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煤炭资源依赖度对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_第1页
双碳背景下煤炭资源依赖度对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_第2页
双碳背景下煤炭资源依赖度对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_第3页
双碳背景下煤炭资源依赖度对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_第4页
双碳背景下煤炭资源依赖度对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资源型城市作为促进我国经济绿色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产业结构健康发展为我国实现新时代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保证,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动能。本文主要通过建立资源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实证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对2012-2022年全国32座煤炭型资源城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在实证分析的结论基础之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发现,煤炭资源依赖度会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产生阻碍作用,同时,煤炭资源依赖度还会对城市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产生影响,进而阻碍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因此,应该加强顶层设计,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和高新技术,同时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加强城市间的交流合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中介效应双碳AbstractAsoneoftheimportantlinksinpromotingthegreenandhealthydevelopmentofChina'seconomy,resource-basedcitieshaveprovidednewguaranteesforachievinghigh-qualityeconomicdevelopmentinthenewerathroughthehealthydevelopmentoftheirindustrialstructure,andhaveprovidednewimpetusforachievingChina's"dualcarbon"goals.Thisarticlemainlyconductsempiricalanalysisonpaneldataof32coalbasedresourcecitiesinChinafrom2012to2022byestablishinganempiricalmodelforupgradingtheindustrialstructureofresourcecitiesandamediationeffecttestingmodel.Basedontheconclusionsoftheempiricalanalysis,relevantpolicyrecommendationsareproposed.Researchhasfoundthatcoalresourcedependencecanhindertheupgradingofurbanindustrialstructure.Atthesametime,coalresourcedependencecanalsohaveanimpactonurbaneconomicgrowthandemploymentstructure,therebyaffectingtheupgradingofindustrialstructureinresource-basedcities.Therefore,itisnecessarytostrengthentop-leveldesign,activelyintroducehigh-leveltalentsandhigh-tech,whilepromotingthegreentrans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industries,strengtheningexchangesandcooperationbetweencities,andpromotingregionalcoordinateddevelopment.Keywords:Resource-basedcity;Upgradeofindustrialstructure;Mesomericeffect;Bicarbon目录TOC\o"1-3"\h\u103261引言 引言资源型城市是一类依托当地自然资源所发展起来的特殊工业城市,也是我国工业产品原材料的主要来源地REF_Ref4239\n[1]。资源型城市多以当地的矿业,森林等自然资源开发和加工作为主导产业,这种发展模式为国民经济的运行提供着强大的动力。按照资源型城市所开采的工业产品的种类,可将资源型城市划分成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供应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然而,随着自然资源的不断枯竭,这些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众多的挑战: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尖锐。更为严峻的是,这些城市在转型的过程之中还面临着“不会转、不想转、不敢转”的困境。正因为如此,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国务院颁布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国发〔2013〕45号文等政策条例指出:要引导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政策方面引导仅是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外部力量,在要素和优势限制的情况下,优化资源型城市内部产业结构是实现资源性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2021年11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目标:到2025年,资源型城市地区资源能源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创新引领、加快转型、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普遍覆盖,绿色宜居环境初步形成,民生福祉不断增进。资源型城市在我国经济绿色健康发展的过程之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产业结构升级不仅我国在新时代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保证,也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注入了新的动能与活力。本文以全国32个煤炭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研究相关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并着重研究煤炭型资源城市的资源依赖度的中介效应,对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相关政策决策有一定的帮助。