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勤建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广东省普宁市勤建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广东省普宁市勤建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广东省普宁市勤建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广东省普宁市勤建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勤建学校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科试卷(考试时长120分钟试卷总分120分)一、积累运用(26分)勤建学校在9月份举行了以“自强不息”为中心主题的系列活动。1.小语同学在“经典诗文·自强不息”诗文活动中整理了一些名句,请你补充完整。(10分)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自强不息是苏轼面对兄弟别离时仍能给出“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祝愿(《水调歌头》);是刘禹锡贬谪二十三年后仍发出“_________,_________”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一定会比现在好的豪迈宣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李白面对歧路时“_________,_________”对理想实现的坚定信念(《行路难》);是韩愈面对“夕贬潮州路八千”的贬谪仍发出“_________,_________”的仍一心效忠朝廷的报国之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李白发出的“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声,表明他虽然遭权贵排挤,但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行路难》);更是范仲淹改革失败被贬后仍怀有的“_________,_________”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岳阳楼记》)。以下是小文同学写的小论文《青春有梦自强不息》初稿片段,请你帮忙完善。(7分)①有位作家曾经这样写道:“你不可能要求一个没有风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潭。”未经磨砺的灵魂,是没有深度的。然而,总有一些人,一提到压力,就心生畏难情绪;一遇到困难,就只会【甲】_________。还有的人甚至甘做“草莓族”,一压就扁,一碰就倒。相反,【乙】_________从困境中jíqǔ()成长智慧,rúyǎng()自己的精神,【丙】_________能抵达guǎngmào()的远方。正所谓,“不有百炼火,孰知寸金精”。其实,很多时候,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困难,看似高山,实际上不过是座小山丘。能否迈过去,关键就看我们能否拿出【丁】_________的意志。意志坚定,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成败。②自强不息是激昂的音符,能谱写出催人奋进的乐章……我们将以青春之我,铸就明日之辉煌!2.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jíqǔ() rúyǎng() guǎngmào()3.依次填入语段中甲、乙、丙、丁处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2分)A.优柔寡断只要就攻坚克难B.优柔寡断只有才艰苦卓绝C.畏缩不前只有才攻坚克难D.畏缩不前只要就艰苦卓绝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九年1班将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组织演讲活动,你和同学们积极准备。(9分)【补充演讲计划】5.下面是活动计划表,请你补充设计空缺的活动形式。(1分)活动环节活动形式活动目的探究内涵举办一期知识竞赛学习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等寻找榜样____________分享有关“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发扬精神开展一次演讲比赛引导同学们践行和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邀请演讲评委】6.结合语境,补全对话。(1分)演讲比赛将于本周四14:30在学校演播厅举行,班长小金邀请语文科刘老师担任评委。小文:刘老师您好,我是九年1班小金,班级举行“自强不息”演讲比赛,想邀请您做评委。刘老师:没问题,我很荣幸受邀担任评委。小文:谢谢刘老师!请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时间、地点)刘老师:好的,我一定准时出席。【完善演讲提纲】7.小奇给你看他的演讲提纲,请你根据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来帮忙完善提纲。