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09定性探究
9题型分析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常会物质性质或原理的探究为实验考点进行考查。
SI真题回顾
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现象
实验团极少量12溶解,溶液为淡红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转化为白色沉淀,溶液仍为淡红色
实验团部分L溶解,溶液为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转化为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棕色
实验回12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
(1)初始阶段,Cu被氧化的反应速率:实验团(填“或"=〃)实验(3。
步骤b.取分液后的无色水溶液,滴入浓氨水。溶液颜色变浅蓝色,并逐渐变深。
步骤a的目的是0
(3)结合实验团,推测实验团和团中的白色沉淀可能是Cui,实验(3中铜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是。分别取实验缶和团充分反应后的固体,洗涤后得到白色沉淀,加入浓KI溶液,
(填实验现象),观察到少量红色的铜。分析铜未完全反应的原因是o
(5)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在上述实验中Cu被L氧化的产物中价态不同的原因:。
【答案】(1)<
(1)提高KI浓度,便于提高I,的浓度,与Cu接触更加充分,Cu与I;的反应速率加快,故实验即:实验团。
2、(2023•湖南卷)金属Ni对H2有强吸附作用,被广泛用于硝基或炭基等不饱和基团的催化氢化反应,将
块状Ni转化成多孔型雷尼Ni后,其催化活性显著提高。
已知:①雷尼Ni暴露在空气中可以自燃,在制备和使用时,需用水或有机溶剂保持其表面"湿润";
②邻硝基基胺在极性有机溶剂中更有利丁反应的进行。
某实验小组制备雷尼Ni并探究其催化氢化性能的实验如下:
步骤1:雷尼Ni的制备
步骤2:邻硝基苯胺的催化氢化反应
反应的原理和实验装置图如下(夹持装置和搅拌装置略装置13用于储存和监测反应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⑶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操作⑹中.判断雷尼Ni被水洗净的方法是:
(3)操作(e)中,下列溶剂中最有利于步骤2中氢化反应的是;
A.丙酮B.四氯化碳C.乙醇D.正己烷
(4)向集气管中充入H?时,三通阀的孔路位置如下图所示:发生氢化反应时,集气管向装置回供气,此时
孔路位置需调节为:
(5)仪器M的名称是;
反应前应向装置团中通入N?一段时间,目的是;
(7)如果将三颈瓶N中的导气管口插入液面以下,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8)判断氢化反应完全的现象是o
【答案】(1)2AI+2OH+2H2(D=2AI。/3H2个
(2)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取,如果溶液不变粉红色,则证明洗涤干净,否则没有洗涤
干净
(3)C(4)B
(5)恒压滴液漏斗
(6)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雷尼Ni自燃
(7)管道中气流不稳,不利于监测反应过程
(8)集气管中液面不再改变
【解析】首先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锲铝合金中的铝,过滤后先后用碱和水来洗涤固体银,随后加入有机溶
剂制得雷尼银悬浮液,用于步骤2中邻硝基苯胺的催化氢化。(1)铝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
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AI+2OH+2H2。=2川0;+3出个;
(2)由于水洗之前是用碱洗,此时溶液显碱性,故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来判断是否洗净,具体方法为,取最
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酉太,如果溶液不变粉红色,则证明洗涤干净,否则没有洗涤干净;
(3)根据题给信息可知,邻硝基苯胺在极性有机溶剂中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在丙酮,四氯化碳,乙醇,
正己烷中极性较强的为乙醇,C正确;
(4)向集气管中充入H?时,氢气从左侧进入,向下进入集气管,则当由集气管向装置13供气,此时孔路位
置需调节为气体由下方的集气管,向右进入装置团,应该选B,而装置C方式中左侧会漏气,不符合题意,B
正确;
(5)由图可知,仪器M的名称是恒压滴液漏斗;
(E)根据题给信息可知,雷尼Ni暴露在空气中可以自燃,故反应前向装置团中通入N?一段时间,目的是排
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雷尼Ni自燃;
(7)如果将三颈瓶N中的导气管口插入液面以下,则会在三颈瓶中产生气泡,从而导致管道中气流不稳,
不利于监测反应过程;
(8)反应完成后,氢气不再被消耗,则集气管中液面不再改变。
3、(2022.北京)某小组同学探究不司条件下氯气与二价镒化合物的反应C
资料:i.MI12+在一定条件下被Cb或C1CT氧化成Mn€)2(棕黑色)、MnOr(绿色)、MnO;(紫色)。
