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课
边塞诗词十三首一、导入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边塞诗词的壮丽画卷,感受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回响的战鼓声和马蹄声。边塞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与风格,承载了无数英雄豪杰的壮志豪情与家国情怀。现在,让我们一同翻开历史的篇章,去探寻那些被岁月铭记的诗意瞬间。二、边塞诗词的意象与意境鉴赏(一)曹植《白马篇》意象、意境分析
1.典型意象分析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白马象征纯洁、忠贞与速度,与少年英雄的赤子之心相契合;
“金羁”凸显其高贵与使命。
“幽并游侠儿”代表勇武与侠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直接点明为国献身的决心。(一)曹植《白马篇》意象、意境分析
2.意境营造
诗人通过白马飞驰、游侠儿英勇形象的刻画,营造出一种激昂慷慨、豪情万丈的意境。边塞的辽阔与战争的紧迫感交织,展现出英雄少年奔赴国难的壮烈氛围。(一)曹植《白马篇》意象、意境分析
3.诗人情感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曹植借游侠儿之口,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政治抱负,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与牺牲精神。(二)杨炯的《从军行》意象、意境分析
1.典型意象分析
烽火
烽火是古代战争的警报信号,它燃烧时照亮夜空,预示着战争的到来。在诗中,烽火照亮了西京,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激昂的氛围,预示着国家正面临严峻考验。
牙璋
牙璋是古代军队出征时的符节,象征着国家的权威和军队的纪律。在诗中,牙璋辞别凤阙(皇宫),意味着军队即将出征,展现出一种庄严和神圣的氛围。
铁骑
铁骑奔腾,环绕龙城,展现了军队的威武和战斗力的强大。这一意象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激烈和战士们的英勇无畏。(二)杨炯的《从军行》意象、意境分析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战场环境?雪花纷飞,昏暗了旗帜上的图案;风声呼啸,夹杂着战鼓的轰鸣。这两句诗以生动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战场的残酷和战士们的英勇无畏。
2.意境营造
通过这些意象的描绘,诗人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诗人通过烽火、牙璋、铁骑等意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紧张、激昂且充满战斗气息的意境。这种意境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战场的紧张氛围和战士们的英勇无畏。(二)杨炯的《从军行》意象、意境分析
3.诗人情感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以“心中自不平”表达了内心的激动与抱负,渴望投身战场,为国家效力。他宁愿成为战场上的百夫长,带领士兵们奋勇杀敌,也不愿像书生那样只能坐在书房里读书写字。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豪情壮志和强烈的爱国情怀。(三)王维的《使至塞上》意象、意境分析
1.典型意象分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单车”象征着诗人轻车简从的出使情景,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坚韧。
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犒赏三军,并留作军队判官。(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属国”则指诗人作为使臣的身份,暗含了国家的使命与责任;“居延”是边塞地名,代表着遥远的边疆。这三个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边塞出使的壮阔背景。(三)王维的《使至塞上》意象、意境分析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征蓬”和“归雁”在诗中分别象征了什么?