题目:青少年当不屈不挠中心论点:面对逆境,青少年应当不屈不挠。分论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论点二:不屈不挠能够帮助青少年扭转逆境,实现梦想。分论点三:坚定的目标、乐观的心态是青少年做到不屈不挠的必要条件。(1)小奇为分论点一拟写了四句话,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A.历史上许多伟大的人物有不屈不挠的精神。B.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事例能够体现不屈不挠。C.不屈不挠让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D.不屈不挠是一种刚毅、坚韧、奋进的精神。(2)小奇为分论点二拟写了几个论据,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A.莎莉文老师倾力帮助自小因病失明、失聪的海伦,使她成为一名盲聋作家。B.范仲淹年少时家境贫寒,他断齑画粥,奋力苦学,成长为北宋的一代名臣。C.邓稼先埋头钻研,不问名利,至死不懈,为中国“两弹”事业做出卓越贡献。D.哈尼小姑娘梨花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管这间小茅屋。【调整活动配图】8.小霞为本次演讲活动设计了两张主题背景图。你认为哪一幅图更好?请说明理由。(3分)(提示:可以根据画面要素、活动主题和演讲受众等分析作答)二、阅读(44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5分)【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欧阳公为政,宽简而不扰。凡历数郡,不求声誉。或问公:“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公尝曰:“凡人材性不一,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势必不逮。吾亦任吾所长耳。”(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丙】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节选自陆游《游山西村》)9.下列对【乙】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或”,有人,与《岳阳楼记》“或异二者之为”的“或”意思相同。B.“弛”,松懈、废弛,与“弛担持刀”《狼》的“弛”意思不同。C.“举”,成功、办成,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意思不同。D.“逮”有达到、捉拿等义项,推测成语“力有未逮”的“逮”意思应为“达到”。10.【乙】文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势必不逮B.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势必不逮C.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势/必不逮D.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势/必不逮11.请将【甲】【乙】两文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12.【甲】【乙】两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欧阳修的为官之道。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4分)13.【甲】【乙】【丙】三篇诗文都描绘了和谐的景象或表达了积极的人生态度。请选择其中一篇,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3分)材料一今天,我们为什么需要“艾青诗学”北方(节选)枯死的林木与低矮的住房稀疏地,阴郁地散布在灰暗的天幕下;天上,看不见太阳,只有那结成大队的雁群惶乱的雁群击着黑色的翅膀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逃亡到绿荫蔽天的南方去了……1938年2月4日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1954年7月25日鱼化石凝视着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训: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1978年材料二诗学流长①“如果在现代文学史上只选择三个诗人,我毫不犹豫地第一个就选择艾青。”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吴思敬如是说。②3月22日,在第二届艾青诗歌节新闻发布会上,谢冕、吴思敬、王光明、刘福春、陈晓明、赵振江、黄怒波、程步涛、孙晓娅、张黎明等与会诗人、学者提出,虽然艾青的诗歌广为传诵,但是对艾青的价值挖掘和研究还远远不够。在诗人艾青笔下,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还有更多未被发掘的理论富矿。他们明确提出,需要建构“艾青诗学”,这不仅是文学史研究的需要,更是新时代文化建设和诗歌发展的需要。