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5)5年高考1年模拟政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湖南专用)(解析版)_第1页
(2021-2025)5年高考1年模拟政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湖南专用)(解析版)_第2页
(2021-2025)5年高考1年模拟政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湖南专用)(解析版)_第3页
(2021-2025)5年高考1年模拟政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湖南专用)(解析版)_第4页
(2021-2025)5年高考1年模拟政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湖南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2021-2025)高考真题分类汇编PAGEPAGE1专题09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考点五年考情(2021-2025)命题趋势考点1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年6考)2025·T10:中华民族精神2024·T12T13:文化的作用和特点2022-T12T13T24:文化遗产彰显文化多样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的特点从历年高考命题主要结合时政热点为背景素材,如故宫文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传播、文化传承创新结合科技手段(如数字技术、AI)等,坚定文化自信,积蓄国家、民族发展的强大力量。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考点2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3年1考)2025·T12:文明交流互鉴,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考点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年1考)2023·T1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考点01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2025·湖南·高考真题)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战中,十多万湖湘子弟兵怀着极大民族义愤、浴血奋战,以身许国,为夺取全国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伟大抗战精神的锻造形成,凝聚着湖南儿女的血性担当。这启示(

)①不屈的民族精神是在风雨中经受磨炼而不断发展的②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③抗战精神已融入湖湘传统文化忠诚与担当的优良品格中④爱国主义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锻造抗战精神的载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析】①:在抗战中,伟大抗战精神得以锻造形成,凝聚着湖南儿女的血性担当,这表明民族精神是在抗战这样的风雨磨难中不断发展的,抗战的艰难历程促使不屈的民族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①符合题意。②:十多万湖湘子弟兵怀着极大民族义愤、浴血奋战,以身许国,这体现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动员和鼓舞着他们为夺取全国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说明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能够凝聚起强大的力量,②符合题意。③:材料强调的是湖湘子弟兵在抗战中展现的精神凝聚成抗战精神,而不是抗战精神融入湖湘传统文化的优良品格中,而且材料强调的革命文化,不涉及传统文化,③排除。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抗战精神是爱国主义在抗战时期的具体体现,爱国主义不是锻造抗战精神的载体,④排除。故本题选A。2.(2024·湖南·高考真题)在《文化是灵魂》中写道:“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润物细无声”反映了文化发挥其作用的特点②“助推器”表明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文化的进步③“导航灯”说明了文化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④“黏合剂”彰显优秀文化能提升社会文明程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析】①:“润物细无声”反映文化发挥作用是潜移默化的,①正确。②:文化的力量,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强调的是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不是经济对文化的作用,②不选。③:文化的力量,成为政治文明的“导航灯”,强调的是文化对政治的反作用,③不选。④:文化的力量,成为社会和谐的“黏合剂”,说明优秀文化能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发展,④正确。故本题选B。3.(2024·湖南·高考真题)清溪村,是作家周立波长篇小说《山乡巨变》的创作地。周立波在小说中写道:“我要经我手把清溪乡打扮起来,美化起来,使它变成一座美丽的花园……”从他的创作故事中可以领悟到,对政策、历史、现实的深入认识,对山乡巨变的亲身调研,对农村农民的真挚情感,这些对《山乡巨变》的成功创作缺一不可。这是因为(

)①山乡的自然风光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②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③对农村农民的真挚情感具有非意识形态性质④人民的生活和实践是优秀文学作品的创作源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析】②:周立波对政策、历史、现实的深入认识,对山乡巨变的亲身词研,对农村农民的真挚情感,是《山乡巨变》成功创作的重要因素→表明《山乡巨变》是对特定时代的反映→进一步说明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②正确。④: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山乡巨变》的成功在于作者深入农村进行亲身调研,这说明人民的生活和实践是优秀文学作品的创作源泉,④正确。①:纯粹自然的现象不是文化现象,所以山乡的自然风光不具有文化属性,①错误。③:《山乡巨变》描写了对农村农民的真挚情感,具有意识形态性质,③错误。故本题选C。4.(2022·湖南·高考真题)千年陆路湘桂古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其主要构成是以沿途保存的遗址或遗存为主要对象。湖南广西相关部门加大古道沿线的文物和遗址保护力度,做好古道文化游的整合、活化与利用工作。这有利于(