2文献综述2.1国内外关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产业结构升级能够促进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是保证一个城市经济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对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因素的研究,也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与讨论的重点问题。汤贵刚(2015)REF_Ref4366\n[2]认为产业结构指的是各个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同时也体现了各个产业部门在我国经济体系之中发挥的作用,产业内部与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学者们在对产业结构升级进行解读时,往往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角度进行解读。韩永辉(2017)REF_Ref4435\n[3]将产业结构合理化解读为“产业的比例均衡和关联协整程度的调整”,将产业结构高度化解读为“产业结构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的演化”。配第—克拉克定理也提出当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劳动力将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而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过剩的劳动力会从第二产业转移至第三产业,劳动力转移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演进与升级的过程REF_Ref4552\n[4]。除了上述方面,孙晓华(2017)REF_Ref4598\n[5]研究发现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考察不应仅仅局限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还应该考察产业在进行生产时候效率的高低,同时产业技术附加值率的增长也是一个重要的考察方向。所以,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解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学者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解将进一步地深化。关于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也得出了大量的研究与结论。有学者认为社会需求是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恩格尔定律指出当一个家庭收入较低的时候,这时候这个家庭用于食物支出占这个家庭支出比重的大部分。随着家庭收入的不断提高,食物支出的占比将会下降,其他支出的占比将会提高REF_Ref4650\n[6]。因此,一般来讲收入水平高的人们对于生活质量要求将会进一步提高,将会刺激相关产业生产不断优化,从而造成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有学者认为技术进步同样也是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罗斯托(1956)REF_Ref4693\n[7]提出的主导产业理论指出在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之中,创新活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高远东(2014)REF_Ref4719\n[8]也指出技术创新同时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研发经费的增加,都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正向作用;黄晖(2011)REF_Ref4758\n[9]通过研究城市间不同层级间技术进步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发现该影响会促进技术要素自身的改良并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还有学者认为产业结构升级是由制度因素所推动的。李斯特REF_Ref4787\n[10]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从历史的角度比较了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并特别对比了近代美国和英国所采取的经济政策,指出政府在不同时期所提出的经济政策也会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不同的影响;姜泽华(2006)REF_Ref4830\n[11]指出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市场行为,使得市场能够实现最佳的资源配置,能够有效保证企业的生产资源实现最佳配置,这同样会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正向影响。2.2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目前,我国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关于煤炭型资源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魏小芳(2017)REF_Ref4863\n[12]基于煤炭型资源城市的面板数据建立VAR模型研究就业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显示合理的就业状况对于煤炭型资源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优化作用;邓伟(2020)REF_Ref4895\n[13]基于分位数回归分析法(QR)研究发现除了衰退型煤炭型资源城市之外,技术创新都对煤炭型资源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积极影响;陈燕(2022)REF_Ref4928\n[14]基于安徽省煤炭型资源城市面板数据,得出财政分权对安徽省煤炭型资源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阻碍作用;郭艺等(2023)REF_Ref4960\n[15]基于中国地级资源型城市面板数据,以区域一体化政策构建准自然实验室,检验了区域一体化对于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研究发现区域一体化可以显著推进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且随着区域一体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这种促进作用将会进一步提高;黄辉等(2024)REF_Ref4996\n[16]则通过研究绿色创新效率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创新效率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双向效应,绿色创新效率会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而资源型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样也会对绿色创新效率再提高提供动力;苏伟洲等(2023)REF_Ref5078\n[17]则研究资源型城市的形成方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先矿后城”型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阻碍作用;而“先城后矿”的城市形成方式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本文在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先建立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实证模型,检验煤炭资源依赖度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同时建立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煤炭资源依赖度是否对煤炭型资源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存在中介效应。