ii.浓碱条件下,MnO4可被OH还原为MnO:。
iii.Cb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NaClO的氧化性随碱性增强而减弱。
实验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
C中实验现象
实验物质a
通入CL前通入Cb后
产生棕黑色沉淀,且放置后
I水得到无色溶液
不发生变化
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口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
II5%NaOH溶液
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口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
III40%NaOH溶液
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1)B中试剂是。
(2)通入CL前,实验II、山中沉淀由白色变为棕黑色的化学方程式为。
(3)对比实验I、II通入Cb后的实验现象,定于二价镭化合物还原性的认识是
(4)根据资料ii,实验IH中应得到绿色溶液,实验中得到紫色溶液,分析现象与资料不符的原因:
原因一:可能是通入CL导致溶液的碱性减弱。
原因二:可能是氧化剂过量,氧亿剂将MnO『氧化为MnOi。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能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但通过实验测
定溶液的碱性变化很小。
②取实验III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40%NaOH溶液,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且绿色缓慢加
深。溶液紫色变为绿色的离子方程式为,溶液绿色缓慢加深,原因是
MnO?被(填化学式)氧化,可证明实验出的悬浊液中氧化剂过量。
③取实验II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水,溶液紫色缓慢加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6)为检验上述实验收集到的产物,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脸并得出相应结论。
实验序号检验试剂和反应条件现象结论
①酸性KMnCU溶液紫红色褪去产物含有乙醛
②新制CU(0H)2,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产物含有乙醛
③微红色含酚酷的NaOH溶液微红色褪去产物可能含有乙酸
实验①)中的结论不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o
【答案】(1)分液漏斗锥形瓶
(2)刚好没过MnOz固体试管内的H2O2溶液被压入长颈漏斗中,与MnO2分离
(3)液面上升打开弹簧夹心
(4)ab
(5)-「
浓硒
(6)①乙醇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解析1川双氧水和催化剂制取氧气。制得的氯气经干燥后进入盛有乙醇的圆底烧瓶中,和热的乙醇一起
进入硬质玻璃管中,在铜的催化伦用卜发生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醛。生成的乙醛进入试管中,被冷
凝收集。
(1)根据仪器构造可知,甲装置中主要仪器的名称为分液漏斗和锥形瓶;
(2)乙装置是启普发生器的简易装置,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用粘合剂将MnO2制成团,放在
多孔塑料片上,连接好装置,气密性良好后打开活塞K】,经长颈漏斗向试管中缓慢加入3%Hz5溶液至刚
好没过MnOz固体,此时可以产生氧气,氧气通过导管导出。欲使反应停止,关闭活塞Ki,此时由于气体还
在产生,使容器内压强增大,可观察到试管内的出。2溶液被压入长颈漏斗中,与MnO2分离;
(3)丙装置用圆底烧瓶盛装H2O2溶液,可用丁•制备较多02,催化剂伯丝可上下移动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制备过程中如果体系内压强过大,H2O2溶液会被压入安全管中,可观察到安全管中液面上升,圆底烧瓶中
液面下降。此时可以将销丝抽离W02溶液,使反应速率减慢,还可以打开弹簧夹心,使烧瓶内压强降低:
(4)催化剂的丝可上下移动可以控制制备反应的开始和结束,a正确;催化剂与液体接触的面枳越大,反
应速率越快,可通过调节催化剂与液体接触的面积来控制反应的速率,b正确;内装置用圆底烧瓶盛装H2O2
溶液,与乙装置相比,可用于制备较多02,但产物中的。2含量和杂质种类和乙中没有区别,。错误;
(5)氧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所以可以用一个洗气瓶,里面盛装浓硫酸干燥氧气,如图
浓硫酸
(6)实验①不合理,因为乙醉有挥发性,会混入生成的乙醛中,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锌酸钾溶液褪色,所以
酸性高锌酸钾溶液褪色不能证明产物中含有乙醛。
5、(2021•北京卷)某小组探究卤素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
化规律。
(1)浓盐酸与MnCh混合加热生成氯气。氯气不再逸出时,固液混合物A中仍存在盐酸和MnCh.
