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驰骋(chěng)瞭望(liào)旷野(kuàng)暴风骤雨(zhòu)B.恭顺(gōng)漩涡(xuàn)翌日(yì)穿流不息(chuān)C.苍劲(jìn)稀蔬(shū)抉择(jué)目眩神迷(xuàn)D.思幕(mù)虔诚(qián)挚爱(zhì)不修边幅(fú)(★★★)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蝴蝶在明媚的阳光下____时,我们常____于它翅膀的斑斓色彩和飞翔时的____身姿。可你是否看到它艰辛成长所带来的痛楚,看到它每一次振翅而飞的坚持和努力?这____不是另外一种打动人心的美丽呢?我们需要一双能洞悉华丽背后付出代价的眼睛。

A.手舞足蹈陶醉奇妙何尝B.手舞足蹈沉迷奇妙未尝C.翩翩起舞陶醉曼妙何尝D.翩翩起舞沉迷曼妙未尝(★★★)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广袤自然是人类文明的温暖摇篮。②在大连城市主城区,人们能看到野生梅花鹿在滨海路的森林和草地间自由自在地穿行,形成一道独特的自然风景线。③它们不仅是大连生态的象征,也成为大连的一张“绿色名片”。④文明大连的生态样貌,在城市温馨呈现。

A.第①句的主干是“自然是温暖摇篮”。B.第②句句式杂糅,应在“形成”前加上“这”。C.第③句动宾搭配不当,应将“成为”改成“作为”。D.“野生梅花鹿”是动宾短语,“温馨呈现”是偏正短语。(★★)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石潭记》《壶口瀑布》都属于游记文体,文中均有所至、所见和所感这三个要素。B.《最后一次讲演》展现了闻一多的大义凛然,《说和做》通过记录其言行也赞颂这一精神。C.《庄子》《礼记》都是道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前者善用寓言说理,后者围绕“礼”展开论述。D.《经典常谈》说《诗经》多用重叠,《关雎》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体现了这一形式特点。二、名著阅读(★★★)5.班级参加科技创新比赛,小组成员数日奋战。决赛前夕,部分重要数据因电脑故障丢失。大家都很沮丧,个别成员甚至想放弃比赛。请你概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一个事例鼓励他们,并送上一句体现该事例核心精神的赠言。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句名篇默写(★)6.古诗文默写。(1)溯洄从之,__________。(《诗经·蒹葭》)(2)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3)__________,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4)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5)古往今来,仁人志士常怀家国大爱。杜甫在战乱中祈愿百姓皆有安居之所,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声,这种心系苍生的精神始终激励着后人。(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作答)四、诗歌鉴赏(★★★)7.阅读杜甫的两首诗,完成小题。【甲】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乙】羌村三首(其三)①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注释】①公元757年五月,刚任左拾遗不久的杜甫因上书援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下狱查问。闰八月,诗人离开凤翔回鄜州羌村探望家小,写下组诗《羌村三首》,此为第三首。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从旁观者的视角,通过老妇的独白描述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表现战争带来的灾难。B.乙诗以亲历者的视角描写诗人在羌村的所见所感,表现战乱对人民生活产生的影响。C.两诗描写精当,甲诗“吏呼一何怒”写出官吏凶暴,乙诗“手中各有携”体现父老深情。D.两诗结尾都间接抒情。甲诗的“独与老翁别”和乙诗的“歌罢仰天叹”均表达了感激之情。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乙】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公被②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③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⑤兼月⑥,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霁:雨后或雪后初晴。②被:同“披”。③有间:一会儿。④闻命:受教。⑤士既事者:做官任职的人。⑥兼月:发给两个月的粮食。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货恶其弃于地也其真无马邪(《马说》)B.不必为己化而为鸟(《北冥有鱼》)C.今君不知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虽有嘉肴》)D.孔子闻之曰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9.把两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谓大同。