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台商区屿光中学第一学期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2026学年台商区屿光中学第一学期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2026学年台商区屿光中学第一学期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2026学年台商区屿光中学第一学期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2026学年台商区屿光中学第一学期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2026学年台商区屿光中学第一学期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基础知识及运用:(23分)1.(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反弹琵琶”飞天形象、后羿和龙车、宋代星相图、东方红卫星、长征系列火箭……对于近日发布的“中国航天日”宣传海报,让网友直呼“浪漫”!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浪漫。这份浪漫,延续上千年。就像海报中所呈现的,古往今来,不仅是神话传说中的“飞天”,还是航天事业的逐步推进,也承载着中国人对浩①(hàn)宇宙的向往。飞到遥远星河,揭开其神秘面纱,多么美妙而浪漫的经历。中国人是懂浪漫的。看看这些充满诗意和寓意的命名吧:“神舟”,意为“神奇的天河之舟”,又是“神州”的②(xié)音;“天宫”,是炎黄子孙关于最美好的想象;“嫦娥”“羲和”等,来自古典神话故事或诗词……浪漫的名字,连接古与今,沟通天与地,有网友感慨“中国航天是会取名的!”浪漫,在于飞天神话变成现实。曾经(

),如今近在眼前。每一次叩问苍穹③,都令人心潮澎湃。(1)(3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请写正楷字)①浩(hàn)

②(xié)音③苍穹(2)(2分)根据下面的提示,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成语。《辞海》对该成语释义:形容路程或理想等非常的远而难以达到。(3)(3分)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你提出恰当的修改意见或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人生难免遇到挫折与打击,古代的文人墨客常用诗词来解愁意。欧阳修被贬滁州,与民同乐,描写朝暮景色“①,”(《醉翁亭记》),道出寄情山水之乐。李白被“赐金放还”,却在途中慷慨高歌“②,”[《行路难(其一)》],充分展示他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追求。刘禹锡被贬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却能用暗含哲理的诗句“③,”(《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赠予白居易,共勉共进。范仲淹因庆历新政被贬,还能用比喻手法写出④“,”(《岳阳楼记》)的月夜美景。苏轼被贬密州,无法与亲人共度中秋佳节,却能由己及人,向世人送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⑤“,”的美好祝愿。名著:以下诗抄,一首是泰戈尔的,一首是艾青早期的创作。哪一首是艾青的?依据其早期诗歌特点,结合诗抄内容,做出判断并简述理由。(5分)知识卡片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人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选自九上语文书“名著导读”一我的心,这只野鸟,在你的双眼中找到了天空。它们是清晓的摇篮,它们是星辰的王国。我的诗歌在它们的深处消失。只让我在这天空中高飞,翱翔在静寂的无限空间里。只让我冲破它的云层,在它的阳光中展翅吧。二天上,看不见太阳,只有那结成大队的雁群惶乱的雁群,击着黑色的翅膀,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逃亡到绿荫蔽天的南方去了……二、阅读:(67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4—9题。(20分)班级开展“探求古仁人之心”诗文联读活动,小语请你一起参与研讨。材料一:答梅圣俞灵乌赋