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o
②电极反应式:
i.还原反应:MnO2+2e+4H*=Mn2++2H2O
ii.敏化反应:o
③根据电极反应式,分析A中仍存在盐酸和MnCh的原因。
I随c(H+)降低或c(MM+)浓度升高,MnO2氧化性减弱。
ii.随c(CI)降低,o
④补充实验证实了③中的分析。
实验操作试剂产物
11;试剂较浓比S04有氯气
IIa有氯气
i
i
IIIK固液混合物Aa+b无氯气
a是,b是
(2)利用c(H+)浓度对MnCh氧化性的影响,探究卤素离子的还原性。相同浓度的KCI、KBr和KI溶液,能
与MnCh反应所需的最低c(FT)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从原子结构角度说明理由___________o
(3)根据(1)中结论推测:酸性条件下,加入某种化合物可以提高溪的氧化性,将+氧化为MnCh。
经实验证实了推测,该化合物是o
(4)Ag分别与ImoH?的盐酸、氢溟酸和氢碘酸混合,Ag只与氮碘酸发生置换反应,试解释原因:。
(5)总结: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变化的一般规律是o
A
【答案】(1)MnO2+4H++2CI=MM++Cl2个+2出02cl2e=Cb个Cl还原性减弱或Cb的氧化性增强
KCI固体(或浓/饱和溶液)MnSO4固体(或浓/饱和溶液)
(2)KCI>KBr>KICkBr、I位于第VIIA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
力逐渐减弱,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3)AgNCh或Ag2so4
(4)比较AgX的溶解度,Agl溶解度最小,Ag++l=AglJ使得Ag还原性增强的最多,使得2Ag+2H+=2Ag++Hz个
反应得以发生
(5)氧化剂(还原剂)的浓度越大,其氧化性(还原性)越强,还原产物(还原产物)的浓度越大,氧化剂(还原剂)
的氧化性(还原性)越小;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浓度越大或生成物浓度越小,氧化剂氧化性越强
【解析】(1)①二氧化锦和浓盐酸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2MM++Cl2个+2W0;②氧化反
应是元素化合价升高,故氧化反应为:2CI2e=Cb个③反应不能发生也可能是还原剂还原性减弱,或者产生
了氧化性更强的氧化剂;④可以从增大氯离子浓度的角度再结合实验II的现象分析,试剂a可以是KCI固
体(或浓/饱和溶液):结合实验川的显现是没有氯气,且实验III也加入了试剂a,那一定是试剂b影响了实
验III的现象,再结合原因i可知试剂b是MnSO4固体(或浓/饱和溶液);
(2)非金属性越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反应时所需的氢离子浓度越小,故顺序是KCI>KBr>KI;其原因
是Cl、Br、I位于第VIIA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阴离
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3)根据(1)中的结论推测随CI浓度降低导致二氧化钵的氧化性减弱,那么如果进一步降低CI浓度降低
则可以导致可以提高溪的氧化性,将MM+氧化为MnO2;
(4)若要使反应2Ag+2H+=2Ag++Hz个发生,根据本题的提示可以降低Ag+浓度,对比AgX的溶解度,Agl溶
解度最小,故Ag只与氢碘酸发生置换反应的原因是:比较AgX的溶解度,Agl溶解度最小,Ag++l=AglJ使
得Ag还原性增强的最多,使得2Ag+2H+=2Ag"H2个反应得以发生;
(5)通过本题可以发现,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还与物质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氧化性或者还原性越强。
6、12021•湖北卷)超酸是一类比纯硫酸更强的酸,在石油重整中用作高效催化剂。某实验小组对超酸HSbF6
的制备及性质进行了探究。由三氯化睇(SbCb)制备HSbF6的反应如下:SbCL+C1-,SbCL'
SbCls+6HF=HSbF6+5HCIo制备SbCk的初始实验装置如图(毛细管连通大气,减压时可吸入极少量空气,防止
液体暴沸;夹持、加热及搅拌装置略):
相关性质如表:
物质熔点沸点性质
SbCI373.40220.30极易水解
SbCh3.50140团分解790/2.9kPa极易水解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中两个冷凝管_(填"能"或"不能”)交换使用。
(2)试剂X的作用为_、_o
(3)反应完成后,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减压转移_(填仪器名称)中生成的SbCk至双口烧瓶中。用真
空泵抽气减压蒸储前,必须关闭的活塞是_(填,"或"b〃);用减压蒸储而不用常压蒸储的主要原因是
(4)实验小组在由SbCk制备HSbF6时,没有选择玻璃仪器,其原因为(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5)为更好地理解超酸的强酸性,实验小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弱酸在强酸性溶剂中表现出碱的性质,
如冰醋酸与纯硫酸之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38OH+H2s04=[CH3c(OH^YHSCM。以此类推,邪。4与HSbF6
之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一。
(6)实验小组在探究实验中发现蜡烛可以溶解于HSbF6中,同时放出氢气。已知烷煌分子中碳氢键的活性
大小顺序为:甲基(一CH3)〈亚甲基(一CH2—)〈次甲基(工H—)。写出2一甲基丙烷与HSbF6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一O
【答案】(1)不能
