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关卷-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
考点01生态系统的结构
1.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地球上的
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一。(P48)
2.要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首先要分析生态系统有哪些,以及之间的关系。:P49)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和,其中生产者为,
消费者和分解者为。(P50)
4.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
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因此,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P50)
5.植物一定是生产者吗?;动物一定是消费者吗?;细菌、真菌一定是分解者
吗?O
6.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能通过______由一个营养级向卜.一个营养级传递。(P51)
7.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的和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P52)
8.生态系统具有、和三大基本功能。
题精练考点巩固题组突破分值:50分建议用时:15分钟
一、单选题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下列对诗句勾画出的牛.命系统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荷花和蜻蜓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完全相同
B.池塘中的所有鱼构成一个种群
C.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可以含有泥土、水等非生物成分
D.荷花中的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是生命系统的最低层次
2.分析粪便中食物残渣的来源,可以推测出不同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现对一个简单的食物网中所有消费
者的粪便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消费者甲丙T戊
粪便中食物残渣来源乙乙甲、丙、戊甲、丙
A.该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大量捕杀戊,将提高甲和丙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C.若戊的数量减少,则可能会引起丁的数量增加
D.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丁处于第三、四营养级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B.大豆根部的根瘤菌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植物都属于生产者,生产者可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D.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4.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蛇大量减少则猫头鹰会减少,蟾蛛增多,草减少
B.如果蛇的数量突然减少,食草鸟和蜘蛛的数量可能会减少
C.如果昆虫突然减少,短期内食草鸟数量将不发生变化
D.若蜘蛛忽然全部死亡,则蛇的数量一定迅速减少
5.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下列关于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A.食物网的组成成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
B.食物网中的每种生物只位7--条食物链上
C.食物网中的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D.食物网中的一种生物可能是多种生物的食物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都属于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
B.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C.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D.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最主要的生物成分
7.在某河流生态系统中,摇蚊取食刚毛'漠、附生硅茨和念珠藻等底栖藻类:摇蚊会被捕食性昆虫、昏白鱼
和三刺鱼的幼鱼捕食;昏白鱼和三刺鱼的幼鱼又会被虹醇的幼鱼捕食;捕食性昆虫会被虹丽成鱼和昏白鱼
成鱼捕食;昏白鱼成鱼也更接食用底栖藻类,形成该河流的食物网。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最短的食物链仅有三个营养级
B.虹蹲的发育程度不同,其消费者级别也不同
C.昏白鱼占有三个营养级,捕食性昆虫占有一个营养级
D.杀灭摇蚊以后,三刺鱼、捕食性昆虫和虹蹲都可能不能生存
8.研究者对某些地区进行生态调查,下图是这些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式图的部分内容,其中字母表示能量
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分解者
肉
生
食
产D
上一植食动物动
者
物
呼吸作用
A.若图为草原生态系统,需确定合理的B值,避免草场退化
B.若该图为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由于存在其他消费者,居民获得的能量小于(10320%)
C.若图为森林生态系统,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多的主要原因是土壤肥沃
D.若图为农田生态系统,秸秆饲料喂牲畜,牲畜的粪便用于沼气发酵,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实现了
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9.黑龙江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生活着大量驼鹿,几乎不存在天敌,在国家政策的严格保护下,它们
自由繁衍生息,在南瓮河自然保护区等地的种群数量增长非常迅速。科学家研究预测了驼鹿种群数量与种
群瞬时增长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如图所示。卜列说法错误的是()
(2)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有冬小麦、麦蜥、瓢虫、寄生蜂,已知瓢虫是麦蜥的捕食性天敌,寄生蜂是麦螃的寄
生性天敌,该农田生态系统涉及的种间关系有O请写出一条食物链:O
(3)调查无翅麦场种群密度的方法是:o根据调查结果,增温使麦场发生量增加
的原因是。
(4)综上所述,气候变暖使小麦生物量增长的原因是。
12.某旅游城市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后;城市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水体鱼明显增多,甚至曾经消失
的一些水鸟乂重新出现。现发现一种水鸟主要在某湖区的浅水和泥滩中栖息,以湖区的某些植物为其主要
的食物来源。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该水鸟的种群密度通常使用标志重捕法,原因是o
(2)迁徙水鸟每年春季在该湖区停歇、觅食。此时,该地生物群落体现出明显的变化。决定
