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巩固卷07 化学反应与能量-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原卷版_第1页
考点巩固卷07 化学反应与能量-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原卷版_第2页
考点巩固卷07 化学反应与能量-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原卷版_第3页
考点巩固卷07 化学反应与能量-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原卷版_第4页
考点巩固卷07 化学反应与能量-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巩固卷07化学反应与能量

|考点目录

考点题型

考点一化学能与热能选择题(15题)

考点二原电池化学电源

选择题(15题)

考点三电解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选择题(15题)

I考点巩固j

■考点一化学能与热能分值:30分建议用时: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I.下列变化过程,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热反应的是

C.灼热的炭与CO?反应D.甲烷与O?的燃烧反应

B.装置中的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

3.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Zn与稀盐酸的反应B.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的反应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Imol水时放出57.3kJ热量

B.稀硫酸和稀Ba(0H)2反应生成Imol水时放出57.3kJ热量

C.ILImol/L稀硫酸被Na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放出57.3kJ热量

D.O.lmol/LHC1和0.2mol/L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烯变(AH)为57.3kJ/mol

6.关于反应:①2c2H2(g)+5O2(g)=4CCh(g)+2H2O⑴AH=2600kJ/mol;

②2co(g)+Ch(g)=2CO2(g)AH=566kJ/mol;

@CH4(g)+H2O(g)=CO(g)+3H2(g)AH=+216kJ/moU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O的燃烧热为AH=+283kJ/mol

B.在③进行时,若加入催化剂,可以使CH减小

C.若有3.2gCH4与足量水蒸气按③反应,则吸收的热量是43.2kJ

D.若生成相同质量的CO2,C2H?放出的热量小于CO

7.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2H2(g)+O2(g)=2H2O(l)AH=571.6kJ/mol可以表示氢气的燃烧热

B.己知C(石墨,s)=C(金刚石,s)A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aOHgq)+HQ(aq)=NaQ(叫)+比0⑴AH=28.7kJ/mol

D.已知2c⑸+202(g)=2Oh(g)AHi;2c(s)+Ch(g)=2C0(g)AH2;则AHI〈AH2

8.某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能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能人

量L一

生成物

A.该反应的发生不需要加热或点燃

B.该反应可看成是热能转化为化学能被生成物所“储存”

C.该图可表示灼热的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

D.该反应过程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释放的能展

9.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C(s,石墨尸C(s,金刚石)AH=+1.90kJmoP可知金刚石比石墨坚硬

C.在lOl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H2(g)+O2(g)=2H2O(l)AH=285.8kJmol,

+

D.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AH=57.3kJmol',若将含0.5molH2sCh的浓硫酸与含ImolNaOH的

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1

A.已知HI(g)i\H2(g)+^l2(s)AH=26.5kJmol,由此可知ImolHI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分解后可以

放出26.5kJ的热量

B.已知2H2(g)+O2(g)=2H2O(g)AH=571.6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AH=285.8kJmol1

C.已知2c(s)+2O2(g)=2CO2(g)AHi,2C(s)+O2(g)-2CO(g)AH2,贝ij△H1"片

D.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晶,则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热

化学方程式为:NaOH(aq)+CH3coOH(aq户CH3coONa(aq)+H2。⑴AH=57.4kJmol'

I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已知C(石墨,s尸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化学反应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C.ImolH?燃烧生成水时放出的热量是比的燃烧热

则反应的焰变△电为

已知:离子电荷相同时,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下列说法正顾的是

考点二原电池化学电源分值:30分建议用时: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23•河南安阳•统考三模)一利低温ZnMnO?纤维电池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放电时,电子由N电极经电解质溶液流向M电极

B.放电时,溶液中的Z/+向N电极移动

C.若该装置外电路中有1mol电子转移,理论上两极质量变化均为32.5g

2+

D.充电时,M电极的反应式:Mn2e+4OH=MnO2+2H2O

NaOH溶液

A.电池工作时,0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B.电极b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OH6-N2+6H2O

c.燃料电池能量之间的转化是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Na'向电极a迁移

7.(2023・广西玉林・统考模拟预测)•种成本低、稳定性好的全碱性多硫化物一空气液流二次电池工作时,

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足

A.连接负载时,电极A为正极

B.膜a为阴离子交换膜,膜b为阳离子交换膜

C.连接负载时,负极区的电极反应式为:S;-2e=S;-

D.连接电源时,电路中每通过2NA个电子,生成NaOH的质量为80g

N2O5—>N2O5

A.石墨I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放电过程中K+移向石墨I电极

9.(2023・陕西咸阳•统考三模)最近科学家研发了“全氢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NaClO4的作用是传导离子并参与电极反应

