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卷2(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1页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卷2(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2页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卷2(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3页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卷2(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4页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卷2(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2

一、选择题

1.小明利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63cm、0.235dm,

由此可判断()

A.小明测量中只有两次测量数据是有效的

B.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C.该物体长度最接近2.35cm

D.经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2.小明五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结果分别为18.51cm、18.50cm、18.10cm、18.50cm、18.49cm,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R.IX.50cm中最后一位“()”无意义,可以去掉

C.多次测量的数据中18.49cm是错误数据

D.最后结果应记作18.50cm

3.速度公式u=*可以用来计算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也可以用来计算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关于该公式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此公式可知,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由此公式可知,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运动所用的时间越少,速度一定越大

C.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此公式求得的平均速度与运动路程和时间无关

D.在变速宜线运动中,用此公式求得的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表示运动的快慢

4.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向东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甲全程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

A.甲、乙两车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出发

B.在0〜10s内,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

1/16

C.在O-lOs内,甲、乙两车的路程相等

D.在10〜20s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5.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在同起点向东行驶,其运动过程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

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坐在乙车中的乘客看到甲车一直向后退

C.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D.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速度都比乙车大

6.在物理实践活动中,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橡皮泥造“船”,比比谁造的“船”的承载量更大。如图所示,

将所造小船放入盛有适量水的容器中,往船中装入豆粒直至水面恰好与小船边沿相平(整个过程容器

中的水未溢出)。在逐渐装入豆粒的过程中()

①小船受到的浮力不变

②小船受到的浮力等于船和豆粒受到的总重力

③小船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不变

④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变大

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D.只有②④正确

7.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体的正常体温是23笛B.人正常步行速度为Ikm/h

C.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D.一名中学生的重力为50N

8.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低地点沿直线从同一方向运动,他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2/16

012345t/s

A.3s时,甲物体在乙物体的前方

B.0〜4s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m/s

C.在2〜4s内,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0〜2s内,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丫乙

9.估测是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是估测的数值,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

B.成年人步行速度约为1.1m/s

C.课桌的高度约为70mm

D.中学生脉搏跳动1次的时间约为5s

10.图1,运动员从起点跑向旗杆,为了记录100m跑步数据,在跑道上每10m安装一个装置来记

录时间,得到运动员每跑10m所用时间数据如图2,该过程

A.以运动员为参照物,旗后是静止的

B.以旗杆为参照物,运动员向东运动

C.在60-90m,运动员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D.运动员在0〜10m段的平均速度大于40-50m段

11.下列关于速度的理解中,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讨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小

3/16

B.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越大

C.相同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小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与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12.a、b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南运动,图甲是a车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b车

A.2〜4*内,a和b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0〜6s内,a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0〜6s内,a和b车会有一次相遇

D.4〜6s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南运动

二、填空题

13.”频闪照相”常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右图是某小球运动时每隔0.1s的频闪照片,A、B、C是小球

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由图可知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通过的路程是cm,此过程

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cm/s.

Aac

|Hif[!iii|iiii|iiTi|iiii|iiii|iiii|iiii|ii9|iiii|

134567c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写出下列仪器的读数:甲图中物体的长度是cm;乙图中秒表的读数是S;

丙图中温度计示数是℃o

4/16

cc

15.小铭与三位好友参加校运动会“4x100”接力赛。赛前,小铭提醒队友:在接棒区交接棒的两位同

学,速度大小和方向尽可能相同,使两人彼此处于相对状态,交接棒才能顺利进行;跑最

后一棒的小铭在跑进中发现所有对手都在往身后退,他是以为参照物,此时小铭的速度

要比其他选手(选填“快”或“慢.

16.小乙用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如图甲所示,物体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

(1)物体在1〜3s内处于状态;

(2)物体在第2s的速度是m/s;

(3)物体在4〜6s内通过的路程是mo

17.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行进,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开始计时时两位同学相

距m,分析图像可判断同学运动较快,第7s甲、乙两同学相距mo

5/16

三、作图题

四、实验探究题

19.【实验名称】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设计并进行实验】

如图,实验时小华从木板的.4点将小车由静止释放,小明和小英分别记录小车到达8点和C点的

时间:

(2)小车所在的斜面应保持较(选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

动的时间较(选填“长”或"短”),便于测量;

(3)小明和小英的计时方法是(选填“同时开始计时''或"小明先计时”);

