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学《日语》专业题库- 日本战国时代文学研究_第1页
2025年大学《日语》专业题库- 日本战国时代文学研究_第2页
2025年大学《日语》专业题库- 日本战国时代文学研究_第3页
2025年大学《日语》专业题库- 日本战国时代文学研究_第4页
2025年大学《日语》专业题库- 日本战国时代文学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大学《日语》专业题库——日本战国时代文学研究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以下各题均为选择题,请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日本战国时代通常被认为大致始于哪个时期的事件?A.应仁之乱爆发B.文禄庆长之役结束C.关原之战D.明治维新开始2.下列哪位人物主要活跃于室町末期至战国时代,以其放浪不羁的狂歌著称,代表了“南总门左道”的狂歌风格?A.井原西鹤B.山东京传C.紫式部D.俳句大师松尾芭蕉3.被认为是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其在战国末期及桃山时代推动了茶道革新,并深受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战国大名欢迎的人物是?A.三宅宗阳B.千利休C.武野绍鸥D.北村季吟4.以下哪种文学形式在战国时代得到发展,并常带有讽刺、滑稽的色彩,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或市民阶层的观点?A.和歌B.连歌C.狂言D.物语5.《平家物语》虽然主要描写平安时代末期的事件,但其对人物内心复杂性的刻画、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对后世包括战国时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此书属于哪种物语类型?A.聚谈物语B.女物语C.历史物语D.神怪物语二、请将以下名词与对应的解释匹配起来。6.奈良时代形成的和歌规则,以“五七五七五”的音节排列为特征,对平安时代及之后的和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7.指室町末期至战国时代,以堀内正吉及其门下为中心,创作内容广泛,风格多样,对当时社会各阶层文学活动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文学群体。8.日本武士阶层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的总称,部分内容也涉及文化艺术活动,对战国时代的文学创作和审美趣味产生了一定影响。9.产生于镰仓时代,发展于室町时代,是一种结合了歌唱、舞蹈、器乐演奏和剧情表演的综合艺术形式,常在寺院庆典或贵族宅邸演出。10.指桃山时代及江户初期兴起的一种俳谐形式,以五七调的句子表现滑稽、讽刺的主题,语言通俗生动。三、以下各题均为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1.简述日本战国时代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如何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题材和风格。12.概述日本战国末期至桃山时代狂歌文学的主要特点及其社会文化背景。13.简要介绍千利休在推动日本茶道发展方面的主要贡献及其茶道思想所体现的时代精神。14.解释“武家诸法度”对当时文学创作可能产生的影响。15.指出日本战国时代能乐艺术中常见的两大题材,并简述其与当时社会心理的关系。四、以下各题均为论述题,请结合具体作家、作品或现象,深入分析并阐述下列问题。16.选择一位你熟悉的日本战国时代的文学家(可以是诗人、剧作家等),分析其代表作品如何反映或体现了战国时代的特定社会背景、思想潮流或审美趣味。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17.以某一具体的文学作品(如《加贺能富》节选、《猿乐法师》等,或某一流派的作品)为例,详细分析其艺术特色(如语言、结构、人物塑造、表现手法等),并探讨其如何通过艺术形式展现战国时代的时代精神或特定主题。18.探讨日本战国时代的文学(包括诗歌、戏剧、茶道相关文献等)如何反映了当时社会不同阶层(如武士、僧侣、艺能人、庶民等)的生活状态、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要求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19.试论述日本战国时代文学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分析其与此前时代(如镰仓、室町时代)文学的继承与革新关系。20.结合你所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当前日本战国时代文学研究的几个可能方向或值得探讨问题的看法。