C.电解质溶液中Na十向左移动,C1O4向右移动

D.全氢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O

10.(2023•北京朝阳•统考三模)某同学利用下列电池装置探究Fe"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电流表显示电子由

铁电极流向石墨电极,石墨电极上未见Fe析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盐桥中的阳离子进入右侧烧杯溶液中

D.由A、B中的现象可知,Fe?+还原性小于Fe、氧化性小于Fe"

A.电池工作时,电极I电势低

D.当电路中转移O.lmol电子时,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K+为3.9g

A.d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

C.c极区溶液的pH升高

生物膜有机废水模拟海水NaOH稀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隔膜1为阳离子交换膜,隔膜2为阴离子交换膜

C.工作一段时间后A室pH下降,C室pH升高

外壳板阴离子交换膜外壳板

:锂离子电池

模拟海水

HSO,

aCLMgSO4f•

膜1膜2

A.M极为阳极,膜2为阳离子交换膜

C.基态钵原子中有15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D.N极收集到11.2L气体(标准状况)时理论上转移Imol电子

■考点三电解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分值:30分建议用时.: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直流电源

「二二二二二—"

A.M为负极B.N极附近pH值不变化

2.(2023•浙江・校联考•模)利用电解池原理可将CO2转化为燃净或者化学用。下图通过将CO?与辛胺反应

耦合,实现了两电极体系中产物的高选择性合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中b电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C.中间的离子交换膜一定是质子交换膜

D.电解过程中,a、b两极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为2:1

3.(2023・河北•校联考模拟预测)利用CO?和HCI废气作原料,通过电化学原理制备光气原料气的装置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含HCI

的废气

B.有机电解液有利于增大C0?的溶解度

C.若用盐酸代替有机电解液,电极产物可能改变

7号百与而位

模拟海水

aCLMgSO#:扁

膜1膜2

A.M极为阳极,膜2为阳离子交换膜

C.基态镭原子中有15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D.N极收集到11.2L气体(标准状况)时理论上转移Imol电子

5.(2023•重庆沙坪坝•重庆南开中学校考模拟预测)CO?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图是

COZ在电催化下产生合成气(CO和H?)的一种方法(不考虑CO2的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电源

A.电极a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D.外电路转移Imol电子,阳极区溶液质量增加48g

6.(2023・湖南•校联考三模)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以二氧化硫和氧气为原料,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某小组同

学利用该燃料电池,通过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钱和盐酸的方法制备NCb,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d极区流出的Y溶液是浓盐酸

B.电解时图甲中电极b与图乙中电极c相连接

D.电路中每通过Imole,就有1molH+从a极区迁移到b极区,1molCl从d极区迁移到c极区

A.b为电源负极,气体X为H?

B.膜I、膜II依次适合选用阴离子交换膜、阳离子交换膜

C.电解过程中需及时补充NaQ

8.(2023・安徽•校联考三模)天津大学化学团队以CO?和辛胺为原料实现了甲酸和辛曙的高选择性合成,工

作原理如图(隔膜a只允许OH通过)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i2P电极的电势比In/ImChx电极的高

B.In/In2O3x电极上可能有副产物生生成

C.电解过程中,OH由In/In2O3X电极区向Ni2P电极区迁移

D.电路中转移2moi电子时,阴极区溶液质量增加44g(不考虑气体的溶解)

9.(2023•江苏•统考二模)用电解法对酸性含氯氨氮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DSA电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连接

C.降解过程中应该控制条件避免发生反应②

9ab?

NH

03双20

极OH-)

N(V膜

KNO3、KOH溶液KOH溶液

A.n是H*

B.a接电源正极

11.(2023•上海虹口・统考二模)对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的判断错误的是

1B0----------

A.开关K置于A处时,可减缓铁的腐蚀

B.开关K置于A处时,铁棒表面有氢气产生

C.开关K置于B处时,铁棒一定为负极

D.开关K置于B处时,可通过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减缓铁的腐蚀

12.(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甲、乙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铁的电化学防腐原理,相同时间后继

续进行实验。

实验①:甲同学分别向I、II中Fe电极附近滴加K3[Fe(CN)6]溶液,I中产生蓝色沉淀,H中无沉淀。

实验②:乙同学分别取I、II中Fe电极附近溶液,滴加K3[Fe(CN)6]溶液,【、1【中均无沉淀。

Zn石墨耳--Fe

\

经酸化的3%NaCl溶液

In

卜列说法正确的是

B.II为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Fe电极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

C.由实验①中I、II现象的差异,推测K3[Fe(CN)6]在I中氧化性强于II

D.由实验可知,两种保护法均能保护Fe,且II保护得更好

13.(2023・浙江•模拟预测)海港、码头的钢制管桩会受到海水的长期侵袭,常用外加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