(2)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10.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11.(1)两文共同体现的治国理念是“________”,甲文侧重描绘______社会,乙文则记录现实实践。(2)乙文晏子列举古之贤君的做法,目的是向景公提出其应______的建议,景公立即行动,体现他_______的特点。六、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国潮,就是“国”与“潮”的融合体——“国”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潮”则是指时尚潮流。“国潮”便是通过创新创意将二者结合起来。②取材自中国神话的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今年屡创票房纪录,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夜校”课程正在城市青年群体中流行起来,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茶饮、潮玩、零食等品牌联名款吸引年轻人买单……与其说是“血脉觉醒”,不如说是“国潮”的号召力被更彻底地释放出来。③“文化生活化、生活文化化”的愿景并不遥远。传统文化不再是抽象的、静止的、留在过去的“盆景”,而是不断生长中的参天大树。(选自“新华视点”,有改动)【材料二】①新华网发布的《国潮品牌年轻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十年间,国潮热度增长逾5倍,78.5%的消费者更偏好选择中国品牌。其中,90后、00后是绝对主力,贡献了74%的国潮消费。②在大学生高心悦眼中,购买国潮文创是“最自然不过的选择”,“它们几乎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充满传统文化元素的饰品、博物馆联名的国货美妆、用非遗技艺制作的生活用品、遍布大街小巷的新中式茶饮和最近流行的新中式穿搭等等,不仅很实用,而且蕴含东方美学,独具文化韵味”。(选自《半月谈》,有改动)【材料三】(选自《消费到构建:青年国潮消费的心理机制研究》,有改动)【材料四】①国潮文创是传统与时尚的碰撞、历史文化与当代观念的结合,文化底蕴与创新是其第一要义。随着产业规模与日俱增,跨界联名大行其道与泛娱乐化倾向明显,一些经营者将文创变成一个“筐”,装着空有颜值却无内涵的产品。更有甚者,出现了张作霖“大帅币”交通卡、佛喜茶拿铁系列联名产品、痔疮膏与口红联名等让人大跌眼镜的产品。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是文创产品开发的核心资源,创新要在尊重历史、尊重情感的底线上进行。②除了一些打“擦边球”的联名引发争议,还有不少只存在于包装设计层面的联名也广受消费者诟病。“起初还会冲着精美的设计和新奇有趣的创意去消费,但买得多了就发现,一些联名只是重新设计了外包装、多了个LOGO,产品本身和联名的文化毫无关联,品质也没有提升,于是就再也不愿意做‘花钱买包装’的事了。”正如网民“琉花”所说,联名只能是锦上添花,消费者看重的还是产品的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选自《半月谈》,有改动)12.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时尚潮流融合,形成深受年轻人喜爱、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国潮”。B.据调查,十年间,国潮热度增长超过5倍,78.5%的消费者更偏好选择中国品牌。C.影响青年国潮消费心理的社会价值因素,包含社会认同、家国情怀、社交支持和职业需求。D.国潮文创是传统与时尚的碰撞、历史文化与当代观念的结合,应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新。13.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概括青年群体成为国潮消费主力的原因。14.班级同学相购一款薯片零食,此品牌与诗词联名,将杜甫的《春望》印在薯片包装袋上。在口语交际课上,大家以“真国潮还是伪国潮?”为话题,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讨论。小语发表了即席讲话,请根据材料四补全她的发言。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的观点是:_________。首先,创新的底线是_________,杜甫诗的沉郁和薯片包装的基调违和;其次,_________,我们花钱究竟是为了买薯片还是买包装?所以没有必要因为联名的新奇而盲目消费。希望大家守护文化尊严,关注产品的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仔细甄别,不盲目跟风!(★★★)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漫步喜洲古镇①时令是初春,暖风拂面。点苍十九峰被微雪覆盖,仿佛是尚未完成的雕塑。洱海碧水蓝天,总有白云悠悠飘过。在苍山与洱海之间,坐落着喜洲古镇。②从西边进入古镇,入口处是一个魁阁,供奉着文运之神魁星。魁阁为重檐歇山顶阁楼式建筑,是小镇的西大门,其内塑有持笔的魁星像。每天清晨,伴随着校园里孩子的读书声,总有小镇居民来给魁星添油上香。③穿过魁阁,迎面而来的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青树,树龄500余年,可谓货真价实的古树。大青树是白族的“风水树”,每个村都有。古树四季常青,一些候鸟或许因此忘记了季节变化,一年四季都驻守在这棵大青树上。