“征蓬”比喻诗人自己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漂泊无定的孤独与无奈;“归雁”则象征着北方的归途,但在这里却与“胡天”相对,暗示了诗人身处异域、归期无望的悲凉。这两个意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及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迷茫、悲伤之情。(三)王维的《使至塞上》意象、意境分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孤烟”则象征着边疆的寂静与孤独,是边塞特有的景象;“长河”蜿蜒流淌,与沙漠相映成趣,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与活力;“落日”则给整个画面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壮美的意境。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边塞风光的壮丽画卷,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三)王维的《使至塞上》意象、意境分析
2.意境营造通过以上意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通过“单车”“属国”“居延”等意象构建了出使边塞的壮阔背景,通过“征蓬”“归雁”等意象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再通过“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壮美的意境。这种意境既展现了边塞风光的壮丽与辽阔,又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深刻的内涵。(三)王维的《使至塞上》意象、意境分析
3.诗人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边塞风光的赞美与敬畏,以及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与对未来的迷茫。(四)李白的《塞下曲(其一)》意象、意境分析
1.典型意象分析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以天山雪、无花写边塞苦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以折柳曲反衬无春之荒凉;“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写战士日夜备战的艰辛;“直为斩楼兰”表达杀敌决心。(四)李白的《塞下曲(其一)》意象、意境分析
2.意境营造
通过苦寒无春、日夜备战等意象,营造出边塞环境的艰苦与战争的紧张氛围,整体意境苍凉而悲壮。
(四)李白的《塞下曲(其一)》意象、意境分析
3.诗人情感
李白歌颂了边塞将士不畏艰苦、誓死杀敌的英勇精神,表达了对战士的赞美与对国家的忠诚。(五)严武的《军城早秋》意象、意境分析
1.典型意象分析
“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写边关秋景,暗喻战事紧迫;“更催飞将追骄虏”表现追击敌军的决心;“莫遣沙场匹马还”展现全歼敌人的豪情。(五)严武的《军城早秋》意象、意境分析
2.意境营造
诗人以秋景为背景,融入军事行动,营造出肃杀紧张、气势磅礴的边关战场意境。(五)严武的《军城早秋》意象、意境分析
3.诗人情感
严武作为将领,诗中充满军事自信与决胜信念,体现其作为边帅的豪迈与责任感。(六)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意象、意境分析
1.典型意象分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黑云:诗人以“黑云”比喻敌军压境,乌云密布,遮天蔽日,给人以紧张压抑之感。城欲摧:形象地描绘出敌军逼近,城墙摇摇欲坠的危急形势。
甲光、金鳞:在乌云压城的背景下,阳光偶尔穿透云层,照在守城将士的铠甲上,反射出金色的光芒,如同鱼鳞般闪耀。这一意象不仅展示了将士们的英勇形象,还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六)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意象、意境分析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角声、秋色:号角声在秋日的天空中回荡,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秋色往往与萧瑟、凄凉相联系,而角声的加入则更加凸显了战场的悲凉与紧张。燕脂、夜紫:诗人以“燕脂”比喻战场上的血迹,与夜色交融成紫色,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悲壮的氛围。这一意象不仅描绘了战场的残酷,还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夜晚的降临。(六)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意象、意境分析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红旗:红旗半卷,暗示着战士们准备冲锋的紧张状态。易水:作为古代壮士出征之地,象征着战士们的英勇无畏与决心。霜重、鼓寒:霜重天寒,战鼓的声音都显得沉闷而无力,进一步烘托出战场的艰难与悲壮。(六)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意象、意境分析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古代招贤纳士之地,此处象征着君王的赏识与重用。玉龙:比喻锋利的宝剑,象征着战士们的忠诚与勇敢。
(六)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意象、意境分析
2.意境营造