试卷答案1.A解析思路:日本战国时代通常指从应仁之乱(1467年)爆发到德川家康统一日本(约17世纪初)这段时期,是日本历史上一个政治混乱、武家势力崛起的时代。应仁之乱是标志着室町幕府权力衰落和战乱全面开始的重大事件。2.B解析思路:山东京传是室町末期至战国时代著名的狂歌师,以其狂放不羁的风格和大量创作,代表了当时的狂歌潮流,与“南总门左道”相关联。其他选项中,井原西鹤是江户时代浮世草子的重要作家,紫式部是平安时代的著名女作家和《源氏物语》作者,俳句大师松尾芭蕉是江户时代的俳圣。3.B解析思路:千利休是日本茶道的代表人物,活跃于战国末期和桃山时代,以其独特的“侘茶”理念推动了茶道的革新,并深受当时大名信长、秀吉的赏识,对日本茶道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其他选项中的人物也是茶道相关人物,但影响力不及千利休。4.C解析思路:狂言是一种日本的传统滑稽戏剧,起源于室町时代,在战国及桃山时代发展成熟,常带有讽刺和批判现实社会的色彩,反映了当时庶民或社会边缘群体的观点和笑对人生的姿态。5.C解析思路:《平家物语》虽然背景在平安时代,但其详尽描写人物内心挣扎、命运无常,以及大量运用“物哀”和“侘寂”的审美情趣,对后世包括战国时代的文学创作,尤其是在人物心理描写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属于历史物语的一种。6.和歌解析思路:题目描述的是日本和歌的基本形式和起源,即“五七五七五”的音节排列规则,这是和歌这种文学体裁的核心特征,形成于奈良时代。7.井原西鹤门下/井原派解析思路:题目描述的是堀内正吉及其门下组成的文学群体,活跃于室町末期至战国时代,创作风格多样,影响广泛,这符合井原西鹤及其门下(井原派)的特征。井原西鹤虽主要活跃于江户时代,但其门派在之前时期已有影响。8.武家诸法度解析思路:题目描述的是武士阶层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这直接指向“武家诸法度”,这些法度不仅规范武士行为,也常常涉及对文化艺术活动(如茶道、文学)的引导或限制。9.能乐解析思路:题目描述的是结合歌唱、舞蹈、器乐和剧情表演的综合艺术形式,在寺院和贵族中演出,这符合能乐的定义。能乐是日本最古老、最精密的传统戏剧之一。10.狂句解析思路:题目描述的是以五七调句子表现滑稽、讽刺主题的俳谐形式,语言通俗生动,这指的是江户时代中后期兴起的“狂句”,它继承了战国时代的狂歌元素。11.战国时代社会动荡,武家势力崛起,传统秩序崩坏,社会流动性增强,个人意识开始萌芽。这些背景反映在文学上,表现为题材从之前的贵族生活、神话传说转向更多关注现实战争、政治斗争、武将的命运与心态、庶民的疾苦与生活,以及乱世中的生存哲学。文学风格上,现实主义色彩增强,语言更加通俗化,表现手法也更为直接和激烈,反映出现实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12.战国时代的狂歌文学,特别是桃山时代的狂歌,其特点表现为:内容上,广泛涉及当时的社会现象、个人情感、男女关系,有时也带有对权力者(大名)的讽刺或对世俗享乐的描绘;风格上,更加自由奔放,不拘泥于传统和歌的格律与题材限制,语言直率,甚至有时显得粗俗,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个人色彩;社会功能上,狂歌成为当时贵族、武士乃至庶民阶层娱乐、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与当时的茶道、歌舞伎等艺术形式相互影响。13.千利休的主要贡献在于:确立了“侘茶”(Wabi-cha)的理念,强调自然、简素、不完美之美,将茶道从追求奢华的形式转变为追求精神境界的修行;创造出“茶室”的原型,如银鹰茶室、龙安寺茶室,其空间设计和布置理念影响深远;培养并指导了众多弟子,奠定了日本茶道江户时代的主流地位。其茶道思想体现了战国末期至桃山时代追求精神自由、突破传统、崇尚自然简约的时代精神,以及在与自然和他人对话中寻求内心平静的哲学。14.“武家诸法度”作为武士阶层的规范体系,对当时文学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供了价值判断和行为模式的基本框架,使得文学创作在题材和主题上受到一定限制或引导,例如强调忠诚、勇武、名誉,而对不符合武家伦理的内容可能予以排斥;塑造了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和道德标准,使得武士形象在文学作品中通常被塑造成符合“诸法度”要求的样子;影响了文学的语言风格和审美趣味,例如崇尚刚健、磊落之风,与贵族文学所追求的阴柔之美有所不同。15.日本战国时代能乐中常见的两大题材是:一是关于“义气”或“忠诚”的故事,如《义经千本樱》,表现人物间生死与共的友情或对主君的忠诚;二是关于“怨灵”或“怪异”的故事,如《熊野权现》,通过描绘非人间的存在或超自然现象,反映当时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以及社会动荡带来的心理阴影。