)①发挥自然遗产优势,促进湘桂文化交融②在求同存异中,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保护文化传承的载体,展现文化的多样性④整合利用文化资源,挖掘文化遗产的价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析】①:千年陆路湘桂古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是以沿途保存的遗址或遗存为主要对象,表明不是纯自然遗产,而是文化遗产,①不符合题意。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材料没有涉及在求同存异中,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②不符合题意。③:千年陆路湘桂古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加大古道沿线的文物和遗址保护力度有利于保护文化传承的载体,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符合题意。④:湖南广西相关部门做好古道文化游的整合、活化与利用工作,有利于整合利用文化资源,挖掘文化遗产的价值,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5.(2022·湖南·高考真题)革命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激发了人们对建党先驱的无限怀念。2021年夏天,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赵世炎等先烈的墓前,堆放着“寄”往百年前的信笺。“肉体已逝,脊梁仍在。”“自从知道你的故事,我爱上了历史。谢谢你,让我能坐在阳光下读书。”从这些与革命先烈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

)①现代传媒显示出丰富民族精神的强大功能②伟大建党精神早已融入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血脉③即使时代变迁,中华民族精神依然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④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析】①:“在仿制的“曾侯乙编钟”上敲击《清明上河图》《神话》等曲目”“将安徽传统民乐凤阳花鼓改编成了全新的摇滚乐版本,实现科技与艺术融合”,机器人敲响“曾侯乙编钟”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①正确。②:机器人敲响“曾侯乙编钟”有利于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该选项中“集中展现”的说法错误,②排除。③:将安徽传统民乐凤阳花鼓改编成了全新的摇滚乐版本,实现科技与艺术融合,提升了文化体验感,③正确。④: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④排除。故本题选B。6.(2022·湖南·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1)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对待传统文化的“变”与“不变”。材料二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我们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2)请你在“尝味道”“品文学”“观民俗”三个主体中任选一个,根据所选主体,策划一个推广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案。要求:自拟标题,阐明推广的目的和形式,不得透露任何个人信息,字数在150字左右。【答案】(1)①变: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自成立以来,一直主张对传统文化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同时也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还要进行文化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实现传统文化创新型发展、创造性转化。②不变: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党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培育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③总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调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与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正确处理历史与现实、内与外,融汇各种资源,对待传统文化做到“变”与“不变”的统一,从中汲取推进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2)第一、“尝味道”:推广的目的:品舌尖上的美食,领略源远流长的湖湘传统饮食文化;了解美食和传统习俗、传统节日。推广形式:从当地政府、文化企业、市民角度思考。如网络点餐、印制精美推介手册、城市志愿者服务。第二、“品文学”:推广的目的:领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湖湘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推广形式:从当地政府、文化企业、市民角度思考。如借力科技、网络创新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传播手段创新、印制精美文化手册、组织开展读书宣传活动。第三、“观民俗”:推广的目的:观传统民俗文化,领略博大精深的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和创造力;了解传统习俗和传统节日。推广形式:从当地政府、文化企业、市民角度思考。如网络、科技手段推广民俗文化、印制精美推介手册、城市志愿者服务等。〖祥解〗背景素材:对待传统文化的“变”与“不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考点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知识、中华文化等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度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政治认同【详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对待传统文化的“变”与“不变”。回答此类问题可用定点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传统文化双重作用、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可联系党主张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同时也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还要进行文化创新。有效信息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可联系党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培育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有效信息③: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与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可得出对待传统文化做到“变”与“不变”的统一。第三步:整合信息,紧扣材料、组织答案。得分点①:党主张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发展和创新+分析材料。得分点②:党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分析材料。得分点③:对待传统文化做到“变”与“不变”的统一+分析材料。(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在“尝味道”“品文学”“观民俗”三个主体中任选一个,根据所选主体,策划一个推广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案。回答此类问题要围绕主体,观点明确,注意学科术语使用规范。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可联系“尝味道”。有效信息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联系“观民俗”。有效信息③: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可联系“品文学”。第三步:整合信息,联想相关知识,然后拟定提纲,组织答案。本题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考点02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2025·湖南·高考真题)雁翎翅、百花袍,手持方天画戟,坐跨嘶风赤兔马,定睛看,是一款“吕布”机甲潮玩:曲声流转、音韵悠长,侧耳听,是一套“大观园”拼装八音盒。潮玩惊艳破圈,不仅“圈粉”国内消费者,还走红海外,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材料表明(

)①具有时代风尚的潮玩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派生物②积淀数千载的中华文化为潮玩产品的创新提供灵感③丰富文化表达方式是优秀潮玩产品走红海外的根源④国潮出海能够在文明互鉴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详析】①:文化虽由经济决定,但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派生物,它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①说法错误。②:材料中“吕布”机甲潮玩、“大观园”拼装八音盒等潮玩产品,都是从积淀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中汲取灵感进行创新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潮玩产品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②说法正确。③:丰富文化表达方式是文化走红的原因,但不是根源,优秀潮玩产品走红海外的根源在于其承载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③说法错误。④:潮玩惊艳破圈,不仅“圈粉”国内消费者,还走红海外,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表明国潮出海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考点0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023·湖南·高考真题)方圆之境,一眼千年。在一块宋代铜镜的背面浮雕上,我们有幸目睹一场“镜上足球赛”——有人高髻笄发,作踢球状;有人戴幞头,着长服,半蹲膝,身稍前倾,作认真接球姿势。伴随了中国人数千年的铜镜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意象,映照至今。由此可知(