紧张压抑:通过黑云、城欲摧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紧张压抑的氛围。悲壮神秘:燕脂凝夜紫、易水等意象的加入,使意境更加悲壮而神秘。层次分明:从天空到地面,从白天到夜晚,诗人通过意象的变换,使意境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感。(六)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意象、意境分析
3.诗人情感
豪情壮志:通过描绘守城将士的英勇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英雄主义精神的赞美与向往。在敌军压境、城墙欲坠的危急关头,将士们依然坚守阵地,不畏生死,这种豪情壮志令人动容。
悲壮情怀:诗人深知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但更懂得战士们的忠诚与勇敢。在描绘战场的同时,诗人也流露出一种悲壮的情怀。他同情战士们的遭遇,敬佩他们的精神,同时也对战争的残酷表示了深深的哀叹。
爱国情怀:“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为君王献身的决心与信念。(七)岳飞的《满江红》意象、意境分析
1.典型意象分析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怒发: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愤怒至极的情态,头发因愤怒而竖起,直冲帽冠,表现出诗人对国破家亡的强烈愤慨。凭栏、潇潇雨:凭栏而立,雨声潇潇,雨歇后的宁静中蕴含着诗人内心的激荡与不平。雨歇既指自然之雨,也暗喻词人内心的悲愤稍歇,但并未平息。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词人用“尘与土”比喻过去的功名如同尘土般微不足道,而“八千里路云和月”则描绘了词人征战沙场的艰辛与漫长,云和月成为征途中的见证。(七)岳飞的《满江红》意象、意境分析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靖康耻、臣子恨:靖康之耻是宋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词人以此表达对国家耻辱的铭记与愤恨。臣子恨则体现了词人作为臣子对未能报仇雪恨的深深遗憾。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词人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豪迈气概,表达了对敌人的强烈仇恨与征服之意。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仇恨与复仇的决心。(七)岳飞的《满江红》意象、意境分析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词人以坚定的信念与豪迈的气概,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与坚定决心。同时,展现了词人作为一位忠臣良将的高尚品质与坚定信念。(七)岳飞的《满江红》意象、意境分析
2.意境营造
词人以怒发冲冠的形象开篇,将内心的愤慨与悲壮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接着,通过凭栏听雨、功名尘土、征途艰辛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对过去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憧憬。最后,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豪迈气概收尾,将词的意境推向高潮。整首词的意境既悲壮又豪迈,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英雄主义精神。(七)岳飞的《满江红》意象、意境分析
3.诗人情感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国家耻辱的铭记与愤恨,对未能报仇雪恨的深深遗憾,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与豪迈气概。整首词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英雄主义精神,展现了词人作为一位忠臣良将的高尚品质与坚定信念。(八)陆游的《金错刀行》意象、意境分析
1.典型意象分析
“黄金错刀白玉装”以宝刀象征壮志;“丈夫五十功未立”写年华老去而功业未成;“京华结交尽奇士”表现志士之间的生死相期;“一片丹心报天子”直抒报国之心。(八)陆游的《金错刀行》意象、意境分析
2.意境营造
通过宝刀、奇士、丹心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豪迈与悲凉交织的意境,既有壮心不已的豪情,也有岁月蹉跎的无奈。(八)陆游的《金错刀行》意象、意境分析
3.诗人情感
陆游表达了对功业未成的遗憾、对志士精神的颂扬,以及至死不渝的报国信念。
(九)陆游的《诉衷情》意象、意境分析
1.典型意象分析
“当年万里觅封侯”回忆年少从军;
“尘暗旧貂裘”写壮志未酬的落寞;
“胡未灭,鬓先秋”写国仇未报而人已老;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九)陆游的《诉衷情》意象、意境分析
2.意境营造
通过今昔对比、身心分离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悲凉与无奈之境。(九)陆游的《诉衷情》意象、意境分析
3.诗人情感
陆游抒发了对往昔军旅生活的怀念、对现实无能为力的悲愤,以及至老不灭的爱国情怀。(十)辛弃疾的《鹧鸪天》意象、意境分析
1.典型意象分析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词人以“壮岁”开篇,描绘了自己年轻时统率大军、旌旗招展的英勇形象。
