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试验检测师之桥梁隧道工程通关题库(附答案)_第1页
2025年试验检测师之桥梁隧道工程通关题库(附答案)_第2页
2025年试验检测师之桥梁隧道工程通关题库(附答案)_第3页
2025年试验检测师之桥梁隧道工程通关题库(附答案)_第4页
2025年试验检测师之桥梁隧道工程通关题库(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试验检测师之桥梁隧道工程通关题库(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桥梁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中,标准试件尺寸为()。A.100mm×100mm×100mmB.150mm×150mm×150mmC.200mm×200mm×200mmD.120mm×120mm×120mm答案:B2.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检查时,每个断面的检查点中,()的检查点厚度应不小于设计厚度。A.60%B.70%C.80%D.90%答案:C3.桥梁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中,采用电磁感应法时,仪器校准应使用()。A.标准试块B.实际结构钢筋C.塑料垫块D.玻璃校准板答案:A4.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地质雷达法适用于探测()。A.深层地下水B.前方50m内的断层破碎带C.围岩级别变化D.瓦斯浓度答案:B5.桥梁静载试验中,当某测点应变值超过理论计算值的()时,应终止试验。A.100%B.120%C.150%D.200%答案:B6.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抗渗等级检测时,试件养护龄期为()。A.7dB.14dC.28dD.56d答案:C7.桥梁伸缩缝安装后,其与桥面铺装的高差应不大于()。A.1mmB.2mmC.3mmD.5mm答案:C8.隧道防水层铺设时,相邻两幅防水板的搭接宽度应不小于()。A.50mmB.80mmC.100mmD.150mm答案:C9.桥梁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中,桩身完整性类别为Ⅲ类时,表明桩身存在()。A.轻微缺陷,不影响正常使用B.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C.严重缺陷,需处理D.无缺陷答案:B10.隧道围岩级别判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不包括()。A.岩石坚硬程度B.岩体完整程度C.地下水状态D.隧道埋深答案:D11.桥梁混凝土回弹法检测时,测区应均匀分布,每个构件测区数不少于()。A.3个B.5个C.10个D.15个答案:B12.隧道初期支护钢拱架安装间距允许偏差为()。A.±50mmB.±100mmC.±150mmD.±200mm答案:B13.桥梁支座抗剪弹性模量试验中,试样需在()级剪应变下循环3次。A.0.1、0.3、0.5B.0.2、0.4、0.6C.0.3、0.6、0.9D.0.5、1.0、1.5答案:A14.隧道洞内导线测量的主要目的是()。A.控制隧道贯通误差B.测定围岩变形C.检测衬砌厚度D.监测地表沉降答案:A15.桥梁斜拉索索力检测常用方法不包括()。A.压力传感器法B.频率法C.磁通量法D.回弹法答案:D16.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强度检测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数量应根据()确定。A.衬砌厚度B.施工段长度C.混凝土方量D.设计强度等级答案:C17.桥梁动静载试验中,动载试验的主要目的是()。A.验证结构刚度B.测定结构自振频率C.检测混凝土裂缝D.评估结构承载能力答案:B18.隧道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中,小导管的外插角一般控制在()。A.5°~10°B.10°~15°C.15°~20°D.20°~25°答案:B19.桥梁墩台沉降观测的周期应根据()确定。A.设计要求B.施工进度C.荷载变化D.以上均是答案:D20.隧道涌水量观测时,当涌水量大于()时,应采用容积法或堰测法。A.0.1L/sB.0.5L/sC.1L/sD.5L/s答案:C二、判断题1.桥梁混凝土碳化深度测试时,酚酞试液遇碳化混凝土会变红色。()答案:×(未碳化混凝土变红色,碳化混凝土不变色)2.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的强度检测,可采用钻芯法或喷大板切割法。()答案:√3.桥梁静载试验中,测点布置应优先选择结构最大应力或变形部位。()答案:√4.隧道防水层施工完成后,需进行100%的气密性检测。()答案:×(一般抽检5%)5.桥梁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中,声测管应沿桩截面均匀布置,间距不大于2m。