)①浮雕画面蕴含着古代中国人民朝气蓬勃的体育精神②铜镜与体育的生动融合拓宽了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③铜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之一④铜镜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集中体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析】①:铜镜上的“镜上足球赛",生动描绘了中国古代人民的体育竞技场景,浮雕画面蕴含着古代中国人民朝气蓬勃的体育精神,①正确。②: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有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铜镜与体育的生动融合并没有拓宽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②排除。③:伴随了中国人数千年的铜镜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意象,映照至今,体现出铜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之一,③正确。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铜镜文化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集中体现,④排除。故本题选A。1.(2025·湖南·模拟预测)2024年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在各界专家学者的努力下,马王堆汉墓文物知识库已初步形成。948件马王堆藏品完成高清数字化采集,包含7779张图片和285件三维模型;简牍、漆木器的脱水保护和修复已基本完成;一批马王堆简帛与纺织品文物得到全面整理、解读。这些成果(

)①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构成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③能增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中华儿女的自信心自豪感④体现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现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包容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析】②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成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构成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能增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中华儿女的自信心自豪感,②③正确。①: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成果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但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而不是这些成果,①不选。④:“948件马王堆藏品完成高清数字化采集……得到全面整理、解读”,这些成果体现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但没有展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④不选。故本题选C。2.(2025·陕西安康·模拟预测)2024年12月8日,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盛大开幕。本届戏剧周集中展演22场中国和东盟国家优秀戏剧,展示中国、东盟文化魅力,讲述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深厚情谊,让广大观众共享中国—东盟戏剧艺术发展的硕果。举办这一活动(

)①展现了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民心相通②体现艺术为民思想,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③能够推动不同文化在交流互鉴中融为一体④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析】①:举办中国—东盟戏剧周,集中展演中国和东盟国家优秀戏剧,展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体现了文化多样性。这种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增进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情感共鸣,促进民心相通,①正确。②:戏剧周让广大观众共享戏剧艺术发展硕果,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体现了艺术为民的思想,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②正确。③:不同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应保持自身特色,而非“融为一体”,该表述忽视了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立性,③错误。④:材料中未提及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或提高文化产品质量的相关举措,主要强调的是文化交流和群众文化体验,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3.(2025·湖南永州·模拟预测)乐谱变成代码、音符变成指令……在“曾侯乙编钟”和大鼓间演奏的竟是机器人。合肥本土企业磐石科技,耗时四年研发、优化出“钟鼓齐鸣”项目,在仿制的“曾侯乙编钟”上敲击《清明上河图》《神话》等曲目。2024年12月29日,这支机器人乐队亮相首届《中国科技创新盛典》,将安徽传统民乐凤阳花鼓改编成了全新的摇滚乐版本,实现科技与艺术融合。机器人敲响“曾侯乙编钟”(

)①有助于融通不同资源,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②旨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独特的文化价值,集中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③通过科技激活文化的表现形式,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人们的文化体验感④是推动中华文化创新的根基,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融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析】①:“在仿制的“曾侯乙编钟”上敲击《清明上河图》《神话》等曲目”“将安徽传统民乐凤阳花鼓改编成了全新的摇滚乐版本,实现科技与艺术融合”,机器人敲响“曾侯乙编钟”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①正确。②:机器人敲响“曾侯乙编钟”有利于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该选项中“集中展现”的说法错误,②排除。③:将安徽传统民乐凤阳花鼓改编成了全新的摇滚乐版本,实现科技与艺术融合,提升了文化体验感,③正确。④: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④排除。故本题选B。4.(2025·湖南永州·模拟预测)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架起了中国同亚洲各国交流互鉴的桥梁。开幕式上,文艺演出《冰灯启梦》《荣光耀未来》等篇章,以儿童追梦为线索,融合冰雕、灯光与科技,呈现了一场兼具艺术性与国际化的冰雪盛宴,震撼人心。这表明(

)①交流互鉴是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的前提②中国在包容开放中彰显高度的文化自信③亚冬会提供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广阔平台④艺术的价值和魅力在交流传播中得以确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析】①:文化多样性是交流互鉴的前提,而非结果,表述颠倒,①排除。②③:哈尔滨亚冬会架起了中国同亚洲各国交流互鉴的桥梁,开幕式呈现了一场兼具艺术性与国际化的冰雪盛宴,这表明亚冬会为亚洲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广阔平台,也说明中国在包容开放中彰显高度的文化自信,②③正确。④:艺术的价值由其自身内涵决定,交流传播可以扩大其影响力而非“确定”其价值,④排除。故本题选C。5.(2025·湖南·模拟预测)湘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湖南盛产丰富的食材,为湘菜的独特风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湘菜独特的烹饪技法和口味风格,恰恰体现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由此可见(