范仲淹危言①迁谪向江湖,放意云山道岂孤。忠信平生心自许,吉凶何恤②赋灵乌。材料二:公生二岁而孤。既长,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复废塞熟羌③归业者数万户。……自边制久隳,至兵与将常不相识。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公之所在,贼不敢犯。(节选自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材料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注]①危言:说正直的话。②恤:忧虑。③熟羌:指少数民族。4.填涂相关字母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停三处)。(3分)于延州A筑青涧城B垦营田C复废塞D熟羌归业者E数万户5.小语对以下字词存疑,请你补全空缺处。(3分)加点字词方法提示释义去之南都课内迁移法。去国怀乡(《岳阳楼记》)(1)去:人所不堪查阅词典选择义项。①能忍受;②胜任;③可以。(《古汉语词典》)(2)堪:而公自刻益苦联系成语法。精益求精(3)益:6.请帮小语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7.小语认为朗读“放意云山道岂孤”时,要注意体会“岂”字的语气,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8.老师展示了范仲淹风采的微电影,小语认为结尾字幕对范仲淹的评价很中肯,请结合诗文材料说明理由。(5分)结尾字幕: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0—15题。(22分)五月的鲜花罗雪村①五月,唱起这首歌——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的抗战不歇!……②想到父亲唱这首歌的年代。③1938年,冀中,父亲参加了抗日军队,那年他才10岁。小时候看电影《小兵张嘎》,以为战争就是电影里的那样子,直到父亲暮年,我才听到他亲历的战争。④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人对冀中抗日根据地不断扫荡、封锁,父亲说那会儿死人就是一眨眼的工夫,他就眼瞅着身边的战友冯连普被日军一颗炮弹炸得血肉横飞。⑤因为他小,就做战地鼓动宣传,到战壕里唱救亡歌曲。“你别看战争那么残酷、艰苦,吃不饱饭,睡不了觉,行军走那么远,频繁地打仗,但我们的情绪高涨极了。一到新地方,只要没有敌情,在当街,在赶集的空场上搭个土台子,我就站在上面用真嗓子唱,什么伴奏也没有,可是有感情!”⑥对于父亲,那是一个唱歌最多的年代!那时候他唱的歌有《歌八百壮士》《流亡三部曲》《在太行山上》……还唱过《五月的鲜花》——是从抗大第二分校和东北流亡学生那儿学唱的。⑦“我喜欢这首《五月的鲜花》,觉得它和别的救亡歌曲不大一样,很抒情,也很悲壮!”年迈的父亲又一次唱起: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的抗战不歇!……⑧他的眼角溢出泪水,声音沙哑、颤抖,却有一种深沉的力量。⑨“这首歌儿真打动人,我唱着唱着就哭了,战士和老乡们也跟着掉泪。唱完你看那街上,无论是动员当民夫,还是动员当兵,老乡就呼啦啦真跟着来呀。有的还牵着自家的牲口,有的老头老太太拿着铁锹、锄头跟着来挖战壕……”⑩冀中是敌后作战最残酷的地区之一。父亲讲,他们武器不行,子弹也少,好多战士没有刺刀……而初期的日本兵训练有素,装备也好,都戴着钢盔,上着刺刀。⑪“战士们听了歌,士气真就鼓起来了,知道不能做亡国奴,宁死不投降。眼瞅着敌人冲上来,战士们上去拼杀,拿枪把抡、拿石头砸,那真是不要命了。”⑫当年的第二十九团政治处主任蒋崇璟伯伯告诉我:“你爸爸那时很小,作用很大,他很勇敢,一个小孩儿,踩着个桌子唱救亡歌曲,打起仗来跟我们一块儿突围,不容易呀……”⑬我问过父亲,《五月的鲜花》曲作者是谁?他不知道。我也只知道词作者是一位有名的诗人,而一首歌曲能够传唱久远,也在于能拨动情感的旋律。⑭那曲作者是谁呢?直到近年才得知,为阎述诗先生。⑮他1905年生于沈阳,毕业于燕京大学。1936年,爱国进步话剧《阿银姑娘》排演,因剧本序曲只有歌词,便找到阎述诗谱曲。歌曲《五月的鲜花》一经演唱,很快传遍大江南北,感动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1959年,这首《五月的鲜花》被选作电影《青春之歌》的插曲,至今仍是人们追怀志士仁人时歌唱的经典。⑯阎述诗一生在沈阳、北京的学校专心执教。作家肖复兴在北京第二十六中学念书时听过阎述诗老师讲授的数学课,说他讲课的声音特别动听,像音乐在流淌……但他不知道这位数学老师曾是一位音乐家。直到1963年,阎述诗老师逝世后,学校办了一期纪念板报,他在板报上看到词作者、诗人光未然写的悼念信,表达对这位“未曾谋面而心灵互通”的作曲者的钦敬之情,才知道自己的阎老师原来就是一位艺术家。在阎述诗墓碑上,师友们刻下“卅年辛苦育英才堪为师表,《五月》歌声鼓斗志永留人间”。⑰阎述诗的一生可谓绚烂至极,归于平淡洁净。⑱我画了一幅阎述诗先生像。他看上去那么谦逊、温情;他的眼神又那么深邃、坚定!⑲又是五月芳菲时,唱起“五月的鲜花……”就像回到父亲那个唱歌最多的年代。⑳回想像阎述诗、像父辈这样默默无闻的万千中国人,他们在民族垂危的时候,没有苟且,而是顽强抗战不歇!㉑正因为有他们,才有永远盛放的《五月的鲜花》,才有不倒的中国!(选自2025年5月1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9.

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3分)A.父亲年幼参军并在战地宣传的经历,展现了战争年代少年志士的英勇与担当。

