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淳朴(cún)晶萤(yíng)默契(qì)直言不讳(huì)B.督促(dū)深霄(xiāo)露宿(lòu)酣然入梦(hān)C.破绽(zhàn)轮廓(kuò)制裁(cái)悬岩绝壁(jué)D.粗拙(zhuō)憎恶(zèng)心扉(fēi)言外之义(yì)(★★★)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曲古老的赞歌,唱出了远古文明的__________,从未看过翻滚的巨浪的人,难以想象万马奔腾、__________的壮丽景象。让我们迈开脚步,打开_________,投入大自然的__________。

A.光芒一望无际心曲怀抱B.辉煌一泻千里心扉怀抱C.光芒一泻千里心扉情怀D.辉煌一望无际心曲情怀(★★★)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年画,也是画年。②多彩的年画,彰显文化的中国,增添欢乐喜庆的氛围,表达祈福纳祥的期盼。③从福禄寿喜、出入平安,到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富”的追求、“安”的愿望、“和”的价值,在小小年画中变得栩栩如生像活了一样。④方寸纸,大文章。⑤年画虽是平面地呈现人物、场景,但制作过程格外立体、效果分外鲜活。⑥以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例,从构图、雕版,到印刷、彩绘,再到装裱,每道工序都讲究技术。

A.“也”和“从”是副词,“彰显”是动词,“鲜活”是形容词。B.句⑤中的标点“,”使用错误,应改为“;”。C.句③画线部分是病句,应把“栩栩如生”改为“惟妙惟肖”D.句⑥中“以”“每”“都”三个词的词性各不相同。二、基础知识综合(★★★)4.某中学开展“悦读书海·畅享经典”主题读书活动,安排如下:(1)书海拾贝,研精致思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地回忆》作者孙犁,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B.在《陋室铭》中,“丝”指管乐器,“竹”指弦乐器。“丝竹”代指世俗的乐曲。C.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学过他的《卖油翁》。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以保尔的生活经历为线索,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2)含英咀华,感悟人生同音异字,一字立骨。请从“艰”“坚”中任选一个字,并联系一位备选人物的经历,谈谈这个人物给你带来的精神力量或启示。备选人物:祥子保尔三、名句名篇默写(★★★)5.古诗文默写(1)不闻机杼声,____________。(《木兰诗》)(2)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3)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4)____________,壮士十年归。《木兰诗》(5)《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陋室环境清幽、色调淡雅,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志趣。四、诗歌鉴赏(★★★)6.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甲】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乙】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注释:【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花】此为开花之意,做动词用。【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