)①地域特色文化扎根于本地区的土壤之中②认同本民族文化能更好促进民族文化发展③在百姓生活的烟火气里蕴含着民族的文脉④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应用于生活才能发挥价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析】①:湘菜既承载了湖南地区丰富的物产资源,又体现了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涵,说明地域特色文化扎根于本地区的土壤之中,①正确。②:题中并没有涉及认同和发展本民族文化,②不符合题意。③:湘菜独特的烹饪技法和口味风格(湖南百姓生活的烟火气)恰恰体现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湖南地区的文脉),③正确。④:优秀传统文化并非广泛应用于生活才能发挥价值,④排除。故本题选B。6.(2025·湖南长沙·一模)一款名为《华夏古韵拼图》的手机游戏火爆全球。它融入中国传统建筑、诗词等文化元素,通过拼图、解谜玩法,让玩家了解传统文化。开发者将现代游戏设计与传统文化结合,利用3D建模、人工智能等技术,设置全球玩家互动社区。该游戏在国内外都备受欢迎,成为文化交流新载体。由此可见,《华夏古韵拼图》的成功在于(

)①遵循文化传播规律,以互动消除中外文化差异②精准把握文化发展时代特征,实现古今文化合流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跨越地域与文化的交流障碍④以创新思维为导向,突破传统文化元素的表现局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详析】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差异不能消除,尊重差异才是文化交流的正确态度,①错误。②:“古今文化合流”表述不准确,游戏是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融合,并非简单合流,②错误。③:借助3D建模、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设置全球互动社区,跨越了地域与文化的交流障碍,③正确。④:把现代游戏设计与传统文化结合,利用新技术展现传统文化,突破了传统文化元素的表现局限,④正确。故本题选D。7.(2025·湖南长沙·三模)近期,敦煌研究院推出“数字丝路”全球研学计划。该计划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复原莫高窟壁画场景,并设计“壁画修复模拟”“多元文明对话”等互动模块。项目联合中亚多国院校,将敦煌艺术与希腊浮雕、波斯细密画等对比研究,推动中华文化在国际语境中的创造性转化。这说明(

)①融通多元文明资源是实现文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路径②科技赋能文化呈现形态是推动文明演进的重要驱动力③文化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国际文化传播的重要价值导向④传统载体与时代语境的结合有助于中华文化永续传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析】①:该计划将敦煌艺术与希腊浮雕、波斯细密画等进行对比研究,这体现了对多元文明资源的融合与借鉴。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能够为文化创新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新的视角,从而推动文化的创新性发展,①正确。②:题干中“虚拟现实技术复原壁画场景”“互动模块设计”等,体现了科技对文化呈现形式的革新(如从静态壁画到动态互动体验)。科技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通过改变文化的传播方式、体验方式,影响文明的交流与演进,②正确。③:题干未提及任何与“经济效益”相关的内容(如盈利、产业收益等),核心聚焦于文化交流、文明对话和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化,且文化传播的价值导向应是文化本身而非经济效益,③错误。④:题干强调的是文化的对外传播与创新,而非单纯的“传承”,且中华文化有优秀和糟粕之分,要批判继承,④不选。故本题选A。8.(2025·湖南岳阳·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起源于农耕时代的祭祀传统,与农事生产、节气更替密切相关,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时间自觉和生命意识,作为传统节日,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理念。春节期间,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有一个共同的向往——“回家过年”。人们通过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年夜饭等民俗活动,告别过去、开启未来。近年来,春节已走出国门、融入世界。如今,春节民俗活动已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性文化盛事。在春节这一特殊节点,不同地区的不同文明相互碰撞,呈现出多元文化包容共存、美美与共的图景。(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春节申遗成功的文化价值。材料二

曾说:“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经过形象化与情感化的文学承载与文学转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中国梦的故事、中国人的故事、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才能行之久远、深入人心。(2)请选取任一湖南英雄人物故事,运用形象思维,写一篇故事讲稿。要求:①先简述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②故事要生动具体,体现形象思维的特征。③字数不超过300字。(以下人物故事可供参考: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少年毛泽东、半条被子暖人心的红军女战士、断肠明志的铁血师长陈树湘、视死如归英勇就义的革命烈士夏明翰、为民服务的英勇士兵雷锋、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科学家袁隆平、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等)【答案】(1)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春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载体,其申遗成功,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积蓄国家、民族发展的强大力量。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春节的文化符号中蕴含着中华优秀民族文化,春节申遗成功,有利于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③春节走出国门,促成了不同文明相互碰撞,其申遗成功,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能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传播力,加深国外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互鉴,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2)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半条被子暖人心的红军女战士