()答案:√6.隧道围岩监控量测中,拱顶下沉和净空收敛是必测项目。()答案:√7.桥梁支座转角试验时,试样需在设计转角下持荷30min后测残余变形。()答案:√8.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TSP法适用于长距离预报(100~300m)。()答案:√9.桥梁混凝土回弹法检测时,测区面积应不大于0.04m²。()答案:√10.隧道二次衬砌厚度检测可采用地质雷达法,检测频率应不低于900MHz。()答案:√三、简答题1.简述桥梁荷载试验的主要目的。答案:①检验桥梁结构设计与施工质量,判断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②验证桥梁结构的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积累技术资料;③对旧桥或加固后的桥梁,评估其运营性能和剩余寿命;④为桥梁养护、维修及改建提供技术依据。2.隧道防水层施工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案:①防水板材料质量(厚度、拉伸强度、断裂延伸率等);②防水板铺设质量(搭接宽度、焊接或粘结强度、无破损、无褶皱);③防水板与初期支护的密贴性(无空洞,可用锤击法或地质雷达检测);④环向、纵向排水盲管的位置、间距、连通性及堵塞情况;⑤施工缝、变形缝等特殊部位的防水处理(止水带安装质量、密封材料性能)。3.混凝土回弹法检测的主要步骤是什么?答案:①测区布置:在构件上均匀布置测区,每个构件不少于5个测区,测区面积≤0.04m²;②回弹值测量:使用回弹仪在测区内均匀选取16个测点,记录回弹值,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取剩余10个值的平均值;③碳化深度测量:在测区表面钻取直径15mm的孔洞,清除粉末后滴酚酞试液,用碳化深度测量仪测量未变色部分的深度,取3次平均值;④强度换算:根据回弹平均值、碳化深度和测区角度、浇筑面修正值,查回弹法测强曲线或公式计算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⑤构件强度推定:取测区强度换算值的最小值或按统计方法推定构件强度。4.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答案:①检测前需了解钢筋的设计位置、直径和间距,必要时进行钻孔验证;②仪器使用前需校准,环境温度应符合仪器要求;③检测时应避免电磁干扰(如电焊机、大型设备);④对于密集钢筋区域,应调整检测方向或采用局部破损法验证;⑤检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异常值需重新检测确认;⑥当设计保护层厚度小于10mm时,应采用专用仪器或局部破损法检测。5.隧道初期支护质量检测的主要项目包括哪些?答案:①喷射混凝土强度(钻芯法、喷大板切割法);②喷射混凝土厚度(凿孔法、雷达法);③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的粘结力(拉拔试验);④钢拱架(格栅)的安装质量(间距、垂直度、与喷射混凝土的密贴性);⑤锚杆质量(长度、抗拔力、间距、排距);⑥初期支护背后空洞(雷达法检测);⑦初期支护表面裂缝(长度、宽度、发展趋势)。四、案例分析题案例1:某简支梁桥(跨径20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进行静载试验,试验荷载为设计汽车荷载的1.2倍,控制截面为跨中。试验测得跨中挠度实测值为18mm,理论计算值为15mm;跨中截面下缘混凝土应变实测值为120με,理论计算值为100με。问题:(1)判断该桥静载试验的主要评定指标是否满足要求?依据是什么?(2)若实测应变值超过理论值的150%,应如何处理?答案:(1)挠度校验系数ηf=18/15=1.2,应变校验系数ηε=120/100=1.2。根据《公路桥梁荷载试验规程》(JTG/T3210-2021),钢筋混凝土桥梁的挠度校验系数一般应≤1.0(预应力混凝土桥梁≤0.95),应变校验系数≤1.0。该桥两项指标均超过1.0,表明结构实际刚度或强度可能不足,需进一步分析原因(如材料强度不足、结构尺寸偏差、施工缺陷等)。(2)若实测应变值超过理论值的150%,应立即终止试验,采取应急措施(如卸载、设置临时支撑),并组织专家分析原因,必要时进行补充检测(如混凝土强度钻芯、钢筋锈蚀检测),评估结构安全性能,确定是否需进行加固处理。案例2:某隧道(Ⅴ级围岩)初期支护完成后,采用地质雷达检测发现拱顶部位存在一处直径约2m的空洞,深度位于喷射混凝土与围岩之间。问题:(1)分析空洞产生的可能原因;(2)提出处理措施。答案:(1)可能原因:①喷射混凝土施工时,未对围岩表面的凹坑、裂隙进行初喷填补,导致后续喷射混凝土无法填满;②喷射顺序不当(如未从下往上分层喷射),顶部混凝土因重力作用脱落,形成空洞;③喷射混凝土压力不足,无法将混凝土喷射到围岩表面;④围岩表面存在淋水或泥皮,降低了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的粘结力,导致混凝土脱落;⑤检测时雷达数据采集或解译有误(需复核)。(2)处理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