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环保检测员考试题库(含答案)一、水环境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溶解氧(DO)的标准限值为()。A.≥5mg/LB.≥6mg/LC.≥7.5mg/LD.≥3mg/L答案:A解析:Ⅲ类水域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等,DO限值为≥5mg/L。2.测定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时,若水样氯离子浓度超过1000mg/L,应选择()方法。A.重铬酸盐法(HJ828-2017)B.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HJ/T399-2007)C.氯气校正法(HJ/T70-2001)D.高锰酸钾法(GB11892-1989)答案:C解析:氯离子浓度过高会干扰重铬酸盐法测定COD,需采用氯气校正法消除氯离子影响。3.采集地表水溶解氧样品时,应使用()采样器,避免水样与空气接触。A.直立式B.横式C.有机玻璃D.溶解氧瓶(带水封)答案:D解析:溶解氧样品需用专用溶解氧瓶采集,瓶塞需带水封以隔绝空气,防止溶解氧逸出或外界氧气溶入。(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第一类污染物的有()。A.总汞B.六价铬C.氨氮D.总镉答案:ABD解析:第一类污染物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包括总汞、总镉、六价铬等;氨氮属于第二类污染物。2.测定水样中氨氮时,影响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5-2009)结果的因素包括()。A.水样pH值B.显色时间C.钙镁离子浓度D.悬浮物含量答案:ABCD解析:pH值影响氨的存在形态(NH3/NH4+),显色时间不足会导致吸光度未稳定,钙镁离子可能与试剂反应生成沉淀,悬浮物需预处理(如絮凝沉淀)去除。(三)案例分析题某企业排放口废水监测数据显示:pH=6.8,COD=320mg/L(标准限值≤500mg/L),总铅=1.2mg/L(标准限值≤1.0mg/L)。问题1:该废水是否达标?说明理由。问题2:若需复测总铅,采样时应注意哪些事项?答案:问题1:不达标。总铅属于第一类污染物,其排放浓度(1.2mg/L)超过标准限值(1.0mg/L),即使其他指标达标,整体仍判定为超标。问题2:①使用聚乙烯瓶采样,避免金属容器污染;②采样前用硝酸(1+1)浸泡清洗容器;③采样后立即加入硝酸调节pH≤2,防止铅离子沉淀或吸附;④样品保存时间不超过14天(依据HJ750-2015)。二、大气环境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环境空气PM2.5采样时,采样流量应设定为()。A.16.7L/min(24小时连续采样)B.50L/min(小时均值采样)C.100L/min(瞬时采样)D.1m³/min(污染源采样)答案:A解析:《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653-2013)规定,24小时连续采样流量为16.7L/min(标准状态下)。2.测定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SO₂)时,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2-2009)的主要干扰物是()。A.臭氧B.二氧化碳C.氮气D.水蒸气答案:A解析:臭氧会氧化二氧化硫,导致测定结果偏低,需加入氨基磺酸铵消除干扰。3.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颗粒物采样时,需在采样前对采样嘴进行()操作,确保等速采样准确性。A.称重B.校准流量C.检查密封性D.测量直径答案:D解析:等速采样需根据采样点烟气流速、温度等参数计算采样流量,采样嘴直径是关键参数,需提前测量以匹配流量计算。(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环境空气功能区中,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的有()。A.自然保护区B.居住区C.风景名胜区D.工业区答案:AC解析:一级标准适用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特殊保护区域;二级标准适用于居住区、工业区等。2.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氮氧化物(NOx)时,需注意()。A.采样管需加热至120℃以上,防止冷凝B.吸收液为过氧化氢溶液(氧化NO为NO₂)C.样品需避光保存D.高湿度废气需先除湿答案:ACD解析:氮氧化物采样管需加热防冷凝,吸收液通常为盐酸萘乙二胺溶液(HJ693-2014),样品需避光防分解,高湿度时需除湿避免吸收液稀释。