1934年11月,中央红军卫生部等驻扎在湖南省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一个傍晚,不幸与队伍失散并迷路的三名女红军战十饥寒交迫,筋疲力尽。来到了沙洲村,敲开了一间破茅草屋。主人是一对年轻的夫妇,女主人叫徐解秀,家里一贫如洗。主人倾其所有,为饥饿疲惫的客人准备了一顿粗茶淡饭,并将家里唯一的稻草床让给三位女红军休息。第二天临走时,三位女红军决定把她们唯一的一条被子送给徐解秀夫妇,但夫妇俩说什么也不肯接受。三个红军姑娘不由分说地把被子往床上一扔,抽身就往外跑。徐解秀赶紧抱起被子,拼命地又追了出去。她们在村口把被子推过来又推过去,僵持不下,这时一个红军姑娘从背包中摸出一把剪刀,坚定地把一条被子剪成了两半。她们拉着徐解秀的手硬咽着说:“大姐,这下您可别推了,这半条您就收下吧,等革命胜利了,我们还会回来看您的。”徐解秀颤抖着双手接过这半条被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泪水刷地流了下来。〖祥解〗背景素材:春节申遗成功;中国故事考点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形象思维等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科学精神、公共参与【详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从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文化交流、坚定文化自信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春节作为传统节日,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理念→可从中华文化的特点、坚定文化自信角度,分析春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载体,其申遗成功,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积蓄国家、民族发展的强大力量。关键词②:在春节这一特殊节点,不同地区的不同文明相互碰撞,呈现出多元文化包容共存、美美与共的图景→可从文化交流角度,分析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互鉴,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关键词③:春节期间,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有一个共同的向往——“回家过年”→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角度,分析有利于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形象思维的有关知识,从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半条被子暖人心的红军女战士→可从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角度,描述故事并阐述故事传达的思想,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专题09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考点五年考情(2021-2025)命题趋势考点1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年6考)2025·T10:中华民族精神2024·T12T13:文化的作用和特点2022-T12T13T24:文化遗产彰显文化多样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的特点从历年高考命题主要结合时政热点为背景素材,如故宫文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传播、文化传承创新结合科技手段(如数字技术、AI)等,坚定文化自信,积蓄国家、民族发展的强大力量。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考点2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3年1考)2025·T12:文明交流互鉴,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考点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年1考)2023·T1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考点01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2025·湖南·高考真题)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战中,十多万湖湘子弟兵怀着极大民族义愤、浴血奋战,以身许国,为夺取全国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伟大抗战精神的锻造形成,凝聚着湖南儿女的血性担当。这启示(

)①不屈的民族精神是在风雨中经受磨炼而不断发展的②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③抗战精神已融入湖湘传统文化忠诚与担当的优良品格中④爱国主义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锻造抗战精神的载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析】①:在抗战中,伟大抗战精神得以锻造形成,凝聚着湖南儿女的血性担当,这表明民族精神是在抗战这样的风雨磨难中不断发展的,抗战的艰难历程促使不屈的民族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①符合题意。②:十多万湖湘子弟兵怀着极大民族义愤、浴血奋战,以身许国,这体现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动员和鼓舞着他们为夺取全国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说明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能够凝聚起强大的力量,②符合题意。③:材料强调的是湖湘子弟兵在抗战中展现的精神凝聚成抗战精神,而不是抗战精神融入湖湘传统文化的优良品格中,而且材料强调的革命文化,不涉及传统文化,③排除。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抗战精神是爱国主义在抗战时期的具体体现,爱国主义不是锻造抗战精神的载体,④排除。故本题选A。2.(2024·湖南·高考真题)在《文化是灵魂》中写道:“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润物细无声”反映了文化发挥其作用的特点②“助推器”表明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文化的进步③“导航灯”说明了文化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④“黏合剂”彰显优秀文化能提升社会文明程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析】①:“润物细无声”反映文化发挥作用是潜移默化的,①正确。②:文化的力量,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强调的是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不是经济对文化的作用,②不选。③:文化的力量,成为政治文明的“导航灯”,强调的是文化对政治的反作用,③不选。④:文化的力量,成为社会和谐的“黏合剂”,说明优秀文化能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发展,④正确。故本题选B。3.(2024·湖南·高考真题)清溪村,是作家周立波长篇小说《山乡巨变》的创作地。周立波在小说中写道:“我要经我手把清溪乡打扮起来,美化起来,使它变成一座美丽的花园……”从他的创作故事中可以领悟到,对政策、历史、现实的深入认识,对山乡巨变的亲身调研,对农村农民的真挚情感,这些对《山乡巨变》的成功创作缺一不可。这是因为(