该地生物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o
(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下图为该湖区牛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
①该群落中分层分布的各种水生生物形成一定的结构。短颌鳍等小型鱼类与浮游动物之间
表现为关系,他们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
②要研究湖区该种水鸟的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答出3点即可,
2分)。该生态系统中水鸟等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
(4)近年来,一些水鸟离开湖区前往周边稻田,取食稻田中收割后散落的稻谷,羽毛艳丽的水鸟引来一些游
客观赏。从保护鸟类的角度来看,游客在观赏水鸟时应注意的事项是(答出I点
即可)。
考点0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P73)
2.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第
二,:生产一消费一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
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第三,,例如,在某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
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由此可见,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不变,而是一
种动态的平衡。(P74)
3.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P74)
4.人们把生态系统或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叫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P75)
5.生态系统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急剧
下降,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P75)
6.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叫做稳定性:生态
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更到原状的能力,叫做稳定性。(P75)
Z一般来说,牛态系统中的越多,________越复杂,其力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稳定性就越
高。(P75)
8.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速度与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P76)
9.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
过生态系统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
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与的协调。(P76)
10.要使人工微生态系统(生态缸)正常运转,在设计时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应
该注意,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P78“探究・实践”)
11.封上生态缸盖.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P78"探究•实
践”)
考点巩固题组突破__________分值:50分建议用时:15分钟
一、单选题
1.研究者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小球藻、水蚤和富含有机氮、磷的污水。实验初期小球源数量上升,水
蚤数最也上升,中期小球藻数最下降,水蚤数最也随之下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氮、磷一小球藻—水圣是一条捕食食物链
B.实验后期小球藻和水蚤的数量一定上升
C.小球藻和水蚤数量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D.实验说明水体的污染经治理一定能恢复原貌
2.2020年,梁子湖遇到了新的生态难题——湖中大量鱼类将水生植物吞噬殆尽,由于鱼类密度过高,导致
水质出现波动。武汉大学梁子湖生态站摸索围网种草,即围网驱鱼、网内种草。如今,围网区内,疽草、
轮叶黑藻等水草已成功长出水面。今年2月,围网内部分区域甚至达到了I类水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对生活在梁子湖中的艇鱼和鲤鱼来说,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B.闱网种草增加了物种丰富度,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纸抗力稳定性
C.围网种草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D.青、草、鲤、浦在湖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3.在一个遭受严重森林火灾后的地区,两个相邻但生态特征有所差异的森林开始自然恢复过程。森林A以
前物种多样性高,包含多个层次的植物群落和复杂的食物网;森林B则相对单一,主要由同一种树种构成
且物种多样性低。几年后,研究人员对比这两个森林的恢复情况。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森林A表现出更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在火灾后迅速恢复到原有状态,因为其物种多样性促进了快速
的生态位重建
B.森林B由干物种和成简单,初期比森林A显示出更快的植被覆羔率恢号,体现了较高的恢复力稳定
性,但长期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C.两个森林都展现了相似的恢复速度和模式,因为火灾作为一种自然干扰,对所有生态系统的影响基
本一致
D.森林A在火灾后几乎无法自我恢复,而森林B因为单一树种的顽强生命力快速复原,展示了高度
的抵抗力稳定性
4.下图为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变化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相I细菌藻类之上__
对
数
值
0ABCD
河流方向-------►
A.该河流AB段溶解氧减少的原因可能是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
B.该河流BC段藻类增多的原因可能是河流中有机物分解
C.该图表明河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河流受到轻度污染后能保持清澈,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5.科研人员对不同沙化程度的高寒草甸植物丰富度和生物量、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如表所
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沙化程度植物丰富度指数植物生物量/g土壤微生物总量/(xlOPFUgi)
未沙化26.1143.86.0
轻度沙化10.389.425.0
中度沙化5.744.018.0
重度沙化2.932.32.5
注:CFU为活菌的数量单位。
A.随沙化程度加重,植物丰富度指数、土壤微生物总量逐渐降低
B.研究某种草甸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该区域的出现频率和种群密度等