(三)案例分析题某火电厂燃煤锅炉排放废气监测:实测氧含量12%(标准规定过量空气系数α≤1.4),二氧化硫浓度300mg/m³(标准限值≤200mg/m³)。问题1:计算折算后的二氧化硫浓度(假设α=21/(21-氧含量))。问题2:该锅炉二氧化硫排放是否达标?答案:问题1:α=21/(21-12)=2.33;折算浓度=实测浓度×(α/标准α)=300×(2.33/1.4)=499mg/m³(保留整数)。问题2:不达标。折算后浓度499mg/m³远超标准限值200mg/m³。三、土壤环境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如镉、铅)前处理常用()方法。A.硝酸-高氯酸消解(HJ491-2019)B.水浸提(HJ804-2016)C.四氯化碳萃取(HJ642-2013)D.碱熔法(GB/T17139-1997)答案:A解析:重金属检测需破坏土壤矿物结构,常用硝酸-高氯酸消解或王水消解(HJ491-2019)。2.测定土壤pH值时,土水比应控制为()。A.1:1B.1:2.5C.1:5D.1:10答案:B解析:《土壤pH的测定》(HJ962-2018)规定,土水比为1:2.5(质量体积比),振荡平衡后测定。3.土壤挥发性有机物(VOCs)采样时,应使用()容器。A.玻璃广口瓶(带聚四氟乙烯衬垫)B.聚乙烯瓶C.金属罐D.塑料离心管答案:A解析:VOCs易挥发,需用玻璃容器(避免塑料吸附),瓶塞需聚四氟乙烯衬垫(防污染),采样后冷藏保存(4℃以下)。(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基本项目的有()。A.苯并[a]芘B.石油烃(C10-C40)C.总氰化物D.六价铬答案:AD解析:基本项目包括45项,涵盖重金属(砷、镉、铬(六价)等)、挥发性有机物(苯、甲苯等)、半挥发性有机物(苯并[a]芘等);石油烃、总氰化物为其他项目。2.土壤样品保存时,需注意()。A.重金属样品可常温保存(≤25℃)B.挥发性有机物样品需4℃冷藏,7天内分析C.农药类样品需避光保存D.所有样品保存时间不超过6个月答案:ABC解析:重金属性质稳定,常温保存即可;VOCs易挥发,需4℃冷藏且7天内完成分析;农药类易光解,需避光;部分样品(如硫化物)保存时间更短(≤24小时)。四、噪声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某城市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2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环境噪声标准限值为()。A.55dB(A)B.60dB(A)C.65dB(A)D.70dB(A)答案:B解析:《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2类区昼间限值60dB(A),夜间50dB(A)。2.测定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时,若背景噪声与被测噪声差值为5dB(A),则测量结果应()。A.直接使用测量值B.减去1dB(A)修正C.减去2dB(A)修正D.无效,需重新测量答案:B解析:背景噪声修正规则:差值为3~9dB(A)时,测量结果减去1dB(A);差值≥10dB(A)时无需修正;差值<3dB(A)时测量无效。(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情况需进行环境噪声监测的有()。A.新建小区周边交通噪声B.夜间施工(22:00-6:00)噪声C.工厂设备改造后的厂界噪声D.商场空调外机运行噪声答案:ABCD解析:交通、施工、工业、社会生活噪声均属于环境噪声监测范围。五、综合应用题某化工园区开展季度环境监测,需同时对废水、废气、厂界噪声及周边土壤进行检测。问题1:制定采样方案时,需遵循哪些基本原则?问题2:若检测发现某企业废水总砷浓度为0.5mg/L(标准限值≤0.1mg/L),应如何处理?答案:问题1:①代表性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质学实训报告
- 老年综合评估技术
- 生产部门内控制度设计
- 售后服务方案设计与实施
- 试用期签试用期协议书
- 火箭快船达成协议书
- 伊朗在核协议书
- 中美协议书期货
- 2025年苏课新版三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版风湿病常见症状及护理建议详解
- 纯净硅铁生产方案
- 《格林童话》读书分享ppt
- 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音乐)课标试题及答案
- 汉语拼音6《jqx》(分层作业)一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 DMF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长城汽车4M变更培训
- 甘肃文化旅游演艺市场发展研究
- 危重病人抢救登记表
- 磷酸化蛋白的wb
- GB/T 30733-2014煤中碳氢氮的测定仪器法
- DB37-T 5026-202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