算。

(教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四人一组合作。

(2)小组交流讲出图中的故事,并列出相应的算式算一算。

(3)小组代表讲出小组故事,教师点评,集体交流。

师:同学们的故事都讲得很不错!老师为你们点赞!现在请同学们

想一想还能用这个算式讲什么故事呢?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一下,指名学生讲一讲,集体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6页“练一练”第4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66页“练一练”第5题。

学生分组合作,选一组算式讲出一个数学故事,指名学生汇报,集

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

五、课后练习

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

板丰核计

小熊开店(2)

教学友思X

本课时利用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以及根据算式讲故事展开实践教

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个别同学性格内向不敢分享自己的故事,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

多给予鼓励。

第7课时花园

教学府家

教材第67〜68页内容。

敬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并能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借助几何直观分析数量关系和

寻找解题思路的重要性。

教学节五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并能解决与“倍”有关的问题。

散老奉五

让学生会借助几何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X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到花园去玩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幅图,

图画上是花园的一角,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看谁发现的多。(出示教

材主题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

师:说一说区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同桌之间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生1:小鸟有9只,蜜蜂的只数是小鸟的3倍,可以提出问题:有

多少只蜜蜂?

生2:蜻蜓有12只,蝴蝶有4只。可以提出问题:蜻蜓的只数是蝴

蝶的多少倍?

2.画一画,算一算,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

(1)理解图意。让学生自己看图,并画“0”或画“4”等表示出动

物的数量,教师巡视。

(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

(3)引导学生与教材中给出的两幅作品进行对比。

左图学生用1个“4”表示1只蝴蝶,用1个“X”表示1只蜻蜓;

右图学生用1个“人”表示I只蝴蝶,用1个表示1只蜻蜓c

(4)师:你能发现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吗?(3倍)

师:怎样列式呢?(12+4=3)

师: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呢?

生:蝴蝶有4只,蜻蜓有12只,可以将4只蝴蝶看作1份,则12

只蜻蜓可以看作3份,求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即求12里面有几

个4,用除法计算,所以可以列式为12+4=3。

3.有多少只蜜蜂?画一画,算一算。

⑴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蜜蜂的只数是小鸟的3倍”尝试画出示意图。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画法。

第一种画法:反映出具体数量,第一行画9只小鸟,第二行画27

只蜜蜂。

第二种画法:比较概括的画法,画一个圆圈表示9只小鸟,画3个

圆圈表示3个9只,即27只蜜蜂。

第三种画法:学生开始有简化的意识,不想画那么多蜜蜂,可能用

一段直条表示小鸟的只数,用3个这么长的直条表示蜜蜂的只数。

(2)在展示完学生的作品后,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教材中的两幅图,特

别是右动的图,这幅图可以看作是线段图的“雏形”。

(3)学生看懂所画的直条图后,教师让学生照样子画一画。或者进一

步追问:如果蜜蜂的只数是小鸟的4倍,该怎样画?5倍呢?

(4)教师引导学生列式计算:9X3=27(只)或3X9=27(只)。

4.蜻蜓的只数是蚂蚁的3倍,蚂蚁有多少只?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用直观图表示自己的想法,指名学生

回答)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分析:可以用1个圆圈代表1只蜻蜓,12只蜻蜓

就可以画12个圆圈。蜻蜓只数是蚂蚁的3倍,可以将蜻蜓的只数平均

分成3份,则其中的一份就是蚂蚁的只数。

画图如下:

OOOO|OOOO|OOOO

列除法算式:

12+3=4(只)

师小结:画直观图能较好地帮助我们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画的

时候用什么图形表示没有什么关系,与每一份画几个图形也没关系,关

键是画出这样的3份。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68页“练一练”第1〜3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

五、课后练习

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

板书被讨

花园

蝴蝶4只,蜻蜓12只,12+4=3

9的3倍就是3个9相加

9X3=27(只)或3X9=27(只)

教老友思X

本节课首先展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画面内容,再

让学生说一说:“图中都有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