(2)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三口烧瓶使SbCb、SbCk水解
(3)三口烧瓶b防止SbCk分解
/
(4)SiO2+4HF=SiF4r+2H2O
+
(5)H2SO4+HSbF6=[H3SO4][SbF6]
(6)CH3CH(CH3)CH3+HSbF6=(CH3)3C*+SbF;+H2个
【解析】(1)与直形冷展管相比,球形冷凝管的冷却面积大,冷却效果好,且由于球形冷凝管的内芯管为
球泡状,容易在球部枳留蒸懦液,故不适宜用于倾斜式蒸储装置,多用于垂直蒸储装置,故实验装置中两
个冷凝管不能交换使用;
(2)根据表中提供信息,SbCb、SbCk极易水解,知试剂X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三口烧瓶,同时
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3)由实验装置知,反应完成后,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减压转移三口烧瓶中生成的SbCk至双口烧瓶
中;减压蒸储前,必须关闭活塞b,以保证装置密封,便于后续抽真空;根据表中提供信息知,SbCk容易
分解,用减压蒸馅而不用常压蒸馅,可以防止SbCk分解:
(4)在由SbQs制备HSbFe时,需用到HF,而HF可与玻璃中的SiCh反应,故不能选择玻璃仪器,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SiCh+4HF=SiF4个+2田0;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2)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关闭止水夹K,。
(4)每组实验过程中,反应物浓度变化很小,忽略其对反应速率测定的影响。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t/s
醋酸水
14.0V,4.08.0334
244.04.0V.150
38.04.04.04.083
412.04.04.00.038
®\=______
③醋酸的作用是0
【答案】(1)锥形瓶
(2)通过分液漏斗往A中加水,一段时间后水难以滴入,则气密性良好
(3)水浴加热
(4)4.06.02加快反应速率
【解析】(1)仪器A的名称为锥形瓶;
(2)气体发生装置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关闭止水夹K,通过分液漏斗往A中加水,
一段时间后水难以滴入,则气密性良好;
③错酸在反应前后没变,是催化剂的作用是加快反应速率;
)_________________
SI解题必备
一、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
1、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类型
(1)根据物质性质设计实验方案
(2)根据物质的结构(或官能团)设计性质实验方案
2、物质性质探究、验证实验的考查角度
①难溶性碳酸盐一J氧化物+CO2
②碳酸的酸式盐一J碳酸的正盐+CO2+H2O
热分解产物的③钱盐—一NH3+相应的酸(或酸性氧化物+H2OWNH4NO3除外)
性质探究、判断
④硝酸盐—一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亚硝酸盐)+氮氧化物(NO或N02)+
O2
⑤草酸晶体一JCO2+CO+H2O
如探究S02具有还原性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酸性KMnO』溶液中,通过观
物质氧化性、还察酸性KMnO4溶液是否褪色来说明;如探究Fe3+的氧化性强于I?时,可
原性的判断利用FeCh与淀粉一KI溶液反应,通过溶液变蓝色来说明Fe3+的氧化性强
于12
验证同周期、同
一般通过设计比较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来完成。如通过比较
主族元素性质
Mg、Al与同浓度盐酸反应产生H2的快慢来说明Mg、Al的活泼性般j序
的递变规律
电解质强弱的如探究一元酸HA是弱酸的方法是常温下配制NaA溶液,测pH,若pH>7,
判断则说明HA为弱酸
物质酸性强弱如探究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可利用相对强的酸制备相对弱的酸的反应
的判断原理,将CO?气体通入NazSiCh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来判断
钢铁发生电化
可以通过控制钢铁是否与空气接触、所接触的电解质溶液的酸碱度、钢铁
学腐蚀的规律
在腐蚀过程中体系内的气压变化等设计实验,找出规律
探究
3、物质性质探究验证实验的注意事项
(1)在离子检验、气体成分检验的过程中,要严格掌握检验的先后顺序,防止各成分检验过程中的相
互干扰。
(2)若有水蒸气生成,先检验水蒸气,再检验其他成分,如C和浓H2so4的反应,产物有SO?、C02
和田0位),通过实验可检验三种气体物质的存在,但SO?、C0?都要通过溶液进行检验,对检验H20(g)有
干扰,检验COz用石灰水时SO2对C02有干扰。
(3)对于需要进行转化才能检验的成分,如CO的检验,要注意先检验CO中是否含有C02,如果有
CO2,应先除去C02再对co实施转化,最后再检验转化产物C02,如HOOC—COOH2^C02T+C0T+
H20T中CO的检验。
(4)要重视试剂名称的描述,如有些试剂的准确描述为: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酸性高钵酸钾溶
液、浓硫酸、饱和NaHCCh溶液、NaOH溶液等。此外还应注意某些仪器的规格。
二、反应产物、反应机理的探究
1、解答产物确定题的思路分析
由性质确定反应产物是解此类题目的根本思路,而题目中所涉及的物质,一般分为两类。
常见的熟要注意物质的特殊性质,比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物理
第一类
悉物质性质,或能与哪些物质反应生成特殊的沉淀、气体等化学性质
能类比迁虽然平时接触不多,但其某种组成成分、结构成分(如离子、原子
第二类
移的陌生团、官能团等)必然学过,则可以考虑与其结构相似的物质的性质,