锦襜突骑:指的是装备精良、身着华丽战袍的骑兵,他们正渡过江河,象征着诗人年轻时投身抗金斗争的壮志豪情。这些意象共同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展现了词人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十)辛弃疾的《鹧鸪天》意象、意境分析
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燕兵,代指金兵,银胡觮是箭袋,象征着金兵的备战状态。汉箭,则指宋军的箭矢,金仆姑是箭名,象征着宋军的反击。这两句通过对比,生动地描绘了宋金交战的激烈场景,展现了词人对战争的深刻记忆。
春风不染白髭须。
春风通常象征着生机与活力,但在这里却“不染白髭须”,意味着岁月的流逝与诗人的衰老。这一意象与前面的战争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词人对时光荏苒、壮志未酬的感慨。(十)辛弃疾的《鹧鸪天》意象、意境分析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万字平戎策”是诗人精心撰写的抗金策略,但“换得东家种树书”却意味着这些策略并未被采纳,反而被闲置一旁,词人只能转而从事农耕生活。这里的“东家种树书”象征着词人晚年生活的平淡与无奈,与前面的豪情壮志形成强烈反差。(十)辛弃疾的《鹧鸪天》意象、意境分析
2.意境营造
通过一系列生动具体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深沉而悲壮的意境。从年轻时的壮志豪情到晚年的无奈感慨,词人用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战争场景的描绘与诗人个人命运的变迁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和视觉画面感,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与情感的起伏。(十)辛弃疾的《鹧鸪天》意象、意境分析
3.诗人情感
在这首诗歌中,辛弃疾表达了对年轻时壮志豪情的怀念与追忆,对现实无奈与壮志未酬的感慨与遗憾,充满了深沉的忧伤与悲壮的情感色彩,展现了词人对国家、对人生、对理想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十一)尹耕《紫荆关》意象、意境分析
1.典型意象分析
“汉家锁钥惟玄塞”写关隘重要;
“隘地旌旗见紫荆”写军事布置;
“斥堠直通沙碛外”写边防遥远;
“戍楼高并朔云平”写戍楼高耸入云。(十一)尹耕《紫荆关》意象、意境分析
2.意境营造
以关隘、旌旗、戍楼等意象,构建出一幅雄浑严峻的边塞防御图景,意境宏阔而肃穆。(十一)尹耕《紫荆关》意象、意境分析
3.诗人情感
尹耕赞美了边防将士的坚守与国家的防御体系,表达了对边关安全的重视与对国家的忠诚。(十二)杨昌濬《恭诵左公西行甘棠》
1.典型意象分析
“大将筹边尚未还”写左宗棠经营边疆;
“湖湘子弟满天山”写军民同心;
“新栽杨柳三千里”写植树造林、改善边塞;
“引得春风度玉关”象征希望与生机。(十二)杨昌濬《恭诵左公西行甘棠》
2.意境营造
通过植树、春风等意象,将边塞的荒凉与人的努力相对比,营造出一种艰苦中见希望、苍凉中见生机的意境。(十二)杨昌濬《恭诵左公西行甘棠》
3.诗人情感
诗人赞美左宗棠治理边疆的功绩,表达了对国家边疆建设与民族团结的颂扬。(十三)徐锡麟《出塞》意象、意境分析
1.典型意象分析
“军歌应唱大刀环”暗喻必胜信念;“誓灭胡奴出玉关”直指革命对象;“只解沙场为国死”写为国捐躯的决心;“何须马革裹尸还”写视死如归的气概。(十三)徐锡麟《出塞》意象、意境分析
2.意境营造
通过军歌、沙场、马革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悲壮激昂、誓死报国的革命氛围。(十三)徐锡麟《出塞》意象、意境分析
3.诗人情感
徐锡麟以诗明志,表达了对清廷的愤恨、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与为国牺牲的决绝之心。三、边塞诗的风格特征分析
边塞诗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风格特征鲜明,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题材广阔,内容丰富
边塞诗词不仅描写战争场面、边塞风光,还涉及将士生活、民族交往、历史反思等多个层面。如曹植《白马篇》写少年英雄报国之志,杨炯《从军行》抒投笔从戎之愿,王维《使至塞上》绘塞外苍茫之景,李白《塞下曲》状边塞苦寒之境,严武《军城早秋》显军事决胜之志,李贺《雁门太守行》摹战场悲壮之态,岳飞《满江红》发雪耻复国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生物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福建龙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所属企业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华英面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 化学与核技术伦理(和平利用)联系试题
- 化学能力发展评估(学年)试题
- 古代太医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高考物理核心模型再巩固试题
- 2025年武汉大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 2025年高考物理“限时训练”速度提升试题(一)
- 工业地产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签订待岗协议书
- GB/T 17642-2025土工合成材料非织造布复合土工膜
- 《医用细胞生物学》课件:线粒体的功能与疾病
- 外聘电工安全协议书范本
- 自然地理学 第七章学习资料
- 风力发电机组偏航系统(风电机组课件)
- 保密知识课件下载
- 典型故障波形分析(电力系统故障分析课件)
- 2025监理工程师教材水利
- 江苏高中英语牛津译林版新教材必修一词汇(默写版)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