这两大题材都与当时的社会心理密切相关,“义气”故事体现了战国时代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和乱世中寻求精神支柱的需求;“怨灵”故事则反映了战乱频仍、生死无常下人们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16.(示例:以松永秀夫为例)松永秀夫是活跃于战国末期至桃山时代的著名狂歌师。其狂歌创作深刻反映了桃山时代的特征。首先,在题材上,他的狂歌广泛涉及对当时新兴的城市文化、享乐生活(如对酒、对美人的描绘)、以及社会现象的评论,例如他的一些狂歌讽刺了追求奢华的贵族和武士,也描绘了庶民的生活百态,这与桃山时代经济繁荣、文化多元、社会风气相对开放的特点相符。其次,在风格上,松永秀夫的狂歌语言直率、泼辣,有时甚至带有粗俗和放荡的色彩,体现了桃山文化中既有传统束缚的突破,也有对世俗享乐的肯定和追求,反映了一种挣脱旧规范、寻求个性解放的时代气息。例如,他的一些关于男女情爱、宴饮游乐的狂歌,直接而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社会(尤其是上层社会)的生活情趣和审美取向。因此,松永秀夫的狂歌通过其内容和风格,有效地捕捉并传达了战国末期至桃山时代的特定社会背景、思想潮流和审美趣味。17.(示例:以《加贺能富》为例)《加贺能富》是能乐中著名的“义气”题材作品,其艺术特色在于:首先,在音乐上,运用了能乐独特的乐器(笛、鼓、太鼓、三味线等)和唱腔(谣曲),营造出时而悲壮、时而激昂的氛围,强烈地渲染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冲突和行动的悲壮性;其次,在舞蹈(阿曾弥)上,表演者通过程式化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故事情节;再次,在叙事结构上,通过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和舞台动作,紧凑地推进剧情,突出人物关系和冲突;最后,在主题表达上,作品深刻描绘了源为朝与能富之间的生死不渝的友情(义气),以及他们面对敌人时的英勇无畏和最终悲剧性的命运,反映了战国时代对“义气”的推崇和乱世中人情冷暖的感慨。通过这些艺术特色,《加贺能富》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强烈的情感力量,体现了战国时代的时代精神,即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特别是武士之间)的忠诚、信义和牺牲精神。18.日本战国时代的文学以其多样性反映了当时社会不同阶层的状态。武士阶层的文学,如武家日记(如《武家诸法度》的部分内容)、歌合、狂歌、能乐脚本等,主要关注武士的日常生活、战争体验、忠诚与荣誉观、以及个人在乱世中的际遇和心境,例如堀内正吉的门下狂歌就反映了武士阶层对享乐和现实生活的关注。僧侣阶层的文学则包括寺社文学、狂歌等,或反映修行中的感悟,或描绘寺院经济活动,或抒发个人情怀。艺能人(如能乐演员、猿乐艺人)的文学创作(如能乐脚本、狂言)则生动描绘了他们的生活状态、技艺传承以及社会交往。庶民文学(如狂言、某些民间传说和歌谣)则更多地展现了普通百姓在战乱中的苦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们的幽默感和生存智慧。例如,《加贺能富》中的能富可以看作是底层人物对武士“义气”的某种呼应或映衬。这些不同阶层的文学共同构成了战国时代的文学图景,展现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19.日本战国时代的文学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据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它继承了平安时代和镰仓时代的文学传统(如和歌、物语、能乐等),并在新的社会背景下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首先,它打破了此前文学主要由贵族阶层垄断的局面,文学活动的范围扩大到武士、僧侣乃至庶民阶层,出现了更多反映庶民生活和思想的文学形式(如狂言、俳谐的早期形态)。其次,战国时代的文学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和现实社会,现实主义精神得到显著增强,题材广泛涉及战争、政治、社会矛盾和个人命运。再次,在思想观念上,战国文学反映了武士阶层的价值观(如忠诚、义气、实用主义)、个人意识的萌芽以及对传统权威的挑战。桃山时代的文学(如狂歌、能乐、浮世草子的萌芽)更是体现了当时开放、多元、追求享乐与精神解放的文化氛围。总体而言,战国时代的文学以其独特的内容、形式和思想,丰富和拓展了日本文学的内涵,为江户时代的各种文学形式的成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是理解日本文学从古典向近世转型的重要阶段。20.当前日本战国时代文学研究的可能方向包括:一是对特定作家的作品进行更深入的文本分析和思想挖掘,例如对井原西鹤早期作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