通过最终研究的结果对我国煤炭型资源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给出合理的政策建议。3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3.1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分析中国地域辽阔,国土横跨范围大,资源种类多且分布广泛。因此,我国资源性城市设立数量多,分布范围大。国务院发布的《全国资源性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划定我国一共有262座资源型城市。文件根据对262座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状况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估,将资源型城市划分为四种类型: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种类型。并要求依据每一种类型城市具体发展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制定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成长型城市的自然资源储备充足,发展障碍相对较少;成熟型城市的资源保障能力略有下滑,虽然面临一些积累的发展难题,但整体发展态势依旧保持稳定增长;对于衰退型城市而言,其资源已近枯竭,同时伴随着大量发展问题的积压,所以这类城市需要进行城市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避免对城市经济增长构成阻碍。再生型城市则是指那些自然资源已近耗竭、资源保障能力低下的城市,但它们已经进行了相应产业的结构优化与转型,有效地解决了过往发展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资源型城市根据其发展路径的差异,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先矿后城式”和“先城后矿式”两种类型。其中,“先矿后城式”主要是指在原本没有行政建制或人口聚居的地区,由于这些地区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开发利用,逐渐形成了新的城市。白银和大庆便是这一模式下具有代表性的资源型城市。相对而言,“先城后矿式”则是在已有行政建制和稳定人口居住的城镇基础上,因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而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并这一类城市逐渐以资源型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在这一模式下,大同和邯郸等城市便成为了这一模式城市的主要代表。表3.1将2012年至2022年我国资源型城市与我国国民经济的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占GDP比值进行比较。比较发现在2015年之前,资源型城市人均GDP高于全国人均GDP,但在2015年以后资源型城市的人均GDP开始落后于全国人均GDP。这说明资源型城市落后的产业结构已经开始阻碍其经济发展。资源型城市的第三产业占GDP比值虽然低于全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值,但是资源型城市第三产业占GDP比值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第三产业占GDP比值的增长速率。这说明资源型城市较其他类型城市而言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的动力更大,但相较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言,资源型城市由于其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在短时间内很难摆脱固有的产业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升级还有待调整,其水平还有待提高。表3.1资源型城市与全国国民经济平均值对比表年份人均GDP(单位:元)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资源型城市全国资源型城市全国201243533.4240007.000.310.45201346667.7043852.000.320.47201447240.1447203.000.350.48201548705.6650251.000.380.50201650709.8853980.000.410.52201752014.7859660.000.430.52201857035.8464521.000.430.52201960125.1370100.000.450.53202065780.2571828.000.470.54202172470.8981370.000.460.55202274840.5285698.000.50.55(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城市统计年鉴》)3.2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煤炭资源型城市一般以煤矿资源的开采与利用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全国内262座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分布情况和产业结构特点,并参考陈慧女REF_Ref5169\n[18]的研究为依据,对比得出我国煤炭型资源城市为32座,分别为:赤峰市、鹤壁市、呼伦贝尔市、焦作市、乌海市、淮南市、淮北市、六盘水市、平顶山市、石嘴山市、铜川市、萍乡市、唐山市、鸡西市、鹤岗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辽源市、阜新市、抚顺市、枣庄市、朔州市、阳泉市、达州市、广元市、晋城市、邢台市、徐州市、鄂尔多斯市、长治市、邯郸市和大同市。表3.2为2012年至2022年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三大产业生产总值构成占比,从表3.2可以看出,在2019年之前,第二产业为我国煤炭型资源城市主导产业结构;在2019以后,第三产业占我国煤炭型资源城市生产总值最多,第三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煤炭型资源城市的主导产业。我国煤炭型资源城市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比不断下降,但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比不断提高,并逐渐成为我国煤炭型资源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这说明我国煤炭型资源城市已经开始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变,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相较于其他类型资源型城市而言,煤炭型资源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更大。但是由于其本身固有的发展模式,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比与第二产业的生产总值占比之间的差距不大,这说明我国煤炭型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引导,从而保障我国煤炭型资源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稳步推行。