)①山乡的自然风光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②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③对农村农民的真挚情感具有非意识形态性质④人民的生活和实践是优秀文学作品的创作源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析】②:周立波对政策、历史、现实的深入认识,对山乡巨变的亲身词研,对农村农民的真挚情感,是《山乡巨变》成功创作的重要因素→表明《山乡巨变》是对特定时代的反映→进一步说明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②正确。④: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山乡巨变》的成功在于作者深入农村进行亲身调研,这说明人民的生活和实践是优秀文学作品的创作源泉,④正确。①:纯粹自然的现象不是文化现象,所以山乡的自然风光不具有文化属性,①错误。③:《山乡巨变》描写了对农村农民的真挚情感,具有意识形态性质,③错误。故本题选C。4.(2022·湖南·高考真题)千年陆路湘桂古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其主要构成是以沿途保存的遗址或遗存为主要对象。湖南广西相关部门加大古道沿线的文物和遗址保护力度,做好古道文化游的整合、活化与利用工作。这有利于(

)①发挥自然遗产优势,促进湘桂文化交融②在求同存异中,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保护文化传承的载体,展现文化的多样性④整合利用文化资源,挖掘文化遗产的价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析】①:千年陆路湘桂古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是以沿途保存的遗址或遗存为主要对象,表明不是纯自然遗产,而是文化遗产,①不符合题意。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材料没有涉及在求同存异中,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②不符合题意。③:千年陆路湘桂古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加大古道沿线的文物和遗址保护力度有利于保护文化传承的载体,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符合题意。④:湖南广西相关部门做好古道文化游的整合、活化与利用工作,有利于整合利用文化资源,挖掘文化遗产的价值,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5.(2022·湖南·高考真题)革命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激发了人们对建党先驱的无限怀念。2021年夏天,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赵世炎等先烈的墓前,堆放着“寄”往百年前的信笺。“肉体已逝,脊梁仍在。”“自从知道你的故事,我爱上了历史。谢谢你,让我能坐在阳光下读书。”从这些与革命先烈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

)①现代传媒显示出丰富民族精神的强大功能②伟大建党精神早已融入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血脉③即使时代变迁,中华民族精神依然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④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析】①:“在仿制的“曾侯乙编钟”上敲击《清明上河图》《神话》等曲目”“将安徽传统民乐凤阳花鼓改编成了全新的摇滚乐版本,实现科技与艺术融合”,机器人敲响“曾侯乙编钟”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①正确。②:机器人敲响“曾侯乙编钟”有利于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该选项中“集中展现”的说法错误,②排除。③:将安徽传统民乐凤阳花鼓改编成了全新的摇滚乐版本,实现科技与艺术融合,提升了文化体验感,③正确。④: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④排除。故本题选B。6.(2022·湖南·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1)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对待传统文化的“变”与“不变”。材料二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我们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2)请你在“尝味道”“品文学”“观民俗”三个主体中任选一个,根据所选主体,策划一个推广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案。要求:自拟标题,阐明推广的目的和形式,不得透露任何个人信息,字数在150字左右。【答案】(1)①变: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自成立以来,一直主张对传统文化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同时也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还要进行文化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实现传统文化创新型发展、创造性转化。②不变: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党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培育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③总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调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与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正确处理历史与现实、内与外,融汇各种资源,对待传统文化做到“变”与“不变”的统一,从中汲取推进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2)第一、“尝味道”:推广的目的:品舌尖上的美食,领略源远流长的湖湘传统饮食文化;了解美食和传统习俗、传统节日。推广形式:从当地政府、文化企业、市民角度思考。如网络点餐、印制精美推介手册、城市志愿者服务。第二、“品文学”:推广的目的:领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湖湘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推广形式:从当地政府、文化企业、市民角度思考。如借力科技、网络创新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传播手段创新、印制精美文化手册、组织开展读书宣传活动。第三、“观民俗”:推广的目的:观传统民俗文化,领略博大精深的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和创造力;了解传统习俗和传统节日。推广形式:从当地政府、文化企业、市民角度思考。如网络、科技手段推广民俗文化、印制精美推介手册、城市志愿者服务等。〖祥解〗背景素材:对待传统文化的“变”与“不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考点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知识、中华文化等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度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政治认同【详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对待传统文化的“变”与“不变”。回答此类问题可用定点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传统文化双重作用、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可联系党主张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同时也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还要进行文化创新。有效信息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可联系党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培育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有效信息③: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与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可得出对待传统文化做到“变”与“不变”的统一。第三步:整合信息,紧扣材料、组织答案。得分点①:党主张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发展和创新+分析材料。得分点②:党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分析材料。得分点③:对待传统文化做到“变”与“不变”的统一+分析材料。(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在“尝味道”“品文学”“观民俗”三个主体中任选一个,根据所选主体,策划一个推广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案。回答此类问题要围绕主体,观点明确,注意学科术语使用规范。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可联系“尝味道”。有效信息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联系“观民俗”。有效信息③: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可联系“品文学”。第三步:整合信息,联想相关知识,然后拟定提纲,组织答案。本题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考点02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2025·湖南·高考真题)雁翎翅、百花袍,手持方天画戟,坐跨嘶风赤兔马,定睛看,是一款“吕布”机甲潮玩:曲声流转、音韵悠长,侧耳听,是一套“大观园”拼装八音盒。潮玩惊艳破圈,不仅“圈粉”国内消费者,还走红海外,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材料表明(