物质途而推断其具体组成
2、寻求反应机理类探究性实验解题流程
3、文字表述题的各种答题规范
(1)沉淀洗涤是否完全的检验答题模板
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入少量……溶液(试剂),若……(现象),表示已经洗涤完全。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四个得分点:取样+试剂+现象+结论。
取样要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液
试剂选择合理的试剂
现象须有明显的现象描述
结论根据现象得出结论
(2)实验操作的原因、目的、作用的答题要点
明确实验目的:做什么
答题要素明确操作目的:为什么这样做
明确结论: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理由是什么
操作: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
得分点及关键词
作用:须有明确的结论、判断、理由
(3)实验现象的准确、全面描述
现象描述要全面: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闻到的
现象描述要准确:如A试管中……B处有……
答题要素
按“现象+结论”格式描述,忌现象结论不分、由理论推现象、指出
具体生成物的名称
溶液中:颜色由……变成……,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溶
液变浑浊,生成(产生)……沉淀,溶液发生倒吸,产生大量气泡(或
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有液体溢出等
得分点及关键词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逐渐溶解,体积逐渐变小,颜色由……
变成……等
气体:生成色(味)气体,气体由....色变成色,先变
后……(加深、变浅、褪色)等
(4)试衣的作用的答题模板
答题要素试剂的作用是什么?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作用类:"除去防止""抑制'"使……”等,回答要准确
得分点及关键词作用一目的类:“作用”是“……”,"目的”是“..….“,回答要准确全
面
好题精练
1、(2024辽宁省高三上学期10月大联考)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某小组利用O.lmol/LKI溶液和
O.lmol/LFeCb溶液通过实验验证2I+2Fe3+U2Fe2++b为可逆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100mL0.1000mol/LKI溶液,需称量固体KIg(精确到0.01)。
(2)实验验证:取l.OmLO.lmol/LKI溶液和LOmLO.lmol/LFeCb溶液于试中,充分反应后,滴加几滴KSCN
溶液,观察到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3)实验探究:向盛有6mL0/mol/L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ImLO.lmol/LFeCh溶液反应后溶液呈黄色;取出
2.0mL反应后混合液,加入2.0mLCC14,振荡、静置,液体分层,下层溶液呈紫红色,上层溶液呈淡黄色。
①若要检验萃取后的上层淡黄色溶液中是否含碘单质,可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O
②实验中KI溶液过量的目的是。
(4)有小组同学采用电化学装置(如图所示)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进行了验证。
灵敏电流计
石墨工I子墨
甲乙
①向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O.lmol/LKI溶液、O.lmol/LFeCb溶液,观察到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电
流方向为从左至右),则乙烧杯中加入的溶液是。
②随着反应的进行,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幅度不断减小,一段时间后示数为0,此时向甲烧杯中加入一定量
固体(填标号),可观察到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
A.FeChB.FeChC.I2
(5)写出氯化铁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答案】(1)1.66
(2)溶液变为红色(3)①取少量上层淡黄色溶液,滴加儿滴淀粉溶液,若观察溶液变蓝,说明
含有碘单质②确保反应物FcCb完全反应
(4)①KI溶液②C
(5)做电路板腐蚀剂
【解析】(1)需要KI的物质的量为0.1mol/Lx0.1L=0.01mol,则KI的质量为0.01molxl66g/mol=1.66g;
(2)该反应为可逆反应说明反应后还有Fr+剩余,滴加几滴KSCN溶液,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
(3)①用淀粉溶液检验碘单质,实验操作取少量上层淡黄色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若观察溶液变蓝,
说明含有碘单质;
②实验中KI溶液过量的目的是确保反应物FeCh完全反应;
(4)①该装置组成原电池,电流方向为从左至右,则#是正极、右是负极,根据反应2I+2Fe3+=2Fe2++b,
碘元素化合价升高,铁元素化合价降低,则甲装FeCh溶液,乙烧杯加入KI溶液;
②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说明左是负极、右是正极,根据①的甲烧杯内含有FeQ2,应加入氧化剂,此
时向甲烧杯中加入一定量固体12,C正确;
(5)氯化铁溶液能与Cu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做电路板腐蚀剂。
2.(2023海口高三模拟)实验室以浓硫酸、铜与NaOH溶液为原料制取少量NaHSCh并探究其性质,已知CuCl