B.文章以歌曲《五月的鲜花》为主线,将不同时空的人物和事件串联,结构严谨。

C.文章后半部分引入曲作者阎述诗的事迹,深化了歌颂平凡中见伟大的主题。D.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阎述诗是普通教师,再揭示其音乐家的身份。10.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1)眼瞅着敌人冲上来,战士们上去拼杀,拿枪把抡、拿石头砸,那真是不要命了。(从句式特点赏析)(2)唱完你看那街上,无论是动员当民夫,还是动员当兵,老乡就呼啦啦真跟着来呀。(赏析加点词)11.文章后半部分为何要详细介绍阎述诗的经历?请结合内容分析。(4分)12.文章最后一段写道:“正因为有他们,才有永远盛放的《五月的鲜花》,才有不倒的中国!”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1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本文刊登于《人民日报》副刊“抗日战争巡礼”栏目,请探究文章体现的“时代性”。(5分)小贴士:文学作品的“时代性”,既要表现作品中的时代特点,也要回应当今社会对作品的时代要求。(三)、(13分)班级开展“中国旅游热”探究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材料一:2024年,中国入境游客数量大幅度增加,“中国游”持续火热。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国际大都市“长满”了外国人。他们平均停留天数达7.2天,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加了0.8天。相关数据如图:注:数据来源于国家旅游局2024年度报告,同比增长率均较2023年同期。材料二:①3月24日,美国网络主播“甲亢哥”在上海进行6小时直播,收获560万次观看,“真实中国”的话题也再次引发热议。更多的中国生活场景、优秀传统文化被广泛传播,逐渐改变了部分外国网友对中国的认知。高楼林立的城市、火锅升腾的烟火气、长城斑驳的砖墙、路人善意的微笑,这些真实的生活场景就这么出现在“甲亢哥”镜头里。在不少外国网友印象里,中国人的性格似乎是偏内向和保守的,未曾想到面对如此抽象的“甲亢哥”,中国民众展现了很高的包容度。当他闯入广场舞方阵,阿姨们张开双臂、迈开脚步带他一起“魔性”摇摆。②这位直播的主角“甲亢哥”只有20岁,而在网上网下和他互动的主力观众是成长于网络时代的95后、00后,这场年轻人之间的对话中,出现了众多属于新生代的“新表达”。比如,年轻网友自发制作“甲亢哥中国行鬼畜视频”,把“甲亢哥”各种反差的表情做成表情包。“甲亢哥”的中国行并非孤例,包括“中国游”火爆流行等在内,越来越多的民间互动正在重塑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这背后,是中国免签政策、支付便利化等措施释放的开放诚意,也离不开中国民众用热情与付出为“国家叙事”作出的努力。民间交流的畅通,是构建国际关系的重要方面。从当年的“乒乓外交”,到现在的“抽象式震惊”,都说明了“多走动、多交流”能让彼此促进理解、加深认同。(选自《从“甲亢哥”中国行看见什么》)材料三:①当前,中国一系列开放政策和优惠措施的实施,为外籍游客提供了“说来就来”的便利。与此同时,数据显示,2024年,境外旅客入境消费占我国GDP的比重约0.5%,低于世界主要国家的1%至3%,这意味着我国的入境游仍有巨大增量空间。②随着社交媒体上有关“中国游”的视频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希望体验的入境游项目也越来越细化,深度体验的需求持续高涨。有外国博主说,随着深入探索,会发现中国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藏着许多小众景点。然而,一些小众景点因宣传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等,依旧“养在深闺人未识”。通信服务、游线选择等方面也还存在一些堵点卡点,需要从多个维度发力。③从“流量出圈”转向“留量深耕”,中国入境游已然走在进阶之路上。神秘的东方大国,将始终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真诚的待客之道,让更多全球游客非来不可、心驰神往。(选自《“中国游”何以持续进阶》有删改)14.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国游”持续火热的具体表现。(4分)15.读完新闻,校宣传社团想对“甲亢哥”进行一次采访,请你帮助设计采访提纲。(5分)采访对象:“甲亢哥”采访目的:采访问题1:采访问题2:16.“甲亢哥”中国行直播后,有人认为“国外自媒体博主可以成为中国发展的见证者”,也有人认为“没必要通过外国网红寻找自信”,你赞成哪个观点?请阐述理由。(4分)(四)(本题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弘扬好学之风王杰①读书历来都是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学问多寡也是衡量人品道德的重要标准。从古至今,刻苦学习的不乏其人,细细数来,凡是有所成就的人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热爱读书。他们孜孜不倦,刻苦学习,不断丰富、提高、涵养和完善自己。②任何一个人都不是生而知之,都是学而知之,学然后知不足。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一遇到不懂的事情,就会主动向别人请教。一次,孔子到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旁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③学习不仅能增长学识,更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强大动力。古代很多官员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后,并没有放弃学习,几乎个个都是饱学之士,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他们下朝回家后,大都在读书学习、吟诗作画。我们所熟知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无不是如此,例如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王安石、苏轼、范仲淹,清代的林则徐、左宗棠、曾国藩等,既是垂范后世的出色政治家,又是名留青史的杰出文学家。我们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至千里、集细流成江海,最终学有所成。④古人将勤学善学的精神概括为:“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无论是少年求学,考取功名以期建功立业;还是中年学思并重,积淀人生的厚度;抑或是垂垂老矣依旧不肯放下书本,一个好学之人会将学习融入自己的一生。由于从古至今人们对学习的推崇,使得我们的历史史册记载了许许多多勤奋好学的故事。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有一个花园,绿植清新悦目,花朵争奇斗艳,即便如此,他仍能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以至于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过一次。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得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⑤坚持学习需要付出艰辛,一时做到容易,长期坚持却难,终身不辍更难。因此,只有坚持不懈、积少成多,才能有所收获。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学习中成长成熟的,没有生而知之者,都是学而知之、困而知之,坚持学有所思,把知识变为智慧。古人讲,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我们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如饥似渴地学习。⑥我们现在提倡学习型社会,应该把学习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不但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快速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