(4)某次实验中,小明的计时为2s,小英的计时为3.6s,则小车在8c段的平均速度为m/So

【拓展】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测量工具,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在小车过了力点才开始计

时,则测得的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20.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

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

式是“时:分:秒”。

6/16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3)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内位置的平均速度是m/s:

(4)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五、综合题

21.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

(1)如图甲中秒表的示数为So

(2)如图乙所不小明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止确放置的是

(3)用刻度尺测量某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5.1mm、25.2mm、25.1mm、27.2mm、25.3mm。

其中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其他四组结果的尾数不相同,这属于测量中的(选

填"误差''或"错误”),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o

六、计算题

22.如图所示为载着“雾炮”的大型环卫工作车在城区道路上作业,所到之处雨雾纷飞,能够高效降尘、

降低PM2.5浓度,因而有“降霾神器”美称。该车空车质量为63水箱最多可装重100000N的水。空

载时,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5m2。(g取10N/kg)求:

(1)雾炮车空车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2)将满载的水喷洒完毕,这些水从3m高处落到地面,重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3)雾炮车空车在水平直线路段匀速行驶3min,行驶了1440m,这段时间行驶的速度是多大?

7/16

23.舞狮是佛山优秀的民间艺术道具“醒狮头”质量约7.5kg.某次表演,舞狮者用时10s便将“醒狮头”

带到杆顶4m高处.(取g-10N/kg)求:

(1)“醒狮头”上升时的平均速度.

(2)“醒狮头”上升时克服重力所做的功和功率

24.爸爸开汽车送小宇上学,在前50s汽车的车速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前10s汽车走过

的路程为100m。求:

(1)10〜50s汽车走过的路程;

(2)前50s汽车行驶的总路程和平均速度。

8/16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观察四个测量数据中,2.63cm与前.2次汜录数据偏大,准确值不同,此测量数据

是错误的;第4次数据的单位采用了dm,但换算成cm后为2.35cm,与前2次测量数据的准确值和

估读值几乎相同,即第4次数据也应为有效数据;所以四个测量数据中有三个数据是有效的,故A

错误;

B、三个有效数据中,将它们均换算成有一位小数的数据,即:Li=2.35cm=23.5mm:L2=2.36cm=23.6mm;

L3=0.235dm=2.35cm=23.5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故B错误:

C、物体的长度:〃=空空坟智±空空。2.35cm,故C正确;

D、误差跟错误不同,只能减小不能避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D错误;

综上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CO

【分析】(1)在长度测量时,,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即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

度时,用mm作单位,有一位小数;用cm作单位,有两位小数;用dm作单位时,有三位小数;

(2)测量数据中,准确值偏差较大的数据是错误的;

(3)在求平均值时应先去掉错误数据,然后再求平均值;若遇到平均值中除不尽时,应对分度值的

下第二位进行四舍五入,保留到跟原测量数据相同的位数。

2.【答案】D

【解析】【解答】A.此刻度尺佑读到mm的下一位,所以分度值为1mm,故A错误;

B.最后一位0是估计值不能去掉,故B错误;

C.18.10cm与其他四次数据的差别较大,是错误的,故C错误;

D.错误数据应该去掉,物理课本的宽度应为:

,18.5lcm+18.50c7n+18.50c7n+18.49cm.七rcvr由

----------------=18.o5r0ncm,故D正确。

L=-------------------------4z

故选Do

【分析】(1)在进行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找出分度值;

(2)估读值不能去掉;

⑶比较5次测量的数据,其中与其他4次数据差别较大的是错误的:

(4)在进行求平均值时,要将错误的数据去掉,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

3.【答案】D

4.【答案】D

9/16

5.【答案】C

【解析】【解答】A.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速度与路程、时间无

关,故A错误;

B.分析题意可知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加速运动,乙物体在0-100s内,坐在乙车中的乘客

看到甲车时一直向前的,故B错误;

C物体的平均速度为总路程与总时间之比,分析题意可知,甲乙两物体的总路程、总时间都相等,因

此可知中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等,故C正确;

D.分析题意可知,在20s之前,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在20s之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D

错误。

故选Do

【分析】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即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H勺多少,因此速度与路程与时间无关;比

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式可分为以下三利I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距离、在相同的距离内比较

物体运动的时间、直接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本题中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距离,可判断

出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加速运动,在20s之前,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在20s之后,甲