为白色难溶于水的化合物。
I.制备NaHSOK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a的名称是。
(2)装置丙的作用是o
II.探究:NaHSCh与CW的反应,设计实验:向2mLimol『NaHSO3溶液中加入2mLlmolL_,C11SO4溶液,
得到绿色溶液,3min内无明显变叱。将所得混合液分为两等份。
①第•份加入适量Na2sO,固体,瞬间无明显变化,30s时也无明显变化。
②另一份加入适量NaCl固体,瞬间无明显变化,30s时有无色气体和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溶液颜色变浅。
(3)推测实验②产生的无色气体为SOz,用新制的氯水检验该无色气体,可观察到淡黄绿色消失,滴加BaCl>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SO?与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o
(4)对实验II产生SO2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两种假设:
假设1:QP+水解使溶液中c(H+)漕大。
假设2:C「存在时,C『+与HSO;反应生成CuCl白色沉淀,溶液中c(H+)增大。
①假设]不合理,实验证据是。
②实验证实假设2合理,实验H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
+
和H+HSO3=SO2t+H2OO
【答案】(1)分液漏斗
(2)防倒吸、尾气处理
(3)SO2+CI2+2H2。=4不+2cl4-SOF
(4)实验①无气体放出2Cu2++HSOJ+2C「+H2O=2CuQl+SO干+3H+
【解析】甲中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乙口过量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
氢钠,二氧化硫有毒,用丙中的高镭酸钾氧化二氧化硫,防止污染。(4)②C1存在时,CLP卡与HSO3反应
生戌CuQ白色沉淀,氢离子浓度增大,亚硫酸氢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放出二氧化硫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
+
式为2CU2++HSO9+2C「+H2O=2CUC11+SO/+3H+、H+HSO?=SO2t+H2Oo
3、(2024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某小组在做铜与浓硫酸(装置如下图)的反应实验时,发现有如下
的反应现象:
序
操作现象
号
①加热铜丝表面变黑
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为墨绿色浊液,试管底部开始有灰白色沉淀生成。
②继续加热
品红溶液褪色。
试管中出现“白雾”,浊液逐渐变为澄清,溶液颜色慢慢变为浅蓝色,试管
③再加热
底部灰白色沉淀增多
冷却,将灰白色固体倒
④形成蓝色溶液
入水中
(1)铜丝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甲组同学对实验中形成的墨绿色溶液进行探究,特进行下列实验:
操作现象
I组直接取其铜丝(表面有聚氯乙烯薄膜)做实验溶液变成墨绿色
II组实验前,先将铜丝进行灼烧处理溶液变蓝
请解释形成墨绿色的原因:o
(2)①.漂白②.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
(4)将白雾通入水中,取其部分,加入紫色石荒试液变红;然后再加入盐酸酸化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化
钢,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白雾为硫酸
(6)66.67%
【解析】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用品红溶液验证其漂白性,用NaOH涔液吸收有毒
的二氧化硫,可抽动的铜丝能控制反应进程。
A
(1)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浓)=CuSO4+SO2f+2H20。
(2)品红溶液褪色,体现SO?的漂白性;S0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碱液反应,则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
SO2,防止污染空气;
(3)形成墨绿色的原因:聚四氯乙烯受热分解产生氯化氢,溶于水产生的氯离子与铜离子形成[CuCLF(黄
色),[Cu(H2O)4]2+呈蓝色,两者混合则成墨绿色;
(4)将向雾通入水中,取其部分,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然后再加入盐酸酸化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化
钢,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白雾为硫酸:
(5)滴加适量稀盐酸,则发现黑色沉淀几乎不溶解,溶液也不变蓝即无CM+存在,则说明黑色沉淀中不含
有CuO;已知CuS为黑色,能溶于浓盐酸,则适量浓盐酸与CuS反应生成黄色[CuCInP(n=l〜4),反应的
+2n
离子方程式:CuS+2H+nCl=[CuCIn](n=1~4)+H2St»
4、(2023广东统考二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硫的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
⑦.制备二氧化硫
(I)制备SO?气体最合适的发生装置是(填写字母)。
团.制备硫代硫酸钠
已知:硫代硫酸钠易与酸反应。
反应iii的化学方程式为。
(3)当pH值接近于7时,停止通入SO?的原因是o
同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标号V(蒸馄水)/mL