C.土壤微生物的总展是通过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后,再进行目测估计法统计的结果
D.随着沙化程度的加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6.2024年是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的第三年,禁渔实施以来,水生生物资源和多样性均呈现恢复向好趋势,
而已处于极度濒危的长江江豚数量首次止跌回升。而据最新监测结果显示,随着长江全面禁捕工作的推进
落实,长江常见鱼类资源有恢复的趋势,甚至在•些地方,出现了草鱼、豌鱼等四大家鱼数量激增鱼类泛
滥的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江豚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杳其数量常用标记重捕法
B.历史上长江鱼类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水体污染等人类活动的干扰
C.长江禁捕三年,鱼类比禁捕之初增加了25种,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升高
D.由草鱼、雏鱼等四大家鱼数量激增可知,长江流域生态三恢复,可开放大量捕捞
7.如图表示某人工柳林中,林下几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随林木郁闭度(指森林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
变化的调查数据。下列相关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A.林木郁闭度较大时,调查林下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可适当扩大
B.柳树的种植密度增大,林下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都会随之变小
C.该人工柳林中,影响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D.适宜的柳树种植密度可提高人工柳林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
8.某种螺捕食A、B、C三种藻类,但喜好不同。向玻璃缸中加入等数量的三种藻类,培养一段时间后,
再回缸内加入•定数量的该种螺,并开始统计三种藻的数量,结果如图。实验期间螺的数量不变,以下说
法错误的是()
A藻
B藻
C藻
i0^=^
时间(天)
加入某螺
A.该玻璃缸为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应置于散射光下
B.无螺时A藻竞争力最强,该螺对A藻的捕食喜好最强
C.种间竞争是导致B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原因
D.螺对藻的捕食喜好符合“收割理论”有利于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
9.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操作、材料、条件等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土壤小动物具有活动能力弱的特点,不能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B.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时,生态缸中生物数量越少,达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越短
C.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应对实验组土壤进行处理
D.在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时,需要另外设置一组不接种酵母菌的对照组排除杂菌污染
10.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的外貌、结构和动植物组成等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一消费一分解的生态过程的正常进行是能量得以循环利用的重要保证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
C.为维持生态平衡,提高该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措施是封育和禁止放牧
D.抵抗力稳定性越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
二、非选择题
12.生命系统是由生命物质所组成的系统,是自然系统的最高形式。生命系统包括生物圈、生态系统、群
落、种群、个体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植物个体是一个生命系统,其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共同完成的。一般来说,
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通过调控(答出两点)等方式实现的。
(2)一个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对
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性的,生物因素有(答出两
点)。
(3)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始终与外界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请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原因
是。
(4)生态瓶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放入一个瓶子中,让其自给自足的一种小装置。生态瓶是一个稳定性相对
较弱的生态系统,为了使生态瓶内的平衡保持较长时间,请提出两点必要措
施:。
12.2024年3月15日,四川雅江县发生森林火灾,直至28日大火终于熄灭,烧毁逾100万公顷土地,导
致黄喉雉鹑、雪豹等大批标志性物种以及大量珍贵植被受损。回答下列问题:
(1)山火有地下火、地表火和树冠火,这与森林群落的结构相关。该结构主要与(环境
因素)有关,其中有的植物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机械组织不发达,但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这
类植物主要生活在(填"上层”“中层”或吓层)
(2)森林群落区别于其他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火光和高温环境给黄喉雉鹑传递了信
息,使一部分黄喉雉鹑逃生。
(3)火灾初期,强度较弱的地表火对森林是有利的,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原因是能烧掉枯枝落叶,
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严重的森林火灾会使森林失去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引发水涝、干
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4)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十分严重,植被恢复是灾后重建的重要部分,森林火灾后植被恢复重建对保
护城区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火灾后的某地优势物种高度、物种丰富度、植物甲的种群密度
随时间的变化山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优势物种高度
3T
血物种丰富度
-植物甲的种群密度
0102030405060100时间/年
①森林火灾后植被重建属于演替,植物甲等植物的繁殖体存在可(填“加快”或“延缓”)
群落演替的速度。
②由图可知,灾后重建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填“增强”或“减弱”),理由
是O