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6.【答案】D

7.【答案】C

【解析】【解答】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6.5〜37。。A不符合题意;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3.6km/h=lm/s,B不符合题意;

C.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xl(r*t=150g,c符合题意;

D.一名中学生的重力约500N,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温度、重力、质量和速度,结合数据解答。

8.【答案】B

【解析】【解答】A.3s时乙通过的路程为8m,甲通过路程小于8m,A错误;

s乙

B、0〜4s内乙物体通过的路程为8m,经过的时间为4s,根据速度公式可知乙的平均速度U乙=1=

槊'=2m/s,B正确;

C.在2~4s内,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在0〜2s内甲、乙的s-t图像均是倾斜直线,可知,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D

10/16

错误。

故选B。

【分析】1、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分析,速度公式为v=s/t,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如己知速度时间

求解路程,或者已知路程和时间求解速度;

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特点:经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静止的图像特点:一条平行横坐标的直线。

9.【答案】B

10.【答案】B,C

【解析】【解答】A.以运动员为参照物,旗杆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旗杆为参照物,运动员的位置向东发生了变化,是向东运动的,故B正确;

C.在60〜90m,运动员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相同,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运动员在0〜10m段用时2.42s,在40〜50m段用时1.1s,根据/=*可知,运动员在0〜10m段的平均

速度小于40〜50m段,故D错误。

故选BCo

【分析】(1)(2)在研究物体运动E寸,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

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⑶匀速宜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指运动快慢不变(即速度不变)、沿着宜线的运动;

(4)根据u=*分析。

11.【答案】A

【解析】【解答】A.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在用同时间内,路程越短,速度越小,故A

正确;

B.时间吧确定,路程越长,无法比较速度大小,故B错误;

C.根据s=vt,相同时间内,物体平均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故C错误;

D.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与路程、时间无关,故D错误。

故选Ao

【分析】速度表示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保持不变,和路程、时间无关。

12.【答案】C

【解析】【解答】A.2〜4s内,由组甲可知,a行驶的路程为0,所以其处于静止状态,由图乙可知,b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均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甲可知,0〜6s内,a运动的路程为60m,则a车的平均速度为10m/s,B错误;

C.由题意可知两辆小牛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在0-2sa速度为lOm/s,a甩开b,在4s时,两4二的运

11/16

动路程相同,所以ab相遇,此三a的速度大于b,两车不相遇,C正确;

D.4〜6s内,由C分析可知,a速度大于b,且两车向南运动,所以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北运动,

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分析,速度公式为v=s/t,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如己知速度时间

求解路程,或者已知路程和时间求解速度,由图甲可知,0〜6s内,a运动的路程为60m,在0-2sa经

过的路程为20m,据此计算a的速度;

2、物体相对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运动,物体与参照物运动状

态不一致,所以物体相对参照物静止,4〜6s内,且两车向南运动,a速度大于b,据此分析ab的相对

运动关系。

13.【答案】3.83;19.15

【解析X解答](1)根据刻度尺的测量原理可知,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通过的路程约为3.83cm;

(2)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可知,此过程中小球的平均速度为u=*=嘿詈=19.15僧/s。

【分析】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通过的路程根据刻度尺的测量原理即可得知,需要注意的是刻

度尺的读数需要估读,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时间间隔为0.2s,结合速度的计算公式即可求解。

14.【答案】1.45:307.5:-14

【解析】【解答】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根据物体对应的位置,长度为1.45cm。

在秒表的分钟盘上,分度值为。5min,指针在5后未超半格,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秒钟盘分度

值是0.1s,指针示数为7.5s,时间为5min7.5s=307.5so

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C,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示数是-14。0

【分析】(1)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根据停表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位置,测量时间;

根据温度计液柱位置,测量温度。

15.【答案】静止;自己;快

【解析】【解答】运动员进行交接棒时,若两人的速度完全相同,接棒最容易,最不易出现失误,即

要求接棒的运动员与交棒的运动员两者的位置相对不变,即相对静止;

小铭在跑步时,发现所有对手都在后退,他是以自己为参照物,小铭比其他比赛选手跑的快。故第1

空填:静止;第2空填:自己;第3空填:快。

【分析】物体间相对没有位置变化,是相对静止的;跑步比赛时,看到他人后退,是自己的速度更快,

是以自己为参照物的。

16.【答案】(1)匀速直线运动

12/16

(2)0.5

(3)2

【解析】【解答】(1)图乙中,物体在1〜3s内,物体有速度,且速度不变,则物体在该时间段内做匀

速直线运动,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图乙中,物体在1〜4s内,速度大小为0.5m/s,物体在第2s的速度为0.5m/s;