表3.22012-2022年煤炭型资源城市三大产业生产总值构成年份第一产业占比(单位:%)第二产业占比(单位:%)第三产业占比(单位:%)201211.2958.2930.42201311.4857.6430.88201411.4556.0132.54201511.8552.2235.93201612.1748.8638.97201711.8147.2540.94201811.4646.0942.25201911.3344.5844.09202011.5041.9646.54202112.6740.8046.53202212.0239.7848.20(数据来源:2012-2022年《城市统计年鉴》)4研究设计4.1影响因素机制分析资源型城市在要素禀赋结构呈现出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特点,因此,从短期来看,资源型城市只有将生产活动聚集在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上才能降低生产成本、发挥比较优势,加快累积剩余,从而促进城市发展。REF_Ref13251\n[19]基于上述文献综述和相关机制分析,本文认为影响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方面:经济多元化:经济多元化是推动资源型城市从单一的资源依赖型经济向着多元化经济转型,提高多元化经济增长占该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增长的比重。减少资源型城市对特定自然资源的依赖,提高资源型城市经济的抗风险能力,避免资源型城市由于“资源诅咒”而造成的城市经济出现波动,影响资源型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与升级:技术与创新是第一生产力,通过促进科学技术创新从而推动资源型城市传统型产业升级和新兴高新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从而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技术创新会为相关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从而推动相关夕阳产业的更替,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占据市场份额,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政策支持与环境建设:政府的产业政策制定,从而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营造良好的氛围。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引入外资,从而有足够的资金分配给相关产业进行生产,这对于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产业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和创新激励机制等。人才培养与引进:人才是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高技术人才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通过培养与引进高技能人才,促进知识结构创新和技术应用,从而能够加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高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同样能够改变资源型城市的人才就业结构,从而引导劳动力按照合理的就业结构进行分配,从而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产业结构健康合理地升级。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及其附加值的开发,是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产业结构。但大多数资源型城市在发展城市经济只注重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这造成资源型城市在进行生产时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同时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在资源型城市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时候,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长期稳定,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和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同时,从资源型城市形成模式角度进行近一步分析。“先矿后城”型资源城市,首先是由于在当地存在着大量的自然资源,为了方便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从而成立地级市便于管理。这一类资源型城市一般是由于相关资源开采与利用企业进驻,从而带来大量自由劳动力人口的涌入,在此基础之上近一步发展商业等其他产业,这说明着“先矿后城”型资源城市的产业发展与该地区自然资源的依赖率有着很高的关系,如果该类型的资源型城市自然资源一旦无法满足该城市的经济发展需要,那么会造成该地区人口与企业的大量流失,从而阻碍该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同时由于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该类型城市的主导产业,所以该城市的生产资料会向着主导产业的发展偏移,后续发展的关联产业将会是在主导产业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升级。这种现象会造成单一的产业类型与产业结构,从而导致就业结构单一,以自然资源为主导产业虽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幅度提升,但是这种正反馈机制造成了资源产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支配地位,进而促使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在该产业上的进一步聚集,并不利于城市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该类型城市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时会面临着巨大困难。“先城后矿”型资源城市在城市产业结构上与普通产业结构发展并没有多大的差异,这一类型的城市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产业结构。而当在该类型地区城市发现矿产、煤炭等自然资源的时候,虽然相关企业的进入会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化,短时间内其他产业的发展并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然而,由于政府政策的引导与大量资本的介入等,并由于自然资源开采加工的高附加值,可能会导致城市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的分配向资源产业偏移,从而影响就业结构。如果缺少正确的产业政策长期引导,那么会对其他产业的长期发展产生影响。在该类型城市自然资源枯竭之后,虽然可能短时间内由于完整产业结构,还能维持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长,但对于该类型城市长期发展而言会产生阻碍作用,并不利于该类型的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健康的升级。