③随时间的推移,优势物种的高度逐渐增加,这对该群落的意义是O
通关卷-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
考点01生态系统的结构
1.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地球上的
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o(P48)
2.要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首先要分析生态系统有哪些______,以及之间的关系。1P49)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和,其中生产者为,
消费者和分解者为。(P50)
4.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o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
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因此,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P5O)
5.植物一定是生产者吗?;动物一定是消费者吗?;细菌、真菌一定是分解者
吗?O
6.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能通过______由一个营养级向下一个营养级传递。(P51)
7.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的和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P52)
8.生态系统具有、和______三大基本功能。
【答案】
1.生态系统生物圈2.组成成分各组分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自养生物
异养生物
4.基石物质循环无机物5.不一定不一定不一定
6.食物链7.营养结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8.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题精练考点巩固题组突破分值:50分建议用时:15分钟
一、单选题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下列对诗句勾画出的牛命系统的相关叙述iF确的是()
A,组成荷花和蜻蜓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完全相同
B.池塘中的所有鱼构成一个种群
C.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可以含有泥土、水等非生物成分
D.荷花中的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是生命系统的最低层次
【答案】C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
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
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A、荷花是植物,没有系统层次,而蜻蜓是动物,有系统层次,两者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不完全
相同,A错误;
B、种群是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鱼有很多物种,池塘中的所有鱼不是一个种群,
B错误;
C、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有生态系统,而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活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共同
组成,因此生命系统的层次中可以含有泥土、水等非生物成分,C正确;
D、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D错误。
故选C。
2.分析粪便中食物残渣的来源,可以推测出不同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现对一个简单的食物网中所有消费
者的粪便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消费者甲丙T戊
粪便中食物残渣来源乙乙甲、丙、戊甲、丙
A.该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不能构成•个生物群落
B.大量捕杀戊,将提高甲和丙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C.若戊的数量减少,则可能会引起丁的数量增加
D.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丁处于第三、四营养级
【答案】B
【分析】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详解】A、该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正旃;
B、戊与甲和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可以促进被捕食者的发展,因此大量捕杀戊,可能
会降低甲和丙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B错误;
C、若戊的数量减少,丁从甲和丙获得的能量会更多,进而引起丁的数量增加,C正确;
D、依据表中信息可知,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即乙一甲T丁、乙一甲一戊一丁、乙一丙一丁、乙一
丙T戊一丁,可见,丁处于第三、四营养级,D正确。
故选B。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B.大豆根部的根瘤菌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植物都属于生产者,生产者可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D.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答案】C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A正确;
B、与大豆共生的根瘤菌能够利用豆科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消费者能加快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
C、有些植物(如菟丝子)为寄生生物,属于消猊者,不属于生产者,C错误:
D、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其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D正确。
故选C。
4.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蛇大量减少则猫头鹰会减少,蟾蛛增多,草减少
B.如果蛇的数量突然减少,食草鸟和蜘蛛的数量可能会减少
C.如果昆虫突然减少,短期内食草鸟数量将不发生变化
D.若蜘蛛忽然全部死亡,则蛇的数量一定迅速减少
【答案】B
【分析】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详解】A、若蛇大量减少,猫头鹰的食物来源多,它的数量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A错误;
B、如果图中蛇的数量突然减少,猫头鹰可以捕食更多的食草鸟和食虫鸟,则食草鸟的数量可能减少;蟾蛛
因没有天敌而数量增加,可能会捕食更多的蜘蛛,蜘蛛的数量可能减少,B正确:
C、如果昆虫突然减少,捋期内食虫鸟、蜘蛛、蟾蛛数量会减少,猫头鹰会捕食更多的食草鸟为食,导致食
草鸟数量减少,C错误;
D、若蜘蛛忽然全部死亡,则蛇的营养级会降低,获得的能量增多,蛇的数量可能会增加,D错误。
故选Bo