(3)图乙中,物体在4〜6s内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lm/s,物体在4〜6s内通过的路程是:s="=

Im/sx2s=2mo

【分析】(1)根据图像,速度保持不变,是匀速运动;

(2)根据图像,匀速直线运动时,判断速度大小;

(3)根据s=vt,计算运动的路程。

(I)由题图可知,物体在1〜3s内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可知物体在该时间段内做

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平衡状态。

(2)由题图可知,物体在1〜4s内做速度大小为0.5m/s的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在第2s的速度

是0.5m/s。

(3)由题图可知,物体在4〜6s内做速度大小为lm/s的匀速直线运动,根据u=J可得,物体在4〜6s

内通过的路程是

s=vt=lm/sx2s=2m

17.【答案】10;甲;4

【解析】【解答】当t=0s时,s甲=10m,s乙解m.开始计时时两位同学相距s甲-s乙=10m-0m=10m。

SS

当t=5s时,s甲=25m-0m=25m,s乙=25m-10m=15m0v=』=25m=5m/s,v=—==3m/s

'I1t5s/乙t5s'

所以甲同学运动较快。当t=7s时,

s甲=丫甲t甲=5m/sx7s=35m,s乙=¥乙t乙=3m/sx7s=21m,第7s甲、乙两同学相距:35m-21m=4m.

【分析】会认识s-t图象,找到有用物理量,灵活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算。主要路程、速度和时间的

对应性。

13/16

【分析】利用描点法画出物体运动的s-t、v-t图像。

19.【答案】(1)秒表;V=y

(2)小;长

(3)同时开始计时

(4)0.25;偏大

【解析】【解答】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

(1)测量速度,需要测量时间,利用秒表;测量原理是u=);

(2)斜面的坡度小,应保持较小的坡度,小车下滑慢,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便于测量;

(3)实验是同时开始,应同时开始计时,终点不同,时间不同;

(4)计算二人的时间差,计算BC的时间为3.6s-2s=1.6s,BC段路程s=40.0cm,则小车在BC段的平

均速度为“=*=当罂=25cm/s=0.25m/s;若在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开始偏晚,测量的

时间偏小,则测得平均速度偏大。

【分析】(1)测量时间需要利用秒表;测量速度的原理是u=*;

(2)斜面的坡度小,小车下滑慢,便于测量时间;

(3)相同实验中,需要同时开始计时;

(4)根据u=*计算速度,开始计时偏晚,测量的时间偏小,速度偏大。

20.【答案】(1)v=1

14/16

(2)刻度尺;停表

(3)0.16

(4)变速

2L【答案】228.7;B;3.40;27.2mm;误差;25.2mm

【解析】【解答】(1)据图可知分针是数是3分钟秒,秒针是48.7秒,所以秒表所计的时间为

t=3min48.7s=3x60s+48.7s=228.75,

(2)刻度尺使用时,物体应该紧贴刻度尺有刻度线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的左右端与

刻度尺的0.00cm、3.4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是3.40cm。

(3)27.2mm的准确值与其它值相差太大,所以它是错误的,应该排除;其他四组结果的尾数不相同,

属于测量中的误差;所以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做

_L1+L2+L3+/4_25.1m7n+25.2nun+25.1m77i+25.3mm

44注25.2mm。

综上第1空、228.7;第2空、B;第3空、3.40;第4空、27.2mm:第5空、误差;第6空、

252mm0

【分析】1、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刻度尺要注意量程和分度值,中学设计的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

读书时要估计到分度值后一位;

2、长度的测量: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将物体紧贴刻度尺,视线与刻度尺刻度平行;

3、停表的读数:小盘为分钟,大盘位秒钟,按照指针指向数字进行读数;

4、误差作为真实值和测量值之间的差值,不可能完全消除,只能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有采用精密

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

22.【答案】解:(1)雾炮车空车质量为m车=6t=6xl03kg,则雾炮车空车重力:

G*=mg=6x103kgx10N/kg=6x104N;

空载时,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5m2,则雾炮车空车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

FG车6X104N

=1.2x105P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