A.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前两句都是写景,后两句都是抒情,都有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属于咏史诗。B.【甲】诗首句用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渲染出一种迷离的气氛。C.【乙】诗歌开头用了工整的对偶句,写今日的衰败景象,它与昔日的繁荣盛况。形成强烈对照。D.两首诗寓情于景,构思细密精巧,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阳明子①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架楹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外节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②而出,遇伏③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明。清风时至,玉声珊然,揖逊俯仰,若洙、泗④群贤之交集;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端冕正笏⑤而列于堂陛之侧,有君子之容。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不愧于吾亭。(节选自王守仁《君子亭记》)【注释】①阳明子:即王守仁,明代哲学家,被贬至贵州龙场,自建居所,命名为何陋轩。②蛰:二十四节气之“惊蛰”,③伏:暑天。④洙、泗:二水名、流经山东曲阜,孔子与弟子习礼之地,⑤正笏:恭敬地拿着上朝的笏板。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李唐来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B.花之隐逸者也何陋之有(《陋室铭》)C.架楹为亭愿为市鞍马(《木兰诗》)D.玉声珊然康肃忿然曰(《卖油翁》)8.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不愧于吾亭10.甲、乙两文都运用了(1)________和象征的写法。甲文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作者(2)________的人格;乙文作者将个人理想寄托于“竹”,其中“中虚而静”“外节而直”分别象征了君子(3)________、(4)________的品行。六、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整体阅读素养是整本书阅读的主线。整体阅读素养,是一种运用系统思维理解和把握阅读材料的综合性阅读能力。如图所示:【材料二】1923年,叶圣陶等就提出“略读整部的名著”“参用笔记,求得其大意”。今天倡导“整本书阅读”,最终目的是“积累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拓宽阅读视野”。怎样才能获得整本书阅读的精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学生需要认真阅读原著,养成阅读习惯,感受原著的语言美、情节美、情感美、文化美,这是不二法门。整本书阅读效果差,与没有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有关。读书要注重概括要旨及真意,这是阅读的第一个方法,即理解。精要的地方要细读精读,别的地方可跳读浏览。精要处要多读几遍,要耐心地看,这是阅读的第二个方法,即鉴赏。夏丐尊认为读书不但要理解,还要会鉴赏,知道其好处所在。而鉴赏有两条路:一是把“我”放入鉴赏的对象中去,两相比较;二是要反复“玩味”,要冷静,每一次阅读总会有不同的感受。(摘编自王慧《也谈“整本书阅读”》)【材料三】目前整本书阅读的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同学们的阅读量太少,甚至很多人的阅读“普遍处于一种无序和零散的状态”,没有完善的个人阅读计划。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一些同学阅读态度不端,有的不爱读,有的认为名著难读,而时间不够与学习压力过大是主要原因。同学们有繁重的学习任务,科目多,时间紧,学习压力大,能阅读的时间相对减少,而整本书阅读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整本书阅读效果就难以得到保障。怎样有效阅读整本书呢?三步阅读法无疑是一种好方法。第一步,梗概读书法。即同学们结合目录,用浏览与跳读的方式,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读完全书,然后写一篇故事梗概。如一周内读完完整的《西游记》,并写出故事梗概。第二步,问题任务导读法。以作品的关键节点设置问题任务支架,以完成问题任务为驱动去阅读,如“绘制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路线图”。第三步,重点精读法。即对重点段落进行精读赏析,写出精读成果,进行汇报展示。如以“成长”为话题,写出唐僧四人在西天取经路上的成长,可以写一下这个故事带给自己的启发和感悟等。三步阅读法需要较长时间,同学们可以把假期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第一、二步可以放到假期去完成,第三步在课堂学习期间完成。(摘编自张馨月、夏雨《整本书阅读现状及对策》)【材料四】整本书阅读虽然需要略读、精读等多种方法,但从本质上看,它是一种整体阅读,突出一个“整”字。这种整体阅读,表现为阅读过程的序列化。它基于学生对整本书的“素读”,即自主、自由的阅读;精于学生对整本书的“批读”,即个性化、多角度的阅读;精于学生对整本书的“研读”,即带着特定目的、话题的研究性阅读。这种整体阅读,还表现为阅读思维的系统化。通读整本书,要把握主要内容、整体框架、基调色彩等;细读整本书,要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理读整本书,要从不同的阅读视角梳理、整合整本书的阅读成果。整本书阅读,是一种个别阅读过程,更是一种共享阅读过程,且以共享阅读为贵。所谓个别阅读,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阅读整本书,不与他人交流阅读的感受、困惑和心得。所谓共享阅读,就是个人或集体将阅读的感受、困惑和心得分车给他人。相比于个别阅读,共享阅读更能激发自己深入研读、触类旁通的积极性,从而使自己获得启示,激荡思维,丰富体验,拓宽视野。11.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体阅读素养包括阅读方法、阅读过程、阅读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内容。B.倡导“整本书阅读”的最终目的是感受原著的语言美、情节美、情感美、文化美。C.目前,整本书阅读仍存在诸多问题,不容乐观,更不能忽视。D.整本书阅读从本质上看,它是一种整体阅读,突出一个“整”字。12.请根据材料四,在表格中填入相应内容。

整体阅读表现特点步骤阅读过程的序列化素读批读(1)_______(2)_______通读(3)_______理读13.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简要概括部分人整本书阅读效果差的主要原因。(★★★)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高原上的半支歌邓跃东①说是山路通了,其实一路行车还是不太好走。我们早上出发,傍晚才到帕米尔高原上的一处山腰。一个边防连驻守在这里。②我所在的采访小组,跟随后勤补给车上来,我们要在这里生活7天。连队有3间简易客房,通了暖气,倒不太冷,但氧气不够。我掏出红笔,想拟一下采访提纲,却不知从哪里入手。这时,笔芯的水自己流出来了。高原气压低,红色墨水淡染了笔头。我擦拭了下,纸巾变得血红一片,触目惊心。③我坐在桌子前勾画着,连队的小李进来帮忙收拾东西。我纳闷他在房间里也戴着帽子,就跟他聊了起来,得知他在这里两年多了,缺氧导致脱发,觉得不戴帽子形象不好。我看着他笑了笑说,等下我自己收拾,你去看其他人弄好没有。拟完采访提纲,我动手收拾床铺,看到被褥下有一个薄薄的记录本。我翻了翻,只写了几页,没有名字,不知是谁的,但记录的内容把我吸引住了。④像是日记,但记的不是个人生活,而是零零散散记录了连队每年腌一回咸菜、粉刷墙壁、机关送文化设施之类的事情,记得简单,两主行,没看出什么情感表达。但有一页记得较长,满满的一页,说后勤卫生队来人巡诊,女中尉带着3个年轻的女兵,给每个人做了检查,当天要赶时间下山,连队留她们,吃了午饭再走。饭后,老兵们又热情招待喝茶歇息,邀请女兵唱个歌,就唱一支歌,几分钟时间。女兵们很大方,一个打开手机放歌伴奏,一个旋转身子伴舞,一个在饭堂前亮开嗓子,唱的是《怀念战友》。大家跟着打拍子,一起轻轻吟唱,只唱了一半,“琴师回来都塔尔还会再响”这句没唱完就不唱了。她们匆匆下山,上车前主动跟大家拥抱告别。我没有上前去,身上有饭菜油味,远远地笑了笑,有个女兵跟我招手。⑤这是谁记录的?为什么唱了一半就不唱了?我觉得这里面有文章。这个本子记录了连队士兵最真实的某个片段。⑥第二天上午,我们跟随巡逻分队外出,指导员伴随在我身边。巡逻新鲜,一路奇观异景,我不停环视着,余光里发现指导员不时看我,明显是操心我在高原的状态。⑦我想让气氛轻松一些,就拿出昨天捡到的笔记本给他,问是谁的,记的这些内容是否了解。指导员接过笔记本,认真翻看起来,最后还拿到鼻子前闻了闻。他说,这是炊事班长小许的,去年冬天退伍了,应该是落下的。老兵退伍前集中住客房,暖气好些。⑧这神奇了。我问,你怎么确定是他的?没写名字啊,也没记录个人的具体事情。指导员说,连队士兵要写各种日志和小结,笔迹大多能认出来。这个本子上有淡淡的油腥味,在炊事班待过的都是这个味,换了衣服一下也去不掉。⑨哦,真是啊。很是佩服指导员的眼力。但我心里还有不解,又问他歌唱了一半是又怎么回事?指导员笑了起来:呵呵,这家伙,领导来了不记,退伍回乡不记,却把这么个事记得这么细致,真入心了。哎,唱歌,是这样的,那天老兵们希望女兵唱个歌,小女兵倒不害羞,唱得深情、唱得给力,高山缺氧,脸色憋得发紫,我叫她别唱了,小姑娘要强,声音完全变了样。大家看着她,她难过得流下眼泪,觉得没能把歌唱完,多好的姑娘。担心下山走夜路太久,就匆匆送她们走了。我在这当指导员快3年了,有女兵来唱歌还是第一次。大家也舍不得,之后很久还在谈论、回味。⑩真是一首动听的歌!⑪一路上,我的耳边回荡着这首歌的婉转旋律,眼前浮现出一个未曾谋面的女兵,还有她获得士兵们掌声时的羞赧笑容。(选自《人民日报》)14.阅读③至⑨段,把下列表格空缺内容补充完整。