通过上述机制的综合作用,资源型城市能高效地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进而实现经济的持久繁荣和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4.2模型设计4.2.1煤炭型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实证模型本文参考邵帅等(2010)REF_Ref5261\n[20]的相关研究,构建计量模型研究我国煤炭型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设定如下基准回归模型:......(4.1)在上述模型当中,wit表示城市i在年度t时刻的产业结构升级指数;α0为常数项;变量TYi为煤炭资源依赖程度;β1为变量TYi的估计系数,代表煤炭资源依赖度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Xit代表一系列控制变量;μi表示城市固定效应;ωt表示时间固定效应;εit表示为随机扰动项。4.2.2中介效应分析模型中介效应分析旨在探索变量X对变量Y的影响是否通过一个或多个中介变量S进行。例如,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之下,煤炭资源依赖度(TYi)可能通过影响就业结构(MW)进而影响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中介效应分析通常需要进行以下步骤:建立相关模型:基于基础理论和相关已有研究,在研究假设中提出存在一个或多个中介变量,在自变量和因变量直接可能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模型构建:构建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中介变量的回归模型,通常涉及三个回归方程:效应分析:计算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间接效应的显著性可以通过Sobel测试、Bootstrap方法等进行检验;结果解释:如果间接效应显著,说明存在中介效应,即X通过S进而影响Y,这有利于理解变量之间的作用机制和路径。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可以深入了解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制,为提出更加准确的政策建议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为进一步检验煤炭资源依赖程度对我国煤炭型资源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本文参考Hayes(2009)REF_Ref5303\n[21]检验中介效应的方法,在实证模型的基础之下构建以下递归方程进行检验:(4.2)(4.3)(4.4)其中,代表中介变量。首先对模型(4.2)进行回归,检验系数是否显著不为0,为总效应,若显著,则说明煤炭资源依赖度对煤炭型资源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影响,并可以继续进行;如果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就终止试验。其次对模型(4.3)进行回归,检验系数是否显著不为0,如果是显著的,那么说明这一中介变量对机制变量煤炭资源依赖度产生了明显的作用,可以继续进行;如果不显著,就终止检验。最后对模型(4.4)进行回归,检验系数和的显著性,为间接效应,为直接效应,若显著,不显著,则为完全中介效应;若显著,显著性降低,且与同号,则为部分中介效应。4.3变量选取4.3.1被解释变量本文中选取的被解释变量为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指数(W),在付凌晖(2010)REF_Ref5356\n[22]对于产业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指数研究基础之上,采用下式进行测算:(4.5)上述公式中,xi表示为第i产业的增长值占该城市GDP的比例。4.3.2解释变量本文中解释变量为煤炭资源的依赖程度(TY),本文在冯国强REF_Ref5418\n[23]的研究基础之上,采用采矿业从业人员与总从业人员的比值来作为煤炭资源的依赖程度的代理变量。该指标较好地反应了城市内从事采矿行业的人员占比,如果一个城市对于煤炭资源的依赖程度高,那么在该城市之中,从事相关产业的人数相较于其他煤炭资源依赖程度低的城市的数值偏高。由于该代理变量是由使用该城市的发展时间和该城市中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间共同决定的,这一条件使得解释变量具有很强的外生性,极大程度地减少了模型的内生性问题,从而为模型的进一步计量与实证分析创造了良好条件。4.3.3控制变量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之上,本文加入的控制变量有人力资本水平(HC),该变量的衡量方式为每万人高等教育学校教师数量。人力资本水平越高,该城市所拥有的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石也越高;经济发展水平(AG),该变量的衡量方式为人均GDP的自然对数。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推动该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外商投资水平,在许多文献之中,外商投资水平(FDI)也常被看作是影响一个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中使用城市的外商投资水平(FDI)与该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来衡量外商投资水平。4.3.4中介变量邵帅(2021)REF_Ref5467\n[24]指出资源产业的依赖明显制约了我国煤炭城市的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EC)是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只有经济稳步健康地增长,才能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型。本文中选择使用经济增长来作为中介变量,并采用文献中经常使用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的自然对数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代理变量。对煤炭产业的依赖同时也会导致人才分配与就业结构(MW)的不稳定性,会对其他产业的就业等产生影响,从而不利于煤炭型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选择制造业行业发展就业情况REF_Ref5493\n[25]情况作为中介变量,并使用制造业就业人数与总就业人数的比值作为代理变量来表示。上述变量具体内容见表4.1。表4.1变量含义表分类变量名称变量含义变量说明被解释变量W产业结构升级解释变量TY煤炭资源依赖度采矿业从业人数/总从业人数控制变量HC人力资本水平每万人所拥有高等教师数量AG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的自然对数FDI外商投资水平外商投资水平/城市生产总值中介变量EC经济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数MW就业结构制造业从业人数/总从业人数4.4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与全面性,本文选取了2012至2022年间全国32座煤炭型资源城市的面板数据作为实证研究对象。这些数据来源于2012-2022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针对个别城市在某些年份的数据缺失问题,本文采用了插值法进行了相应的数据补充。5实证分析5.1描述性统计分析表5.1为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从表中可以知道,产业结构升级指数的平均值为6.440,其最大值为7.332,最小值为5.542,这说明不同煤炭型资源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煤炭资源依赖度的平均值为0.199,其中最大值为0.563,最小值为0.001,这代表着不同煤炭型资源城市对于煤炭资源的依赖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异。