鹭鸶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白鹭、池鹭、牛背鹭、夜鹭翔集树上,安营扎寨,繁衍生息。遮天蔽日的大青树当然不可能让鹭鸶独占,喜鹊、斑鸠、画眉、麻雀、鹞鹰、老鸹也纷纷前来,大青树上热闹非凡。这里的居民往往不用上闹钟,每天早上都在鸟鸣中醒来,开始了与鸟为邻的一天。鸟儿们一边叽叽喳喳,一边看着树下来来往往的人们: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孩子、扛着农具往田间走去的男人、到树下的水沟边洗菜淘米的女人、推着手推车到镇上摆摊的小贩……偶尔有羽翼未丰的小鸟掉落,热心的路人总会将它们送回树上。④跟随大青树下潺潺的流水,来到一条步行街上,它直通小镇的中心——四方街。街道干净整洁,两旁的建筑一律青瓦白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临街的商铺都不大,却各具特色。店名都取得很有意思:“那年十七”飘逸着鲜花酥、鲜花茶的清香;“喜洲懒人麻鞋”陈列着充满怀旧情结的非遗手工制品;“花渡”卖的不是花,而是饰以刺绣的挂包和布娃娃;“桃花在大理”制作各种桃花饮品,其中一种叫“桃花酿”的酒最是有名……⑤四方街的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大理石打造的牌坊,名曰“题名坊”,镌刻了古镇的历代名人。一百多年前对小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喜洲商帮的许多商号也镌刻其上。牌坊下的石阶上,几位穿着白族服装的老婆婆正坐着拉家常,脸上布满笑意。几位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一边品尝喜洲粑粑,一边饶有兴致地欣赏广场上的山歌对唱,那悠扬欢快的曲调,一听就是白族的《山花调》。说到喜洲粑粑,这是古镇的特色小吃,又名破酥,有甜、咸两种,外皮香脆,内里绵软,是色、香、味俱佳的麦面烤饼。四方街遍布售卖喜洲粑粑的店铺,香气四处飘散,令人垂涎。⑥四方街延伸出四条窄窄的街道,都是古街,年代久远。抗战时期,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华中大学曾南迁,在小镇办学八年。几十年后,许多当年的师生在回忆文章中提及小镇,对这里狭窄而悠长的街道念念不忘。1941年10月,老舍先生来到喜洲讲学,写下了他的感受:“喜洲镇却是个奇迹。我想不起,在国内什么偏僻的地方,见到过这么体面的市镇,远远地就看见几所楼房,孤立在镇外,看样子必是一所大学校。……进到镇里,仿佛是到了英国的剑桥,街旁到处流着活水:一出门,便可以洗菜洗衣,而污浊立刻随流而逝。街道很整齐,商店很多。”80多年过去了,小镇的样貌有了一些变化,但精气神依旧,灵魂没变。⑦“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徜徉于喜洲古镇,不禁感叹,这是人类与大自然琴瑟相和溅落在苍洱大地上的一串音符。这乐音流淌了千百年,娓娓动听,余韵悠长。(文/纳张元,有改动)15.根据提示,完成下图。16.根据第③段内容,补全图表。17.从感官描写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直线句子的表达效果。18.作者写喜洲古镇,为什么在第⑥段提到老舍先生对它的描述?19.本文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荔枝背后的天气密码①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土植物,荔枝有超过2000年文字记载的种植历史。唐诗宋词里有不少关于荔枝的名篇佳句,如白居易的“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便是其中之一,苏东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传颂极广。千百年来,由于白居易、苏轼等人的代言,荔枝堪称水果界的“顶流”。②唐代皇室成员喜食荔枝,但在唐代,即便是骑最快的马,从岭南到长安,最短也要八九天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荔枝还没到长安就已经腐败,根本无法食用。也有人认为,荔枝是用发赦书的方式,也就是以一天500里的加急速度运输的。若果真如此,花费必然不菲。从外地运送荔枝到皇宫的速度即便再快,居于宫中的爱食荔枝者也无法体验到现吃现采的那份新鲜和喜悦。③既然皇室宫廷对荔枝青睐有加,为什么不在北方大范围栽种这种果树呢?荔枝究竟喜欢什么样的生长条件?④荔枝果树有“三喜”——喜高温,喜高湿,喜光。除了在花芽分化期对低温有一定要求之外,荔枝果树在其他生长时间都需要高温、高湿和强光照的自然环境。⑤先看温度。荔枝树多生长在气温为18~35℃的地方,最适生长温度是24~28℃。在年平均气温超过20℃的地区,荔枝树生长良好;当气温低于12℃时,荔枝树的生长速度明显变缓。冬季,适当让荔枝树在低温环境中生存一段时间,可避免植株出现生长过快的情况,有助于花芽分化;但气温不能过低,如果最低气温在-2~-4℃,植株可能遭受冻害。⑥再看湿度。适宜荔枝树生长的湿度是60%~80%。适宜的环境湿度有助于花芽的形成、花粉的传播和果实的生长。如果湿度过低,环境过于干燥,荔枝植株容易出现干枯和落叶的问题,甚至影响正常的生长乃至开花、授粉。虽然荔枝树是喜湿植物,但空气湿度也不宜太高,阴雨连绵的天气并不适合它们生长。⑦最后看光照。荔枝树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日照,处于生长期的荔枝植株每天至少需要6小时的光照。不过,凡事过犹不及。过度暴晒会使叶片失水干枯,影响果树自身生长,导致果实减产。⑧除了以上“三喜”,降雨量也会影响荔枝树的生长,年降雨量在1200~1800毫米且降雨分布较为均匀的环境,更有利于荔枝树生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