③在吴思敬看来,【甲】、【乙】与【丙】构成了“艾青诗学”最重要的支撑。④艾青80年代“归来”后,首先强调诗人要说真话,做一个真诚的写作者。这本不是个大问题,但在假话、大话、空话流行于世的年代,“诗人应当说真话”就成了千钧之重的诗学声音。艾青认为,诗歌最基本的品格就是真,没有真就谈不上美谈不上善,必须要先有真,然后才用独特的眼光表现独特的审美,代表这个时代底层人民的声音,这就是善。⑤在艺术主张上,吴思敬认为艾青对智性的强调在中国现代诗史上是不可忽视的。在艾青的诗学中,诗不是简单的情绪抒发,也不是简单的哲理书写,而是把生活的经验通过诗人的构思,凝结成象征性的含义。所以艾青最好的诗,都是用意象说话的。艾青对诗的智性强调,使我们的新诗能够达到新的水平、进入新的阶段,而非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抒情上。⑥艾青的诗学中,对自由精神的渴望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发布会现场,吴思敬对艾青的诗论出口成诵:“诗,你自由,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武器,诗是自由的使者,诗的声音是自由的声音,诗的笑是自由的笑。”很难想象,如果丧失了对自由精神的追求,艾青一身的铮铮铁骨如何练就,可以说,艾青的一生和他的诗学就是自由的化身,自由就是艾青探索诗学之深的方式。⑦当下诗歌书写疼痛,却没有灵魂的痛苦。“我们的诗人面对灾难的时候,更多的是用身体感到疼痛,而没有用灵魂感受到痛苦,但艾青做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刘福春的发言令人深思。诗歌如何表达民族、国家的重大苦难,诗人如何书写时代,这是艾青一生的探索,也是我们今天的诗歌创作依旧没能解决的问题。⑧刘福春谈到,汶川地震后涌现了诗歌创作的热潮,这些诗作让人感动,但是能被传诵的不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缺乏重量,只停留在了疼痛的层面。同样,抗日诗选很多,但是在今天依旧被阅读的却不多,可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依然是20世纪诗歌史上不朽的名篇。在诗中,艾青“在没有灯光的晚上”对着“中国”书写“无力的诗句”,他对“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的人们深表同情,对“敌人刺刀的戏弄”、烽火“啮啃”祖国的地域强烈憎恨,而这一切,都是他在武汉看到流离失所的难民后的创作。这种对个人、民族、国家切肤之痛的联结,构成了“艾青诗学”中强有力的一方面。⑨艾青“让西方的诗歌传统落在中国大地”,把“法兰西的芦笛”转换成“中国的号角”,艾青把中国的现代白话文写成诗,让中国的现代汉语走向世界。此外,他对生命的顽强信念,更成为我们共同的宝贵财富。⑩与会者认为,确立“艾青诗学”是建设新时代中国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创作意义深远,他们希望能及时、深入、系统地整理艾青诗作,把艾青的诗学发扬光大。(有删改)材料三诗韵余音①在艾青的诗学中,诗不是简单的情绪抒发,也不是简单的哲理书写,而是把生活的经验通过诗人的构思,凝结成象征性的含义。所以艾青最好的诗,都是用意象说话的。——吴思敬②口语是美的,它存在于人的日常生活里。它富有人情味,使我们感到无比的亲切。口语又是最散文的,能比得上我们最好的诗篇里的最好的句子。③最能表达形象的语言,就是诗的语言。称为“诗”的那种文学样式,韵脚不能作为决定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它是否有丰富的形象。任何好诗都是由于它所含有的形象而永垂不朽,却绝不会由于它有好的音韵。——艾青《诗论》14.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相符的一项是()(3分)A.当今时代,我们需要构建“艾青诗学”,这完全是新时代诗歌发展的需要。B.艾青的诗学中,对自由精神的渴望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一点指的是他诗歌的主旨方面。C.汶川地震后涌现了诗歌创作的热潮,但是这些诗作不能被广泛流传,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诗歌仅表现疼痛,缺乏重量。D.艾青认为,口语是美的,只要是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就是诗歌中最好的语言。15.阅读材料二,找出“艾青诗学”的三个特点,分别填在甲、乙、丙处。(3分)甲:_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16.艾青两个创作高峰期的诗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参照《北方》《鱼化石》两首诗,简要概括艾青两个时期诗风的不同之处。(3分)17.《礁石》是一首咏物诗,下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哪一个符合“礁石”这一意象?请结合礁石的象征意义和名著的相关情节谈谈你的看法。(4分)①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唐僧(《西游记》)(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6分)陪娘看黄河乔山峰①娘特别爱看黄河。②娘把我们姐弟几个拉扯大不容易,她几乎一辈子没有出过家门,我时常想着多陪娘出去走走。