)①具有时代风尚的潮玩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派生物②积淀数千载的中华文化为潮玩产品的创新提供灵感③丰富文化表达方式是优秀潮玩产品走红海外的根源④国潮出海能够在文明互鉴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详析】①:文化虽由经济决定,但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派生物,它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①说法错误。②:材料中“吕布”机甲潮玩、“大观园”拼装八音盒等潮玩产品,都是从积淀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中汲取灵感进行创新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潮玩产品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②说法正确。③:丰富文化表达方式是文化走红的原因,但不是根源,优秀潮玩产品走红海外的根源在于其承载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③说法错误。④:潮玩惊艳破圈,不仅“圈粉”国内消费者,还走红海外,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表明国潮出海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考点0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023·湖南·高考真题)方圆之境,一眼千年。在一块宋代铜镜的背面浮雕上,我们有幸目睹一场“镜上足球赛”——有人高髻笄发,作踢球状;有人戴幞头,着长服,半蹲膝,身稍前倾,作认真接球姿势。伴随了中国人数千年的铜镜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意象,映照至今。由此可知(

)①浮雕画面蕴含着古代中国人民朝气蓬勃的体育精神②铜镜与体育的生动融合拓宽了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③铜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之一④铜镜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集中体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析】①:铜镜上的“镜上足球赛",生动描绘了中国古代人民的体育竞技场景,浮雕画面蕴含着古代中国人民朝气蓬勃的体育精神,①正确。②: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有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铜镜与体育的生动融合并没有拓宽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②排除。③:伴随了中国人数千年的铜镜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意象,映照至今,体现出铜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之一,③正确。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铜镜文化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集中体现,④排除。故本题选A。1.(2025·湖南·模拟预测)2024年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在各界专家学者的努力下,马王堆汉墓文物知识库已初步形成。948件马王堆藏品完成高清数字化采集,包含7779张图片和285件三维模型;简牍、漆木器的脱水保护和修复已基本完成;一批马王堆简帛与纺织品文物得到全面整理、解读。这些成果(

)①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构成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③能增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中华儿女的自信心自豪感④体现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现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包容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析】②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成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构成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能增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中华儿女的自信心自豪感,②③正确。①: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成果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但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而不是这些成果,①不选。④:“948件马王堆藏品完成高清数字化采集……得到全面整理、解读”,这些成果体现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但没有展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④不选。故本题选C。2.(2025·陕西安康·模拟预测)2024年12月8日,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盛大开幕。本届戏剧周集中展演22场中国和东盟国家优秀戏剧,展示中国、东盟文化魅力,讲述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深厚情谊,让广大观众共享中国—东盟戏剧艺术发展的硕果。举办这一活动(

)①展现了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民心相通②体现艺术为民思想,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③能够推动不同文化在交流互鉴中融为一体④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析】①:举办中国—东盟戏剧周,集中展演中国和东盟国家优秀戏剧,展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体现了文化多样性。这种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增进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情感共鸣,促进民心相通,①正确。②:戏剧周让广大观众共享戏剧艺术发展硕果,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体现了艺术为民的思想,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②正确。③:不同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应保持自身特色,而非“融为一体”,该表述忽视了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立性,③错误。④:材料中未提及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或提高文化产品质量的相关举措,主要强调的是文化交流和群众文化体验,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3.(2025·湖南永州·模拟预测)乐谱变成代码、音符变成指令……在“曾侯乙编钟”和大鼓间演奏的竟是机器人。合肥本土企业磐石科技,耗时四年研发、优化出“钟鼓齐鸣”项目,在仿制的“曾侯乙编钟”上敲击《清明上河图》《神话》等曲目。2024年12月29日,这支机器人乐队亮相首届《中国科技创新盛典》,将安徽传统民乐凤阳花鼓改编成了全新的摇滚乐版本,实现科技与艺术融合。机器人敲响“曾侯乙编钟”(