A1.53.510
B2.53.59
C3.53.58
D3.52.59
E3.51.510
通过实验绘制出的浑浊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③请在答题卡相应的图中画出实验C对应的曲线。
(3.探究性质
(5)某实验小组提出假设:t秒前生成了L,但U继续与溶液中的SO?反应,且该反应速率较快,故溶液没
有立刻变蓝,清写出SO」与k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6)为验证该实验小组的假设合理,设计下面实验:
操作:向变蓝色的溶液中;现象:蓝色迅速消失,一段时间后再次变蓝。
【答案】(1)C
(2)Na2sCh+S=3Na2s2O3
(3)若S02过量,溶液呈酸性,Na2s2。3会发生歧化反应被损耗
(5)SO2+l2+2H2O=2|-+SO4-+4H*
(6)通入少量S5
【解析】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制备二氧化硫和硫代硫酸钠,并探究浓度对硫代硫酸钠溶液与
酸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和硫代硫酸的还原性。(1)70%的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固体反应制备二氧化硫的反应
为易溶于水的亚硫酸钠与70%的浓硫酸不加热制备易溶于水的二氧化硫的反应,所以制备装置应选择固液
不加热的反应装置C,C正确;
(2)由题意可知,反应iii发生的反应为反应生成的硫与亚硫酸奶溶液反应生成硫代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Na2sCh+S=3Na2s2O3;
(3)溶于水的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使溶液呈酸性,硫代硫酸钠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歧化反应生
成硫、二氧化硫和水,所以为防止硫代硫酸钠发生歧化反应造成损耗,所以当溶液pH值接近于7时,停止
通入二氧化硫;
(4)①由表格数据可知,实验C、D、E中溶液总体积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枳相同,而稀硫酸和蒸储水
的体积不同,则由探究实验变量唯一化原则可知,实验C、D、E探究稀硫酸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由图可知,实验D出现浑浊度的时间少于实验B,说明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
影响更大;
(5)由题意可知,二氧化硫与碘水反应生成氢碘酸和硫酸,反应的离了•方程式为SO2+l2+2H2O=2|-+SO:+4H,;
(6)由题给信息可知,向变蓝色的溶液中通入少量一氧化硫,溶液蓝色迅速消失,一段时间后再次变篮说
明该实验小组提出的假设合理。
5、(2024湖南省百万大联考第一次质量检测)浓硫酸、五氧化二磷都是常用的酸性干燥剂。某小组为了探
究它们的干燥能力,设计如下实验(加热装置省略),实验中观察到B中白色粉末变蓝,D中产生白色沉淀,
AD
部分信息如下:
①已知几种物质的熔点、沸点如下表所示:
98.3%硫酸磷酸三氧化硫
熔点/℃10.54216.8
沸点/七33821344.8
②Ba3(PO4)2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1)仪器M的名称是oD中倒置漏斗的作用是o
(2)根据B中现象,可推断从A中逸出的物质含(填化学式)。
(3)D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根据实验结果推知,五氧化二磷的干燥能力(填“强于”、“弱于"或''等于")98.3%硫酸。
(5)下列气体可以用98.3%硫酸干燥,也可以用五氧化二磷干燥的是(填标号)。
a.硫化氢b.氨气c.二氧化氮d.氯气
(6)加热A装置时温度不宜超过213C,其原因是o
【答案】(1)①.具支试管②.防倒吸
(4)强于(5)d
(6)温度高于213℃,磷酸易挥发,与氯化铁溶液反应可能生成磷酸钢
【解析】浓硫酸和P2O5反应,生成的产物使B中白色粉末变蓝,说明有水生成,D中产生白色沉淀且品红
溶液不褪色,说明还有S03生成。
(1)仪器M的名称为具支试管。SO?与水剧烈反应,D中倒置漏斗的作用为防止倒吸。
(2)B中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反应有水生成,A中逸出的物质含有Hz。。
(4)反应中有S03生成,是五氧化二磷吸收了浓硫酸中水,使其转化为SO3,说明五氧化二磷的干燥能
力强于98.3%的浓硫酸。
(5)硫化氢具行还原性,能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a错误;氨气为碱性气体,
不能用浓硫酸干燥,b错误;二氧化氮会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c错误;氯气与浓硫酸和五氧
化二磷都不反应,可用浓硫酸或五氧化二磷干燥,d正确。
(6)从表中可知,磷酸的沸点为213C,加热A装置时温度若高于213℃,磷酸易挥发,与氯化钢溶液反
应可能生成磷酸铁,会干扰实验。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继续探究】针对该反应速率较慢,小组同学查阅资料,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装置序号试齐1」a现象
试剂aiiCu表面产生少量气泡,溶液逐渐变蓝,后产生较多气泡
口iii溶液立即变为深蓝色,产生大量气泡,Cu表面有少量蓝色不溶物
0.5gCu
(2)实验ii中:溶液变蓝的原因是(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经检验产生的气体为氧气,产生
氧气先慢后快的原因是。(不考虑温度的影响)。
I__0
Cu■♦石墨
已知:电压大小反映了物质氧化运原性强弱的差异;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差异越大,电压越大。
a.K闭合时,电压为X。
b.向U型管右侧溶液中滴加氨水后,电压不变