每次问她想去哪儿,她总是干脆利落地回答:“看你啥时候有空了,咱们去看看黄河吧。”③我知道,娘是想家了。她生长在黄河边一个偏僻的乡村里,用娘的话说,她是喝着黄河水长大的。小时候,我就常听娘讲起黄河的故事,从炎帝和黄帝大战蚩尤、大禹治水的传说,到1938年国民党因抵御日军铁蹄而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致使河水泛滥,两岸无数的父老乡亲背井离乡、流离失所。黄河是娘永远抹不掉的记忆。④得空,我便陪着娘来到黄河边,这已成为我孝敬娘的一种方式。随着年事增高,娘的腿脚越来越不灵便,可是一说到看黄河,她的眼睛里立马有了光,就连走路也有劲儿了。⑤从黄河游览区大门往里走,沿着景区的旅游公路来到中心景区,有一座5米多高的黄河母亲汉白玉雕像。只见一个温柔贤淑的母亲身着古装,长发挽髻,盘膝而坐,怀抱正在吮吸乳汁的婴儿,用无限的柔情哺育着孩子,其形象之逼真,让人为之赞叹。每次娘都要围着雕像转上几圈,仔细端详,还不停地自言自语:“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黄河的儿女,这是有道理的。”我搀扶着娘登上邙山,举目远眺,只见黄河水沿着河道,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缓缓向东流淌,水面上波光粼粼,反射出耀眼的阳光。远处水田融为一体,只有天边的水流反射出一道刺眼的白光。映入眼帘的黄河,恰似一位正在梳妆打扮的姑娘,在岸边的鲜花、绿草、树木的掩映下,俨然构成一幅美妙的动态画卷。⑥看黄河,南裹头是必须去的,这里可是观看黄河的最佳去处。特别是这几年,改造一新的南裹头变得都快让人认不出来了。新修了观光路,新建了环形观景台,从观景台上往下看,黄河风貌尽收眼底,眼前的黄河水一望无际,水流也不像在远处看的那样平静,从西向东奔腾向前,波涛汹涌中打着一个个漩涡,浩浩荡荡,宽广壮阔的河面让你不由得心潮澎湃,好想引吭高歌一曲。⑦娘悄悄告诉我,除了黄河水,她最喜欢看远处的黄河公路大桥。顺着母亲手指的方向,我们把目光转向不远处的黄河公路大桥。宽阔的桥面上各种货车、轿车、大巴车南来北往,与桥下的黄河水一起构成一个川流不息的大“十”字。银灰色的桥身像一条宽宽的腰带,束在一眼望不到头的黄河上,一个个巨大的桥墩,恰似一只只巨龙的爪子,深深地扎进急流之中,稳稳地托住了这条横跨南北的巨龙,给黄河母亲增添了无限的风光。⑧“这座桥有138个桥墩,每根都有65米深,相当于20层的大楼那么高。”说起这,年迈的娘语气坚定,如数家珍:“当年,这座大桥上凝聚了多少工人师傅的汗水和心血啊!包括你爹……”我不禁心头一颤,看着那坚实的桥墩,眼前瞬间出现了儿时爹多次给我们讲起的情景:造桥墩用的钻头被石片卡住了,潜水班的工人师傅主动请求下水搬石片。石片陷在烂泥里,搬不动,他们就用手一点一点地抠,戴的双层手套磨破了,双手也磨出了鲜血。就这样,他们轮番下水,硬生生用手抠出了50多万斤石片,终于建好了一个个桥墩。黄河公路大桥的建造过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正是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我一直为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所感动,但我从没想过这里面还有我爹。也正是在那时候,娘更加认定了一辈子追随爱拼敢闯的爹。⑨夕阳西下,晚霞映照在河面上,黄河水波光粼粼,大桥之上亮起的路灯和各种不停闪烁的车灯,点亮了黄河两岸,也点亮了都市的夜。眼前真是说不尽的美好,无限的诗情画意瞬间溢满心头,恍惚中你就忘记了归程。⑩如今,一座又一座现代化的大桥竣工了,如同滔滔黄河的金腰带,让天堑变通途,给两岸人民带来无限福祉。我不想去探究黄河上到底有多少座桥,只想多陪娘看看黄河,听娘讲讲黄河大桥的故事……(选自《郑州日报》,有删改。)18.理清文章脉络,梳理作者陪娘看黄河的所至、所见、所感。(6分)所至所见所感中心景区(1)_________为之赞叹邙山上黄河水缓缓向东流淌(2)_________(3)_________黄河水奔腾向前(4)_________(5)_________(6)_________为当年建桥的工人师傅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所感动19.阅读文章第⑤⑥段,简要概括不同视角下黄河的特点。(2分)20.请结合语境,回答括号内的问题。(4分)(1)就这样,他们轮番下水,硬生生用手抠出了50多万斤石片,终于建好了一个个桥墩。(加点词语“硬生生”“终于”能否删掉?为什么?)(2)夕阳西下,晚霞映照在河面上,黄河水波光粼粼,大桥之上亮起的路灯和各种不停闪烁的车灯,点亮了黄河两岸,也点亮了都市的夜。(此处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21.本文主题丰富,有人说文章展现了“孝”的主题,也有人认为文章蕴含着对黄河母亲的热爱与赞美。你同意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4分)三、作文。(50分)22.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百川归海,本意是指许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众望所归。江河为什么要争相流入大海呢?我想,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大海的低,正因为大海的地势低,所以许多江河涌入了大海。由大海联想到人,那么,做人低调,会让人更有亲和力。