煤炭型资源城市经济增长水平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其平均值为16.048,最大值为18.085,最小值为14.009。表5.1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变量观测值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W2886.4400.3317.3325.542TY2880.1990.1300.5630.001HC2881.7351.8118.8150AG28810.6690.46612.4569.694FDI2880.0260.0310.2750EC28816.0480.82118.08514.009MW2880.1720.1790.2510.0095.2基准回归为从实证角度分析煤炭资源依赖度对煤炭型资源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本文按照第五部分模型设计的相关设定进行回归分析,基准回归结果如表5.2所示。实证研究发现,从模型1可以看出,煤炭资源依赖度前面的估计系数为-0.072并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其相关系数为0.892,这说明对煤炭资源的依赖程度越高,会对该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产生阻碍作用。从模型1到模型4的建立过程之中,依次加入的控制变量有:人力资本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外商投资水平。模型2之中加入的控制变量为人力资本水平,此时煤炭资源依赖度前面的估计系数为-0.053并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这说明在加入人力资本水平的条件下,煤炭资源依赖程度仍然会对煤炭型资源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产生阻碍作用;模型3之中加入了人力资本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作为控制变量,此时煤炭资源依赖度前面的估计系数为-0.034并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这说明在加入人力资本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两个控制变量后,煤炭资源依赖度依旧会对煤炭型资源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产生阻碍作用;模型4同时加入了人力资本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外商投资水平三个控制变量,此时煤炭型资源城市前面的估计系数为-0.041且在1%水平下显著,这说明在同时加入人力资本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外商投资水平三个控制变量之下,煤炭资源依赖程度会对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产生阻碍作用。从模型1到模型4的过程之中,在加入上述控制变量的过程中,煤炭资源依赖度前面的估计系数的数值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符号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并且符号的方向具有高度一致性,且显著性也未发生明显改变。这说明煤炭资源依赖度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基本没有发生改变,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结果的稳定性。表5.2的第1列到第5列均表明了煤炭资源依赖度越高,对煤炭型资源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产生阻碍作用越强,但是结论的稳定性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验。表5.2煤炭资源依赖度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实证结果变量被解释变量:W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TY-0.072**(0.0351)-0.053***(0.0134)-0.034***(0.0074)-0.041***(0.0064)HC0.0001(0.0008)0.0012(0.0006)0.0005(0.0009)AC0.0810***(0.0068)0.1138**(0.0070)FDI0.0412***(0.1756)_cons6.432***(0.2147)5.423***(0.3566)6.333***(0.4325)5.489***(0.3627)城市固定效应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时间固定效应控制控制控制控制观测值288288288288R20.8920.9030.9240.918注:括号内表示为稳健标准误,*P<.1,**P<.05,***P<.01,下表同5.3稳健性检验稳健性检验的目的是验证评价方法和指标的稳健性和一致性。这意味着,在调整某些参数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检验这些方法和指标是否能够持续地产生相对稳定且一致的评价结果。通俗来讲,就是通过调整某个具体参数并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我们可以验证实证结果是否会受到这些参数数值变化的影响,进而发生改变。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评估结果的稳健性和可靠性。如果再改变参数设定的过程之中,发生了在新实证过程之中的符号和显著性的明显改变,这说明实证结果并不是稳健的,需要再次分析造成其不稳定性的原因。因此,为进一步验证5.2节所得出的结论的稳定性,本文采用替换被解释变量测度方式、聚类稳健标准误和系统广义矩估计三种稳健性检验的方法进一步验证所得结论的稳定性。5.3.1替换被解释变量测度法替换被解释变量法是从变量的角度出发,通过替换关键性变量,一般关键性变量替换包括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而非其他控制变量,从而再次进行回归分析。一般替换方式有替换类似变量(例如净利润与营业收入)、替换不同量纲变量(例如净利润与ROA)和替换其他变量等方法。本文参考干春晖等(2011)REF_Ref5545\n[26]的研究,选择替换被解释变量进行测度,替换方式为“替换类似变量”。将被解释变量产业结构升级指数的衡量方式由产业结构升级指数更替为煤炭型资源城市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值。并将此被解释变量再次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5.3第一列所示,回归结果显示此时煤炭资源依赖度前的估计系数为-0.035且明显显著,也说明了煤炭资源依赖度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阻碍作用。该结论与4.2节所得出的结论具有一致性。5.3.2聚类稳健标准误在遇到同类别干扰项相关,而不同类别间干扰项不相关,并存在异方差性的情况时,我们需要调整标准误的计算方法。此时干扰项的协方差矩阵呈现出两层结构:在较大的层次上,我们将所有观测点分组,并以组为单位构建协方差矩阵。该矩阵的主对角线上是不同组的协方差矩阵,而对角线外的元素为零,这体现了异方差性和组间的不相关性。在较小的层次上,我们深入到每个组内,每个组都有一个协方差矩阵。这些矩阵的主对角线上是各个观测点的方差,而对角线外的元素则表示协方差,这反映了异方差性和组内的相关性,类似于异方差性加上自相关性。求法还是按照之前的用残差来估计。最终得到聚类稳健标准误。本文所选择的煤炭型资源城市有可能来源于同一个省份,同一个省份之中可能会产生数据的相关性。