5.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下列关于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A.食物网的组成成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
B.食物网中的每种生物只位亍一条食物链上
C.食物网中的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D.食物网中的一种生物可能是多种生物的食物
【答案】B
【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
食物网是由多条食物链因食物关系相互交错形成的网状结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的稳定
性就越强,反之,就越弱。
【详解】A、食物网的起点为生产者,终止与最高营养级生物,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A正确;
R、由于食物网中的生物可能会被一种或多种生物捕食,所以有些生物会出现在多条食物链上,R错误:
C、食物网中的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因为食物网中的一种生物可能被多个生物捕食,也可有多
种被捕食者,C正确;
D、食物网中的一种生物可能是多种生物的食物,因而可能处于多条食物链中,D正确。
故选B。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都属于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
B.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个营养级上
C.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D.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最主要的生物成分
【答案】D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2)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如硝化细菌;(3)消费者:主要是动物,还有少数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4)
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如虻蚓、屎壳郎等。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植物
(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
【详解】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是分解者,有些细菌可以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A错误。
B、由于消费者可以从不同的生物获得能量,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处在不同的营养级,B错误;
C、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但有些动物是分解者,如蚯蚓,食草动物直接以生产者为食,属于第二营养级,
C错误;
D、生产者能将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转变成自身的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正确;
故选Do
7.在某河流生态系统中,摇蚊取食刚毛藻、附生硅藻和念珠藻等底栖藻类:摇蚊会被捕食性昆虫、昏白鱼
和三刺鱼的幼鱼捕食;昏白鱼和三刺鱼的幼鱼又会被虹醇的幼鱼捕食;捕食性昆虫会被虹鳍成鱼和昏白鱼
成鱼捕食:昏白鱼成鱼也直接食用底栖藻类,形成该河流的食物网。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最短的食物链仅有三个营养级
B.虹蹲的发育程度不同,其消费者级别也不同
C.昏白鱼占有三个营养级,捕食性昆虫占有一个营养级
D,杀灭摇蚊以后,三刺鱼、捕食性昆虫和虹蹲都可能不能生存
【答案】A
【分析】由题意可知,该生态系统存在如下食物网:
二
底
柄
蚊
藻
类
【详解】A、由题意可知,该食物网中最短的食物链为底栖藻类一摇蚊一三刺鱼(或捕食性昆虫)一虹蹲,
共4个营养级,A错误:
B、由题意可知,昏白鱼和三刺鱼的幼鱼又会被虹蹲的幼鱼捕食:捕食性昆虫会被虹鳞成鱼和昏白鱼成鱼捕
食,说明虹鳍的发育程度不同,其消费者级别也不同,幼鱼属于第4营养级,成鱼属于第3营养级,B正
确;
C、昏白鱼占有三个营养级(第2、3、4营养级),捕食性昆虫占有一个营养级(第3营养级).C正确;
D、杀灭摇蚊以后,三刺鱼、捕食性昆虫和虹蹲因缺乏食物,可能都不能生存,D正确。
故选Ao
8.研究者对某些地区进行生态调查,下图是这些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式图的部分内容,其中字母表示能量
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分解者
肉
生
食
产D
上一植食动物动
者
物
呼吸作用
A.若图为草原牛.态系统,需确定合理的B值,避免草场退化
B.若该图为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由于存在其他消费者,居民获得的能量小于(10%~20%)
C.若图为森林生态系统,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多的主要原因是土壤肥沃
D.若图为农田生态系统,秸秆饲料喂牲畜,牲畜的粪便用于沼气发酵,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实现了
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A表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表示生产者流入植食动物的能量,Bi表示生产者
呼吸散失的能品,Bz表示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表示植食动物流入肉食动物的能量,G表示植食动
物呼吸散失的能量,C2表示植食动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详解】A、若该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当图中的B数值过大时,植食动物过度啃食植物,会导致草场出现
退化,所以要合理放牧,确定合理的B值,A正确:
B、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而在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即使存在其他消费者,也不会影
响传递效率的大小,B错误;
C、若该图表示森林生态系统,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多的主要原因是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
可以充分地利用光能,固定的总能量就比较多,C错误:
D、秸秆做饲料喂牲畜,再利用牲畜的粪便进行沼气发酵,就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
但是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Ao
9.黑龙江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生活着大量驼鹿,几乎不存在天敌,在国家政策的严格保护下,它们
自由繁衍生息,在南瓮河自然保护区等地的种群数量增长非常迅速。科学家研究预测了驼鹿科群数量与种
群瞬时增长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种群瞬时增长量/I00头
A.由曲线可知,驼鹿种群数量在20〜80万头范围内时,随种群数量增加,驼鹿种群增长速率先升高后
降低
B.驯鹿进入保护区初期由于没有天敌,繁殖迅速,其种群数量增长近似形曲线
C.驼鹿的种群密度越大,气温、火灾、地震对其种群数量影响越大
D.驯鹿的存在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还有利于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