但江河涌入大海,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大海的大,是大海的博大包容了江河的奔腾、咆哮,甚至浑浊。再由大海联想到人,那么,做人宽容,会让人更有感召力。做人当如海,众望所归的亲和力、感召力,皆是由低调和宽容成就的。(1)请以《那个像大海一样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不少于750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记叙文要写出真情实感,议论文要观点明确,层次清晰;②不少于750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九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答案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汲取濡养广袤3.C4.意志坚定与否,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成败。(或:意志是否坚定,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成败。)5.示例:举办一场榜样故事会6.示例:本周四14:30到学校演播厅。7.DB8.我认为图①更好,图①展示的是一丛竹子在石缝间茁壮生长。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坚韧和顽强,而石缝间的生长环境则暗示了逆境中的奋斗。如果演讲的重点是强调在逆境中的顽强生长和自我提升,图①可能会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它的象征意义更为强烈,与“自强不息”的主题高度契合。我认为图②更好,图②描绘的是一个人背负着写有“责任”和“压力”等字样的重担,弯腰前行的情景。这个设计更偏向于具体的人物和情感表达,直观地表达了承担重任、不屈不挠前行的意念。如果演讲旨在激发听众在面对责任和压力时的自强不息精神,图②则可能更为贴切,更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9.A10.A11.(1)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2)我所说的宽松,是不做苛刻急迫(的事);所说的简要,是不做繁琐细碎(的事)罢了。12.【甲】文通过写滁人游乐、太守宴饮的场景,侧面表现了欧阳修治理滁州的政治成果——百姓生活安乐,社会和谐,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为官追求。【乙】文则直接阐述了他的为政理念——“宽简而不扰”,即宽大简约,不扰民,但绝非废弛政务,体现了他务实、理性的行政智慧。两者一具体一抽象,共同构成了欧阳修完整的为官形象。13.示例一:选择【甲】文:《醉翁亭记》选段中描绘了滁州百姓出游、太守设宴的欢乐场景(如“负者歌于途”“觥筹交错”),展现官民融洽、自然与人文和谐的景象。欧阳修虽遭贬谪,却以“醉翁”自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体现其豁达乐观、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这种“与民同乐”的治理方式和积极心态,正是古代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精神的生动写照。示例二:选择【乙】文:《宋史·欧阳修传》的选段中,欧阳修通过“宽简为政”的理念展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他提出“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这种施政思想体现了他对人性本善的信任和对行政效率的追求。文中记载他“不求声誉”的为政作风,表明其注重实干而非虚名的人生态度。特别是“用其所长,事无不举”的人才观,更彰显了他善于发现他人优点、扬长避短的积极处世哲学。这种“宽简”之道,既是对百姓的体恤,也反映了欧阳修通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他认为为政不必苛细,用人不必求全,这种理念至今仍具有启示意义,教导我们在生活中应当保持豁达宽容的心态。示例三:选择【丙】文:《游山西村》描绘了山西村农家丰足的生活和淳朴好客的民风,“足鸡豚”展现了物质生活的和谐。后两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则超越了景物描写,上升为一种人生哲理的揭示;面对眼前的困难与迷茫,只要坚持不懈,终会豁然开朗,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这表达了一种在困境中永不放弃、乐观向上的积极人生态度。参考译文:【乙】欧阳修处理政务,政策宽松不扰民。凡是去作过官的地方,不追求声誉。有人问他:“您治理地方政策宽松简明,但办事从不拖拉荒废,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把放纵当成宽松,把简陋当成简明,那么政事就会得不到及时处理因而让人民受害,我所说的宽松,是为了不苛刻武断;简明,是为了不繁琐罢了。”欧阳修曾经说过:“人的才能和性格各不相同,(如果)发挥他们的长处,事情没有不成功的;(如果)勉强他们做不擅长的事,势必无法达到要求。我也只是发挥自己的长处罢了。”14.C15.甲:真诚(或诗人要说真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