而且本文之中所使用的数据是城市面板数据,可能会由于不同数据组之间的异方差性或者同组数据之间的自相关性导致实证结果出现误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将模型的稳健标准误聚类到省份层面,再次采用聚类稳健标准误的方法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5.3第二列所示,此时煤炭资源依赖度前的估计系数为-0.046且明显显著,依旧说明4.2节所得出的结论的稳定性。5.3.3系统广义矩估计法系统广义矩估计法(GMM)是一种基于模型实际参数满足特定矩条件的参数估计方法,它是对传统矩估计方法的拓展。只要所建立的实证模型准确,我们就可以找到满足模型实际参数的多个矩条件,并应用GMM进行估计。相较于传统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如最小二乘法、工具变量法以及极大似然估计法,GMM能够克服这些方法的限制。由于其所得的参数估计值比其他方法更为精确,因此GMM在多个领域都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检验煤炭资源依赖度与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选择使用GMM估计法对实证模型进行再次估计,最终回归结果如表5.3第三列所示。研究发现,其回归结果与表4.2结果相同,说明煤炭资源依赖度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的阻碍效应,再次证明所得结论的稳定性。表5.3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替换被解释变量测度法(1)聚类稳健标准误(2)系统广义矩估计法(3)TY-0.035(0.0732)-0.046(0.0635)-0.0451(0.0104)_cons9,8413(3.9143)-0.8732(0.9445)-0.6721(0.5731)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城市固定效应控制控制控制时间固定效应控制控制控制观测值288288288R20.91210.7041--AR(1)0.003AR(2)0.711注:第(2)列括号内为聚类到城市层面的聚类稳健标准误,其余为稳健标准误。AR(1),AR(2)这里只标示P值。5.3.4排除其他产业政策干扰考虑到2012年到2022年国家颁布的各种产业政策对煤炭型资源城市的影响可能会对回归结果造成影响,本文在本节引入政策时间的虚拟变量进而排除产业政策对于实证结论的影响。在2012至2022年的十年间,国务院于2013年发布了一份重要文件——《全国资源性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该文件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详尽的实施策略与方案;在2016年国家发改委颁布《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转型发展;2021年11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要求推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本文分别引入2013年以后的年份虚拟变量policy1、2016年以后的年份虚拟变量policy2和2021年以后的年份虚拟变量policy3。相应的回归估计结果见表5.4的第一列到第三列,其中,第一列的模型1为引入2013年以后年份虚拟变量policy1的回归结果;第二列的模型2为加入2016年以后的年份虚拟变量policy2的回归结果;第三列的模型3为引入2021年以后的年份虚拟变量policy3的回归结果。由此可见,相关对于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并没有影响煤炭资源的依赖度对煤炭型资源城市产业结构的抑制效果。表5.4排除其他产业结构政策影响变量被解释变量:W模型1模型2模型3TY-0.054**(0.0351)-0.053***(0.0066)-0.056***(0.0074)Policy10.0062(0.0053)Policy20.0018(0.0055)Policy3-0.025***(0.0058)_cons17.432***(2.2347)16.423***(2.4568)13.333***(2.9325)城市固定效应控制控制控制时间固定效应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观察值288288288R20.99230.99230.9921注:括号内为稳健标准误,*P<.1,**P<.05,***P<.01。5.4中介效应分析本文在5.2节实证研究发现煤炭资源依赖度对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阻碍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煤炭资源依赖程度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阻碍作用,本节按照4.2.2节所建立的中介效应模型,选取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两个变量为中介变量,进行相关分析。检验结果如表5.4.1和表5.4.2所示,实证研究发现,煤炭资源依赖度对经济增长水平有显著影响,而经济增长水平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影响,因此经济增长水平的中介效显著存在。煤炭资源依赖度对就业结构有着显著影响,而就业结构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也有着显著影响,因此就业结构的中介效应也显著存在。表5.4.1经济增长水平的中介效应检验系数t值P>|t|95%置信区间模型4.2-0.117-4.880.00-0.165,-0.703模型4.3-0.437-3,940.00-0.655,-0.219模型4.4-0.094-2.520.01-0.168,-0.020表5.4.2就业结构的中介效应检验系数t值P>|t|95%置信区间模型4.2-0.089-3.680.00-0.137,-0.041模型4.3-0.2744.430.000.152,0.396模型4.4-0.340-6.560.00-0.442,-0.2386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要实现“双碳”目标下国民经济健康绿色的发展,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显得格外重要。通过研究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影响因素,对制定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政策具有一定的帮助。本文通过研究2012年至2022年全国32个煤炭型资源城市的面板数据,并经过相关实证模型分析,研究揭示,资源型城市对于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对产业结构的升级构成了显著的阻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资源型城市的煤炭资源依赖度愈高,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阻碍作用便愈发强烈。再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分析发现,煤炭资源依赖度不仅会直接会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阻碍作用,还会通过影响煤炭型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从而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间接影响。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煤炭型资源城市政府应该制定详细的规划,明确产业结构转型的目标、时间线和路线图,包括产业结构升级的重点领域和项目规划,同时确保相应设计与规划对该城市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保障中央与地方政策的一致性与互补性,形成推动产业升级的强大动力。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