段落③④—⑤⑥—⑨内容概括发现一本记录连队琐事的无名记录本(1)_______了解半支歌背后的真相感情变化(2)_______疑惑(3)_______15.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第②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我擦拭了下,纸巾变得血红一片,触目惊心。16.选文第⑨段画线句子这一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高山缺氧,脸色憋得发紫。17.选文题目有什么作用?18.请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选文第⑪段在文中的作用。(★★★)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备课本里的槐香周广玲①书架之上,那本蓝布封皮包裹的备课本,总是牵着我的思绪飘向远方的外婆。②这是她历经三十余载春秋的老伙伴,封皮的边角虽已磨损出细腻的毛边,却依旧保持着那份不屈的挺拔与硬朗。每当我轻轻掀开那些泛黄的纸页,一朵干枯的槐花便映入眼帘,它仿佛依旧承载着那年的灿烂阳光,耳畔似乎还能捕捉到外婆满含笑意的温柔话语。③外婆退休前,是县中受人尊敬的语文教师。那本备课本中,夹着一张脆弱得仿佛一触即碎的泛黄课程表。在周二的作文课旁,以细腻的铅笔小字写着“带学生观察校门口的老槐”。那是一棵见证了无数岁月流转的百年古树,其树干粗壮,需三个孩童合力方能环抱。每当立夏前后,槐树梢头便绽放出嫩白的花苞。这时,外婆便会搬出竹梯,小心翼翼地采摘那些含苞待放的花蕾。我至今难以忘怀她站在梯子上的身影——蓝布衫随风轻轻摇曳,银白的发丝间洒落着斑驳的阳光,枯瘦的手指在枝叶间灵活穿梭,宛如一幅动人的画卷。④“花序如雪非雪,清香似蜜非蜜。”这是外婆亲手写在备课本扉页上的诗句。她总爱将采摘的槐花分发给学生们,引导他们用舌尖轻触花蕊,感受那份淡淡的甜意。而她自制的槐花蜜,更是晶莹剔透,宛如琥珀,被封存在玻璃罐中,等待着外地归来的学子前来领取。年少的我,曾埋怨她的偏心,她却温柔地抚摸着我的头发说:“花香要分享才更甜,情谊要散播才更真。”⑤在外婆最后一次住院的日子里,那本备课本始终陪伴在她的床头。病痛来袭时,她便会用颤抖的手在上面写写画画,整理自己的教学心得。某个春夜,月光如水,透过纱窗勾勒出她清癯的轮廓,输液的滴答声,在寂静的病房中显得格外清晰。她突然让我扶她坐起,指着窗外摇曳的树影说:“看,今年的槐花开得真早。”那声音轻柔得如同飘落的花瓣,却又让我想起了她的教诲:“人要像槐花一样,即使凋零也要在风中留下芬芳。”⑥那天夜里,我听见她在梦中轻声吟诵《爱莲说》,声音渐渐低沉,宛如退潮的海水。整理遗物时,我在备课本的末页发现了几行新墨迹:“病房消毒水味太浓,该采些槐花来熏熏。”字迹略显歪斜,显然是她忍着疼痛写下的。页面一侧,她手绘的槐花栩栩如生,五片花瓣细致入微,连花蕊的细节都刻画得一丝不苟。我恍然大悟,这位执教四十年的老教师,即使在告别之际,也在教导我们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