)①有助于融通不同资源,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②旨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独特的文化价值,集中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③通过科技激活文化的表现形式,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人们的文化体验感④是推动中华文化创新的根基,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融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析】①:“在仿制的“曾侯乙编钟”上敲击《清明上河图》《神话》等曲目”“将安徽传统民乐凤阳花鼓改编成了全新的摇滚乐版本,实现科技与艺术融合”,机器人敲响“曾侯乙编钟”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①正确。②:机器人敲响“曾侯乙编钟”有利于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该选项中“集中展现”的说法错误,②排除。③:将安徽传统民乐凤阳花鼓改编成了全新的摇滚乐版本,实现科技与艺术融合,提升了文化体验感,③正确。④: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④排除。故本题选B。4.(2025·湖南永州·模拟预测)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架起了中国同亚洲各国交流互鉴的桥梁。开幕式上,文艺演出《冰灯启梦》《荣光耀未来》等篇章,以儿童追梦为线索,融合冰雕、灯光与科技,呈现了一场兼具艺术性与国际化的冰雪盛宴,震撼人心。这表明(

)①交流互鉴是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的前提②中国在包容开放中彰显高度的文化自信③亚冬会提供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广阔平台④艺术的价值和魅力在交流传播中得以确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析】①:文化多样性是交流互鉴的前提,而非结果,表述颠倒,①排除。②③:哈尔滨亚冬会架起了中国同亚洲各国交流互鉴的桥梁,开幕式呈现了一场兼具艺术性与国际化的冰雪盛宴,这表明亚冬会为亚洲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广阔平台,也说明中国在包容开放中彰显高度的文化自信,②③正确。④:艺术的价值由其自身内涵决定,交流传播可以扩大其影响力而非“确定”其价值,④排除。故本题选C。5.(2025·湖南·模拟预测)湘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湖南盛产丰富的食材,为湘菜的独特风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湘菜独特的烹饪技法和口味风格,恰恰体现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由此可见(

)①地域特色文化扎根于本地区的土壤之中②认同本民族文化能更好促进民族文化发展③在百姓生活的烟火气里蕴含着民族的文脉④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应用于生活才能发挥价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析】①:湘菜既承载了湖南地区丰富的物产资源,又体现了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涵,说明地域特色文化扎根于本地区的土壤之中,①正确。②:题中并没有涉及认同和发展本民族文化,②不符合题意。③:湘菜独特的烹饪技法和口味风格(湖南百姓生活的烟火气)恰恰体现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湖南地区的文脉),③正确。④:优秀传统文化并非广泛应用于生活才能发挥价值,④排除。故本题选B。6.(2025·湖南长沙·一模)一款名为《华夏古韵拼图》的手机游戏火爆全球。它融入中国传统建筑、诗词等文化元素,通过拼图、解谜玩法,让玩家了解传统文化。开发者将现代游戏设计与传统文化结合,利用3D建模、人工智能等技术,设置全球玩家互动社区。该游戏在国内外都备受欢迎,成为文化交流新载体。由此可见,《华夏古韵拼图》的成功在于(

)①遵循文化传播规律,以互动消除中外文化差异②精准把握文化发展时代特征,实现古今文化合流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跨越地域与文化的交流障碍④以创新思维为导向,突破传统文化元素的表现局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详析】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差异不能消除,尊重差异才是文化交流的正确态度,①错误。②:“古今文化合流”表述不准确,游戏是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融合,并非简单合流,②错误。③:借助3D建模、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设置全球互动社区,跨越了地域与文化的交流障碍,③正确。④:把现代游戏设计与传统文化结合,利用新技术展现传统文化,突破了传统文化元素的表现局限,④正确。故本题选D。7.(2025·湖南长沙·三模)近期,敦煌研究院推出“数字丝路”全球研学计划。该计划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复原莫高窟壁画场景,并设计“壁画修复模拟”“多元文明对话”等互动模块。项目联合中亚多国院校,将敦煌艺术与希腊浮雕、波斯细密画等对比研究,推动中华文化在国际语境中的创造性转化。这说明(

)①融通多元文明资源是实现文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路径②科技赋能文化呈现形态是推动文明演进的重要驱动力③文化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国际文化传播的重要价值导向④传统载体与时代语境的结合有助于中华文化永续传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析】①:该计划将敦煌艺术与希腊浮雕、波斯细密画等进行对比研究,这体现了对多元文明资源的融合与借鉴。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能够为文化创新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新的视角,从而推动文化的创新性发展,①正确。②:题干中“虚拟现实技术复原壁画场景”“互动模块设计”等,体现了科技对文化呈现形式的革新(如从静态壁画到动态互动体验)。科技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通过改变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