【答案】C
【分析】1、一般来说,食物和天孜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囱。例如,同
样是缺少食物,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因此,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
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
非密度制约因素。例如,在遭遇寒流时,有些昆虫种群不论其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会死亡。2、识图
分析可知,种群瞬时增长量可表示增长速率,该种群瞬时增长量大于0时,种群数量将上升,在种群数量
为20〜80万时随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先升高后降低,当超过80万头后,种群增长速率为负值,
故群种数量会下降。
【详解】A、识图分析可知,种群瞬时增长量可表示增长速率,该种群瞬时增长量大于。时,种群数量将上
升,在种群数量为20〜80万时随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先升高后降低,当超过80万头后,种群增
长速率为负值,故群种数量会下降,A正确:
B、此时食物充足,没有天敌,鸵鹿繁殖迅速,驼鹿的种群数最会迅速增加,其种群数最增长近似“J”形曲
线,B正确;
C、气温、火灾、地震等属于驼鹿的非密度制约因素,这些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
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C错误;
D、驯鹿的存在作为消费者,因此可以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还有利于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D正
确。
故选C。
10.每年3〜8月,平潭国际旅游岛的海岸线会出现“蓝眼汨”海洋奇观。蓝眼泪主要是由夜光藻引起的,夜
光藻是一种异养生物,以小型浮游植物和有机颗粒为食,通过发光来吸引乌贼,以躲避虾的捕食,并与赤
潮的形成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夜光藻一虾―乌贼构成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B.气温对夜光藻种群数量变化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大小呈正相关
C.夜光藻大量繁殖使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增加
D.“蓝眼泪”海洋奇观的形成可能与水体有机物过多有关
【答案】D
【分析】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
【详解】A、夜光源是异养生物,捕食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腐食食物链的起点是现成有机物或死亡生物,
因此这不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A错误;
B、气温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对夜光藻种群数量变化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大小无关,B错误;
CD、夜光藻大量繁殖,会引发赤潮,造成水体生物的大量死亡,使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下降,自我调
节能力减弱,故可能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1.小麦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麦螃是危害小麦最突出的害虫之一。为研究气候变暖对粮食生产是有利还
是有害,研究者对某区域甲、乙农田进行实验,对照组保持环境温度,实验组增温,检测田间增温对小麦、
麦财和麦好天敌种群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增温组相关指标如表所示。
区域小麦生物量(干重)麦长管蜥发生量禾谷缢管蛇发生量瓢虫数量
甲+-H--H--
乙+++NSNS
注:“+”表示相对值增加,“+”越多,表示增加越明显;表示相对值减少;“NS”表示无显著差异。
(1)从环境对光合作用影响的角度,,,候变暖对冬小麦生物量的影响是o
(2)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有冬小麦、麦蚣、瓢虫、寄生蜂,已知瓢虫是麦蚣的捕食性天敌,寄生蜂是麦蚣的寄
生性天敌,该农田生态系统涉及的种间关系有°请写出一条食物链:o
(3)调查无翅麦蜥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根据调查结果,增温使麦场发生量增加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上所述,气候变暖使小麦生物量增长的原因是.
【答案】(1)提高了冬小麦光合作用速率,促进了有机物的积累
(2)捕食、寄生、种间竞争冬小麦T发蛎T瓢虫
(3)样方法天敌瓢虫的数量减少,对麦蛤捕食减少:麦财的食物冬小麦生物量增多
(4)适当增温对小麦生物量增加的影响大于麦场发生量增加对小麦减产的影响
【分析】通过题干和图表分析可知,增温使得小麦干重增加,说明适当增温有利于生物量积累,同时可看
出增温使得麦长管蝇发生量增加,则使小麦减产。
【详解】(1)环境温度1I面,提商/冬小麦光合作用速率,促进了有机物的积累,从而使小麦生物量增加。
(2)该农田生态系统涉及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寄生、种间竞争。食物链为冬小麦―麦螃—瓢虫。
(3)调查无翅麦蛎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增温使麦蜥发生量增加的原因是天敌瓢虫的数量减少,对麦
蝇捕食减少;麦螃的食物冬小麦生物量增多。
(4)综上所述,气候变暖使小麦生物量增长的原因是适当增温对小麦生物量增加的影响大于麦财发生量增
加对小麦减产的影响。
12.某旅游城市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后;城市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水体鱼明显增多,甚至曾经消失
的一些水外又重新出现。现发现一种水鸟主要在某湖区的浅水和泥滩中栖息,以湖区的某些植物为其主要
的食物来源。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该水鸟的种群密度通常使用标志重捕法,原因是,
(2)迁徙水鸟每年春季在该湖区停歇、觅食。此时,该地生物群落体现出明显的变化。决定
该地生物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索,
(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下图为该湖区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
①该群落中分层分布的各种水生生物形成一定的结构。短颌鳍等小型鱼类与浮游动物之间
表现为关系,他们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
②要研究湖区该种水鸟的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答出3点即可,
2分)。该生态系统中水鸟等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
(4)近年来,一些水鸟离开湖区前往周边稻田,取食稻田中收割后散落的稻谷,羽毛艳丽的水鸟引来一些游
客观赏。从保护鸟类的角度来看,游客在观赏水鸟时应注意的事项是(答出1点
即可)。
【答案】
(1)水鸟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2)季节性物种组成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垂直捕食、竞争物质循环食物、栖息地、天敌以
