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_第1页
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_第2页
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_第3页
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_第4页
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春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初一年级 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主要是通过()A.考古发掘 B.神话传说 C.文字记载- D.专家推测醫1975年,贵州省博物馆人员在位于兴义市附近的顶效镇猫猫山东侧进行发掘,获人类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及大量打制石器,并发现用火遗址。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人类画集》,将猫猫洞出土的人骨化石定名为“兴义人”。与“兴义人”同一时期懂得人工取火的中国境内原始人类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3.某考古学家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在这里发掘过一座完整的半地穴的房子,在里面发现了一些小罐罐,打开一看,竟然是小米,只是没有米糠。”由此可知,该考古学家发掘的遗址是()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良渚古城遗址 D.陶寺古城遗址4.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不属于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的是()A.农作物的种植B.家畜的饲养 C.铁器的使用 D.聚落5.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在房屋建筑样式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其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不同B.生活习惯不同 C.生产工具不同 D.劳动技术不同6.孙中山曾评价“轩辕”:“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里的“平定蚩尤乱”对应的重要战役是()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长平之战7.“文明”指的是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与“野蛮”相对。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①私有制 ②阶级 ③国家 ④制作工具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8.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有严格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规定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青铜冶炼技术较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9.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巩固统治,分封诸侯 B.成就辉煌,多元一体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铁犁牛耕,发展经济10.春秋战国之交,中国进入了铁器时代,铁器及牛耕技术的使用,极大地节省了社会劳动力,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了当时社会制度的变革……该材料旨在说明铁器及牛耕技术出现的()A.时间和影响 B.经过 C.性质 D.原因和背景11.据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制作的骨针长82毫米,针身保存完好,仅针孔残缺,针身微弯,刮磨得很光滑;针孔是用极为尖利的器物挖成的。这说明他们()A.使用打制石器 B.懂得缝制衣服C.懂得人工取火 D.过着集体生活12.仰韶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彩陶文化的影响范围可达黄河上游、下游,以及长江流域和西辽河流域。据此可知当时我国()A.中原地区史前文化辐射范围广 B.黄河流域已出现早期国家C.原始社会的贫富分化现象严重 D.手工业制作水平领先世界13.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A、农业的出现 B.水井的建造 C.陶器的制作 D.铁器的发明14.央视纪录片《稻之道》挖掘解读了一粒稻米背后的故事,摄制组在浙江某遗址博物馆进行原始农耕生活的内容拍摄。该遗址是()A.红山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15.考古人员发现,大汶口遗址的墓葬群中随葬品数量各不相同,其中21座墓有猪头1个、10座墓有猪头2个、6座墓有猪头3个、2座墓有猪头4个、3座墓有猪头5个、1座墓有猪头14个。据此可以推断,大汶口文化()A.畜牧业发达 B.早期国家形成 C.过定居生活 D.出现贫富分化16.考研究北京人、蓝田人等远古人类最可靠的证据是()A.传说 B.文献 C.化石 D.影像17.考古发现显示,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子安贝来自遥远的印度洋,象鼻盉则带有福建地区马岭文化的特征,而鸭形鼎则受到上海地区马桥文化的影响。这表明二里头文化时期()A.产生了社会阶级分化 B.礼乐制度日臻完善C.不同区域存在着交流 D.手工技艺水平高超18.“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反映了西周的()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19.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这一传说反映了()A.农业的起源 B.手工业的起源 C.商业的起源 D.畜牧业的起源20.管仲曾经对齐桓公说:“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器)以铸锄、夷、斤、厮(zhu),试诸壤土。”这说明当时()A.铁农具已用于农业生产 B.管仲改革成就齐国霸业C.齐国的畜牧业非常发达 D.手工业的分工更加细致21.2024年,考古人员在浙江绍兴亭山遗址群发掘出大量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的青铜兵器,其中包括刻有“戊”字鸟篆铭文的青铜戈。“戊”即“越”,这一发现最有可能印证下列哪一历史事件()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卧薪尝胆 D.三家分晋22.“春秋之初,楚国是中原诸侯国眼里的南方蛮夷……到楚庄王时期,楚国文化已潜移默化地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晋楚郊之战时,楚人已经完全接受了中原文化,与中原人无异。”材料说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A.严重破坏了人民的生产生活 B.加快了国家走向统一的步伐C.楚国经过努力终于称霸中原 D.有利于各民族间的文化交往23.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各国进行变法改革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C.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D.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24.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显著发展,下列现象中能体现这一发展的是()①冶铁技术出现并推广②商业活动活跃,出现商品交换市场③金属货币开始使用④分封制完全瓦解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5.公元前524年,周景王铸造大钱,是我国文献中关于铸钱的最早记录。《国语·齐语》载:“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以为诸侯利。”这反映出春秋时期()A.手工业的兴盛B.铁器牛耕出现 C.王室日益衰微 D.商业活动活跃第Ⅱ卷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是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发现的重要地区之一……我国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遗址有二十余处,北起辽宁,南至云南,西至陕西,东到安徽,沿黄河、长江两大河流分布较为密集。———摘编自宋兆麟、黎家芳、杜耀西《中国原始社会史》材料二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摘编自班固《白虎通》(1)从材料一来看,我国早期人类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4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北京人生活的特点?(3分)(3)材料二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哪些原始居民开始出现这种现象,举两例?(4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良渚文化时期(公元前3300——前2300年),稻作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稻田划分规整,呈条块状,田间还有人工挖掘的水渠用于灌溉,稻米成为良渚先民们的主食首选。良渚人还会狩猎各种野生动物补充营养,也会用渔网捕鱼,并用黑陶烧制网坠,提高捕鱼的成功率。从目前良渚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来看,良渚人已经开始饲养家猪。从良渚内城河道以及外城遗址中发现的各种植物果实和种子来看,良渚人食用的水果有桃、李、杏、梅、柿子、甜瓜、山葡萄等,种类十分丰富。——摘编自蔡璐《良渚:五千年前的都城》材料二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遗存呈现出浓厚的地域色彩,晚期遗存则与长江、黄河流域有较大一致性,但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其主要文化特征为几何印纹(圆点、圆圈、方格、菱形、回纹、米字纹、平行曲折线纹、雷纹等);主要器物有肩石器、平底鼎、盘等。陶器具有相当的原始性,颜色不纯,火候较低,陶器上的绳纹、篦点纹表现出与中原地区的联系。———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古代史(上册)》材料三珠江三角洲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遗址主要分为贝丘遗址和沙丘遗址两类。位于深圳市大鹏半岛的咸头岭遗址属于沙丘遗址,距今约7000——6000年,是珠三角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新石器时代晚期,深圳地区原始居民的居住地不再集中在沿海沙丘,而是分散开来,有的留在原有沙丘地,有的迁至靠内陆的山岗坡地、台地居住。———摘编自张一兵《深圳通史》(1)根据材料一,说出良渚文化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作用。(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石器时代农业产生后有哪些进步。(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石器时代开始的时间。列举两个与咸头岭居民生活在同一时期的原始居民。(3分)28.春秋时期是一个政治局面分裂动荡,军事斗争频繁,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的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随着王权的沦落,诸侯对天子的朝聘、贡献大大减少,王室财政越来越拮据,不得不依赖诸侯的资助,周桓王(东周第二位君主),曾派人向鲁国求赙(丧葬费)————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材料三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