c.继续向U型管左侧溶液中滴加氨水后,电压增大了y。
①解糅步骤c中电压增大的原因:。
②若向U型管左侧溶液中滴加硫酸后,电压不变,继续向U型管右侧溶液中滴加硫酸后,电压增大了z。
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5)结合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化学是研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C.在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中,增大反应物浓度或降低生成物浓度,氧化剂(还原剂)的氧化性(还原性)增强
(4)酸碱性(5)AC
7、(2023河南省开封市第二次模拟)某小组根据硫元素的化合价,预测SO2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并设
计实验进行探究。
I.探究SO2的还原性:向试管中通入足量SCh(尾气处理装置已略),记录如下。
装置编号实验现象
so,一=j
a碘水溶液的棕黄色褪去
I/试剂
bFeMSO)溶液—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
(2)b中的实验现象为“将b所得溶液分成三份,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①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实验②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氯水,溶液变红。
实验③向第三份溶液中先加入稀盐酸酸化,再加入BaCb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实验不能证明SO2与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原因是
n.探究so?的氧化性:向试管中通入足量sc>2(尾气处理装置已略),记录如下。
装置编号试剂实验现象
rC3mol-L1稀硫酸始终无明显变化
)试剂
1L铜片d3mol-L1稀盐酸铜片表面变黑,溶液变为棕色
已知:i.水合Cu+既易被氧化也易被还原,因此水溶液中无法生成水合Cu+。
ii.CuQ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可溶于c(。)较大的溶液生成[CuChE
(3)证明d所得棕色溶液含有[C1CR2:用滴管吸取少量棕色溶液,滴入蒸饵水中,出现白色沉淀。用平
衡移动原理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0
(4)与c对比,d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
(5)由实睑II可推知,该条件下SO?、CuCI、Cu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4)C1与Cu+结合成[CuCh]2,其氧化性弱于SO2,使Cu能够被S02氧化
2+
(5)CU>SO2>CUC1
(4)c和d的区别在于阴离子,硫酸根无明显现象,氯离子产出明显现象,所以从氯离子角度分析,C1与
Cu,结合成[CuCbF,其氧化性弱于SO2,使Cu能够被SO2氧化;
(5)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为氧化性强的得到氧化性弱的,即氧化剂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在硫酸的作用下,
c中二氧化硫不能将CM+还原为Cu+或Cu,在盐酸中氯离子与Cu+结合成,其氧化性强于Cu,能够被二氧
化硫氧化。
8、(2024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超酸是一类比纯硫酸更强的酸。某兴趣小组
的同学对超酸HSbF6的制备及性质进行了探究。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广东省兴宁市宋声学校八年级月考数学试卷
- 绘画用铅笔延长器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红外人体测温安检门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项目商业计划书
- 精密数控雕刻机器人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项目商业计划书
- 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心得
- 小学语文故事作文写作技巧汇编
- 六年级语文模拟测试题解析
- 2025年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中医亚健康调理(疲劳、失眠)技术考核试卷
- 货物运输业涉税风险防范操作指南
- 2025年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NVH测试考核试卷
- 《学习指导与练习 语文 基础模块 上册》参考答案
- 马工程《文学理论》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各单元教材分析 讲义
- 课程纲要(知识清单)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 医学信息集成标准与技术 课件 第六章 医疗健康信息集成规范IHE
- (正式版)QC∕T 1207-2024 燃料电池发动机用空气压缩机
- 2024年辽宁沈阳市近海控股集团招聘24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有效介入的方法及实施效果探析11000字(论文)】
-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动申报表
- 《审计实务》第6讲 函证程序(下)
- 六年级分数应用题100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