及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等有利于不同生物之间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4)不破坏水鸟的生存环境;远距离观赏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2、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研究动物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它物种
的关系等: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详解】
(1)水鸟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水鸟的种群密度。
(2)水鸟每年春季迁徙至该湖区停歇、觅食,体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
要因素,也是区别于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
①该群落中分层分布的各种水生生物形成一定的垂直结构。短颌鳍等小型鱼类既以浮游动物为食,又与浮
游动物竞争浮游植物,所以短颌鳏等小型鱼类与浮游动物之间表现为捕食、竞争。捕食者的存在,能加快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②研究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他的食物、栖息地、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该生态系统中水鸟
等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有利于不同生物之间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4)鸟类的生存与环境密切相关,从保护鸟类的角度来看,游客在观赏水鸟时应注意的事项有:不破坏水
鸟的生存环境(不丢弃废弃物、不污染水源);远距离观赏而避免对其造成惊吓等。
考点0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考点必背知识巩固基础落实建议用时:12分钟
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o(P73)
2.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第
二,:生产一消费一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
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第三,,例如,在某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
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比较稳定的状态。由此可见,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大变,而是一
种动态的平衡。(P74)
3.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P74)
4.人们把生态系统或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叫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P75)
5.生态系统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急剧
下降,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P75)
6.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叫做稳定性:生态
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稳定性。(P75)
7.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越多,_______越复杂,其刍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稳定性就越
高。(P75)
8.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速度与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P76)
9.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
过生态系统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
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与的协调。(P76)
10.要使人工微生态系统(生态缸)正常运转,在设计时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应
该注意,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P78“探究•实践”)
11.封上生态缸盖。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P78"探究•实
践”)
【答案】
1.生态平衡2.各组分保持功能平衡收支平衡3.负反馈4.维持恢复5.自我调节6.抵抗力恢
复力7.组分食物网抵抗力9.干扰自我调节物质能量结构功能11.阳光直接照射
;题精练考点巩固题组突破分值:50分建议用时:15分钟
一、单选题
1.研究者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小球藻、水蚤和富含有机氮、磷的污水。实验初期小球藻数量上升,水
蚤数量也上升,中期小球藻数量下降,水蚤数量也随之下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氮、磷一小球藻-水蚤是一条捕食食物链
B.实验后期小球藻和水蚤的数量一定上升
C.小球藻和水蚤数量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D.实验说明水体的污染经治理•定能恢复原貌
【答案】C
【分析】负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
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
【详解】A、捕食食物链的起点是植物等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律师行业资本介入影响及未来发展格局预测报告
- 2025-2030律师行业政策环境变化与合规经营及风险管理分析报告
- 2025-2030律师事务所行业法律科技应用与前景预测
- 2025-2030律师事务所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法律服务平台发展研究报告
- 泉州档案从业资格证考试及答案解析
- 菌群动态生物监测技术-洞察与解读
- 太平洋岗前培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绿色银行绩效评估体系构建-洞察与解读
- 小学阶段美术教学设计范例
- 汽车维修技师考核评分标准
- 2025政治专升本考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 2025年“雄鹰杯”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备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15海湾消防JB-QB-GST200 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安装使用说明书
- 智能化劳务分包合同模板
- 2022年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技术规程-附录
- 《跟上兔子》绘本六年级第1季A-Big-Basketball-Fan教学课件
- 5S管理操作手册
- 小米公司的KOL合作与品牌传播策略研究
- 生产线平衡培训
- 数学在日常生活应用模板
- UL2595标准中文版-2015电池驱动设备的要求中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